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传导系统详解
心传导系统组成及正常起搏点

心传导系统组成及正常起搏点
心传导系统组成及正常起搏点如下:
1、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等。
2、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端的心外膜深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3、结间束将窦房结产生的自律性兴奋传至房室结同时传至心房肌,心房收缩。
4、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深面,冠状窦口的前上方,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经房室束及其分支传至心室肌。
5、由于房室结的传导速度缓慢,心房收缩之后心室才开始收缩。
6、房室束起自房室结前端,穿经右纤维三角,再经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前行,至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右束支,分别进入左、右心室,并进一步分支交织形成Purkinje纤维网。
心脏传导系统详解

心律失常与心脏传导系统
1 窦性心律失常
窦房结或房室结的功能异 常,导致心律紊乱或心动 过缓/过速。
2 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系统受到损伤或 病变,导致神经冲动传导 延迟或中断。
3 室颤/心脏骤停
心脏的电生理功能完全失 去控制,导致心跳骤停和 生命危险。
临床应用与展望
心脏起搏器 高科技辅助手术 精准医疗
心脏传导系统详解
心脏传导系统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维持 着正常的心律和血液循环。
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
控制心律
调节收缩力度
心脏传导系统的重要功能是保证 心脏能够以一定的节律收缩和舒 张,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通过控制心肌收缩和放松的时间 和力度,从而提高心肌的收缩效 率,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
3
影响因素
房室结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均受自主神经系统和荷尔蒙等因素的控制。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的功能
分支传导作用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能够将窦房结 和房室结产生的神经冲动分别传 递到心室的左右两个壁面。
控制心脏收缩
房室束和左右束支的神经冲动控 制心室的收缩和舒张,维持正常 的心律和血液循环。
支配心肌区域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覆盖和支配心 室的不同区域,保证整个心室的 协调收缩和舒张。
窦房结通过房室结将神经冲动传导到下方的心 脏室壁,引起心肌收缩。
左右束支
心脏分别有左右两个主要的束支,从房室束延 伸而来,将神经冲动传导到心室的各个壁面, 控制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窦房结的工作原理
1
起搏功能
窦房结细胞具有自主兴奋性,在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情况下,就能产生和发放 冲动,控制整个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维持心电活动
(医学课件)心脏的传导系统

左右束支
左右束支是位于心室壁上的两条纤 维组织,负责将房室束的电信号传 递至心室肌。
VS
左右束支在心室壁内呈网状分布, 对于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起到重要作 用。
05
心脏传导系统的研究展望
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物电现象研究
总结词
深入探究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物电现象有助 于揭示心律失常的机制,为治疗心律失常 提供新思路。
详细描述
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物电现象是心脏节律性 收缩和电信号传导的基础,研究生物电现 象有助于深入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理功 能和病理变化。
心脏传导系统的药物研究
02
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窦房结
窦房结是心脏传导系统的起点,位于右心房外膜上,负责产 生和发放电信号,控制心脏的节律。
窦房结的电信号通过传导纤维传到右心房和左心房,进而控 制整个心脏的跳动。
房室结
房室结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负责将窦房结产生的电信号 传递到心室。
房室结具有延迟传导的作用,使得心室在心房收缩后进行 收缩,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希氏束
将电信号从房室结传至浦 肯野纤维,控制心室的收 缩和舒张。
传导功能
电信号在心脏传导系统中的传导速度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如心肌细胞间的连接、心肌 纤维的排列方向等。
传导速度受到药物、电解质、神经调节等因 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传导速度减慢
或加速。
调节功能
心脏传导系统具有调节心脏节律和心率 的生理功能,以确保心脏能够有效地泵 血。
要点一
总结词
研究心脏传导系统的药物作用机制,为研发更有效的抗 心律失常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二)心脏传导系统

