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和事故上报责任人制度
学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学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引言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生产安全事故对于学校的师生员工来说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立一套完善的学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至关重要。
一、制度目的和依据学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发生事故后能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和处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补救,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制度的依据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
二、报告程序1.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者目击者应立即向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报告,重大事故应优先报告其上级主管部门;2. 安全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事故报告程序,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如校医院、教务部门等;3.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核实事故发生情况,并进行初步调查,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专门调查。
三、调查程序1. 调查组成员应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责任人牵头,其他相关部门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2. 调查组成员应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勘察和收集证据,同时与当事人和目击者进行交流;3. 调查组成员应依法调取相关证据资料,比如监控录像、安全生产记录等,进行事故原因的追查;4. 调查组成员应尽快完成事故调查报告,并提交给学校安全管理部门。
四、事故处理1. 根据调查报告确定事故责任人,责任人应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接受纪律处分,如果涉及刑事责任的,应报请公安机关立案;2. 根据调查报告分析事故原因,学校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3. 如果事故涉及伤亡,学校应及时组织医疗救治,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赔偿;4. 学校应根据调查报告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预防措施,加强生产安全管理,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
结语学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是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能够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和处理事故,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校园安全事故信息上报制度

校园安全事故信息上报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区上级关于预防突发性事故、事件及处置要求,及时报告事故发生原因及具体情况,减轻事故引发的损失和影响,维护校园稳定,避免重复发生,切实做好上报工作,我单位特制定了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报告范围:凡校园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各类人员伤害、安全事故、疫情、校产损毁、自然灾害等等。
2.报告办法:凡在工作期间发生的事件,向本部门负责人报告,凡工作时间以外(指放学后、节假日)发生的,向安全值班人员或就近向领导报告,凡接到报告的人员,应立即按垂直关系逐级向上报告。
3.发生在学校的各类安全事故,现场人有责任及时汇报,并视事故大小,学校按规定逐级上报。
4.报警人要报清事故发生地、人员受害情况、目前状况等。
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两小时之内必须上报教育局。
学校领导和有关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及时组织力量控制事态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报警电话:公安110,火警119,医疗救护120
5.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应保护好现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损失扩大,如有伤者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6.事故调查处理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找不出事故原因不放过;事故本人和全校师生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出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
7.对事故中受到伤害的人员要主动关心他们,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合理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化解各种矛盾。
8.凡报告不及时或故意迟报造成后果的要追究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责任。
培训学校事故上报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培训学校安全管理,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处理安全事故,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事故上报范围1. 师生在校内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包括但不限于:- 交通事故;- 意外伤害;- 火灾、爆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其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2. 师生在校外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三、事故上报流程1.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
2. 现场报告:- 事故发生者或目击者应立即向所在班级班主任或部门负责人报告;- 班主任或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10分钟内向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3. 书面报告:-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在1小时内向校长报告;- 校长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学校董事会报告,并启动事故调查程序。
4. 事故调查:- 学校应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责任等进行调查;- 调查组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并向校长报告调查结果。
5. 事故处理:-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学校将采取相应措施,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 学校将根据事故原因,采取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四、事故上报要求1. 事故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谎报、缓报。
2. 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 事故涉及的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及初步分析;- 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效果;- 事故处理意见及建议。
五、责任追究1. 对不按照本制度规定上报事故的,学校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对事故责任人,学校将根据事故原因、情节及损失情况,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小学安全事故处置和报告制度(5篇)

