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 第1-2章 绪论与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绪论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与特点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精神科相关的知情同意原则了解精神医学发展简史;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精神疾病与法律的关系、强制性医疗1.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
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A基础护理B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暴力行为、自杀、出走、噎食、木僵等)C异常精神、行为的护理D特殊治疗的护理(电抽搐治疗)E患者回归社区或家庭后长期的家庭护理3.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与特点(1)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工作,尤其是症状活跃期的患者(2)心理护理(对精疾患者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和对待疾病):A心理护理是“心”的呵护(支持性心护)B对精神病人,尤其恢复期和自知力无损害的患者甚为重要。
4.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及其重要性:(1)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对始动性缺乏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来说尤其重要。
(2)保证医嘱的执行: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病人自知力丧失和依从性差的特点决定)确保发药到手、看服吞下、服后检查(必要时)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1.精神病的概念及其与精神疾病概念的异同2.常见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一些重要精神障碍的概念: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散漫3.学会对常见精神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与正确的识别与评估熟悉:1.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2.感知觉障碍与思维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各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1.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2.精神疾病:是比精神病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精神病,也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精神科症状学 ppt课件

ppt课件
34
5、思维插入
又称思维被强加,病人感到思考过程中不受 自己意愿支配地被别人强加了不属于自己的思 想,即脑子里被插入了别人的思想。思维插入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ppt课件
35
6、思维云集
又称强制性思维,指不受病人支配,大量思 想强制性地涌现在头脑里。内容常杂乱多变, 出乎病人意料,有时甚至是他所厌恶的,常突 然出现,迅速消失。思维云集多见于精神分裂 症。
29
1、♥ 思维奔逸
特点是思维活动多、转变快,联想加速,新概 念不断出现且内容丰富。 病人表现为健谈、语速快,诉述自己反应快, 头脑灵活。病人的思维和言语极易随环境改变 (随境转移);说话时,上下句之间的字或词出 现同音或押韵(音联);某些词汇、句子出现意 义上的相近(意联)而转换主题。多见于躁狂症。
ppt课件
21
病例:幻嗅
一患者坚信他闻到的气味是坏人故意放的,从而强化了被 害妄想,病人表现棉球塞住鼻孔、拒食,诊断精神分裂症。
ppt课件
22
病例:幻听
女性,26岁,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入院后常给工 作人员说听到空气中传播的流言蜚语,说:“我这个女 人不正经,作风不正派,讲我在家炒菜时加盐和糖之类 的调味品,是在菜中放白粉,公安局要来找我,叫我立 即离开南通”。
ppt课件
36
7、强迫性思维
又称强迫观念,反复出现的概念或思维,病 人明知毫无必要甚至是荒谬的,力图摆脱,却 不受自己意愿支配,难以做到,因而非常苦恼。 常伴有强迫动作。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
ppt课件
37
8、思维散漫
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异常。病人 联想松弛,内容散漫,使人感到交流困难。思 维散漫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严重时可发展为破 裂性思维。
精神病学及症状学2

二、脑与精神活动
多巴胺(DA)与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DA过度活动假说
几乎所有的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药物都是DA受体阻滞 剂;
DA激动剂(如甲基苯丙胺, 能增加突触内DA含量)能产 生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这些症状与偏执性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非常类似;
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在缓解精神病性症状的同时,也 产生EPS, 原因是抗精神病药物阻滞了中脑边缘皮层的 和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D2受体;对D2受体的抑制程度与 抗精神病的效价相关。
第二节 常见精神症状
认知: 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能、定向力、意识、 自知力 情感 意志活动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二、常见精神症状 1、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
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 痛难忍等。 ►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 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 和(或)难以忍受的►记忆障碍的临床表现: 记忆增强 记忆减退 遗忘 错构 虚构
➢ 记忆增强: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 的事都能回忆起来。