(二)心脏传导系统(二)心脏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conducting system of heart)为心壁内由特殊的心肌纤维构成的传导系统,其功能是产生冲动并将冲动传导到心脏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一定节律地收缩与舒张。
它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以及分布到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许多细支(图9-2)。
其中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部,其余的部分均分布在心内膜下层,它们由结缔组织包囊将其与心肌隔开。
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器,发出节律性冲动。
房室结将窦房结传来的冲动发生短暂的延搁后传向心室,保证心房收缩后再开始心室收缩。
当窦房结冲动的产生或传导障碍时,房室结也可以自主产生冲动,但节律较慢。
房室结发出房室束并分为左、右束支,分布于室间隔两侧,所属细支在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的心内膜下层形成蒲肯野纤维,通过缝隙连接与心室肌联系。
该传导系统的心肌纤维聚集成结和束,受交感、副交感神经纤维的支配。
组成心脏传导系统的特殊心肌纤维有以下3种类型。
1、起博细胞(pacemaker cell)简称P细胞。
胞体呈梭形或多边形,细胞较小,胞质内细胞器较少,有少量肌原纤维,含糖原较多。
多分布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央部。
生理学研究证明:起搏细胞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2、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胞体呈细长形,较普通心肌纤维细而短,细胞结构介于起搏细胞和心肌纤维之间,胞质内肌原纤维比P细胞稍多。
主要分布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周边部及房室束,起传导冲动的作用。
3、浦育野纤维(Purkinje fibef)也称束细胞,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分布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
浦肯野纤维比普通心肌纤维短而宽,有1~2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周胞质染色淡。
电镜下含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细胞之间有较发达的缝隙连接。
浦育野纤维与心室肌纤维相连,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引发心室肌的同步收缩。
二、动脉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分支到达身体各部。
简述心的传导系统的功能和路径。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不断的收缩和舒张来维持血液的循环。
心脏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心脏内一组精密的传导系统,它们负责调节心脏的节律和顺序性,确保心脏能够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处。
本文将简要介绍心脏的传导系统的功能和路径。
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由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氏束组成。
这些组织均位于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它们负责产生和传导心脏的电信号,控制心脏的节律和收缩。
具体来说,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生心脏的起搏信号:窦房结被称为“心脏的起搏点”,它能够自发地产生电信号,成为心脏跳动的起点。
窦房结的起搏信号会传导到心房肌肉,使心房收缩,将血液推入心室。
2. 调节心脏的节律:房室结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它能够延迟传导窦房结产生的电信号,使心房有足够的时间将血液充盈到心室中,然后再将信号传导给心室肌肉,引发心室收缩。
3. 传导心脏的电信号:希氏束是心脏传导系统的最后一环,它将电信号从心室内传导到心室肌肉的各个部分,确保心室肌肉同时收缩,将血液推向体内各个组织。
心脏传导系统的电信号传导路径大致如下:1. 起搏点:窦房结是心脏传导系统的起搏点,位于心房的右上壁。
它产生的起搏信号沿着心房肌纤维传导,使心房肌肉收缩。
2. 房室传导:起搏信号传导到心房肌后,会被房室结延迟一段时间,以确保心房有充足的时间将血液充盈到心室中。
信号通过希氏束传导到心室肌肉。
3. 心室内传导:希氏束将信号分支传导到心室的各个部分,使心室肌肉同时收缩,将血液推向体内各个组织。
正常的心脏传导系统能够确保心脏的节律和收缩顺序,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
对心脏传导系统的深入了解,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脏传导系统作为心脏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路径的深入理解对于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和路径可以帮助医学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等心脏疾病,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及心律失常机制

传导性
房间束、房室结和希氏束将电信号传导到 心室,协调心脏的收缩。
节律性
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使心脏以适当的频率收缩。
