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既有民用建筑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导则

既有民用建筑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导则

前 言为规范既有民用建筑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保障建筑整体的协调、美观,保障光伏系统的经济、可靠,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及相关单位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基本规定、建筑、结构、电气、图示与附录。

请各单位在执行本导则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与数据,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市下城区安吉路18号,邮编310006),以供今后修订参考。

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朱鸿寅 杨彤 许世文 程 澍 周永明徐盛儿 王坚 陆 激 李俊兵 徐立兵林银海 刘洋 陈圣经 杨 河主要审查人:康 胤 刘莹 肖志斌 张全明 陈圣金丁一波 郭丽 于勤勇目 录1总则-----------------------------------012基本规定-------------------------------01 3建筑-----------------------------------02 4结构-----------------------------------03 5电气-----------------------------------04 图示1现状分析---------------------------05 图示2总体布局---------------------------07 图示3坡屋面-----------------------------11 图示4平屋面-----------------------------25 图示5其他典型应用-----------------------29 附录A 光伏系统电池类型、用途划分及系统类型附录B 既有民用建筑加装光伏系统和建筑结合方式示意图1总则1.0.1 为规范和指导既有民用建筑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应用,保障太阳能光伏系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建筑和环境的协调,结合浙江省实际,特制定本导则。

光伏安装质量管理制度范本

光伏安装质量管理制度范本

光伏安装质量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提高光伏发电项目的安装质量,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光伏发电项目的安装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供货、安装、验收等环节。

第三条光伏发电项目的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负有遵循本制度的责任。

第四条由项目业主成立质量管理组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第五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六条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设立质量管理岗位,负责项目的安装质量管理工作,对项目实行日常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监理单位应具备合格的施工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施工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第三章材料供应管理第十条光伏发电项目所使用的光伏组件、支架、电缆等材料应具备国家标准的认证,严格按照项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和采购。

第十一条供货单位应提供相应的质量检测报告,并对所供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对所供材料进行验收,并确保材料的完好无损,符合设计规范。

第四章安装施工管理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根据项目设计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和规范进行安装施工,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确保安装质量。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做好现场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对安装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相关资料应保存完整,以备查验。

第五章质量验收管理第十六条完成光伏发电项目的安装工作后,应进行质量验收,确认项目的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规范。

第十七条质量验收应由项目业主和监理单位共同参与,验收内容应包括光伏组件安装质量、支架安装质量、电缆敷设质量等。

第十八条质量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应重新整改,直至符合要求方可通过验收。

第六章质量管理责任第十九条项目业主应对光伏发电项目的安装质量负总责,组织实施质量管理工作。

太阳能项目工程管理制度

太阳能项目工程管理制度

太阳能项目工程管理制度
目的
本文旨在规范太阳能项目的工程管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和圆
满完成。

项目管理团队
太阳能项目管理团队由项目经理、施工现场管理员、安全监管员、技术质量监管员等人组成。

其中,项目经理为团队负责人,全
面负责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流程
1.前期准备
项目经理应编制项目进度计划、项目现场管理计划,并进行总
体风险评估。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项目造价、工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内容。

2.现场管理
项目经理应定期召开项目现场例会,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安全监管员应负责现场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安全预案,并保证现场文明施工。

3.技术质量管控
技术质量监管员应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编制施工验收方案。

同时,应加强对材料、设备等进场检查和评估。

4.投运与验收
项目开发商或委托检测机构应对太阳能项目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经确认合格后,项目方可进行投运。

项目管理要求
1.严格按照现场管理计划和工程进度计划执行,确保施工进度符合要求。

2.在工程质量上,应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3.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项目现场施工安全。

4.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费用、材料、设备的监管管理。

5.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应具有相关的技术与管理素质,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总结
本文规范了太阳能项目的工程管理制度,要求项目管理团队严格按照计划和标准执行,并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管控与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安装随着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太阳能光伏系统成为了受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设计1. 确定用途和需求:在设计太阳能光伏系统之前,需要明确系统的用途和需求。

