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资源概况

广西旅游资源概况
广西旅游资源概况

广西旅游资源概况

文章来源: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优

越的地理区位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广西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

等级和品位高,特色突出,山水景观、滨海风光、边境风貌、民族风情和红色

旅游构成广西的特色旅游资源。同时,良好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旅游客源市场的

开拓、旅游区域经济的联动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有利于将

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产业优势。广西地质构造复杂,经过漫长的历史

发展,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旅游地貌资源。既有以桂林漓江为典型的喀斯特旅游

地貌区,又有以资源资江为代表的丹霞旅游地貌区;既有桂平西山的花岗岩旅

游地貌区,又有以北海银滩、涠洲岛的海滨旅游地貌区。此外,还有金秀大瑶

山的砂岩旅游地貌区。目前,广西致力于建设的强省,不仅是要深入挖掘广西

特色旅游资源,还重视挖掘和整合广西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赖以生

存的基础,旅游产品的优劣决定旅游业的兴衰。没有基础的旅游业发展不起来,没有优质的旅游拳头产品,旅游业兴旺不起来。且近年来,广西旅游的线下整

合营销开展成功,接待的游客量也逐年增长。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接待游

客342.13万人次,同比增长22.85%,比历史上最好的2007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63%;旅游总收入12.93亿元,同比增长31.72%,比历史上最好的2007年春

节黄金周增长15.19%。

广西旅游业始终坚持以旅游促发展、以旅游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宗旨,有

力推动了服务业规模的扩大和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尤其在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就业、改善投资环境、促进

对外开放和统战工作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贡献日益凸现,已成为带动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

在国内首创了"旅游大篷车"营销品牌,先后以各种交通形式多次赴国内外

开展大型宣传促销活动,影响深远,效果明显。在国内外建立了广西旅游营销

联盟、广西旅游营销代理、专家等营销模式,主动把广西旅游推向国内外市场。制作了高品位的旅游形象宣传片《美在广西》,获得中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一等奖和美国里肯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和最受欢迎短片奖等多个奖项。近

年来,通过整合资源要素、促进企业融合等形式,不断寻求新的增长点,催生

新的旅游业态和产品。度假旅游、都市旅游、科技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

等旅游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广西旅游市场。特别是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国际会展和商务旅游等高端旅游不断发展,在旅游产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加快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开发了"广西旅游在线"信息系统,引导等旅游企业有

效整合全区网上旅游信息和旅游业务。

原文摘自: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去看看我的微博吧!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旅游资源类型种类、特色、数量、品位、组合关系、保护措施等) 长寿山风景区是延寿县于2010年举全县之力,倾心打造的一处集“登山观光、养生度假、体验长寿”为一体的风景胜地。景区位于县城东南十六公里处,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自然景观奇特秀美,山水神韵引人入胜。 长寿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类别多元、品位高而精,主要分为长寿湖和石林石海两大游览区。长寿湖(前名新城水库)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群山环抱一潭碧水,灵动致极。鹤寿峰依湖而立,高三十八米、宽十八米清乾隆御笔天下第一“寿”字摩刻峰体崖面,与湖水相映成趣,独具匠心的设计,堪称华夏之最。福寿长廊形态各异的百寿字、百福图与巨幅彩绘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欣赏之余更令人感受到了厚重的“寿”文化底蕴。长寿湖分为水、陆两条游览路线,游客可乘船乘车从不同的角度游览长寿湖婀娜风光、亲近大自然。湖畔村庄长寿村环境清幽、民风淳朴,是游客休息小憩、采摘果蔬、品味绿色食品、体验长寿理念的绝美之地。 “登延寿石林、赏天下奇观”,长寿山石林石海景区是一处以森林及地质奇观为中心的综合游览区,现开发面积约十平方公里。石林地貌属中生代地质结构,大约生成于两亿年前印支期,后经燕山、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地震的断裂

