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太阳直射到哪里

合集下载

关于冬至的地理知识

关于冬至的地理知识

关于冬至的地理知识冬至是中国农历24节气之一,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都会出现。

在冬至这一天,地球的南北半球都将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冬至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冬至的现象解释、地理分布特点以及相关习俗和文化。

一、冬至的现象解释冬至是地球公转和自转的结果,与地球的轴倾斜有关。

地球绕太阳运行时,赤道周围每年都会有两次太阳直射,分别位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

由于地球轴倾斜的存在,冬至时,地球南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最低,日照时间最短。

这是由于北半球在冬至时,地球轴倾斜使得北半球与太阳的连线倾斜,同时也远离太阳,导致北半球的太阳升起的角度较低,给北半球带来较短的日照时间,阳光也相对较弱。

二、地理分布特点冬至在地理上表现出不同地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四季交替:冬至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对于处于温带、寒带的地区来说,气温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寒冷,这是寒冷季节的开始。

2.日照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轴倾斜,导致冬至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

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冬至当天的白昼只有数小时,而南半球大部分地区则有较长的白昼时间。

3.阳光直射点位移: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这意味着南半球的部分地区会出现阳光直射的现象,给当地带来较长的昼夜时间和强烈的阳光照射。

4.季风变化:冬至也是某些地区季风的交替节点。

比如中国的冬季季风将开始主导东亚地区,给北方地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

三、相关习俗和文化冬至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习俗和文化,包括:1.吃冬至饺子:冬至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饺子是冬至节日传统的美食之一。

很多地区的人们在冬至这天会聚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和新年的到来。

2.吃汤圆:南方地区有一种特殊食物叫做“汤圆”,它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面团,通常包裹在甜汤中煮熟。

在冬至这天,许多家庭会一起吃汤圆,表示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3.传统节日习俗:冬至还与一些地方的传统节日习俗相关。

冬至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冬至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冬至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冬至是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南移至最南的日子,也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短的白天和最长的黑夜。

与此同时,太阳高度角也发生了变化,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一、冬至的定义和背景冬至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点。

它标志着阳光直射位置的南移达到最南,同时太阳的高度角也达到最低点。

冬至一般出现在公历12月21日或22日,是北半球的冬季开始。

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法线的夹角,它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冬至时,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低的水平,这意味着太阳直射点距离地球最远,阳光照射面积最小。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

冬至时太阳照射力量较弱,导致北半球大部分地区进入寒冷的冬季,气温下降,降雪增多,寒潮频繁。

同时,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也导致南半球正值夏季,气温升高,气候变暖。

三、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原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所决定的。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天。

由于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直射点会随着地球公转的变化而南北移动。

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最南时,太阳高度角也达到最低;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最北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高。

四、冬至的文化意义冬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代表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在冬至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如吃冬至饺子、冬至团圆等。

而冬至阳气日渐增长,人们也常以冬至为标志,展望新年的来临。

除了中国,冬至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含义。

在北欧的一些国家,冬至被视为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点起篝火、吃瑞典传统的张甜点来庆祝。

而在南美洲的某些地区,冬至则被视为夏至,人们会举行丰收庆典,感谢太阳的照耀。

总结:冬至是太阳高度角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北半球进入寒冷的冬季,同时也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和阳气的渐长。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固定的日期吗?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固定的日期吗?

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固定的日期吗?冬至是固定的日期吗?冬至不是固定的日期,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

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

对北半球其他地方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冬至是几月几号2023年冬至是12月22号。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

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在2023年,冬至的日期则为12月22日。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2023年入冬是哪一天2023年入冬日期是11月8日。

入冬的标准是根据气象学的概念,即当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时,第一天即为入冬。

因此,入冬的时间可以因年份和地区而异。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入冬时间较早,而南方地区则较晚。

如果一个地区在某年冬天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寒冷天气,那么该地区的入冬时间可能会提前。

反之,如果一个地区出现了较晚的降温,那么入冬时间可能会推后。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入冬时间也可能出现变化。

