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优质教学PPT1
合集下载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高一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 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整理与提升
硫及其化合物
硫及其化合物思 维导图
整理与提升
硫及其化合物 硫及其化合物
整理与提升
硫及其化合物 硫的价类二维图
整理与提升
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思 维导图
整理与提升
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
整理与提升
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
整理与提升
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SiO2+4HF===SiF4↑+2H2O用于雕刻玻璃
SiO2+2C=高==温==Si+2CO↑
高温
SiO2+Na2CO3=====Na2SiO3+CO2↑
高温
SiO2+CaCO3=====CaSiO3+CO2↑
用途:制造光导纤维、光学仪器、石英玻璃等
整理与提升
无机非金属材料
硅 及硅 酸物 化 制理 学备性 性方质 质法: :NN不 酸aa22SS溶 性iiOO于弱33++水于H2HH22OCC+Ol=3=C=O22N=a=C=Nl+a2HC2OSi3O+3↓H2SiO3↓
整理与提升
晶体结构:空间网状结构每个硅原子
无机非金属材料
周围结合4个氧原子,每个 氧原子周围结合2个硅原子
硅
及 二
其 氧主 化硅化要
合 硅反
物
应
SiO2+CaO=高==温==CaSiO3炼铁、炼钢的造渣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注意:盛放碱液的
试剂瓶用橡胶塞或木塞
A.BaSO4
B.FeS
C.BaSO3
D.S
习题练习
例3
下列关于N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B.雷雨天,空气中的N2和O2可反应生成NO C.氮的固定是将N2转化成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D.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常情况下可以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整理与提升
硫及其化合物
硫及其化合物思 维导图
整理与提升
硫及其化合物 硫及其化合物
整理与提升
硫及其化合物 硫的价类二维图
整理与提升
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思 维导图
整理与提升
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
整理与提升
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
整理与提升
氮及其化合物 氮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SiO2+4HF===SiF4↑+2H2O用于雕刻玻璃
SiO2+2C=高==温==Si+2CO↑
高温
SiO2+Na2CO3=====Na2SiO3+CO2↑
高温
SiO2+CaCO3=====CaSiO3+CO2↑
用途:制造光导纤维、光学仪器、石英玻璃等
整理与提升
无机非金属材料
硅 及硅 酸物 化 制理 学备性 性方质 质法: :NN不 酸aa22SS溶 性iiOO于弱33++水于H2HH22OCC+Ol=3=C=O22N=a=C=Nl+a2HC2OSi3O+3↓H2SiO3↓
整理与提升
晶体结构:空间网状结构每个硅原子
无机非金属材料
周围结合4个氧原子,每个 氧原子周围结合2个硅原子
硅
及 二
其 氧主 化硅化要
合 硅反
物
应
SiO2+CaO=高==温==CaSiO3炼铁、炼钢的造渣反应 SiO2+2NaOH===Na2SiO3+H2O注意:盛放碱液的
试剂瓶用橡胶塞或木塞
A.BaSO4
B.FeS
C.BaSO3
D.S
习题练习
例3
下列关于N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B.雷雨天,空气中的N2和O2可反应生成NO C.氮的固定是将N2转化成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D.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常情况下可以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高一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分解(棕色试剂瓶中保存)
2.从物质类别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研究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可以按照物质的类别认识各类物质及其转化关系。
(1)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① S+Na==△===Na2S
③S+2Cu
△ =====C
u
2S
⑤S+H2==△===H2S
⑦ 2H2S+3O2=点==燃==2SO2+2H2O
氧
NO2
化
物 NO
氮
NH3
及 氨、
其铵
化盐 合
铵盐
物
酸 硝酸
红棕色,有毒 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 无色,难溶于水,有毒 与氧气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
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生产铵盐 还原性:催化氧化
热不稳定性:受热分解 与碱反应产生氨,实验室制NH3 NH+4 的检验 具有酸的通性
强氧化性:可氧化Cu、C、Fe2+、SO23-等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整理与提升
一、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1.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运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知识,预测和解释物质的性质。
位置 第三周期、第ⅥA族(在O的下一周期、Cl的前一主族)
结构
易得两个电子
性质 非金属性:比氧元素、氯元素弱 化合价:-2、0、+4、+6
位置 第二周期、第VA族
问:棉花的作用?
