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十八反

合集下载

身边的中草药——十八反

身边的中草药——十八反

身边的中草药——十八反
首先要先了解中药配伍七情之一:相反
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十八反歌”则是相反药物的一个总结,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其中药物逐句解释为:
“半蒌贝蔹及攻乌”:半(半夏),蒌(果:瓜蒌、根:天花粉),贝(贝母:浙贝母、川贝母),蔹(白蔹),及(白及)以上药物与乌(乌头:川乌、草乌、附子)相反
半夏
瓜蒌
天花粉
川贝母个小价贵
浙贝母个大价低
白蔹
白及
川乌
草乌
附子
“藻戟遂芫具战草”: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与草(甘草)相反。

海藻
大戟
甘遂
芫花
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诸参(人参、西洋参、丹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玄参),辛(细辛),芍(白芍、赤芍)与藜芦相反。

人参
人参
西洋参
西洋参
丹参
丹参
南沙参
南沙参
北沙参
北沙参
苦参
苦参
玄参
玄参
细辛
细辛
白芍
白芍
赤芍
赤芍
藜芦
藜芦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说说中药“十八反”

说说中药“十八反”

说说中药“十八反”上周末与湖南省中医院博士后黄江波主任一起吃饭,黄主任谈及半夏厚朴汤如果加上附子,疗效不是一般的好。

说及每次处方,药房都要他再次确认处方,药师甚是负责。

今天在这里,何娭毑也说说十八反。

“十八反”、“十九畏”之说起源于神农本草经,而形成于金元时期。

在神农本草经中,虽然没有确切地记载药物的配伍禁忌,但书内已指出了:处方遗药“勿用相恶、相反者”的基本原则。

至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始有“人参反黎芦、大战反甘草”等药物配伍禁忌的明文刊载,这可视之为“十八反”的雏形。

两种药物同用,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为“相反”。

一种药物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减低其毒性或功效,甚至完全丧失功效,称为“相畏”。

关于“十八反”、“十九畏”是非存汰的论争,历代医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直延续到现代。

从新中国成立出版的中医教材和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来看,对相反、畏恶药物的记载颇不一致,至今尚未达至统一共识。

有人收集、分析了普济方及全国中药成方、处方集中含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内服成药去研究。

据此,认为“十八反”、“十九畏”不是绝对的禁忌。

在所有反、畏组对药中,附子配半夏、乌头配半夏、内桂配赤石脂、附子配犀角、巴豆配牵牛这五个组对的使用频率显著超过其余各组对,以此推测,这些组对的相应禁忌程度,可能也最低。

在这782方中,主治病证绝大多数属于病疾险证。

其中,应用得最多的是中风瘫痪和症痕积聚,与现代有人报告应用“十八反”、“十九畏”配伍方药治疗肿瘤等病疾验证相吻合。

说明了:对于某些临床棘手的顽固病证,有可能从“十八反”、“十九畏”组对的应用中,寻找出路!以剂型统计,丸剂占绝大多数,其中蜜丸、糊丸最多,可能同缓解毒性或缓释放有关。

﹙陈馥香782个含“十八反”、“十九畏”内服成药方组成与主治分析﹚在临床应用方面,林通国将“十八反”的十八味药物与玄参、五灵脂、黄连;黄苓、防风等同用,制成“拮抗丸”。

又将“十八反”中的炙甘遂、炙芫花、炙大战、生甘草及“十九畏”中的巴豆仁﹙去油﹚、牵牛,与生大黄、芒硝配制成“追风下毒丸”,经其本人试服和对临床的实例中,应用在患多种病证病人的治疗观察﹙其中“拮抗丸”为250例,“追风下毒丸”为220例﹚,不但未见到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认识

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认识

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认识中药配伍指的是有目的的按照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配合同用。

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作为古代传统用药配伍禁忌由来已久,是中国人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应用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禁忌,而且前人一直遵循十八反十九畏进行方药配伍以及治疗疾病,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此有了不同的看法,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

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就“十九畏”和“十八反”来说,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引古方为据。

现代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各地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相差很大。

简单的毒性试验大多得到负结果或互相矛盾的结果。

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的呼声渐高。

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

从古至今,有大量利用相反配伍而奏奇效的例子。

“十八反”“十九畏”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

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

现代名老中医干祖望先生自称喜并用海藻与甘草,以加强其药力,治疗声带小结、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等。

我认为:对于“十八反十九畏”,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在继承中发展,同时也反对谈“反、畏”色变者,不尊重客观事实的看法。

中药用药禁忌之十八反、十九畏,中药师必看!

