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鸟的天堂》教案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四时景物皆成趣”为主题,通过描写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尤其是对大榕树和鸟儿活动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表达上,作者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美丽与神奇。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认识“桨、桩”等8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10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鸟儿的欢快、活泼,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作者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能仿照课文描写一处景物。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鸟儿的欢快、活泼。
(2)学习作者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能仿照课文描写一处景物。
五、教学策略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榕树和鸟儿的图片、视频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大榕树下的鸟儿们在欢快地歌唱,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描写鸟儿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大自然的美妙。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和描绘画面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鸟儿的生活习性和大自然的美妙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搜集和准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理解课文中的诗意和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鸟儿们的生活场景。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中描述的鸟儿们的生活环境。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说出自己对图片和视频的感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音频中的语音语调,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通用7篇)1一、课文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
这篇__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9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为第10—14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__在表达上独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双重描写,__运用了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了它的静态之美。
运用以静带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使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除此以外,__中描写鸟儿的时候运用了先面后点的写法,先写百鸟欢闹的场面,再具体写一只画眉在唱歌,这样的描写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这篇__的细节描写细腻到位。
巴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候并没有见到鸟,所以他第一次时着重描写了奇特的大榕树,将大榕树描绘的美丽又迷人,在描写大榕树时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具体描写近看树枝和树叶的特点,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
巴金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如愿见到了鸟儿,并且看到了群鸟在大格树上乱飞的壮丽景观,将鸟的天堂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巴金主要描写了鸟儿的叫声、鸟儿的身影和鸟儿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然后又着重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可爱的鸟儿和它们在这个天堂里生活情景。
在这一段文字中既展现了鸟儿的数量与种类繁多,又表现了它们的快乐、自由。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鸟的天堂》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鸟的天堂》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学内容课文主要围绕“鸟的天堂”展开,描述了一场关于护鸟的故事,引导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1.2 学情分析学生对鸟类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但对于护鸟意识和方式还存在不足。
因此,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护鸟知识。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鸟的基本生活习性•了解护鸟的重要性•掌握保护鸟类的方法和途径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鸟类生活•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3.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护鸟问题•如何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四、教学过程设计4.1 活动一: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鸟类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4.2 活动二:课文阅读让学生听读课文《鸟的天堂》,并对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加深理解。
4.3 活动三: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护鸟的意义和方法,并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思考和交流。
4.4 活动四:展示和总结每组根据讨论结果做相关展示,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了解鸟类生活的困难和保护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和意识。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行动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本次针对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鸟的天堂》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考官:上(下)午好!我是语文组的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文章,作者是巴金先生。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静态的大榕树和群鸟乱飞的活泼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情感表达充沛,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根据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及其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景象。
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学习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二、说学情现在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的阶段,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
但是现在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鸟的天堂”这样难得的奇观,而且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还很不足,因此在学习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感情等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部编版五年级《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五年级《鸟的天堂》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五年级《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律”等11个生字,会写“竹竿、白茫茫、规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1~4自然段,把握这部分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天堂”用来比喻什么?2.(出示课件1)看,鸟儿们在这里自由飞翔,多么快乐。
这里就是鸟儿们快乐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2)1.生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名分段读课文,边听边想:(出示课件3)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4.汇报,交流。
三、学习1~4自然段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5)板书: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赏析好句:(出示课件6)找出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其作用生总结,汇报这是一个比喻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公开课教案第【1】篇〗1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自然之趣”为主题,编排了四篇文章,这是第三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2学情分析五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鉴赏的能力。
因为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主阅读,体会阅读对象的特点,感受描写景物的美。
