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脑的生理基础与优势功能探寻
人类大脑的结构与功能解析

人类大脑的结构与功能解析人类大脑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器官,它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细胞组成。
这些细胞通过电化学信号相互之间沟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控制着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本文将对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展开解析,了解它是如何运作的。
一、大脑结构人类的大脑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脑干、小脑和大脑。
其中,脑干是连接脊髓和大脑的中间地带,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以及一些基本运动和生命支持功能。
小脑则负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态,并且与某些认知功能有关。
而大脑则是进行思维、感觉、情感和行为等更高级的功能的中心。
大脑可以分为左右两个半球,这两个半球通过称为胼胝体的纤维束相互连接。
每个半球又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叶片: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不同的叶片负责不同的功能,例如:额叶负责决策和控制行为,顶叶负责视空间处理,颞叶负责听觉和语言,枕叶控制身体的感觉。
二、复杂的神经元细胞人类大脑拥有数百亿个神经元细胞,它们通过数以兆计的突触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
神经元细胞则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每个神经元细胞都有一个细长的轴突、许多树突和一个细胞体。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它就会产生一个电波形式的信号,通过轴突传递到其他神经元细胞的树突上。
这样的电化学信号也是我们平时说的“神经冲动”。
三、神经传递神经传递是神经系统善于控制信息流动的过程。
它涉及了许多神经递质、受体和酶等分子,它们分别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和接收信号。
大脑的信号传递机制是一个类似于电子邮件和路由器的过程:每个神经元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将其整合并决定是否向外发送信号。
这个过程中,神经元受到的信号的强度有时会被调整,以产生不同的效应。
四、大脑区域的功能四个主要的大脑叶片各司其职。
额叶是大脑中最先进化的区域之一,它负责决策、计划和执行复杂的行为,同时还处理时间感知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
顶叶则负责处理来自眼睛、耳朵和皮肤等感官信息,并将它们整合到一个场景中,用于空间感知和注意力控制。
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人类大脑是生物界中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其结构和功能的奥秘吸引着数以亿计的科学家、医生和研究者。
其神经元和突触的数量高达1000亿个,每个神经元可以通过数百个突触与其他神经元相互联系。
然而,这种超级复杂性并不仅仅表现在神经元的数量上,它还涉及到人类大脑神经回路的特定组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人类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奥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脑的基本结构。
大脑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包括脑干、小脑和大脑皮层。
脑干主要负责控制呼吸、血压、心率和睡眠等基本功能。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和调节肌肉的动作和平衡。
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一层,是我们行为和思维的中心。
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包括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大脑的这种分区方式是为了便于研究大脑的不同部分的不同功能。
例如,额叶是大脑中与人的个性、思想和情感密切相关的区域。
顶叶主要负责视觉信息的处理。
颞叶与听觉和记忆相关,而枕叶主要负责身体感觉的处理。
然而,大脑的结构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区域。
它也包括了不同的神经连接和大范围的神经网络。
举个例子,我们的大脑还包括了海马、杏仁核、丘脑和下丘脑等结构,这些结构有助于实现大脑中的记忆、情绪、睡眠等多种复杂功能。
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是如何实现这些复杂功能的呢?这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有关。
神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到其他神经元,形成复杂的神经回路。
这种神经回路需要多个神经元之间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
例如,在完成认知任务时,不同的神经元会相互连接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神经回路。
我们还需要了解的是,人类大脑的功能是逐渐建立起来的。
随着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不断增长,大脑的结构也逐渐建立。
儿童大脑的神经路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大脑的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做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的大脑与一个五岁的儿童的大脑相比,它的突触连接数量只有五岁儿童的1/10,而且突触的密度比成年人少90%。
这意味着,婴儿的大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发展良好的神经网络。
大脑的构造和功能是什么?