中药用药禁忌之十八反、十九畏,中药师必看!

中药用药禁忌之十八反、十九畏,中药师必看!那么,什么是“十八反”、“十九畏”呢?两种药物同用,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相反。

文献记载有十八种药物相反,故称十八反。

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而“十九畏”则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

“十九畏”歌诀首见于明·刘纯《医经小学》,指出了共19个相畏(反)的药物。

即:硫磺畏朴硝(芒硝、元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芒硝、元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附子)畏犀角(广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肉桂、桂枝)畏赤石脂。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五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逆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太凡修合看顺逆,炮监炙煿莫相依。

以上所列十八反、十九畏的药数,是根据金元以来比较流行的歌诀统计出来的,故为多数医家所遵从,但在本草文献中有关相反、相畏的药物并非只有此数。

一般十八反多超出此数,而十九畏则少于此数。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遵信者多;持异议者,亦复不少。

亦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

对于沉疴痼疾,只要运用得当,往往可收奇效。

近年来对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开展了一些药理实验研究。

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由于研究者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实验结果相差甚大。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用药方法详解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用药方法详解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用药方法详解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究竟是什么?十八反:指以甘草、乌头、藜芦为主的三组中药,对其余几种药分别有相反作用。

在炮制、组方和配伍调剂时,禁止混合,以防止产生化学成分变化,而致中毒或严重毒副作用等医疗事故。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藜芦反:细辛、芍药、人参、沙参、苦参、丹参。

十九畏:指19种药物中,凡指名相畏的药物,彼此都不宜混用。

主要是防止它们之间,产生化学成分变化,而抵消或减弱了另一种药的有效作用,或者出现其它毒副反应。

石硫黄,火中精,遇朴硝,便相争;红白砒,忌水银;山狼毒,怕陀僧;川巴豆,毒烈性,黑白丑,难顺情;公母丁,忌郁金;芒朴硝,惧山棱;川草乌,不顺犀;五灵脂,畏人参;官桂类,治冷功,逢石脂,不协同;凡修合,看顺逆,炮制用,莫相依。

探讨、分析中药十八反十九畏1、反药畏药不一定都反都畏以甘草所反之药举例,临床上曾有中医师治乳腺增生,用“小柴胡汤”加海藻、浙贝母、甘草等药,疗效不错,而且治愈十余例。

至于甘草与大戟、芫花、甘遂三峻利之品合用是否相反或不反,尚未见临床报导。

据文献记载:甘草与上述三药共浸组的毒性较分浸组的毒性显著增高,从而抑制三者的利尿、泻下作用,同时还增强甘草的毒性。

对此,看法有所不同。

甘草乃调和诸药、清热解毒的佳品,对于一些有拮抗作用的中药合用,便能调和,如抵当汤等(注:成方本无甘草,因用汤剂,有人加入甘草,使之相安无事,且效果满意)。

此外,甘草还有较强的解毒作用,如对半夏、乌头等品之毒,甘草有解除或减轻作用,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甘草能否与上述三品合用,有待临床检验。

再则,“十九畏”中的狼毒与密陀僧,虽两者均有毒,但民间有医者将两者精制成膏,外用治疥、癣、湿疹,有一定疗效。

“十八反”中的生乌头、生半夏捣烂外敷,治寒痰积聚所致的腿痛,已有用于临床。

“十九畏”中的肉桂与赤石脂,民间已有合用治虚寒腹泻的,处方:赤石脂、干姜、白术、肉桂、炙甘草(注:官桂系肉桂较薄的一种,两者性味功能相同,但官桂比肉桂的作用差)。

中药十八反的详细解释

中药十八反的详细解释

中药十八反的详细解释中药十八反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某些药物的特殊相互作用,即本来应该发挥某种功效的药物,却产生了相反的作用或者产生了不良反应。

