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学案例1.docx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优秀3篇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优秀3篇家长学校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让家长明白掌握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有一个18岁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成绩优秀,被指定为留法预备生。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语言学院学了半年,就休学了。
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
一想到“马上就要到国外去,离开了父母生活怎么办?”他就失眠。
结果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只得休学。
家长同志们,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问题。
二、明确培养“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进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发人深省:一只虎皮鹦鹉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
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觉得虎皮鹦鹉整天被关在笼子里很可怜,于是就打开笼子将它放回了大自然。
主人以为鹦鹉从此会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没想到,几天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
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寻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人类自身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
孩子长大后,要在这个时代中生存、发展,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不断学习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否则,他们就会像那只虎皮鹦鹉一样难以适应。
2、“自理”是创业的基本前提。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在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
日本小学有个“早起会”,敦促孩子们很早起来,利用早上课前二三个小时搞勤工俭学,给人送报纸、餐饮,这既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对将来创业的一种准备和尝试。
家长学校教案三篇

家长学校教案三篇家长学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家长明白,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其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提高意识,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2﹑帮助家长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营造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难点:家长如何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学方式选用探究式、讨论式及网络搜索等方法辅助教学,使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共同探讨,如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关注青少年成长。
教学过程导入,引出话题。
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今天的这个非常有意义的课程,在上课之前,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合肥少女毁容案,想必大家看完后都会觉得触目惊心。
心中一片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们的孩子是怎么了?等等诸多想法。
想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毕生最大的心愿,但是能将其实现的却少之又少,甚至会出现诸如我们上面视频所看到的类似惨痛事件。
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已经成为当今每一个家长比较头疼的问题,究竟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因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去进行家庭教育,今天请大家来就是想共同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目的是为了让各位家长及早了解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并明确这样一个理念:没有父母的发展,就没有孩子的发展。
也许你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作为父母和孩子,几乎个个都想成为班中最棒的一个。
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一、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
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
他们的孩子刚生下来,就把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
家长学校教育案例

家长学校教育案例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一则关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案例。
通过该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参与对学生研究的积极影响,以及一些实践方法和经验。
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某市的一所小学。
学校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认为家长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方式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来促进家长的参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家长开放日: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们有机会亲身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师生互动情况。
2. 家长讲座:学校邀请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为家长们举办讲座,分享教育理念、教育技巧和家庭教育心得。
3. 家长志愿者: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中,例如组织校园活动、陪伴学生阅读等,以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孩子们的研究。
家长参与的积极影响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学校和家长们都获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1. 学生研究动力增强:家长参与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和学校活动。
2. 学生成绩提升:家长通过与孩子密切合作,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孩子们取得了更好的研究成绩。
3. 家校合作更加紧密:家长参与促进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构建了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
典型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位家长通过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的典型案例:案例:李华是一位参与度高的家长,经常参加学校的家长会和开放日活动。
他与孩子的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孩子的研究情况,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业规划。
他为孩子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源和辅导,激发孩子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在李华的积极参与下,孩子的研究成绩逐渐提升,自信心和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结论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各种参与方式,家长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为家长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幸福感。
家长学校的授课教案(通用6篇)

家长学校的授课教案(通用6篇)As an outstanding educator。
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use lesson plans。
which are the key to XXX you need。
Here are 6 XXX。
e to read and hope you like them.Parenting School Teaching Plan 1XXX:1.Help parents XXX' XXX.2.XXX.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ies:XXX.XXX:1.n.Hello。
everyone。
First of all。
e to our Parenting School。
Thank you for coming to the school in your XXX on the student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oday。
we will discuss XXX.2.Help parents XXX' XXX.XXX to take the right path in life。
it is XXX setbacks。
"losing face," and pain at any time。
This kind of n should beparticularly emphasized from primary school。
XXX in the face of setbacks。
Because today's children are the "little emperors" and "little princesses" in the hearts of their parents。
They grow up under the careful care of their grandparents。
家长学校教案精选4篇

