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线段的长度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数线段 练习题

数线段 练习题

数线段练习题数线段练习题在数学中,线段是指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续部分。

它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今天,我们来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加深对线段的理解和运用。

1. 给定线段AB,长度为5cm,C是AB的中点,求线段AC的长度。

解析:由于C是AB的中点,所以AC的长度等于AB的一半。

即AC = 5cm / 2 = 2.5cm。

2. 线段DE的长度是线段BC长度的3倍,而线段DE的长度是12cm,求线段BC的长度。

解析:设线段BC的长度为x,则线段DE的长度为3x。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列出方程3x = 12。

解这个方程得到x = 4,所以线段BC的长度为4cm。

3. 线段FG和线段HI的长度之和是10cm,线段FG的长度是线段HI长度的2倍,求线段FG和线段HI的长度。

解析:设线段HI的长度为x,则线段FG的长度为2x。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x + x = 10。

解这个方程得到x = 2,所以线段FG的长度为4cm,线段HI的长度为6cm。

4. 线段JK和线段LM的长度之比是2:3,线段JK的长度是6cm,求线段LM的长度。

解析:设线段LM的长度为x,则线段JK的长度为2x。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x = 6。

解这个方程得到x = 3,所以线段LM的长度为9cm。

5. 线段NO的长度是线段PQ长度的1/4,线段PQ的长度是线段RS长度的2倍,线段RS的长度是10cm,求线段NO的长度。

解析:设线段PQ的长度为x,则线段RS的长度为2x。

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x = 10。

解这个方程得到x = 5,所以线段PQ的长度为5cm,线段NO的长度为5cm / 4 = 1.25cm。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发现线段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方程来表示和求解。

在实际应用中,线段的长度和比例关系经常出现,因此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和运用方法对我们的数学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五分米和毫米核心素养专项练求线段的长度习题课件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五分米和毫米核心素养专项练求线段的长度习题课件苏教版
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 核心素养专项练 求线段的长度
1.一根细绳绕一个粗细均匀的笔筒 3 圈后余 5 厘米 4 毫米,绕 4 圈还差3 厘米 6 毫米。这根细绳有多长? 5 厘米 4 毫米 +3 厘米 6 毫米 =9 厘米 9×3=27(厘米) 27 厘米 +5 厘米 4 毫米 =32 厘米 4 毫米 答: 这,即 20 厘米,绕两圈后余 下 2 厘米,因为多绕了一圈,余下的丝带短了 20-2= 18(厘米),即绕瓶子一圈的长度是 18 厘米。用绕一圈的 长度加上绕一圈余下的 2 分米或用绕两圈的长度加上绕 两圈余下的 2 厘米就可以求出这条丝带的长度。
4.典典用一根彩带绕一个粗细均匀的瓶子 3 圈后余 1 分米,绕这个瓶子4 圈后余 1 厘米,这根彩带长 多少厘米?
点拨:根据题意,画出如下示意图:
由图可知,绕 3 圈余下的长度 + 绕 4 圈还差的长度 = 细绳绕笔筒 1 圈的长度。再用绕 3圈的长度加上余下的 长度或用绕 4 圈的长度减去还差的长度就可以求出这根 细绳的长度。
2.李阿姨用彩绳做中国结,如果做 7 个就会多 2 分米,做 8 个就会少 1 分米。做一个中国结要 用多长的彩绳?李阿姨用的彩绳有多长?
1 分米 =10 厘米 10-1=9(厘米) 9×4+1=37(厘米) 答: 这根彩带长 37 厘米。
2+1=3(分米) 7×3+2=23(分米) 答: 做一个中国结要用 3 分米彩绳, 李阿姨用的彩绳有 23 分米长。
3.聪聪用一条丝带绕粗细均匀的瓶子一圈后余下 2 分米,绕瓶子两圈后余下 2 厘米。这条丝带长 多少厘米?
2 分米 =20 厘米 20-2=18(厘米) 18+20=38(厘米) 答: 这条丝带长 38 厘米。

小学一年级数学用线段解题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用线段解题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用线段解题练习题一、线段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线段是非常常见的几何概念。

线段是由两个端点及它们之间的点组成的,可以用直线段来表示。

下面是一些关于线段的解题练习题,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线段。

二、线段加法1. 问题:小明家有一根长10厘米的线段,小红家有一根长5厘米的线段,两个线段相连后有多长?答案:两个线段相连后的总长度为10厘米+5厘米=15厘米。

解析:线段的加法就是将两个线段的长度求和。

2. 问题:图中有一根长度为7厘米的线段A,再加上一根长度为8厘米的线段B,两个线段相连后有多长?答案:线段A的长度为7厘米,线段B的长度为8厘米,所以相连后的总长度为7厘米+8厘米=15厘米。

解析:在求线段的加法时,我们将两个线段的长度相加即可。

三、线段减法1. 问题:小华有一根长15厘米的线段,他用掉了8厘米,还剩下多长?答案:小华用掉的线段长度为8厘米,所以剩下的长度为15厘米-8厘米=7厘米。

解析:线段的减法即是用总长度减去被用掉的长度。

2. 问题:图中有一根长度为12厘米的线段A,小明用掉了长度为6厘米的线段B,剩下了多长?答案:线段A的长度为12厘米,线段B的长度为6厘米,所以剩下的长度为12厘米-6厘米=6厘米。

解析:在求线段的减法时,我们将被用掉的线段的长度从总长度中减去即可。

四、线段的比较1. 问题:小华有一根长度为16厘米的线段,小明有一根长度为10厘米的线段,两个线段谁更长?答案:小华的线段长度为16厘米,小明的线段长度为10厘米,所以小华的线段更长。

解析:线段的比较即是比较两个线段的长度大小。

2. 问题:图中有一根长度为9厘米的线段A,还有一根长度为5厘米的线段B,哪个线段更长?答案:线段A的长度为9厘米,线段B的长度为5厘米,所以线段A更长。

解析:在比较线段的长度时,我们将两个线段的长度进行对比,找出更长的那个。

五、解决实际问题1. 问题:小华乘坐公交车从家到学校的总长度为8千米,公交车行驶了4千米后,小华下车,这段路的长度有多长?答案:公交车行驶了4千米后,小华下车,所以这段路的长度为总长度8千米-行驶了的距离4千米=4千米。

初三奥数专题训练:图形中线段长度的求解问题(含提示、解析)

