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典型病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绞痛ppt课件

脉的血流量来提供,冠状动脉有很大的
储备力量,其血流量可随身体的生理情
况而有显著的变化,在剧烈体力活动时,
冠状动脉适当地扩张,血流量可增加到休
息时的6—7倍。
.
7
在多数情况下,劳累 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 “心率×收缩压”的水 平上发生。
.
8
产生疼痛感觉的直接因素,可能是在缺
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内积聚过多的代谢产
.
31
一、心绞痛的分型诊断
近年对确诊的心绞痛患者主张进行仔细
的分型诊断,已提出不下10种分型的命名。
对这些不同的类型如何归类尚无一致看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
及诊断标准”的意见,可作如下归类:
.
32
(一)、劳累性心绞痛
其特点使疼痛由体力劳累、 情绪激动或其他足以增加心肌需氧 量的情况所诱发,休息或舌下含用 硝酸甘油后迅速消失。包括:
.
51
1. 硝酸甘油 可用 0.3—0.6毫克,舌下含化, 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分钟即开始 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
2. 硝酸异山梨醇酯 可用5—10毫克,舌下含 化,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个小时。
3. 亚硝酸异戊酯 为极易气化的液体,用时以 手帕敲碎,立即盖于鼻部吸入。作用快而短, 约10—15秒内开始,数分钟即消失。
Ⅳ级 一切体力活动都引起不适,静息时可发生心绞 痛。
.
45
三、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1、 心脏神经症 2、 急性心肌梗死 3、 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 4、 肋间神经痛 5、 不典型疼痛
.
46
预后
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冠状动脉病 变范围和心功能
.
47
心绞痛-PPT课件

二、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心绞痛需 与下列情况鉴别:
(一)心血管疾病 1.心脏神经官能症: 症状往往不典型, 含服硝酸甘油等无效或较长时间后起效, 有心悸等神经衰弱的症状;心电图无明显 异常,负荷试验多为阴性,但偶尔需冠脉 造影确诊。 2.急性心肌梗死: 持续时间更长、性 质更剧烈,含化硝酸甘油等不能缓解,心 电图有特征性变化和演变过程,有特异的 酶学改变。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STⅡ、Ⅲ、aVF水平型压低0.25~0.30mv。 STV2~V6水平型压低0.10~0.15mv 。 目录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 最常用的是运动负荷试验,其阳性标准是 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超过0.1mv,持续2 分钟以上。 四、动态心电图检查 五、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50%可诊断 为冠心病。
入院后予抗凝 抗血小板 改善心肌缺血 营养 心肌 补钾等治疗。入院后查心电图示房颤律 ST段改变,18日急查血示钾2.7mmol/l 22:20 查钾3.5mmol/l 19日查血示葡萄糖13.7mmol/l (正常值3.9-6.1mmol/l) 钾3.29mmol/l(正常值 3.6-5.1)甘油三脂2.89mmol/l (正常值0.201.70mmol/l) 20日查糖化血红蛋白7.7% 彩超 示脂肪肝,双侧颈动脉未见明显斑块形成。22 日查血示钾3.9mmol/l 葡萄糖9.86mmol/l ,21日 诉胃不适,予护胃治疗。现食欲睡眠可,二 便正常。
二、体征 无特异性体征 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可出现以下体征: ①面色苍白、出冷汗,面容焦虑。 ②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常被迫停止活动,通常 采取坐位或站立位。 ③心率加快。 ④血压升高。 ⑤部分病人可有房性奔马律或室性奔马律。 ⑥第一心音减弱,第二心音反常分裂。 ⑦若发生乳头肌功能不全,在心尖部可闻收 缩中、晚期杂音。
心绞痛课件PPT课件

