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抗日英雄的故事大全_红色故事阅读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导语: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qiang,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qiang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手qiang发给他使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二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
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三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
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
感人红色故事大全(8篇)

感人红色故事大全(8篇)感人红色故事大全篇1王二小,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
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感人红色故事大全篇21911年,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年,他投笔从戎赴东北。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
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
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
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
抗日小英雄故事有哪些5篇

抗日小英雄故事有哪些抗战时期,中国出现了很多抗日英雄,他们为了祖国的胜利而奉献了自己。
那么你知道抗日小英雄故事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抗日小英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抗日小英雄故事1武汉胜利街上有一条小路,名为“郝梦龄路”;伏虎山西北侧山腰间,是“郝梦龄烈士墓园”。
94岁的郝慧英曾无数次徜徉在郝梦龄路,回忆父亲的音容笑貌,也曾无数次到郝梦龄墓祭奠父亲的英魂。
“此次北上抗日,吾已抱定牺牲。
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1937年,郝梦龄北上抗日,途经武汉,在家小住。
离家前,写下了这封遗书。
“3天后,我们到车站送父亲北上,从此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了。
”郝慧英说。
对于父亲急于奔赴抗日战场的心情,郝慧英是理解的。
卢沟桥事变后,郝梦龄两次上书请缨,要求北上抗日:“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
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
现在日寇要__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
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
”1937年10月11日,忻口保卫战打响。
郝梦龄任中央兵团长,指挥第九军和晋绥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一军等,坚守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线的主阵地。
他视察阵地,部署兵力,指导抢修工事,夜以继日地奔波在最前沿,鼓舞官兵奋勇作战。
他对官兵们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
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官长。
”10月11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派5000名步兵,以飞机、重炮、坦克作掩护,连续猛攻忻口西北侧南怀化阵地。
当时援助忻口的军队大部分还在途中,郝梦龄赶到前沿阵地指挥。
日军用飞机、大炮轰炸阵地时,他指挥着部队躲入掩蔽处;炮火一停,便果断出击,用步兵狠狠打击日军。
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搏,近距离互掷手榴弹。
当时,平均每日伤亡1000多人,最激烈时一天伤亡达数千人,战况惨烈。
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精选8篇)

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精选8篇)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精选8篇)红色故事,一般是说抗日和内战时的故事。
比如八路军,农夫翻身,国内战斗时期、创建新中国等等相关的故事。
以下是我汇总关于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篇1】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诞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夫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果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学校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状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
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
突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侮人了!”于是,全部的同学都跟着嚷道。
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
”几十个同学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
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
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
于是其次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概汹汹地来到学校。
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
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赔礼。
兵痞不听。
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
”校长也连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
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肯定会烧。
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
快走吧。
”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适合孩子讲的红色故事【篇2】宏大的人物刘胡兰的故事,小时候就听爸爸妈妈讲过。
刘胡兰这光辉的名字早就牢记在我的心里,我希望早一天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刘胡兰的书。
今日我最终有幸地读到了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心灵震撼很大。
刘胡兰,一个仅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其他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应对敌人的屠刀脸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献出了自已年轻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2023年最新的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3篇

2023年最新的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3篇小学生红色革命小故事一:小侦察员张嘎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二:抗日小英雄海娃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三:抗日小英雄孙大兴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感人红色革命故事(10篇)

感人红色革命故事(10篇)感人红色革命故事(精选篇1)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
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
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
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
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
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感人红色革命故事(精选篇2)王朴,也作王璞。
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
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
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
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
“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
”“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得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红色革命英雄故事(10篇)

红色革命英雄故事(10篇)红色革命英雄故事(精选篇1)我的家里有一名老兵,他就是太姥爷,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年放假去看他,他都会讲起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故事给我听。
他说在东北流传着一首歌谣“满天星,数不清,东道边,出英雄”。
讲的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在抗战中他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草根,他不怕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值得我这代人学习。
所以,今年国庆节我来到了丹东宽甸天桥沟森林公园,迎着十月的朝阳看着不远处延绵起伏的高山,欣赏着自然风光,望着周边火红的枫叶格外耀眼,沿着崎岖陡峭的盘山路,踏着无数的台阶和木栈道,终于来到了杨靖宇将军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现在当地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英雄而塑造的塑像,他表现了后人对伟人的敬畏之情。
放眼望去这是四平乡政府的旧址,它座落在天桥沟山脚下,有一座茅草屋,现已经过修缮,草屋长有十几米左右,我走进屋内,首先入进眼帘的是铁锅和一口木盖子,左手边是铺着席子的土炕,还有一张桌子,带着木纸的窗户,这就是抗日英雄曾经艰苦生活的地方,我不禁潸然泪下……。
现在已成为毛丰美干部学校,实景课堂教学基地。
顺着小路向前走,能看到被誉为“长寿泉”的一口井,据说是以前“杨泉”是将军用来饮水的,我还用着叫轱辘的工具转着小铁桶打上一桶泉水,放进自己的水杯,喝着透心儿凉的泉水,感觉就能回想起杨靖宇将军当时饮水的心情。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他们老一辈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才有今天祖国壮丽的锦绣山河。
所以,我们新时代小学生也不能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保卫祖国人人有责,让我们他们的故事代代传承下去,让他们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红色革命英雄故事(精选篇2)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
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
经典爱国人物红色故事3-8分钟【10篇】