初三奥数专题训练:图形中线段长度的求解问题(含提示、解析)

图形中线段长度的求解问题(含提示、解析)1、如图,在△ABC 中,AB =2AC ,AD 是角平分线,E 是BC 边的中点,EF ⊥AD 于点F ,CG ⊥AD 于点G ,若tan ∠CAD=43,AB =20,求线段EF 的长.2、如图,在△ABC 中,tan ∠ACB=3,点D 、E 在BC 边上,∠DAE =21∠BAC ,∠ACB=∠DAE +∠B ,点F 在线段AE 的延长线上,AF =AD ,若CD =4,CF =2,求AC边的长.A G FB E DC A F BDE C3、如图在△ABC 中,∠A=30°,点D 、E 分别在AB 、AC 边上,BD=CE=BC ,点F 在BC 边上,DF 与BE 交于点G 。

若BG=1,∠BDF=21∠ACB ,求EG 的长.4、如图,在△ABC 中,∠A =60°,角平分线BD 、CE 交于点F ,若BC =3CD ,BF =2,求BC 边的长.C A E BF DCA DB FEG5、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C =6,点D 是AB 的中点,DE//BC ,点F 为BC 上一动点,连接AF 交DG 于E ,∠AEC 恰好为90°,连接CE ,当DE =2时,求线段AB 的长.6、如图,△ABC 中,∠ACB =90°,CD 是AB 边上的中线,点F 在线段 AD 上,点F 在CD 延长线上,AE =DF ,连接CE 、BF ,若∠AEC =∠DFB ,AC =23,DF =3-1,求线段CE 的长.CA E D BA B F C G D E7、如图,在等边△ABC 中,D 为AB 边上一点,连接CD ,在CD 上取一点E ,连接BE ,∠BED =60°,若CE =5,△ACD 的面积为4335,求线段DB 的长.8、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B +∠C =120°,AB =10,CD =6.M 为 BC 中点,N 为AD 中点,求MN 的长.AB CFDEB MC A N D思路提示及解析:1、如图,在△ABC 中,AB =2AC ,AD 是角平分线,E 是BC 边的中点,EF ⊥AD 于点F ,CG ⊥AD 于点G ,若tan ∠CAD=43,AB =20,求线段EF 的长.思路提示:要求线段EF 的长,就要利用条件得到的EF 与CG 的平行关系。

线段的长度练习题

线段的长度练习题

线段的长度练习题1. 练习题一: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A(2, 3)和B(5, 7),求线段AB的长度。

解析: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AB的长度可以计算如下:AB = √((x2 - x1)^2 + (y2 - y1)^2)= √((5 - 2)^2 + (7 - 3)^2)= √(3^2 + 4^2)= √(9 + 16)= √25= 5因此,线段AB的长度为5。

2. 练习题二:点A(4, -1)和点B(-2, 6)分别是线段CD的两个端点,若线段CD的长度为10,求线段AB的长度。

解析:设线段AB的长度为x,则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x = √((x2 - x1)^2 + (y2 - y1)^2)其中,x1 = 4, y1 = -1,x2 = -2, y2 = 6。

根据已知条件,线段CD的长度为10,则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10 = √((x2 - x1)^2 + (y2 - y1)^2)= √(((-2) - 4)^2 + (6 - (-1))^2)= √((-6)^2 + 7^2)= √(36 + 49)= √85因此,线段AB的长度为√85。

3. 练习题三:已知线段EF的两个端点E(-3, 2)和F(1, 5),线段EF 与x轴的夹角为30度,求线段EF的长度。

解析:首先,根据线段EF的两个端点E(-3, 2)和F(1, 5)可以计算斜率。

斜率k = (y2 - y1)/(x2 - x1)= (5 - 2)/(1 - (-3))= 3/4由于线段EF与x轴的夹角为30度,而直线的斜率k与角度θ之间有如下关系:k = tanθ因此,tanθ = 3/4,则角度θ为arctan(3/4)。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sinθ = y/线段EF的长度,cosθ = x/线段EF 的长度,其中x = EF的长度,y = EF的长度* sinθ。

将上述关系代入线段EF的斜率公式,得到:tan(arctan(3/4)) = (EF的长度 * sin(arctan(3/4)))/EF的长度3/4 = (EF的长度 * 3/5)/EF的长度解上述方程,得到:1 = EF的长度 * 3/5EF的长度 = 5/3因此,线段EF的长度为5/3。

七年级上学期求线段长度的方法、练习、巩固提高解析

七年级上学期求线段长度的方法、练习、巩固提高解析

求线段长度的几种常用方法:1.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寻找所求量与已知量的关系例1. 如图1所示,点C分线段AB为5:7,点D分线段AB为5:11,若CD=10cm,求AB。

解:因为点C分线段AB为5:7,点D分线段AB为5:11所以又因为CD=10cm,所以AB=96cm2.利用线段中点性质,进行线段长度变换例2.如图2,已知线段AB=80cm,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NB=14cm,求PA的长。

解:因为N是PB的中点,NB=14所以PB=2NB=2×14=28又因为AP=AB-PB,AB=80所以AP=80-28=52(cm)说明:在几何计算中,要结合图形中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的位置关系求解,要做到步步有根据。

3. 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例3. 如图3,一条直线上顺次有A、B、C、D四点,且C为AD的中点,,求BC是AB的多少倍?解:因为C为AD的中点,所以因为,即又由<1>、<2>可得:即BC=3AB例4. 如图4,C、D、E将线段AB分成2:3:4:5四部分,M、P、Q、N分别是AC、CD、DE、EB的中点,且MN=21,求PQ的长。

解:若设AC=2x,则于是有那么即解得:4. 分类讨论图形的多样性,注意所求结果的完整性例5. 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3cm,求AC的长。

分析:线段AB是固定不变的,而直线上线段BC的位置与C点的位置有关,C点可在线段AB上,也可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如图5。

图5解:因为AB=8cm,BC=3cm所以或综上所述,线段的计算,除选择适当的方法外,观察图形是关键,同时还要注意规范书写格式,注意几何图形的多样性等。

练习1、已知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求证MN=AB.2、已知A、B、C在同一直线上AC=AB,已知BC=12cm,求AB的长度。

