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原文、赏析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原文、赏析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不详。

有认为词中所写乃是一“入宫女子”,并指此女子即性德表妹谢氏,谓其未入宫时,易与结为夫妻,入宫之后等于嫦娥奔月,便再难回人间,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

也有解作悼亡之作。

译文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解析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解析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解析
《画堂春》是明代文学家钟嵘的作品,他以生动细腻的描绘和深入人物心理的刻画而著称。

其中,“一生一代一双人”是《画堂春》中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也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这句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一生,她一生中只能与一个人相伴,这个人即为她的一生之伴侣。

这种一对一的关系内涵着深厚的感情和精神纽带,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所重视的婚姻伦理观。

这句诗又有一种寓意,即同一个人可能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中有不同的身份和角色。

她可能是女儿、妻子、母亲和祖母,但她的伴侣在她的生命中始终如一。

这种连续性和稳定性代表了家庭和婚姻的价值观,强调了婚姻的坚定和奉献精神。

《画堂春》这句诗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一生中只能遇到一个真正的灵魂伴侣。

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去向和选择,而找到一个与心灵契合的伴侣是一种幸福和宝贵的经历。

这种伴侣关系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并为彼此提供情感上的支持与安慰。

钟嵘所写的《画堂春》中的“一生一代一双人”是对婚姻伦理观的一种表达。

它强调了家庭与婚姻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同时,它也反映了寻找灵魂伴侣的重要性,以及共同创造美好的人生的意义。

这句诗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三个一的古诗

三个一的古诗

三个一的古诗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清代〕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赏析上片赏析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一生一代一双人”直接表达了词人对于两人之间美好关系的肯定,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然而“争教两处销魂”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尽管如此,他们却不得不承受分离的痛苦,各自在不同的地方消磨灵魂,忍受着思念的煎熬。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这两句进一步加深了词中的哀愁氛围。

“相思相望不相亲”描述了虽然彼此思念、相互挂念,但却无法相聚的无奈与悲哀。

“天为谁春?”则是一个反问,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疑问:既然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那么春天的美好又为谁而来?下片赏析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浆向蓝桥易乞”借用了裴航与云英的故事,裴航为了追求云英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得以如愿。

纳兰性德在此处暗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但这里的“易乞”却与后面的“难奔”形成了鲜明对比。

“药成碧海难奔”则是借用了嫦娥奔月的典故,表达了即使拥有了长生不老之药,也难以实现与爱人相会的愿望,进一步加深了词中的无奈和悲凉。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最后两句以“饮牛津”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对于与爱人相会的渴望,即使只能在最贫贱的情况下相见,也甘愿放弃所有,只求能与爱人相伴。

“相对忘贫”更是表达了只要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即使身处贫困之中也能感到幸福和满足。

全词展现了纳兰性德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深深遗憾。

这种情感上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词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画堂春》诗词80篇大全集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画堂春》诗词80篇大全集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画堂春》诗词80篇大全集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画堂春,词牌名,又名“画堂春令”“万峰攒翠”等。

以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为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主要代表作品有张先《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秦观《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等。

《画堂春》,最初见于《淮海居士长短句》。

因为秦观词中有“画屏”字样,所以有了画堂春这样的词牌。

唐时豪贵之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厅堂都叫画堂。

白居易《三月三日诗》中有诗句“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到薜能《赠韦氏歌人》中诗句“一曲新声惨画堂,可能心事忆周郎”,“画堂”似乎已经是一种曲调了。

唐代时富贵之家,将装饰华丽的房子都称为画堂,该曲调的名称可能即由此来。

《画堂春》,调见《淮海集》,咏画堂春色,取以为名”(《钦定词谱》载)。

清沈谦词有“万峰攒翠”句,故又名《万峰攒翠》。

王诜词名《画堂春令》。

正体:双调四十七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以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为代表。

此词别首前段结句“睡损红妆”,“睡”字仄声。

谱内据之,馀参所采诸词。

变体一: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以谢懋《画堂春·西风庭院雨垂垂》为代表。

此词前段第二句五字,较秦词减一字。

变体二: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以赵长卿《画堂春·小亭烟柳水溶溶》为代表。

此词后段第二句七字,较秦词添一字。

变体三: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以黄庭坚《画堂春·摩围小隐枕蛮江》为代表。

此词前后段结句皆五字,较秦词各添一字。

张先“外湖莲子”词与此同。

变体四:双调四十九字,前后段各四句、四平韵。

以赵长卿《画堂春·当时巧笑记相逢》为代表。

此词换头二句皆七字,多押一韵,较秦词添二字。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清代: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创小说】一生一代一双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会,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