脂质 条纹
中间阶 段损伤
纤维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复合病变破裂
内皮功能不全
从十几岁开始 从30岁开始 从40岁开始
平滑肌细胞 和胶原增生
主要为脂肪积聚
7
栓塞 出血
病因
年龄与性别 饮食与高脂血症 高血压 糖尿病 体重与肥胖 吸烟、脑力劳动者、遗传和家族因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的 吸烟 血脂异常 高血压 糖尿病 肥胖 紧张 缺乏锻炼 饮食 病毒
不能改变的
遗传因素 性别——男性比女性较
易患冠心病
年龄:
老年人易患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
冠心病分型(1979WHO)
•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冠心病:无症状,但有心肌
缺血的客观证据
• 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特征 • 心肌梗塞:冠脉闭塞致心肌坏死 • 缺血性心肌病: 反复心肌缺血致心肌纤维化,心脏扩大,
发
病
机
制
心肌氧供与氧耗失衡(氧供、氧耗)
氧供:冠脉直径----冠脉狭窄→氧供
氧耗:心肌收缩力、张力、心率
疼痛产生机制:
无氧代谢产物(乳酸、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内植
物神经的传入纤维末鞘,经胸交感神经节→大脑
心率 加快
心肌收缩 力加强
心肌张 力增加
冠脉 痉挛
循环血 硬化进展过程
斑块破溃/ 裂隙和血栓形成 正常 脂肪条纹 粥样斑块 纤维粥样斑块
不稳定性 心绞痛
心肌梗死
}ACS
缺血性中风 /TIA
临床无症状 稳定性心绞痛 间歇性跛行
严重的 下肢缺血
缺血性肾病 缺血性肠病
心血管死亡
年龄增长
*A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TIA,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心绞痛疾病介绍 PPT课件

侧枝循环
冠脉血流量
左心室压力 心室容积
冠脉血管阻力 主动脉压力
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中层 损伤
粥样 斑块
纤维 斑块
继发损伤 /破裂
内皮功能障碍
第一个十年 第二个十年 第三个十年
冠心病 冠脉狭窄,供血不足 诱因
劳累,运动等
心肌耗氧 > 心肌供氧 心肌缺血缺氧 心肌代谢改变 ECG 心功能缺血区血流来自
复习思考
1.抗心绞痛药有几类。各类代表药? 2.抗心绞痛作用原理、作用特点、临床适
应症及不良反应?
2.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的合理性?
其它抗心绞痛药物
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1. 潘生丁(双嘧达莫,persantin)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抑制血小板聚集。
2. 阿斯匹林:
通过抑制还氧化酶来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小剂量运用160~325mg/d,可使UAP患者死亡率 与AMI发生率均降低70%左右。 3. 第二代抗血小板抑制剂 以噻氯匹定、氯比格雷为代表,
耐受机制
血管耐受
—— 血管平滑肌细胞内-SH代谢耗竭。
硝酸酯类作用机制及耐受机制
硝酸酯类
硝酸酯受体 (含-SH ) (血管内皮细胞和 血管平滑肌细胞)
NO SNO
SH耗竭可产生耐受性。
血管平滑肌松弛
▲ 其它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作用较弱、较慢和持久,
用于预防、心肌梗死后心衰的长期治疗。 片剂:含服,用于心绞痛发作。 口服,用于长期治疗。 长效缓释胶囊:用于治疗或预防发作。
1.迅速缓解各类心绞痛的发作。
硝酸甘油
可预防发作:在预计可能发作前、舌下含服。 一般舌下含0.3~0.6 mg。 2.急性心梗
心绞痛ppt

初发、恶化劳力型、≤1mm 无静息时发作
持续时间
< 20min
肌钙蛋白 T或I
正常
A:1个月内出现 的静息心绞痛,但 48小时无发作者
B:梗死后心绞痛
>1mm
< 20min
正常或 轻度 升高
A: 48小时内反 >1mm 复发作静息心绞痛,
B:梗死后心绞痛
>
升高
20min
注:EF <40%、左心衰、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属高危险组
(一)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表现
症状:部位--胸骨中上段后,放散至左肩、臂内侧、颈肩等 性质--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濒死感 持续时间--多为3-5分钟,频度数天至数周 缓解方式--停止活动,含服硝酸甘油 诱发因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当时等
体征:发作时心率快、血压高、焦虑不安、皮肤冷、出 汗、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奔马律、交替脉
—钙阻滞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氨氯地平等) 减量、停服;与硝酸酯类药合用,其中硝苯地平可与 受体阻滞剂服;维拉帕迷、地尔硫卓不宜和受体阻滞剂用
—调脂药(主要是他汀类、贝特类) ▪ 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他汀类—TC与LDL-C↑;贝特类—TG↑; ▪ 联合治疗(贝特类+胆酸隔置剂或胆酸隔置剂+烟酸)—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1、临床特点(不同于稳定型):
▪原为稳定型心绞痛,近1个月内发作频繁, 硝酸酯类药物效果差。 ▪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较轻的负荷诱发 ▪休息状态下发作,ST段抬高 ▪继发性因素—贫血、感染、甲亢、心律失常
2、我国临床危险度分层
组别
低危 险组 中危 险组
高危 险组
心绞痛类型
发作时ST↓ 幅度
—抗血小板药
长期小剂量阿司匹林: 50-100mg Qd Po (3)预后:取决于病变程度、部位、侧枝循环、心功能
心绞痛PPT课件