是为了发电供给家庭使用,还是为了商业用途?需要供给多少电量?这些问题有助于确定系统的规模和配置。

2. 日照条件评估:对待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地区的日照条件进行评估至关重要。

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阴影覆盖情况都会对系统的效能产生影响。

通过评估日照条件,可以选择适合的光伏板类型和安装位置。

3. 光伏板类型选择:根据日照条件评估结果,选择适合的光伏板类型。

常见的光伏板类型包括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太阳能电池板。

单晶硅效率较高,多晶硅适用于较低日照强度的地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适合柔性应用。

4. 安装位置选择:确定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位置。

一般来说,屋顶是首选的安装位置。

确保安装位置没有阴影遮挡,以充分利用日照能量。

如果无法在屋顶安装,还可以考虑地面安装。

5. 组件配套选择:除了光伏板,太阳能光伏系统还包括逆变器、支架、电池组等组件。

选择高质量的组件可以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同时,需要考虑组件之间的匹配性,以确保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6. 输电线路设计:设计输电线路时需要考虑电缆选择、输电距离、电流负载、电缆截面等因素。

合理的输电线路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失和安全隐患。

二、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安装1. 安全防护措施:在安装过程中,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遵循相关安全规范,以减少潜在风险。

2. 安装过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安装,先进行支架的固定,然后安装光伏板,并连接好光伏板之间的电缆。

最后将逆变器和电池组等组件连接到系统中。

3. 联网和调试:安装完毕后,需要将太阳能光伏系统与电网连接,并进行调试。

确保系统的并网运行、电流稳定等。

4. 验收和维护:安装完成后,进行系统的验收工作,确保系统按照要求正常运行。

太阳能光伏支架基础安装的施工要求

太阳能光伏支架基础安装的施工要求

太阳能光伏⽀架基础安装的施⼯要求光伏⽀架主要由⽴柱,斜⽀撑,斜梁,横梁以及连接各部件⽤的转接头等构成。

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在选材、结构设计和构造措施⽅⾯保证⽀架在输⼊参数(风压,雪压,地震荷载等)条件下满⾜强度、稳定性以及防腐要求,也要重视⽀架安装的影响,使安装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以期达到光伏电站25年的设计使⽤寿命。

通常,⼀个光伏电站的⽀架安装包括⽀架基础,⽀架安装,光伏组件安装三⼤部分。

⽀架基础的选择设计主要由地势情况,地质条件,建设周期,对环境影响及植被保护要求决定的,分为混凝⼟独⽴基础和桩式基础,桩式基础⼜有灌注桩、螺旋桩以及静压桩三类。

混泥⼟基础施⼯要求混凝⼟基础施⼯,除满⾜现⾏国标《混凝⼟结构⼯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点要求:1. 基础拆模后,应对外观质量和尺⼨偏差进⾏检查,并及时对缺陷进⾏处理;2. 外露的⾦属预埋件应进⾏防腐处理;3. 在同⼀⽀架基础混凝⼟浇筑时,宜⼀次浇筑完成,混凝⼟浇筑间歇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初凝时间,超过混凝⼟初凝时间应做施⼯缝处理;4. ⽀架基础在安装⽀架前,混凝⼟养护应达到70%强度;5. 混凝⼟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使⽤功能的尺⼨偏差,对超过尺⼨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使⽤功能的部位,应按技术处理⽅案进⾏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由上图混凝⼟基础可以看出,混凝⼟基础的纵、横轴线位置偏差会影响到⽀架步距、跨度,使斜梁安装偏斜,超差严重时甚⾄会导致斜梁⽆法安装。

⽀架⼀般通过基座与混凝⼟基础连接固定。

混凝⼟基础的标⾼偏差会影响到⽀架的安装⾓度,基础顶⾯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到基座的安装,进⽽对与之连接的⽀架⽴柱的竖直度造成影响。