防止与空气对流,提高收集的氨气纯度;抑制氨气逸出,避免污染空气。
问:加热NH4Cl、NH4HCO3能制取NH3吗? NH4Cl分解产生的NH3和HCl遇冷会再次化合为NH4Cl,不能用于制取NH3。 问:尾气处理过程中的防倒吸怎么处理?
(1)为什么会倒吸? 热的发生装置冷却使得内部压强减小,与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2.从物质类别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研究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可以按照物质的类别认识各类物质及其转化关系。
(1)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① S+Na==△===Na2S
③S+2Cu
△ =====C
u
2S
⑤S+H2==△===H2S
⑦ 2H2S+3O2=点==燃==2SO2+2H2O
氧
NO2
化
物 NO
氮
NH3
及 氨、
其铵
化盐 合
铵盐
物
酸 硝酸
红棕色,有毒 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 无色,难溶于水,有毒 与氧气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
极易溶于水,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生产铵盐 还原性:催化氧化
热不稳定性:受热分解 与碱反应产生氨,实验室制NH3 NH+4 的检验 具有酸的通性
强氧化性:可氧化Cu、C、Fe2+、SO23-等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整理与提升
一、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1.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运用元素的原子结构知识,预测和解释物质的性质。
位置 第三周期、第ⅥA族(在O的下一周期、Cl的前一主族)
结构
易得两个电子
性质 非金属性:比氧元素、氯元素弱 化合价:-2、0、+4、+6
位置 第二周期、第VA族
问:棉花的作用?
防止与空气对流,提高收集的氨气纯度;抑制氨气逸出,避免污染空气。
问:加热NH4Cl、NH4HCO3能制取NH3吗? NH4Cl分解产生的NH3和HCl遇冷会再次化合为NH4Cl,不能用于制取NH3。 问:尾气处理过程中的防倒吸怎么处理?
(1)为什么会倒吸? 热的发生装置冷却使得内部压强减小,与大气压形成压强差。
人教版高中化学《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ppt1

•
5.了解“三角贸易”的背景,知道“三角 贸易”路 线和内 容,能 概括出 殖民扩 张的大 致手段 。
6.说出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的主 要事迹 ,简要 了解拉 美其他 国家和 地区的 独立运 动。
7通过了解日本大化改新是学习和模仿 中国文 明的史 实,懂 得善于 学习和 模仿他 人是提 高自身 素质的 一种重 要途径 。
•
2.本文是一篇充满激情、现场发挥的 讲演词 ,口语 色彩极 浓,从 而更好 地表达 了自己 的感情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3.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 使学生 认识到 历次危 机爆发 的形式 虽有所 不同, 但就其 根源来 讲,都 是源于 资本主 义社会 的基本 矛盾。
•
4.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 讲述, 使学生 认识到 罗斯福 新政在 维护资 本主义 制度的 前提下 进行调 整改革 ,克服 了危机 ,但不 能根本 消除危 机。引 导学生 辩证地 看待资 本主义 国家的 改革和 内部调 整。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教学课 件:第 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1节 第3课时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解析】 A对,利用装置①制备SO2,把分液漏斗中的浓硫酸滴入锥 形瓶中与Na2SO3反应得到SO2气体,SO2通入装置②, 实验中为使 SO2缓慢进入 装置③,需要控制滴加硫酸的速率,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生成Na2S2O3, 反应终止后,烧瓶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Na2S2O3·5H2O,得到 Na2S2O3,装置④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并且吸收剩余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根据以上分析,装置②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且饱和 NaHSO3溶液与SO2不反应。
【解析】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SO2溶于水得 H2SO3,向H2SO3中滴加溴水生成H2SO4和HBr,在 H2SO4溶液中加Na2S产生气体H2S,H2S与H2SO3反 应产生黄色沉淀S,故B项正确。 【答案】 B
《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PPT课件

玻璃窑
水泥回转窑
特点
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
玻璃是非晶体,称为玻璃态物质,无固定熔点,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软化可加工成制品
具有水硬性,与水掺和搅拌并静置后,很容易凝固变硬
用途
建筑材料、绝缘材料、日用器皿、卫生洁具
建筑材料、光学仪器、各种器皿、制造玻璃纤维
大量用于建筑和水利工程
(1)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混合物( )(2)硅酸盐结构较为复杂,大多不溶于水,化学性质很稳定( )(3)硅氧四面体中,硅原子与氧原子都是以共价键结合( )(4)水泥与玻璃的共同原料是石灰石,水泥与陶瓷的共同原料是黏土( )(5)陶瓷、玻璃、水泥的生产都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6)玻璃和水泥生产中都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
4
O
O
2
(3)硅酸盐的特性硅氧四面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硅酸盐材料大多具有硬度高、熔点高、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等特点。
2.常见的硅酸盐材料
陶瓷
普通玻璃
普通水泥
原料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料:_____________辅助原料:适量的石膏
√
2.(2018·三门峡高一期末)高纯度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半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可以按下列方法制备:
1
2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SiO2+C Si+CO2↑B.步骤①中每生成1 mol Si,转移4 mol电子C.步骤③中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高纯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
水泥回转窑
特点
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
玻璃是非晶体,称为玻璃态物质,无固定熔点,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软化可加工成制品
具有水硬性,与水掺和搅拌并静置后,很容易凝固变硬
用途
建筑材料、绝缘材料、日用器皿、卫生洁具
建筑材料、光学仪器、各种器皿、制造玻璃纤维
大量用于建筑和水利工程