这些药物被称为“反药”,而对这些药物的反应的观察称为“反应”。

十八反的意思是指其中的不良反应和作用共有十八种。

以下是对中药十八反的详细解释。

1. 补而反:补药本来应该补益人体,但过量使用或使用错误,容易发生胸闷、恶心、肝肾损伤等反应。

2. 化而攻:化药用于治病时,可引起消化不良、生病加重等不良反应。

3. 温而泻:温药经过加工炮制后,会增强其温性,若用量过大或使用不当,会引起腹泻、口渴、便秘等反应。

4. 寒而热:寒药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时,可引起全身发冷、头痛、肢体无力、手脚发冷等不良反应。

5. 润而燥:润药用量过大或使用错误,会引起口渴、舌干、便秘等反应。

6. 滋而胁:滋补药长期过量使用,会产生脾胃不和、浮肿、胀气等反应。

7. 前而后:某些药物可能会先治好旧病而产生新的病情或病症加重。

8. 表而里:外用药物可能会引起内脏受损、内分泌系统紊乱等反应。

9. 上而下:某些药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在促进排便的同时,可能会引起腹泻等反应。

10. 下而上:某些药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促进食欲,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

11. 静而动:某些药物使用过量或使用不当,会引起心悸、失眠、口渴等反应。

12. 坚而缓:某些药物可以促使体内水分排出,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肾脏损伤等反应。

13. 燥而敷:燥药外用,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过干、脱皮等不良反应。

14. 侵而留:营养不良的人长期使用某些强烈的滋补药物,可能会引起体内水分停留,形成水肿。

15. 濡而泥:某些润燥药物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口干、口咳、腹胀等反应。

16. 热而生痈:某些辛辣和温热的草药,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结疮等不良反应。

17. 寒而生斑:过量使用寒性药物,容易引起皮肤过于寒冷,导致皮肤出现斑点、水疱等不良反应。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_歌诀之欧阳术创编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_歌诀之欧阳术创编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歌诀
(1)十八反: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党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2)十九畏:十九畏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3)妊娠服药禁歌
蚯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

绝对禁用的剧毒药:芫青(青娘虫)、斑蝥、天雄、乌头、附子、野葛、水银、巴豆、芫花、大戟、硇砂、地胆、红砒、白砒。

禁用的有毒药:水蛭、虻虫、蜈蚣、雄黄、雌黄、牵牛子、干漆、鳖爪甲、麝香。

慎用药:茅根、木通、瞿麦、通草、薏苡仁、代赭石、芒硝、牙硝、朴硝、桃仁、牡丹皮、三棱、牛膝、干姜、肉桂、生半夏、皂角、生南星、槐花、蝉蜕等。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讲解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讲解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贝(贝母)蔹(白蔹)芨(白芨)攻击或与乌(乌头)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丹参、沙参、元参等所有的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叛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中医药物配伍分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所以说十八反是指两种药物相反妊娠用药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