相对忘贫。

《画堂春》双林禅院,停灵处。

他,纳兰性德静静地坐在一樽灵柩旁。

望着棺内那张苍白而又绝美的容颜,毕生不忘。

此刻,他的眼中已容不下周遭的一切。

她想卢氏,一生的至爱。

而今,却已天人永隔。

“挑灯坐,坐久忆年时。

薄雾笼花娇欲泣,夜深微月下杨枝。

催道太眠迟。

悄悴去,此恨有谁知,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

未梦已先疑。

”这是纳兰为卢氏写的词,只是她却见不到了。

若有可能,他此生也不愿提笔为之纵使一生诗词无数。

而今,却叹任笔尖如何轻灵飘逸,终不见她婉转清丽。

犹记卢氏初入纳兰府。

那时的纳兰对于这段父母强加的婚姻并未抱有任何的期望,亦或是他并未从与那个女子的分离之痛中超脱出来。

他对于卢氏这个新婚妻子的态度一直是冷淡的。

殊不知,这个嫁给他的女子,也是个可怜的人儿。

而后的生活,却也是意料中的同床异梦。

那时,卢氏常看着站在窗外发呆的丈夫,回首又见书桌上留下的张张纸笺。

其上所书的却是丈夫对于另一个女子的深深眷恋。

“枕函香,花径漏。

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

时节薄寒人病酒。

划(chan,爪机无力,打不出这个字)地东风,彻夜梨花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

肠断月明红豆蔻。

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她拿起桌上一张墨迹未干的纸笺轻声读着,声音很低,生怕惊扰了屋外的丈夫。

不觉间,一滴泪自眼角滑落,不知是叹词中的哀怨缠绵,还是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女子的羡慕。

看着桌上题词的纸笺,卢氏拭去眼角的泪痕,收拾着凌乱的书桌,看着手中那多不胜数的题词,一时间她心中竟升起一丝无奈。

奈何自己的丈夫是个痴情之人,奈何自己的丈夫倾心之人却不是自己。

奈何自己落花有情他却流水无意。

当中无奈,终化作一声低叹,叹造化弄人。

放下纳兰的词作。

莲步微移,走到桌前,铺好纸,砚好墨,纤指握笔,在纸上留下几行小字。

望着纸上未干的墨迹,卢氏面颊微微泛红,不自觉的挂上了一丝淡淡的微笑,然后把桌上的纸轻轻叠起,藏到床上的枕下后方才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仿佛一瞬间轻松了许多。

秦观《画堂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秦观《画堂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秦观《画堂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1 《画堂春》是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的作品,画堂春是比较常见的词牌名之一,全名是《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是一首伤春之作。

原文: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画堂春翻译: 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

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

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 画堂春字词解释: ①画堂春: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

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

《山谷琴趣外篇》于两结句各添一字。

②水平池:池塘水满,水面与塘边持平。

③弄晴:展现晴天。

霏霏:雨雪密也。

《诗·小雅·采薇》有“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亦状云气之盛。

《楚辞·九叹·远逝》有“云霏霏而陨集”。

杜甫《雨四首》之三:“寒雨下霏霏。

” ④杏园:园林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大雁塔南。

杏园是唐时著名园林,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秦中岁时记》:“进士杏花园初会谓之探花宴,以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得名花,则二使皆有罚。

”此处以杏园借指北宋汴京之琼林苑,杨侃《皇畿赋》:“彼池之南,有苑何大。

既琼林而是名,亦玉辇而是待。

其或折桂天庭,花开凤城,则必有闻喜之新宴,掩杏园之旧名。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这里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

杏园憔悴,用杜牧《杏园》诗:“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故知此词写落第心情。

⑤手捻花枝:古人以为表示愁苦无聊之动作。

⑥“放花”二句:明沈际飞评日:“此恨亦知不得。

纳兰容若《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全词翻译赏析

纳兰容若《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全词翻译赏析

纳兰容若《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全词翻译赏析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注释】①一生二句: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争教,怎教。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杜安世《诉衷情》:“梦兰憔悴,掷果凄凉,两处销魂。

”此谓天作之合,却被分隔两地。

两处相思,黯然销魂。

②蓝桥:地名。

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太平广记》卷十五引裴硎《传奇·裴航》云:裴航从鄂渚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裴航赠诗致情意,后樊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后于蓝桥驿因求水喝,得遇云英,裴航向其母求婚,其母曰:“君约取此女者,得玉杆臼,吾当与之也。

”后裴航终于寻得玉杆臼,遂成婚,双双仙去。

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③药成句:《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

奔入月宫,为月精。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

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④饮牛津:晋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

