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半球介绍

合集下载

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

3、 新皮质(大脑皮层):只有人类存在,含
有典型的6层细胞结构。
Ⅰ分子层:只含有少量的小型细胞(Cajal cells,联络细 胞)。主要接受半球其他皮质区域的锥体细胞和梭形 细胞的冲动,此层有大量切线走行的纤维。 Ⅱ外颗粒层:神经元较小,呈颗粒状,有少量锥体细胞。 Ⅲ外锥体层:锥体细胞逐渐变大。 Ⅳ内颗粒层:与外颗粒层相对应,主要接受丘脑皮质通 路传递的神经冲动。 Ⅴ内锥体层:含有大、中型锥体细胞,发出神经纤维构 成锥体束。中央前回含有巨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 Ⅵ多形细胞层:部分是改变的锥体细胞、三角形或梭形 细胞
• 一般来说,皮层主要含有两大类细胞群: • ①锥体细胞 + 梭形细胞:主要发出离开皮层的传 出纤维。 • ②颗粒细胞:接受传入冲动。 • 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Brodmann分区法, 52区,其代 号是依据其研究的顺序而定,与相应区域的功能特点 无关。 • 大脑皮质又分为 • ① 异型性皮质(hetero-typic cortex)如枕叶的视皮质。 • ② 同型性皮质(homotypic cortex)具有典型的6层细 胞结构的皮质区。 具有6层结构的皮质区称为同型性皮质;不能明确区 分出这种6层结构的区域称为异型性皮质
• (二) 基底节:
• 主要包括:纹状体和屏状核。





纹状体分为: 古纹状体—杏仁体(核),位于尾状核 尾端,海马钩的深面,侧脑室下角的前端,属 于边缘系统。 旧纹状体 —— 苍白球(豆状核的内侧, 分内外两部分),参与锥体外系。 新纹状体——壳核和尾状核(头部、体 部、尾部)。 屏状核:位于外囊的外侧,其功能知道甚少, 仅知道它不属于锥体外系。
③颞叶:解剖上无明确分界线,只是意定的。更 重要的是颞叶前移形成了外侧裂,使脑岛完全 被颞叶覆盖 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 扣带回、海马回及海马回沟。 ④枕叶:位于大脑的最后部,内侧面以顶枕裂、 枕前切迹为自然边界。 分为:楔叶、舌回、纹状皮质(距状裂皮 质)。 ⑤岛叶 (脑岛,又称第5脑叶) ⑥边缘叶 (第6脑叶) ⑦眶叶(回)(位于额叶底部,第7脑叶)

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人类大脑的主要部分和功能人类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控制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感知。

它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负责不同的功能。

以下是人类大脑主要部分和其功能的介绍:1.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一层薄薄的组织,具有复杂的折叠结构。

它是人类智力和高级认知功能的关键区域。

大脑皮层负责处理感知、思维、记忆、语言和决策等高级功能。

2.大脑半球人类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彼此通过脑桥连接。

每个半球都控制着身体相对侧面的运动和感知。

左半球主要参与语言、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而右半球则更擅长空间感知、艺术和情感处理。

3.大脑脑干大脑脑干位于脑部底部,连接大脑和脊髓。

它包含着许多重要的结构,如脑桥、中脑和延髓等。

大脑脑干调控着自主神经系统、呼吸和心血管功能等基本生理过程。

4.小脑小脑位于大脑后方,负责协调和控制身体运动。

它接收来自大脑和感觉神经的信息,并调整肌肉的活动,使我们能够平衡、精确地进行运动。

5.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包括海马体、杏仁核和扁桃体等结构。

这些区域与情绪、记忆和情感调节有关。

海马体参与新陈代谢、学习和记忆的形成,而杏仁核和扁桃体则负责情绪的处理和应激反应。

人类大脑的各个部分和功能紧密协作,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使我们能够感知世界、思考问题、作出决策,并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

进一步了解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层是人类大脑最外层的一层薄薄的组织,具有复杂的折叠结构。

它在大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负责处理感知、思维、记忆、语言和决策等高级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大脑皮层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复杂的连接网络相互沟通和传递信息。

大脑皮层的折叠结构增加了其表面积,使得更多的神经元能够容纳在有限的空间内。

这种折叠结构形成了所谓的脑回和脑沟,进一步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大脑皮层可以分为多个区域和叶,每个区域和叶都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化。

