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渔业标准化工作规划

合集下载

许昌市水产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许昌市水产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许昌市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认真落实《许昌市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渔业产业发展,把渔业产业培育成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制定本规划。

一、全市渔业发展现状(一)水域资源。

全市渔业水域资源主要有: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道4条,100-1000平方公里的河道23条;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30座;池塘星罗棋布。

全市宜渔面积6万余亩。

另外,荒滩、洼地、废河滩8万余亩可供开发利用,渔业资源较为丰富。

全市河流大多为行洪排涝河道,没有开发利用。

中型水库佛耳岗和纸坊水库,部分水面进行围拦和网箱高密度养殖,小型水库多有渔业养殖。

池塘面积4万余亩,集中在鄢陵、襄城、许昌县,主要养殖常规品种。

(二)渔业生产。

水产养殖业以池塘养殖为主,水库河道养殖为辅。

池塘养殖除部分池塘为精养鱼池外,大多池塘养殖种类较为单一,单产较低。

水库养殖以拦网和网箱养殖为主,多是粗放粗养,全市网箱养殖面积4630平方米,年产成鱼746吨。

休闲渔业和观赏渔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已成为渔业发展新的亮点,全市垂钓水面3255亩。

观赏鱼养殖主要以金鱼和锦鲤为主。

捕捞渔业较少,全年捕捞产量355吨。

20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8530吨,养殖产量8175吨,其中鱼类8290吨,其他240吨。

名特优水产品产量2425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8.4%,渔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

(三)渔业组织:全市无渔业乡、村,仅有渔业专业劳动力950余人,渔业从业劳动力2250人,从业人员3200人。

(四)渔业工作重点1、拓宽资金渠道,增加渔业投入。

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增强渔业发展的动力。

多渠道增加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金融机构贷款,社会各方融资,农民和企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体系。

积极协助鄢陵县德强生态种养有限公司赴省进京,争取农业部项目资金250万元。

坪山集团是一个集煤矿、房地产为一体的集团企业,近年来积极投资休闲渔业,2010年投资500万元,建设集餐饮、养殖、垂钓的许昌园林坪山垂钓休闲中心,现已初具规模。

河北省_十二五_渔业发展规划

河北省_十二五_渔业发展规划

《河北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基础材料要求一、现状分析1、2009年水产品(海水和淡水)产量,与去年对比分析,行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2、“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情况3、“十一五”期间优势布局发展情况4、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情况二、面临的形势1、存在问题2、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三、“十二五”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发展目标1、提出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编制原则2、发展目标(1)提出水产品到“十二五”期末应达到的产量、面积、优质产品率(2)渔政基础设施建设目标(3)提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应达到的目标四、提出“十二五”水产渔政建设重点五、提出完成“十二五”目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河北省“十二五”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编制基础材料要求一、现状分析1、2009年水产苗种产量及产值2、“十一五”期间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和苗种场建设情况(品种、数量、规模、设施设备和生产能力等)。

3、水产苗种管理情况(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发放情况、“三项记录”建档情况、苗种质量监管措施等)二、面临的形势1、存在问题2、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三、本地“十二五”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1、本地“十二五”规划期末达到的原、良种、苗种生产品种、产量、面积(包括海水育苗水体、淡水孵化面积等)及设施设备情况。

2、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建设规划和目标3、苗种场建设规划和目标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附件3:《河北省“十二五”渔政渔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础材料要求一、条件和基础1、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环境条件评价2、渔业现状及发展预测3、渔政渔港基础设施现状二、基础设施的必要性三、指导思想和目标1、指导思想2、建设目标3、建设任务(重点项目)四、保障措施1、建设策略2、重点保障措施。

2024年渔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4年渔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4年渔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____年渔业工作总结____年是渔业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作为渔业部门的负责人,在这一年里积极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全力提升渔业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总结出以下工作成果:1. 渔业资源保护取得显著成绩。

在____年,我们加大了渔业资源保护的力度,通过加强渔业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完善了渔业资源评估体系,为渔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渔业生产水平提升明显。

在____年,我们推行了渔业现代化技术,提高了渔业生产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养殖效率,扩大了渔业养殖规模。