(1)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混合物( )(2)硅酸盐结构较为复杂,大多不溶于水,化学性质很稳定( )(3)硅氧四面体中,硅原子与氧原子都是以共价键结合( )(4)水泥与玻璃的共同原料是石灰石,水泥与陶瓷的共同原料是黏土( )(5)陶瓷、玻璃、水泥的生产都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6)玻璃和水泥生产中都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
4
O
O
2
(3)硅酸盐的特性硅氧四面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硅酸盐材料大多具有硬度高、熔点高、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等特点。
2.常见的硅酸盐材料
陶瓷
普通玻璃
普通水泥
原料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原料:_____________辅助原料:适量的石膏
√
2.(2018·三门峡高一期末)高纯度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又称“半导体”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它可以按下列方法制备:
1
2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SiO2+C Si+CO2↑B.步骤①中每生成1 mol Si,转移4 mol电子C.步骤③中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高纯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课件

3.气体的收集装置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水溶性、是否与氧气反应及气体的密度。 一般有排空气法、排液(水)法,也可将气体直接装入贮气袋中。
排空气法
排液(水)法
4. 尾气处理装置
对于有毒或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 结合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用:
吸收剂吸收(图A)、燃烧(图B)或装袋集中处理(图C)的方法。
价
物质影响
通过本章学习,充分认识某些化学过程对人类健康和社 会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
既了解硫、氮及其化合物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科技(航空、航天、信息、
新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氧化硫常用作漂白剂;工业上合 成氨用于制造氮肥和生产硝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等。
三、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
1.气体的发生装置 (1) 加热固体药品制取气体(图①),如制取氨。 (2)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制取气体(图②),如制取二氧化碳。 (3) 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反应加热制取气体(图③),如制取氯气。
2.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
结合气体杂质的性质: 如果想用液体试剂来除杂就选用图A装置 如果想用固体试剂来除杂就选用图B、C装置。
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特征转化
符合此条件的常见A物质有NH3、 N2、 H2S、S、CH4、C等,如:
复习与提高
例 .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环境中都有很大的应用。A、B、 C、D、E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A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1)若B是一种碱性气体,D是一种红棕色气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二、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和转化关系
1.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教学课件

【解析】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是因为浓硫酸 的吸水性,A错误;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主要是利用 了浓硫酸的脱水性,C错误;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中既表现浓硫酸的 强氧化性又显示浓硫酸的强酸性,D错误。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有一瓶Na2SO3溶液,可能部分被氧化。 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白色沉淀不溶解。下列对此实验的叙
4.(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五 种物质,可发生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b是气体,c、d 是氧化物,e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a不可能是( )
A.Cl2 C.S 【答案】A
B.N2 D.C
【解析】 A,氯气和氧气均为强氧化剂,两者不发生反应;
5.(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 值所在。在下列假设或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
实验室中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
1.气体的发生装置 (1)加热固体药品制取气体(图①),如制取氨气。 (2)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制取气体(图②),如制取二氧化碳。 (3)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反应加热制取气体(图③),如制取氯气。
2.气体的净化干燥装置 结合气体杂质的性质,如果想用液体试剂来除杂就选用图A装置, 如果想用固体试剂来除杂就选用图B、C装置。
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证实Na2SO3已部分被氧化 B.实验中加入Ba(NO3)2溶液后的沉淀一定是BaSO4 C.实验中加入足量硝酸后的沉淀是BaSO4和BaSO3的混合物 D.此次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答案】D
【解析】Na2SO3溶液可能部分被氧化变质,则滴入Ba(NO3)2溶液, 生成的白色沉淀一定有亚硫酸钡,可能有硫酸钡,加入足量稀硝酸后, 亚硫酸钡被氧化成硫酸钡,即此时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
《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PPT

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表中对应系错误的是
材料 主要化学成分
沙子、石英
二氧化硅
【答案】A 【解析】A. 刚玉是三氧化二铝,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 三氧化二铝,A项错误;B.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B项正 确;C. 普通水泥、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项正确;D. 沙子、 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项正确;答案选A。
英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因此上述四种物质中,用到硅单质的是