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

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

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

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 锋& 何冰冰& 刘春娟 浙江省新华医院& 杭州 -!+++# 关键词& 复方益母草化瘀合剂& 制& 备& 临床应用 “ 复方益母草化瘀合剂” 是由我院临床应用多 年的经验方开发而成的医院制剂。由益母草、 黄芪、 败酱草、 重楼等 !- 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 活血、 化 瘀等功效。用于治疗流产及产后子宫复旧不良, 疗 效显著。现将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 仪器与试药" 硅胶 . 薄层板; 黄芪甲苷对照品 ( 中国生物制 品检定所, 批号: +#+)+! ) ; 处方中药饮片为浙江中 医药大学中药饮片厂提供, 符合炮制规范。 $" 处方及制备" 处方: 益 母 草、 黄 芪、 败 酱 草、 重 楼、 马齿苋各 !++/, 当归 #+/, 甘草 ( 炙) %#/, 白术 #+/, 荠菜 !#+/, 川芎、 防风各 #+/, 炮姜 !#/, 桃仁 -+/。以上药物加 水煎煮 % 次, 第 ! 次 *+012, 第 % 次 3+012, 合并煎 液, 滤过, 滤液浓缩至适量, 加入苯甲酸钠 -/ 使溶 解、 沉淀, 取上清液加入蔗糖 !++/ 搅拌使溶解, 滤 过, 加水至 !+++04, 灌装, 灭菌, 即得。质量标准参
浅谈中药 “ 十八反”
浙江省慈溪市中医院中药房! 慈溪 "#$"%% 关键词! 中药十八反! 化学成分! 毒理作用 中药配伍禁忌包括 “ 十八反” 、 “ 十九畏” 。 《雷 公炮炙药性赋》 中的 “ 十八反” 歌诀: “ 本草言明十八 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 藜芦。 ” 到目 前 为 止, 中药的配伍禁忌理论还不完 善。 “ 十八反” 是著名的中药配伍禁忌, 其内容被收 入 《 中国药典》 。但在著名的传统方书 《 普济方》 和 当代方书 《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中可以找到一些 含有 “ 十八反” 药对的处方, 前者 &#’"( 首中有 "&& 首 ( 占 %) $(* ) ,后 者 $+&$ 首 中 有 ,$ 首( 占 %) ’’* ) 。然而, 自金、 元以后, “ 十八反” 已失去原 有的数量涵义, 变成相反药物的同义词, 且因各家认 识不同, 记 载 的 种 类、 数 目 也 异。以 反 藜 芦 的 “诸 参” 为例, 古代文献至少有 -- 种 “ 诸参” 的说法, 涉 及 ’ 种参药; 近、 现代文献至少有 ,$ 种说法, 涉及 #$ 种参药。以上所得配伍超过 -%% 对, 配伍之后情 况如何, 确实难料
参 考 文 献 !& 陈馥馨" ’(% 个十八反、 十九畏内服成药方组成与主治分 析" 中国医药学报, !)(’ , (%) : %* %& 高晓山, 陈馥馨, 刘 & 源" 中药十八反研究" 北京: 中医古 籍出版社, !))!" ! 收稿日期: %++*,+’,!(复方益母草化瘀Fra bibliotek剂 的制备与应用
参考文献(2条) 1.陈馥馨 782个十八反、十九畏内服成药方组成与主治分析 1987(02) 2.高晓山;陈馥馨;刘源 中药十八反研究 199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黄顺捷 浅析中药“十八反”的毒理作用[会议论文]-2009 2. 程京艳 中药十八反的相关研究概述[期刊论文]-首都医药2007(14) 3. 陆秀萍 "十八反"、"十九畏"药物的应用探讨[期刊论文]-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5) 4. 王玉珠 中药配伍禁忌的现代临床应用与创新[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02,22(3) 5. 巩江.倪士峰.田瑞坤.吴一飞.仝瑛.骆蓉芳.崔延堂 中药黑白丑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 6. 李同琴.郭秋红 对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的思考[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3,24(3) 7. 袁永久.施心路 中药"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对大型蚤的毒理试验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9) 8. 傅毓玲.吴志明.颜善明 浅谈“十八反、十九畏”中药配伍禁忌[期刊论文]-湖北中医杂志1999,21(7) 9. 任国奎.白永贵 突破用药"反.畏.忌"治疗疾病"顽.难.急"[会议论文]10. 闵泽春.李家琳 人参与五灵脂配伍研究概况[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1)
[ !] 照 《 中国药典》 %++# 年版有关要求执行 。
!" 临床疗效" ! " #" 临床资料& 选择来我院妇产科行药流患者共
[ %] !%+ 例, 入选对象符合有关标准 。按就诊顺序随