一、症状 心绞痛以发作性胸
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 点为:
1、部位 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 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 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 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 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 下颌部。
2、性质
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 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 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 的恐惧感觉。发作时患者往往不 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 状缓解。
4 、我国多数患者对本药比较敏感,难以耐受大 剂量。
(三)、钙通道阻滞剂
能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 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供血; 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还 可减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 环。 常用制剂有: 1、维拉帕米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 急剧暂时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 临床综合征
心绞痛的分类: [1].稳定型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
[1]、稳定型心绞痛
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
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的心肌急剧 的短暂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症。
最常见,指劳累性心绞痛发作的性质在 1 — 3 个月内无改变,即每日和每周疼痛发作次数大 致相同,诱发疼痛的劳累和情绪激动程度相同, 每次发作疼痛的性质和部位无改变,疼痛时限 相仿(3—5min),用硝酸甘油后,也在相同 时间内发生疗效。
二、心电图检查
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陈 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有时出现房 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心绞 痛发作时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 心内膜下心肌容易缺血,故常见ST段压低 0.1mV以上,发作 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在平时有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 发作可变为直立(所谓“假性正常化”)。T波改变虽然对反 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不如ST段,但如与平时心电图比较有明显 差别,也有助于诊断。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上见有关导 联ST段抬高。动态心电图及24心电图可显著提高缺血性心电图 的检出率。
心绞痛典型病例参考幻灯片

治疗过程(二)
患者入院后多次发作心前区闷痛伴大汗、
烦躁、不能平卧,较前明显加重,每次均
持续数小时才能缓解。发作时
BP140/80mmHg, 心率100次/分,余查体较
前无明显变化。发作时心电图示: ST段
V3~V6压低约0.1mv ,T波V1~V4 倒置,I avl 、 ⅡⅢ avF V5 V6 低平 。心肌酶、肌钙蛋白
4
病例介绍
既往史 :
?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达180/100mmHg ,未规律服药治
疗
? 2型糖尿病10余年,平素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未监测血糖
月经史:15 3-5/28-30 50
5
查体
?T :37.2 ℃Fra bibliotekP:95次/分
?R:18次/分 BP: 140/80mmHg
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 95 次/分,律齐,第一心音低顿,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Institute- sponsored Women′s Ischemia Syndrome Evaluation (WI
2004, 109: 2993-299
22
女性冠心病特点
二、危险因素
?糖尿病:使女性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增加3~7倍, 男性增加2~3倍。
?高脂血症:甘油三酯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强于 男性。
15
冠脉造影及PCI结果
?冠状动脉右优势型。左主干未见狭窄。前 降支近段可见 99%弥漫性狭窄,远端散在 斑块,前向血流 TIMI 2级。第一对角支纤 细,开口可见 60%管状狭窄。回旋支未见 狭窄。右冠脉散在斑块,未见狭窄。
?结论:冠心病 单支病变
?PCI治疗:于前降支病变处植入 Excel 2.75x24mm 支架一枚。术后手术部位无夹 层及边支闭塞。前降支前向血流 TIMI 3级。 前降支 PCI成功。
心绞痛 ppt课件