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温升高使得一些地区的入冬时间有所变化。

冬至日太阳直射哪里

冬至日太阳直射哪里

冬至日太阳直射哪里
冬至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太阳直射位置最南
的时刻。

在农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过冬至点。

那么,冬至日太阳直射哪里呢?
冬至日太阳直射的地方是南回归线的最南端,也就是地球的南半球
的某一地区。

具体来说,冬至日太阳的直射位置主要在南纬23.5度处,即南回归线的纬度。

这个位置正好位于南半球的某个地区,离赤道越远,直射角度越小。

由于地球公转的关系,太阳在轨道上不断向南移动,在冬至之后逐
渐往北移动,直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的北半球的某个地区。

而在冬至当天,太阳直射的位置最南,阳光直射角度最小,导致南半球的热量和
阳光辐射最强烈。

在冬至日,南半球的某些地区可以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也就
是极夜期结束的时候。

南极洲的部分地区,比如南极圈内的地方,白
天会持续24小时,太阳一直处于地平线以上。

这是由于地球的倾斜轴
使得南半球越向南,极夜的范围越大。

至于北半球,在冬至日则是太阳直射最南的时刻,白天时间最短,
黑夜最长。

随着冬至过后,太阳将慢慢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时间
逐渐增加,而南半球则相应减少。

总结起来,冬至日太阳直射的地方主要在南半球的南纬23.5度处,
即南回归线的纬度。

南纬23.5度是一个重要的地理界线,与地球的气
候和季节分布密切相关。

冬至日也标志着南半球的夏季即将来临,北半球则进入寒冷的冬季。

冬至日的到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地球运行的奥妙和大自然的变化,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温暖和阳光的存在。

冬至日太阳赤纬角计算

冬至日太阳赤纬角计算

冬至日太阳赤纬角计算冬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日子,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因此太阳赤纬角也达到最大值。

下面将从地球轨道、地轴倾角和太阳赤纬角三个方面对冬至日太阳赤纬角进行计算。

首先,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由于椭圆的离心率很小,可以近似地认为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于圆的轨道。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地球在椭圆轨道上以近似恒定的速度公转。

假设在冬至日的瞬间,地球位于其近日点位置,即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

根据椭圆轨道的性质,此时地球速度最快。

这意味着冬至日太阳赤纬角的计算可以简化为考虑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其次,地轴倾角是影响太阳赤纬角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地轴是地球自转轴的延长线。

地轴倾角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导致太阳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直射位置。

冬至日正是地轴倾角对太阳赤纬角影响最大的时刻。

在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赤纬角达到最大值。

太阳赤纬角可以通过地轴倾角和日照时间的关系来计算。

最后,太阳赤纬角的计算可以通过几何关系获得。

假设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相交于N点。

在冬至日的瞬间,地球位于N点,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上的P点,并且P点与N点的连线与地球自转轴的延长线相交于O点。

根据几何关系,角度NOP等于太阳赤纬角。

太阳赤纬角的计算可以通过球面三角学的方法求解。

综上所述,冬至日太阳赤纬角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地球轨道、地轴倾角和天文学几何关系等多个因素。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利用天文学的公式和方法来进行精确计算。

太阳赤纬角的计算对于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气候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

冬至与太阳辐射冬至日的辐射特点与应对措施

冬至与太阳辐射冬至日的辐射特点与应对措施

冬至与太阳辐射冬至日的辐射特点与应对措施冬至是一年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最南点的一天,标志着北半球进入冬季。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冬至日的太阳辐射具有一些特点,对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下面将介绍冬至日的辐射特点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冬至日的太阳辐射量较少。

由于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的位置较南,太阳辐射经过较长的大气路径,透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散射和吸收。

因此,太阳光照到地面时会相对较弱,辐射量较少。

这种辐射特点对于农作物生长、人体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其次,冬至日的辐射角度较低。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太阳光到达地面时的角度较低。

辐射角度越低,单位面积的太阳光能量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导致地面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较少。

这样的辐射特点对于太阳能利用等方面也会带来一些限制。

针对冬至日的辐射特点,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减轻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不利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对于农作物生长来说,在冬至日之前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提高植物的抵抗力,让其在光照较弱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养分。

此外,可以采用覆盖材料或设施等措施,增加日光温室效应,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其次,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可以适度增加采光时间,尽量利用冬天的阳光。

