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导言
生物技术专业综合实验独立设课的实践与思考

第7期岳慧英,等:生物技术专业综合实验独立设课的实践与思考185・生物技术专业综合实验独立设课的实践与思考岳慧英,吴娜,蔡东晖,胡丽丽*(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西晋中030619)摘要:生物学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生物技术专业独立设置《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实验课,实验内容包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四个模块,实验项目设置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考核方式中加入了科技论文写作,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提高了综合素质。
通过《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独立设置实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本科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生物科学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独立设置实验课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08-02'X(202')07-0'85-02随着当今生物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生物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不断提升。
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要求生物技术本科毕业生不仅具有较扎实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更强调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科研能力。
当今时代技术发展要求大学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背景下,对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大有必要,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山西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基础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四年制本科,为学生开设了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且上述理论课中均设计有紧扣理论的实验课,目的是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实践,并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第6学期,为学生开设了生物技术概论,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中重要理论和技术的概述,重在突岀五大工程在农业、食品、工业、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所以该课程理论课后安排有一定学时的实验课。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主题:探索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活动目的:(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2. 活动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理机制。
(2)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水、温度、土壤等。
(3)植物生长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机制。
(3)讲解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
(4)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5)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活动主题:走进微生物世界1. 活动目的:(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掌握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3)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活动内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微生物的培养:学习制作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实验。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
(2)讲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3)讲解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4)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观察和培养实验。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三、活动主题:探索生态系统的平衡1. 活动目的:(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活动内容:(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生态平衡的原理和意义。
(3)生态系统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生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
生物技术实践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我们制定了一套系统的生物技术实践教学计划。
本计划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生物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基础实验课程- 遗传学实验:基因分离、基因重组、基因表达等。
- 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培养、细胞分裂、细胞信号传导等。
- 生物化学实验:蛋白质提取、酶活性测定、核酸提取等。
2. 专业实验课程- 分子生物学实验:PCR技术、基因克隆、蛋白质纯化等。
- 生物工程实验: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等。
- 生物信息学实验:生物序列分析、基因注释、生物信息数据库检索等。
3. 综合实验课程-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以某一实际问题为背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
- 创新实验: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
4. 社会实践- 参观生物技术企业、科研机构,了解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
- 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践教学安排1. 实验课程- 基础实验课程:每学期安排4-6周,每周2-3次实验课。
- 专业实验课程:每学期安排4-6周,每周2-3次实验课。
- 综合实验课程:每学期安排2-4周,每两周1次实验课。
2. 社会实践- 每学期安排1-2次企业参观、科研机构参观活动。
- 每学期安排1-2次科研项目参与机会。
五、实践教学考核1. 实验操作考核:考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
2. 实验报告考核:考察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
生物技术备课教案

生物技术备课教案以下是关于生物技术备课教案的文章:生物技术备课教案第一节:导言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生物技术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挑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生物技术备课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促进他们对生物技术发展前景的深入思考。
第二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生物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应用领域;2. 掌握生物技术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3. 分析并评价生物技术在解决环境、农业、医疗等方面的应用;4. 思考和探讨生物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第三节: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生物技术概述1.1 生物技术的定义和作用1.2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2. 基本实验操作2.1 培养基的制备和菌落计数 2.2 DNA提取和酶切实验2.3 PCR扩增实验3. 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3.1 生物污水处理技术3.2 生物修复技术4.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4.1 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和应用4.2 生物农药的开发和利用5. 生物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5.1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和应用5.2 基因检测和诊断技术6. 生物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6.1 生物技术伦理原则和准则6.2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道德问题第四节: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知识;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他们对生物技术应用的思考和观点;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生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5. 视频展示:展示相关实验和应用案例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生物技术初中人教版教案

生物技术初中人教版教案教材版本:初中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范围。
2.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3.能够描述生物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范围。
2.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生物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
2.生物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意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和实验器材。
2.学生预习生物技术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讨论生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示例。
二、讲解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应用范围(10分钟)1.讲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2.介绍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三、探究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15分钟)1.分析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2.进行实验,展示生物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
四、分组讨论生物技术应用案例(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物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并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思考生物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生物技术应用案例的小研究报告,明天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识别生物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生物技术的实践应用,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深入了解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初中生物导言课教案