大脑半球的分叶包括

大脑半球的分叶包括

大脑半球的分叶包括1. 右脑半球右脑半球又称被动脑半球,它对空间和整体的认知能力更强,主要功能包括综合功能、启发功能、感知功能、模仿功能、全面综合功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主要分叶有侧前叶、前侧叶、安德烈叶、后叶、侧叶、颞叶、侧后叶、理性叶和基底叶。

侧前叶:侧前叶是右脑半球统合功能最重要、最先发育的区域,它可以把手指动作、空间觉知和形象等多种信息综合起来,从而促使大脑发挥出最高效率。

前侧叶:前侧叶位于侧前叶下方,主要负责空间定位、情绪表达和认知功能。

它能够控制手指动作,参与运动和语言发展,有助于保持情绪的稳定和控制情绪的发动。

安德烈叶:安德烈叶是右脑半球最左边的区域,是个隐秘的分叶,也是语言技能和艺术技能发展最重要的分叶。

它和侧前叶参与绘画、勾画、语言发展和健康情绪等创造性劳动过程。

后叶:后叶位于右脑后部,是右脑半球的重要分叶,它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模范学习、表达动作、视觉联系和空间概念。

侧叶:侧叶有两个,分别位于右脑半球的联合体里和右脑外侧的大脑皮层的内部。

它是右脑半球最长的分叶,参与音乐、艺术、语言、思维和情感表达等活动。

颞叶:颞叶位于右脑半球前部,是一个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大分叶,它有助于调节认知、人际和社会能力,是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区域。

侧后叶:侧后叶位于右脑半球外侧的脑皮层里,主要负责记忆、空间定位、估算力、情绪调节、前额叶动作以及语音发展等功能。

理性叶:理性叶是右脑半球前叶部分的一个小分叶,它负责认知加工、决策、观察、记忆和数学思考等认知功能,是启发力发展的重要部分。

基底叶:基底叶位于右脑半球外侧的脑皮层内部,主要功能是情绪调节、内外适应等,是实现逻辑推进的重要分叶,其对情绪的调节主要在情绪平衡上起着重要作用。

2. 左脑半球左脑半球又称主动脑半球,是控制人类语言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主要分叶,主要功能为把物体、事物分类归类、具有因果关系的事物统称和综合判断能力,参与人类语言和认知的发展。

主要的分叶包括颞叶枢纽、面相叶、前额叶、前侧回和海马体。

大脑标本结构特点

大脑标本结构特点

大脑标本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大脑半球:大脑半球是大脑标本的主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灰质位于大脑半球的表面,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

白质位于灰质的下面,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半球的外形因神经纤维的集中与分散而形成不同的脑回,脑回之间形成裂隙。

2. 脑室与脑沟:大脑半球的内部存在脑室,它们是充满脑液的腔隙。

脑沟是脑室的边缘部分,它们将大脑半球表面分成多个不规则区域。

这些区域有利于大脑的复杂功能,如认知、语言和运动控制等。

3. 大脑皮质:大脑皮质是大脑半球表面的重要部分,由多层神经元组成。

大脑皮质具有许多复杂的区域,专门负责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功能。

这些区域在人类大脑中特别发达,是动物大脑所不具备的。

4. 基底神经节与丘脑:基底神经节是大脑半球内部的重要部分,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和屏状核等。

它们与丘脑、大脑皮质和其他基底结构相互作用,参与许多基本的认知和运动功能。

5. 脑干与间脑:脑干是大脑半球底部的结构,包括中脑、下丘脑等。

间脑包括丘脑、上丘脑等部分,它们与大脑皮质和其他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

6. 神经元与神经纤维:大脑标本中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是其功能的基础。

神经元之间通过复杂的突触联系进行信息传递,而神经纤维则负责将信息从大脑的一个区域传输到另一个区域。

7. 血管与血液供应:大脑标本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以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脑血管系统为大脑提供这种血液供应,确保其正常功能。

总的来说,大脑标本的结构特点包括半球、脑室、皮质、基底神经节、脑干、间脑、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功能。

这些特点使得大脑成为人类认知和行为的核心器官。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大脑半球分为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和皮质下基底神经节。