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

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

”,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

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译文】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解析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解析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解析画堂春,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她一生中只爱过一人,那就是贾宝玉。

他们两人可以说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红楼梦》中最为感人动人的一段。

画堂春的真名叫林黛玉,她是贾府的女儿,与贾宝玉是表兄妹关系。

她聪明灵巧,才华出众,却生得容貌秀丽。

她有一个天真无邪的性格,善良而又敏感。

她对于世间的痛苦和不公感到深深的无奈和痛心,常常表现出激烈的情感。

贾宝玉是贾府的公子,他与林黛玉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之间情感深厚。

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是普通的亲情,而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情。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照顾,在彼此的心里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贾宝玉被迫与其他女子成婚,而林黛玉也被安排嫁给了别人。

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无法实现的,他们只能心痛地看着彼此远去。

林黛玉的一生充满了苦涩和无奈。

她在贾府中备受欺凌和冷落,却总是默默地承受着。

她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贾府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和色彩。

她写诗作画,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而贾宝玉也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他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林黛玉的爱是真挚而深沉的。

但他又时常被世俗的压力所困扰,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

他爱林黛玉,却又无法与她在一起,这让他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中。

他们的爱情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们之间也曾有过争吵和冲突。

但他们最终都意识到,彼此之间的感情是真挚而深厚的,他们无法割舍对方。

然而,命运对他们的残酷并没有停止。

林黛玉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她的身体逐渐变得虚弱。

最终,她在年仅二十岁的时候去世了。

贾宝玉痛苦不已,他对林黛玉的爱永远地留在了心中。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纯粹而深沉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情感诠释了爱的真谛。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但我们依然可以用真心去爱,用情感去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清代: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译文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

经常想念、盼望却不能在一起,看着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
为谁而来?
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

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团聚,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甘心。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注释
争教:怎教。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

蓝桥:地名。

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

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蓝桥之遇”曾经
有过,且不为难得。

药成碧海难奔:《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
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

奔入月宫,为月精。

”李商
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里借用此
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
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饮牛津:晋代张华《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

人有奇志,立飞阁
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

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
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君
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

这里
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创作背景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赏析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
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

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明明天造地设一双人,偏要分离两处,各自销魂神伤、相思相望。

他们在常人的一日里度过百年,他们在常人的十分钟里年华老去。

纵使冀北莺飞、江南草长、蓬山陆沉、瀚海扬波,都只是平白变故
着的世界,而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人生。

万千锦绣,无非身外物外,
关乎万千世人,唯独非关你我。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

小令一般以频繁用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才子手笔所向,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

这,就是容若。

“浆
向蓝桥易乞”,这是裴航的一段故事:裴航在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赠诗以致情意,樊夫人却答以一首离奇的.小诗:“一饮琼浆百
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航见了此诗,不知何意,后来行到蓝桥驿,因口渴求水,偶遇一位名叫云英的女子,一见倾心。

此时此刻,裴航念及樊夫人的小诗,恍惚之间若有所悟,便以重金向云英的母亲求聘云英。

云英的母亲
给裴航出了一个难题:“想娶我的女儿也可以,但你得给我找来一
件叫做玉杵臼的宝贝。

我这里有一些神仙灵药,非要玉杵臼才能捣得。

”裴航得言而去,终于找来了玉杵臼,又以玉杵臼捣药百日,
这才得到云英母亲的应允。

——这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在裴航
娶得云英之后还有一个情节:裴航与云英双双仙去,非复人间平凡
夫妻。

那么,蓝桥乞浆既属易事,难事又是什么?是为“药成碧海难奔”。

这是嫦娥奔月的典故,颇为易解,而容若借用此典,以纵有
不死之灵药也难上青天,暗喻纵有海枯石烂之深情也难与情人相见。

这一叹息,油然又让人想起那“相逢不语”的深宫似海、咫尺天涯。

之后所写的“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也是一个典故。

传说大海的尽头就是天河,那里曾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与人间,从不失期,好奇的人便效仿踏上了探险之路。

漂流数日后,那人见
到了城镇房屋,还有许多男耕女织的人们。

他向一个男子打听这是
什么地方,男子只是告诉他去蜀郡问问神算严君平便知道了。

严君
平掐指一算后,居然算出那里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

词人用这
个典故,是想说自己虽然知道心中爱的人与自己无缘,但还是渴望
有一天能够与她相逢,在天河那里相亲相爱。

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
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纳兰容若有意让词意由“饮牛津”过渡到
“牛衣对泣”的典故,他是权相明珠之子,家产本不贫穷,现在用“相对忘贫”之语,无非说如果他若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
个像织女,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他也满足。

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词人纵
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作者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