⼀般情况下,基础标⾼偏差可以通过加塞垫⽚或⽴柱上调节孔进⾏补偿,但仍需严格控制,防⽌超差。

基础预埋螺栓(预埋件)应进⾏防腐处理,⼀般采⽤热浸锌。

预埋螺栓露出基础顶⾯的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标⾼偏差符合要求,避免发⽣⼲涉。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仲继寿 张 磊 李爱仙 沈 辉 朱知洋 经士农 于 波 叶东嵘 赵欣侃 陈 涛 李 毅 徐 宁 庄大建 张晓泉 林建平 王 贺 娄 霓 曾 雁 张兰英 焦 燕 班 焯 王斯成 邱第明 李新春 郑寿森 熊景峰 李涛勇 李亮龙 黄向阳 何 清 温建军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 :赵玉文 张树君 吴达成 张文才 崔容强 王志峰 胡润青 黄 汇 杨西伟
将来自太阳电池方阵的直流电流变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流的装置。
2
2.0.15 孤岛效应 islanding effect 电网失压时,并网光伏系统仍保持对失压电网中的某一部分线路继续供电的状态。
2.0.16 电网保护装置 protection device for grid 监测光伏系统并网的运行状态,在技术指标越限情况下将光伏系统与电网安全解列的装置。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光伏系统设计;4 规划和建筑设计; 5 光伏 系统安装;6 工程验收。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次报批稿中的强条,正在 强条咨询委员会审批之中)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给中国建筑设计研 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 19 号,邮编:100044;电话:88327096;传真:68302808; 电子邮件:zhengjr@),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建筑专业委员会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 尚德(无锡)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 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伏奥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深圳市创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深圳南玻幕墙及光伏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金刚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工程咨询公司

DB11/T881-2012《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范》

DB11/T881-2012《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范》
式 中:
— —
3 )计算光伏方阵投影长度 , 按 下式计算 :
L=Hha n a 4- 3 . 4—3
4 )计算光伏方 阵之间不遮挡的最小 间距,按下式计算 :
D= L c o # 3 4 _ 3 . 4 — 4
8 )设计 时需 要考虑对光伏方阵 功率应 进行环境 系数 修
符合 国家及行业 的建筑 电气设计规范要求 。 光伏组件形式的
选择 以及安装数量 、 安装 位置的确定需要与建筑专业 配合 进 行 设计 .在设备承 载及安装 固定等方 面需要与结 构专业 配 合. 在通风 、 排水等方面与设备专业 配合 , 使光伏 系统 与建 筑
物本 身和谐统一 , 实现光伏系统与建筑 的良好结合 。
额定 电 压 的+ 7 %、 一 1 0 %;
1并 网光伏系统 主要应用 于当地 已存 在公共 电网 的区
域, 并 网光 伏系统 为用 户提供 电能 , 不足部分 由公共 电网作
为补充 :逆流或非 逆流并 网光 伏系统 均须 采取并 网保护措
施。 各种光伏系统在并 网前均需 与当地 电力部门协商并取得
运行效果进行统计 、 评估 。
4 . 1 . 7 当光伏系统交流侧断开后 , 直流侧设 备仍 可能带 电 , 因此 , 应在光伏系统直流侧设置“ 触 电警示 ” 牌。 防止触电 。 4 . 1 . 8 光伏系统的各部分应满足建筑 电气设计 的要求 , 要与
建筑电气系统 的特性相匹 配, 不能 因光伏系统 而降低 建筑电
4 . 2 系统 类型
4 . 2 . 1 ~ 4 . 2 _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光伏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 ,本规范规定 的分类
是基于建筑光伏 系统较为常用 的角度 。其 中 , 大 中小型 系统

2023年光伏项目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精选5篇)

2023年光伏项目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精选5篇)

2023年光伏项目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精选5篇)2023年光伏项目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精选5篇)1(1)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是值班期间电站安全运行的主要负责人,所发生的一切事故均由值班人员负责处理。

值班人员值班时应遵守以下事项:①随时注意各项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时巡回检查,并按时填写各项值班记录;②值班时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必须离开时,应有人代替值班,并经站长允许;③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注意安全作业,未经允许不得拆卸电站设备;④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放人进入电站参观,要保证经批准的参观人员的人身安全。