②④;所用材料主要为SiO2的是①③⑤; (3)在工业上以焦炭和二氧化硅为原料,在电炉中高温下反应制取粗硅,该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O2+2C
Si+2CO↑。在该反应中,Si元素的化合价
降低,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SiO2为氧化剂,C是还原剂。
②高纯硅的制备
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a)SiO2+2C===1=80=0=~=2=00=0=℃===Si+2CO↑ (b)Si+3HCl=3=00==℃=SiHCl3+H2 (c)SiHCl3+H2=1 =10=0=℃=Si+3HCl
(2)新型陶瓷——碳化硅(SiC)
俗称
结构特点
主要性能
生产应用
原料与其他辅料经混合、
水泥
研磨后在水泥回转窑中煅
制作混凝土,用
_黏__土__、___ _石__灰__石___
烧,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 学变化,加入适量石膏调
于建筑和水利
工程
节水泥硬化速率,再磨成
细粉即得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硅和二氧化硅 ①主要应用
硅
半导体材料→硅芯片、硅太阳能电池
二氧化硅
光导纤维
黏土 陶瓷 ________
《硫及其化合物》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PPT教学课件

第 五 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
一、硫
硫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ⅥA族,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硫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
化合态
火山口附近或地 壳的岩层中
主要以硫化物[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等]、硫酸盐 [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等]、蛋白质等 形式存在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与水反应:SO2+H2O
H2SO3
与碱(如NaOH)反应:2NaOH+SO2 Na2SO3+H2O(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与碱性氧化物(如CaO)反应:SO2+CaO CaSO3
(2)氧化性
与H2S反应:SO2+2H2S 3S↓+2H2O(溶液中)
(3)还原性
与O2反应:2SO2+O2
(4)用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中,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SO2。 (5)用H2S溶液鉴别: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H2S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的是SO2,无明 显现象的是CO2。 (6)用FeCl3溶液鉴别:使溶液颜色(棕黄色)变浅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 (1)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溴水等除去。
(2)脱水性 浓硫酸能将蔗糖、纸张、棉布和木材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 去。
现象:蔗糖逐渐变黑,蔗糖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 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拨
有机物中没有H2O,但有H、O元素,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H、O元素按H2O的组成 比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
一、硫
硫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ⅥA族,硫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硫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
化合态
火山口附近或地 壳的岩层中
主要以硫化物[黄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等]、硫酸盐 [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等]、蛋白质等 形式存在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与水反应:SO2+H2O
H2SO3
与碱(如NaOH)反应:2NaOH+SO2 Na2SO3+H2O(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与碱性氧化物(如CaO)反应:SO2+CaO CaSO3
(2)氧化性
与H2S反应:SO2+2H2S 3S↓+2H2O(溶液中)
(3)还原性
与O2反应:2SO2+O2
(4)用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中,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SO2。 (5)用H2S溶液鉴别: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H2S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的是SO2,无明 显现象的是CO2。 (6)用FeCl3溶液鉴别:使溶液颜色(棕黄色)变浅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 (1)利用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溴水等除去。
(2)脱水性 浓硫酸能将蔗糖、纸张、棉布和木材等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 去。
现象:蔗糖逐渐变黑,蔗糖体积膨胀,形成黑色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并放出有刺 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拨
有机物中没有H2O,但有H、O元素,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H、O元素按H2O的组成 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物理性质: 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一、硫和二氧化硫 1. 硫 (4)化学性质:
S +Fe FeS
S + 2Cu Cu2S
S + H2
H2S
S + O2
SO2
氧化性 还原性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2.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
现象: 烧杯里的液体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烧瓶中的液体呈红色。
原理: 压强差
结论: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1:700) ②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2. 化学性质 (2)氨气与HCl的反应 NH3 + HCl = NH4Cl(白烟) 该反应可用于检验氨气
(3)氨气与O2的反应 4NH3 + 5O2 4NO + 5H2O (氨气的催化氧化)
一、硅酸盐材料
结构:
在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其结构 如图所示:每个Si结合4个O,Si在中心,O在四面体 的4个顶角;许多这样的四面体还可以通过顶角的O 相互连接,每个O为两个四面体所共有,与2个Si相结 合。硅氧四面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硅酸盐材料大 多具有硬度高、熔点高、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耐腐蚀等特点。
