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合集下载

红色故事简短精选10篇

红色故事简短精选10篇

红色故事简短精选10篇简短的红色故事1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____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波,机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施行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珍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胁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____?”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简短的红色故事2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____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____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宏伟的纪念碑,碑上铭记着____总司令的题词:“捐躯为国,永垂不朽!”____,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困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参加中国____。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英勇,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英勇奖章”、1枚“毛____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____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____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组组长,带着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成功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____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均未成功。

十个红色革命小故事

十个红色革命小故事

十个红色革命小故事一、小交通员潘冬子。

咱先来说说潘冬子的故事。

这小潘冬子啊,生活在白色恐怖的年代。

他爸爸跟着红军打仗去了,妈妈呢,为了掩护乡亲们英勇牺牲了。

冬子那时候虽然小,但是特别勇敢。

他一心想为妈妈报仇,为了给山上的红军送盐,这小机灵鬼儿把盐化成水,浸到棉袄里,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后来他混进了米店,一边给敌人打工,一边想着办法给红军传递情报。

他终于找到了机会,放火烧了敌人的米店,成功地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英勇的小战士呢。

二、刘胡兰英勇就义。

刘胡兰那可是个响当当的女英雄。

当时敌人特别凶狠,到处抓人。

刘胡兰被敌人抓住了,那些坏蛋就想让她说出村里共产党员的名单。

刘胡兰那叫一个坚定,她就站在那儿,眼睛瞪得大大的,说:“我不知道!”敌人拿铡刀吓唬她,说不说就铡了她。

刘胡兰一点都不怕,她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残忍地杀害了她,当时她才15岁啊。

可是她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全中国,毛主席都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三、王二小放牛。

有个小放牛娃叫王二小。

这二小啊,每天都在山坡上放牛。

有一天,日本鬼子进山来扫荡了。

二小心里可机灵着呢,他看到鬼子来了,就故意把鬼子往八路军的埋伏圈里带。

二小一边走还一边给鬼子唱歌,把鬼子哄得可高兴了,以为这小孩是在讨好他们呢。

等到了埋伏圈,八路军的枪就响起来了。

鬼子这才知道上当了,就特别生气,拿刺刀把二小给刺死了。

二小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乡亲们,也为消灭鬼子立了大功。

四、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董存瑞那可是个大英雄啊。

当时战斗打得特别激烈,部队前进被敌人的一个碉堡给挡住了。

这个碉堡火力特别猛,好多战士都冲不上去。

董存瑞一看,这可不行啊。

他就抱起炸药包,毫不犹豫地向着碉堡冲了过去。

敌人的子弹在他身边嗖嗖地飞,他也不管不顾。

到了碉堡下面,他发现没有合适的地方放炸药包,这时候啊,董存瑞做出了一个超级英勇的决定。

他用自己的身体当支架,手托着炸药包,拉响了导火索。

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毛委员送棉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

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

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经典小故事:水缸的秘密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

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

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红色小故事四则

红色小故事四则

红色小故事四则故事一:《半条棉被》在 1934 年 11 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寒风凛冽,三位疲惫不堪的女红军在长征途中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

老人家里一贫如洗,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

女红军们在休整了几天后,决定离开继续赶路。

临走时,她们决定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

老人说什么也不肯要,女红军们就对她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生活。

”徐解秀老人接过这半条被子,含着泪,送了一程又一程。

“半条被子”的故事展现了红军战士对老百姓的深情厚谊,以及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

这半条被子,温暖的不只是徐解秀老人的心,更是温暖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

它让人民群众认识到,共产党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幸福的。

故事二:《朱德的扁担》1928 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

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励着战士们勇往直前,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

故事三:《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 年 10 月 25 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精选8篇)

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精选8篇)

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精选8篇)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精选8篇)红色故事,一般是说抗日和内战时的故事。

比如八路军,农夫翻身,国内战斗时期、创建新中国等等相关的故事。

以下是我汇总关于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篇1】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诞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夫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果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学校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状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

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

突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侮人了!”于是,全部的同学都跟着嚷道。

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

”几十个同学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

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

于是其次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概汹汹地来到学校。

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

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赔礼。

兵痞不听。

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

”校长也连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

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肯定会烧。

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

快走吧。

”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篇2】宏大的人物刘胡兰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过。

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牢记在我的心里,我希望早一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

今日我最终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灵震撼很大。

刘胡兰,一个仅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应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红色经典小故事有哪些

红色经典小故事有哪些

红色经典小故事有哪些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的英雄人物。

这些人物当中体现着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

那经典红色小故事有哪些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红色经典小故事有哪些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目录红色经典小故事1: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红色经典小故事2:颜安民颜安民打入敌人内部后,因为一次意外的突发事故而遭逮捕,关在洞头岛北岙镇的一个牢房里,由敌兵日夜武装看守。

红色经典故事六篇

红色经典故事六篇

红色经典故事六篇红色经典故事1“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他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

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

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

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

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

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

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

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

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红色经典故事2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二班的xxx,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十大感人红色故事

十大感人红色故事

十大感人红色故事一、半条被子的故事在长征途中,有三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

当时徐解秀家里很穷,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

女红军们就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给了她。

徐解秀问她们,“你们都把被子给了我,自己怎么过啊?”红军战士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会给你送一条新被子来的。

”这半条被子,那可是红军战士在艰难困苦中的一份深情厚谊啊,就像寒冬里的一把火,暖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这故事就告诉咱,红军和老百姓那是鱼水情深,红军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的冷暖。

二、八女投江的故事1938年10月,东北抗联的八位女战士在乌斯浑河遇到了日军的追击。

当时啊,她们已经弹尽粮绝。

这八位女英雄啊,本可以选择投降苟且偷生,但她们宁死不屈。

冷云等八名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毅然决然地走向了冰冷的乌斯浑河。

她们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向河中心走去。

敌人的子弹在她们身边呼啸而过,可她们没有丝毫退缩。

她们壮烈牺牲,那英勇无畏的身姿永远留在了乌斯浑河的河水里,她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坚贞不屈,让咱知道了在民族大义面前,英雄是可以如此的决绝和勇敢。

三、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1941年,在河北易县的狼牙山。

五位壮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的棋盘陀。

他们凭借着险要的地形,顽强地抵抗着数千名日寇的进攻。

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块砸。

最后啊,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他们的壮举,那可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咱们心中。

四、杨靖宇的故事杨靖宇在东北的冰天雪地中抗击日寇。

到了最后的时刻,他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好几天。

敌人把他包围了,劝他投降,可他坚决不从。

他在没吃没喝的情况下,靠着吃草根、树皮和棉絮坚持战斗。

他壮烈牺牲。

当敌人剖开他的肚子时,发现里面全是草根和棉絮,那些日本鬼子都被震撼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二小,一个抗日小英雄,他的故事在红色文化中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衰。王二小原名王朴,生于河北省平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经历了苦难童年,父母和哥哥因病饿先后离世,他开始了逃荒生涯。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他的抗日斗志。1942年的一天,王二小在放牛时发现了进山扫荡的鬼子兵,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他冷静地将敌人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最终,在敌人的屠刀下,他英勇牺牲,但他的事迹却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王二小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的机智和勇敢,更传达了红色文化中不怕牺牲、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