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红楼梦》读后感800字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一生是悲剧的,晴雯亦然。
晴雯给我的感受就是:她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凭借理性活着的人。
她既不是一件礼品也不是一件工具。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楼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读后感1曹雪芹的一生是悲剧的,晴雯亦然。
晴雯给我的感受就是:她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凭借理性活着的人。
她既不是一件礼品也不是一件工具。
她有血有肉,不愿被人区别对待。
即使她身份低微,在府上也不过是个下人的身份,但她所做的种种行动却在表明,她的内心并没有视自己为下人,她的每一次不卑不亢都让人对她越加佩服。
在她的行为中似有一种风骨在的,好似文人。
她的骨子里淌的是反奴性的血。
简而言之,《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曹雪芹的心绪,宝黛的无可奈何,荣国府的兴衰荣败,而晴雯这反奴性而招惹的是是非非的悲剧形象,正是在暗喻自己在面对封建势力时也曾有过反抗,然结局也同样凄凉,故著晴雯一角聊表余志。
研究红学的学者们一直分为两派并苦苦争论,一为“喜晴派”,一为“厌晴派”。
当我看到宝玉私见晴雯,晴雯剪去指甲赠与宝玉并说下那一席话后当夜死去的那一段时,一瞬间就站在了“喜晴派”中。
因为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晴雯剪指甲。
一方面,晴雯作为下人,是需要经常做粗活的,所以下人通常是不被允许留指甲的,另一方面,长指甲在古代是被王爷娘娘之类的身份显赫的人用以炫耀身份高贵的。
而晴雯作为一个下人,她的指甲则彰显了她的反抗精神。
且“身体发肤,授之父母”,晴雯的指甲送给了身份显赫的宝玉,也揭示了她的反抗精神。
无疑,晴雯的一生虽然坎坷且短暂,然而其“真性情的人”的身份,必定是《红楼梦》最光辉也最黑暗的一笔。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部红楼,每个人都是一段传奇,或跌宕起伏,或平平淡淡。
”我倒觉得:“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晴雯,或温顺,或乖张,或楚楚可怜,”晴雯,你虽死在书里却入了我的梦里,活在了我的心里。
有时真的分不清现实与幻境,到底是我入了书里,还是晴雯活在了我的梦里?如果是我入了书,我倒宁愿活在书中的世界里,说着晴雯的故事,流着观者的泪,不甚欢喜,不甚痛快。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高中水平(精彩8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高中水平(精彩8篇)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感情。
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
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所以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终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
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
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感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我的清白。
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
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终却都为了感情献出宝贵的生命。
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
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壮的感情杯具,有情人终不成眷属。
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所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感情是不分贫富贵贱的。
不能让世俗影响纯洁的感情,虽然此刻社会的拜金主义流行,甚至某些女孩子抛出“没房、没车,就不结婚的言论。
”在婚姻上更讲究门当湖对,我不禁慨叹古人的感情,他们为了敢于献出自我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敢于抛弃自我的一切,为什么我们反而不成了呢难道真的是没有钱就没有感情吗相信读过红楼梦的您必须也会有您自我的答案,愿世俗少一些烦扰,愿感情少一些杯具,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
红楼梦高中读后感篇三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工于心计,城府颇深,似乎不比黛玉更得读者的青睐。
而我要说,宝钗之姿容不同于黛玉之风韵,宝钗之悲苦也非黛玉能体会。
都说黛玉是株芙蓉,傲世独立。
那么宝钗便是花中牡丹,其美虽不似芙蓉的高处不胜寒,却多分雍容典雅,沉静大度。
贾府中隐晦,处处皆是勾心斗角,而宝钗处其间并不曾畏惧,也不急于躲避,更不像黛玉过于洁身自好而锋芒毕露,使自身在大家庭中难以立足,宝钗有的只是份超脱的淡定从容,她温和处事并不看轻赵姨娘贾环等人,为人宁静平和的同时又不乏小心谨慎。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通用11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通用11篇)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先生虽为男子,却文笔细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在小说中,他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
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不得不说曹雪芹对人物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
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