➢ 记忆减退:是指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临床 上较多见。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 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顺行性 遗忘、逆行性遗忘、界限性遗忘)
➢ 错构: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 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 坚信不移。
按照妄想的结构分为 非系统性妄想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妄想按主要内容归类,常见有— ➢ 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人跟踪、
精神病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旧称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改变。
2.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门类中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
医院精神病学、综合医院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
3.精神医学发展史▲(1)第一次革命:法国精神病学家皮奈尔(Pholippe Pinel,1745年—1826年)在1793年去掉精神病患者身上的铁链,主张人道地对待患者。
(2)第二次革命:精神障碍分类体系的建立。
(20世纪初期,冯特的学生德国医生克雷丕林(Emil Kraepelin)详细描述了早发性痴呆和噪狂症的临床特点、病程和预后,以及妄想痴呆与妄想狂的区别。
在他所著的精神病学中,对精神疾病作了系统的分类,为精神病的分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第三次革命:心因性病因论与心理治疗。
(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并奠定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弗洛伊德的成就将精神医学带入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
)(4)第四次革命:精神卫生运动展开。
(1909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年召开了首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开始重视精神障碍的预防。
比尔斯与美国心理卫生协会。
比尔斯得到各方面的赞助和鼓励后,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
1909年2月,又在纽约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协会(比尔斯任顾问)。
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30年5月5日)有3042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中国也有代表参加)。
同时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协会)(5)第五次革命:生物精神医学发展。
《精神医学》教学大纲

目录一、精神病学(五年制)教学大纲 (1)中南大学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中南大学精神病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精神病学(Psychiatry)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见习学时:24学时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精神病学是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病程转归,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科目,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知识与技能,了解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形成生物-心理-社会多维的临床思维模式。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症、神经衰弱。
(2)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了解发病原因、发病原理:反应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3)了解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熟悉分类系统、心理治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外科治疗及电休克治疗的基本知识。
2.基本技能(1)掌握精神疾病的病史采集及精神状况检查的程序和方法。
(2)熟悉精神现象的描述,了解对精神症状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的临床思维方法。
(3)了解脑电图、脑CT、脑脊液检查在精神科的应用,了解电休克、诱导疗法的操作方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基本内容第一部分理论讲授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精神病学的概念和任务。
二、了解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状况。
三、了解精神疾病的有关病因。
四、掌握精神疾病的分类及其有关概念。
主要内容:一、一般介绍精神病学的概念和任务。
二、一般介绍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
三、一般讲解精神疾病的原因。
四、重点讲解精神疾病的分类及其有关概念。
第二章症状学目的要求:一、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掌握常见的精神症状的名称,概念及其意义。
精神病学(第七版)第二章_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30
二、思维障碍
5.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 指概念之间 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 缺乏内在联系。
• 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6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觉障碍-幻觉
4)幻嗅(olfactory hallucination) 幻嗅和幻
味往往同时出现,并经常与被害妄想结合在一起,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单一出现的幻嗅,多见于颞 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5)幻触(tactile hallucination) 也称皮肤与