心律失常机制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传导系统中出现的节律异常或不规律的情况。 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影响心律的因素
1 心脏病变
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可引发心律失 常会干扰心脏的 正常节律。
3 电解质紊乱
血液中电解质水平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心律异常。
心律失常的生理和病理机制
1
自律性异常
心脏传导系统中某些部位的自律性异常,如窦房结过快。
2
传导阻滞
传导系统中的阻滞影响了电信号的传输,导致心脏节律异常。
3
触发活动
外部刺激,如心脏炎症或药物,触发了不正常的心脏电信号。
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的应用
心脏起搏器
通过电脉冲来稳定和调节心脏节律,治疗心脏传 导系统的问题。
心脏除颤器
用于恢复正常的心脏电信号,终止快速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及心律 失常机制
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心律失常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一组特化的心肌细胞组成,负责传导心脏的电信号。 主要包括窦房结、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和浩氏束等关键部位。
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
发起性
窦房结作为起搏点,发出心脏收缩的调节 信号。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
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来调节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控制心 律失常。
•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 滞剂。
• 药物治疗通常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和患者 情况来确定。
介入治疗
通过心脏導管手术或导管消融术来处理心脏传 导系统的问题。
(医学课件)心脏的传导系统

《医学课件》心脏的传导系统CATALOGUE目录•心脏的传导系统的概述•心脏的传导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心脏的传导系统的常见疾病•心脏的传导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心脏的传导系统疾病的方法01心脏的传导系统的概述心脏的传导系统是指一系列神经和心肌细胞,能够将电信号从心脏的窦房结传导到心脏的各个部位,控制心脏的节律和收缩。
定义心脏的传导系统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精密性,它能够保证心脏的节律和收缩的稳定,同时对心脏的各种功能进行调节。
特点心脏的传导系统的定义与特点控制心脏节律心脏的传导系统通过窦房结控制心脏的节律,使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放松。
调节心脏收缩心脏的传导系统通过心房和心室的神经和肌肉控制心室的收缩,使心脏能够有效地泵血。
心脏的传导系统的生理功能心脏的传导系统的解剖结构窦房结是心脏传导系统的起点,它能够自主产生电信号,控制心脏节律。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束左束支和右束支结间束是连接窦房结和心室之间的神经和心肌细胞束,它是心脏传导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房室束是连接结间束和心室之间的神经和心肌细胞束,它能够将电信号从结间束传递到心室。
左束支和右束支是房室束在心室内部的进一步分支,它们分别控制左心室和右心室的收缩。
02心脏的传导系统的组成和作用1 2 3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可以控制整个心脏的节律。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后壁的交界处,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
窦房结细胞具有较慢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其作用是产生和发放窦房结冲动,控制心脏收缩的节律。
03房室结接收来自窦房结和迷走神经的传入信号,通过自身节律性和自律神经调节心脏跳动。
01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心房与心室交界处,是房室传导系统的重要结构之一。
02房室结具有较慢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可以控制心室的节律和收缩顺序。
1 2 3房室束是心内膜下的一束纤维组织,连接房室结和左右束支。
房室束具有较慢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可以控制心室的节律和收缩顺序。
房室束接收来自房室结的冲动,并将其传递到左右束支。
心脏电传导系统概述

1)P-波的异常位置可出现在QRS波群前,或者在QRS波群间或者在QRS波群后。QRS的宽度在正常范围内。
2)现
4-4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异常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和异常的窦房结传导
1)P-P间期延长
2)1个心动周期以上缺少P-波
1-4希氏束:又称房室束,其电位极小,在心内记录约为0.1~0.5 mV,若在体表记录仅为
1~10μV。因此,用普通心电图机是不可能记录下来的。如仅增加仪器的增益,信号仍要被噪声掩盖,可以通过信噪比把它们在体表检测出来;称为希氏束心电图。它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1-5束支:支希氏束分为左,右二支;右束支细而长,沿途分支少,分布于右心室;左
比预期是短还是长?
6
P-波
是否清楚识别?波形如何表现?
7
波形排列
P-波是否跟着QRS波群?