其中,大脑皮质为高级中枢,它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构成。

细胞分为分子层、外颗粒细胞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细胞层、内锥体细胞层和多型细胞层等六层。

(1)灰质:尾状核、豆状核和屏状核。

尾状核+壳核为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

(2)基底神经节:由纹状体、杏仁核及屏状核组成,它位于大脑白质深部。

(3)嗅脑:包括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质、海马、齿状回等部分。

(4)白质:联合纤维为连接两侧大脑半球新皮质的纤维,主要是骈体。

联络系为连接同侧半球不同部位的皮质纤维,有沟束、上下纵束和扣带束等。

(5)内囊:内囊是位于豆状核的内侧、丘脑和尾状核的外侧的白质板,为投射纤维(联络皮质和丘脑、脑干及脊髓的传入、传出纤维)所组成。

内囊的前肢位于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内囊的后肢位于豆状核和丘脑之间。

前、后肢连接的地方为膝部。

(6)外囊:位于屏状核和豆状核之间,主要由皮质被
盖纤维组成(岛盖及脑岛至中脑被盖)。

(7)极外囊:位于屏状核与脑岛之间,主要是皮质联络纤维,联络额叶及颗叶的皮质,对听觉中枢、言语运动中枢起联络作用。

大脑简单结构介绍

大脑简单结构介绍

大脑是人类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负责感知、思维、情感、记忆和行为等高级功能。

它由多个区域和结构组成,每个区域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以下是大脑简单结构的介绍:
1.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大脑的外层,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大脑皮层是思维、
感知和意识的中枢,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叶片状结构,称为回。

大脑皮层是人类高级认知功能的主要场所,也负责运动控制、感觉处理和语言能力。

2.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位于大脑的深部,包括杏仁核、海马体和下丘脑等结
构。

边缘系统参与调节情绪、记忆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于情感的产生和记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3.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位于大脑深部,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核团,如纹状体、
丘脑和苍白球等。

基底神经节参与运动控制、习惯行为的形成和执行,同时也与情绪调节有关。

4.脑干(Brainstem):位于大脑下方,连接大脑与脊髓,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干控制基本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消化,同时也承担了一些重要的睡眠和觉醒调节功能。

5.小脑(Cerebellum):位于大脑后方,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势控制。

小脑也
可能在认知和情感调节中发挥一定作用。

除了以上结构外,大脑还包括了许多神经元、突触和神经传导途径,构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

这些结构和网络相互作用,共同完成了人类复杂的认知和行为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仍在不断发展,许多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它们各有不同的功能。

大脑左半球主要功能是进行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右半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和形象的思维,具体的体现在直觉、节奏、形象、想象、空间感、整体性等方面的能力,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右脑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对整个大脑的协调,促进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将有积极的意义。

科学家对右脑的评价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之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右脑之谜。

以下是科学家对右脑的评价。

右脑是“祖先脑”。

右脑有一个隐蔽得很深的重要功能:保留和储存通过遗传因子留给后代的全部信息。

这就是右脑被称为“祖先脑”的缘由。

右脑储存的祖先遗传因子,能随时随地地向后代昭示: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指明行动的方向。

与右脑有别,左脑是储存出生以后所有信息的“自身脑”。

右脑是无意识脑。

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基础。

左脑是“意识的”心理过程的中枢。

做梦、顿悟、灵感等“无意识”心理过程,主要依靠右脑的功能。

左脑不会“说话”,它缺乏语言功能。

右脑是节能脑。

右脑不需要很多能量就能高效率地工作。

右脑的高效率是与它的独特的信息处理方式密切相关的。

右脑储存的信息量是左脑的10万倍。

这使得它处理信息的方式与左脑判然有别。

右脑用表象思维,左脑用语词思维。

右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是空间的、同时的,左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是时间的、序列的;右脑是形象的、直觉的,左脑是逻辑的、理性的;右脑是描述的、模拟的,左脑是分析的、数字的。

右脑是行动脑。

人类的行为,特别是大量情绪行为,均处于右脑的控制之下。

右脑的直觉判断不是以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的方式达到的,而是顷刻之间达到的。

右脑这种“整体审视、瞬间判别”的高度组织特性,有利于人类趋利避害、保存种群。

右脑是创造脑。

人类的创造之魂在右脑。

右脑的祖传因子、10万倍于左脑的信息量以及迅速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使它具备了卓绝的创造天性。