大脑的构造和功能是什么?大脑是人体最为复杂、神秘的器官,也是掌控我们身体的最高指挥中心。
大脑的构造和功能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解剖、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大脑的构造和功能。
一、大脑的解剖结构1.脑的三个部分大脑分为前脑、中脑和后脑三个部分。
前脑包括额叶、颞叶和顶叶,控制着人体的高级认知和决策能力。
中脑主要控制视觉、听觉和运动等基本功能。
后脑包括小脑和延髓,主要控制着身体平衡和呼吸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2.神经元和突触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单元,具有接受、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相互连接,信息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
3.大脑皮层和脑回大脑皮层是大脑的外层,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人体的高级认知和思维能力。
大脑皮层上有很多脑回,脑回的形状和数量不同,与大脑功能也有关系。
二、大脑的生理功能1.感知功能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各种感知,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人体的感知信息会通过神经元传输到大脑皮层,大脑处理并解读这些信息。
2.运动功能大脑控制着人体的各种运动,包括运动的规划、协调和调节等。
在大脑皮层的运动区,有对不同身体部位的运动控制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不同的运动。
3.认知功能大脑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和思维等方面。
大脑皮层中的额叶和颞叶等区域与这些认知功能有很大的关系。
三、大脑的心理功能1.情感功能大脑控制着人体的情感,包括情绪、压力和抑郁等。
大脑右侧的颞叶和额叶等区域与情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区域会受到某些物质、环境和情境等影响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变化。
2.意识功能大脑控制着人体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和昏迷等。
大脑对于外界信息的接受和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体的意识状态。
3.思维功能大脑控制着人体的思维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和情感反应等。
大脑皮层中的额叶和颞叶等区域参与了人体的决策和规划等高级认知过程。
四、大脑的行为功能1.社交行为大脑控制着人体的社交行为,包括不同的社交行为方式、社交交流的形式和内容等。
人类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人类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基本结构:人类大脑encephalon(或brain)位于颅腔内,在成人其平均重量约1400g,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前部,一般可分五个部分:端脑、间脑、中脑、后脑和延髓其中端脑和间脑合称前脑prosencephalon(或forebrain),后脑与延髓合称菱脑rhomben cephalon(或hindbrain),后脑metencephalon(或afterbrain)又由脑桥和小脑构成。
依据其所处的位置,人们习惯上把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合称为脑干。
延髓向下经枕骨大孔连接脊髓。
随着脑各部的发育,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就在脑的各部内部形成一个连续的脑室系统。
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
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
半球内的腔隙称为侧脑室,它们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每个半球有三个面,即膨隆的背外侧面,垂直的内侧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
背外侧面与内侧面以上缘为界,背外侧面与底面以下缘为界。
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之间的隆起称为脑回。
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沟从上缘近中点斜向前下方;大脑外侧裂起自半球底面,转至外侧面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
在半球的内侧面有顶枕裂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距状裂由后部向前连顶枕裂,向后达枕极附近。
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即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额叶;外侧裂以下的颞叶;顶枕裂后方的枕叶以及外侧裂上方、沟与顶枕裂之间的顶叶;以及深藏在外侧裂里的脑岛。
另外,以沟为界,在沟与前沟之间为前回;沟与后沟之间为后回。
