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物流业现状研究与发展对策研究
广西物流快递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广西物流快递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作者:邹华玲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0年第05期摘要:本文分析了广西快递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快递市场区域业务经营现状,深入探讨了广西快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广西快递业的对策。
关键词:快递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0 引言快递是指承运方将托运方指定的物品在特定时间内运达目的地,以最快的运输方式,运输和配送到指定的目的地或目标客户手中。
快递服务作为一种先进的物流服务方式,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社会交流、满足消费和商家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快递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核心地区广西的快递业发展更是具有巨大的潜力。
1 广西快递业发展现状广西快递服务业随着国内快递业务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企业数量、市场规模、资金技术、从业人员等方面发展迅速,并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成为电子商务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途径。
快递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从业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其中邮政企业仍然一枝独秀,但快递服务多元竞争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
2000年以前成立的实际从事快递业务企业仅有26家,到2006年底,全区经营快递业务的单位数为248个。
2009年达到395家,比2008年增长15.9%,其中法人企业222个;从业人员8096人,同比增长14.3%;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3825.6万件,同比增长13.9%;快递业务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20%。
就广西快递企业所拥有的生产场地面积、营业网点数量、运输设备配备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快递服务基础能力提升显著。
计算机、手持终端设备投入增长迅猛(如手握电子称、电子编号录单器PDA),有效提升了快递企业揽收、分拣、派送、查询等环节的信息化处理水平,为服务提供有效支撑,显现了快递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趋势。
2 广西快递市场区域业务经营现状快递的经营区域主要分为国内同城快递(同一城市内),国内异地快递(城际间),国际及港澳台快递。
南宁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

南宁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南宁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和经济中心,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三方物流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了解南宁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制定对策,可以推动南宁市物流业的发展。
2. 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分析南宁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南宁市第三方物流发展对策,提出相应建议。
研究内容•调研南宁市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规模和服务范围。
•分析南宁市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潜在机遇。
•研究其他城市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经验,为南宁市提供借鉴。
•提出南宁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收集相关物流发展政策、统计数据及研究报告。
•实地调研:走访南宁市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了解其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4. 预期成果与创新点预期成果•对南宁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推动南宁市物流业的发展。
创新点•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当地特点的物流发展对策。
•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提供科学支撑的建议,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 研究计划第一阶段:调研准备•收集南宁市物流领域的相关文献、政策及企业数据。
•撰写调研提纲,明确调研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阶段:实地调研与数据收集•走访南宁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收集南宁市物流相关统计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第四阶段:报告修改与完善•综合反馈意见对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
•最终形成完整的研究报告,总结南宁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6. 参考文献(根据需要添加参考文献,遵循相关学术规范)注:此为开题报告示例,并非完整的研究报告。
广西物流快递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社科论坛广西物流快递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邹华玲(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本文分析了广西快递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快递市场区域业务经营现状,深入探讨了广西快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广西快递业的对策。
关键词:快递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0引言快递是指承运方将托运方指定的物品在特定时间内运达目的地,以最快的运输方式,运输和配送到指定的目的地或目标客户手中。
快递服务作为一种先进的物流服务方式,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社会交流、满足消费和商家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快递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核心地区广西的快递业发展更是具有巨大的潜力。
1广西快递业发展现状广西快递服务业随着国内快递业务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企业数量、市场规模、资金技术、从业人员等方面发展迅速,并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成为电子商务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途径。