(2)交接班制度两班以上运行供电时,交接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①按时交接班,交接班时应认真清点工具、仪表,查看有无损坏或短缺。

②交班人员应向接班人员介绍运行情况,并填写运行情况记录。

③在接班人员接清各项工作后,交班人员方可离开工作岗位。

④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放人进入电站参观,要保证经批准的参观人员的人身安全。

(3)生产管理制度虽然光伏发电具有不确定性,但电站也应根据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和满足用电需要的原则,预测发电量和制定发供电计划。

制定必要的生产检查制度,以保证发供电计划的完成。

2023年光伏项目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精选5篇)21目的本制度规定了光伏发电系统质保期满后的`验收方法,包含了光伏发电系统出质保验收的主要内容和一般原则,主要有光伏发电系统分系统检查、状态检测、运行分析、特性测试等,以确保所接收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指标符合产品的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或参考文件2.1gb2297太阳光伏能源系统名词术语2.2gd001-太阳能发电工程技术标准:光伏发电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试行)2.3gd002-太阳能发电工程技术标准光伏发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2.4gd003-太阳能发电工程技术标准:光伏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2.5nb/t3-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2.6nb/t3-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资源实时监测技术规范2.7gb50797-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2.8gb50794-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2.9gb/t50795-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2.10gb/t50796-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2.11gb/t19964-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2.12gb/t50866-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2.13gb/t29319-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2.14nb/t3-光伏发电站电压与频率响应检测规程2.15nb/t3-光伏发电站防孤岛检测技术规程2.16gb/t30152-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检测规程2.17gb/t29321-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2.18jgj203: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2.19db11/t881-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规范2.20j/t264-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运行与维护规3职责3.1出质保验收小组主要职责3.1.1负责根据本制度及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要求编写验收大纲,明确验收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光伏系统设安装管理规定1.目的:规范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操作,安全、高效的完成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安装。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安装。

3.职责3.1 国内系统部负责该规定的制定、修订。

3.2 国内系统部技术人员负责系统的安装、调试和验收。

4.工作程序4.1 安装方案4.1.1 光伏系统安装前应具备以下条件:(1)设计文件齐备,且已通审批。

若系统需要并网,则并网接入系统需已经获有关部门批准并备案。

(2)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已经批准。

(3)建筑、场地、电源、道路等条件能满足正常施工需要。

(4)预留基座、预留孔洞、预埋件、预埋管和相关设施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并已验收合格。

4.1.2 光伏系统安装施工流程与操作方案应选择易于施工、维护的作业方式。

4.1.3 建筑物安装光伏系统时,应对建筑物成品采取保护措施,且安装施工完毕不破坏建筑物成品。

(1)应穿绝缘鞋,戴低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工具;(2)施工场所应由醒目、清晰、易懂的电气安全标识;(3)不得在雨、雪、大风天作业;(4)在建筑工地安装光伏系统时,安装场所上空的架空电线应有隔离措施;(5)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应符合《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 3787的要求。

4.1.5 安装施工光伏系统时还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光伏系统各部件在存放、搬运、吊装等过程中不得碰撞受损。

临时放置光伏组件时,其下方要衬垫木,各面均不得受碰撞或重压;(2)光伏组件在安装时朝阳侧表面应铺遮光板,防止电击危险。

(3)光伏组件的输出电缆不得发生非正常短路;(4)连接无断弧功能的开关时,不得在有负荷或能够形成低阻回路的情况下接通或断开。

(5)连接完成或部分完成的光伏系统,遇有光伏组件破裂的情况应及时设置限制接近的警示牌,并由专业人员处置;(6)接通电路后不得局部遮挡光伏组件,防止热斑效应产生不利影响;(7)在坡度大于10°的坡屋面上安装施工时,应设置专用踏脚板;(8)施工人员进行高空作业时,应佩带安全防护用品,并设置醒目、清晰、明确的安全标识。