同时,我们加强了渔业科研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了渔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 渔业产业链发展平稳。

在____年,我们加强了渔业产业链的协调和衔接,推动了渔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渔业产品加工和营销,提高了渔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拓了海外渔业市场,并与海外渔业企业进行了合作。

4. 渔业科技创新取得突破。

在____年,我们加大了对渔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了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通过引进新的渔业科技成果和设备,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推动了渔业科研与生产的深度融合。

5. 渔港建设和渔船更新有力推进。

在____年,我们加大了对渔港建设和渔船更新的投入力度,加强了对渔港和渔船的管理和维护。

通过扩建和改造渔港设施,提高了渔船的停靠和作业能力。

同时,我们还推行了渔船淘汰更新政策,加速了老旧渔船的更新换代,提升了渔业运输和作业效率。

综上所述,____年渔业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渔业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渔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等。

在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渔业管理措施,加强监管力度,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2024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

2024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

2024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____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于水产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然而,传统的渔业发展模式往往忽视了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导致资源的衰竭和环境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____年生态渔业发展工作方案,旨在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设定1. 制定并实施渔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确保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3. 推动渔业结构调整,促进渔民收入的增加和就业机会的提供。

三、主要措施1. 加强立法和监管制定并完善生态渔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渔业资源保护的监管力度,严禁滥捕滥渔行为。

加大对非法捕捞和走私活动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

2. 推进科技创新加大对生态渔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推广先进的捕捞技术和设备,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开展生态渔业模式的研究和示范,推广生态养殖、生态捕捞等创新模式。

3. 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推动沿海城市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加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4. 促进渔业结构调整鼓励渔民参与渔业结构调整,推动渔业向高效、低碳、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渔民转型升级,发展生态养殖、海洋观光等新业态,增加渔民的收入来源。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开发渔业附加值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渔业的发展。

加强渔政执法合作,加大对跨国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开展渔民培训交流活动,推广生态渔业的经验和做法。

四、预期成果1. 渔业资源得到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全国渔港建设“十二五”规划

全国渔港建设“十二五”规划

全国渔港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二〇一二年八月目录引言 (1)一、渔港建设基本情况 (2)(一)沿海渔港建设基本情况 (2)(二)渔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三)加强渔港建设的必要性 (5)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7)(三)建设目标 (8)(四)建设需求 (9)三、建设内容 (10)(一)沿海中心渔港 (10)(二)沿海一级渔港 (10)(三)避风锚地 (11)(四)大江大湖及边境水域重点渔港 (11)四、区域布局 (12)(一)沿海渔港布局 (12)(二)大江大湖及边境水域重点渔港布局 (14)五、资金测算 (15)(一)投资规模 (15)(二)资金筹措 (16)六、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17)(一)社会效益 (17)(二)经济效益 (18)(三)环境影响评价 (18)七、保障措施 (19)(一)统一认识,加大渔港投资扶持力度 (19)(二)科学规划,促进渔港可持续发展 (19)(三)严格程序,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20)(四)创新机制,促进渔港建设良性循环 (20)(五)加快立法,促进渔港安全有效管理 (21)附表1:1998-2010年中央投资建设沿海中心、一级渔港名称.. 22附表2:1998-2010年中央投资建设内陆重点渔港名称 (23)附表3:2011-2015年全国沿海中心、一级渔港规划建设布局及渔港名称 (24)附表4:2011-2015年全国渔船避风锚地规划建设布局及锚地名称 (25)附表5:2011-2015年全国内陆重点渔港规划建设布局及渔港名称 (26)引言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渔船数、渔民数、水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2010年末,拥有各类渔船106.56万艘,其中海洋渔船31.6万余艘(海洋捕捞机动渔船20.4万余艘);传统渔民747万人,其中海洋渔业传统渔民327.8万人;水产品总产量5373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797.5万吨(海洋捕捞产量1203.6万吨)。

2024年渔业工作计划

2024年渔业工作计划

2024年渔业工作计划2023年已经过去,2024年即将到来。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发展和改进渔业工作,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渔业需求。