3、已知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CB上的点,DA=6,DB=4,求CD的长。

线段的练习题

线段的练习题

线段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线段AB的长度为10厘米,点C在线段AB上,且AC=6厘米,那么BC的长度是多少厘米?A. 2厘米B. 4厘米C. 6厘米D. 10厘米2. 线段MN与线段OP平行,且MN=8厘米,OP=12厘米,那么线段MN 与OP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A. 2厘米B. 4厘米C. 6厘米D. 8厘米3. 如果线段XY被点Z平分,那么XZ+ZY等于多少?A. XYB. 2XYC. XY/2D. 2XY/34. 线段AB和线段CD相交于点E,如果AE=2BE,CE=3DE,那么线段AB 与线段CD的比例是多少?A. 1:2B. 2:1B. 1:3D. 3:15. 线段PQ和线段RS相交于点T,如果PT=3厘米,QT=2厘米,RT=4厘米,那么ST的长度是多少厘米?A. 1厘米B. 2厘米C. 3厘米D. 4厘米二、填空题6. 如果线段AB的长度为15厘米,点C将线段AB分成两段,且AC:CB 的比例为2:3,那么AC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7.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斜边AB的长度为13厘米,且角C是直角,AC的长度为12厘米,那么BC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8. 线段DE和线段FG平行,且DE的长度为20厘米,FG的长度为30厘米,如果DE和FG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那么线段DE和FG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厘米。

9. 如果线段MN被点O平分,且MO=NO,那么MN的长度是________倍的MO。

10. 在平行四边形PQRS中,如果线段PQ的长度为14厘米,线段PS 的长度为10厘米,那么线段RS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

三、简答题11. 解释什么是线段的中点,并给出一个例子说明如何找到线段的中点。

12. 如果线段AB和线段CD相交于点E,并且AE=EB,CE=ED,那么线段AB和线段CD是否相等?为什么?13. 给出一个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坐标,如何计算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14. 如果线段XY被点Z平分,且XZ的长度为5厘米,ZY的长度也为5厘米,那么线段XY的长度是多少?15. 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给定线段AB的两个端点A(2,3)和B(6,7),请计算线段AB的长度。