人类的大脑皮层平均厚度为2.5~3.0毫米,皮层表面高度扩展、卷曲,形成许多的沟和裂。
下凹的叫沟,凸出的叫回、如果把皮层剥离下来并全部展平,形成的灰色物质层有四张A4打印纸大小。
而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一张A4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人类大脑的神奇功能与结构

人类大脑的神奇功能与结构【正文】人类大脑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其神奇功能和结构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人类大脑不仅担负着控制运动、感知外界信息等基本生理功能,还与思维、记忆、学习、情感等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神奇的功能和复杂的结构两个方面来探讨人类大脑的奥秘。
一、神奇的功能人类大脑具备许多令人惊叹的功能。
首先,它是人类思维的源泉。
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之一,它使我们能够进行推理、分析、判断和抽象思考等高级脑力活动。
这些思维能力的基础是大脑皮质中数以百亿计的神经元之间的复杂连接和信息传递。
其次,人类大脑拥有极高的记忆力。
记忆是指人类接受、存储和回忆信息的过程。
人类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短期记忆能够暂时保持一定的信息,并在一段时间后将其丢弃;而长期记忆则能够将重要的信息永久地存储下来,供人们回忆和使用。
记忆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质量。
此外,人类大脑还参与了情感的生成和调节。
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反映,它与大脑中的多种神经网络密切相关。
大脑中的杏仁核、扣带回等部分被认为是情感加工的重要区域。
这些区域的神经元活动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并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对于维持人类心理稳定至关重要。
二、复杂的结构人类大脑的具体结构极为复杂,由多个部分和区域组成。
首先,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两个半球之间通过胼胝体相互连接,形成信息传递的通道。
左半球主要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以及数理逻辑等分析性思维活动;右半球则主要负责左侧身体的运动以及空间想象、艺术创作等综合性思维活动。
其次,大脑分为脑干、小脑和大脑两个主要部分。
脑干位于脑部底部,控制着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等;小脑则主要参与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最大的大脑则被大脑皮质覆盖,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执行。
此外,大脑还包括了多个功能不同的叶叶,如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
这些叶叶在感知、运动、记忆、情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类大脑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控制和协调人类身体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重要功能。
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理解人类思维、行为和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脑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脑结构的研究大脑是由两个半球组成的,分别控制身体的相对侧面。
每个大脑半球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即大脑皮质和大脑白质。
大脑皮质是由细胞体层组成的最外层,负责感知、运动和高级认知功能。
大脑白质则由细胞的纤维束组成,负责连接不同的脑区和信息传递。
在大脑内部,有许多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比如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
这些区域在不同的功能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额叶参与认知控制、情绪调节和决策制定等功能;顶叶参与视觉信息处理和空间认知等功能;颞叶参与听觉信息处理和记忆存储等功能;枕叶参与触觉信息处理等功能。
此外,大脑内部还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结构,如大脑基底核、海马体和杏仁核等。
这些结构与学习记忆、情感表达和运动控制等方面密切相关。
通过对这些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脑在不同功能活动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二、大脑功能的研究1. 感知与运动功能大脑参与了人类的感知和运动过程。
感知功能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而运动功能包括身体的运动和动作控制等。
通过研究大脑在感知和运动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过程和身体的运动控制机制。