以下是2024年渔业工作计划的详细内容。

1. 渔业资源管理在2024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我们将继续实施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计划,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们将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禁渔期的实施和渔业资源保护区的设立。

我们还将加强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保护渔业资源的合法利益。

2. 渔业生产在2024年,我们将继续推动渔业生产的发展。

我们将加强对渔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我们将继续支持渔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帮助他们提高渔业生产的水平和收入。

我们还将加强对渔业生产环境的保护,减少渔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 渔业市场在2024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渔业市场的监测和分析。

我们将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渔业生产的结构和布局。

我们将继续支持渔业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拓展渔业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渔业产品的附加值。

我们还将加强对渔业市场秩序的监督,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渔业安全在2024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渔业安全的管理和保障。

我们将加强对渔船和渔民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渔业生产的安全水平。

我们将加强对渔业生产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确保渔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我们还将加强对渔业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保障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总结2024年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渔业生产的发展,拓展渔业市场,保障渔业安全。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渔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共同为2024年的渔业工作计划而努力奋斗吧!。

蒙城县“十二五”渔业经济发展任务及规划

蒙城县“十二五”渔业经济发展任务及规划
现 代 农业 科技
21 0 2年第 1 期
农村 经 济学
蒙城县“ 十二五" 渔业经济ຫໍສະໝຸດ 展任务及规划 赵 明 诚
( 安徽省蒙城县水产管理站 , 安徽蒙城 2 3 0 ) 3 5 0
摘要
回顾 了 蒙城 县 “ 十s _ ” t f 时期 渔业发 展 情 况 , . 并提 出“ 十二 五 ” 渔业 经 济的发展 任 务及 规划 , 以期 为该 县 渔业发展 提供 参 考。
体 系 建设 , 善 水 生动 物 防 疫 、 完 水产 品 质量 安 全标 准 、 验 检 检 测体 系 、 证认 可体 系和生 产 全过 程质 量监 管体 系 , 高 认 提 渔 业综 合生 产 能 力 , 障 水产 品供 给 安全 、 保 优质 、 足 ; 实 充 落
渔 业扶 持政 策 , 护 渔民 合法 权益 ; 保 加强 渔 业法 制和 依法 行
“ 一五 ” 十 时期 . 是蒙城 县渔 业快 速发 展 的 5年 , 是面 也
临 重 重困 难 和 巨大 挑 战 的 5年 。 来 , 县水 产 界 广 大 干 5年 全 群 认 真 贯彻 中央农 业 和农 村 工作 的各 项 方针 政 策 , “ 个 以 三 代 表” 要思 想 为指 导 , 重 以资源 为 依托 , 市场 为导 向 , 紧 以 紧 围绕 “ 民增 收 、 业 增效 ” 渔 渔 这一 中 心 , 狠抓 基 础设 施 建设 和 新 品种 、 技 术 的 试验 、 范 与 推 广 , 过 精 心 组 织 实施 全 新 示 通
水 产 品 产 量 15万 t其 中 名 特 优 水 产 品 养 殖 面 积 达 到 . ,
1 0 m , 0h 产量 达 60 0t主要经 济指 标分 年度规 划见 表 1 8 0 。 。

2023年渔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3年渔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3年渔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2023年渔业工作总结2023年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渔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积极推进了渔业现代化建设,加强了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2023年渔业工作的总结:1.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中,渔业生产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我们积极推动渔业发展,加大了渔船建设和现代渔业装备的更新换代力度,大幅提升了渔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渔业资源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2023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严格实施渔业资源保护政策。

通过加强巡查执法、禁渔期的划定和渔业权益的保护等措施,有效减少了非法捕捞行为,保护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渔业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加强了渔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了从"水产养殖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严格把关渔产品品质,保障了人民的饮食安全。

4. 渔业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2023年,我们加大了对渔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了渔业科研力量的建设。

通过创新技术手段,改进养殖和捕捞方式,提升了渔业生产效益,并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 渔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进一步促进了渔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渔港建设和渔业加工业的发展,扩大了渔业产业链的长度和价值。

