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青岛市小涧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生化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6年8月目录1.总则 (3)1.1 概述 (3)1.2 评价等级 (3)1.3 评价重点 (3)1.4 保护目标 (3)1.5 评价标准 (4)2.建设项目概况 (4)2.1 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和地理位置 (4)2.2 建设概况 (4)2.3 配套工程 (5)3.工程分析 (6)3.2 堆肥工艺设计 (6)3.3 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方式 (7)4.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 (9)4.1自然环境状况 (9)4.2 社会经济状况 (9)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0)6.水环境影响评价 (10)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0)6.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1)7.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1)7.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2)8. 噪声影响分析 (15)9. 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分析 (16)10.总量控制分析 (18)11公众参入与调查 (18)11.1调查的目的 (18)11.2 调查范围与方式 (18)11.3 公众参与调查过程 (19)11.4 简本发布 (19)11.5 调查表发放 (19)1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0)13.评价结论与建议 (21)13.1 评价结论 (21)13.2 建议 (23)1.总则1.1 概述青岛市小涧西垃圾综合处理场的设计中有生化处理厂,1997年通过专家评审的《青岛市小涧西垃圾综合处理场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包括了生化处理厂的评价内容。
由于经费和市场等原因,生化处理厂一直没有上。
现在建设生化处理厂的条件已经成熟,但环评时限已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需要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此,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承担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收集和分析了有关资料、进行了现场踏勘后,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有关的环保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垃圾处理厂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指出,部分周边居民对垃圾处理厂的环保措施了解不够,需要加强环保宣传教 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建议
持续加强环保管理
垃圾处理厂应继续加强环保管理 ,完善环保设施,确保各项环保 措施的有效实施。
定期开展环境监测
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垃圾处理厂 周边环境监测,及时掌握环境质 量状况,为后续的环境保护工作 提供科学依据。
噪声控制
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降 低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
生态补偿
对因垃圾处理厂建设而受损的生态环 境进行补偿,如恢复植被、建设生态 公园等。
土地修复
对垃圾处理厂周围受污染的土地进行 修复,改善土壤质量,恢复土地生态 功能。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垃圾处理厂周 边水体的水质安全,防止水体污染。
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已 无法满足需求,需建 设新的垃圾处理厂
项目目的
评估垃圾处理厂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 响
确保垃圾处理厂建设符合环境保护要 求
为垃圾处理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建 议
项目范围
评估垃圾处理厂建设对周边土 壤、水体、大气等环境要素的 影响
评估垃圾处理厂建设对周边生垃圾处理厂对周边环境的影 响
垃圾处理厂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汇报人:XXX 2024-01-04
目 录
• 项目介绍 • 垃圾处理厂建设方案 • 环境影响评估 • 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01 项目介绍
项目背景
城市垃圾产量持续增 长,垃圾处理压力日 益增大
环境保护法规要求, 新建项目需进行环境 影响评估
02 垃圾处理厂建设方案
建设规模与选址
最新垃圾处理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目录第1章总论11.1 项目由来 (1)1.2 编制依据 (2)1.3 评价标准 (3)1.4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3)1.5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4)1.6 评价目的 (6)1.7 评价重点 (7)第2章工程分析 (7)2.1 建设项目概况 (7)2.2 填埋工艺及方法 (19)2.3 工程污染因素分析 (20)第3章评价区域环境概况 (27)3.1 自然环境概况 (27)3.2 社会环境概况 (30)3.3 生态环境概况 (31)3.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2)3.5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4)3.6 地下水质量现状调查 (38)3.7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 (39)3.8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0)3.9 酸雨状况现状评价 (41)第4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3)4.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3)4.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44)4.