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

合集下载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导语: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qiang,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qiang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手qiang发给他使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二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

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三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

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

革命中的小英雄事迹

革命中的小英雄事迹

革命中的小英雄事迹革命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多少先烈在革命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让我们缅怀先烈,歌颂他们的爱国之情。

那么革命中的小英雄事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革命中的小英雄事迹一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

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

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

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

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

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

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

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

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

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枣野场惨案。

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一授予王林“抗日民族小英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

革命中的小英雄事迹二雨来雨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虽然年纪小,但非常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八路军,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他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战,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为打败鬼子做出很大的贡献。

小雨来当时只有12岁,他不但非常勇敢,而且机智聪明。

有一次,他和村里的民兵们一起去埋地雷,地雷埋好后却不见鬼子出现,小雨来自告奋勇去侦察,不幸被敌人发现,但他第一个反应不是害怕逃跑,而是大声叫同伴们“里面有敌人,快跑!”,终于被敌人抓住。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1.抗日小英雄王朴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

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

“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

”“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

小英雄的故事五年级

小英雄的故事五年级

小英雄的故事五年级抗日小英雄有很多,我们今天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小朋友,不能忘记他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立志献身全面建设小康,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小英雄的故事五年级,欢迎查阅。

小英雄的故事五年级1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qiang,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手qiang 发给他使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二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

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小英雄的故事五年级2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

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

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抗日小英雄故事精选【六篇】

抗日小英雄故事精选【六篇】

【导语】说起抗⽇战争,它的胜利是中国⼈民奋起反抗和不畏牺牲的重⼤结晶,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许多英雄⼈物。

下⾯是分享的抗⽇⼩英雄故事精选【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抗⽇⼩英雄故事精选 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8⽇出⽣于⼭西省⽂⽔县的⼀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亲刘景谦续娶胡⽂秀为妻。

胡⽂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的姓⽒“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于妇救会⼯作,并⾮常⽀持刘胡兰参加⾰命。

刘胡兰8岁上村⼩学,10岁起参加⼉童团。

1945年10⽉,刘胡兰参加了中共⽂⽔县委举办的“妇⼥⼲部训练班”。

学习了⼀个多⽉,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救国会秘书。

1946年5⽉,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事;6⽉,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举进攻解放区,⽂⽔县委决定留少数武⼯队坚持⽃争,⼤批⼲部转移上⼭。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队打击敌⼈。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佩怀,为阎锡⼭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害。

1946年12⽉的⼀天,刘胡兰配合武⼯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动。

1947年1⽉12⽇,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路军连长送的⼿绢和作为⼊党信物的万⾦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势汹汹的敌⼈带⾛。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前眼见匪军连铡了⼏个⼈,怒问⼀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个样”后,她⾃⼰坦然躺在⼑座上。

刘胡兰烈⼠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篇⼆】抗⽇⼩英雄故事精选 李爱民 1942年春天,12岁的李爱民担任村抗⽇⼉童团团长。

有⼀天,⼋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的封锁线去送⼀件“⽕急”信。

李爱民⼆话没说,回家赶上⼼爱的⼩⽑驴,带了草绳和镰⼑,把信装进袜筒⼦⾥出发了。

抗日战争小英雄故事

抗日战争小英雄故事

抗日战争小英雄故事抗日战争中少不了可爱的小英雄们,像嘎子、雨来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小英雄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抗日战争小英雄故事篇1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水光天色,四季竞秀。

春光降临的时候,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又“蒲绿荷红”,“岸柳如烟”;若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

淀内沟壕纵横相连,芦荡、荷塘、渔村星罗棋布。

大地在颤抖,天空在燃烧。

原本是顽皮天真,直率可爱的嘎子,因为国恨家仇,成为了抗日的战士,八路军的小兵。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

半殖民地的封建祖国,是这样的贫穷落后,由于历代统治者的荒淫、无能、腐败、软弱,泱泱大国成了世界列强们瓜分的鱼肉,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中挣扎。

一边是武装到牙齿,耀武扬威,东洋强盗,一边是不抵抗主义,拱手把国土相让的政府。

与侵略者精良武器对抗的是爱国军人和革命武装手里落后的装备与人民手里的长矛大刀。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

半殖民地的封建祖国,是这样的贫穷落后,由于历代统治者的荒淫、无能、腐败、软弱,泱泱大国成了世界列强们瓜分的鱼肉,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中挣扎。