开放窗户或使用光管等人工光源,增加室内光照,提供足够的光照时间,有助于改善人体健康和心情。

此外,针对冬至日太阳辐射量较少的特点,可以采取太阳能利用的措施。

例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等设备,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以满足生活和工业的能源需求。

另外,可以推动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冬至日太阳辐射量较少,温度较低,人们往往会加强供暖,导致能源的过度消耗。

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绝缘性能、使用节能器具等方式,减少能源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之,冬至日的太阳辐射具有较少和辐射角度较低的特点,对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减轻其对生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冬至节气冬天的太阳运行轨迹的变化

冬至节气冬天的太阳运行轨迹的变化

冬至节气冬天的太阳运行轨迹的变化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冬天开始的标志。

在这一天,太阳的运行轨迹发生了变化,直接影响到冬天的长短和天气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冬至节气太阳运行轨迹的变化。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节气。

在冬至之前,太阳的高度角逐渐减小,太阳升起的位置也逐渐偏南,因此白天逐渐变短。

而在冬至之后,太阳的高度角开始增加,太阳升起的位置也开始逐渐偏北,于是白天逐渐变长。

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这一点也是太阳一年中最南的位置。

在北半球,冬至时太阳落点最南,给我们带来了寒冷严寒的冬天。

从冬至开始,北半球的白天会逐渐增加,而夜晚则会逐渐缩短。

冬至时太阳的高度角最低,太阳的直射辐射能量最小。

由于太阳光照辐射的角度较低,散射较多,导致地表的接收能量较少,气温较低。

因此,冬至节气是寒冷的。

冬至过后,太阳的高度角逐渐增加,直射辐射能量也逐渐增加,气温逐渐回升。

除了太阳的高度角变化外,冬至还影响了太阳的日照时间。

在冬至之前,太阳升起的位置偏南,黄昏时太阳也较快地落下,所以白天变短,黑夜变长。

而在冬至之后,太阳升起的位置偏北,黄昏时太阳落下的速度较慢,白天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

冬至节气太阳运行轨迹的变化也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重大影响。

在冬至之后,白天逐渐变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而在冬至之前,由于白天短,人们的活动时间受限,室内活动增加。

总结一下,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冬天的开始。

冬至时,太阳的高度角最低,直射辐射能量最小,给我们带来了寒冷的冬天。

冬至过后,太阳的高度角逐渐增加,白天逐渐变长,并且气温也逐渐回升。

同时,冬至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使人们在冬至过后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通过本文,我们对冬至节气太阳运行轨迹的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冬至不仅是冬天开始的标志,也是太阳运行轨迹发生变化的重要时刻。

在冬至这一天,让我们感受到太阳带来的温暖,同时也体会到冬天的寒冷。

冬至的天文现象及其观测方法

冬至的天文现象及其观测方法

冬至的天文现象及其观测方法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时刻。

在冬至这一天,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的天文现象,同时也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观测这些现象。

本文将为您介绍冬至的天文现象以及观测方法。

一、冬至的天文现象1. 太阳高度最低: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这是全年太阳高度最低的时刻。

在北半球,太阳的高度角最小,照射到地面的斜射度最大。

2. 白昼时间最短:由于太阳高度最低,所以冬至时的白昼时间也是一年中最短的。

北半球的白天时间会随着冬至的到来逐渐变短,而南半球则正好相反,开始进入白天时间变长的阶段。

3. 日出日落最北:冬至时,日出和日落的方位角也呈现出特殊的现象。

北半球的日出和日落点位于全年的最北位置,这也是冬至这一天昼夜分界线最南的位置。

二、冬至的观测方法1. 观测太阳高度:使用经纬仪或倾斜角仪等测量仪器可以观测到太阳在冬至时的高度角。

在正午时刻,测量太阳的高度角最低,可以得到冬至时太阳的高度角数据。

2. 观测日出和日落:通过天文观测器或者手机上的天文软件,我们可以得知冬至时日出和日落的具体时间。

在冬至当天,准确记录下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就可以观测到这一特殊现象。

3. 观测昼夜长度:通过天文观测器或者在线天文工具,我们可以获取冬至时的昼夜长度数据。

记录下这一数据,就可以了解到当地冬至时点的精确昼夜分配。

4. 观测太阳轨迹:在冬至当天,可以使用相机或者摄像机连续拍摄太阳的轨迹。

将这些照片或视频合成在一起,可以清楚地展示太阳在冬至时的轨迹。

5. 观测黄昏余红:在冬至的黄昏时刻,由于阳光经过更多厚厚的大气层,在西方的天空上会呈现出一片焰红色或橙红色的余晖。

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观测这一独特的黄昏景色。

三、冬至的天文现象与文化意义冬至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除了是农历的节气之一外,还与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历法制定、人们的生活习俗等有很大的关联。