粘膜幻觉。在没有任何刺激时,患者感到皮肤上 有呆某种异样的感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 性精神障碍。
34
二、思维障碍
12.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inking) 属于概念
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 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正常人
可以有象征性思维,如玫瑰象征爱情、鸽子象征和 平等,但正常人的象征性思维是以传统和习惯为基 础的,与文化背景相符,人们之间彼此能够理解。
13.语词新作(neologism)
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癫痈等。
(3)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
如候车时汽车已驶进站台,而患者仍感觉汽 车离自己很远。
23
一、感知觉障碍 (4)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指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感知体验。 可见于正常人、情感性精神障碍等。
(5)非真实感(derealization):又称现实解
精神病学(1.6)--绪论

第一章 绪 论一、目的及要求1.掌握精神病学与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熟悉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了解生物学基础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生中的作用;3.了解精神病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态。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1.掌握精神病学与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
2.了解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脑与精神活动了解脑结构、脑神经生化及脑可塑性等与精神活动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1.了解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
2.了解遗传因素、感染以及应激和人格特征等在精神障碍发病中的地位。
第四节 展望了解精神病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态。
三、练习题【选择题】(一)A型题1.关于精神病学的学科地位,以下哪种说法正确A.精神病学是生物医学的分枝学科B.精神病学是行为医学的分枝学科C.精神病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枝学科D.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枝学科E.精神病学是心理学的分枝学科2.当前广泛提倡的新的医学模式是A.生物医学模式 B.整体平衡模式C.心理社会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E.社会文化模式3.精神障碍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A.情绪改变 B.认知改变C.行为改变 D.伴有痛苦体验E.社会功能下降或丧失4.下列关于精神活动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的产物B.精神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C.病态精神活动与客观现实脱离因此与客观现实无关D.精神活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E.一般认为,人类是具有精神活动的唯一动物5.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A.皮层下边缘系统DA功能亢进B.皮层下边缘系统DA功能低下C.5-HT系统功能亢进D.5-HT系统功能低下E.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不足6.关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以下哪项不正确A.脑的结构与化学活动处于变化之中B.从神经元到神经环路都可能存在C.神经系统可塑性是行为适应性的生理基础D.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都存在E.只存在于机体的发育阶段7.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统计,精神障碍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比重为A.10.5% (中低收入国家);23.5%(高收入国家)B.8% (中低收入国家);15%(高收入国家)C.6% (中低收入国家);10%(高收入国家)D.15% (中低收入国家);30%(高收入国家)E.5% (中低收入国家);15%(高收入国家)8.有关心身疾病的描述,哪项不对A.也称为心理生理疾病B.是一组与心理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C.有器质性病变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D.冠心病和消化性溃疡不属于心身疾病E.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9.以下精神障碍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排首位的是A.酒依赖 B.双相情感障碍C.药物依赖 D.精神分裂症及相关障碍E.单相抑郁10.以下不属于心身医学研究范围的是A.把精神医学与行为医学的方法运用于躯体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之中B.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物因素在疾病病原学、症状学、病程和预后中的相互作用C.提倡医疗照顾的整体观念,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D.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其转归E.研究特殊的社会、心理因素与正常或异常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11.关于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B.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可以引起心身疾病E.与躯体疾病毫无关系12.关于精神病学与临床其他学科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躯体疾病的症状可以作为心理应激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B.各种躯体疾病均可影响大脑机能而出现精神症状C.临床上某些药物可导致精神异常D.