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能够回答与故事内容有关的问题。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问答,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并激发学生对小村庄故事的兴趣。
教师提问: - 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一部分,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印象? -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都做了什么事情? - 接下来我们要读这个故事的第二部分,我们猜一猜会发生什么事情?2. 故事阅读与理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第二部分的故事情节,并组织学生进行默读。
之后请几组学生轮流朗读故事的关键部分,教师适时进行提问与解释。
3. 小组活动:角色扮演(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包括几个主要人物,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的角色可以是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角色。
每个小组可以自由发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互动,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4. 故事分析与思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与故事内容有关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师提问: - 故事中,小村庄的人们为什么要一起保护湖泊? - 你们觉得保护湖泊的原因有哪些? - 你们生活的地方有什么需要保护的自然环境吗?5. 反思与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并提醒学生记笔记。
6. 课堂延伸(10分钟)布置作业: - 学生整理自己小组的角色扮演活动过程,写一份观察记录。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故事理解的回答、积极参与角色扮演活动的表现等。
2.学生完成的观察记录和写作作业。
五、板书设计故事名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故事主要人物: - 故事情节: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师导入、角色扮演和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三年级语文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板块一:感受小村庄的美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初读了第7课,知道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点击“美丽的小村庄图”)2、谁愿意来描绘这一美景?填空。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a、指名读学生齐读c、看填在空里的这些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作者将这么多描写美景的词语都用来描写这个小村庄,可见小村庄的美丽。
5、过渡:在这如诗如画,令人向往的小村庄里,却发生了令人沉痛的故事。
今天咱们再次走进小村庄的故事中,去学习,去体会。
板块二:感受小村庄的毁灭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村庄发生了什么事?谁能来告诉大家?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一部分内容。
3、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情景。
4、学生汇报。
(雨大、山洪暴发)5、哪个句子写出雨下得特别厉害?6、出示句子(课件)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a、咱们来读读这个句子。
(全班齐读)b、出示下雨画面,(配乐)来,看着画面,伴着插曲,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吧!c、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d、还有谁想读?你为什么这样读?(问其他同学)你听出来了吗?从哪听出来的,你准备怎样读?7、是啊,雨没完没了地下着,一场悲剧发生了,洪水卷走了小村庄。
出示句子: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a、学生自由读这句话。
b、汇报读。
①你读出了什么?怎样读出来的?(如重读“咆哮”,体现洪水急、猛)②你听出了什么?8、质疑:无情的洪水铺天盖地,来势汹汹,毫不留情地吞没了曾经美丽、可爱的小村庄,这多么令人心痛啊!此时此刻同学们在想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9、是啊,小村庄为什么会被洪水卷走了?这场悲剧真正的制造者是谁呢?请大家自读二、三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其次课时教学设计11、巩固9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5、从小村庄的前后改变中懂得爱惜树木、爱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
1、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澄澈见底、湛蓝深远、清爽甜润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些词语?2、自由读、齐读。
3、老师出示句子提示:师:谁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说说下面的句子呢?自己先试一试。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漂亮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村前河水(),天空(),空气()。
(自由读、指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已经回到了那个漂亮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锐利的斧头。
二、研读文本,读中释疑1、选择问题,自读课文:⑴出示阅读提示: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2~5自然段。
请你想一想村民们靠着锐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你可以在书本上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一划,反复朗读体会。
⑵学生自读课文,划词句或写批注,老师巡回指导。
2、沟通反馈,精读课文:⑴师:村民们靠着锐利的斧头得到了什么?“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变成了无奇不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逝在天空了。
”①自由读,问:你读懂了什么?②读懂了“砍掉了很多树”或者“多”,从哪里看出来?③“一栋栋、各种各样、无奇不有、大量”点红词语,指名读④这“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无奇不有”的家具都是些什么呢?(桌子、椅子、斧头、犁)⑤这么多的东西,谁来读一读?指名读⑥树木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和柴烟,还会变成什么呢?(变成了……变成了……)(学生可能回答:变成了木桥、小船、等等)(如学生说出“()的(),则引导:你已经会用书本上的句式了,真了不得!)让我们最终来读读这个句子吧!齐读⑦师:孩子们,你现在就是小村庄里的小村民,你看到了村里造起了一栋栋房子,家里多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无奇不有的家具,你们觉得这是一把什么样的斧头?板书“()的”(学生可能回答:有用的,值钱的,带来华蜜的等等)老师随机板书。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内容】学习全文、总结全文【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2、从中明白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和重要性。
3、积累有关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从因特网上下载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铺设情景,设疑引入1、观看录像:(美丽的村庄、洪灾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所看到的景象。
2、美丽的村庄为什么会变成废墟呢?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去了解这村庄为什么会变成废墟?《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二、引疑求知,自主探究1、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变成废墟呢?2、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⑴在这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请看图,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丽的景象。
⑵为什么说这村子里的人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不错呢?请找出有关的文段读读,说说读懂了什么?体会句子的含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⑶村子里的人这样做,导致了什么悲剧发生?体会句子的含义: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三、情感熏陶,延伸扩展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思维的拓展。
1、假如你在现场,你会对村民们说些什么?2、假如你是当地的村民(农业局人员或其他人员),你会怎样做?3、设计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村庄。
4、为我们的校园添一句保护环境的标语。
四、指导上网下载资料出示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各种资料、图片,引导学生正确地从网上下载有关的学习资料、生活资料。
五、总结全文,领悟道理六、课外作业1、请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写在积累部。
2、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可以从网上下载),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次墙报。