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5)4.4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 (47)4.5 声环境影响分析 (50)第5章风险分析 (51)5.1 垃圾坝溃决风险分析 (51)5.2 强降雨风险分析 (52)5.3 防渗层破损风险分析 (53)5.4 垃圾气(甲烷)爆炸风险分析 (54)5.5 蚊蝇孳生风险分析 (54)5.6 危险性废物混入风险分析 (55)5.7 渗滤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风险分析 (55)第6章环保措施可行性与可靠性及替代方案 (57)6.1 渗滤液处理措施的分析 (57)6.2 填埋气体处理措施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分析 (61)6.3 除臭灭虫措施分析 (62)6.4 处理场封场措施可行性与可靠性分析 (62)6.5 环保措施实施要求与建议 (63)6.6 小结 (63)第7章垃圾处理方案和场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分析 (64)7.1 垃圾处理方案比选 (64)7.2 场址选择分析 (65)7.3 总平面布置分析 (68)第8章环保政策可行性分析 (70)8.1 环保技术政策分析 (70)8.2 达标排放分析 (71)8.3 总量控制分析 (72)8.4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73)第9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6)9.1 工程投资及经济效益简要分析 (76)9.2 工程环境效益分析 (78)9.3 工程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分析 (78)第10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 (79)10.1 环境管理 (80)10.2 环境监控计划建议 (82)第11章公众参与 (85)11.1 公众参与的目的 (85)11.2 参与对象与方法 (85)11.3 调查内容 (85)11.4 调查结果统计 (86)11.5 公众意愿分析 (88)11.6 评价建议 (89)11.7 小结 (89)第12章评价结论与建议 (89)12.1 评价结论 (89)12.2 评价要求与建议 (94)附件:附件1:洞口县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文附件2:洞口县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项目的环评委托书附件3:洞口县环保局关于评价执行标准和总量控制的函附件4:省环保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对环评大纲的评估意见附件5:公众参与调查表附图:附图1:洞口县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地理位置图附图2:洞口县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平面布置图附图3:洞口县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监测布点图第1章总论1.1 项目由来洞口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邵阳市西部,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赧水中游;西接黔阳县,西南与绥宁县相邻,南与武冈县共界,北同溆浦县毗连。
城市垃圾处理厂环评报告

城市垃圾处理厂环评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的城市垃圾处理厂是为解决城市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的问题而建设的公共设施。
本次环评报告旨在评估该城市垃圾处理厂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项目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城市垃圾处理厂2.建设地点:(详细地理位置描述)3.建设单位:(单位名称)4.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总投资、主要工艺流程等三、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详细描述该垃圾处理厂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包括废气排放、粉尘扬尘等)2.水环境影响(详细描述该垃圾处理厂对水环境的影响,包括废水排放、垃圾渗滤液处理等)3.土壤环境影响(详细描述该垃圾处理厂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包括垃圾填埋对土壤的影响、土壤污染防治等)4.噪声与振动环境影响(详细描述该垃圾处理厂对周边噪声与振动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噪声源、振动影响等)5.生态环境影响(详细描述该垃圾处理厂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植被、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影响,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四、环境保护措施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列举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废气处理设施的建设、粉尘控制措施等)2.水环境保护措施(列举建设和运营期间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措施等)3.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列举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填埋控制措施、土壤污染修复等)4.噪声与振动环境保护措施(列举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噪声与振动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建设期间的噪声隔离、运营期间的噪声监测与控制等)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列举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对植被、野生动物的保护与恢复等)五、环境监测与管理1.环境监测计划(描述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环境监测内容和频次,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等方面的监测)2.