年龄 !) $ 3+ 岁, 平均 %#" * 岁, 平 机分治疗组 *+ 例, 均孕龄 3%" ) 天; 对照组 *+ 例, 年龄 !( $ -) 岁, 平均 %*" # 岁, 平均孕龄 3-" ! 天。两组临床资料具可比 性。 两组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时间、 用量、 用法均一致。即予米非司酮片 %#0/ !% 小时 ! 次, 早晚口服, 首次剂量加倍, 服药前后 % 小时禁食禁 饮, 第 - 天晨服米非司酮片 ! 小时后, 再服米索前列 醇片 *++ !/。 ! " $" 治疗方法& 留院观察待孕囊排出后, 治疗组予 “复方益母草化瘀合剂” 治疗, ! 次 !++04, ! 天 % 次, 连用 # 天; 同时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 +" %#/, ! 天次, 替硝唑片 !" +/, ! 天 ! 次。对照组口服头孢克洛 分散片 +" %#/, ! 天 - 次, 替硝唑片 !" +/, ! 天 ! 次;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年第 !’ 卷第 - 期& 5678192/ :;<=>? ( @A4B !’ CAB - %++’ )
!(’
失, 终以呼吸麻痹而死亡。赤芍、 白芍主含芍药苷, 芍药苷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豚鼠血压下降。 以上 “ 诸参辛芍与藜芦” 同用, 均能增强毒性, 故不 能配伍, 属 “ 十八反” 之列。 乌头主含次乌头碱、 乌头碱、 新乌头碱等生物 碱。药理研究提示, 乌头碱对离体与在体蛙心, 初使 心率减慢, 随即心率突然加快, 心收缩力加强, 很快 出现心律紊乱, 心收缩力减弱, 心脏收缩如 “ 桑椹” , 最终心跳停止。乌头碱还能降低血压。半夏含挥发 油、 少量脂肪等, 具降压作用。栝蒌含皂苷等, 有抗 菌、 抗癌作用。天花粉有中程引产作用。川贝母主 含生物碱类 ( 川贝母碱、 西 贝 母 碱) , 有 降 压 作 用。 浙贝母含浙贝母碱、 去氢浙贝母碱等, 浙贝母碱在低 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扩张作用, 高浓度则 显著收缩。浙贝母碱大剂量可使家兔血压中等度降 低、 呼吸抑制, 小剂量可使兔血压微升。白蔹含黏液 质和淀粉, 有抑菌作用。白及含淀粉、 葡萄糖、 挥发 油、 黏液质等, 具有止血、 抑菌作用。乌头中的乌头 碱毒性很大, 可引起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先兴奋后 麻痹, 并直接作用于心肌。因此, 需经炮制后再用, 并需先煎 !" # $ % 小时。 “ 半蒌贝蔹及攻乌” , 属 “十 八反” 之列, 不能配伍应用。 !" 小结与展望 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既要继承前人的成就,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又要不断改进和发展。中药 “ 十八反” 并非绝对禁忌, 根 据 病 情 灵 活 应 用。如 《 金匮要略》 中的甘遂甘草汤, 将甘遂与甘草同用, 治疾饮留法; 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同用治瘿瘤, 它们之间的配伍应用不但没有发生不良反应, 反而 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 中医药学的 发展, 笔者相信中药 “ 十八反” 理论会不断完善。
[ #, -]
。 “ 十八反” 是前人遗留下来
的经验, 原则上不能同用, 若病情需要, 经医师重新 审定签字后, 方可调配应用。下面从药物品名、 品 种、 药理试验、 化学成分浅谈中药 “ 十八反” 。 !" 古今对中药物品名、 品种、 基源考证 “ 十八反” 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 的根, 前者称京大戟, 后者称红大戟。京大戟与甘草 相反。动物实验证明, 小鼠腹腔注射大戟、 甘草混合 后的乙醇浸出液, 其 ./$% 要比单独应用大戟时小数 倍, 可见两者配伍时大戟的毒性增加了, 而且配伍的 甘草愈多, 毒性也愈大。而红大戟与甘草煎剂并无 相反作用。动物实验证明, 大鼠口服红大戟煎剂或 红大戟配甘草煎剂试验动物全部未死, 毒性无增加。 古代医学认为, 甘遂与甘草不能配伍应用, 属 “ 十八反” 之列。大鼠实验 认 为, 甘遂与甘草配伍 时, 如甘草的用量与甘遂相等或少于甘遂时无相反 作用, 有时可能解除甘遂的副作用, 如甘草用量大于 甘遂则有相反作用。小鼠腹腔注射 $%* 甘遂乙醇 浸出液 ( 蒸去乙醇) 的 ./$% 为 #+) ,$( 0 %) "&(1 2 31, 万方数据 如将甘遂与甘草以 #4 %) $ 、 #4 # 、 #4 " 、 #4 $ 之量制取浸
欢& ! 迎& ! 来& ! 稿
万方数据
欢& ! 迎& ! 订& ! 阅
浅谈中药"十八反"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徐央丽 浙江省慈溪市中医院中药房,慈溪,3153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ZHEJIA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7,17(3) 6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