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着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红楼梦》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精选篇2)读完《红楼梦》后,我不禁被里面美丽的语言所折服,也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叹息。
不得不说,曹雪芹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不仅把《红楼梦》这个故事写得如此精彩,连里面的每一首诗都是精心雕琢的。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800字13篇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800字1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一年级作文、二年级作文、三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五年级作文、六年级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其他作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first grade compositions, second grade compositions, third grade compositions, fourth grade compositions, fifth grade compositions, sixth grade compositions, middle school compositions, high school compositions, and other compositions.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红楼梦优秀读后感800字13篇红楼梦优秀读后感800字【13篇】大家品味完《红楼梦》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800字5篇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800字5篇《红楼梦》读后感范文一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而当时我对《红楼梦》只明白有叫贾宝玉、林黛玉两个人。
就是此刻读起它,也会被它所深深地吸引。
到了七年级,那时班里已有好多同学都读完了四大名著,可我还有一本《红楼梦》。
当我第一次看时,就被吸引住了。
我发现这书里的诗句写得十分妙,读时不但琅琅上口,寓意也是极深刻,渐渐地,对《红楼梦》产生了浓浓兴趣。
读完后,不禁感慨,林黛玉竟然如此的多愁善感,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所应具有的性格吗?或许她的性格是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没有父母的关怀、寄人篱下。
但她受到了贾府上下无微不至的关怀,却依然有些不满足。
她最终因忧虑而死。
我觉得林黛玉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黛”是一种墨绿色,代表她对自由的向往。
她多愁善感、任性自私,还很爱哭,但实质上,这正是对封建社会束缚人性的一种很好的回击!她敢于追求自由,反抗社会,寻找自我真正的幸福,这正是她可贵的品质和内涵。
在那黑暗的时代,却有着这种特殊的风景线。
没错,她就是一道风景线,以降珠草的身份,给了黑暗、趋炎附势、欺上媚下的社会留下深深的印迹。
虽然有着薛宝钗、贾元春之流的批判,可是她的芳迹、高贵、勇敢以及敢于同时代抗争的精神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杯具为主线,讲述贾府的兴衰历史,也以侧面写应了封建家庭的荒淫、腐败,表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
作者也写终都透露着哀怨伤感的请调,流露出一种消极思想。
以前初读出了对于封建剥削阶级的腐朽生活和精神实质有切实的体验和感受,小说自始至《红楼梦》时,一向都认为林黛玉是不懂事,细心眼的人。
每当贾宝玉对别的女孩子说一句话时就又哭又闹。
当别人含蓄地指点她的错误时,她总会讽刺别人一番。
好像自我是多么的完美,没有丝毫的缺点。
贾府怎样容得下这样的人。
可是读的次数多了,才真正体会到她,所以才会有了先前的感悟。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左右【十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左右【十篇】红楼梦读后感800字左右【篇1】红楼一梦,恍然惊醒,悲剧,美到让人心伤--《红楼梦》读后感。
忆梦中之事,似是难记;忆梦中之人若在面前;忆梦中之言,甚觉心伤。
无奈,超脱时期,末成悲剧。
“谦纸荒谬言,一把辛酸泪。
皆云息者痴,谁结其中味。
”低声诵吟,重复咀嚼,曹雪芹阅尽沧桑,在从彼的少年阅历中与材,回想的暖馨,身世的炎凉,更是给作品增加了无限的魅力。
曹雪芹的作品超出了全部时代,书中的配角贾宝玉完整背离了过后的礼法,但却很是契合当初的观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宏大的成绩!在尔看来《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充斥了无奈与悲伤。
但却在无绝的悲伤之中透出了摄人心魂的美,书中最大的悲剧是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恋情婚姻瓜葛,宝玉在黛玉、宝钗之间毕竟爱谁贾府究竟选谁作宝玉的妻子,这是一个大答题。
悲剧产于二个抉择的不一致。
宝玉越来越领现黛玉是独一的良知,而宝钗固然也可疏可敬,但心上总有一层隔阂。
贾宝玉的祖母和父母却越去越发明宝钗合乎儿媳夫的尺度,黛玉的性情气质却不替他们所喜。
宝钗能尽质将大家束缚在礼法的范畴之内,黛玉却返去做了执着的暴露。
悲剧尤其发生于两个取舍威望性的迥异:爱谁,宝玉保持了本人的挑选;然而,弃谁,宝玉是一点也不权力的,所有蒙于父母之命。
终极,宝钗折嫁,黛玉回魂。
于是,悲巨变成了不可防止的终局。
鲁迅曾说功一句话:”悲剧是将有价值的货色覆灭给己望。
”又言”但凡傻弱的公民,即便体魄如何健齐,如何茁壮,也只能干毫无意思的示众的资料跟瞅客,病逝世多多是不用认为可怜的。
”可睹,无价值的灭绝并不是悲剧,而《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震动我口,就由于它将被誉之物的美表示得酣畅淋漓。
例如林黛玉,书中充足写没了她的寻求取气量之高贵若不是如此她的悲剧即也不会令人如斯印象深入。
唉!说到可悲处愈是可哀。
也罢,就此放笔。
不知为何,合上手中的《红楼梦》,竟是想再看一遍。
或者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吧,犹如一梦,美的让人不想撒手。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15篇)