环境管理措施(描述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环境管理措施,包括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监管部门的监督等)3.应急预案(描述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出现的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演练、应急处置措施等)六、环境影响评价总结根据对该城市垃圾处理厂的环境影响评价,本报告得出如下结论:(根据具体情况总结评价结果,包括对环境影响的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七、意见建议基于对该城市垃圾处理厂环评的综合评估,提出以下意见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项目改进的建议,包括环境保护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等)八、附录(根据需要附上相关数据、图表、照片、参考文献等)以上是针对城市垃圾处理厂环评报告的简要内容,供参考。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2017年9月修订一、项目概况1、项目简况1.项目名称:某某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2.建设单位:某某县环境卫生管理局。
3.建设性质:新建4.服务范围:某某县所辖所4个镇(鄌郚镇、红河镇、乔官镇、营邱镇)和1个水库库区(高崖库区)5.建设内容:垃圾卫生填埋场6.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150t,设计服务年限为10年。
7.建设地点:某某县城区南部方向,鄌郚镇高镇村南约713m处,总占地面积151.3亩(约10.1万m2),详见图2.1-1。
8.工艺方案:采用卫生填埋处置方式9.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建设期为8个月10.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4289.35万元2、项目工程内容及组成工程基本组成见表1-1。
表1-1 项目组成一览表注:本项目不包括垃圾转运系统的建设。
3、产业政策的符合性3.1项目建设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符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改委2011年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鼓励类第二十六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第23条规定:“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本项目为某某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程,属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为鼓励类项目。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符合性:根据建设部、国家环保局、科技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总则第6条规定: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回收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在坚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设备可靠、适度规模、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原则下,可以合理选择其中之一或适当组合。
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城市,以卫生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在具备经济条件、垃圾热值条件和缺乏卫生填埋场地资源的城市,可发展焚烧处理技术;积极发展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综合处理方式;禁止垃圾随意倾倒和无控制推放。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甘肃省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二组)一、总论 (5)1。
1项目由来 (5)1.2 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6)1。
3 评价目的、原则及方法 (6)1.4编制依据 (7)1。
5污染因子筛选及评价因子 (10)1。
6项目外环境关系 (11)1.7评价标准 (11)1。
8 评价工作等级 (14)1。
9 评价时段和评价范围 (16)1.10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7)1.11环评技术线路图 (17)二、建设项目概况 (17)2。
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17)2.2建设规模 (18)2.3项目建设内容 (19)2。
4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25)2.5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法 (26)2.6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26)三、工程分析 (28)3.1 处理对象 (28)3。
2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0)3.4保障措施 (33)3.5污染物源强的确定 (34)3.6污染源分布调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 (36)3。
7污染防治措施及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方案 (36)3.8 风险防护措施 (39)3。
9 清洁生产 (39)3.10 环保措施方案 (39)3。
11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41)3.12 补充措施与建议 (42)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3)4.1自然现状调查 (43)4.2社会环境概况 (44)4。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6)4.4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50)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4.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54)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7)5。