活动作用下,岩石沿着垂直节理面产生断裂、崩塌,残留的一些石柱、石峰形成了单面山体石林地貌景观,长寿山石林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花岗岩形成的石林地貌,极具地质科考和旅游开发价值。石海位于长寿山脚下,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石海底处山泉溪水,涓涓细流,长年不息。石海内的奇异怪石,密密麻麻,相拥相迭,犹如大海波涛,起伏涌动,将大自然的奇妙体现得淋漓尽致。周围各种树木或弯弯曲曲,或横卧石间,或相互缠绕,十分有趣。主要景点有骆驼峰、长寿灵芝、功德碑、寿星石、一线天、姜公垂钓、养生床、金蟾望月和巨蟒窥宫等。依山势而形成的长寿山天然滑雪场不仅早期培养了国家级专业滑雪冠军,也为现代体育爱好者提供了挑战寒冬、亲近冰雪的活动大舞台。 为保护旅游资源,景区自开放伊始,成立了由二十人组成的环保及安全专职人员队伍,全天保洁,做到了日产日清;景区内所有的交通娱乐设施全部采用电瓶为动力,达到了节能环保标准。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广西碳酸盐岩分布面广、厚度大、质地纯,气候湿热等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为岩溶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无比优越的条件,发育的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形态多样,分布普遍。从地理分布看, 桂西北峰丛山地区的洞穴形态为漏斗、竖井, 地下河洞穴十分发育;桂东北及桂西南峰林石山地区的洞穴类型复杂多样, 与区域岩溶地貌发育相一致;桂东南弧峰平原地区洞穴化程度高, 但洞穴规模稍小。 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首先要考虑到每个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属性”和“状态”。属性是指特性、特征;状态是指现存状况和形态。每一基本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形态,特征愈多,它所代表的不同事物就越少,即每一类型概念的外延愈小,各类型之间就愈易于区分。例如,峰丛和峰林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形态,旅游价值和开发现状都有很大差异,故予以区分。其次是考虑到要较好地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表现出体量虽小但有旅游价值的景观实体,又要展示出某些旅游资源的总体价值。因此有的基本类型间存在一定的包容关系。奇特与象形山石,作为个体,有的具有很重要的旅游观赏价值,如阳朔县的东郎(石)和西郎(石),本身是一旅游资源实体,但又是所在石峰(名山)的组成部分。又如在漓江峡谷中有若干名山(如画山、冠山),但它们又是漓江风景河段的组成部分。这表明,对于某些类型说来,空间分布上可能是互相叠置或呈现包容的关系,被包容的类型占有的空间范围较小,体量相对较小;包容类型占有较大空间,是旅游区的主体又是被包容类型的载体。最典型的例子是峰林平原和其

内的石峰,前者为包容类型,后者(如叠彩山、伏波山)为被包容类型;又如桂林市普陀山是包容类型,被包容的类型有摩崖字画、洞穴、石林等。为了充分展示岩溶方面的内容,对《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中的蚀余景观分成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和石林。 基于上述分类原则,广西岩溶旅游资源可分为5种主要类型,包括26个基本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名山和象形山石、洞穴、岩溶风景河段以及古人类遗址等岩溶景观。 1 地文景观类 包括: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和生物化石地点、自然灾变遗迹、名山、峰林平原、峰丛洼地、石林、奇特与象形山石、珊瑚礁、洞穴。 ①典型地质构造 由于地壳运动而在岩体中形成的构造形迹。在岩溶区主要表现为各种古岩溶现象和岩溶不整合面。代表性的地点为桂林市老人山,其山顶由与岩溶作用有关的岩溶崩塌物组成。 ②标准地层剖面和生物化石地点 广西泥盆系特别发育,是中国海相泥盆系标准地层所在。桂林南边村剖面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确定为全球性泥盆-石炭系界线副层型剖面。此外,在全国已确定的6处华南海相泥盆系标准剖面中,广西就有北流大风门、横县六景、象州大乐、南丹罗富等4处碳酸盐岩标准剖面,这些地层剖面中都有丰富的化石。 ③自然灾变遗迹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曾维 一、设计依据: 中职教学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发挥想象,通过讨论, 获得理性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方 法及学会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概论是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传授旅游基本知识的专 业课程。要了解旅游知识就必须了解旅游构成的三要素,旅游资源就是其中的客 体,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这就 要求全面的认识旅游资源。 2、对教材的处理: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在旅游活动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和地位。这节就是要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旅游资源,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把握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学生学会理解和分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各种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四、教 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对旅游资源功能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难点: 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刚步入职高,对新的专业知识,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而且学生在前面教材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这节课在多媒 1

