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阅读故事

合集下载

红色革命故事范文(精选7篇)

红色革命故事范文(精选7篇)

红色革命故事范文(精选7篇)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后词义扩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于政治。

因古代认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谓之革命。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红色革命故事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红色革命故事宁化“红色娘子军”妇女翻身解放“天上无云不落雨哟,地上无媒不成亲;没有红军难解放哟,妇女永远泪淋淋;感谢红军得解放哟,妇女翻身做主人。

”你知道这是那里的山歌吗?原来这是在宁化苏区时期,广大翻身妇女经常传唱的一首山歌。

1931年,红十二军来到宁化县西南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当时,宁化广大妇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妇女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权的支配,戴着“一守二莫”、“三从四德”、“男女授受不亲”等精神枷锁,处处受丈夫、翁婆、伯叔、姑侄的打骂和虐待,被当成玩具和奴隶,没有人生自由。

面对残酷的现实,广大妇女要求解放的愿望已成为一种强烈的期盼。

红军的到来,妇女们看到了光明,纷纷起来革命。

割掉髻子参军“韭菜开花一杆心,割掉髻子当红军;保护红军万万岁,割掉髻子也甘心。

”宁化广大妇女获得解放后,不忘红军恩情,割掉髻子,踊跃报名参军,先后有774名妇女参加红军。

在革命的洗礼下,有的女红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童养媳、家庭妇女成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1933年2月8日,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紧要关头,宁化各区妇女积极响应中共中央“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组织妇女踊跃参加红军。

当时,仅城关青年妇女参加红军的人数就有2个营,禾口区青年妇女参加红军的人数达103人,编成一个妇女连,统一由县委妇女部领导,随后编入了红军独立第七师,隶属福建省军区。

1933年春节期间,宁化南郊区妇女部长苏惠珠和妇女连指导员江炎火,奉命代表宁化红色娘子军前往江西瑞金参加会议。

期间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亲切接见。

应大家的邀请,江炎火当场演唱了宁化红色山歌一曲,搏得三位领袖和与会代表的满堂喝彩。

扩红“女鼓动家”宁化县长宁区(今治平乡)彭坊村葛坳村的女红军江银子,为了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带头动员丈夫参加红军。

红色经典故事大全10篇

红色经典故事大全10篇

红色经典故事大全10篇红色经典故事(篇1)河北省涞源县,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

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长在这里、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说、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

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当时****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

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一片平和景象。

谁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个东洋倭国贼寇窥我中华,在这条美丽的山谷中残杀我英雄少年。

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红色经典故事(篇2)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有关红色经典故事9篇

有关红色经典故事9篇

有关红色经典故事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有关红色经典故事9篇红色经典故事。

红色经典故事(通用12篇)

红色经典故事(通用12篇)

红色经典故事(通用12篇)红色经典故事1 革命故事1、少年游击队1934年,红军长征离开了江西革命根据地,留下的赤卫队员们,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决定到山里去坚持游击斗争。

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和他的朋友虎崽、水生、金要、细妹、冬牙子都想跟赤卫队去打游击,但因年纪太小,李主席与李公公都不让他们去。

天黑时,孩子们悄悄离家去找红军,但找了一天也没找到。

白匪团长带领匪徒闯进了村子,屠杀了全村人,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为亲人报仇的种子。

于是,一支红色少年游击队在山中的岩洞里成立了。

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

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

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白匪团长。

红孩子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革命故事2、两个小八路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

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革命故事3、草原英雄小姐妹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

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

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

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

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

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

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

[红色革命经典小故事]红色经典小故事6篇

[红色革命经典小故事]红色经典小故事6篇

[红色革命经典小故事]红色经典小故事6篇红色经典小故事一:改变人生的经典故事故事之一:你是全力以赴还是尽力而为?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

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

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再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我就没命了呀!”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