1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57)5。
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5)六、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78)6。
1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78)6。
3风险管理措施及风险应急措施 (83)七、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6)7.1施工期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6)7.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7)7。
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甘肃省镇原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二组)一、总论 (5)1。
1项目由来 (5)1.2 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6)1。
3 评价目的、原则及方法 (6)1.4编制依据 (7)1。
5污染因子筛选及评价因子 (10)1。
6项目外环境关系 (11)1.7评价标准 (11)1。
8 评价工作等级 (14)1。
9 评价时段和评价范围 (16)1.10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7)1.11环评技术线路图 (17)二、建设项目概况 (17)2。
1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17)2.2建设规模 (18)2.3项目建设内容 (19)2。
4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25)2.5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法 (26)2.6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26)三、工程分析 (28)3.1 处理对象 (28)3。
2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30)3.4保障措施 (33)3.5污染物源强的确定 (34)3.6污染源分布调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 (36)3。
7污染防治措施及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方案 (36)3.8 风险防护措施 (39)3。
9 清洁生产 (39)3.10 环保措施方案 (39)3。
11 总图布置方案分析 (41)3.12 补充措施与建议 (42)四、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3)4.1自然现状调查 (43)4.2社会环境概况 (44)4。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6)4.4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50)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1)4.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54)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7)5。
1 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57)5。
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5)六、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 (78)6。
1风险识别及源项分析 (78)6。
3风险管理措施及风险应急措施 (83)七、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6)7.1施工期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6)7.2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87)7。
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市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二〇二一年十二月目录1规划背景 (1)2规划概述及分析 (3)2.1规划概况 (3)2.2规划区域环卫收运处理规划 (4)2.3规划协调性分析 (8)3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保护目标 (22)3.1环境质量现状 (22)3.2环境保护目标 (23)4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24)4.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24)4.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25)4.3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25)4.4声环境环境影响分析 (25)4.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26)4.6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26)4.7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6)4.8环境风险分析 (26)5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 (28)6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9)6.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9)6.2地表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2)6.3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5)6.4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6)6.