同时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对描写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属于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所以本课我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
3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学习,体会“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品悟,体会课文中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拓展阅读。
3、感受文中大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和自然中的生命之趣。
4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大榕树早上和傍晚不一样的美,体会景物的特点。
难点: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
5教学过程活动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一起去体会傍晚和早晨大榕树不一样的美吧。
(齐读课题)2、作者在文章最后感叹道: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谁来读一读?点名读。
预设1:你读出了作者的感叹,让我们一起跟着他的语气来读读。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作者之所以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是因为第二天早上看到了大榕树百鸟飞鸣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明确鸟的天堂就是大榕树,直接明了。
通过抓文末的感叹句,提纲挈领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中心,直击要点,让学生迅速聚焦。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3鸟的天堂》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23鸟的天堂》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鸟的天堂》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能够朗读、背诵诗歌,并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3.能够通过诗歌了解自然界中鸟类生活的奥秘。
4.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观察力,激发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鸟的天堂》的主题和意境。
2.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3.通过诗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动物与自然的相关知识。
2.带领学生欣赏与自然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第二步:学习诗歌《鸟的天堂》(30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鸟的天堂》,带领学生一起朗读。
2.细读诗歌内容,让学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意境。
3.讲解诗歌中的生词和比喻等语言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更深层的含义。
4.指导学生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第三步:探究鸟类的生活(25分钟)1.介绍一些常见的鸟类及其生活习性,引导学生思考鸟类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展示所了解的一种鸟类的生活习性,并分享给全班。
第四步:诗歌创作(20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挥,以自己喜爱的动物为题材,写一首简短的诗歌。
2.学生可以选择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对自然的感慨等内容。
3.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创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诗歌《鸟的天堂》的学习,不仅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还加深了对自然界中鸟类生活的认识。
通过学生诗歌的创作,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然而,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融入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之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热爱自然。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鸟的天堂》
一、教案背景:本册教材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3课。
二、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三、学习目标:
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四、教学方法:236环节教学模式
反馈预习认定目标交流探究汇报展示有效训练总结拓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出示“天堂”,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
2、那“鸟的天堂”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哪一节?教师相机出示难读的词语:
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
(2)每次去都看到了什么景物?每次去时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9自然段)
A.研读课文5~8自然段
1、作者所说的“鸟的天堂是一棵美丽的大榕树”,自渎5~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感受深的词句。
2、指名分节朗读文段,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读法,比者读一读。
3、读了这几个自然段,同学们有怎样的感受?请同桌展开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抒发自己读书体会)
4、汇报读书体会,摘录关键词语,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交流一下从画线部分体会到什么。
A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B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5、你知道作者看到大榕树的心情吗?用你自己的话赞美大榕树。
B.略读1~4自然段
1、作者第一次看见这棵美丽的大榕树是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你能体会作者去玩的心情吗?
2、学生汇报,抓关键语句加以体会。
3、怎样读好这几节?尝试美读。
C.引读第9自然段
1、作者带着如此愉悦的心情,又看到了如此美丽的大榕树,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夏天的傍晚啊!可是作者在这名为“鸟的天堂”是的大榕树上却连一只鸟也没看到,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又会怎样呢?轻读第9自然段。
2、汇报读后的感受。
(失望)
3、“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同学们会怎么想呢?
(因为是黄昏时分,所以鸟儿栖息了,而且大榕树树大枝叶稠密。
作者没有见到鸟。
当时心情很失望。
作者虽然没有见到鸟,他却被这株美丽的大榕树深深地迷住了。
)
4、师: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
它枝繁叶茂,长有许多枝,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命力。
作者感到遗憾的是: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那第二次又将见到什么景象呢?我们下一节再来读课文,好吗?
(五)、作业
1、正确写字、抄词,摘抄优美语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朗读学过的文段。
2、过渡:“鸟的天堂”真的没有一只鸟吗?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快速朗读第十至十四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研读第十二自然段。
作者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寂静??热闹鸟儿的活动:一声鸟叫??一只鸟飞??到处鸟声,到处鸟影??形态各异??姿态万千)
3、研读第十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要求读出当时群鸟纷飞的欢快情形。
(2)这么多鸟,你看得过来吗?(理解“应接不暇”)
(3)作者为什么特别写一制画眉鸟呢?你能理会画眉鸟的心情吗?
(4)指导朗读,读出兴奋的心情。
(5)齐读12~13自然段,加深感悟。
4、师:鸟的天堂里有这么多快乐无比的鸟儿啊!巴金爷爷还真舍不得离开呢,齐读第14自然段。
5、用一句话赞美鸟的天堂。
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为什么发出如此感叹?第一个“鸟的天堂”
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指的是茂盛的大榕树。
第二个不加引号,是用天堂来比喻这里对鸟儿的栖息繁衍再合适不过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为什么这株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①从第2段课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
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
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
(三)、有感情地朗读,开展比赛
1、课文写得很美,你特别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四)、抄写精彩句段,积累语言
把描写大榕树生命力旺盛及描写群鸟纷飞的情形的句段朝在积累本上。
(五)、布置综合性作业
小练笔。
“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旅游胜地。
根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写一篇导游词,再交流。
六、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佳作。
课文描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美丽:景象榕枝繁叶茂,众鸟欢乐歌唱。
作者以朴实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赞颂了这自然景观,生动地描绘了这株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赞叹了我国南方水乡自然环境之美。
七、教案中使用的资源: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用书、挂图、录音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