快递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从业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其中邮政企业仍然一枝独秀,但快递服务多元竞争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
2000年以前成立的实际从事快递业务企业仅有26家,到2006年底,全区经营快递业务的单位数为248个。
2009年达到395家,比2008年增长15.9%,其中法人企业222个;从业人员8096人,同比增长14.3%;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3825.6万件,同比增长13.9%;快递业务收入5.17亿元,同比增长20%。
就广西快递企业所拥有的生产场地面积、营业网点数量、运输设备配备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快递服务基础能力提升显著。
计算机、手持终端设备投入增长迅猛(如手握电子称、电子编号录单器PDA),有效提升了快递企业揽收、分拣、派送、查询等环节的信息化处理水平,为服务提供有效支撑,显现了快递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趋势。
2广西快递市场区域业务经营现状快递的经营区域主要分为国内同城快递(同一城市内),国内异地快递(城际间),国际及港澳台快递。
广西物流业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分析报告

广西物流业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分析报告一、广西物流业现状分析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物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广西物流总收入已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2024年物流总收入达到9869亿元,同比增长11.2%。
2.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广西积极打造物流枢纽中心,加快物流设施建设。
广西南宁卓越中心、钦州物流枢纽、柳州物流管理区等一批物流园区相继建设,物流网络不断完善。
同时,广西还通过优化仓储设施、加强运输保障等举措,提高物流效率。
3.物流服务水平提升:广西物流企业通过引进、培养高素质物流从业人员,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物流企业提供的集货、配送、仓储等服务得到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可,推动了广西物流市场的稳步发展。
二、广西物流业发展对策分析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加快物流枢纽和园区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物流效率。
同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物流运输能力。
2.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物流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引入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提升广西物流业的整体水平。
3.推动物流企业创新发展:鼓励物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物流业的智能化发展。
引导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全链路的信息管理体系,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4.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政府应加强对物流企业的引导和服务,提供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同时,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物流市场秩序,确保市场健康发展。
5.拓宽物流市场广度:积极扩大物流市场,拓宽物流服务范围。
加强与川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物流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物流合作,拓展跨境物流业务。
6.推进绿色物流发展:加大绿色物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物流业的环境友好性。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辆,推广物流包装的可循环利用,减少物流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
广西及其北部湾经济区冷链物流发展研究

3、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
广西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冷链 物流的效率低下。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冷链物流的质量难以 保证。
三、广西及其北部湾经济区冷链 物流发展策略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冷库、冷藏车等设施, 提高硬件水平。同时,还应加强农村地区的冷链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 务。
2、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 的物流企业进驻该地区,形成了多元化的物流市场格局。
3、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 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物流 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物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广西冷链物流 的整体水平。例如,推广真空预冷、低温加工等技术,提高生鲜食品的保鲜效果; 引进智能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3、完善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
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冷链物流的 质量和安全。例如,制定生鲜食品的储存温度、湿度等标准;建立生鲜食品质量 追溯体系等。
广西及其北部湾经济区冷链物 流发展研究
目录
01 一、广西及其北部湾 经济区冷链物流现状 三、广西及其北部湾
03 经济区冷链物流发展 策略
二、广西及其北部湾
02 经济区冷链物流存在 的问题
04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鲜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冷链物流逐 渐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广西作为我国的重要水果、肉类等生鲜食品产地,北部湾 经济区的崛起也为冷链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次演示将对广西及其北部 湾经济区冷链物流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广西物流业的现状分析报告