冬至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如吃饺子、吃汤圆等,这些也与冬至的天文现象有一定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至太阳直射到哪里
【篇一:太阳方位】
太阳方位
一、太阳出没的方位:
平常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而实际上,太阳只有在春分和秋分,即
太阳直射赤道时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东升西落,其余的时候太阳升落
方向都向北或向南有一定的偏移。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太阳升起的方位为东偏北,太阳落下
方位为西偏北,即东北升,西北落,全球如此。

观察点越偏北,太
阳升落的方位就越偏北。

同一地点,太阳直射点越偏北,即越靠近
北回归线,太阳升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情况
正好相反,即东南升,西南落。

太阳升落的方位可以从光照图的晨线上和昏线上读出,如图1.21。

二、正午太阳的方位:
夏半年,太阳从东偏北升起,从西偏北落下。

冬半年,太阳从东偏
南升起,从西偏南落下。

但并不代表太阳正午一定跟着偏北或者偏南。

正午太阳的位置一定位于正南或者正北,但究竟是位于正南还是位
于正北,这取决于太阳直射点和和观察者所处的纬度。

直射点偏南,正午太阳则偏南,直射点偏北,正午太阳偏北。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正午太阳的位置和地面上物体的影子方向始终
是反的,即太阳位于正南,则影子在正北方向,太阳位于正北,影
子在正南方向。

【篇二: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编辑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和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中文名
太阳直射点
光线
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
角度
90度
位置
地心和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时间
为正午12时
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
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目录
1. 1 简介
2. 2 活动规律
简介编辑
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全球热量分布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带动行星系[1] 的南北偏移。

3.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活动规律编辑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

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
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
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
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2]
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的,太阳在椭圆
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就出现了近日点和远日点!以太阳为焦点,地
球运动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相等。

北半球七月以后是远日点,昼长夜短,而南半球相反。

一月以后是近日点,昼短夜长。

1月初近日点日地距离1.471亿千米角速度61分/天线速度30.3
千米/秒
7月初远日点日地距离1.521亿千米角速度57分/天线速度29.3
千米/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昼夜长短
每年3月21日春分日昼夜等长
每年6月22日夏至日昼长夜短(北半球)
每年9月23日秋分日昼夜等长
每年12月22日冬至日昼短夜长(北半球)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参考资料
? 1. 行星系.百度百科.2015-04-24[引用日期2015-04-24]
? 2. 初中科学书,浙教版
【篇三:选楼选房前精确计算太阳光照射的高度和角度
方法(有详细计算方法图示)】
建筑设计、选楼选房遇到的阳光规律问题:
一、大多购房者不知道一年四季太阳光在当地的照射行走角度规律。

购房时人们大多不知道每个楼层一年阳光照射的精确规律,有对阳
光照射较细心的人,也往往只是凭个人感觉。

但更多人买了房后,
住了一年后,才知道冬天某时开始太阳光照射被前面的房子档住了,或被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很短,有的买了低层的住户根本照不到阳光,这种房子买了是很难再卖出手的。

三、建筑设计者无知。

有的建筑设计师根本不懂当地太阳光照射运
行规律,只是将他在别地的德意之作照搬照抄,在设计时有意画蛇
添足,将整个楼有的房子缩进很多,有的房子伸出很多;有的将阳
台上方的档雨设计突出很多,但阳光被大面积遮档。