精神疾病也可以伴随一系列的内脏和代谢功能紊乱E.精神异常也可以使某些药物的疗效下降13.一般认为,使用成瘾性物质后产生“快感”是由于A.突触间隙DA浓度升高 B.突触间隙N E浓度升高C.细胞内N E水平升高 D.突触间隙5-HT浓度增加E.突触间隙DA水平降低(二)B型题A.多巴胺(DA) B.5-羟色胺(5-HT)C.去甲肾上腺素(N E) D.γ-氨基丁酸(G ABA)E.谷氨酸1.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可能与哪种神经递质功能亢进有关2.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能与哪种神经递质功能低下有关3.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境、食欲减退、昼夜节律紊乱、失眠等与哪种神经递质功能低下有关4.目前认为,新型抗抑郁药,如氟西汀主要是通过阻滞哪种神经递质的回收,产生抗抑郁作用A.谷氨酸 B.甘氨酸 C.多巴胺 D.乙酰胆碱 E.脑啡肽5.属于兴奋性氨基酸的是6.属于抑制性氨基酸的是7.属于单胺类递质的是(三)X型题1.可能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的因素有A.遗传因素 B.应激性生活事件C.感染 D.人格特征E.个人的特殊经历2.对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关系的正确理解包括A.心理因素可能是导致某些躯体疾病的原因B.心理症状可以是躯体疾病的结果C.心理因素可导致躯体症状D.心理因素和躯体疾病是各自独立的,没有任何关系E.任何躯体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因素有关3.与精神障碍关系密切的神经递质包括A.兴奋性氨基酸 B.抑制性氨基酸C.单胺类神经递质 D.神经肽E.乙酰胆碱4.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A.宏观上可表现为脑功能的改变 B.突触数目的改变C.神经化学物质的改变 D.仅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生E.微观上有神经元突触、神经环路的微细结构变化5.精神疾病的康复和社区服务的宗旨是A.功能训练 B.全面康复C.重返社会 D.提高生活质量E.完全治愈,不再复发6.新世纪精神病院的现代化前景是实行A.管理开放化 B.治疗多元化C.院内园林化 D.室内家庭化E.医疗、护理工作合并7.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A.应激性生活事件 B.情绪状态C.人格特征 D.父母的教养方式E.社会阶层和社会经济状况8.下列生活事件中能作为应激源的是A.离婚、丧偶等家庭危机B.学校与工作场所中的人际关系紧张C.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D.战争、移民等社会事件E.个人的某种特殊遭遇【填空题】1.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枝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______和______的一门学科。
精神病学概论精神症状PPT课件

1.3.1 生物学因素﹙一﹚
生物学因素包括: 遗传、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
中毒等。
15
1.3.1.1 遗传与环境
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疾病或 行为问题。功能性精神病都具有遗传性, 是疾病的易感基因逐代传递的。但致病 基因或易感基因的致病作用则是通过环 境因素发生的。例精神分裂症,在单卵 双生子中的同病率不到50%,说明环境 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影响在50% 以上,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不超过 50%。
16
另外研究表明,人的反社会行为是单 氨氧化酶A活性低的个体,在童年受到虐 待时容易引起。5-HT转运体为5/S基因型 的个体,在遭受生活事件之后更容易发 生抑郁症。
人类的基因组的工作为攻克遗传性疾 病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17
1.3.1.2 感染
感染因素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系统、产 生精神障碍。例如梅毒螺旋体→麻痹性 痴呆;链球性咽炎→强迫症。感染影响 神经发育导致精神分裂症。
其他 神经递质 组织胺 乙酰胆碱
神经递质
嘌呤类 腺苷 神经肽 内源性阿片肽 脑啡肽 内啡肽 强啡肽 P物质 下丘脑释放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11
1.2.3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脑可塑性:脑的结构和神经化学活动是处 于变化之中。
脑的可塑性表现为人的学习、记忆功能、 行为表现及精神活动是可以改变的。脑 的可塑性决定着人们具有学习新的东西, 保证人们的各种适应性行为。有了这种 可塑性才能使我们心理治疗、行为治疗 取得一定的疗效。
指精神活动发生异常改变,伴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 精神病 psyckosis 有幻觉、妄想、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
状的一组疾病。 精神疾病≠精神病:
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神经症、适应障碍; 精神病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 精神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综合医院急诊科 25%~30%是精神疾病;普通人群中1/4~1/3 存在精神健 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学(第8版)
与精神障碍关系密切的几类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抑制性氨基酸
γ-氨基丁酸(GABA) 甘氨酸
神经递质 其他神经递质
组织胺 乙酰胆碱 神经肽 内源性阿片肽
单胺类及相关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5-羟色胺
脑啡肽 β-内啡肽 强啡肽 P物质 下丘脑释放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一)遗传与环境因素 这些疾病具有遗传性,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多数精神障碍不
是单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遗传。 (二)神经发育异常
神经发育学说认为,神经发育障碍患者的大脑从一开始就未能有正常的发育。 遗传因素以及早期环境因素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神经元增殖、分化异 常,突触过度修剪或异常联系等。 (三)感染
➢ 大约25%~30%的急诊患者是由于精神障碍方面的原因而就诊; ➢ 在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将在其一生中可能住进精神病院,约1/3~1/4的人群将因精神
健康问题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精神病学(第8版)