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

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

试卷第1页,总10页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如图所示,点A 在线段CB 上,AC=12AB ,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若CD=3,求线段AD 的长.2.已知线段AB=6,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2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3.已知线段MN=3cm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P ,使PM=PN ;延长线段MN到点A ,使AN=12MN ;延长线段NM 到点B ,使BN=3BM .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求线段AB 的长;(3)试说明点P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4.已知:点C 在直线AB 上.(1)若AB=2,AC=3,求BC 的长;(2)若点C 在射线AB 上,且BC=2AB ,取AC 的中点D ,已知线段BD 的长为1.5,求线段AB 的长.(要求:在备用图上补全图形)5.如图,已知AC=16cm ,AB=13BC ,点C 是BD 的中点,求AD 的长.6.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AB=20cm ,BC=8cm ,点P 从A 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已知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功.设点P 运动时间为xs .(1)AC= cm ;(2)当x= s 时,P 、Q 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 、P 、Q 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线段AC=20cm,BC=3AB,N线段BC的中点,M是线段BN上的一点,且BM:MN=2:3.求线段MN的长度.8.已知m,n满足算式(m﹣6)2+|n﹣2|=0.(1)求m,n的值;(2)已知线段AB=m,在直线AB上取一点P,恰好使AP=nPB,点Q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的长.9.如图1,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N 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求MN的长度;(3)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以2cm/s的速度沿AB向右运动,终点为B,点Q以1cm/s的速度沿AB向左运动,终点为A,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10.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2:1,则点C是线段AB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1)已知:如图2,DE=15cm,点P是DE的三等分点,求DP的长.(2)已知,线段AB=15cm,如图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在射线AB上向点B方向运动;点Q从点B出发,先向点A方向运动,当与点P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与点Q重合时,求t的值.②若点P点Q同时出发,且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试卷第3页,总10页1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cm ,CB=6cm ,点M 、N 分别是AC 、BC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12.【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 在线段AB 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 、AC 和BC ,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1)线段的中点 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2)若AB=12cm ,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则AC= cm ;【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点A 匀速移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 (s ).当t 为何值时,A 、P 、Q 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13.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6.点D 在直线AB 上,且AD=12BD .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线段CD 的长.14.已知,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3:5:4三部分,M 为AD的中点,BM=9cm ,求CM 和AD 的长15.已知线段AB=10cm ,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试求线段AD 的长.16.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4AB ,D 为AC 的中点,若BD=6cm ,求AB 的长.17.如图,点A 、M 、B 、N 、C 在同一直线上顺次排列,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点N 在点B 的右边.(1)填空:图中共有线段 条;(2)若AB=6,MC=7,求线段BN 的长;(3)若AB=a ,MC=7,将线段BN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18.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为x ,延长线段AB 至点C ,使BC=12AB .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C 的长和AC 的长;(2)取线段AC 的中点D ,若DB=3,求x 的值.19.如图,延长线段AB 到点F ,延长线BA 到点E ,点M 、N 分别是线段AE 、BF 的中点,若AE :AB :BF=1:2:3,且EF=18cm ,求线段MN 的长.20.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为BD ,且BD=13AB=14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距离是20,求AB 、CD 的长.21.如图,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的中点.(1)若线段AB=a ,CE=b ,且|a ﹣15|+(b ﹣4.5)2=0,求a ,b 的值.(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CD 的长.22.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M ,N ,P 分别是线段AC ,BC ,AB的试卷第5页,总10页中点.(1)若AB=12cm ,则MN 的长度是 ;(2)若AC=3cm ,CP=1cm ,求线段PN 的长度.23.如图,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D 以2cm/s 的速度运动,C 是线段BD 的中点,AD=10cm ,设点B 运动时间为t 秒.(1)当t=2时,①AB= cm .②求线段CD 的长度.(2)在运动过程中,若AB 的中点为E ,则EC 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 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24.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 cm ,CB=6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25.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MN 的长;(2)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6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求MN 的长度.26.(1)已知线段AB=8cm ,在线段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M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AM 的长?若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AM 的长度又是多少呢?(2)如图,AD=12DB ,E 是BC 的中点,BE=15AC=2cm ,求DE 的长.27.如图,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2AB ,D 为AC 的中点,DC=3cm ,求BD 的长.28.(1)如图,AB=5cm ,BC=3cm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2)如图(1)中,AB=a ,BC=b ,其他条件不变,求MN 的长,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把它写出来.29.已知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BC=2AB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DA=AB ,取AB 中点E ,若DE=7.5cm ,求DC 的长.30.如图,已知点C 为AB 上一点,AC=15cm ,CB=35AC ,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求DE 的长.31.已知如图:线段AB=16cm ,点C 是AB 的中点,点D 在AC 的中点,求线段BD 的长.32.已知C 为线段AB 的中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1)若线段AB=a ,CE=b ,|a ﹣15|+(b ﹣4.5)2=0,求a ,b 的值;(2)如图1,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DE 的长;(3)如图2,若AB=15,AD=2BE ,求线段CE 的长.33.如图,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1)求线段AB 的长;(2)已知点P 为数轴上点A 左侧的一点,且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请你画出图形,观察MN 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线段MN 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试卷第7页,总10页34.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 表示数0,A 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 ;B 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 ,并且a 、b 满足|a +8|+|b ﹣4|=0(1)点A 表示的数为 ,点B 表示的数为(2)若点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 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 、Q 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 处相遇,试求点C 所表示的数.