”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

我常常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呢?故事之二:你的心过门了吗?洞房花烛夜,当新郎兴奋地揭开新娘的盖头,羞答答的新娘正低头看着地上,忽视间掩口而笑,并以手指地:“看,看,看老鼠在吃你家的大米。

“第二天早上,新郎还在酣睡,新娘起得床来,一声怒喝:“该死的老鼠!敢来偷吃我家的大米!”“嗖”的一声一只鞋子飞了过去。

新郎不禁莞尔。

我讲这个故事没别的意思,我只想问问那些新进的员工甚至是一些干了两年、三年的老员工,当初你为何选这个工作?既已选了这个工作,为何身体过了门心态却迟迟不过门?我也犯过这个毛病,我刚来这家厂时,我常常对老板抱怨:“你们厂怎么怎么样。

”他听了老是向我皱眉,后来我改口对他说:“我们厂该怎么样。

”他开始认真思考我提的建议。

往往新来的人很容易发现公司的问题,因为旁观者清。

问题是你是用嘲笑、牢骚、忿然、指责的方式呢,还是以主人的心态来了解并积极地去改正这些缺点和漏洞?问问你自己,你真正地过门了吗?红色经典小故事二:红色故事演讲稿(4篇)红色故事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色经典故事汇总(精选)

红色经典故事汇总(精选)

红色经典故事汇总(精选)红色经典故事汇总(精选)故事一:《红岩》一、导读《红岩》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人物向群和他的战友们,在冰雪覆盖的红岩山上与敌人搏斗的故事。

二、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红岩山区。

向群,年仅17岁的红岩山中学学生,积极参与抗日工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红岩山上组织兵工厂,制作军火供给抗日军队。

向群与他的战友们坚定地坚持着为了自由与民主而奋斗的信念,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胁,他们毫不退缩。

最终,向群等人为了保护军火工厂的安全,勇敢地炸毁了工厂。

这场战斗,向群与他的战友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共产党的理想和信仰。

三、故事亮点这部小说通过向群等人的奋斗,深刻地揭示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敢于牺牲的精神。

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始终紧紧抓住自己的信仰,最终以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躯,为祖国和人民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故事二:《红楼梦》一、导读《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尽情描绘了一个显赫而充满悲剧色彩的贾府,其中主要的情节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纠葛展开。

二、故事梗概《红楼梦》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贾宝玉是贾府的少爷,他与林黛玉本是天作之合,但因为贾府的复杂纷争,两人的爱情无法继续。

而薛宝钗,虽然并非林黛玉的对手,但她与贾宝玉有着深厚的情谊,最终成为了贾府的贵妃。

三、故事亮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瑰宝,其详细细腻的描写了古代贵族社会的生活,对于封建家族制度、婚姻制度、女性地位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揭示。

同时,在情感描写方面,小说亦有着一定的现代色彩,对于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作了真切细腻的描述。

故事三:《红灯记》一、导读《红灯记》是京剧的经典剧目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抗日剧目之一,通过对贾平凹创作并一度在中国电影院上映的同名小说《把根留住》的舞台改编而成。

红色经典小故事三篇

红色经典小故事三篇

红色经典小故事三篇学习党史,传承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积淀的“红色基因”,有助于我们凝聚磅礴的精神伟力,不忘初心、敢于奋斗、抓住机遇,开启新征程,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红色经典小故事三篇的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红色经典小故事 1: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 年10 月8 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刘胡兰8 岁上村小学,10 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 年10 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 年5 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 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 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 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 年12 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 年1 月12 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 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 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红色故事简短精选10篇精选10篇

红色故事简短精选10篇精选10篇

红色故事简短精选10篇精选10篇简短的红色故事一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

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

张嘎只有一个惟一的亲人一一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

但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

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着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同学们,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可以把他的精神运用于现在的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

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

而我们现在处在和平年代,更应该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红色故事演讲稿二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

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刘胡兰的故事
1946年的一个秋天,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

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悄悄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