初中生物导言课教案
学科:生物
年级:初中
主题:细胞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种类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 掌握细胞的种类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生长、分裂、合成、运输等。
3. 细胞的种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讨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教学: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介绍细胞的种类。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例如细胞的分工和协作。
5.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判断题、选择题等。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五、教学资源
1. 细胞图片或视频。
2. 显微镜及细胞样本。
3. 教科书和相关课件。
六、作业布置
1. 复习并背诵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细胞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并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实验和互动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科理解。
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课程初探

验准备直至实验结果获取 的全过程。通过这种训
练方 式 , 能使 学生 的动手 能 力 、 综 合 问 题 的分 析 对 能 力得 到大 大加 强 。
实验过程 中教师不再详 细讲解 每一个实验环节 , 主要是给学 生指 出实验 的思 想 和解 决 问题 的方
的求知欲和探索未知世 界的兴趣 , 还对挖掘学 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潜 能 、 高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都 具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提 意义 。笔者 在 实 验 教 学 改 革 的 基 础 上 , 模 块 式 就 生物技术 综 合 性 实 验 的设 计 、 设 等 问题 进 行 初 开
步 探讨 。
会后 的适应 能力 的提高 。
收 稿 日期 :2 o- 2 o 06 1- 6
1 综合性 实验 的概 念、 特点及意义
综合 性 实验是 在 基 础 实 验 和 验证 性 实 验 的基
基金项 目:广 西科 学基金 资助 项 目( 桂科青 0 4 0 3 。 4 76 ) 作者简介 :黎海彬 (9 4 , 广州城市职 业学 院副教授 、 16一) 男, 博士 , 主要研 究 方向 : 品 生物 技术 、 然产物 的提 取 分 食 天
V 13 NO 1 o. 3 .
Ma .2 0 0 r 7
生物 技术综 合性实验 课 程初探
黎 海 彬
( 州城 市 职业 学院 生物 与环境 工程 系 ,广 东 广 州 500 ) 广 14 5
摘
要:大学实验教 学的一个重要 目 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实验教
维普资讯
第3 第 1 3卷 期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实验学时:80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技术已成为实验技能综合训练和培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课程训练学生实际综合能力培养和操作。
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多种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在综合实验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为参加科研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实验课所依据的课程基本理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和《下游加工技术》等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实验类型与要求1. 实验类型:总体为综合型。
设计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和连贯性好的大实验,即以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为主线,将多门课程所涉及的实验内容串联成综合性大实验,达到实验前后连贯,步步论证,提高良好的综合实验技术能力和水平。
2. 实验要求:必修四、实验项目与实验学时分配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分别占50%和50%。
六、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参考书:1.魏群.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朱旭芬. 基因工程实验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周俊宜.分子生物学基本技能和策略.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 [美]J.萨姆布鲁克等.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 刘箭。
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实验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日期、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每次实验结束时应将原始记录交给指导教师签字。
八、其它教研室:生物技术教研室执笔人:阚劲松系主任审核签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制度3-卫生责任制
注意实验室 的卫生,实验桌面及公共区域 要及时清理干净,值日安排表见门后。