广西物流业的现状分析报告# 广西物流业的现状分析报告## 1. 引言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广西物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发展动力、业务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 2. 市场规模分析### 2.1 总体市场规模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拥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地理位置优势,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统计数据,广西物流业的总体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2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
### 2.2 各个细分市场规模广西物流业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仓储等多个细分市场。
其中,公路运输是广西物流业主要的运输方式,占据了市场的70%以上份额。
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市场也逐步扩大,尤其是水路运输由于广西深水港口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 3. 发展动力分析### 3.1 地理位置优势广西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连接东南沿海和西南内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这使得广西成为了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重要门户,也成为了西南国际物流通道的重要枢纽。
### 3.2 国家政策支持广西作为国家重点开发的地区之一,政府在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广西物流业得到了各种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的支持。
### 3.3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需求不断增长。
广西的工业和农业产业兴旺,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加。
同时,广西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也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也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 4. 业务结构分析### 4.1 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广西物流企业逐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加大了对物流设施和仓储设备的投入。
物流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满足了不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 4.2 物流信息化和管理创新广西物流业在信息化和管理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物流企业逐渐引入信息技术,提升了配送、跟踪和仓储管理的效率。
广西物流行业报告

广西物流行业报告一、行业概况。
广西物流行业是指在广西地区从事货物、信息、资金等流通、仓储、配送、加工、包装、贸易、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行业。
随着广西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支撑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发展现状。
1. 基础设施建设。
广西物流行业的发展得益于广西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支持。
广西拥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和航道,形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同时,广西还在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提高了物流效率。
2. 企业规模。
广西物流企业呈现出规模逐渐扩大的趋势。
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如广西物流集团、广西交通物流集团等在广西地区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在不断壮大。
3. 信息化水平。
广西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利用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三、面临的问题。
1. 运输成本上升。
随着国内外燃油价格的上涨,运输成本不断攀升,给物流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营压力。
2. 人才短缺。
物流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广西地区的物流专业人才相对短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3. 竞争激烈。
随着广西物流行业的发展,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较大的压力。
四、发展趋势。
1. 加强合作。
广西物流企业应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构建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提高整体竞争力。
2. 提升服务水平。
广西物流企业应该注重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赢得市场。
3. 推动信息化。
广西物流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五、发展建议。
1. 政府支持。
广西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2. 加强人才培养。
广西地区应该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储备,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
广西物流业发展现状

广西物流业发展现状广西物流业是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以下是广西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广西加大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提升了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广西与周边省市的交通联系也日益加强,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等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为物流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广西物流业在服务对象上发生了转变,从以工业品流通为主转向了以食品、农产品、电子产品等为主的多元化流通。
同时,物流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等业务,使物流业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三、信息化水平提升:广西物流业注重信息化建设,推行物流信息化管理,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高效管理,提升物流效率。
广西还建设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了各类物流信息资源,方便企业进行信息查询和业务操作。