4.2 基座4.2.1 基座应与建筑主体结构或地面连接牢固。

量验收规范》GB 50207 的要求。

4.2.3 预制基座应放置平稳、整齐,不得破坏屋面的防水层。

4.2.4 钢基座及混凝土基座顶面的预埋件,宜为不锈钢材料或进行镀锌处理,否则在支架安装前应涂防腐涂料,并妥善保护。

4.2.5 连接件与基座之间的间隙,应采用细石混凝土填捣密实。

4.3 支架4.3.1 安装光伏组件或方阵的支架应按设计要求制作。

钢结构支架的安装和焊接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勺要求。

4.3.2 支架应按设计位置要求准确安装在主体结构上,并与主体结构可靠固定。

4.3.3 钢结构支架焊接完毕,应进行防腐处理。

防腐施工应符合《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和《建筑防腐蚀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224的要求。

4.3.4 钢结构支架应与建筑物接地系统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4.3 光伏组件与方阵4.3.1 光伏组件的结构强度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4.3.2 光伏组件上应标注带电警告标识。

4.3.3 光伏组件或方阵应按设计间距排列整齐并可靠固定在支架或连接件上。

4.3.4 光伏组件或方阵与建筑面层或地面之间应留有安装空间和散热间隙,该间隙不得被施工材料或杂物填塞。

4.3.5 在坡屋面上安装光伏组件时,其周边的防水连接构造应按设计要求施工,不得渗漏。

(1)光伏幕墙应满足《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 的相关规定;安装允许偏差应满足《建筑幕墙》GB/T21086的相关规定。

(2)光伏幕墙应排列整齐,表面平整,缝宽均匀。

(3)光伏幕墙应与普通幕墙同时施工,共同接受幕墙相关的物理性能检测。

4.3.7 在盐雾、寒冷、积雪等地区安装光伏组件时,应与产品生产厂家协商制定合理的安装施工方案。

4.3.8 在既有建筑上安装光伏组件,应根据建筑物的建设年代、建筑结构选择可靠的安装方案。

4.4 电气系统4.4.1 电气装置安装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的相关要求。

442电缆线路施工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的相关按要求。

4.4.3电气系统接地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勺相关要求。

4.4.4 光伏系统直流侧施工时,应标识正、负极性,并宜分别布线。

4.4.5 蓄能型光伏系统的蓄电池四周不得堆放杂物。

4.4.6 并网逆变器等控制器四周不得设置其他电气设备或堆放杂物。

4.4.7 穿过屋面或外墙的电线应设防水套管,并排列整齐、有防水密封措施。

4.5 系统调试4.5.1 光伏系统的调试应按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和整套光伏系统调试三个步骤进行。

1 )按电气原理图及安装接线图进行,确认设备内部接线和外部接线正确无误(2)按光伏系统的类型、等级与容量,检查其断流容量、熔断器容量、过压、欠压、过流保护等,检查内容均符合其规定值。

(3)按设备使用说明书有关电气系统调整方法及调试要求,用模拟操作检查其工艺动作、指示、讯号和联锁装置的正确、灵敏可靠。

(4)检查各光伏支路的开路电压及系统的绝缘性能。

(5)进行系统的联合调整试验。

4.6 岗位责任制4.6.1 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责任制代表企业实施施工项目管理,在管理中贯彻执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政策和标准;执行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和经济权益。

主持组建项目经理部和制定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

组织项目经理部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对进入现场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在被授权范围内沟通与承包人、协作单位、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的联系,协调和处理好关系,及时解决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加强现场文明施工,及时发现和处理例外性事件。

4.7 现场材料的存放与管理制度4.7.1 建立对进场材料的检验制度,在组织材料分批进场时,除按规定时间及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的堆放区域外,还必须对材料的名称、规格、品种、数量、质量、日期进行检查与验收。