锻炼使用右脑:脑的大部分记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就如同录像带的工作原理一样。

所谓思考,就是左脑一边观察右脑所描绘的图像,一边把它符号化、语言化的过程。

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

大脑中动脉闭塞: 起始段——三偏征、失语(优势侧) 中央支——仅偏瘫 脉络膜前动脉闭塞:三偏征(偏盲持久)、 感觉过度、丘脑手 Heubner回返动脉闭塞:偏瘫(下肢重)、 对侧下肢感觉障碍、额叶性共济失调、 有时排尿障碍、精神症状
基底神经节综合征
出现两种症状,即肌张力变化和不随意运动。 以伸、屈肌肌张力均增强(肌强直)、运动 减少或有震颤者称为帕金森综合征。 以肌张力低下、运动增多见于舞蹈症、手足 徐动、扭转痉挛或畸形性肌张力不全等。
内囊综合征
“三偏”综合征 对侧中枢性面神经、舌下神经和肢体的偏瘫 (皮质脑干束和皮质脊髓束受累); 偏侧感觉障碍(丘脑皮质束受累); 少数亦可出现偏盲(视放射受累)。
视物变形,侧向凝视(向病灶侧,属 空间失认) 视野缺损(伴黄斑回避): 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对侧同向性偏盲 失读症
颞叶
颞叶
精神症状:人格改变,记忆障碍,情绪反常,反应 迟钝,表情淡漠,类偏执等。 颞叶癫痫:“梦幻状态”(幻觉、内脏特殊 感觉、人格解体、恐怖症、意 识障碍、记忆缺损、自动症等),似 曾相识或旧事如新,环境生疏感,生 动性幻觉,视物变形
胼胝体病变 原发性变性(Marchiafara氏病)——精神 症状(兴奋、易怒、暴动、幻觉、妄 想)、抽搐、瘫痪
基底神经节
基底神经节又称基底节,是位于大脑半球深 部白质内的灰质核团,主要包括尾状核、豆 状核,还包括杏仁核和带状核等。 豆状核的外侧部分称为壳核,内侧部分称为 苍白球。 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在胚胎发生学 上苍白球较古老,又称旧纹状体,壳核和尾 状核较新,故又称新纹状体。
额叶的主要功能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功有
关。其主要功能区包括: 1.皮质运动区 2.运动前区 3.皮质侧视中枢 4.书写中枢 5.运动型语言中枢 6.额叶前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形态与结构-表面形态
1.1 大脑半球的外部形态 可以概括为“三个面、四个极、五个叶”
• 三个面:背外侧面——中央沟,外侧沟 内侧面——顶枕沟,距状沟 胼胝体,扣带回 底面——
• 四个极:额极、颞极、岛极和枕极 • 五个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
1 形态与结构-表面形态
Five lobes
• 大脑半球的内表面沿矢状线分为两半,内表面 上可清楚看到顶叶和枕叶之间的顶枕裂。枕叶 在后,内有很深的距状裂,其上方为楔回,下 方为舌回
• 旁中央小叶位于顶部中央
枕叶的主要沟回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舌回
1 形态与结构
• 在半球切面的中央是被切断的两半球的主 要连合纤维-胼胝体,它略呈弓形,前端 称膝,中部称体,胼胝后体干端称压。前端向前胼下胝体压部 弯,变薄处胼称胝嘴体膝。
• 这样,在每个大脑半球的外表面就分出了 四个叶:额叶、顶叶、颞叶与枕叶。
• 位于中央沟两侧的两个大回,一个在中央 沟之前称中央前回,一个在中央沟之后称 中央后回
Cerebral hemisphere