旅游资源概况重点

1.掌握理解旅游、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等相关概念。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旅游资源:指客观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前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旅游产品:指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 自然旅游资源: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天然形成的旅游资源,是可以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它寓于自然界的一定空间位置、特定的形成条件和历史演变阶段。 人文旅游资源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悦人事物。 包括五大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居住类、陵墓类、园林类、社会风情类。 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都称为水体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间物质制度和精神习俗。 2.掌握旅游的特征和旅游者的行为特征。 (一)旅游的特征1. 异地性 2. 暂时性 (二)旅游者行为的特征1. 消费攀高 2. 道德感弱化 3. 文化

干涉 4. 物质摄取 3.理解掌握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 (一)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二)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 (三)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可以开展休闲、游乐、体育活动。 4.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1. 梁柱式的弹性结构体系 “榫卯”结合——“斗拱” 2. 优美的艺术造型 如祈年殿;鸱尾(吻)、走兽,等等 3. 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 如中轴线对称;曲折多变 4. 绚丽而又淡雅的色彩 如琉璃瓦、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5. 丰富的雕塑装饰 如石窟寺的雕塑; 6.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5.理解并掌握民俗风情的旅游功能。 (一)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特点和民族风格,激励大家的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可以满足旅游者猎奇心理和丰富知识的需要 (三)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加强民族交流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 一中国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1 旅游资源为中国十大资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资源》一书指出,中国有十大资源即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物种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报告认为,中国旅游资源在全球具有明显优势,有巨大吸引力。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和辽阔的国土上,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潜力。 2 中国旅游资源四大特征 ①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 不论是从旅游资源供给的角度还是从旅游消费的角度看,中国拥有

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可以开发成为适合现代旅游趋势的各种旅游产品。很少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具有如此多样和复杂的旅游资源系统,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 ②丰厚性中国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 ③古老性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以历史久远、文化古老、底蕴深厚而著称。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

广西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广西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1)环境污染问题 现如今,广西旅游业面临了许多的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如有相当部分的旅游企业缺乏有知识价值的旅游资源观,旅游资源开发粗放;旅游景区、景点的过度开发给环境造成破坏。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这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一些风景区的水土、大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超过了规定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缺乏必备的景区规划和监管机制旅游业创新能力欠缺,旅游产品处于初级品开发,缺乏知识含量;一些旅游企业的管理手段落后,缺乏高素质的管理、经营的服务人才等等,诸如此类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国际金融危机方面的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的旅游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现如今,我国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容易受到各种政治、经济和自然等突发事件影响,如骚乱事件、非典疫情、洪灾地震等。广西旅游业也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后危机时代的挑战,受到国际局势、突发事件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3)竞争方面的问题 在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后,全国各省区旅游业发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高祖时置县,以“胡服骑射”着称的战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就埋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灵丘因此而得名。境内文物名胜众多,自然景观迷人,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文物古迹。 1、赵武灵王墓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之墓,灵丘也因此而得名。它原位于灵丘县城西,现在随着县城的扩张,已经处于中心地带新华西街了。原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现保护面积10900平方米,墓冢巍峨,碑石林立,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一代英君赵武灵王生平的重要历史文物。现在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修建于唐代天宝元年的曲回寺石佛冢群。位于独峪乡曲回寺村,又称哭回寺。据曲回寺遗址千斤大铁钟记载,该寺为五台山佛寺下院。开元二十一年由北京的大禅师“慧感”奉诏创建,“旨赐曲回山寺”,并且在建寺十年后,从天宝元年开始至天宝十一年间,雕刻了大批花岗石佛像,修筑360座佛塔,埋于曲回寺方圆几十里的地下,其规模宏大实为罕见。目前已查明43座石佛冢,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寺院辽、金、元、明历代均有较大规模重修,清代依旧维持,最后于1939年被侵华日军焚毁。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觉山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又称普照寺,北魏皇家寺院。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该寺历代屡有重修,时至五代,战火连绵,觉山寺开始衰落,庙宇毁败,辽代又重加修葺。明天启六年(1626)灵丘