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37)6.6土壤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7)6.7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37)6.8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38)7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 (44)8综合结论 (45)1 规划背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产生量亦逐年上升,但我国不少地区的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城乡发展速度,因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处置不当而导致的环境问题日趋显著,许多城市的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不平衡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为解决相关问题,从国家到省、市的各级政府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6 年12 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到2020 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到6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市澄海垃圾处理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项目简况改革开放以来澄海区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澄海区人民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加。
尽管澄海区的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成就,市容环境也有较明显的改观,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远不能与迅速扩展的城镇规模及经济高速增长形势相适应。
为改善澄海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质量,汕头市澄海区城市公用事业局拟在澄海区溪南镇“脚桶山”石场迹地建设汕头市澄海垃圾发电厂,项目拟采用“BOT”方式,应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处理澄海中心城区及溪南镇城市垃圾,设计日处理城市垃圾300吨,考虑扩建300 t/d,总规模为600 t/d。
项目总占地3.7万m2,东西长100m,南北宽370m,预计300吨总投资8730万元人民币(不包括征地费用)。
2.工程概述(1)项目名称:汕头市澄海垃圾处理厂(2)项目性质: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新建环保公益项目(3)项目建设地点: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脚桶山”石场迹地,具体位置见图2-1。
(4)建设规模及服务范围:澄海垃圾处理厂采用焚烧处理方式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置,一期建设垃圾处理量为300t/d,拟选用2套150t/d的前置回转窑炉排炉,余热发电机容量为6000kW,年上网电量3600万kwh,发电量在广东电网统一销售,并考虑扩建300 t/d规模,总规模为600 t/d。
服务范围主要覆盖澄海主城区和项目所在地溪南镇。
2.1项目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8730万元人民币,建厂资金由上海开能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东莞市博海环保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筹措。
采用“BOT”投资建设方式进行。
2.2项目主要组成与平面布置澄海垃圾处理厂占地3.7万㎡,东西长100m,南北宽370m。
主体工程包括垃圾卸料平台、垃圾贮存库、焚烧车间、汽机车间、烟气净化车间、烟囱、综合控制楼、煤仓,辅助工程包括电厂水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电厂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站、服务楼。
炉渣送澄海区城区垃圾处理场处置。
经安全处理后的飞灰将送往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惠来危险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中心填埋。
2.3焚烧发电工艺澄海垃圾处理厂拟采用由上海开能新技术过程有限公司具有国家专利的“回转炉床+炉排式城市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处理装置”处理城市垃圾。
2.4原辅料和能源项目运行后用水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包括厂区饮用水和食堂用水等,由自来水公司提供;生产用水包括冷却塔工业用水、垃圾车冲洗水等,工业用水取用厂址附近隆都大排渠。
原辅料和能源消耗量、生活与生产用水量见表。
2.5垃圾运输方式项目位于澄海区中间位置,距324国道800m,由国道进厂路为双向四车道水泥路,交通方便。
进厂路两侧为厂房和菜地,交通条件良好。
为减少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垃圾的转运过程中(本工程的配套设施)也要加强控制,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本项目厂外运输方式采用集装箱式或密闭式。
2.6绿化工程厂区内种植抗污染较强的树种,以改善景观并减少废气、臭味的影响。
设计时根据处理厂各部分不同的使用功能采取不同的绿化和美化措施,产生有害气体的区域与厂区外部区域之间设置有绿化隔离带,以减小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7职工情况及工作制度全厂职工人数定员为165人(包括二期定员),日生产24小时,采用三班制,全年工作365天。
其中每条生产线计划年停产检修12~15天,采用轮流交叉检修的方法进行。
3.建设期环境污染分析一般而言,建设施工过程有一定的规律。
根据本项目的特征,其一般施工过程的重要施工活动见表。
表施工过程中的主要任务(1)水土流失施工过程中需要挖土方,因此,使土壤暴露在雨、风和其它干扰之中,也会使土壤暴露情况加剧。
施工过程中,泥土转运装卸作业过程中和堆放时,都可能出现散落和水土流失。
项目所在地年平均降雨量大,多暴雨,降雨量大部分集中在雨季;夏季暴雨较集中,降雨大,降雨时间长,这些气象条件使本项目在建设期的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充分必要的条件。
(2)水环境污染源在场地平整阶段,整个建设地将需要挖、填土方,如果控制不当,裸露的地表因雨水径流的冲刷将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包括泥沙)进入当地的排水系统,从而影响地表水环境。
因此,水土保持是建设期间非常重要的环节。
另外,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等也是应考虑的问题。
(3)大气污染源建设期扬尘的产生主要来自场地的平整、填土的运输和压实,工地的风蚀、基础挖掘等环节;汽车在未铺砌的路面和场地上行驶也将产生较大的扬尘。
此外,汽车运输也产生少量的CO、NO2、TSP等。