(3)在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P 、Q 两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点Q 表示的数.35.如图,已知线段AB=16 cm ,点M 在AB 上,AM :BM=1:3,P 、Q 分别以AM ,AB 的中点,求PQ 的值.36.如图,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点C ,使BC=2AB ,D 是AC 的中点,若AB=60cm ,求BD 的长.37.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1)若点D 在CB 上,且DB=2cm ,AD=8cm ,求线段CD 的长度;(2)若将(1)中的“点D 在CB 上”改为“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出此时线段CD 的长度.38.如图,已知AB=24cm ,CD=10cm ,E ,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求EF的长.39.如图,已知线段AB 上有两点C 、D ,且AC=BD ,M ,N 分别是线段AC ,AD 的中点,若AB=acm ,AC=BD=bcm ,且a 、b满足(a ﹣10)2+|b 2﹣4|=0.(1)求a 、b 的值;(2)求线段MN 的长度.40.已知:在一条东西向的双轨铁路上迎面驶来一快一慢两列火车,快车长AB=2(单位长度).慢车长CD=4(单位长度),设正在行驶途中的某一时刻,如图,以两车之间的某点O 为原点,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画数轴,此时快车A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a ,慢车头C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b ,若快车AB 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继续行驶,同时慢车CD 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继续行驶,且|a +6|与(b ﹣18)2互为相反数. (1)求此时刻快车头A 与慢车头C 之间相距多少单位长度?(2)从此时刻开始算起,问再行驶多少秒两列火车行驶到车头A 、C 相距8个单位长度?(3)此时在快车AB 上有一位爱到脑筋的七年级学生乘客P ,他发现行驶中有一段时间,他的位置P 到两列火车头A 、C 的距离和加上到两列火车尾B 、D 的距离和是一个不变的值(即PA +PC +PB +PD 为定值),你认为学生P 发现的这一结论是否正确?若正确,求出定值及所持续的时间;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41.如图,线段AB=12,动点P 从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M 为AP 的中点.(1)出发多少秒后,PB=2AM ?(2)当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试说明2BM ﹣BP 为定值.(3)当P 在AB 延长线上运动时,N 为BP 的中点,下列两个结论:①MN 长度不变;②MA +PN 的值不变,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42.如图,已知直线l 有两条可以左右移动的线段:AB=m ,CD=n ,且m ,n满足|m ﹣4|+(n ﹣8)2=0.(1)求线段AB ,CD 的长;(2)线段AB 的中点为M ,线段CD 中点为N ,线段AB 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试卷第9页,总10页向右运动,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也向右运动,若运动6秒后,MN=4,求线段BC 的长;(3)将线段CD 固定不动,线段AB 以每秒4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M 、N分别为AB 、CD 中点,BC=24,在线段AB 向右运动的某一个时间段t 内,始终有MN +AD 为定值.求出这个定值,并直接写出t 在那一个时间段内.43.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AC=8,BC=6,点M 、N 分别是AC 、BC的中点,求MN 的长度.(2)根据(1)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设AC +BC=a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出MN 的长度吗?(3)若把(1)中的“点C 在线段AB 上”改为“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你能猜想出MN 的长度吗?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4.如图,已知线段AB=6cm ,延长线段AB 到C ,使BC=2AB ,若点D 是AC上一点,且AD 比DC 短4cm ,点E 是BC 的中点,求线段DE 的长.45.如图,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8cm ,N 是AC的中点,MN=6cm ,求线段AB 的长. 46.已知B 是线段AC 上不同于A 或C 的任意一点,M 、N 、P 分别是AB 、BC 、AC 的中点,问:(1)MP=12BC 是否成立?为什么? (2)是否还有与(1)类似的结论?47.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为12,点C 在线段AB 上,AC=12BC ,D 是AC 的中点,求线段BD 的长.48.如图,C 是AB 中点,D 是BC 上一点,E 是BD 的中点,AB=20,CD=2,求EB ,CE 的长.49.已知A 、B 两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a 和b ,M 、N均为数轴上的点,且OA <OB .(1)若A 、B 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化简:|a |﹣|b |+|a +b |+|a ﹣b |.(2)如图,若|a |+|b |=8.9,MN=3,求图中以A 、N 、O 、M 、B 这5个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的和;(3)如图,M 为AB 中点,N 为OA 中点,且MN=2AB ﹣15,a=﹣3,若点P为数轴上一点,且PA=23AB ,试求点P 所对应的数为多少?50.如图,点P 是定长线段AB 上一定点,C 点从P 点、D 点从B 点同时出发分别以每秒a 、b 厘米的速度沿直线AB 向左运动,并满足下列条件: ①关于m 、n 的单项式2m 2n a 与﹣3m b n 的和仍为单项式.②当C 在线段AP 上,D 在线段BP 上时,C 、D 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 .(1)直接写出:a= ,b= .(2)判断ABAP = ,并说明理由.(3)在C 、D 运动过程中,M 、N 分别是CD 、PB 的中点,运动t 秒时,恰好t 秒时,恰好3AC=2MN ,求此时AB CD的值.1初一难点突破“线段的计算”50道(含详细解析)答案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如图所示,点A 在线段CB 上,AC=12AB ,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若CD=3,求线段AD 的长.【解答】解:∵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CD=3, ∴BC=2CD=6,∵AC=12AB ,AC +AB=CB ,∴AC=2,AB=4, ∴AD=CD ﹣AC=3﹣2=1, 即线段AD 的长是1.2.已知线段AB=6,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2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解答】解:如图1所示,∵AP=2PB ,AB=6,∴PB=13AB=13×6=2,AP=23AB=23×6=4;∵点Q 为PB 的中点,∴PQ=QB=12PB=12×2=1;∴AQ=AP +PQ=4+1=5.如图2所示,∵AP=2PB ,AB=6, ∴AB=BP=6,∵点Q 为PB 的中点, ∴BQ=3,∴AQ=AB +BQ=6+3=9. 故AQ 的长度为5或9.3.已知线段MN=3cm ,在线段MN 上取一点P ,使PM=PN ;延长线段MN到点A ,使AN=12MN ;延长线段NM 到点B ,使BN=3BM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求线段AB 的长;(3)试说明点P 是哪些线段的中点. 【解答】解:(1)如图所示:(2)∵MN=3cm ,AN=12MN ,∴AN=1.5cm , ∵BN=3BM ,∴BM=12MN=1.5cm ,∴AB=BM +MN +AN=6cm ;(3)∵点P 在线段MN 上,PM=PN , ∴点P 是线段MN 的中点, ∵BM=AN=1.5cm ,PM=PN=1.5cm , ∴BP=AP=3cm ,∴点P 是线段AB 的中点. 4.已知:点C 在直线AB 上. (1)若AB=2,AC=3,求BC 的长;(2)若点C 在射线AB 上,且BC=2AB ,取AC 的中点D ,已知线段BD 的长为1.5,求线段AB 的长.(要求:在备用图上补全图形)【解答】解:(1)若C 在A 的左边,则 BC=AB +AC=5; 若C 在A 的右边,则 BC=AC ﹣AB=1. 故BC 的长为5或1; (2)如图所示:∵点C 在射线AB 上,且BC=2AB ,D 是AC 的中点,∴AD=32AB ,∴BD=12AB ,3∵线段BD 的长为1.5, ∴线段AB 的长为3.5.如图,已知AC=16cm ,AB=13BC ,点C 是BD 的中点,求AD 的长.【解答】解:∵AC=16cm ,AB=13BC ,∴AB=14AC=4cm ,BC=16cm ﹣4cm=12cm ,∵点C 是BD 的中点, ∴CD=BC=12cm ,∴AD=AB +BC +CD=4cm +12cm +12cm=28cm .6.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AB=20cm ,BC=8cm ,点P 从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已知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功.设点P 运动时间为xs . (1)AC= 12 cm ;(2)当x= 203s 时,P 、Q 重合;(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C 、P 、Q 这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恰为另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AC=AB ﹣BC=20﹣8=12(cm ),(2)20÷(2+1)=203(s ).故当x=203s 时,P 、Q 重合;(3)存在,①C 是线段PQ 的中点,得 2x +20﹣x=2×12,解得x=4; ②P 为线段CQ 的中点,得12+20﹣x=2×2x ,解得x=325;③Q 为线段PC 的中点,得 2x +10=2×(20﹣x ),解得x=7;综上所述:x=4或x=325或x=7. 故答案为:12;203.7.如图,线段AC=20cm ,BC=3AB ,N 线段BC 的中点,M 是线段BN 上的一点,且BM :MN=2:3.求线段MN 的长度.【解答】解:∵AC=20cm ,BC=3AB ,∴BC=34×20=15cm ,∴AB=5cm , ∵N 为BC 的中点, ∴BN=CN=7.5cm , ∵BM :MN=2:3,∴MN=35×7.5=4.5cm .8.已知m ,n 满足算式(m ﹣6)2+|n ﹣2|=0. (1)求m ,n 的值;(2)已知线段AB=m ,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n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解答】解:(1)由条件可得(m ﹣6)2=0,|n ﹣2|=0, 所以m=6,n=2.(2)当点P 在线段AB 之间时,AP=2PB , 所以AP=4,PB=2,而Q 为PB 的中点, 所以PQ=1,故AQ=AP +PQ=5. 当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 AP ﹣PB=AB , 即2PB ﹣PB=6, 所以PB=6, 而Q 为PB 的中点,所以BQ=3,AQ=AB +BQ=6+3=9. 故线段AQ 的长为5或9.9.