概述
精神卫生服务的范畴
第二节
脑与精神活动
精神病学(第8版)
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脑与精神活动
➢ 在宏观上可以表现为脑功能,如学习记忆功能、行为表现及精神活动改变; ➢ 在微观水平有神经元突触、神经环路的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包括神经化学物质(递
质、受体等)、神经电生理活动以及突触形态亚微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精神病学(第8版)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精神病学(第8版)
三、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脑与精神活动
脑的结构与化学活动在变化之中(可塑性,plasticity)。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征, 不论在发育阶段还是成年时期(甚至老年时期),也不论是外周神经还是中枢神经系统,从神 经元到神经环路都可能发生可塑性变化。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已成为行为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第四节
展望
精神病学(第8版)
展望
政策
➢ 国家会增加精神卫生的投入,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将会成为公共卫生的一部分。 ➢ 精神卫生法已经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保护的显现作用日益增强。 ➢ 精神卫生的概念会进一步深入人心,“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会逐渐形成共识。唤起公
众意识的教育宣传活动,减少对精神障碍的偏见与歧视活动会逐渐增加。 ➢ 服务重点部分转向社区,人们对精神卫生设施的利用会逐渐增加,人们对精神卫生的服务质
第一章
绪论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脑与精神活动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第
熟悉 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
了解 我国精神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概述
精神病学(第8版)
概述
一、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 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二级学科的精神病学划分出多个亚专科 1.社会精神病学 2.司法精神病学 3.精神病理学 4.生物精神病学 5.成瘾精神病学
根据服务对象年龄不同,划分为 1.儿童精神病学 2.老年精神病学 3.成人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第8版)
概述
二、精神障碍
1. 有临床意义的认知、情绪、行为问题; 2. 有明显的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3. 文化相容的、与社会不容的行为不一定是精神障碍。
1.神经梅毒 2.HIV感染
精神病学(第8版)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一)应激与精神障碍 (二)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精神分裂症病因学及发病机理思考 盲人摸象
精神病学(第8版)
精神障碍的病因相关因素
三、关于精神障碍病因学的思考
➢ 关联(correlation) ➢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 疾病的结果(consequence) ➢ 病因(cause)
➢ 在目前科学的研究对象中,大脑的结构最为复杂。 ➢ 大脑包含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 ➢ 平均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能形成1000多个突触联系。我们人类脑内就大约有几万亿至10
万亿个突触联系。 ➢ 大脑形成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环路,构成我们的行为和精神活动的结构基础。一单个的
神经元可能是多个环路的一部分。
• 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使正离子进入细胞的受体,如谷胺酸受体; • 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使负离子进入细胞,跨膜电位增加,使产生动作电位更为困难,如
GABA受体。 ➢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linked receptors):大多数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
上腺素、神经肽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作用于G蛋白质偶联受体会产生更为复杂的生物效应。
量的要求也会增加,精神卫生与躯体健康保健联系更加紧密。
精神病学(第8版)
展望
服务
➢ 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得到加强,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内科同行 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识别率会进一步增加。
➢ 脑通过不同环路以并行的方式处理信息。
精神病学(第8版) 脑的重要结构
精神病学(第8版) 大脑皮层分区
精神病学(第8版) 边缘系统
精神病学(第8版)
脑与精神活动
二、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
➢ 配体门控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开放,细胞膜通透性 增加,正离子或负离子进入细胞。
精神病学(第8版)
概述
精神障碍的影响
➢ 精神障碍占整个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的12%以上,超过各种癌症的疾病负担。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非传染性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比重日益增加,其中,精神 障碍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0.5%(中低收入国家)和23.5%(高收入国家)。
精神病学(第8版)
概述
疾病负担
➢ 疾病负担由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表示。 ➢ DALYs指因死亡或残疾而丧失的健康生命年数。 ➢ 通过加权来表示不同疾病所致残疾的严重性。例如,精神分裂症发病期、严重痴呆、全瘫的
加权系数为0.7~1(0为健康,1为死亡),重症抑郁、失明或截瘫的加权系数为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