四、人才培养加强:广西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设立了物流专业学院和职业培训中心,提供物流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物流管理、操作人才。
五、绿色物流发展:广西积极推动绿色物流发展,鼓励物流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推行绿色包装和循环利用,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广西物流业在承担区域内外商品流通、仓储配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物流业发展不平衡。
物流资源分布不均,城市物流发展相对较好,农村和偏远地区物流服务不足。
二是物流成本高企。
物流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三是物流运输环境亟需改善。
交通拥堵、道路破损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力度。
总体而言,广西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以推动物流业持续发展,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分析摘要:现代物流业是一种渗透到所有经济领域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交叉和重合的复合产业,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其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广西具有发展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面临着很好地发展机遇,广西物流业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得天独厚的有利因素。
本文通过对广西物流业发展基础简况的情况分析,查摆研判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并对广西物流业发展布局进行初步探讨,最终提出对进一步加快广西物流发展简要看法和建议。
一、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基础简况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交通综合供给能力日益增强,“十五”以来初步形成横联东西、纵贯南北、通江达海、联接周边的大交通格局,为全社会交通运输生产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一)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日臻完善铁路网框架初步形成,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在逐年提高。
“十五”期末,广西初步形成连接广西沿海三大港口和周边相邻的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各省,并通过越南铁路线连通东盟的出海大通道铁路网框架。
在铁路线路不断延伸的同时,线路的质量也不断改善,随着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如期完工,区间内大幅提速,从柳州到贵阳的行程由14小时缩短到6.5小时,客货运输由时速40公里提升到120公里,客车通行能力由9对增到45对,全线运输能力由500万吨提高到1500万吨;南昆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货物列车通行能力由8对增至42对,客运列车通行能力由1对增至5对,运输能力由初期的1000万吨提高到2600万吨,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南防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港口、铁路货运实现了“无缝衔接”,出海、出港的颈瓶得到了缓解。
至2008年,广西国家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2416.2公里,复线里程达518.7公里,电气化里程达514.6公里,铁路机车中内燃机车399台,占所有机的比重达88%。
公路里程持续增长,等级不断提高,路网结构日益完善。
“十五”期末,广西公路总里程达到62003公里,距首府南宁行车时间在3-4小时内的高等级公路经济圈逐步形成,并初步构建连通广西沿海三大港口、通向越南的主要边境口岸和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相邻省份的出海大通道高等级公路路网框架。
至2008年,全区建成高速公路达2181公里,这是广西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继2003年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之后短短五年时间取得又一历史性突破;全区二级公路达到7812公里;广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9273公里;公路密度由上年的39.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41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总量持续增长;公路等级里程占总里程的73.58%,公路等级不断提高;有铺装路面的公路里程由上年的14439公里增加到20516公里。
内河航道继续治理,通航能力得到改善。
“十五”期末,广西内河航道里程6157公里,比”九五”期末年度新增539公里,其中等级航道3506.2公里,占总里程的57%,三级及三级以上航道573.6公里,占总里程的9.3%。
西江航道二期工程、西南红水河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柳黔江重点滩险航道整治工程的完工,使得广西内河航道航运条件更为优越,西南水运出海通道通航能力大为改善。
另外,随着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全面启动,柳江航道整治工程、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等一批水运工程开工建设;建成贵港至梧州Ⅱ级航道291公里,结束了广西没有2000吨级航道的历史,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末全区内河Ⅱ级航道建设和贵港至广州直航2000吨级船舶的目标。
港口基础设施增大投入,打造西南出海桥头堡枢纽。
“十五”期末,广西拥有生产性泊位800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个,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672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3万TEU,在沿海,有以大宗散货中转和外贸进出口主的防城港、以商贸件杂货和旅游客运为主的北海港、以临海工业货物为主的钦州港;在内河,有以西煤东运及水泥外运为主的贵港港、梧州港等,其贵港港更是中西南地区第一个突破千万吨的内河大港。
2009年,广西又开工建设沿海万吨级泊位11个、万吨级航道27公里,防城港东湾、西湾10万吨级航道、防城港18、19号泊位、钦州港大榄坪1、2号泊位和北海铁山港区1、2号泊位投产使用。
至2009年末,北部湾地区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46个,综合通过能力突破1亿吨,达到11516吨,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末建成亿吨大港目标,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30万标准箱。
航空运输持续发展。
“十五”期末,广西初步建成以桂林国际机场、南宁国际机场为主,北海、柳州、梧州三个主要中心城市民航机场为辅的航空港群,逐步形成了以桂林、南宁为中心,6个民用机场,连结14个国家和国内26个城市、150条航线的国内民用航空网。
近年来,广西航空运输业建设更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009年12月29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区配套工程与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揭开了广西航空业发展的新篇章。
