感觉与神经系统讲解
神经系统与感官器官

神经系统与感官器官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感官器官密切相关。
神经系统负责传递和处理感觉信息,促使人们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
感官器官则是神经系统接收外界刺激的入口,它们共同协作,使人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与感官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一、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储存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则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负责将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并将其反馈到感官器官。
神经系统的功能之一是传递信息。
人们通过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接收外界的各种刺激。
这些刺激被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并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将这些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让人们能够感知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
除了传递信息,神经系统还负责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储存。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是信息处理的中心。
它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知识和理解。
这些信息会在大脑中进行储存和整理,形成记忆和认知。
二、感官器官的功能感官器官是人体的感知工具,各个感官器官各司其职,使人们能够感知不同的外界刺激。
首先是视觉系统,由眼睛组成。
眼睛通过感光细胞感受外界的光线,将光线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并传输到大脑中的视觉皮层。
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让人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图像和颜色。
其次是听觉系统,由耳朵组成。
耳朵接收声波,将声波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并传输到大脑中的听觉皮层。
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让人们能够听到声音和辨别声音的方向和强度。
再者是嗅觉系统,由鼻子组成。
鼻子中的嗅觉细胞能够感知外界的气味分子,将其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并传输到大脑中的嗅觉皮层。
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让人们能够感知到各种气味。
此外,还有味觉系统和触觉系统。
味觉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感知外界的化学物质,将其转化为电化学信号,并传输到大脑中的味觉皮层。
人体感觉器官与神经传导揭示感知世界的奥秘

人体感觉器官与神经传导揭示感知世界的奥秘感知是人类与外界交流和互动的基础,而人体的感觉器官及其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感知世界的奥秘。
本文将从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方面来探讨人体感觉器官的机制以及感知过程中的神经传导。
一、触觉的机制与神经传导触觉是人体最广泛的感觉方式之一,通过皮肤和其他感触器官对物体的接触来感知世界。
感觉皮肤上的触觉受体细胞,如梅尼叶脉络丛和梳状神经末梢等,接收机械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触觉感受到的物体的硬度、质地、形状等信息,则是通过触觉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并经过神经网络的加工与解读,使我们能够准确感知到物体。
二、视觉的机制与神经传导视觉是人类最主要的感觉方式之一,通过眼睛接收光线,通过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将光能转化为神经信号。
这些神经信号经过视神经传输至大脑的视皮层,在那里被解码和解释,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
光在视网膜上的折射、眼球的调节、色彩的感知等,都是视觉感知过程中神经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听觉的机制与神经传导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耳朵接收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人耳中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内耳中的耳蜗,由内耳中的毛细胞感受声波的振动,并通过听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
神经传导过程中的声波频率、声音强度等参数,决定了我们对声音的听觉感知,使我们能够辨别声音的高低、远近和方向。
四、味觉的机制与神经传导味觉是人类感知物质味道的方式,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感受物质的化学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到物质的苦、甜、酸、咸和鲜等味道,这些信号通过舌叶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最终产生对不同味道的感知和辨别。
五、嗅觉的机制与神经传导嗅觉是人类感知气味的方式,通过鼻腔内的嗅上皮感受气味分子的化学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嗅觉感知的神经传导主要由嗅神经负责,此外,与味觉相似,嗅觉感知也会经过大脑皮层的处理与解释,使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气味。
感觉与神经系统调节机制

感觉与神经系统调节机制感觉是人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物理刺激后形成的主观感受。
人的感觉机制是由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的。
在人体的感觉过程中,神经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感觉神经元的传递、神经信号的转换和神经调节机制的参与。
本文将探讨感觉与神经系统调节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感觉的神经传递感觉的神经传递是感觉信号从感觉器官到大脑的传递过程。
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皮肤等)会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然后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递至大脑。
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着传递者和解码者的角色。
二、感觉信号的转换与解析感觉信号的转换与解析是指感觉信号在大脑中的处理和解码过程。
一旦感觉信号到达大脑,大脑就会根据信号的特征和情境来解读和识别。
这一过程不仅仅包括对刺激的感知,还涉及到对刺激的认知、情感的产生以及行为的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回路的形成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来完成感觉信号的转换与解析。
三、神经调节机制与感觉神经调节机制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感觉过程中的信号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神经调节机制可以分为自主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同作用来调节感觉的强度和质量。
而大脑皮层则通过认知和情感等高级功能来对感觉进行调控。