防止交货短少、损坏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进场。

在验收中要做到:(1)必须根据《进场材料验收单》上的品种、规格、数量分别采用清数、量方、检尺、过磅等不同方法,逐一进行验收,并根据实际验收情况做好记录。

经过验收的材料要成垛、成方堆码到制定位置。

(2)必须按有关规定和标准(国标)严格验收。

水泥、钢材要做到随料附证,无质量证明的不予验收,并在未取得合格证之前,工程任何部位都不能使用。

(3)各种构、配件进场验收时,要按照加工计划的品名、代号及外形尺寸逐一核对验收。

检验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向送料人和承运人提出询问和查对,在未查清之前,不得随意使用,以免造成质量事故。

(4)对进场的各种材料,要逐日做好进场情况的详细记录,记录在《进场材料记录表》中,待验收后,分品种、规格、数量等记入《现场材料记录表》。

(5)对验收不合格的材料,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及时处理。

基本要求是执行:质量不好照退,数量不足照扣,运输有损坏照赔等制度,采用经济手段把好材料进场关。

4.8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4.8.1 安全组织和安全职责各施工单位应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本单位的安全组织,成立安全领导小组,确定安全负责人,负责所承担工程的安全管理。

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单位可根据工程规模和人员多少,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在同一施工现场,由建设管理单位总负责,各参建单位除负责本单位施工安全外,还应服从现场总负责单位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4.8.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4.8.1 平面布置1)开工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详细的施工平面布置图,运输道路、临时用电线路布置、各种管道、仓库、加工作业场所,主要机械设备位置及工地办公、生活设施等临时工程安排,均要符合安全规定要求。

(2)施工现场应设置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名称标牌,并有施工平面图、工程概况、安全纪律及有关安全规定等。

(3)划分管理区域,落实区域管理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4)现场排水设施应全面规划,排水沟的截面及坡度应进行计算,其设置不得妨碍交通和周围环境。

(5)施工用和生活用临建房要严格按规定搭设,严禁私搭乱建,不得建在高压线路下方4.8.2 材料堆放(1)现场材料、设备的堆放执行定置化管理,各种材料、设备及构件等都必须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规定的地点,分类堆放整齐稳固;各类材料的堆放不得超过规定高度,严禁乱堆乱放,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2)施工所用剩余器材、废料等要随时清理回收,并分类集中管理,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保持现场的干净整洁。

(3)有毒有害物质及易燃易爆物品,应存放在严禁烟火的专用仓库,并设专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严格管理。

4.8.3 安全设施(1)安全设施如防护栏、防护罩、安全网,各种限制保险装置必须齐全有效,不得擅自拆除或移动。

(2)施工现场危险部位,应按规定设置明显标志和围栏,夜间应设红灯警示,严防伤亡事故的发生。

(3)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设施必须完备。

4.8.4 特种设备1)施工作业涉及的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起重机械等。

(2)特种设备的选用、安装和拆除等工作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实施。

(3)特种设备正式使用前,必须到当地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登记,经审查批准并取得使用证方可使用。

(4)必须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专门管理制度和档案、专人(取得特种作业证)管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

(5)特种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附件必须完备。

4.8.5 防火(1)施工现场应配备充足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如:消防水、消防栓、砂箱、铁锹、灭火器等。

(2)施工现场明火作业,必须执行审批制度,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动火,并制定有效的防火措施。

(3)有消防要求的工程的竣工验收,应邀请地方消防主管部门参加,并按规定办理手续,方可开工和投入使用。

4.8.6 安全用电(1)现场施工用电,必须整体规划,合理设计。

变、配电及线路的布设要符合电气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满足施工用电的需要。

(2)施工作业区及临时性工程的配电线路和设施,必须按规定设置和安装,不能保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拦等,并挂警告标志牌。

(3)对变电所、输配电及网络,要严格按电气安全施工与安全运行规章制度进行管理,确保安全可靠的供电,杜绝发生断电、触电事故。

(4)各种高大建筑、高大机具、重点部位,如:油库、炸药库、通讯站、变电所等必须装设避雷装置,采取有效的避雷措施,防止雷击事故的发生。

(5)施工现场的各种电气设备、电动机械、金属支架及平台,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接地或接零线应采用多股铜线,禁止使用独股铝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