总之,2023年渔业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在渔业生产、资源保护、卫生安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二、2024年渔业工作计划2024年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推动渔业的发展,实现更大的突破。

以下是我对2024年渔业工作的计划:1. 加大渔业现代化建设力度。

继续加大对渔船建设和现代渔业装备的投资,提高渔业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渔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 深化渔业资源保护工作。

进一步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完善渔业禁捕区、禁渔期等制度,严禁非法捕捞行为,提高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渔业标准化工作规划渔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渔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推进渔业标准化,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增强渔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渔业依法行政水平,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中的作用,实现“十二五”渔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渔业标准化工作成效“十一五”期间,渔业标准化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增强,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以水产健康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为重点,组织制定了352项渔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发布实施了324项。

截至2010年底,现行渔业国家、行业标准达827项,其中国家标准143项、行业标准684项。

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现行地方标准达1100多项。

标准内容覆盖了养殖、加工、渔船、渔机、渔具、资源、环境、工程、观赏鱼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衔接、相配套的渔业标准体系。

(二)标准化研究得到加强。

渔业标准化研究工作受到重视,先后开展了主要贸易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水产品风险评估、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与药物残留检测技术、质量可追溯方法等基础性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技术标准,以及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等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标准。

其中一些标准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获得2009年中国标准创新二等奖。

(三)标准实施应用步伐加快。

随着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池塘标准化改造、科技入户、水产养殖执法等工作的开展,以及国家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标准的实施与应用。

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品种不断增加,示范范围不断扩大,促进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和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示范面积累计达到1100万亩,形成了政府引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协会和渔民积极参与的渔业标准化实施模式。

(四)标准化队伍日益壮大。

根据工作需要,新组建了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资源、观赏鱼、珍珠分技术委员会和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生生物湿地保护管理分技术委员会。

目前,全国性渔业标准化组织共有2个,分别是全国水产和渔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9个专业分技术委员会、1个技术工作组,委员达到335名。

地方标委会建设步伐加快,浙江、广东、山东、河北、上海、安徽、江西、黑龙江等省(市)相继成立了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目前,从事渔业标准化相关工作的人员近万人,涉及科研、教学、推广、船检、质检、管理等单位以及协会、企业,在标准制修订、宣贯实施、标准规划和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增强。

建立了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跟踪制度,连续派员参加CAC鱼及鱼制品分委会(CAC-CCFFP)年会。

成功举办了CAC-CCFFP第28届会议,加入了《熏鱼》、《鲍鱼》和《鱼露》CAC标准制定工作组,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取得了突破。

水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评议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建立了评议专家队伍和评议数据库,对与水产品有关的136项TBT/SPS通报进行了评议,正式反馈意见57项,涉及21个国家和地区,为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

但是,渔业标准化工作与建设现代渔业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渔业标准化工作在一些地区和单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各地区、各专业领域发展不平衡。

二是现有标准不能满足渔业发展需求,标准的配套性、实用性、科学水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三是标准实施环节相对薄弱,宣传贯彻渠道不够通畅,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的水产品所占比重不高。

四是标准化工作投入经费缺口较大,尤其是标准基础研究、宣传实施和标准化生产示范投入明显不足。

五是渔业标准化队伍人员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乏后备人才及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十二五”渔业标准化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标准制定、标准实施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为主要任务,强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带动、渔民参与”运行机制,构建涵盖渔业生产、贸易和管理全过程的渔业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实施力度,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全面提升我国渔业标准化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渔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1.突出重点,系统配套。

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为重点,制修订渔业生产、贸易和监管亟需的标准。

围绕大宗、优势水产品制定系列配套标准,形成涵盖水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为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地方标准凸显区域特色,鼓励制定严于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协会标准。

2.注重质量,科学适用。

加强渔业标准基础研究,改变重制定、轻研究的倾向,提升渔业标准质量和水平。

标准制定既要科学,又要适用,既能及时反映和满足现实需求,又能注重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接轨,提升渔业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3.政府推动,市场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在渔业标准制定、实施及监督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重视市场对标准化的有效引导和拉动,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将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实现渔业各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产加销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4.典型示范,扩大实施。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以及示范户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引导和带动广大渔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