四、神经调节对感觉的影响神经调节对感觉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改变感觉的强度、质量和时效。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使人体处于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这能够增强感觉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
而在放松和休息的状态下,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会主导,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和安静。
此外,大脑皮层的调控也会对感觉产生影响。
例如,当人体经历情绪波动或焦虑等心理状态时,大脑对感觉的处理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感觉的异常或者降低。
综上所述,感觉与神经系统调节机制之间密不可分。
神经系统通过传递、转换和解析感觉信号来实现感觉的形成和感知。
同时,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对感觉的强度、质量和时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神经系统与感觉传递

神经系统与感觉传递神经系统是人类体内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和处理各种信息,使我们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感觉传递是神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光、声、触觉等各种感觉。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核心。
周围神经系统则由神经纤维和神经元组成,负责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各个部分。
感觉传递是神经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当我们感受到外界刺激时,感觉器官会将这些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在感觉器官中,有许多感觉细胞专门负责接收特定的刺激,比如眼睛中的视细胞、耳朵中的听细胞等。
这些感觉细胞能够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将其传递给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中的传导通道,它们负责将神经信号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纤维分为两类: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
传入纤维将信息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而传出纤维则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身体各个部分。
这种双向传递的机制使我们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神经纤维中,有许多神经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它们通过突触连接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当感觉细胞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后,这些信号会通过突触传递给相邻的神经元。
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是一种化学传递,神经信号会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它们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当神经信号到达突触时,神经递质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相邻神经元的受体结合,传递信号。
不同的神经递质具有不同的作用,比如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中起到兴奋作用,而多巴胺则参与调节情绪和运动控制。
感觉传递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它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但是,有时候感觉传递也会出现问题,导致感觉异常或感觉丧失。
比如,感觉神经病变会导致触觉、温度感知等方面的异常;而感觉神经元的损伤则可能导致感觉丧失。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知识点总结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知识点总结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以大脑和脊髓为中枢,通过神经元的连接与传递来实现信息的感知、处理和反应。
感觉器官则是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和传递各种感觉刺激信息。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与脊髓构成。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分为大脑的两个半球,即左脑和右脑。
脊髓连接着大脑和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人体的一些基本反射活动。
2.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负责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达给全身各部位。
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两个部分: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是从大脑直接发出,主要负责头部的感觉和运动,共有12对。
脊神经从脊髓上发出,负责身体其他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共有31对。
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
1.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部分,包含着细胞核和细胞质。
树突是神经元的分支,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号。
轴突是神经元的管状突出部分,负责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
突触是神经元间传递信号的连接点。
2. 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通过兴奋和抑制的方式传递信息。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电信号,这个过程称为兴奋。
抑制则是减弱或阻止神经元的兴奋。
三、感觉器官的分类与功能感觉器官是人体的特殊器官,它们接收外界的感觉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1. 视觉器官视觉器官包括眼球和视神经,它们负责接收光线刺激,并将其转化为视觉信号。
眼球包括眼睑、巩膜、角膜、虹膜、视网膜等结构,其中视网膜是感光细胞的集合,能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2. 听觉器官听觉器官由耳朵和听神经组成,负责接收声波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听觉信号。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其中内耳是重要的听觉感受器,内含耳蜗和耳石器官。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实验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实验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感知和反应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功能和特性,科学家们进行了多项实验研究。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实验,以展示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重要作用和工作原理。
实验一:反射的研究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通过刺激感受器官,身体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实验中,科学家会针对不同的感觉器官进行刺激,观察相应的反射动作。
例如,轻轻地刺激青蛙的腿部,会导致它腿部迅速地收缩。
这说明了神经系统中的感觉传递和反射机制。