根据《南宁机场总体规划》,南宁机场新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总投资约60亿元,工程预计2018年底竣工,定位是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本期工程建设包括新建约13万平方M 的航站楼;新建约47.5万平方M站坪,设45个停机位;新建1.4万平方M货运库;新建10.37万平方M停车场以及相应的服务生活配套设施。
建成后,可满足目标年2020年154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的需求,将为南宁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并辐射整个北部湾经济圈及东南亚各国。
<二)综合运量持续快速增长,运输结构优化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运量持续快速增长。
“十五”期末全区客运量比“九五”期末增长21.5%,客运周转量增长23.3%。
货运量增长31.2%,货运周转量增长56.9%,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6%和9.4%,比“九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速度1.8%和5.4%提高了3.8和5个百分点,货物运输量和运距的增长速度大大的加快。
综合运输规模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期末,铁路、公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客运周转量比例为1:3.33:0.02,货运周转量比例为1:0.33:0.22,均比”九五”期末年度的客运周转量比例1::3.05:0.03和货运周转量比例1:0.43:0.16,更为趋向合理,更为符合现代运输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使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瓶颈问题得到进一步的缓解。
<三)各类主要交通方式运力大幅提升,运距明显增长铁路货物运输量增幅较大,运距明显增长。
”十五”期末全区铁路运输客运周转量比”九五”期末增长15.1%。
铁路运输货运量比“九五”期末增长45.8%,货运周转量增长60.3%,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8%和9.9%,分别占综合运输总量比重的20.8%、64.3%,比”九五”期末提高2.1和1.4个百分点,在中长距离的货物运输中保持着“铁老大”的地位。
2008年,广西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1100.96亿吨公里。
其中:国家铁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1043.89亿吨公里。
国家铁路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达186.47万人公里。
公路运输日显灵活、快捷。
“十五”期间,我区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迅速发展并初步互联成网,营运车辆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幅15%以上),为公路运输继续在中短距离运输中保持主力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五”期末,公路运输承担了综合运输体系中93.4%的客运量和67.9%的货运量,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各项运输生产指标均比”九五”期末年度增长20%左右,年均增幅分别达到 4.4、4.7、3.5和4.3个百分点。
同时,乡村路网的进一步完善,使得个体<联户)运输能力逐年增大,其”十五”期末,个体<联户)运输客运量、货运量占全社会运量比重分别达到了17.3%、55.7%。
2008年,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420.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8.0%。
其中: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56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8.0%;货运周转量完成79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8%。
水路运输运能提升,运量大幅增长。
“十五”期末,我区拥有机动船净载重量比“九五”增长1.40倍,一降一升,显现出运力向大吨位船舶发展。
同时,集装箱箱位由”九五”期末年度“0”个TEU到”十五”期末年度,的8152个TEU。
水路运输在我区的货物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五”期末,水路货物运输货运量“九五”期末年度增长1.43倍,年均增幅接近20个百分点,货运周转量增长1.27倍,年均增幅17.8个百分点,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重分别从”九五”期末年度的6.1%、9.9%上升到”十五”期末年度,的11.3%、14.3%。
2008年,水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完成481.6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7.8%。
其中:旅客运输周转量完成3.24亿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完成480.0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8.2%。
港口货物吞吐量飞速攀升。
“十五”期末,我区港口货物吞吐量比”九五”期末年度增长1.39倍,“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9.0%;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1.1万TEU,增长4.13倍,“十五”时期年均增长38.7%,其中沿海总量中外贸吞吐量比重达到72.2%。
2008年全区新建投产港口吞吐能力1542万吨,港口总吞吐能力达13121万吨,其中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达8766万吨,内河港口吞吐能力4355万吨。
航空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快速、便捷。
“十五”时期广西航空机型由中小机型向大中机型大幅调整,客座率也由”九五”期末的54%上升到”十五”期末的65%,提高了9个百分点,至”十五”期末,全年客、货运量分别比“九五”期末的”九五”期末年度增长50.1%、42.0%,“十五”时期年均增长8.5%、7.3%。
而据广西机场管理集团统计,从2003年底公司成立到2009年的6年间,广西航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飞机起降架次平均增速分别达15.9%、13.8%、12.6%。
广西机场2004年旅客吞吐量为493万人次,200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00万人次,今年12月3日顺利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了旅客吞吐量5年翻一番的骄人业绩。
<四)物流企业类型多元化发展,传统企业不断向现代化转变物流企业类型呈多元化发展。
首先是依托港口发展。
此类企业的总部一般设在港口,拥有自己的码头和可自调的船只,主要经营陆海联运货物及通过海运的进出口货物的相关物流业务,大都以集装箱运输方式为主。
其在港口一般设有专业仓库,货主可以直接把货物运送到专业仓库等待物流公司发货。
其次是依托货运交易市场发展。
其主要方式是公路汽车运输及仓储服务。
目前广西依托货运交易市场的物流企业大多分布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内陆城市,一般自己不配置运输车辆,专职经营货物的仓储、信息、配车等组织工作,凭借专业的服务及较低的成本迅速抢占运输及仓储市场,成为公路货运及仓储市场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