七级大地震,全寺庙宇全部倒塌,惟有辽代重修的砖塔仍巍然屹立。明崇祯三年(1630)重建寺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行修葺,后又倾颓。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寺僧龙诚在本县大儒杜上化等全力支持和四乡民众资助下重建佛寺,除砖塔为辽大安六年重建外,现存庙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建筑。寺院座北向南,依山就势,寺内建筑有一井一塔七殿一堂一厅六楼二阁。布局为三条轴线,五个院落,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房屋共计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寺院西北山崖上悬一洞,称为悬钟岩舍利洞,亦称翠云洞。洞深14米,洞口宽19米,建有观音殿,面阔三间,“文革”后期被毁,2000年动工,现已修葺一新。西南突兀一山,顶置小砖塔,总高5.33米,实心,平面呈方型,背西面东,属寺院附属建筑,是晋北地区最小的砖塔。东北矗立笔架山,交错中显稳定,自然景色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自古被人们称为“井塔山齐——觉山寺”。属灵丘“九景”之一。 觉山寺辽代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塔位于觉山寺内,为全寺建筑中的精华。北魏创建,后倾圮,辽大安五年重建,八角密檐式,十三层,高44.23米。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组成。下层束腰每面施壶门三间,内雕人物,门间雕兽面,八角为力士;上层束腰壶门内雕佛、菩萨、歌舞乐伎,门侧立侍女或飞天,门上为二龙戏珠,门间雕力士,转角金刚两侧施龙。砖雕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镂刻手法,造型丰满,刀法流畅、洗炼,是砖雕艺术和音乐文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塔身第一层有塔室,南北为板门,东西为格扇假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室内八面存辽代壁画62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为壁画中的瑰宝。其上十二层均为实心,木椽砖飞,每层收分7厘米,每层每面悬铜镜,每椽每梁挂风铃。塔刹由镂空天球、相轮、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组成。天球可转动,兼起风速风向标的作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章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复习题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第1节至第3节)练习题 一、填空: 1、从旅游资源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和()。 2、旅游资源的特点()( )( )( ). 3、我国位于()东部,()西岸,国土总面积()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占亚洲面积的(),面积仅次于()和(),与整个()的面积相差无几,居世界第()位。 4、我国陆上疆界长达(),有()个邻国,东临(),南接()()(),西部和西南部毗邻()( )()( )(),北部和西北部临( )()() ()( )。 5、我国东部临()()()()四大海域,大陆海岸线北起(),南到(),总长约()。沿岸有大小岛屿6500多个,()是我国第一大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和()等。 6、()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在地区分布上,东部(),西部()。 7、我国的地貌概况及特征:()( )( )。 8、()有“世界屋脊”之称,()海拔(),为世界第一高峰。 9、我国的河流按水系划分可分为()和(),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大体上沿着( ),止于我国西端国境。我国四条大河()()()()均属于太平洋流域。 10、()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 11、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有()()()()(),湖区多为(),著名的咸水湖有()()和()这里盛产()()等化工原料。著名的人工湖有( )和()等。 12、我国的著名瀑布有()()( )以及()。 13、我国是多泉的国家,仅温泉就有2600多处,居世界();按泉水的温度分类,可分为()()() ( );按泉水的矿化程度可分为()和()。 我国著名疗养温泉有()()( )( )( )( )。 14、我国近海海域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 和(),其中,()是我国内海,其余为中国近海。 1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6、我国生物资源的特征:()(0.