管理制度4-安全工作
实验室的锁匙只能交给各班的班长负责, 没有人做实验时要锁门,离开实验室前 要关好水阀、拉下照明和空调电闸,注 意防火、注意人身及钱财安全。
参考书:
1.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第二版) 卢圣栋等编 高等教育出社出版
2.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 颜子颖等译 科学出版社出版
3.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 金冬雁等译 科学出版社出版
多媒体设施
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录像 电子PCR实验软件 层析操作技术
教学安排
见下表 建议由每周4、5改为每周3、
4、5、6连续4天,每班2天
分组安排
班级 人数 生技班 39 生技A班 48
课程作业和考核
实验报告 40%
总结汇报
总
20%成绩笔试源自30%实验表现 10%
课程作业-实验报告
❖ 每做完一项实验需写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 ❖ 每个同学各自写出有具体数据、符合逻辑
推理的实验报告。 ❖ 能对实验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
决方法,或对实验方案提出修改。 ❖ 实验报告要及时交给老师。
由于实验是分组进行,每一组都有一套固定 的玻璃仪器、层析柱、微量移液器、电泳 仪等由各组使用和保管,特别是微量移液 器由各组长签领,全部实验结束后再亲自 交回老师注销。损坏或丢失要赔偿。
管理制度2-岗位责任制
由于独立实验时长,要求每位同学都 要 有很强的责任心,认真、细致做好每一 步实验。对仪器的使用、试剂的配制, 不懂或不很明确时,要问老师或其他同 学,千万不要想当然。组长有协调本组 和其它组之间关系的责任。
实验安排的特点2-实验具有可行性
所设立的实验方法和策略得当,只要操 作正确,就会获得结果。
实验安排的特点3-实验材料可观性强
选用直观性强的材料: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操作对象,其
重组后表达的产物在紫外光下即可见其 特有的黄绿色荧光,便可断定其是否重 组成功及有无表达 --基因重组子的蓝白斑筛选 --亲和层析剂在层析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基地班 60
分班 39 38 10 25 35
实验室 209 209 119
119
实验时间 周5、6 周3、4 周3、4
周5、6
不选周3课程者;209第4周开始上课。
目前工作
按学号分组,3-4人一组 选组长 第3(4)周始,各组清点仪器设备、
玻璃器皿 组长签领微量移液器 各实验单元开始
各班到实验室分配桌面
原始数据的记录!
总结报告会
整个课程完成后,每组对整个实验做一个 综合性总结,并推出1人以PowerPoint的 形式在全班进行口头报告。老师或其他组 的同学提出问题,请该组同学答辩。
卷面考试
主要进行实验原理、实验技巧、实验思路、 实验分析和综合能力方面的考核
如何才能做好实验
充分预习 充分讨论 胸有成竹 充分准备 胆大心细
干净利落 了解每一步骤的作用 了解每一种试剂的用途 仔细观察、忠实记录
实验教学管理
由于这门课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同学们 独立操作时间长,有必要建立一系列的分项 管理制度,如仪器损坏赔偿、实验室卫生、 安全责任制等,更好地督促大家养成良好的 学习、工作习惯,保证整个课程教学有序顺 利地进行。
管理制度1-以小组为单位保管器具
八 重组DNA的转化和鉴定
重组DNA在细菌中的表 十 重组DNA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达调控、表达蛋白的分 十一 SDS-PAGE电泳技术
离纯化及检测
十二 金属鳌合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
纯化蛋白的鉴定
十四 Western 印迹
笔试和总结报告
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基础和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习和掌握一系列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分离、纯化的方
教学方式-共同参与
教师讲授每单元内容,每个同学全程参与, 动手操作,包括试剂的配制、仪器的安装、 样品的处理
教学方式-自主开展
小组制,实行组长制,各组自主开展每 个单元的设计和实验,组长负责协调组 员与教师和实验员的联系(仪器及试剂 的领取)
教学方式-开放实验
实验室全天开放。 各单元实验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各班班长将各组长名字送给伍俭儿老师 (211,84113799)
未定班的同学尽快和班长联系,安排好 后通知伍俭儿老师
法和技术 基因工程常规操作技术 了解并掌握各种常规生化仪器及发酵器材的使用和保养; 在科研素质,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培养和
训练,为今后独立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 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一条龙”的综合性实验体 系
上游的基因克隆技术:包括总RNA的提取、检测、 逆转录PCR获得cDNA、质粒的酶切、连接技术、感 受态细胞的制备、质粒的转化、质粒提取纯化、定 量、重组质粒的鉴定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导言
一 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二 教学内容及安排 三 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四 教学管理事项
教学安排-教学单元
单元
内容
目的基因的制取
一 真核生物总RNA的提取 二 琼脂糖凝胶电泳
三 RT-PCR扩增EF1基因片段
基因克隆、转化和重组 子筛选
六 质粒的提取 七 DNA的酶切、回收和连接
下游的生化技术:目的基因表达调控、目标产物的 提取、纯化、鉴定、SDS-PAGE电泳、柱层析、 Western技术
特点:直观。GFP
实验安排的特点1-独立性和连贯性
每个实验单元本身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单元之 间又有紧密的连贯性。即每个实验单元都有实 验结果(有产物),上一实验单元的产物是下 一单元的材料,联系紧密。每个实验单元的产 物要保存好,留作下一单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