经典爱国人物红色故事3-8分钟【10篇】经典爱国人物红色故事3-8分钟【篇1】有一个叫铁头的男孩。
他有个双眼皮、大眼睛、圆脸盘,薄嘴唇,年纪才十四五岁。
他天天盼望着加入八路军当骑兵,拿着马刀,骑着大马,在战场上与骑兵一起拼杀日本鬼子。
在一次送情报的过程中,凭自己的智慧与勇敢,小铁头赤手空拳夺过了日军中队长的大洋马,参加了八路军,加入骑兵;在李指导员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为一名英勇的八路军骑兵战士。
铁头和其他战士一起抓汉奸、杀鬼子、攻城池,屡立战功,使他在战火中、马背上迅速成长。
赶走日本鬼子以后,他又骑着大洋马随着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一起夜渡黄河,向南挺进,继续为解放事业做贡献。
这是红色经典《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描述的精彩故事。
看完这本书,我被小铁头大智大勇彻底征服了,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见许许多多像铁头的一样拥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革命先辈;为了赶走侵略者,创建新中国,无论多少困难摆在眼前,他们都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他们对敌人充满着仇恨,但对自己的亲人同胞都充满热爱。
如机智勇敢的小嘎子,临危不惧的王二小,英勇善战的小飞虎队……他们都跟铁头一样小小年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地打击敌人,保卫国家。
正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幸福的阳光下成长;虽然不能体验当时的情境,但应该多阅读一些像《小铁头夺马南征记》的“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责任,真正了解胸前的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含义,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排除万难努力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多做贡献。
“咱铁头能行!”我坚信新时代的中国少年都能行!经典爱国人物红色故事3-8分钟【篇2】岳飞精忠报国800多年来,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人故事,一直在我国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出生于河南省汤陰县一个贫苦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抗日英雄的故事大全_红色故事阅读
导语:抗日不单单是大人的专利,就连小小的少年也能跟敌人斗智斗勇。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小英雄的故事,欢迎阅读。
小英雄海娃的故事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
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
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
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
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
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
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
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
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
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
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
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
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
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
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
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
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
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
”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
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
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
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
“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
“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
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
海娃走进
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
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
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
没想到,真混过去了。
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
前面就是三王庄啦。
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
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
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
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
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
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
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
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
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
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
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
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
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
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
他把羊赶上了羊道。
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
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
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
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
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
鬼子真的开枪了。
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
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
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
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
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
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
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
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
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
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
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
王二小排行老二,哥哥叫石头,父亲王贵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给本村大地主刘文勤扛活谋生,母亲王张氏给人做针线活,全家四口挤住在本村奶奶庙中。
王二小原名王朴,据说父亲起名原意是希望他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灾,庄稼颗粒未收。
第二年春天,正值抗日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天灾人祸,形成了“无村不戴孝,处处有哭声”的惨象。
结果,王二小的父母和哥哥因病饿先后去世了。
1940年春无依无靠的王二小开始了逃荒的生涯。
这年5月的一天,经过长途流浪的二小因饥苦昏倒在了路边,被狼牙口村委会主任搭救,后来他被安排给一刘姓大户放牛谋生。
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独立师老一团的骑兵连就驻扎在这一带。
二小喜欢马,常到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内向,不爱说话,一年四季总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骑兵连的吴连长非常喜欢这个孤儿,常常给他讲打仗的故事,到了开饭的时间就留份饭给他吃。
后来,二小就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十六)早晨,13岁的王二小正在当地老乡称狼牙沟门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鬼子兵有好几十人,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
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
可是这时候跑
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
这时二小忽然想起来,为了粉碎鬼子这次进攻,涞源抗日政府已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
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
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
从狼牙沟门往东走是范庄旺村,王二小带着鬼子从西北沟钻了进去,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
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
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
二小想趁敌人惊魂未定的时候向灌木林跑去,这时,鬼子军官朝他举起了洋刀,第一刀削去了王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第二刀刺向了王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在那块巨石上。
与此同时,山头上的部队枪炮声四起,前后没有一袋烟的工夫,就全歼了这股敌人。
战斗刚结束,战士跑到巨石前抢救王二小。
当时王二小还活着,还有两名八路军战士也受了重伤,部队将他们护送到刘家庄,终因伤势过重,三人先后与世长辞,永远长眠在了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少年抗日英雄的故事大全_红色故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