《红楼梦》读后感(通用15篇)《红楼梦》读后感1《红楼梦》之前是看文字,这次是听书,前80回是企鹅有声,讲的声情并茂,能引人入盛,听久了,她的口音变化都能知道是谁在说话,后40回没更新,便听了语音朗读,这就真是机械式阅读了,没有感情,所有文字都在一个调上,所以,除了声音受影响,文字也说是高鹗所写,没前80回精彩有深度,总体来讲,此书讲的是一个世道一个家族的盛衰历程,人情小说,依感情和才气为背景描诉各类人的性情世故,宝玉黛玉是冥冥中的注定,心有灵犀的一对情人,终不能成眷属缘于黛玉体弱多病,即使才情首屈一指,但在大家族的环境里,别说古代,世代也是不允许有这样的媳妇,起码对繁衍后代和兴旺后族不会有好的影响,因此被上辈人拒之,这便是他们的悲剧之源。
佩服贾母对几代人传承起了好的带头作用,因之总被称为老祖宗,王熙凤精致漂亮,奈何书读太少,欠胸怀,心狠手辣。
个人喜乐宝钗和探春,有女子的才气和胸襟。
府里的丫鬟袭人、晴文、鸳鸯、紫娟等也有她们独特的个性魅力,讨人喜欢,整部书里以女人为主,男人也就贾政算是正面又正派的一个人了。
历史书历史故事,又何尝不是现世的重复?多读多品多思,总会有数不尽的收获。
《红楼梦》读后感2我最喜欢黛玉葬花这个场景了。
这个场景不仅把林黛玉的性情描绘得栩栩如生,而且也为读者刻画了一个自爱自怜喜爱花的一个林黛玉。
林黛玉是很爱惜花的,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对于美与他人有不同的独特见解,她也写了葬花吟,以花喻自己,把贾府及整个封建的社会比做污浊,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
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这首葬花吟也是其中最凄美的诗歌之一。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读曹雪芹红楼梦有感范文5篇

读曹雪芹红楼梦有感范文5篇红楼梦》一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读了红楼梦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读后感5篇,欢迎参考!红楼梦读后感1暑假期间我读了《红楼梦》,它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这本书是清朝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所写的,它主要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之间发生的故事。
其中贯穿整本书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
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的和荣国府的二公子贾宝玉相恋,但因为林黛玉体弱多病,贾府众人多次阻挠,又不幸中了凤姐的“移花接木”之计,贾宝玉最终娶了薛宝钗。
林黛玉伤心过度吐血身亡,最后贾宝玉看破红尘,出家做和尚去了。
这本书一共一百二十个章节,其中最令我生气的是第三十三章贾政痛打贾宝玉,因为贾政仅仅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就痛打了宝玉,我为宝玉感到冤屈;最让我伤心的是第九十七章黛玉焚稿,因为黛玉偶然听到了宝玉要和宝钗成亲的事情,所以伤心至极,把从前与宝玉一起写的诗、手绢一起放进盆里烧了。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为黛玉的死而难过,因为她是带着生气和绝望走的,也为宝玉感到伤心,因为他最终选择出家为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段宝贵却又悲伤的爱情,也通过大家族的兴盛衰落看到了封建社会的危机。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它落泪,让多少人为它感动啊!我想再等我长大些,再读《红楼梦》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吧!红楼梦读后感2《红楼梦》相信大家都读过吧!它是可我们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又盛到衰为背景,刻画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的结构宏大、情景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刘姥姥游园》因为刘姥姥幽默,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由此也可以看出贾府的盛兴。
最令我难过的是《宝玉出家》,因为贾府衰弱,大观园被封闭,姐妹们都出嫁了,贾母、黛玉、王熙凤都死了,就连宝玉也出家了,贾府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雪芹《红楼梦》读后感800字一
一样花开到底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题记是九月,秋意渐浓。
有风从墙外自由的天空吹入贾府,那四角的天空,终被风慢慢吹成了秋天。
风从竹篱吹过,浸入即将盛开的菊花的经脉中,唤醒了枝头上贮藏了一春一夏的蓓蕾,以常人看不懂、也看不清的方式缓缓张开慵懒的蕊,清凉的香气,不知不觉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只不过,会有人看懂,只不过,时间未到罢了。
千古红楼,梦一回。
前生,是那棵世外仙姝;这一世,化作了这个叫作黛玉的女子。
她那照水姣花、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蕴藏着超越脂粉的不凡禀赋。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样精致婉转的别样情怀,还有那深深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叛逆情怀,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和谐。
又该怎样同那冰冷森严的封建制度相融合呢
只好格格不入。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那是个怎样的女子啊。
如冰雪般晶莹剔透,如玉般纯净无暇。
从小寄人篱下,“风刀霜剑严相逼”,而她只是想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罢了。
她那样的孤标傲世,可又有几人懂她人们常把女子比作花,却很少把女子比作菊花。
的确,那淡
泊疏野、那孤标傲世、那顽强清高的菊,怎会和纤弱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呢千年之前,有一个叫陶渊明的男人,把菊花的魂升华到了百花之外;千年之后,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黛玉,用她纤纤玉手摘下了菊花沉睡千年的魂。
花的魂魄和她的灵魂就这样契合在了一起。
因为她本是这样的人啊!