有的在南面突
出一块建筑物,结果不是上午左侧、就是下午右侧的住户太阳光被
建筑物遮档。

等住进后才发现失误。

四、现在有的楼盘相互间距很小,后排的房子,低层的房子,不知
道一年阳光如何照射规律。

有的人买了高层的8楼以上,总以为是
不会被前面的高楼档住太阳光了,但真住进后,在一整个冬季都被
被前面的高楼档住了太阳光。

房子就只能选择夏天卖,不然冬天买
家一看没有太阳,就不会买。

五、房地产商都不愿向业主说明自己楼盘阳光采光不足或阳光照射
缺陷,更不肯讲精确的阳光照射走向。

不然有阳光照射问题的房子
还卖得出?只有让不明白的人盲目上当购房。

六、在不同纬度地点上建房,太阳的行走规律是不一样的。

如何在
不同的纬度地点选价格适中、阳光又好的房,这是一门学问,涉及
太阳和地球一年的运行轨道、房产所处的经纬度、所选房产的楼层
高度、前面楼层的高度、位置角度、和本楼的距离等。

有一个简单
快速的计算方法,帮助人们迅速确定自己所选房子一年四季的阳光
照射情况,何月、何日、何时自己南面的房子会被遮档,所选房子
价值才会有保障。

有一次一个朋友找我诉苦,他讲他买二手房时,
他只有下午2点后去看房才有时间,但每次约房东看房,房东总是
推来推去,一定要让他上午11时看房。

最后他只是在11时看了房,看见阳光照在室内。

等付钱过户后住进去才发现到下午1点太阳就
被前面的楼档住了。

上了大当啊!
七、选楼、选房首先要关注太阳光照射,这是选择硬件。

一旦选定
今后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因为它不象装修,不满意还可以重来一次。

大家要知道阳光对健康的利弊和解决的方法
在天寒地冻、北风凛冽的冬天,当金灿灿的太阳光洒满大地时,人
们都喜欢躲在避风向阳之处,晒晒冬日珍贵的阳光,接受大自然恩
赐的“日光浴”。

“万物生长靠太阳”。

太阳光能给人以温暖,可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
功能,刺激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造血功能,促进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促使机体新陈代谢。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冬阳是天然的“强壮剂”,是难得的天然“营养品”。

太阳辐射的
多种光线,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和射线。

太阳照射人体时,可见光有改善人的感觉、提高情绪、驱散忧郁和兴奋机体等功能,
对预防“冬季抑郁症”大有益处。

红外线有强烈的热效应,可使机体
深层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从而促进新陈代谢,提
高杀死体内细菌和多种病原体的能力。

医疗单位所用的紫外线杀菌
消毒,正是鉴于这个原理。

紫外线还能使皮肤里的去氢胆固醇合成
为维生素d3,促使骨基质钙化和骨骼发育,帮助钙、磷吸收,这对
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现代科学证实,在一定程度上,日照时间的长短和人体身材的高矮
成正比,其原因除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3以促进骨骼发育外,还有紫
外线能促进机体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并加强甲状腺素
的分泌功能,从而促进人体发育和长高。

所以,寒冬季节常到室外
活动,多晒太阳,尤其对处于生长发育旺期的少年儿童,是十分有
利的。

但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冬阳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利有弊。

气象
学证实,大气高层的臭氧层,
由于近几十年人类活动导致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出现巨大的“漏洞”,使大量紫外线长驱直入,直射地球表面,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
威胁。

而臭氧层的浓度和分子结构等,随纬度、季节和全球气候因
素的变化而变化,而在冬季地球的臭氧层最薄,所以,冬天的太阳
对人体除了有益的一面外,毫无疑问地也存在不利之处。

据专家观
察,目前,太阳活动正处于鼎盛时期。

因此,必须提醒人们注意——
1.天文医学认为,人类的许多疾病都和阳光辐射有关。

紫外线过度的侵袭,可使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易激动、烦恼、失眠等,甚至诱发人的心脑血管病、白内障、胆石症和静脉曲张,特别需要警惕的是诱发皮肤癌、白血病、乳腺癌和肺癌等。

2.紫外线可使皮肤中黑色素增多,出现褐斑,使皮肤粗糙。

日晒可使皮下胶原纤维断裂,失去弹性,使皮肤提前出现皱纹。

3、现在世界上已有能排除大部分紫外线的安全阳光设备-太阳光导入器,有条件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单位可以考虑在出访美国时买回使用,以提高自身的健康,更好地度过美好人生。

一时还不会将几张太阳光角度计算的图表制作配套传上来,待送上太阳光在当地精确计算角度的方法,以避免人们在建楼、选房时错误选房,造成终身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