河南旅游概况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及其开发构想》 1.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从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的地区。而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种类、风景特色和地区分布等方面也必然具有一些特殊性。概括讲,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以下特色: (1)多样性 多样性,是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特色之一。 首先,从地貌景观看,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原,至海拔2413.8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鸦岔垴,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的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其次,从气候和旅游资源来看,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垂直立体气候效应。以避暑山水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第三,从生物景观来看,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河南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点。 第四,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外的多种类型,江河、湖泊、涌泉、溪流、瀑布等,各种水景可谓应有尽有。(2)过渡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过渡性特点与其所处的过渡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地貌方面,河南省正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与此相对立,我国地貌风景的构成由西至东分别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其过渡性不言而喻。 在气候方面,河南正处于从亚热带向暖温带、从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气候的温度适中。从旅游的角度看,河南是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地区,非常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从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雨景、云雾景,或是北方地区的冰雪景,河南都兼而有之,兼具南北景观综合之美。 并且,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过渡性,河南生物景观的过渡性也就自然而然了,即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在我国的植物区系中,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伏牛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系成分。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系的成分。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 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 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 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 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 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 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 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 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 世界级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试题.do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二章中国旅游资源概述试题 一、填空: 1、从旅游资源属性的角度将其分为()和()。 2、旅游资源的特点()( )( )( ). 3、我国位于()东部,()西岸,国土总面积()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占亚洲面积的(),面积仅次于()和(),与整个()的面积相差无几,居世界第()位。 4、我国陆上疆界长达(),有()个邻国,东临(),南接()()(),西部和西南部毗邻()( )()( )(), 北部和西北部临 ( )()() ()( )。 5、我国东部临()()()()四大海域,大陆海岸线 北起(),南到(),总长约()。沿岸有大小岛屿6500 多个,()是我国第一大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 和()等。 6、()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在地区分布上,东部(),西部( )。 7、我国的地貌概况及特征:()( )( ) 。 8、()有“世界屋脊”之称,()位于() 、()两国边境线,海拔(),为世界第一高峰。 9、我国的河流按水系划分可分为()和(),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大体上沿着( ),止于我国西端国境。我国 四条大河()()()()均属于太平洋流域。 10、()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 11、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有()()()()(),湖区多为(),著名的咸水湖有()()和()这里盛产()()等化工原料。著名的人工湖有( )和()等。 12、我国的著名瀑布有()()( )以及()。 13、我国是多泉的国家,仅温泉就有2600 多处,居世界();按泉水的温度分类,可分为()()() ( );按泉水的矿化程度可分为()和()。 我国著名疗养温泉有()()( )( )( )( )。 14、我国近海海域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第一章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 1、我国古代最早的区域旅游地理专著是————。 2、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其中又以————、————和————合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8%。 3、————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峡谷。 4、五岳是指————、————、————、————和————。 5、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和————。 6、四大道教名山是指————、————、————和————。 7、————作为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有“风景的血脉”之美誉。 8、我国五大淡水湖是————、————、————、————和————。 9、世界最高的大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10、我国古代的五大名泉是————、————、————、————和————。 11、我国三大河湖名瀑是————、————和————。 12、————是我国最著名的雾凇奇景。 13、————、————和————被誉为世界三大“活化石”。 14、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是————、————和————。 15、————、————和————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三处古建筑群。 16、————、————、————和————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和————是我国古代的“江南三大名楼”。 “三大名锦”是————、17、我国的“四大名绣”是————、————、————和————; ————和————。 二、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 2、旅游资源: 3、生性旅游资源: 4、萌变性旅游资源: 5、主题公园: 三、简答题: 1、在旅游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值得采用? 2、旅游资源有哪些分类? 3、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试分析对比江南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功能。 5、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我国自然保护区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2013年,广西紧紧抓住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重大机遇和重大举措,确定了“一个龙头,两条发展带,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大旅游集散地和创建一批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战略部署,适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推动旅游跨越发展,有力促进了广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良好,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2013年旅游业发展现状 总体看,全年旅游投入加大,服务能力提高,旅游整体形象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旅游业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 (一)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13年,广西旅游业发展环境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更加重视。2013年充实调整了广西旅游发展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建立了广西领导联系重大旅游项目、特色旅游名县和重点旅游工作跟踪服务制度。广西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全广西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并标志着广西全面构建旅游产业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开始。对旅游相关项目的投入明显加大,如自治区本级旅游发展资金比2012年增长3倍多。二是相关部门在推动旅游发展上协作联动进一步强化。旅游部门与广西发展改革委共同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国土资源厅支持落实项目用地,与住建部门合作推进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建设,与环保部门共建生态旅游示范区,与农业部门合作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协作联动促进了旅游与工业、水利、商务、畜牧水产、扶贫、网络电信、文化、体育等行业或产业的大融合,发展了观光工业、乡村旅游、农家乐、林家乐等,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旅游业发展环境得到前所未有改善。三是各市精心谋划旅游发展工作。广西旅游发展大会后,各设区市均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或工作推进会,精心谋划旅游发展工作,如桂林市着重完善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和政府投融资工作机制,吸引保利文化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各市均大幅提高旅游发展资金,如南宁、北海旅游发展资金由数千万元增加到上亿元。四是旅游重大项目投融资环境改善。在广西旅游投融资工作会上,广西旅游部门分别与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中信银行南宁分行、广西农村信用社联社等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与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签订《广西担保基金》合作协议;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广西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广西各级