8
P-Q间期
P-Q间期是否变得更长?
比较P-Q间?
4心律不齐举例
4-1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结兴奋没有传导至心房。
△缺少P-波和QRS波群
4-2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收缩但没有传导到心室
△只出现P-波
4-3心房和心室交界性节律
关于心脏内的兴奋传导时间: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动作电位传导时间约为40 ms;房室交界延迟时间110 ms;希氏束支及其分布传导速度快,从兴奋进入希氏束只需30 ms即达到最远的浦肯野氏纤维;心室肌外层的1/3~1/2由普通心室肌传导,右心室约需10 ms,左心室约需30 ms,所以从窦房结到心室外表面的总心内传导时间约为0.22秒。
1)二个或更多的持续性心室异常跳动
4-12心室心动过速
1)QRS波群的持续时间延长并且伴随着重复性和振幅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跳加快
脊髓胸1~5,6 颈上,中,下
节段侧角
神经节
颈上,中,下 心支
上胸部交感神经节 胸心支
迷走神经背核
迷走神经心支
疑核
副交感神经 兴奋 心跳减慢
(主要是右侧) .
心神经节
心丛
节前纤维 节后纤维
窦 房 结
神经支配模式图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
二、结间束和房间束
前结间束 结 间 中结间束 束
.
(二)心传导系研究的历史回顾
1664年 Willis —— 神经元学说 1759年 Haller —— 肌元学说 ➢ 1845年 Purkinje —— 首次描述羊心室特殊心肌纤维 1883年 Gaskell —— 心肌钳夹实验 A B ➢ 1883年 Kent —— 解剖房室束
His —— 系统描述房室束 1905年 Hering —— 房室束切断实验 ➢ 1906年 田原淳—— 描述房室结
Keith&Flack —— 描述窦房结 ➢ 1907年 Wenckebach —— 描述中结间束 ➢ 1910年 Thorel —— 描述后结间束 ➢ 1916年 Bachmann —— 描述上房间束
1913~1914年 Kent —— 描述Kent氏房室副束 1947年 Mahaim —— 描述Mahaim结室和束室副束 1963年 James —— 描述James旁路纤维
窦房结支
.
左房后支为主
房间隔前支为主
.
.
.
.
5、神经支配
❖ 受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支 配,但神经分布不如窦房结 丰富;
❖ 副交感神经纤维较多,特别 是来自左迷走神经的副交感 纤维;
❖ 交感神经兴奋提高其传导性, 副交感神经兴奋降低传导性。
.
四、房室束及其左右束支
.
1、房室束(His束) ➢ 位置、形态
中,与普通心肌细胞相比, 直径小,着色浅。
.
3、电镜结构
❖P 细胞 位于窦房结的中央, 为起搏细胞。
❖移行细胞 位于P细胞外周, 终于心房肌细胞。
❖心房肌细胞 窦房结外围夹杂的 普通心肌纤维。
❖Purkinje细胞 位于窦房结外围, 伸入心房肌和结间束中。
.
P 细胞:细胞小而圆,细
胞核大,细胞器和肌原纤维 而散在,细胞间只有少数桥 粒和缝隙连接。
有 无 中等(0.4~1m/s)
窦房结:60-80次/分 房室结:40-6. 0次/分 His束及以下:25-40 次/分
心传导系 — 冲. 动传导模式图
一、 窦房结(sina-atrial node/ Keith-Flack’s node)
1、 位置、形态
❖ 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的界沟 的最上端或其右侧1~10mm处, 心外膜深面(1-2mm)。
❖ 光镜结构 • 胶原纤维含量比窦房结少;
• 没有恒定的中央动脉。
• P 细胞—比窦房结少
❖ 电镜结构 • 移行细胞 数目最多
• 心房肌细胞 • Purkinje细胞
A B
C
.
.