2. 认知与记忆功能大脑承担着人类的认知和记忆功能。
认知功能包括注意力、感知和思维等,而记忆功能包括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研究大脑在认知和记忆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人类的思维过程和记忆形成的机制。
3. 情绪与情感功能大脑参与了人类的情绪和情感表达。
情绪与情感功能涉及到人类的情绪体验、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通过研究大脑在情绪和情感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机制。
4. 语言与沟通功能大脑是人类语言和沟通的基础。
人类大脑构造和功能

人类大脑构造和功能人类大脑是身体最复杂、最神奇的器官之一、它包含了数以亿计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复杂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合作完成认知、感知和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
本文将探讨人类大脑的构造和功能。
人类大脑的构造非常复杂,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它们通过大脑中央的脑桥相互连接。
每个大脑半球又分成四个叶,即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这些叶的功能各不相同,涉及到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各个方面。
首先,额叶负责决策、规划和控制行为。
它有助于人类思考和解决问题,参与认知控制和情绪调节。
额叶还包括了运动皮层,它控制人体的运动功能。
其次,顶叶是人类感知和感觉加工的中心。
它有助于鉴别、集成和理解外部的感觉信息,比如视觉和听觉。
顶叶中的领叶尤其重要,与空间认知和运动协调有关。
再次,颞叶涉及到记忆、学习和情绪。
其中海马体和杏仁核与记忆形成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相关。
颞叶也与语言处理有关,包括了布洛卡区和华岩区等语言中枢。
最后,枕叶是人类视觉加工的主要区域。
它包含了视觉皮层,是处理视觉信息的中心。
枕叶还参与了空间感知、空间导航和注意力控制等功能。
人类大脑的功能与其构造紧密相关。
首先,大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
这些神经网络协调合作,完成了人类的知觉、思维和行为。
其次,大脑具有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学习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不断改变和加强,在新的经验中形成新的神经连接。
大脑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改进和适应环境,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性。
另外,大脑还负责控制人体的各种运动。
运动控制涉及到脑干和小脑等辅助结构的参与。
大脑通过对肌肉和运动系统的控制,使得人体能够进行复杂的动作和行为。
大脑还参与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情绪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回路密切相关。
大脑的情绪中枢包括了杏仁核和前额叶等结构,它们与情绪的产生、体验和调节密切相关。
此外,大脑还参与了语言处理。
大脑通过布洛卡区和华岩区等语言中枢,实现了语言的理解、产生和表达。
这些区域在人类的语言能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脑的奥秘:记忆、学习与智力开发

大脑的奥秘:记忆、学习与智力开发大脑是人体最神奇的器官之一,它包含了无数的奥秘。
人类的记忆、学习和智力开发都与大脑密不可分,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大脑的奥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大脑的基本结构。
大脑主要由两个半球组成,分为左右两侧。
左脑控制右半身的运动,而右脑控制左半身的运动。
同时,大脑还有一个负责均衡的脑干,并与身体其他部分通过脊髓相连。
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和协调让我们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感知、思考和行动。
记忆是大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使得我们能够存储和回忆过去的经历和知识。
记忆主要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暂时存储信息的能力,它能够保存近期的经历或信息,但是容量较小。
当我们将信息反复复习和加工,它们就会被转化为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有多种类型,如语义记忆、知识记忆和情景记忆等。
这些记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激活和回忆,帮助我们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而记忆的形成和存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大脑区域的相互作用。