北流市旅游资源

旅游地理学作业 广西北流市旅游资源介绍 在没有学习《旅游地理学》之前,如果有人问我何谓旅游资源?我可能不假思索的回答:就是秀丽的山水风光,著名的名胜古迹等能让人们产生心灵的震撼的东西。现在学习完这门课程,觉得自己之前的理解太过于狭隘。旅游资源应该是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事物(因素)的集合或总汇。简而言之,旅游资源即吸引物(因素)。于此,我们不难发现,旅游资源即有物质形态方面的因素(自然的因素),也有更高一层次的,即超物质形态方面的因素(文化的、经济的因素等)。 对于旅游的资源的正确认识,我们必须具备三种意识:整体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北流市的旅游资源,希望能让大家初步认识“金北流”。 第一,从整体上认识北流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南与广东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1994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北流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辖2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8万。目前市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绝大部分为汉族,少数民族仅占0.92%。 北流历史悠久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置北流郡,以境内圭江流向而得名。南朝梁(502—557)置北流县,为北流行政建置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北流县、普宁县(今容县)设置铜州,贞观六年(627年)更名容州,治所在北流长达百余年。历元、明、清、民国,至今县行政建置已有1400多年历史。 北流人杰地灵明代进士李宏曾任四川道监察史10年,清代中进士13人,其中阙邦觐19岁中进士点翰林,被誉为“北流神童”;新进士李绍昉宝和殿复试获一等一名,授职翰林院编修,担任国史编纂,其才思敏捷,学问渊博,时人誉为“才压三江”。现代北流籍的著名专家、学者有国学巨擘陈柱、有机化学家凌育宸、画家马达、铁道工程专家冯介、教育家兼诗人冯振、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陈一百、光学家顾去吾、水电专家窦音桂、音乐家何名忠等。北流还是一代名将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红八军军长俞作豫的故乡,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北流改革开放成果丰硕改革开放以来,北流历届党委、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综合实力稳居广西十强县市前列,以陶瓷之乡、水泥之乡、建筑之乡、荔枝之乡和水稻高产之乡闻名遐迩。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业百强、林业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普法先进县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基层项目示范市,全国生态家园建设示范市和广西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荣誉,还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四十名。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近50亿元,财政总收入3亿多元。北流市已成为桂东南的一颗璀璨明珠。 第二,从发展的角度看北流 北流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发展势头强硬。著名景点有:道教二十二洞天勾漏洞,以铸造了世界铜鼓王而闻名的汉代治铜遗址铜石岭,桂东南第一峰大容山,一千多年前就已闻名的鬼门关。此外,还有万丈洒、天堂山、龙虎寨、伟人山、水月岩、圭江河、六洋水库、中国海相泥盆纪标准剖面等自然景观和景苏楼、大城殿、粤东会馆、德胜堂等人文景观,以及荔

广西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广西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广西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 (2009年11月25日) 一、广西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广西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 1、旅游资源丰富独特 广西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等级和品位高,特色突出,资源互补性和组合性好,科学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旅游资源和主要旅游品牌有:世界驰名、风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中国第一滩—北海银滩;世界第一大天坑群—百色大石围天坑群;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以刘三姐文化为代表的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和全国十二大红色旅游区之一的“百色风雷、两江红旗”为主题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等。 2、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广西背靠大西南,临近粤港澳,面向东南亚,与越南山水相连,沿海、沿江又沿边,是大西南出海重要通道,是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交汇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和大湄公次区域旅游合作的东北门户,并构成了与泛珠三角区域及中国—东盟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和交流的叠加平台。良好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产业优势,推动广西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气候舒适宜人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平均气温多在17-22℃之间,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300天以上,温和宜人,一年四季适宜旅游。

4、生态环境优良 广西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受工业和城市污染的程度轻,总体环境质量优良,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条件。 综上所述,广西具有将旅游业发展成为特色经济产业的优势和条件。 (二)广西旅游业发展概况 广西旅游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旅游资源大省阶段。二是从98年开始的旅游大省建设阶段。经过八年的建设,广西已于2005年建设成为旅游大省。第三个阶段从2006年开始。2006年的广西人代会和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实施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经两年多的努力,实施旅游强省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2008年,旅游总收入533.7亿元,同比增长20.24%,相当于当年全区GDP的7.5%;国内旅游人数9687.41万人次,同比增长13.31%;国内旅游收入491.88亿元,同比增长22.35%;接待入境旅游者201.02万人次, 同比下降2.03%;旅游外汇收入6.017亿美元,同比增长9.27%。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位列全国前十名。 ——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广西有星级饭店384家,旅行社378家,共有2家国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2家国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各类旅游企业1000多家,旅游客车3152辆,旅游游船474艘,总座位约2.77万