实验二:传导速度的测量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的传导速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指标。
实验中,科学家会将电极置于神经元上,产生电流刺激,然后通过测量传导时间和距离来计算传导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有所差异,这与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密切关系。
实验三:视觉感知的研究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视觉感知的实验是研究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家通常使用图像、色彩和灯光等刺激物来研究视觉感知的机制。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给参与者展示不同颜色的光,并通过测量其反应时间和准确性来了解色彩感知的过程。
实验四:听觉感知的研究听觉是人类感觉器官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研究听觉感知,可以更好地了解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科学家经常使用声音刺激来研究听觉感知的特性。
例如,他们可以让参与者听到不同频率和音量的声音,并记录他们对声音的感知和反应。
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研究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五:触觉感知的研究触觉是感觉器官中最直接与外界接触的一种,也是人体对外界刺激最敏感的感觉。
科学家通常使用不同的触觉刺激物,如温度、压力、纹理等,来研究触觉感知的机制。
通过测量参与者对刺激物的感知阈值和触觉敏感度,可以揭示触觉系统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结论: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实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特性,对于深入研究人类的感知和反应机制起到关键作用。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联系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联系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控制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通过与感觉器官的联系来接收和传递感觉信号,从而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
这篇文章将探讨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的联系,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信息处理和调控的中心。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负责将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身体组织。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感觉、运动和调节。
感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运动是指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实现身体的运动。
调节是指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使身体能够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
二、感觉器官的种类与功能感觉器官是人体用来感知外界刺激的特殊器官。
常见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使其能够接收不同类型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眼睛是我们感知视觉的重要器官。
它包括视网膜、视神经等组织,能够接收光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过大脑的处理和解读,我们才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耳朵是我们感知听觉的器官。
它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等部分,能够接收声音的机械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过大脑的解码,我们才能听到声音的音调和声音的含义。
鼻子是我们感知嗅觉的重要器官。
它包括鼻腔和嗅觉上皮等组织,能够接收气味分子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过大脑的识别,我们才能分辨出各种不同的气味。
舌头是我们感知味觉的器官。
它包括味蕾和舌乳头等结构,能够接收食物化学物质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过大脑的解析,我们才能品尝到各种味道的美食。
皮肤是我们感知触觉的重要器官。
它包括表皮和真皮等组织,能够接收机械、热量和疼痛等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经过大脑的处理,我们才能感知到外界的触摸和温度。
三、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构成,而感觉器官则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
一、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作为人体的控制中枢,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构成。
大脑被认为是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人体的思维、意识、记忆、情绪等。
脊髓位于脊椎内,负责传递神经信号并控制肌肉的运动。
神经组织则包括神经节、神经纤维束等,它们负责将神经信号传递到全身各个部位。
二、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联系的桥梁,通过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使我们能够感知周围的世界。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感觉器官:1. 眼睛: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感官器官之一,它能感知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眼睛的构造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等。
2. 耳朵:耳朵是感知声音的器官,它能感知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组成,分别负责接收、传导和转化声波信号。
3. 鼻子: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它能感知气味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鼻子的内部有许多嗅觉感受器,能够识别不同的气味。
4. 舌头:舌头是我们的味觉器官,它能感知不同味道的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舌头上有许多味蕾,能够感知甜、酸、苦、咸、鲜等不同的味道。
5. 皮肤:皮肤是我们最大的感觉器官,能够感知触摸、温度、疼痛等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皮肤的不同部分对于不同的刺激有着不同的感知能力。
总结: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神经系统作为人体的控制中枢,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感觉器官通过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使我们能够感知周围的世界。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感觉器官各自具有重要的功能,使我们能够感知光线、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
角膜
房水 折光系统
晶状体
眼
玻璃体
感光系统 视网膜
视觉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
视网膜上成像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觉←大脑视觉中枢