NH4+ + OH-
氨水呈弱碱性,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或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喷泉实验: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 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橡胶 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加入少量酚酞溶液)。 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一、氮气和氮的固定 1. 氮气 (1)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气体
气味 无味
密度 密度与空气接近
溶解性 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结构式
化学性质稳定,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N2 +3Mg N2 + O2 N2 + 3H2
Mg3N2 2NO 2NH3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实验室制氨气:
原理: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
装置: 固固加热制气体
检验: ① 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②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 (白烟)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四、硝酸
1. 物理性质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 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③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CaO=CaSO3
④ 与O2反应 2SO2 + O2 2SO3
SO3 + H2O = H2SO4
⑤ 与H2S反应 SO2 + 2H2S = 3S + 2H2O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3)漂白性:
实验步骤 1. 用试管取SO2水溶液2ml,
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
(1体积水溶解40体积SO2)
(2)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液面上升
SO2 易溶于水
pH 试纸测试管中 溶液的酸碱度
结论: SO2+H2O
pH<7
SO2 的水溶液显酸性
H2SO3(亚硫酸)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2. 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② 与碱反应
SO2 + 2NaOH = Na2SO3 + H2O(SO2少量) SO2 + NaOH = NaHSO3(SO2过量)
一、氮气和氮的固定 2. 氮的固定 定义: 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分类: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 物理性质 NO :无色、无味、有毒气体,不溶于水
NO2 :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溶于水,易液化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2. 化学性质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三、铵盐 1. 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无色晶体,盐都易溶解于水。 2. 化学性质 (1)铵盐都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4Cl NH3↑ + HCl NH4HCO3 NH3↑ + H2O + CO2↑ (2)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
实验操作:
1. 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 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
无明显现象
2. 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然后再振荡注射器。
无色气体变红棕色,振荡后红棕色变为无色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2)化学性质: ① 吸水性 常用来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例:H2、CO2、HCl等 ② 脱水性
C12H22O11 ③ 强氧化性
12C + 11 H2O
Cu + 2H2SO4 (浓) C + 2H2SO4 (浓)
CuSO4 + SO2 + 2H2O CO2 + 2SO2 + 2H2O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现象 品红溶液褪色
结论 SO2有漂白作用
2.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
溶液变成红色
被SO2漂白的物质不稳定, 易分解恢复原来的颜色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4)用途
(1) 漂白纸浆、毛、丝等; (2) 用于杀菌消毒; (3) 做食品添加剂。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三、硫酸
(1)物理性质: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三、氨 1.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气味
无色气体 刺激性
密度
小于空气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特性
易液化
氨气液化时吸收大量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
2. 化学性质 (1)氨气与水的反应
喷泉实验:
NH3 + H2O
NH3•H2O(一水合氨 )
NH3·H2O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一、硫和二氧化硫 1. 硫 (1)第三周期 第VIA族 原子结构: (2)存在形式: 游离态:单质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 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
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4HNO3
4NO2 + O2 + 2H2O
一般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避光放于阴凉处
(2)强氧化性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一、硫和二氧化硫 1. 硫 (4)化学性质:
S +Fe FeS
S + 2Cu Cu2S
S + H2
H2S
S + O2
SO2
氧化性 还原性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2.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
现象: 烧杯里的液体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烧瓶中的液体呈红色。
原理: 压强差