将标准实施与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水产良种、疫病防控、质量监管、资源养护、安全生产等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标准实施与应用。

(三)发展目标1.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构建分工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科学适用的渔业标准体系,标准的协调性、配套性进一步增强。

标准化与产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标准研制和转化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

制定、修订3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渔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量达到1100项。

2.标准化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

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新建一批渔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基地),示范区域生产的水产品达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辐射带动效果显著。

渔业标准化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开展,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咨询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和管理者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

3.标准化队伍进一步壮大。

全国性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员稳定,结构优化,素质和能力明显提升,委员参加培训率达到100%。

重点地区渔业标准化技术组织普遍建立。

渔业标准研制和推广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全国从事渔业标准化工作的相关人员稳定在1万人以上。

4.渔业标准化研究水平有所提高。

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及检测技术、质量可追溯技术、渔业国际标准及技术法规和养殖水产品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等基础研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5.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能力明显增强。

渔业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步伐加快,采标率提高10个百分点。

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渔业标准,力争主持制定国际标准。

水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评议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重点任务(一)建立健全现代渔业标准体系1.进一步完善水产健康养殖标准体系。

以大宗品种和优势出口品种为重点,制修订亲本、苗种质量标准、水产原良种繁育和水产养殖技术规程。

制定水产原种场、良种场建设规范和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规范。

研制水产养殖投入品标准,制修订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物制剂等质量标准和使用准则,研制新型渔业投入品安全评价标准。

完善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标准体系,重点抓好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控、水产苗种产地检疫、无规定疫病水产养殖场建设等标准的制修订。

2.完善水产品加工流通及质量安全监管标准体系。

以大宗、菜篮子和优势出口水产品为重点,制修订水产品质量等级、加工良好操作规范、包装标识、贮藏、运输、配送、销售等技术标准。

研制水产品流通信息溯源标准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低值水产品及加工副产物开发利用标准。

加快制修订农、兽药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标准、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快速检测方法标准。

3.健全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标准体系。

制定增殖放流品种苗种质量标准、增殖放流技术规范和增殖放流效果监测评估技术规范,研制与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建设相配套的技术标准。

制修订重要经济鱼类最小可捕标准、最小网目尺寸等标准,主要渔具及渔具材料产品标准以及检验方法标准,研制渔具渔法准入、渔业资源网格化管理配套标准。

制定水生生物资源调查评估、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规范。

研制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驯养繁殖以及水生外来物种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等急需的技术标准。

研制水域渔业水域污染与生态灾害防治、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态毒性毒理评价、工程建设水生生物资源与生态补偿、水域生态修复以及水产养殖环境等标准。

4.建立渔船渔港设施装备及信息化标准体系。

围绕渔船、渔机等装备的升级换代,制修订渔船、渔机标准,养殖、加工机械产品及检测方法标准,工厂化养殖和池塘养殖设施标准,深水网箱系列标准。

制定渔港建设规范和相关配套标准。

制定全国海洋渔船动态管理硬件设施建设、渔船船位监测、自动识别、身份电子识别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急需的配套标准。

根据渔情信息采集、数据和信息整合共享的需要,以及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逐步推广应用,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并制定标准。

5.建立休闲渔业标准体系。

重点制定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观赏鱼产品质量、分级规则、术语和命名规则等国际贸易急需的标准。

研制观赏鱼引进风险评估技术规范、观赏鱼出口养殖场建设技术要求、观赏鱼防疫检疫技术规程。

6.建立渔业安全生产及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围绕“平安渔业”建设,制定渔业船舶检验和渔港监督相关标准。

制定渔船通讯、避碰系统、渔业航标等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及装备配备和使用标准。

建立渔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制定渔船船型、能源消耗等标准,将水产养殖节水、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模式转化为标准。

(二)加强标准宣贯实施与监督1.构建渔业标准宣贯工作体系。

建立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渔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线,产学研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标准宣贯工作体系。

通过编制通俗易懂的“标准化明白纸”等形式,将标准送到广大渔民手中,指导渔民学标准、用标准,提高渔民标准化生产技能和水平,促进增产增收、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2.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