家长学校教案精选4篇家长学校教案篇一教学重点:引导家长正确面对孩子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家长认识到保护孩子小秘密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影视观看与现场咨询授课对象:二年级家长建议授课时间:第二学期第一---二个月授课过程:一、观看心理访谈《家有小女初长成》对话——互动:小组讨论,片子里小源的行为在你家出现过吗?你是怎样对待的?你用过什么好方法?你用过什么错误的方法?你觉得对待这样的事情应该怎样处理?二、了解什么是孩子的个性1、定义:个性就是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稳定的有机结合。
2、个性有如下特点:组合性——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一组心理特征独特性——个性与共性不同,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人与人不同,就是这些不同体现出的个性。
稳定性——个性不像外界刺激一样瞬息万变,是持久的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当然随着环境和主观的努力,它也是可以改变的,但那是一个长期的变化过程。
倾向性——个性是人具有的一定的内在意识倾向性,体现为个人的需要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也体现了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差异。
整体性——人的个性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有机的联系起来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
三、了解人的气质类型会显现的个性与未来发展的方向气质:是与人的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气质主要有一下几种:1、多血质(活泼型)——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过程)强,均衡,灵活。
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应灵活敏捷,情绪容易表现和变换;行为外倾明显,对行为的改造容易。
适合从事攻关开发和销售。
2、胆汁质(兴奋型)——神经过程强,不均衡(兴奋过程强),不灵活(指由兴奋到抑制的过程),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胆量大,好猛干,但粗心,兴奋行为敏捷,但转化为抑制就不灵活,情绪抑制难,容易暴发情绪,行为外倾明显,对兴奋行为改变不容易。
适合外贸,信息,管理等工作。
3、粘液质(安静型)——神经过程强,不均衡,不灵活。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最新5篇

家长学校案例教学教案最新5篇学校家长学校教案篇一龙阳镇银水路小学家长学校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学目的要求: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过程:导入: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一、家庭教育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D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
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家长学校教案范文(四篇)

家长学校教案范文(四篇)家长学校教案篇1 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教学目的要求:1、在“三理”教育的宣传和实施中,引导家长们明白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
2、帮忙家长学会怎样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家长们明白怎样从认识上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资料: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职责感。
”因此,培养学生的职责感好处重大。
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有资料显示,在家庭生活中62%的家长包揽了许多本就应孩子去想、去做、去负责的事情,59%的学生不愿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更有73%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家庭职责感。
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变观,必然将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为家庭职责感是社会职责感的基础,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无论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还是从整个人类的未来着眼,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势在必行,时不可待!一、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需要搭建家校结合的桥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校园,是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奋斗的港湾,而父母则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就需要所有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不断增强家校联合的力度。
校园就应结合实际状况透过开家长会、开办家长校园等活动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家庭职责感的好处所在,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同时,还要以家庭为阵地开展了多种体验活动,来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家庭职责感。
结合校园培养学生孝心规则,还应大力开展了“当好小家,管好大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父母一日工作生活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一个小“岗位”,把当一天爸爸、妈妈作为扮演的主角,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状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或者跟父母上一天班,体验父母工作的辛劳,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生活自理。
家长学校教学案例