如图1,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5(1)求线段MN 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 +BC=a ,其他条件不变,求MN 的长度;(3)动点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点P 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右运动,终点为B ,点Q 以1cm/s 的速度沿AB 向左运动,终点为A ,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求运动多少秒时,C 、P 、Q 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解答】解:(1)∵线段AC=10厘米,BC=6厘米,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CM=12AC=5厘米,CN=12BC=3厘米,∴MN=CM +CN=8厘米;(2)∵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CM=12AC ,CN=12BC ,∴MN=CM +CN=12AC +12BC=12a ;(3)①当0<t ≤5时,C 是线段PQ 的中点,得 10﹣2t=6﹣t ,解得t=4;②当5<t ≤163时,P 为线段CQ 的中点,2t ﹣10=16﹣3t ,解得t=265;③当163<t ≤6时,Q 为线段PC 的中点,6﹣t=3t ﹣16,解得t=112;④当6<t ≤8时,C 为线段PQ 的中点,2t ﹣10=t ﹣6,解得t=4(舍),综上所述:t=4或265或112.10.定义:若线段上的一个点把这条线段分成1:2的两条线段,则称这个点是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 :CB=2:1,则点C 是线段AB 的一个三等分点,显然,一条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 (1)已知:如图2,DE=15cm ,点P 是DE 的三等分点,求DP 的长. (2)已知,线段AB=15cm ,如图3,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在射线AB 上向点B 方向运动;点Q 从点B 出发,先向点A 方向运动,当与点P 重合后立马改变方向与点P 同向而行且速度始终为每秒2cm ,设运动时间为t 秒.①若点P 点Q 同时出发,且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求t 的值.②若点P 点Q 同时出发,且当点P 是线段AQ 的三等分点时,求t 的值.【解答】解:(1)当DP=2PE 时,DP=23DE=10cm ;当2DP=PE 时,DP=13DE=5cm .综上所述:DP 的长为5cm 或10cm . (2)①根据题意得:(1+2)t=15, 解得:t=5.答:当t=5秒时,点P 与点Q 重合. ②(I )点P 、Q 重合前: 当2AP=PQ 时,有t +2t +2t=15, 解得:t=3;当AP=2PQ 时,有t +12t +2t=15,解得:t=307;(II )点P 、Q 重合后,当AP=2PQ 时,有t=2(t ﹣5), 解得:t=10;当2AP=PQ 时,有2t=(t ﹣5), 解得:t=﹣5(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当t=3秒、307秒或10秒时,点P 是线段AQ 的三等分点.1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cm ,CB=6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 cm ,M 、N 分别为AC 、7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AC=8cm ,CB=6cm ,∴CM=12AC=4cm ,CN=12BC=3cm ,∴MN=CM +CN=4+3=7cm , 即线段MN 的长是7cm ;(2)∵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AC +CB=acm ,∴CM=12AC ,CN=12BC ,∴MN=CM +CN=12AC +12BC=12(AC +BC )=12acm ,即线段MN 的长是12acm ;(3)如图:MN=12b ,理由是:∵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AC ﹣CB=bcm ,∴CM=12AC ,CN=12BC ,∴MN=CM ﹣CN=12AC ﹣12BC=12(AC ﹣BC )=12bcm ,即线段MN 的长是12bcm .12.【新知理解】如图①,点C 在线段AB 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 、AC 和BC ,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 (1)线段的中点 是 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 (2)若AB=12cm ,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则AC= 4或6或8 cm ; 【解决问题】(3)如图②,已知AB=12cm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s 的速度沿AB 向点B 匀速移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向点A 匀速移动,点P 、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 (s ).当t 为何值时,A 、P 、Q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说明理由【解答】解:(1)∵线段的长是线段中线长度的2倍, ∴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 故答案为:是;(2)∵AB=12cm ,点C 是线段AB 的巧点,∴AC=12×13=4cm 或AC=12×12=6cm 或AC=12×23=8cm ;故答案为:4或6或8;(3)t 秒后,AP=2t ,AQ=12﹣t (0≤t ≤6)①由题意可知A 不可能为P 、Q 两点的巧点,此情况排除. ②当P 为A 、Q 的巧点时,Ⅰ.AP=13AQ ,即2t =13(12−t),解得t =127s ;Ⅱ.AP=12AQ ,即2t =12(12−t),解得t =125s ;Ⅲ.AP=23AQ ,即2t =23(12−t),解得t=3s ;③当Q 为A 、P 的巧点时,Ⅰ.AQ=13AP ,即(12−t)=2t ×13,解得t =365s (舍去);Ⅱ.AQ=12AP ,即(12−t)=2t ×12,解得t=6s ;Ⅲ.AQ=23AP ,即(12−t)=2t ×23,解得t =367s .13.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6.点D 在直线AB 上,且AD=12BD .请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并求线段CD 的长.【解答】解:∵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C=6, ∴AB=2AC=12,①如图,若点D 在线段AC 上,∵AD=12BD ,∴AD=13AB=4,9∴CD=AC ﹣AD=6﹣4=2.②如图,若点D 在线段AC 的反向延长线上,∵AD=12BD ,∴AD=AB=12,∴CD=AC +AD=6+12=18.综上所述,CD 的长为2或18.14.已知,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3:5:4三部分,M 为AD 的中点,BM=9cm ,求CM 和AD 的长【解答】解:设AB=3xcm ,BC=5xcm ,CD=4xcm , ∴AD=AB +BC +CD=12xcm , ∵M 是AD 的中点,∴AM=MD=12AD=6xcm ,∴BM=AM ﹣AB=6x ﹣3x=3xcm , ∵BM=9 cm , ∴3x=9, 解得,x=3,∴CM=MD ﹣CD=6x ﹣4x=2x=2×3=6(cm ), AD=12x=12×3=36(cm ).15.已知线段AB=10cm ,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试求线段AD 的长. 【解答】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当点C 在线段 AB 上时,AC=AB ﹣BC=10﹣4=6cm . ∵点D 是AC 的中点,∴AD=12AC=3cm .②如图2,当点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AC=AB +BC=10+4=14cm . ∵点D 是AC 的中点,∴AD=12AC=7cm .16.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4AB ,D 为AC 的中点,若BD=6cm ,求AB 的长.【解答】解:设BC=x ,则AB=4x , ∵D 为AC 中点, ∴AD=CD=2.5x , ∵BD=CD ﹣BC=6cm , ∴2.5x ﹣x=6, 解得x=4, ∴AB=16cm .17.如图,点A 、M 、B 、N 、C 在同一直线上顺次排列,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点N 在点B 的右边.(1)填空:图中共有线段 10 条; (2)若AB=6,MC=7,求线段BN 的长;(3)若AB=a ,MC=7,将线段BN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解答】解:(1)图中共有线段1+2+3+4=10条; 故答案为:10;(2)∵AB=6,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BM=12AB=3,∵MC=7,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NC=12MC=3.5,BC=MC ﹣BM=7﹣3=4,∴BN=BC ﹣NC=4﹣3.5=0.5;(3)∵AB=a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11∴BM=12AB=12a ,∵MC=7,点N 是线段MC 的中点,∴NC=12MC=3.5,BC=MC ﹣BM=7﹣12a ,∴BN=BC ﹣NC=7﹣12a ﹣3.5=3.5﹣12a .18.如图,已知线段AB 的长为x ,延长线段AB 至点C ,使BC=12AB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C 的长和AC 的长; (2)取线段AC 的中点D ,若DB=3,求x 的值.【解答】解:(1)∵AB=x ,BC=12AB ,∴BC=12x ,∵AC=AB +BC ,∴AC=x +12x=32x .(2)∵AD=DC=12AC ,AC=32x ,∴DC=34x ,∵DB=3,BC=12x ,∵DB=DC ﹣BC ,∴3=34x ﹣12x ,∴x=12.19.如图,延长线段AB 到点F ,延长线BA 到点E ,点M 、N 分别是线段AE 、BF 的中点,若AE :AB :BF=1:2:3,且EF=18cm ,求线段MN 的长.【解答】解:设EA=xcm ,则AB=2xcm ,BF=3xcm ,EF=6xcm . ∵点M ,N 分别是线段EA ,BF 的中点,∴EM=MA=12xcm ,BN=NF=32xcm .∵AB=2xcm ,∴MN=MA +AB +BN=4xcm . ∵EF=18cm ,∴6x=18, 解得:x=3, ∴MN=4x=12cm .20.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为BD ,且BD=13AB=14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距离是20,求AB 、CD 的长.【解答】解:设BD=x ,则AB=3x ,CD=4x . ∵点E 、点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AE=12AB=1.5x ,CF=12CD=2x ,AC=AB +CD ﹣BD=3x +4x ﹣x=6x .∴EF=AC ﹣AE ﹣CF=6x ﹣1.5x ﹣2x=2.5x . ∵EF=20, ∴2.5x=20, 解得:x=8.∴AB=3x=24,CD=4x=32.21.如图,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1)若线段AB=a ,CE=b ,且|a ﹣15|+(b ﹣4.5)2=0,求a ,b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CD 的长.【解答】解:(1)∵|a ﹣15|+(b ﹣4.5)2=0, ∴|a ﹣15|=0,(b ﹣4.5)2=0, ∵a 、b 均为非负数, ∴a=15,b=4.5,(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AB=15,CE=4.5,∴AC=12AB=7.5,∴AE=AC +CE=12,∵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DE=12AE=6,13∴CD=DE ﹣CE=6﹣4.5=1.5.22.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M ,N ,P 分别是线段AC ,BC ,AB 的中点.(1)若AB=12cm ,则MN 的长度是 6cm ; (2)若AC=3cm ,CP=1cm ,求线段PN 的长度.