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学案)
高中语文学考复习—诗歌教案

高中水平检测复习知识点之——诗歌鉴赏一、诗歌是必考试题:分值4分推测可能考的内容:(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1、填空:一般考“艺术手法”(可能性最大)2、理解诗歌的内容,简单地回答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人物形象。
【一般比较简单】二、艺术手法:(一)、艺术手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B、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借代、排比)、C、表现手法、D、结构技巧【最有可能考的知识点是“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二)、重点复习“表现手法”的知识(如果问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一般回答“表达手法”的知识)表现手法包括如下的种类:【希望同学们背下来】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理解说明:先写雎鸠,借以起兴。
然后写到窈窕的淑女,这就叫起兴。
2、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与想像的景结合在一起,叫虚实结合。
例子: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内容:上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实写眼前的景)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想像分别以后的景象)。
3、用典:在诗歌中使用典故。
典故包括历史上的事件、别人写的诗句等。
例子:“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理解说明:这句话是对历史故事的化用,写刘裕当年的气势与成功。
(历史事件)【“用典”的手法,即化用典故,用典故来表达含义】4、联想:由事物“甲”而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乙。
例子: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看见眼前的洞庭湖,而想到白银盘里的青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
)5、想像:想像:人们在已有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新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子:你今天的努力,我可以想像8年后你的成功。
例子: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内容:上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实写眼前的景)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古典诗歌复习教学案:表现手法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古典诗歌复习教学案:表现手法高考古典诗歌复习教学案:表现手法【学习目标】1、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2、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赏析。
学习重点:掌握几种重要的描高考古典诗词复习教案:表达技巧【学习目标】一、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二、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赏析。
学习重点:掌握几种重要的描述技巧,学会欣赏。
学习难点: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独立调查]1,线条图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二、细描详细描述指的是对事物逐一进行细致的雕刻,相对于白描,素描也可以称为工笔画,3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象征主义通常是一种用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和感情的方式。
例如,光明正大的蜡烛可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特定形象,可以提醒我们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自我牺牲的象征。
象征主义的功能首先是把抽象的理性表达成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它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使用你面前的东西,并赋予深远的意义。
“菊”它象征着高贵和高贵的力量,以霜冻和降雪为荣。
它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它象征着高贵、孤独、崇高等等。
4动身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学案

④细节描写: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பைடு நூலகம்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⑴借景抒情:
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又如: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节描写。
⑤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例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第三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导学案)

【古诗今译】
答:
6题: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末句对人物描写和感情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具体的赏析。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诗中运用了什么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试题参考】:象征、渲染、烘托、比兴、衬托、对比
【学习内容】:
1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滁(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作者】
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古诗今译】
古诗鉴赏专题——表现手法 学案

古诗鉴赏专题【课前学习】一、根据诗歌内容常见的诗歌题材主要有:山水田园诗、羁旅思乡诗、送别诗、边塞诗、咏物诗、哲理诗等,每一类诗歌都有常见的思想感情。
二、重读以下诗歌,请执笔圈画——1.解读诗歌标题,思考诗歌题材;2.圈出诗歌中抒情关键词句;3.圈画诗中意象(寄予情感的景物);4.感悟每首诗的情感。
一、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类别:情感:二、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类别:情感:三、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类别:类别:情感:五、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类别:情感:六、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类别:情感:【课堂练习】1.回顾复习古诗鉴赏的方法;2. 讨论并写出指定诗歌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3. 归纳总结诗歌常见表现手法及答题思路。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1.赏析“山青花欲燃”一句中“燃”字的妙处。
(3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二)暮春山间(宋)黄公度(16年槐荫一模试题)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流莺不语燕飞忙”所展现的画面。
(3分)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分)古诗鉴赏课后作业做题之前请一定执笔圈画——1.解读诗歌标题,思考诗歌题材;2.圈出诗歌中抒情关键词句;3.圈画诗中意象(寄予情感的景物);4.感悟每首诗的情感。
(一)春思贾至①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梨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能够准确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3.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2. 具体诗歌的鉴赏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鉴赏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诗歌的鉴赏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表达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
3. 诗歌鉴赏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结合所学技巧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古代诗歌的魅力。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所学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分析。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如《登高》、《静夜思》等。
2. 分析重点:针对每首诗歌,引导学生关注其表达技巧的运用,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
3.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感悟。
七、诗歌鉴赏实践1. 实践活动: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运用所学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意象、象征、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3. 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感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
2. 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进行鉴赏。
三、教学重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分类和用法。
2. 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四、教学难点:1. 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准确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诗歌材料,包括诗人和作品介绍、诗歌全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学习。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著名的古代诗歌,引起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1. 教师介绍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即诗人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师讲解各种表达技巧的分类,例如意象、象征、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三、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举例说明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并结合具体诗歌进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和记录。
四、分析具体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进行鉴赏(1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具体的诗歌,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诗歌。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的作业,例如分析一首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写出一篇短文进行鉴赏。
六、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表达技巧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各种表达技巧的用法和作用。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学案,教案设计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学案10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类)课前预习一、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通感、顶针等。
【技法解密】1.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2.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辞格表达效果: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意贯通;增强的气势,增强的感染力。
(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句意蕴,丰富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唐朝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上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学考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学案)
学习要点:
1、了解诗歌中各主要表现手法的名称和内涵。
2、学会准确判断诗歌表现手法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考点分析
2009年学考试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抒怀的意象。
这首词是“咏梅”的杰作,它意在言外,成功地运用了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的品格。
(4分)
2011年学考试题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问题:这首诗运用了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艺术手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B、修辞手法;C表现手法;D结构技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意象组合等)
二、知识积累:表现手法的分类
(一)抒情方式: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所用的手法。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情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直接抒情,通过景物来抒发情感。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②托物言志:对一个物极力地描绘,融入自己的情感,用它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③怀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言志:借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来感慨个人遭遇、抒发志趣或抨击现实,感伤时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描写方式:对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所用的手法。
1、正侧描写:
(1)正面描写:就是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
(2)侧面描写:从侧面对对象进行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2、渲染:从多角度、多方面对环境或对象进行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前两联描绘所见所闻,多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3白描: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4、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
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6、衬托:用乙事物(客)配衬甲事物 (主) ,使甲事物的特点或特质更明显,就是衬托。
(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
①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7、对比、对照:两种不同的事物对照、比较。
(两种事物之间不分主次)越王句践破吴归。
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8、虚实结合(联想、想象):现实的景或事物与想像的景或事物结合在一起来刻画。
柳永的《雨霖铃》:
上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实写眼前的景)
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想像分别以后的景象)。
(三)、其它主要表现手法
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写雎鸠,借以起兴。
然后写到窈窕的淑女)2、抑扬:指的是在同一表达过程中,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掀起波澜,收到强烈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前两句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这是扬。
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是抑。
)
三、课堂演练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绝句前两句以江山花鸟四景写清新、明媚的春光,运用了手法来表现诗人
的思想情感。
春夜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中唐诗人李益贬谪江淮时所作。
全诗运用了手法,表达了诗人之情。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和紧张,为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从后文“已报生擒吐谷浑”来看,可以想象出唐朝军队的场景。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使前后情
感形成鲜明反差,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欧阳修的一首抒写离情别愁的词作,全词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上阙
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
渡湘江杜审言(2010年学考真题)
迟日园林非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曾有两次贬官的经历,这首诗是他在流放途中所写。
诗歌主要运用_____ 的艺术手法,抒写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