家长学校教学案例标题:家长学校教学案例探讨-培养家长教育意识与能力引言:现代社会,家长教育正在逐渐受到重视。
许多父母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困惑和不足,希望能够通过专业的指导与培训来提升教育能力。
为此,开设家长学校以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本文将通过探讨一个家长学校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与能力。
正文:教学案例:"亲子沟通与情感培养"家长学校的教学目的:本次家长学校课程旨在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并通过情感培养建立更为持久和稳固的亲子关系,以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学步骤:第一步:亲子沟通的原则和技巧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家长们介绍亲子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包括倾听、表达、积极回应等。
家长们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实践这些技巧,并获得实时的反馈和指导。
第二步: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教师重点强调了情感培养在亲子关系中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们分享了一些情感培养的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鼓励和赞赏、共同参与、亲密互动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家长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策略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三步:课后实践和回顾在课程结束后,教师鼓励家长们将所学到的技巧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记录下来。
随后,在下一次课程中,教师会与家长们一起回顾他们的实践经验和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教学效果及反馈:通过该家长学校的教学案例,家长们对亲子沟通和情感培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许多家长表示,在课程结束后,他们更加关注和倾听孩子的需要,主动与孩子沟通,有效解决了以往在亲子关系中遇到的困惑。
同时,他们也对孩子表现出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建立了更为温暖和亲密的家庭氛围。
结论:通过家长学校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家长的重要性。
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与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取得更好的发展,也能够构建更为和谐和幸福的家庭。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家长学校这一教育形式,并加大投入和支持,以满足今后更多家长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学校教学案例《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授课题目: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授课目的:心中有他人,时时处处想着别人是一种优良的品德,心中有他人的孩子容易建立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自身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对当今独身子女尤为重要。
主讲老师:王晨悦
授课形式:访谈
学生情况:
一、提出问题:
【案例呈现】
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手拎着工作包,一手拎着给孩子买的糕点,对站在孩子身后
的爷爷奶奶视而不见,对孩子喊道:“宝贝,快来啊,看爸爸妈妈给你买什么好吃的了。
”
然后理所当然的全给了孩子。
小明是三年级的孩子,成绩优秀,霸气十足。
在学校小伙伴们都不愿和他一起玩,
每次游戏的时候,他总是要做最好的角色,让所有的人听他的安排和指挥,不能有任何意见,
所以在学校他很孤单,大多数孩子都不和他做朋友。
琳琳十一岁,小学四年级。
是家里高傲的小公主,家里有四个老人,爷爷奶奶、外
公外婆。
她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爸爸妈妈对她也是无可奈何,每次知道家里要来客人了,马
上把自己的玩具啊、零食全藏起来,如果有小朋友要和她一起玩,她也会拒绝。
家长们也觉
得很难堪,但从不去责怪和教育她。
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很多,家里的好吃好玩的都不少,但很少有孩子主动拿给长辈的。
张爷爷有四个孙子,这些孩子有的都上大学了,每次回来总是从爷爷家带走许多,从不曾给
爷爷奶奶带点什么。
这种现象在许多家庭都存在。
过渡:看到这些现象,我们不禁要想:该怎样培养独身子女心中有他人的意识?通过什么
形式让他们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与人友好相处,关心他人,并善于合作的人呢?
二、分析问题:
1、注重独身子女“心中有他人”的引导与培养。
A、学会分享。
让孩子懂得,在自己享有食物或游戏玩具时,要想到家里的人或小伙伴们,
与他们共同享用。
有些家长总是舍不得吃穿,尽最大的可能让孩子吃好玩好穿好,只要是孩
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无论花多少钱,家长都要给孩子买。
而且买来以后由孩子专玩专用专吃。
刚才前面列举的案例:琳琳小姑娘身上的这种“小气”,正是父母平日里溺爱所造成的。
孩子对
自己家里的人,包括父母和爷爷奶奶,对身边的小伙伴一点都不关心和热爱,长大了,又怎么可
B、学会。
就是虚礼,是“心中有他人”的一种表。
代在生巨,争精神已成整个社会
中的主精神。
但是并不与精神相矛盾。
家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的,比如坐公共汽教孩子老、老奶奶或抱小孩的叔叔阿姨座;与小朋友一起游的候,小朋友先玩等等。
当然家不是
教育孩子遇事就,而要孩子在一起游的候,家教育孩子年比自己小的、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要,他先玩,而在游争中,仍努力争取利,才可以使精神符合代精神而孩子所接受。
渡:
2、培养能与人友好相,能关心他人。
A、学会相帮。
就是他人有困,有需要去帮助他人。
“ 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 是一首歌德歌,当人遇到困,一双帮助之手就是最好的“心中有他人”的体。
例如:在人摔倒,就
伸出一双手;在人乘,出一个座;在人淋雨,与他共用一把。
⋯⋯⋯ .. 等等些生活中小小的措,是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的表露。
B、学会容。
容就是以待人。