结论: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1:700) ②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2. 化学性质 (2)氨气与HCl的反应 NH3 + HCl = NH4Cl(白烟) 该反应可用于检验氨气
(3)氨气与O2的反应 4NH3 + 5O2 4NO + 5H2O (氨气的催化氧化)
一、硅酸盐材料
结构:
在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其结构 如图所示:每个Si结合4个O,Si在中心,O在四面体 的4个顶角;许多这样的四面体还可以通过顶角的O 相互连接,每个O为两个四面体所共有,与2个Si相结 合。硅氧四面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硅酸盐材料大 多具有硬度高、熔点高、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耐腐蚀等特点。
NH4+ + OH-
氨水呈弱碱性,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或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喷泉实验: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 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橡胶 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预先在水里加入少量酚酞溶液)。 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一、氮气和氮的固定 1. 氮气 (1)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气体
气味 无味
密度 密度与空气接近
溶解性 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结构式
化学性质稳定,通常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N2 +3Mg N2 + O2 N2 + 3H2
Mg3N2 2NO 2NH3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实验室制氨气:
原理: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
装置: 固固加热制气体
检验: ① 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②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 (白烟)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四、硝酸
1. 物理性质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 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③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CaO=CaSO3
④ 与O2反应 2SO2 + O2 2SO3
SO3 + H2O = H2SO4
⑤ 与H2S反应 SO2 + 2H2S = 3S + 2H2O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3)漂白性:
实验步骤 1. 用试管取SO2水溶液2ml,
滴入1-2滴品红溶液,振荡。
(1体积水溶解40体积SO2)
(2)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液面上升
SO2 易溶于水
pH 试纸测试管中 溶液的酸碱度
结论: SO2+H2O
pH<7
SO2 的水溶液显酸性
H2SO3(亚硫酸)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2. 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② 与碱反应
SO2 + 2NaOH = Na2SO3 + H2O(SO2少量) SO2 + NaOH = NaHSO3(SO2过量)
一、氮气和氮的固定 2. 氮的固定 定义: 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分类: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1. 物理性质 NO :无色、无味、有毒气体,不溶于水
NO2 :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溶于水,易液化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2. 化学性质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三、铵盐 1. 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无色晶体,盐都易溶解于水。 2. 化学性质 (1)铵盐都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4Cl NH3↑ + HCl NH4HCO3 NH3↑ + H2O + CO2↑ (2)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 + 2H2O
实验操作:
1. 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然后吸入5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 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
无明显现象
2. 打开弹簧夹,快速吸入10 mL空气后夹上弹簧夹,观察现象,然后再振荡注射器。
无色气体变红棕色,振荡后红棕色变为无色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2)化学性质: ① 吸水性 常用来干燥中性气体和酸性气体,例:H2、CO2、HCl等 ② 脱水性
C12H22O11 ③ 强氧化性
12C + 11 H2O
Cu + 2H2SO4 (浓) C + 2H2SO4 (浓)
CuSO4 + SO2 + 2H2O CO2 + 2SO2 + 2H2O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现象 品红溶液褪色
结论 SO2有漂白作用
2.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
溶液变成红色
被SO2漂白的物质不稳定, 易分解恢复原来的颜色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4)用途
(1) 漂白纸浆、毛、丝等; (2) 用于杀菌消毒; (3) 做食品添加剂。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三、硫酸
(1)物理性质: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三、氨 1.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气味
无色气体 刺激性
密度
小于空气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
特性
易液化
氨气液化时吸收大量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
2. 化学性质 (1)氨气与水的反应
喷泉实验:
NH3 + H2O
NH3•H2O(一水合氨 )
NH3·H2O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一、硫和二氧化硫 1. 硫 (1)第三周期 第VIA族 原子结构: (2)存在形式: 游离态:单质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 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
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4HNO3
4NO2 + O2 + 2H2O
一般将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避光放于阴凉处
(2)强氧化性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