• 中央沟 central sulcus • 外侧沟 lateral sulcus • 顶枕沟 parietooccipital
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大脑横裂
端脑的外形与分叶
• 大脑纵裂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 • 大脑横裂cerebral transverse fissure
1、 形态与结构
大脑半球: • 大脑灰质-cerebral cortex • 基底核-basal nuclei • 大脑髓质-medulla • 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
大脑半球介绍
1 形态与结构
大脑半球
2 皮质的 功能性结构
3 大脑半球 病变的症状
telencephalon
中 brain
端脑
枢 神 经 系
神统

diencephalon 间脑
spinal cord


周 cranial N

神 经spinal N系统 visceral N
cerebellum 小脑
1 形态与结构-表面形态
• 顶叶,首先按中间的横沟(顶间沟)分成顶上 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分为缘上回和角 回
顶叶的主要沟回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顶上小叶 顶内沟 缘上回
角回
1 形态与结构-表面形态
• 颞叶也有三个横回,即颞上回、颞中回和 颞下回,在这三个脑回之间的横沟称颞上 沟及颞下沟
颞叶主要沟回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上沟 颞下沟
• 颞横回
听觉中枢
颞横回
第 I 躯体运动区
primary motor area
第 I 躯体感觉区
primary sensory area
平衡觉区
味觉区
taste area
听区
auditory area
颞横回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缘上回 角回
1 形态与结构-表面形态
sulcus
中央沟
外侧沟
顶枕沟
脑的侧面观
中央沟 Central sulcus
外侧沟 Lateral sulcus
顶枕沟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脑的侧面观
额叶的主要沟回
中央前沟 中央前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眶部 三角部
岛盖部
1 形态与结构-表面形态
• 额叶(中央前回以前的区域),有三个横 行的回,即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扣带沟 顶枕沟
枕颞沟 枕颞外侧回
距状沟
calcarine sulcus
大脑半球内侧、底面
1 形态与结构-内部结构
• 大脑皮层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展上最晚的和 最完善的部分。在解剖上,皮层是覆盖于 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层。小部分位于外表, 大部分折进脑沟内;
• 正由于皮层的这种折叠,形成了大量脑沟。 其中有一些脑沟最明显,也最深,称为裂, 把大脑分成脑叶。较小的沟,又将各脑叶 分成若干脑回
brain stem 脑干
1、 形态与结构——表面形态
端脑-telencephalon
由左、右两侧大脑半球 及连接两半球的胼胝体组成
端脑 telencephalon (大脑 cerebrum)
大脑纵裂
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
大脑半球
cerebral hemisphere
胼胝体嘴 前连合
穹隆
胼 胝 体 上 面 观
扣带回 胼胝体 胼胝体沟 扣带沟 终板
中央旁小叶
旁嗅沟
扣带回缘支
1 形态与结构-表面形态
• 中央小叶后、楔回之前为楔前回 • 在颞叶的前部为海马回钩,钩的向后延伸
部分为海马回。钩、回外侧为向后走行的 侧副裂
1 形态与结构
• 有一白质带自压部向下伸出,称穹隆; • 穹隆与胼胝体之间有一三角形薄片,称透明
• 大脑半球的底面前部是额叶,稍后,以大脑外 侧裂和额叶分开的颞叶,再往后则是枕叶
• 在额叶底部有嗅球和嗅束,稍后是视交叉,脑 干
直回 眶回
嗅束沟
嗅球
嗅束 嗅三角 前穿质
额叶
枕颞外侧回 钩
海马旁回
嗅球
olfactory bulb
嗅束
olfactory tract
前穿质
脑底面
1 形态与结构-表面形态
• Frontal lobe 额叶 • Parietal lobe 顶叶 • Temporal lobe 颞叶 • Occipital lobe 枕叶 • Insular lobe 岛叶
1 形态与结构-表面形态
• 在大脑半球的外表面上,巨大的中央沟将 顶叶与额叶分开。中央沟的下端,有大脑 外侧裂将额叶和颞叶,顶叶和颞叶分开。 从顶枕裂向下引长线,将颞叶和顶叶与枕 叶分开。
1 形态与结构-内部结构
人类大脑皮质厚约1.5~4.5mm,按进化特点分 为:
• archicortex 原皮质 (hippocampal formation 海马结构)
• paleocortex 旧皮质 • (rhinencephalon 嗅脑) • neocortex 新皮质
隔;
• 在胼胝体周边,有一个”C”形的脑回,称扣 带回;
• 扣带回与隔区、穹隆峡、杏仁核、海马、海 马回、钩、额叶眶面之嗅区、乳头体、乳头 丘脑束、丘脑前核等组织组成边缘叶,或称
海马
胼胝体
hippocampus
海马沟
海马回钩 uncus
海马旁回
parahippocampal gyrus
中央旁小叶 中央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