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 黄庚》阅读答案赏析
秋色赋阅读理解

秋色赋阅读理解哎,说起这秋色啊,简直就是大自然最得意的调色盘,一不留神,就把整个世界装扮得五彩斑斓,美得让人心醉神迷。
咱们不扯那些高深莫测的术语,就用咱老百姓的大白话,聊聊这秋天的韵味吧。
你瞧那树叶,夏天的时候还绿油油的,跟小伙子似的精神头十足。
一到秋天,嘿,它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纷纷换上了金黄色的外衣,偶尔还夹杂着几片火红的枫叶,就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锦缎。
走在这样的路上,脚下是软绵绵的落叶,耳边是沙沙的响声,那感觉,就像是走在童话世界里,每一步都踏出了诗意。
再说说那天空,秋天的天空高远而深邃,蓝得让人心旷神怡。
白天,太阳不像夏天那么火辣辣地晒人,而是变得温柔了许多,暖洋洋的,照在身上舒服极了。
晚上呢,月亮早早地就挂上了天,星星也一颗接一颗地亮了起来,像是被谁不小心撒了一把碎银子在夜空中,亮晶晶的,引人遐想。
这时候,你要是能找个安静的地方,躺下来仰望星空,心里那些烦恼啊、忧愁啊,好像都随着那秋风飘远了。
还有果园里,那更是热闹非凡。
苹果红彤彤的,像小姑娘害羞的脸蛋;梨子黄澄澄的,沉甸甸地挂在枝头,仿佛在说:“快来摘我呀,我可甜了!”还有那柿子,一个个像小灯笼似的,把树枝都压弯了腰。
农民伯伯们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他们一边摘果子,一边聊着天,那笑声,比秋天的果实还要甜。
田野里,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稻谷金黄,随风起伏,就像是大海里的波浪,一波接一波。
收割机轰隆隆地响着,像是在演奏一首欢快的丰收曲。
农民伯伯们虽然辛苦,但看到这一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他们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份淳朴和幸福,真是让人感动。
当然啦,秋天还有那些小动物们也在忙碌着。
小松鼠忙着储备粮食,小蚂蚁排着队搬运食物,连大雁也成群结队地往南飞,准备过冬呢。
这些小生灵们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的行动却无声地告诉我们: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准备迎接冬天的季节。
总而言之啊,这秋天的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所以只好到江边去汲取。
B.领联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像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再用小水杓将江水舀人煎茶的陶瓶里。
C.第五句写煎茶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第六句说斟茶,用“松风”来形容茶声。
诗人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比拟的手法,显得十分形象、逼真。
D.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2)“自临钓石取深清”句,看似只是平淡的叙事,实则用意颇工,内涵丰富,请分析该句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秋风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秋风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始闻秋风①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
②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
③眄:斜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
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D.尾联中的“君”指诗人,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三五七言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歌前四句可以看出,这一首诗应该写于深秋季节里落叶纷飞、明月高悬的夜晚。
B.这是一首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等意象烘托出悲凉的环境氛围。
C.从诗歌相关的词句看,本诗还应是一首思旧诗,也许是思念恋人,也许是思念故友。
D.全诗诗句长短不一,但语言豪放洒脱,想象奇特瑰丽,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诗风。
4.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诗歌抒情方法有哪些?(方法规律提炼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秋风紧,平碛雕行低,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青冢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
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9)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9)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后人认为:“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谢逸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1)“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技巧。
(2)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唐)白居易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诗歌鉴赏(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 诗歌鉴赏(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 诗歌鉴赏(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 诗歌鉴赏(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07 诗歌鉴赏一、【18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杜甫大家东征逐子回①,风生洲诸锦帆开。
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入③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注】①大家,典出《后汉书》:“帝召(班昭)入宫,号曰大家。
”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
逐子,跟随着儿子。
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待还"三字,领起下文。
B。
“风生洲渚锦帆开"实写归舟之景,景中融情;“离别不堪无限意”则是直接抒情。
C。
颔联用叠词“青青”“白白”写竹笋、江鱼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尾联写诗人为友频举酒杯,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
E. 全诗层次分明,多处用典,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性。
语言有的含蓄隽永,有的通俗。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1)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洛夫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
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洛夫,台湾诗人。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B.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着说着”四个字,平平而起淡淡引入,却与后面强烈的情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跌宕起伏,体现了抒情节奏的控制。
B.“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运用通感,化视觉于听觉和触觉,使得原本抽象的思乡之情多维度、立体式地传达出来。
C.同行者“竖起外衣的领子”与诗人“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望乡的情之深,思乡的意之切。
高三语文(第01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诗歌鉴赏(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届高三语文(第01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 诗歌鉴赏(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语文(第01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 诗歌鉴赏(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语文(第01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7 诗歌鉴赏(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07 诗歌鉴赏一、【18届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分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 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与近体诗中律诗对对仗的要求相反。
D。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E。
诗歌感情强烈、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CE2.作者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
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题(一)
秋日(其一)
秦观
霜落邗沟①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②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注】①邗(hn)沟:邗江。
②菰蒲:水生植物。
(1)诗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秋”的特点的?(4分)
(2)请从衬托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4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题答案
(1)描写了和风、残雪、冉冉飘动的蛛丝、静谧的花枝、迢迢的青壁、飞过的白鸟等景物,(2分)用乐景衬哀情,(1分)用初春温馨的景物反衬出诗人被贬后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1分) (4分。
意思对即可)
(2)怀友思乡之情;尽快结束贬谪生活的期盼之情。
(4分。
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强化题(二)
春晴①
王守仁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②冉冉花枝静,青壁③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注]①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诗人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
②游丝:漂浮在空中的蛛丝。
③青壁:此处指雪后光滑的石板路,旧时驿道多为石板铺成。
(1)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4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色黄庚》阅读答案赏析
秋色黄庚阅读答案赏析
【元】黄庚
凭高望不及,望断动愁情。
落日凄凉处,西风点染成。
丹枫明野驿,白水浸江城。
马上人回首,戎戎①暗客程。
①草木或乌云浓密貌。
(1)结合全诗,简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结合全诗,简析诗中表达了哪几种“愁情”。
秋色黄庚阅读答案赏析
(1)诗人将秋日登高所见的落日衔山,西风肃杀;似火丹枫映衬下的孤零野驿,浸骨寒彻的白水环绕的寂静江城;路径昏暗,疲倦的征夫游子寻找着投宿的旅店等景象捕捉下来,描绘出一幅凄清萧瑟的秋景图。
(2)诗人登高眺远,不见尽头,引出悲愁怅惘的思乡之情;而这愁情也影响了诗人所见一切,在昏暗背景下被丹枫映衬的野驿、路上旅人回首的细微动作、茂盛野草掩盖下的迷蒙前路等更牵引出诗人的羁旅之愁、前途之忧。
思乡之情、羁旅之愁、前途之忧;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
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