其中,海马体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它在空间记忆和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海马体可以将信息转化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加强记忆的存储和巩固。
同时,大脑皮层也参与了记忆的形成和存储,不同的皮层区域专门负责不同类型的记忆。
这些区域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学习是大脑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它使得我们能够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如条件反射、习惯性学习和认知学习等。
每种学习类型都涉及到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和相互作用。
例如,杏仁核和海马体在条件反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前额叶皮层则在认知学习中起主导作用。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大脑可以建立新的神经元连接,并加强已有连接的效果,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智力开发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训练提高大脑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智力开发可以通过丰富的环境刺激、适当的锻炼和专注力训练等方式进行。
这些训练能够激活大脑中的神经元,增加其连接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大脑的功能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從大腦的生理基礎與優勢功能探尋可行的創造思考教學方法呂秀美撰壹.前言大腦是人類行為與思考的樞紐,透過視、聽、嗅、味、觸…等各感官的覺知,輸入了來自各方的資訊,傳入腦中、重新編碼、認知、解釋、儲存或反應…等等,這一系列的歷程,是快速而複雜的。
這些年來,人類不斷的研究有關大腦左右分化的功能與優勢能力的發展,這些研究結果,對於教育上之應用,實有其莫大的貢獻。
在資優教育中,強調的是創造思考能力的培養,創造思考究竟是先天?抑可透過後天訓練而成?國內學者毛連塭從遺傳和環境的觀點指出創造力的可教育程度之可能性有三:1.完全來自遺傳,後天無法改變。
2.創造力的表現是受到先天和後天交互影響的結果。
3.創造力的要素中部份是先天遺傳的,部份是可以訓練的。
第一種說法未受大部份學者接受,第二、三種說法較為大家所認同(引自張玉佩,民91)。
因此,影響創造思考教學除了後天訓練外,對先天生理因素亦應有所瞭解,才能將二者融合運用,發揮教育的最大的效果。
貳.大腦的生理基礎與創造思考人腦的重量平均只有一千三百克,約佔全身體重的百分之二,雖如一個葡萄柚般大,卻掌控人類思想活動的全部,也是創造人類文明的根源。
一、腦的基本結構單位---腦細胞(又稱神經細胞):據估計整個大腦內至少約含有一百五十億至三百億個腦細胞(引自江漢光,民84),其中約有20億個腦細胞直接參與訊息的接收和處理(引自梅錦榮,民87)。
神經細胞本體上有數以千計的樹突纖維(接受訊息)和一至二根的軸突纖維(傳遞訊息)如同網絡般,彼此互相行成連會,因此每個神經細胞和其周圍細胞,至少產生一千次到一萬次以上的連會點,此連會點稱之為突觸(synapse)。
科學家發現在動物的一生中,樹突的成長是持續的,樹突上生長著小棘,叫做樹突棘(dentritic spines),它們會因個體的學習和經歷而改變;突觸,特別是樹突上的突觸,亦會受到後天經驗的影響迅速增加,為了支援發展後的樹突的代謝需要,神經元的胞體快速生長,以增加體積(取自邵郊,民89)。
因此,腦細胞若缺乏刺激,它就保持原來的樣子,如果善加利用的話,它就會逐漸擴展,其網絡便會愈見複雜。
神經元的周圍是神經膠(glia)特殊細胞,這些神經膠數量超過神經細胞,它與神經細胞不同處在於神經細胞數量不會增加,而神經膠會因環境的刺激而增加數量。
神經膠愈多便愈能促進「胞突接合活動」,使細胞和細胞間的脈動愈有力量,思考的模式也愈複雜,在許多資優生身上常可發現這樣的特徵(引自李翠玲,民81)。
Krech和Rosenzweig利用兩組同樣基因的老鼠,控制組被安置於無刺激的環境,且每一隻皆被隔離在燈光昏暗的小籠子裡;實驗組則一起住在一個充滿玩具與良好光線的實驗室裡,且每天可自由離開籠子外出探險三十分鐘。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老鼠比控制組的老鼠之大腦皮質有顯著的增長,長得更厚更重;另外膠質細胞的數目、神經元細胞體及細胞核的大小,以及供應大腦皮質的血液細胞徑等都有增生的現象(引自李翠玲,民81)。
由此可見,透過後天的刺激與不同的經驗,確可改變在先天上幾乎相似的兩個體(如許多雙胞胎被安置於不同環境中),而有著天壤之別的學習差異。
二、腦波:利用腦波儀(EEG)測試大腦神經細胞活動情形,依據腦波振幅的來分析受試者生理和心理的狀態:(引自林幸台,民71年)1.Delta波的振幅最小(0.5~0.3赫),常出現於沉睡時,多與夢境有關。
2.Theta波較快(3.5~7.5赫),多在半睡眠狀態出現,一般人每日約有百分之五的時間處於這種狀態,這時右半腦波振幅較左半腦高,許多頓悟、幻想常於此時出現,與創造思考關係密切。
3.Alpha波屬於一種「放鬆式的警醒狀態」(8~13赫),此時右半腦較佔優勢,與訊息接收、發現問題等認知型態有關,此時頓悟、幻想亦時而出現,與創造思考的關係最密切。
4.Beta波(13.5~40赫),此時左腦腦波較強,在行為上表現出注意力集中、目標導向,與解決問題能力有關。
在許多有關腦波研究中,藉由減低腦波,產生身心統整的鬆弛狀態,以提高腦力之集中。
如將Theta波降低4~7週,可以產業更大的鬆弛狀態,有益於創造思考的產生。
因此提供學生一個安全而自然創造的情境,乃創造思考教學之重點(引自李翠玲,民81)。
三、大腦功能的偏側化與統整:人類的大腦為左右兩半球構成,就功能上而言,有些功能偏左,有些功能偏右,這種現象叫做大腦功能的偏側化。