小学安全事故处置和报告制度为维护学校师生人身安全,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安全事故,使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特制定此制度。
一、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组织我校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沈华南副组长:沈志军组员:付志鹏胡旭沈瑛程世初二、学校突发安全事故预防种类学校梯道踩踏安全事故;学校重大火灾安全事故;学校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学校重大危险药品安全事故;学校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学校重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学校外来暴力侵害事故;学校食物中毒安全事故;学校流行病传染安全事故等。
三、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理程序1、报告制度实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
2、学校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必须在5-____分钟内向英山县教育局和石头咀镇党委、政府报告,并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
学校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卫好学校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上交学校突发安全事故有关材料,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对缓报、瞒报、延误有效抢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四、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县教育局。
2、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钟声发出紧急集合信号,组织教师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楼道间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段。
3、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教师可利用一切救火设备救火,及时报告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县教育局。
2、学校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110、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一、总则1. 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学校安全事故的报告程序,确保事故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在教育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的报告工作。
3. 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工作遵循及时、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
二、事故报告范围1. 本制度所称安全事故,包括火灾、交通事故、溺水、触电、中毒、意外伤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可能导致师生员工伤亡、财产损失的事件。
2. 安全事故报告范围包括:(1)发生在校园内的安全事故;(2)发生在校园外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涉及我校师生员工的安全事故;(3)我校师生员工在校外发生的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安全事故。
三、事故报告程序1. 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救援,同时报告学校安全管理部门。
2. 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报告学校领导。
3. 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公安、消防、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
4.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整理事故现场证据,做好事故调查的配合工作。
5. 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提出事故处理意见,报学校领导审批。
6.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事故处理结果的通报工作,对事故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
四、事故报告时限1. 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学校安全管理部门。
2. 安全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学校领导报告事故情况。
3. 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事故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五、事故报告材料1. 安全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况;(2)事故原因初步判断;(3)事故已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4)事故救援情况及采取的措施;(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2. 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事故调查结果,撰写事故调查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经过;(2)事故原因分析;(3)事故性质、责任认定;(4)事故处理建议;(5)事故防范措施。
小学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小学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学校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事故报告1.事故报告是指学校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的活动。
2.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事故报告的程序、时限和责任人。
3.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和类别;(2)事故发生的具体经过和原因;(3)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4)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和事故处理意见。
4.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同时按照规定的时限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5.事故报告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加盖学校公章。
三、事故处理1.事故处理是指学校在发生安全事故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的活动。
2.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处理制度,明确事故处理的程序、时限和责任人。
3.事故处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2)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赔偿;(3)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和处罚;(4)对事故处理结果进行公示和通报。
4.事故处理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加盖学校公章。
四、事故报告和处理的监督1.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事故报告和处理的监督,对学校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学校应当自觉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的事故报告和处理的监督,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3.对学校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五、责任追究1.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未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事故情况的,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未按照规定进行事故处理的,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学校安全情况上报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上报范围1. 重大安全事故:指造成师生重伤、死亡或财产损失较大的事故。
2. 一般安全事故:指造成师生轻伤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3. 安全隐患:指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4. 其他需要上报的安全信息。
三、上报要求1. 及时性:发生安全事故或发现安全隐患时,必须立即上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2. 准确性:上报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虚报、夸大或隐瞒事实。
3. 完整性:上报材料应包括事故或隐患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及处理措施等。
四、上报流程1. 事故或隐患发现人应在第一时间向所在班级班主任报告。
2. 班主任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查处理。
3.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情况,并在24小时内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 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事故或隐患的性质和影响,及时向全校师生通报。
五、责任追究1. 对迟报、漏报、瞒报事故或隐患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责任。
2. 对事故或隐患调查处理不力,导致事故扩大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对发现安全隐患不采取措施,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七、其他事项1. 学校定期对安全情况进行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 学校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学校建立健全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学校加强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维护校园安全。
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本

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范本1.引言为了确保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及时发现和处理学校内的安全事故,减少事故带来的伤害,我们制定了本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合适的措施,以保障整个学校的安全环境。
2.报告程序2.1 事故发生时,目击者或受影响的人员应迅速报告给所在部门的负责人或班级负责人。
2.2 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核实事故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
3.报告内容3.1 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及具体情况的描述。
包括事故现场的地址、状况描述,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及持续时间等。
3.2 受伤人员的情况说明。
包括伤者的身份、伤情的严重程度,伤者是否已经得到相应的医疗救治等。
3.3 目击证人的证言。
如果有目击证人,应详细记录他们的身份信息并记录他们的证言。
3.4 受影响区域的清单。
列出所有受影响的区域或建筑物,并描述其受损情况。
3.5 受影响人员的清单。
列出所有受伤人员或受影响人员的姓名、年龄、职务等信息。
4.事故处理4.1 确保现场安全。
负责人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现场的安全,防止事故扩大和二次事故发生。
4.2 报警与救援。
若发生严重事故,负责人应立即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同时报告给上级领导。
4.3 救治伤者。
及时组织人员为受伤人员提供必要的紧急救治,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4.4 进行事故调查。
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对事故进行详细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4.5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惩处,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档案管理根据学校规定,负责人应将事故报告及处理情况纪录归档,并进行保密处理。
档案应按照规定的保管期限进行保存。
6.评估与改进根据事故报告和处理情况,学校应进行事故的评估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制度上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结语通过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能够迅速、科学地处理学校内发生的事故,保障师生的安全,并为学校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和
事故上报责任人制度
为了切实搞好学校的安全工作,严防事故发生,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创建平安型校园,防止因偶发事件、管理不善或外界人为破坏发生安全事故后,产生慌乱和造成失态进一步恶化,特制一下制度:
一、当带班领导、值日组长、值日教师或其他教师发现安全事故后,应在第一时间(十分钟内)向校长报告,如因报告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卫生院等),如因延误处理事故时机,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造成学生安全事故,必须及时向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报告,由班主任迅速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其知晓。
如果事故较轻,视情况加以适当处理;如果事故较重,则需立即组织人员将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四、班主任工作不力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必须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同时迅速告知家长。
如果事故较轻,视情况加以适当处理;如果事故较重,则需立即组织人员将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五、若是校内设施设备不当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知情者必须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由学校通知班主任迅速告知家长。
如果事故较轻,视情况加以适当处理;如果事故较重,则需立即组织人员将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六、凡是在学校由于管理不力出现的安全事故,包括以上各种事故原因,都必须实行上报,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处理。
要求校内各处室职责人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报校长室,以便及时整改处理。
七、一旦发生事故,按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处理;成立事故调查组,完成调查事故报告。
八、学校内发生重大事故,必须如实及时上报安全主管部门,发现如下情况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教育部门,不得隐瞒不报、慌乱或者拖延不报。
九、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当事人和广大师生员工,从严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完善安全措施。
十、对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