4、动脉供应
后室间支
约93%来自右冠状动脉 (1) 房室结支
约7%来自左冠状动脉 (2) 左房后支
左冠状动脉旋支
(3) 房间隔前支 右冠状动脉/ 左冠状动脉旋支/
❖分支、分布
前组—室间隔左侧面前半部、左心室前侧壁、前乳头肌 后组—室间隔左侧面后半部、左心室后下壁、后乳头肌 间隔组—室间隔中下部、左心室游离壁
.
❖
分
叉
形
式
三分叉型
16.67%
二分叉型 32.22%
网状型 51.11%
型式
类别 例数 三分叉型
二分叉型
网状型
合计
人
4
14
26
《心血管解剖学》
心传导系
武汉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吴巍
.
概述
(一)心传导系的组成
❖心 肌
收缩心肌 特殊心肌
心房肌 心室肌
心传导系
❖心传导系:
窦房结
结间束 房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 (His束)
左、右束支 及其分支
Purkinje 纤维网
变异的副传导束:James旁路纤维、 Kent束、 Mahaim纤维
中心纤维体 穿越部
未分叉部
室间隔 膜部后下缘
室间隔 肌部上缘
非穿越部
分叉部 左束支
右束支
.
.
➢毗 邻 ❖ 穿越部紧邻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 ❖ 非穿越部行于二尖瓣环、三尖瓣环间; ❖ 房室束分叉部前端,左邻主动脉
瓣右、后瓣之间;右侧有三尖瓣 隔瓣附着缘斜越房室束。
.
2、左束支
❖主 干
长1.5~3cm,在主动脉瓣右瓣、后瓣间穿过室间隔膜部,沿心内膜 深面下行至室间隔左侧面中上1/3交界处分支。
❖ 呈梭形、半月形或马蹄铁形, 长轴平行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 的交界处。
❖ 分头、体、尾三部,体积约为 长×宽×厚:15×5 × 2 (mm);
❖ 沿长轴有窦房结动脉贯穿全长。
.
新月形
胡萝卜形
带形
.
梭形
.
.
.
2、光镜结构
❖结内有中央动脉(窦房结支) 通过;
❖结内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 ❖窦房结细胞散布于胶原纤维
4、动脉供应
冠状动脉 窦房结支 约60%起自右冠状动脉 约40%起自左冠状动脉
➢起自右冠状动脉 A、右冠状动脉起始部
.
➢起自右冠状动脉 B、右房中支(少见,狗多见) C、右冠状动脉终支(很少见)
.
➢起自左冠状动脉---旋支起始部
.
起自右冠状动脉 . 起自左冠状动脉
5、神经支配 交感神经 兴奋
.
(三)传导系心肌与一般心肌的形态、功能比较
大小 形 排列
肌原纤维 态 横小管
糖原 细胞连接
传导系心肌
结组织
传导纤维
小 网状 很少 无 有些 少
大 端-- 端相连 少 无 大量 很多
功
收缩性 自律性
能 传导性
无 主要功能 很慢(0.05m/s)
无 潜在功能 快(4m/s)
收缩心肌
中 规则 多 有 有些 大量
内膜深面。
面。
.
.
.
.
❖ 形态
• 长椭圆形,分为上、下缘,右侧面凸,左侧稍凹。 • 体积, 长×宽×厚:8×4 × 1 (mm); • 有三条结间束进入
结间束进入房室(结区)
房室束的近侧部(束区)
.
.
2、组织结构
• 细胞交织成网,肌原纤维 和横纹较少;
后结间束
房 上房间束 间 束 下房间束
变异的副传导束: James旁路纤维、 Kent束、 Mahaim纤维
.
1、 位置、形态
三、房室结
• 房间隔下部右侧面,冠状窦 • 房间隔下部右侧面,冠状窦口、
口、Todaro腱与三尖瓣隔瓣 卵圆窝与三尖瓣隔瓣附着处围
附着处围成的Koch三角处心 成的三角形区域的心内膜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