【解答】解:(1)∵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CN=12BC ,∴MN=MC +CN=12AC +12BC=12(AC +BC )=12AB=6cm .故答案为6cm ;(2)∵AC=3cm ,CP=1cm , ∴AP=AC +CP=4cm , ∵P 是线段AB 的中点, ∴AB=2AP=8cm . ∴CB=AB ﹣AC=5cm ,∵N 是线段CB 的中点,CN=12CB=2.5cm ,∴PN=CN ﹣CP=1.5cm .23.如图,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D 以2cm/s 的速度运动,C 是线段BD 的中点,AD=10cm ,设点B 运动时间为t 秒. (1)当t=2时,①AB= 4 cm .②求线段CD 的长度.(2)在运动过程中,若AB 的中点为E ,则EC 的长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EC 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①∵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D 以2cm/s 的速度运动, ∴当t=2时,AB=2×2=4cm . 故答案为:4;②∵AD=10cm ,AB=4cm , ∴BD=10﹣4=6cm , ∵C 是线段BD 的中点,∴CD=12BD=12×6=3cm ;(2)不变;∵AB 中点为E ,C 是线段BD 的中点,∴EB=12AB ,BC=12BD ,∴EC=EB +BC=12(AB +BD )=12AD=12×10=5cm . 24.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 cm ,CB=6 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a 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bcm ,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解答】解:(1)∵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CN=12BC ,∵MN=MC +CN ,AB=AC +BC ,∴MN=12AB=7cm ;(2)MN=a2,∵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CN=12BC ,又∵MN=MC +CN ,AB=AC +BC ,∴MN=12(AC +BC )=a2;15(3)∵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12AC ,NC=12BC ,又∵AB=AC ﹣BC ,NM=MC ﹣NC ,∴MN=12(AC ﹣BC )=b2;(4)如图,只要满足点C 在线段AB 所在直线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那么MN 就等于AB 的一半.25.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6cm ,MB=10cm ,点M 、N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BC 、MN 的长;(2)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6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求MN 的长度.【解答】解:(1)∵AC=6cm ,M 是AC 的中点,∴AM=MC=12AC=3cm ,∵MB=10cm , ∴BC=MB ﹣MC=7cm , ∵N 为BC 的中点,∴CN=12BC=3.5cm ,∴MN=MC +CN=6.5cm ;(2)如图,∵M 是AC 中点,N 是BC 中点,∴MC=12AC ,NC=12BC ,∵AC ﹣BC=bcm , ∴MN=MC ﹣NC=12AC ﹣12BC =12(AC ﹣BC )=12×6 =3(cm ).26.(1)已知线段AB=8cm ,在线段AB 上有一点C ,且BC=4cm ,M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AM 的长?若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AM 的长度又是多少呢?(2)如图,AD=12DB ,E 是BC 的中点,BE=15AC=2cm ,求DE 的长.【解答】解:(1)①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AB=8cm ,BC=4cm , ∴AC=AB ﹣BC=8﹣4=4cm , ∵M 是AC 中点,∴AM=12AC=2cm .②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AB=8cm ,BC=4cm , ∴AC=AB +BC=8+4=12cm , ∵M 是AC 中点,∴AM=12AC=6cm .(2)∵BE=15AC=2cm ,∴AC=10cm , ∵E 是BC 中点, ∴BC=2BE=4cm ,∴AB=AC ﹣BC=10﹣4=6cm ,∵AD=12BD ,AD +BD=AB ,∴12BD +BD=AB=6cm ,17∴BD=4cm ,∴DE=BD +BE=4+2=6cm .27.如图,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12AB ,D 为AC 的中点,DC=3cm ,求BD 的长.【解答】解:∵D 为AC 的中点,DC=3cm , ∴AC=2DC=6cm ,∵BC=12AB ,∴BC=13AC=2cm ,∴BD=CD ﹣BC=1cm .28.(1)如图,AB=5cm ,BC=3cm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2)如图(1)中,AB=a ,BC=b ,其他条件不变,求MN 的长,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把它写出来.【解答】解:(1)∵AB=5cm ,BC=3cm , ∴AC=AB +BC=8cm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MC=12AC=4cm ,NC=12BC=1.5cm ,∴MN=MC ﹣NC=4cm ﹣1.5cm=2.5cm ;(2)∵AB=a ,BC=b , ∴AC=AB +BC=a +b ,∵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MC=12AC=12(a +b ),NC=12BC=12b ,∴MN=MC ﹣NC=12(a +b )﹣12b=12a ;规律是:MN=12AB .29.已知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BC=2AB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DA=AB ,取AB 中点E ,若DE=7.5cm ,求DC 的长.【解答】解:∵E是AB中点,∴AE=EB,设AE=x,则AB=2x,又∵DA=AB,∴DA=2x,∵BC=2AB,∴BC=4x,∵DE=7.5cm,∴3x=7.5,解得:x=2.5,∴DC=DA+AB+BC=2x+2x+4x=8x=8×2.5=20(cm).30.如图,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5cm,CB=35AC,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解答】解:∵AC=15cm,CB=35 AC,∴CB=35×15=9cm,∴AB=15+9=24cm.∵D,E分别为AC,AB的中点,∴AE=BE=12AB=12cm,DC=AD=12AC=7.5cm,∴DE=AE﹣AD=12﹣7.5=4.5cm.31.已知如图:线段AB=16cm,点C是AB的中点,点D在AC的中点,求线段BD的长.【解答】解:∵AB=16cm,点C是AB的中点,∴AC=BC=16÷2=8(cm);∵点D在AC的中点,∴CD=8÷2=4(cm),∴BD=BC+CD=8+4=12(cm).32.已知C为线段AB的中点,E为线段AB上的点,点D为线段AE的中点.19(1)若线段AB=a ,CE=b ,|a ﹣15|+(b ﹣4.5)2=0,求a ,b 的值;(2)如图1,在(1)的条件下,求线段DE 的长; (3)如图2,若AB=15,AD=2BE ,求线段CE 的长. 【解答】解:(1)∵|a ﹣15|+(b ﹣4.5)2=0, ∴|a ﹣15|=0,(b ﹣4.5)2=0, ∵a 、b 均为非负数, ∴a=15,b=4.5,(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AB=15,CE=4.5,∴AC=12AB=7.5,∴AE=AC +CE=12,∵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DE=12AE=6,(3)设EB=x ,则AD=2BE=2x , ∵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 ∴AD=DE=2x , ∵AB=15, ∴AD +DE +BE=15, ∴x +2x +2x=15,解方程得:x=3,即BE=3, ∵AB=15,C 为AB 中点,∴BC=12AB=7.5,∴CE=BC ﹣BE=7.5﹣3=4.5.33.如图,已知数轴上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 (1)求线段AB 的长;(2)已知点P 为数轴上点A 左侧的一点,且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请你画出图形,观察MN 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线段MN 的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A ,B 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8, ∴OA=2,OB=8, ∴AB=OA +OB=10.(2)如图,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5.理由如下: ∵M 为PA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NP=12BP ,MP=12AP ,∴MN =NP −MP =12BP −12AP =12AB=5.34.如图所示,在数轴上原点O 表示数0,A 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 ;B 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 ,并且a 、b 满足|a +8|+|b ﹣4|=0(1)点A 表示的数为 ﹣8 ,点B 表示的数为 4(2)若点P 从点A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 从点B 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P 、Q 两点同时运动,并且在点C 处相遇,试求点C 所表示的数.(3)在P 、Q 运动的过程中,当P 、Q 两点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求点Q 表示的数.【解答】解:(1)∵在数轴上原点O 表示数0,A 点在原点的左侧,所表示的数是a ;B 点在原点的右侧,所表示的数是b ,a 、b 满足|a +8|+|b ﹣4|=0, ∴a +8=0,b ﹣4=0, 解得:a=﹣8,b=4,则点A 表示的数为:﹣8,点B 表示的数为:4;(2)设x 秒时两点相遇, 则3x +x=4﹣(﹣8),21解得:x=3,即3秒时,两点相遇,此时点C 所表示的数为:﹣8+3×3=1;(3)当两点相遇前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 3x +x=10,解得:x=52,此时此时点Q 所表示的数为:4﹣1×52=1.5;当两点相遇后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时, 3x +x=14,解得:x=72,此时此时点Q 所表示的数为:4﹣1×72=0.5;综上所述:点Q 表示的数为:1.5或0.5.35.如图,已知线段AB=16 cm ,点M 在AB 上,AM :BM=1:3,P 、Q 分别以AM ,AB 的中点,求PQ 的值.【解答】解:∵AB=16cm ,AM :BM=1:3, ∴AM=4cm .BM=12cm ,∵P ,Q 分别为AM ,AB 的中点,∴AP=12AM=2cm ,AQ=12AB=8cm ,∴PQ=AQ ﹣AP=6cm .36.如图,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点C ,使BC=2AB ,D 是AC 的中点,若AB=60cm ,求BD 的长.【解答】解:因为BC=2AB ,且AB=60cm , 所以BC=120cm .所以AC=AB +BC=120+60=180cm . 因为D 为AC 中点,所以 AD=12AC=90c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线段的长度的专项练习
第一组:
1、如图,已知C 点为线段AB 的中点,D 点为BC 的中点,AB =10cm ,求AD 的长度。