(第十周展出)。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第二课时.doc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卷去的原因,使学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的资源。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子,并力图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呢?二、研读2-4自然段师:孩了们,不知你们注意了没有?课文中三次提到了锋利的斧头(画图:斧头),可老师一直在纳闷,你说这锋利的斧头跟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到底有什么关系?1、生自由读全文。
2、用最简炼的一句话来回答。
板书:得到和失去。
(-)斧头一砍得多少师:你从哪句话看出靠着锋利的斧头他们得到了?反馈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生:把树木当柴了。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是什么意思?用树木干什么?3、师生接读。
师:看,有了斧头多方便啊(句式训练:谁家--一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生接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谁家想做各式各样的工具,谁家想做应有尽有的家具,谁家想要大捆大捆的柴,就(生接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4、那面对着一栋栋房子,而对着各式各样的工具,而对着应有尽有的家具,村民们认为这是一把怎样的斧头?(-)斧头一砍失多少1、感受慢慢的失去。
师:村民们喜爱斧头,感激斧头,依赖斧头。
可他们根本没有注意,也正是因为这把斧头,小村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也在慢慢地失去, 聪明的你注意到了吗?课件岀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人……)(1)自由读一读这两句话。
(三年级语文教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一些字词所蕴含着的道理。
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学之前,先做一个填空小练习:【课件出示词语】(美丽)的小村庄(锋利)的斧头(裸露)的土地(咆哮)的洪水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你能用上屏幕上这些词,说说这个故事吗?●二、感受小村庄的美1.我们先一起看看原先小村庄的样子【课件】2.谁能读出小村庄的美?【指名读】3.学学这个同学的朗读,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
【齐读】●三、感受灾难1.多美的小村庄啊,而现在,天空不再深远,空气不再清新,村庄不见了踪影,只有沙粒在漫天飞舞。
此时此刻,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2.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
开始吧。
3.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a.老师发现你有几个词读得很重,你为什么要这么读呢?b.比如说两个“谁”字。
我们用这个句式做一个说话小练习。
你能接着往下说吗?c.谁家,谁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好像每个人都行,想去就去。
树爱砍就砍,没人阻止。
)d.谁能表演一下“拎”的动作呢?(拎:态度随便)e.一棵一棵说明了什么呢?(砍的树多,没把砍树当一回事,态度无所谓)【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谁来说说“裸露的土地”是怎么样的?(光秃秃的,没有遮盖的)【3】裸露的土地出现了,人们开始注意了没有呢?你从哪里能看出来?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a.两个“不断”,你了解到什么?(人们没有停止砍树,越砍越多)b.请注意这里的省略号,假如请你在省略号这里补充一句,你怎么填?(对森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c.【出示课件,原先的小村庄和现在的小村庄的对比】这一片茂密的树林不见了,你们看到了……这一片裸露的土地出现了,你们会感到……灾难让你们担心着急,带着这种感觉把这句话说一遍。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3篇)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篇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告诉他们要注意保护环境,否则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播放课件重温“美丽的村庄”,引导质疑: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阅读,交流收获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三、探究学习,理解课文(一)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谁家想,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3、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过渡: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五、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2 师:真高兴看到精神的你,想跟大家聊聊,你喜欢漂亮的衣裙吗?生;喜欢。
师:你喜欢美味的蛋糕吗?生:喜欢。
师:你喜欢我这个美丽的老师吗?生:喜欢。
师:你喜欢美丽的风景吗?生:喜欢。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案篇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曹青【教学目标】1.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认知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抒发效果。
抄录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重点就是认知含义深刻的句子,介绍大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难点就是联系生活实际认知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精心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一、根据课题批评,解决问题:存有怎样一个大村庄?大村庄出现了什么变化?1.体会早先村庄的美丽。
(1)课件出具美丽的村庄图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说道说道这就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是啊,这小村庄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3)从“早先”这个词语中你记住了什么?(山谷中,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强调“早先”。
那么现在这个小村庄还有没有呢?引起人的思考。
)2.介绍大村庄的凄惨命运。
(1)课件出示画面: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什么都没有了。
(2)王莎莎念最后一自然段。
(3)说说破折号的作用。
3.过渡阶段:大村庄为什么可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二、根据课题质疑,解决问题: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1.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边念边想要,大村庄为什么可以出现这么小的变化?找到对应的句子...。
2.分小组议一议。
3.把握住重点句体会村民就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村庄烧掉的。
句一: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这里的两个“谁”指代什么?“外露的土地”又所指的就是什么?(2)你为什么认为这一句与毁掉小村庄有关?(预设: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乱砍滥伐。
一个“捅”字,高度归纳了大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
)句二: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小村庄变迁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个别提出疑问,强调要注意的生字。
二、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2、这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
3、(多媒体演示美丽的小村庄、斧头砍树、裸露的土地、家具、小村庄遭遇洪水,同时配课文录音)
4、看了画面,听了故事,小朋友的心里一定有很多想法或是很多的疑问,现在就请你们大胆地说出来吧。
(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卷走?人们为什么要拼命地砍树……)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读,就一定能找到,有信心吗?
2、好,下面请你们有各自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课件出示段落。
想想村庄里有什么?(山、水、树木、可爱的小动物……)学生在黑板描绘画面,提出问题:这一段的描写,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评一评。
朗读指导。
2、学习第五段,课件出示段落。
学生小声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提出问题,解疑。
师用惋惜的语气范读这一段,边读边擦去黑板上丰富的画面……
指导朗读。
出示第一和第五段,指导朗读,感受从有到无、惋惜、遗憾的心情。
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在一场大雨中消失了,多么令人心痛。
是什么导致这样的局面发生?(生回答,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3、学习二、三、四段,课件出示段落。
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品一品。
4、感情朗读全文。
五、总结深化。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说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