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下《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下《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洪水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精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万分危急”写通讯的开头的。
3、体会解放军官兵心系人民的军民鱼水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语言的条理性、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阅1998年洪灾的有关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请听——《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4、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为什么叫“战”?战斗的经过怎样?)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嶙峋、肆虐、惊心动魄三、检查读文之效。
1、出示词语:jiān sài tā pò káng fēng xī zhǎn日夜兼程赛城湖崩塌惊心动魄铮铮铁汉扛起冲锋稀泥劈波斩浪2、交流词语的理解。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肆虐:任意残杀或破坏;起破坏作用。
惊心动魄:形容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日夜兼程:白天黑夜不停地走。
劈波斩浪:比喻排除进行中的困难和障碍。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集体主义读音的订正。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课题1.请大家把目光聚焦这个时间(出示:1998年的夏天),这个夏天发生了什么事呢?(出示)指读,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个夏天发生了什么事吗?再指读,你不但会读句子,还会读标点。
这三个感叹号告诉我们什么?情况危急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齐读这句话。
2.1998年的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板书:大江保卫战)3.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借着文字,亲临现场,重温那火热的岁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顺,段段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你碰到难读的地方了吗?发挥同桌的作用,互相请教着读一读、听一听。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老师要检查你们的读书了,准备好了吗?大家一起听一听他读的正确与否,同时也想一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一)第一小节1.他有读错音的吗?2.从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告急)3.灾情急,战士们更急,这小节中一个词写出了战士们的着急?板书:日夜兼程。
是什么意思?兼是双倍的意思,白天走,夜晚走,两天的路一天就走完了,战士们这么着急去无干什么?这个兼字你还能给它加哪些偏旁,组成新字。
(二)第二小节1第二小节比较长,谁愿意挑战一下。
2.这一小节中有两个标拼音的词语比较难读,读准确了。
你们能理解吗?嶙峋:嶙峋是形容什么的?这样的石头能叫嶙峋吗?那怎样的石头才能称为嶙峋的石头呢?出示,嶙峋的石头是一片一片的,像刀一样锋利的石片。
鏖战:是什么意思?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苦战、激战、血战、死战)3.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保大堤)4.这场大堤保卫战用这小节中的一个成语来形容是——惊心动魄的。
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理解成“惊动心魄”,把人的心神魂魄都惊动了,可见这场大江保卫战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三)第三小节1.第三小节一句话,我们一起读。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说课设计

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说课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大江保卫战》背景和故事情节;2.掌握《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的重点知识和技能;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准备1.电子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2.课件《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3.教材《大江保卫战》第一单元教学材料;4.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标题《大江保卫战》并引起学生兴趣,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呈现新课(1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电子白板呈现《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的标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重点内容。
2.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出示配图帮助学生理解。
3.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大江保卫战有什么含义?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三、讲解重点知识(15分钟)1.教师通过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并进行适当的示范方便学生记忆。
2.教师讲解《大江保卫战》中的生词和重要句子,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四、合作学习(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共同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五、达标检测(15分钟)1.教师布置一份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达标检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相互检查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和订正。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对重要知识进行复习。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大江保卫战》为教材,通过导入、呈现新课、讲解重点知识、合作学习、达标检测和课堂总结等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设计中注意将语言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合理划分教学时间,保证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

五年级课文《大江保卫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珍惜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课文所描述的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大江保卫战》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进程:1. 课时安排:共2课时。
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大江保卫战》。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大江保卫战的背景和过程。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故事和主要人物。
2.学习和掌握一些相关的汉字词语,并能正确书写。
3.通过阅读相关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粉笔。
2.相关课文和练习题。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给学生展示《大江保卫战》的书名,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这个课题的了解。
2. 介绍《大江保卫战》(10分钟)•给学生讲解《大江保卫战》的背景故事和主要人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3. 学习汉字词语(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黑板,教给学生一些与《大江保卫战》相关的汉字词语,包括人物名字、地名等。
并通过例句和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可跟读和模仿教师的发音,并进行朗读练习。
4. 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发放相关的课文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课文。
课文可以是与《大江保卫战》相关的新闻报道、人物传记等。
•学生可以自由阅读,或分组进行阅读,然后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
5. 练习与讨论(25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互相检查和讨论答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学生的答案或者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用例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大江保卫战》的背景故事和主要人物,通过学习相关的汉字词语,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练习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维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活动或小组合作,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
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大江保卫战》精选教案(1)

小学五年级语文《大江保卫战》精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大江保卫战》。
主要内容包括:课文精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保卫战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江保卫战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江,引入本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指导学生答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2. 板书内容:生字词课文大意历史背景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长江保卫战的历史背景。
课后阅读《长江之歌》,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长江的认识。
2. 答案:长江保卫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军队为保卫长江流域而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语文素养。
但在课堂讲解中,对历史背景的阐述不够详细,今后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长江的文学作品,深入了解长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大江保卫战》教案

《大江保卫战》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江保卫战》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大江保卫战》课文,掌握故事情节。
2. 故事梗概:总结课文内容,概括故事主题。
3.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4.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遇到的生僻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掌握生僻词语。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分析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分析人物行为和心理。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大江保卫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 故事梗概:总结课文内容,概括故事主题。
4.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5.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遇到的生僻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并书写读后感。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倾听他人意见和综合分析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22、大江保卫战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日夜兼程”、“鏖战”“铭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到:“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2、是呀,1998年夏天,几十万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3、通过预,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
大家一起看!(播放视频)二、初步感知1、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第1自然段。
从中你能读懂些什么?雨大、XXX在夙夜迟早、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2、你能经由过程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接到命令的解放军战士能白天赶路,夜晚停下来歇息吗?(不能!)他们必须“日夜兼程”(理解这个词语),为了快速奔赴目的地。
3、洪水肆虐,灾情万分危急:房屋、村庄、家园……转眼一片汪洋,问苍天,谁来锁住这暴怒的巨龙?问大地,谁来拯救百姓于危难之中?他们来了,他们就是――生:解放军!生:人们子弟兵!师:(引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生:“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们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4、在这场气壮山河、惊心动魄的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你知道文中重点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五年级语文下册《大江保卫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课前准备:
1、歌曲《为了谁》
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
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
(1)字词:兼嶙峋虐坠烁
(2)词义:
a、日夜兼程
b、惊心动魄
c、铮铮铁汉
d、摇摇欲坠
e、劈波斩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
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0)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三段
1、范读第一段
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
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
(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
(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
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四、指导书写。
1、肩:“月”的首笔为竖,而不是撇。
2、嶙:右下部不是“牛”
3、坠:上部的“人”要写得开些。
五、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lin xun kuai jie xiong yong ri ye jian cheng
( ) ( ) ( ) ( )
shiao nu shan shuo pi bo zhan lang
( ) ( ) ( ) ( )
2、在文中摘抄含有“惊心动魄”和“闪烁”的句子,并各造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