一边是武装到牙齿,耀武扬威,东洋强盗,一边是不抵抗主义,拱手把国土相让的政府。

与侵略者精良武器对抗的是爱国军人和革命武装手里落后的装备与人民手里的长矛大刀。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英勇顽强,无数象嘎子奶奶一样的革命群众,为了保护八路军,倒在了鬼子的屠刀和枪口之下,无数象刘燕一样的八路军战士,在鬼子的严刑逼供下,坚强不屈,不惜牺牲自己和孩子的宝贵生命,也不肯说出八路军的机密。

最让我们扬眉吐气的是,嘎子他们与鬼子、汉奸之间的一次次斗争和战斗。

他们勇敢机智,在鬼子占领的地区,与敌人周旋,破坏敌人的清剿,保护老百姓,打击和消灭敌人。

让日本鬼子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抗日战争小英雄故事篇2听到历史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吧,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打日本的故事:叫做山头有棵消息树。

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

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

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没有谁希望爆发战争,但是当受环境所处的时候,战争却不是个人能控制的。

战争虽然带来了牺牲,泪血。

但是却也带来希望,带来了重生。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一、《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

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

199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二、《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抗日战争励志小故事三、《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

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进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导语】抗⽇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次世界⼤战中,中国抵抗⽇本侵略的⼀场民族性的全⾯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次中⽇战争、⽇本侵华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18⽇九⼀⼋事变开始算起,⾄1945年结束,共⼗四年抗战。

下⾯是分享的抗战⼩英雄⼩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 抗⽇⼩英雄的故事⼀ 抗战时期,⽣活在⽩洋淀的⼩男孩张嘎与的亲⼈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军的刺⼑下,⽽钟亮也被敌⼈抓⾛。

嘎⼦历经艰⾟,找到⼋路军,当上了⼀名⼩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保执⾏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毕竟还是⼀个活泼、淘⽓的孩⼦,他与⼩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次战⽃中,他缴获了敌⼈⼀⽀⼿qiang,竟偷偷把枪藏进了⽼鸦窝⾥,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放⽕,⾥应外合,全歼敌⼈,救出了⽼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结束后,嘎⼦把藏在⽼鸦窝⾥的⼿qiang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qiang发给他使⽤。

抗⽇⼩英雄的故事⼆ 1943年,⼋路军⼩战⼠孙⼤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卫⽣员武建华护理孙⼤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便以⽊匠靳锡武的⼩学徒和刘⼤爷的外孙⾝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伪军强拉民夫,在⽥镇长家囤积粮⾷。

⼤兴和⼩武乘夜⾊钻进⽥镇长院内,放⽕烧了敌⼈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寇蓄谋更⼤的扫荡计划。

⼀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随即开来了⼀⽀莫名其妙的⽇军。

⽼靳带着⼤兴和⼩武,摸清了敌⼈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兴毅然决定⾃⼰留下吸引敌⼈,让⼩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三团得到⼩武送来的情报,⽴即⾏动部署战⽃。

敌⼈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英雄的故事三 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抗⽇⼉童团长。

王朴从⼩跟随⽗母参加抗⽇⼯作,11岁时被选为⼉童团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一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老鸦窝里,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二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

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

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

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

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三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青峰岭有一个村子叫杨家村,有一个叫杨杨的小孩和爷爷相依为命。

听爷爷说杨杨的爸爸妈妈都去打小鬼子去了,杨杨对爷爷说:“等我长大了以后我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当打小鬼子的英雄。

”杨杨有个好朋友叫阿黄,杨杨和阿黄从小玩到大的,阿黄是一条很强壮而且又聪明的大狗。

那一天杨杨带着阿黄去钓鱼,天快黑的时候他们才拿着鱼杆和鱼娄回去。

杨杨在前面跑,阿黄就在后面追还汪汪汪地叫个不停。

突然,杨杨“噗”地一声给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就摔地上了。

“哎哟!”杨杨使劲地揉着摔成两半的小屁股,“痛死我了,我的屁股啊!”这个时候阿黄“汪、“汪”“汪”地在后面叫着,杨杨还以为大黄是在笑话他,站起来拍拍屁股,气鼓鼓地说:“臭阿黄!快点走拉,天都要黑了,再不回去爷爷要骂我的。