(4)建设期的噪声工业区在建设期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较多,一般施工所使用的典型机械设备有: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震捣机、运输车辆等等;厂房建设施工时,有时还用打桩机等。
一般施工所使用的典型机械设备的噪声源特点及其噪声源强情况详见表。
表典型施工机械噪声特性及其噪声值[dB(A)](5)建设期的固体废物概况建设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
建筑施工废弃物是在建筑施工阶段产生的,一般包括碎砖、碎石、砂砾、泥土、废水泥、包装箱、包装袋等,这部分废弃物产量与各个建设项目有关,并与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水平、施工质量、工人个人素质、天气状况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很难预测其产生量。
4.运营期环境污染分析垃圾焚烧由焚烧车间、烟囱、飞灰固化站、油库及油泵房、综合水泵房、清水池、江水净化设备、机力通风冷却塔、汽机事故油池、主变压器及其事故油池、洗车台、地磅房等组成。
(1)废水:生活垃圾本身有一定的含水量,运到厂区后需要在垃圾储仓中等待焚烧,堆放过程有渗滤液产生,同时堆放时间较长的垃圾为了避免扬尘的影响有一些因喷淋产生的废水,余热锅炉也要排放一些冷却水和锅炉用水,以上部分是焚烧工艺产生的废水。
员工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将在公用工程中进行统计分析。
(2)废气:包括垃圾堆放过程产生的臭气,焚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气、运输产生的扬尘等无组织源排放的废气。
(3)噪声:噪声主要来源于余热锅炉蒸汽排气管、高压蒸汽吹管、汽轮发电机组、风机、空压机、水泵和运输车辆。
(4)废渣:垃圾燃烧后的剩余物成为炉渣,由除尘器捕集而来的飞灰。
4.1污染物排放统计(1)有组织源废气排放焚烧系统的有组织源排放来源于烟气处理系统烟囱排放,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垃圾焚烧炉正常运行时烟气量为每台45000Nm3/h(2台150t/d垃圾焚烧炉同时运行为90000Nm3/h),排出的气体污染物一般有以下几类:(1)烟尘(飞灰)包括烟气中夹带的可燃和不可燃物质,据同类垃圾焚烧厂的数据类比分析,烟尘中约有35%的粒子直径小于15μm。
(2)一氧化碳和酸性气体CO是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只要控制足够高的燃烧温度和适宜的过剩空气,可使碳燃烧充分,CO将会降到最低水平。
焚烧所产生的酸性气体包括氯化氢、氟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氯化氢、氟化氢的产生量主要取决于进入焚烧炉的垃圾中卤族元素的含量。
城市垃圾中的氯或氟(如含有塑料和多种有机氯化物材料)与燃烧的碳氢化合物产生氯化氢和氟化氢。
垃圾中的硫与氮在燃烧中氧化或分解生成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硫氧化物主要是SO2,SO3通常占不到总SOx的2~3%。
硫主要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垃圾中,也可能以硫酸盐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
在燃烧过程中,有机硫和无机硫化物向SO2的转化反应速率很快。
然而在通常燃烧温度下,硫酸盐可以长时间稳定,因此,它主要存在于炉渣中。
烟气中的酸性气体与垃圾中的水和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可生成酸性物(如硫酸和硝酸雾滴)。
(3)金属化合物(重金属)烟气中的重金属化合物一般由垃圾中所含的金属氧化物和盐类组成,包括铅、铬、镉、汞、砷及镍等,来源于垃圾中的油漆、电池、灯管、化学溶剂、废油、油墨等,它们对人体健康有较严重的不良影响。
(4)二噁英类二噁英类具有以下特性: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易在生物体内累计,并难以排出,生物降解能力差;具有很低的蒸汽压,在一般环境温度下不易从表面挥发;在700℃下具有热稳定性,高于此温度就开始分解。
因此二噁英类进入生物体,并经过食物链积累,会造成累积性中毒。
垃圾焚烧中二噁英的产生机理较为复杂,目前理论较多,可归纳为:①生活垃圾本身含有微量的二噁英,虽然大部分在高温燃烧时已经分解,但可以还有一部分未燃烧而排放;②在燃烧过程中由含氯先导物质如聚氯乙稀、氯化苯、五氯苯酚等,通过重排、自由基缩合、脱氮或其他分子反应等过程生成二噁英;③燃烧不充分时烟气中产生过多的未燃烬物质,在温度较低的后续设备中,一些含氯先导物质经飞灰中的催化剂如CuCl2等固相催化下,在高温燃烧中已经分解的二噁英又重新合成。
(5)多环芳香化合物(PAC)多环芳香化合物是焚烧过程中由于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常见有机污染物,主要成分是多环芳烃化合物(PAH),与产生多环芳香化合物的其他污染源相比,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多环芳香化合物的量要少。
(2)无组织源废气焚烧系统的无组织源废气包括垃圾进料系统的异味与臭气、汽车运输灰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扬尘、助燃系统所需要的油泵和油罐等装置产生的油蒸汽以及化学水处理所用酸性液体产生的酸雾等,从工艺分析中可知,这些无组织源的排放量都较小,通过适当的控制方式可以减轻其影响,最低限度可将影响控制在厂界范围以内。
因此,在工程分析中不作为重点。
但在污染防治措施中将进行无组织源排放的控制分析。
(3)废水从用水量的分析中可见,焚烧系统产生的污水可以分为两大类,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
(4)固体废物焚烧系统产生的固体废物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一般工业废物—炉渣、灰渣、危险废物—飞灰、污水处理污泥以及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
垃圾经焚烧炉高温焚烧后其重量一般可减少80%,金属约为炉渣量的1%。
按300t/d的垃圾处理规模计算,项目炉渣量为60t/d(2.2万t/a),其中废金属为0.6t/d(220t/a)。
布袋除尘器能够捕捉的渣与飞灰主要取决于生活垃圾中的灰份,此外燃烧过程也会影响渣与飞灰的产生量。
根据项目的可研报告,灰渣系统的去除率在99%以上,而资料显示,布袋除尘器能够捕捉的渣大约占灰分转化总量的80%~90%,飞灰的比例相应为10%~20%,工程分析中按照99%的去除率、85%的炉渣和15%的飞灰计算,布袋除尘器捕捉的渣量为1.62吨/小时,飞灰量为0.29吨/小时。
此外污水处理产生的的污泥按照处理1吨BOD5有0.6吨污泥产生计算,削减565㎏BOD5约会产生污泥339㎏/年,这部分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员工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每人每天0.8kg计算,共产生生活垃圾132kg/d,可以就近收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