中国旅游业竞争状况分析

中国旅游业竞争状况分析 2010-11-30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 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旅游业运营状况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7年,48747家旅游企事业单位年营业收入达4042.36 亿元,向国家上缴营业税158.03亿元。 二、旅行社业运营状况 (一)运营绩效 2007年,全国18943家旅行社(仅限填报的有效数据统计,其中国际社1797家,国内社 17146 家。)共实现营业收入1639.30亿元,同比增长16.18%,毛利润总额106.86亿元,毛利率为6.52%,净利润总额10.81亿元,净利率为0.66%;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585.52 亿元,同比增长 15.99%,旅游业务毛利润为 94.59 亿元,旅游业务毛利率为5.97%;实缴税金为10.97亿元,同比增长10.84%;外汇结汇13.1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1%;全年促销费支出5.75亿元,同比增长 2.09%。 2007年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为265.52亿元,同比增长6.67%,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16.75%;入境旅游业务毛利润为19.09亿元,同比减少9.91%,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20.18%。 2007年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009.01亿元,同比增长17.86%,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63.64%;国内旅游业务毛利润为60.11亿元,同比增长19.65%,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63.55%。 2007年全国旅行社出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310.99亿元,同比增长19.13%,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19.61%;出境旅游业务毛利润为15.39亿元,同比增长16.96%,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16.27%。 (二)运营管理 1.产业链整合力度加大 旅行社为寻求生存空间,不断加大产业链整合力度。中国旅行社数量以几何式增长,但是始终未能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行业结构和行业生态,没有形成不可或缺的批零体系,不能适应中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旅行社的生存空间在不断被收缩,有被逐渐边缘化的趋势。为了改变旅行社业务单一、利润微薄、风险较大的不利局面,不少旅行社借助于自身掌握的客源优势和对游客需求的了解,不断向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介入旅游交通运营、饭店经营、景区开发管理等已成为一些旅行社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集团化发展的既定战略。2007年,中青旅开始了一场旅游产业链的整合战:

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业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西峰区旅游局 旅游业做为一个综合型产业,因其自身的集成性和“绿色、无烟、创汇”的特点,被喻为吻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西峰区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实施开发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拓展开发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开发步伐,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西峰区旅游局基本情况 西峰区旅游局成立于1999年8月,为科级事业单位,区政府组成部门,现有职工9名,其中:科级以上领导干部4人,一般干部4名,司机1名。下设有二级部门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建设办公室,现有职工11人,其中:副科级领导干部1人。 二、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一)资源概况 辖区区现已形成的旅游景点有15个,其中人文类10个,自然风景类5个。在人文资源中,有石窟寺1个,古塔1个,古文化遗址3处,博物馆、文化馆和民俗活动点5个。重点景

观有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北石窟寺、东湖公园、华夏公刘第一庙、南小河沟、巴家咀水库、老洞仙山等。其中北石窟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自然资源独特。西峰位于甘肃东部,总面积996平方公里,人口33万人,境内的董志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的黄土高原,自古就有“八百里秦川不抵董志原边”之说。黄土风情浓厚。 2、史前文化世界瞩目。发掘于西峰南佐仰韶文化新石器遗址,及出土的红砂尖地瓶是极其珍贵的考古发掘。 3、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西峰是周先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区内可上溯至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南佐、仰韶、齐家等文化遗址多达84处,馆藏文物愈万件。在这块土地上,黄帝、岐伯、不窋、公刘、西汉付介子、东汉王符、魏晋傅玄、北魏胡太后、唐代狄仁杰、宋代范仲淹、明代李梦阳、金石书画大家米万钟等都留下了青史可据的人文史话。 4、民间文化积存丰富。皮影、剪纸、刺绣、陇东道情堪称“四绝”,郭沫若誉其为“民间艺术的瑰宝”。出现了何占鳌、祁秀梅、史呈林、王光普等民间艺术大师。民俗专家靳之林对庆阳民间艺术的传承,现在仍呈现广泛的群众性,十分惊讶并赞誉。至今仍有40多个皮影演出戏班常年活跃在民间,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全区目前从事香包、刺绣、剪纸生产的人数以千计,有20多家专业公司,从事香包等民间工艺品的生产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