”说完就往前面跑去,可是阿黄还是在叫个不停。

“诶!阿黄是怎么了?平时它不是这样的啊?”,杨杨觉得阿黄很奇怪。

又跑回去了,阿黄就站在杨杨刚才摔倒的地方,这时天已经黑了,杨杨模模糊糊地看见地上又什么东西,黑乎乎的看不清楚。

于是,杨杨就蹲下去,把脑袋凑的近近的。

“妈呀!死人啊 ......”,杨杨大声地叫道,猛地向后一退,“噗”地一下又给摔地上了。

你猜杨杨看到了什么,杨杨看见一个满身是血的人,吓得不得了,爬起来就跑。

这个时候杨杨想到:“也许那个人没有死呢?”于是,杨杨又慢慢地走回去,蹲下来,用抖个不停的手推了推那个“死人”。

“喂!你死了吗?”杨杨怕怕地问到。

但是那个“死人”动也没动,这个时候杨杨已经不是那么害怕了,他鼓起勇气把耳朵凑到那人的胸口,听见他的心还在跳。

于是,杨杨回头对阿黄说道:“阿黄快去叫爷爷。

”阿黄听见杨杨的话,马上就向家里跑去。

这个时候杨杨才看见他穿着八路军的军装。

过了一会,那个人醒过来了,他看见杨杨蹲在身边,断断续续对杨杨说到:“小朋友....你...你帮我把这竹筒...交给游击大队,它很重要......”八路军叔叔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叔叔,叔叔,你醒醒,你醒醒啊......”杨杨拼命地摇着八路军叔叔,可是,八路军叔叔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小杨杨哭得很伤心很伤心,这个时候阿黄带着爷爷来了,杨杨扑到爷爷的怀里,大哭着:“爷爷,八路军叔叔死了,他死了拉.....呜呜呜呜......”爷爷也摸了一把泪水,对杨杨说:“好孩子,别哭了,你不是说要当打鬼子的英雄吗?英雄就不该哭鼻子。

”爷爷说完后,杨杨不哭了,他要当打鬼子的英雄,把可恶的小鬼子赶出中国。

第二天,杨杨和阿黄从村长那里知道了游击大队在哪里,于是,杨杨带着阿黄就去找游击大队了。

他们走了很久,这时候杨杨突然看见前面有小鬼子的巡逻队,聪明的杨杨知道跑是没有用的,他跑不过小鬼子的,于是,杨杨马上把八路军叔叔交给他的竹筒交给阿黄咬着,杨杨趴着阿黄的耳朵说到:“阿黄,你快跑,去找爷爷,千万别让小鬼子抓着你了。

”勇敢的杨杨让阿黄带着竹筒跑了,自己却留下来吸引小鬼子的注意力。

这时候小鬼子看见了杨杨,拿着枪就过来了,他们用枪指着杨杨,问杨杨:“小孩,你的,知道八路的在哪里?”“哼!”杨杨把脑袋转向一边,理也不理小鬼子。

小鬼子见杨杨不理他们,气的大吼:“八咯牙鲁,你的,说不说?不说,死拉死拉的;说了,我让你走。

”杨杨把头转过来,对着小鬼子勾勾手指,笑着说到:“你过来啊,我告诉你。

”小鬼子听杨杨这样说,大笑道:“哟西,你的,良民的”说完就走到杨杨身前,弯下身子,看着杨杨说:“说,赏赐大大的有。

”杨杨对着那个小鬼子的脸狠狠地给了他一耳光,然后对着小鬼子说:“呸!”那个鬼子一下子气得跳了起来:“八咯牙鲁!”对着小杨杨一脚踢去,把小杨杨踢到了,摔在了地上。

残忍的小鬼子不会放过杨杨,他对着地上的杨杨狠狠地踢着,一脚又一脚,直到杨杨昏死了过去。

后来,鬼子走了,只有杨杨还躺在地上,满身的血,昏迷不醒。

阿黄跑回去找到了爷爷,把那个竹筒丢在了爷爷的脚下,对着爷爷狂吠着,咬着爷爷的裤脚往外拖。

爷爷看见了脚下的竹筒,知道爷爷肯定出事了,他捡起地上的竹筒就跑了出去。

刚跑出门,爷爷停了下来,他想到着个竹筒很重要应该先把它交给游击大队才行。

于是爷爷找到了村长,让村长把竹筒给游击大队送去。

这时候爷爷跟在阿黄后面飞快地向跑去。

当爷爷跑来的时候,我们的小英雄已经满身是血的躺在地上了,爷爷蹲下去,扶起杨杨:“孩子,孩子,你醒醒,你醒醒,别吓爷爷啊”杨杨慢慢地睁开眼睛,看见是爷爷,问:“小鬼子走了吗?”“嗯!小鬼子已经走了,孩子,你别说话,爷爷代你回家去。