2、如图,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E 、F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EF=12cm ,求AB 的长。

F E A B C
3、如图9,AD=
12BD,E是BC的中点,BE=2cm,AC=10cm,求线段DE的长.
4. 如图1所示,点C 分线段AB 为5:7,点D 分线段AB 为5:11,若CD =10cm ,求AB 。

5.已知如图,AB =10,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点D 、E 分别为线段AB 、AC 的中点,ED =1,求线段AC 的长。

E D C B A
6.如右图,已知:C ,D 是AB 上两点,且AB=20cm,CD=6cm,M 是AD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
7.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为BD ,且BD=31AB=5
1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的距离为6cm ,求AB 、CD 的长.
A C
B D E F
8.直线上顺次截取AB=BC ,CD=3AB ,若AB 的中点M 与CD 的中点N 之间的距离是5cm ,求AB 、CD 的长。

9.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3:4
图9 A D C B E N M A D B C
三部分,E是线段AD的中点,CD=24cm,求(1)CE的长;(2)求AB:BE的值。

B C
A D
E
第二组:
1.如果线段AB=5cm,BC=3cm,且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已知点O在直线AB上,且线段OA的长度为4cm,线段OB的长度为6cm,E、F分别为线段OA、OB的中点,则线段EF的长度为cm.
3.若线段AB=10cm,在直线AB上有一个点C,且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则AM= cm.4.若线段MN=10cm,Q是直线MN上一点,且线段NQ=5cm,则线段MQ长是cm.
5.在直线l上取A,B,C三点,使得AB=4cm,BC=3cm.如果点O是线段A 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多少?
6.自己画图并完成计算:A,B,M,P四点在同一直线上,M为AB的中点,N为AP的中点,若15cm
AB=,求AP的长.
MN=,40cm
7、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 = 8厘米,CB = 6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M N
C
A B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 + CB = a厘米,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 = b厘米,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