有人说黛玉不如宝钗稳重、宽厚,可宝钗那样老成、圆滑处世的富贵花,又怎能和林黛玉这瓣瓣傲骨的世外仙姝相提并论呢
不禁想起爷爷的大书柜。
从那里,我翻出了多少书犹记得那四本《红楼梦》啊,浅青色的书面、老式的线装本,微微泛黄的纸,连“梦”字都还是繁体。
旧旧的样子,犹如一位在岁月里模糊了背影的女子。
然而,那金陵十二钗却活灵活现地在纸上浮动了。
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哀伤,让我一时不禁莞尔,一时不禁落泪。
在别人大叫读不下去时,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红楼梦》,和那个,孤傲脱俗的女子。
会忍不住想象,她在一百多年前某个睡不着的夜晚,怎样的落寞,怎样的黯然神伤。
口齿噙香对月吟。
无人懂。
那样的孤独无助,让人不禁隐隐地心疼。
在秋后的某个午后,徘徊在满园清香中,听伶人们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偶抬头,迎风一笑,那样的林黛玉一定冷到了极点,孤到了极致,犹如一枝秋菊俯视那早已成为春泥的落红。
那一刻的清香,逍遥了整个秋天,逍遥了她的
一生。
想,潇湘馆那里的竹篱是否日日被黛玉那沉静悠然的喃喃细语所敲打黛玉又是否常坐在那石上,看着书,轻念一句“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还是,如后人所道,潇湘妃,枉凝眉,千古红楼梦一回。
还是如往常一样,不悲不喜。
或,面对那菊花,轻拢水袖,漫展柔荑,轻捻一朵菊,念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到底迟。
”
庭院深深,没有回答,只有回音。
三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喜剧。
说它是喜剧,因为它是古往今来第一部女性的颂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
在曹雪芹的笔下,“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在贾宝玉眼里,他“见了女儿便觉得浑身清爽,见了男儿便觉得浊臭逼人”;在大观园里,有超凡脱俗的林黛玉,有雍容华贵的薛宝钗,有心直口快的史湘云,有处世干练的王熙凤……在过去思想禁锢的年代,如此出色的一部小说,如此不凡的一部小说,怎能说不是一部喜剧
然而,说它是一部悲剧,也确实如此。
而导致这成为悲剧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主人公。
黛玉本是书香门第的女子,比别人更出类拔萃。
她刚进贾府的时候,贾府上上下下都称赞她,喜欢她。
可是她太聪明了,锋芒都露了出来,她不像薛宝钗那样有心计,她嘴巴想说啥就说啥,比刀子还尖利。
因此,贾府的人都有意疏远她。
即使她很出色,贾母也很喜欢她,但是人们喜欢她完全是因为贾母,贾母至高无上,喜欢黛玉不过是对贾母的溜须拍马罢了。
于是,在书中,我们真真切切听到黛玉的悲吟,知道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在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以教泪洒窗纱湿”的凄凉长夜;知道在每次诗词比赛中,才华洋溢的她,每次忧愁的时候,也只能是“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太多太多的悲,太多太多的叹,太多太多的感,太多太多的痛。
如此聪明出色的女子,在过去的年代,就这样被埋没、被遗弃、被淡忘,直到今天,黛玉的神情,的动作,的思想还在人们心中。
而在大观园里,唯一真正关心黛玉的,就只有贾宝玉了。
贾宝玉,名副其实一块“假”宝玉。
在贾府里,他是家长眼中的“混世魔王”。
读书,不读;考功名,不考,他还大骂科举八股文是文人“饵名钓禄之阶”,批判考取功名制度。
宝钗和袭人劝他,他却说:“好端端的一个女孩子,竟被世俗功名所污染了!”但吟诗作对,他却比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高出一筹。
他和林黛玉骨子里都含有一种叛逆,但他是男子,不会受到唾弃。
林黛玉在过去,仅是女流之辈,就算学富五车又有什么用那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
会纺织针
线才是最重要的。
黛玉那张嘴已经得罪不少人了,她就算是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才女又有什么用呢可悲可叹啊!
《红楼梦》是历史性的悲剧,通过对封建豪门贾、史、王、薛四家从辉煌到腐败的过程描写,揭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极端腐朽,展示了它无可挽回的堕落和崩溃,以及必定灭亡的命运。
虽然是必定灭亡,虽然是应该灭亡,但是,造就“灭亡”的这个社会,是很令人深思的。
有人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是也只有当好的东西没有了,才能触动人心中的痛,也才更耐人寻味,回肠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