”爷爷摸着眼泪说道。

杨杨不放心竹筒,又问道:“那竹筒呢?”爷爷回答说:“我把它交给了村长,村长会把它交给游击大队的,你放心吧”爷爷说完就背着杨杨向家里走去。

后来,游击大队的八路军叔叔找到了杨杨,他们对杨杨说,那个竹筒里装的是关于小鬼子据点的情报,多亏了杨杨保护了那份情报,才使得游击大队能轻松地攻破小鬼子的据点,他们夸杨杨是个勇敢的小英雄。

从那以后,村子里的人都叫杨杨是“小英雄”。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四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人,抗日儿童团长。

王朴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

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王朴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

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

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朴的家乡,王朴和乡亲们躲进山里。

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朴和乡亲们。

鬼子拿着汉奸提供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朴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

鬼子把刀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

王朴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奸。

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起杀人惨案枣野场惨案。

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王朴,王朴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一授予王林“抗日民族小英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五我小时候学习的榜样就是潘东子,最崇拜的就是潘东子这个小英雄。

他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帅哥。

他从小在爸爸妈妈的教导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红军。

在白色恐怖的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为党的地下工作做立下了不少功劳。

在斗争中,他失去了母亲,但他没有被黑暗势力吓倒,一心向往革命,最后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小战士。

内容大致如下: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

潘东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而潘东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作仇与爱。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撤退,临别时,父亲留给东子一颗红五星。

柳溪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亲为掩护乡亲,被捕后从容就义。

在党和前辈们的照顾下,东子迅速成长起来。

他和宋大爹一起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向游击队投降。

在游击队筹盐活动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搜查。

在搞情报时,他沉着地应付恶霸地主胡汉三的多次试探与盘问,最后勇敢地砍死了胡汉三。

1938年,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东子的父亲前来迎接。

东子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他戴上了那颗心爱的红五星,光荣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来。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六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爸爸老赵是民兵连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个"小羊倌",也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一天,平川炮楼的敌人出来抢粮,村里的人看到海娃拉倒了"消息树",都纷纷退到山上去。

海娃正赶着羊向山里走,忽然遇到他爸爸,海娃的爸爸老赵得到了炮楼里自己人递出来的消息--炮楼里只剩下"猫眼司令官"和几个看家的日军、伪军。

老赵拿出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和一封信,要海娃送到三王村交给八路军张连长,叫张连长赶快带队伍去攻打炮楼。

海娃看到信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十分紧要的事,就已放羊做掩护,携信立即上路。

没想到在山沟里就遇到了敌人的队伍。

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紧紧绑在头羊的尾巴上。

敌人看中了海娃的羊群,还强迫海娃给他们带路。

为了老羊头尾巴下的鸡毛信,一路上海娃忍受着日军伪军的打骂。

太阳下山了,敌人的队伍开进了平西庄,到处开枪,翻缸倒罐搜粮食。

晚上,伪军怕海娃逃走,把他推到屋子最里边一个墙角睡。

过了半夜,海娃跨过睡的象死猪的敌人,逃出门来,取出鸡毛信,溜出了村子。

可是在路上却发觉鸡毛信不见了,于是海娃又回头去找。

在村口海娃找到了鸡毛信,但却被伪军给抓到了。

伪军强迫海娃带路到龙门村去。

海娃把敌人带到一条山路上,敌人的骡马不能爬陡峭山坡,海娃越走越快,来到了山腰。

敌人发觉走错了路,开枪打伤了海娃。

海娃忍痛跑到山顶,倒在地上。

危急时刻,张连长出现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日军和伪军全部被消灭,海娃也得救了。

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立即带领队伍攻下了炮楼,活捉了"猫眼司令"。

海娃回到了龙门村,他比以前更勇敢更警惕的站在山头放哨。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七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1944年。

1944年10月4日,日军第二次占领福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