就目前有關研究之分析,大腦兩半球的功能偏側傾向如下(引自林幸台,民71年;梅錦榮,民87):1.視覺方面:左半球偏重字母、詞語;右半球偏重幾何圖形、人面及全盤統整事件、。
2.聽覺方面:左半球偏重語音、語言材料;右半球偏重非語言、環境聲音、樂調。
3.軀體覺、動作方面:左半球複雜自主性動作、依記憶的語文方式表達動作;右半球偏重觸覺辨識、創造性動作。
4.記憶方面:左半球偏重語文記憶;右半球偏重音調記憶。
5.語言方面:左半球偏重語言、閱讀、書寫、計算;右半球非語文符號。
6.空間知覺方面:左半球偏重空間標誌;右半球偏重二度空間。
7.思考方面:左半球偏重歸納、聚斂式、細部分解、聚集、邏輯、分析、系統性概念、抽象的;右半球偏重演繹、幅射式、全盤統整、擴散、直覺、創造、關連性概念、具體的。
8.情意方面:左半球偏重智慧、軀體概念、邏輯、主動爭取、男性化、活躍;右半球偏重情緒、軀體形象、直覺、被動、女性化、直覺的、藝術的。
大腦在活動時會產生電活性,整個大腦約可測出十瓦特的電力。
因此,透過腦波儀(EEG)可以檢測出腦部的電器生理性活動,如(引自江漢光,民84):1.若一個人在說話時,語言中樞呈現Beta波,而計算中樞呈現Alpha波或Theta波。
2.在繪圖時,語言和計算中樞均呈現Alpha波或Theta波,空間訊息中樞則呈現Beta波。
3.若同時使用兩個腦區,常可能出現混亂情況,因為兩腦區互相競爭或干擾。
除了分區功能,大腦重覆功能亦可發揮來回式的訊息傳遞過程,即使是簡單動作,如看到影像要寫下意義,其重覆功能亦十分複雜。
在創造思考過程中,大腦跨越各區,擷取不同的分工,並整合為一個新的意念而執行之。
Hughling-Jackson 於其「階層論」中亦說明(引自梅錦榮,民87),人類的神經系統至少是由三個從低到高的功能組成的,較基層的功能在大腦中有特定的部位,基層的功能如簡單的感覺運動功能,它們互相連繫形成較高層次的心理活動。
因此,高級的功能並不侷限在大腦的某一部位,而是透過投射纖維、聯合纖維與連合纖維等交織組成的連絡網絡,不但聯繫了大腦半球內,更跨越了大腦半球間的交通,構成了大腦心智功能最主要的生理性基礎。
由以上得知,左右半腦功能雖有區別,右半腦雖有較多的創造力表現,然就整體創造歷程而言,唯有左右半腦功能之統整才能有最大的發揮。
然而,對於資優生而言,唯有能將以下四種功能統整、發揮,才能達到所謂創造能力發展(引自李翠玲,民81):1.運動功能:主要由腦幹和大腦皮質的運動區所負責。
透過身體感覺及大腦對五官負責的功能,提供相關刺激,使身心的感覺更加敏銳而增強對現實的覺知。
2.情緒功能:主要由胼胝體負責。
在學習的過程中,易對反覆練習產生厭倦而逃避,此時若能提供一個安全、舒適、被尊重、被關懷的情境,有助於正向情緒的建立,以利於學習。
3.直覺功能:由大腦的前額葉負責。
直覺是人類最獨特的能力,透過視覺化和想像力的教學設計,可使資優生創造力得以發揮。
4.認知功能:大腦中許多部份負責與認知有關之功能。
故大量而正向的環境刺激,更能強化這些神經結的聯繫,以增進認知功能的發揮,而提升至更高層次的能力發展。
參.大腦優勢功能與創造思考由於語言是人類非常重要的功能,所以將支配語言功能的半球,稱為優勢半球或主側半球,另一側則稱為從屬或次側半球。
據醫學界研究有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均為左側大腦優勢。
若對一些語言中樞有一小部份在右腦的人,其思想和和知覺功能會自然地漸移至右腦。
如有些左腦受傷的人,不會說話卻會吟唱簡單的歌;有些口吃的人,可能因為右大腦的語言功能過高,干擾了左腦的表達能力,所以口吃的人唱歌多半不會口吃,此時醫生若能用一些抑制右腦功能的藥物,則口吃現象便能隨之獲得改善。
因此,在醫學上有兩個推論大腦優勢功能存在之理由(引自江漢光,民84):1.如果兩側大腦共同優勢,在接收及行使訊息時,將會產生「決定誰先做」的過程,而延誤了快速反應的時機。
2.因為優勢的一側常常有使用的機會,所以能增加使用的技巧性,若兩側同時用,則練習機會減少了,較高層的機能就不能充分發揮。
一、優勢大腦活動的相關研究:1.在腦波儀(EEG)檢測中呈現:一個人當他在玩積木時,在腦波儀上可發現左腦的電器生理活動鬆弛,表示在休息;反之,當在寫字時,腦波儀上顯示左腦在工作,右腦在休息(引自江漢光,民84)。
2.Beckman(1977)在訊息處理的模式上研究,發現右半腦優勢的受試者,在學習上傾向用視覺-空間或操弄材料來表現;左半腦優勢的受試者,通常慣用語言和書寫材料來表現。
3.Harnad(1972)提出眼球輻輳運動優勢偏向的反應受相反側腦半球的優勢作用所影響,即眼球左移型受右腦半球影響,反之亦然。
Day(1964)研究發現思考的是空間的問題,眼球會向左移,這是因為受到右腦半球運作影響之故;若是語言的問題,則眼球會向右移(引自蔡重建,民72)。
4.Krippner等人(1972)研究亦發現腦半球優勢偏向與特殊學業性向有關:眼球右移型在數學方面得分較高;左移型則較偏好人文學科(引自蔡重建,民72)。
5.Harnad(1972)以抽象聯結測驗(Mednick and Halpern RemoteAssociation Test)為研究工具,發現眼球左移型得到較高創造力分數,即左移型的思考較具擴散和創意(引自蔡重建,民72)。
二、優勢大腦對行為的影響(引自江漢光,民84):1.大腦優勢常影響我們在學習及解決問題上,慣用左腦者,偏好以數字、文字和事實做選擇性的思考,而解決問題方式則偏重以事實為基礎一步步的分析;慣用右腦者,偏好擴散、整體統整的思考,而解決問題方式則偏重以直覺、觀念、靈感等來解決。
2.慣用左腦者,思考方式和內容精確敏銳,做事謹慎、有效率、組織能力強,很能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慣用右腦者,凡事憑感覺、看著辦,對事務只看原則現象,不喜歡瑣碎事務干擾,觀念抓得快且整合力強,但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常有些含混。
3.慣用左腦者,易從事律師、工程師等工作;而慣用右腦者,易從事心理學家、藝術家等工作。
若單就學習舞蹈之行為,慣用左腦者,著重學習舞曲的名稱、來源、歷史;慣用右腦者,則著重在跳舞時的感覺。
大部份的醫學研究雖然承認個體的人格型態、心性發展和行為特徵至少有部份來自先天遺傳,但後天環境的塑造,亦佔很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