做到心中有他人,就要有一容的心。
孩子在游、学中免会
生摩擦,家要教育孩子学会理些摩擦,教孩子其他小朋友多一点忍,多一份关心,多一些两,遇到事情学会体人。
比如:在写大字的候,有同学不小心将墨汁弄了自己的衣物;玩游
有同学不小心撞疼了自己,只要是同伴“不小心”所,而又不是故意的,且人家又向你道歉了,
你就解人,而不得理不人。
孩子学会了容,就会得朋友,有了朋友,孩子才会真正体会生
活的快。
渡:
3、怎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他人工作不打,不愿做的事不加。
A、他人工作休息不打。
“心中有他人” 会自地想到人,人在休息或工作的候,就会考
他人造一个安静的境,不影响到他人的工作休息。
比如:在家里爸爸正在看学,看就叫孩子声音开小一点,居的伯伯要上夜班,白天在家里睡,孩子到玩耍,不要大喊大叫,居伯伯安心休息,等等。
()
B、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加,也是心中有他人的重要内容,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的他人着想。
多孩子任性的象重,将自己的意志加于人,自己想做的非要去做不可,不
考他人的感受,比如:爸爸累了一天,孩子要着他他去公园啊,出去玩,甚至提多无理的
要求,或者在外面玩了一天,吃的候了爸爸怎么也喊不回去,硬要父母端着去游的地方吃。
些都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要教育孩子当人不愿做事情的候不要加,要体会人的感受,身地的比人着想。
三、探:
前言: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克服孩子“以自我中心”,学会关心他人,逐步做到他人着想。
关他人不是儿童自身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定展的需要。
在社会的展中,如果人与
人之充温馨、和睦;充互相关、相互体和友善氛。
就
会推进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要做到“学会关心”,就得从教孩子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开始。
教师与家长互动 :
1、家长列举家庭中孩子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例如:霸道、骄横、任性、自私等特点!
(5 名家长发言)
2、家长学校教师建议:
A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互相关心。
比如:吃饭时,爸爸没回来,妈妈要提醒孩子给爸爸留饭留菜或耐心等待爸爸。
当孩子学着给父母做一点事时,哪怕是给妈妈倒杯茶,给爸爸拿支笔,父母都应该给予鼓励。
在家里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长辈要体贴照料,对亲友要问寒问暖。
谁生病了,主动伺候;谁有困难,主动帮助。
父母要做出榜样,主动、热情地关心家人或其他人;相反,如果父母说一套做一套,不能以身作则,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过渡: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关心别人的故事和道理,编排一些关于关心别人的游戏
同孩子一起做,使孩子逐渐理解和懂得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好孩子应该是关心别人的。
B由近及远,逐步提高。
孩子的认知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往往是从身边的小事情开始认识世界,然后逐步深化提高,扩展到其他方面的。
所以教育孩子关心他人,不能一开始
就讲大道理,要他去做他一时还做不到的事,这样会引起他的反感。
应该从他身边,从他最亲近的人,从他最接近的事物教育起,让孩子先关心家人、再关心朋友、同学、老师、直至关心其他人,最后升华至关心集体,关心社会。
逐层递进,逐步较深,凸显出教育的层次性,这样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使教育有效。
过渡: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建议父母不妨在给孩子讲故事这件事上下点功夫,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爱父母的概念,讲讲孔融让梨或司马光的故事,使孩子体验关心亲朋好友也是重要的。
如果孩子告诉家长自己做了什么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事情,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你这样做真了不起,爸爸妈妈更爱你了。
”这样的表扬是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最有效地方法。
C潜移默化,角色置换。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他们根本不会关心人,不会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因此,父母常常不会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自己的情感,其实孩子虽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感觉,也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情感,作为父母,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去感受他人的情绪。
例如:当孩子把小朋友的脸抠伤了,父母可以问孩子:“要是把你的脸也抠个口子,流出血,你疼不疼?”孩子只有设身处地想象,与被打的孩子“调换”一下位置,就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羞愧。
“角色置换”能帮助孩子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形成利他的行为。
教育孩子心中有父母,建议家长每天饭后可以与孩子聊聊天,通过聊天,不仅能听听孩子学校的趣事,同时父母可以适当的向孩子讲讲自己工作中的繁忙与辛
劳,让孩子明白为了他的生活幸福,父母要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
使孩子理解任何人都有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应该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心、爱护和帮助。
小结: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可以从生活、学习、实践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宽容、谦让、互帮互助等优秀的品质,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例如:创设条件,
引导实践,利用移情,由物及人,孩子都喜欢小动植物,他们常常把小动植物当作人一样看待,都有思想和感情,他们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往往也会会人产生同情、怜爱、关心。
所以,这种利用移情的方式也是增进孩子关心别人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