视神经 丘脑
眼的折光系统及调节
1.眼的折光系统及成像 A
B 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 倒立的实像
简化眼 b a
眼的折光系统及调节
2.视调节
正常人的眼球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够随物体的 移近而相应的增强,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而看清物体, 这一调节过程称为视调节。
运动生理学
西南民族大学体育系 付燕
第八章 感觉与神经机能
感觉机能 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
脑的高级机能
感觉机能
概述 视觉 听觉和位觉 本体感觉
概述
概述
感受器 --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 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 内感受器 外感受器
感觉器官--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同构成的器官
概述
皮质前庭感觉区
前庭神经核
前庭 神经
毛细胞(+)
耳石膜
空间位置觉 变速感觉
肌紧张变化 维持身体平衡
毛细胞
1. 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
半规管
感受部位:壶腹嵴
适宜刺激:旋转运动的加减速度
旋转开始/停止 /变速
↓ 内淋巴的惯性作用
↓ 终帽弯曲
↓ 毛细胞(+)
前↓ 庭 神↓经 产生旋转感觉 前庭神经核 皮质中枢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适宜刺激 2.换能作用 3.编码作用 4.适应现象
概述
感觉信息的传导
1.特异性传入系统
丘脑
特点:每种感觉的传导投射系统都是专一的, 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 出神经冲动
2.非特异传入系统
特点: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 是不同 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2、前庭反应与前庭机能稳定性
前庭反应---当人体的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
起骨骼肌的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和植物性功能改变 ,如心跳加快、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眩晕出冷汗 等现象,统称为前庭反应。
前庭功能稳定性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
前庭器官稳定性愈好,接受变速运动刺激时,出现 的前庭功能的反射反应愈轻
色觉 视觉三原色学说 感红光色素视锥细胞 感绿光色素视锥细胞 感蓝光色素视锥细胞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1∶1∶1→白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4∶1∶0→红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2∶8∶1→绿色觉
• 凡不能识别三原色中的某一种颜色者--色盲 • 而对某种辩别能力较正常人差者--色弱。
听觉
适宜刺激: 声波(16--20000Hz)
声波振动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 →耳蜗(耳蜗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 →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听觉
听觉
听阈:刚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小振动强度。 最大可听阈:听觉忍受某一声频的最大振动强度。 听域:听阈曲线与最大可听阈曲线之间的面积。
强(分辨微细结构) 弱(分辨粗大轮廓)
眼的感光机能
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视锥细胞内的感光色素 视锥色素 视杆细胞内的感光色素 视紫红质 (视黄醛-视蛋白)
光 视紫红质(视蛋白-视黄醛)
视蛋白+ 11-顺视黄醛
反视黄醛 +视蛋白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如维生素A供应不足,会引起夜盲症
眼的感光机能
4.眼肌平衡
•六条眼肌:上、下直肌,内、外直肌和上、下斜肌
正视:当眼注视正前方时,若对称眼肌紧张度相等,眼 球瞳孔在正中央处。 斜视:如果其中一条肌肉紧张度大,则瞳孔偏向一方。 隐斜视:若一条眼肌紧张度虽然稍大,但在平时靠对抗 肌紧张度的加强予以补偿,瞳孔仍然保持在正中。
视觉功能的生理学评定指标
5.视觉的融合现象 指用闪光刺激人眼时,若刺激频率较低,产生一
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对保持 机体醒觉具有重要作用
概述
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1.体表感觉
•投射位置:中央后回 投射特点: Ⅰ.左右交叉
Ⅱ.倒置分布 Ⅲ.精细正比
概述
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2.运动感觉区 中央前回 3.视觉感觉区 枕叶距状裂上下缘 4.听觉和前庭觉 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 5.内脏感觉
外
耳
道
中耳
耳
蜗
声音感受器
位觉
位觉(或前庭感觉):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时引起 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 前庭器官= 椭圆囊+ 球囊+ 三个半规管
椭圆囊
1. 前庭器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
椭圆囊和球囊
感受装置:囊斑(有感受性毛细胞)
适宜刺激:直线运动的加减速度
头部位置改变 重力与惯性的作用 耳石与毛细胞的空间位置改变
闪一闪的光感,当刺激频率逐渐增高到超过一定界限 后,人眼可产生连续光感的现象。
临界融合频率----能引起连续光感的最低闪光频率 意义:判断大脑功能兴奋水平和运动性疲劳
听觉和位觉
外耳 耳廓、外耳道
耳 中耳 鼓膜、听小骨、咽鼓管
耳蜗 听觉感受器
内耳 (迷路)
椭圆囊
前庭器官
球囊
位觉感受器
三个半规管
听觉
位觉
晶状体调节 瞳孔调节 眼球会聚
晶状体调节
视近物时 神经反射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视物模糊
睫状肌收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意义:成像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视觉
折光异常
瞳孔调节
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反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现象
意义:调节进入眼球的光量
眼球会聚
概念:当双眼凝视一个向前移动的物体时,两眼球同时向鼻 侧会聚的现象.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视觉更 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
眼的感光机能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
分布 适宜刺激 专司视觉 分辨力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网膜中央凹
视网膜周边
强光
弱光
明视觉+色觉
暗视觉+黑白觉
视觉功能的生理学评定指标
1.视力:--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的分辨能力。 通常以分辨两点(或两平衡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为标准。
2.视野:--单眼不动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 的空间范围
鼻侧视野小于颞侧 上方视野小于下方 白色>黄色>红色>绿色 3.立体视觉--双眼视觉对物体 的三维特性的视觉
视觉功能的生理学评定指标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也称为运动觉,是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 产生的身体各部相对位置和状态的感觉
本体感受器结构与功能
1.肌梭 位于肌纤维之间 与肌纤维平行排列 感受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 ---长度感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