混合型心绞痛 (mixed AP)
习用分型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P)
稳定劳力性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P, UAP)
初发心绞痛 恶化心绞痛 静息心绞痛 卧位心绞痛 混合型心绞痛
变异心绞痛
• 心电图(ECG)
• 1、静息ECG:约半数正常。或表现为陈旧心梗或
•
心律失常
• 2、发作时ECG:绝大多数出现阳性改变(ST段
•
↓≥0.1mv, T波倒置,或ST段抬高。
•
特异性较高的为ST段下移
• 3、ECG负荷试验:极量运动:使病人出现心绞痛
•
或显著疲劳、气短等症状为终止目标
•
(极量运动心率=220-年龄)
•
次极量运动:按年龄预计最高心率的
•
85-90%(次极量运动心率=190-年龄)
•
放射性核素
心肌灌注扫描:铊201 (201 Tl)或 锝99(99 Tc)心肌灌注
• 诱因: 多由活动、饱餐、情绪激动或冷风中急行
等诱发。典型稳定型者常在相同条件下发作
• 性质: 压迫样、紧缩、手捏或胸闷感。发作时,
病人常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常伴出汗
• 部位:胸骨后,界限不太清,常向左肩背、无
名 指、小指放射。有时放射到颈、咽或下颌部
分型(WHO)
劳力性心绞痛
初发劳力性心绞痛(initial onset AP) 稳定劳力性心绞痛(stable exertion AP) 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Accelerated AP)
• 发作频率 少而恒定
• 硝甘含化 效佳
• 心肌酶 TnT 无升高
• 预后
较好
胸骨后 常无,为休息痛或不恒定
习用分型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P)
稳定劳力性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P, UAP)
初发心绞痛 恶化心绞痛 静息心绞痛 卧位心绞痛 混合型心绞痛
变异心绞痛
• 心电图(ECG)
• 1、静息ECG:约半数正常。或表现为陈旧心梗或
•
心律失常
• 2、发作时ECG:绝大多数出现阳性改变(ST段
•
↓≥0.1mv, T波倒置,或ST段抬高。
•
特异性较高的为ST段下移
• 3、ECG负荷试验:极量运动:使病人出现心绞痛
•
或显著疲劳、气短等症状为终止目标
•
(极量运动心率=220-年龄)
•
次极量运动:按年龄预计最高心率的
•
85-90%(次极量运动心率=190-年龄)
•
放射性核素
心肌灌注扫描:铊201 (201 Tl)或 锝99(99 Tc)心肌灌注
• 诱因: 多由活动、饱餐、情绪激动或冷风中急行
等诱发。典型稳定型者常在相同条件下发作
• 性质: 压迫样、紧缩、手捏或胸闷感。发作时,
病人常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常伴出汗
• 部位:胸骨后,界限不太清,常向左肩背、无
名 指、小指放射。有时放射到颈、咽或下颌部
分型(WHO)
劳力性心绞痛
初发劳力性心绞痛(initial onset AP) 稳定劳力性心绞痛(stable exertion AP) 恶化劳力性心绞痛 (Accelerated AP)
• 发作频率 少而恒定
• 硝甘含化 效佳
• 心肌酶 TnT 无升高
• 预后
较好
胸骨后 常无,为休息痛或不恒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呕吐等,持续约5分钟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
此后10余年间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性质、部位
同前。自述1年前曾于当地医院行冠脉造影
示:“弥漫性病变”,当地医院建议行冠脉搭
桥术(具体不详),此后未正规治疗。近5天
来因情绪激动,心前区闷痛症状发作频繁,每
日2-3次,向两侧肩臂部、背部放射,含服硝酸
甘油后持续20分钟至2小时不等,为求进一步
典型病例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
1
主要内容
• 病例介绍 • 女性冠心病特点 • 2007 年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
·
2
病例介绍
• 患者,女性,59岁 • 主因间断胸痛10余年加重5天
·
3
病例介绍
• 现病史:患者缘于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
痛,为心前区闷痛,无放射、无汗出、无恶心、
·
12
发作时心电图
·
13
发作时心电图
·
14
治疗过程(二)
经上述综合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 偶有胸痛、胸闷发作,多发生在饭后或 大便后。之后建议患者再次行冠脉造影。
·
15
冠脉造影及PCI结果
• 冠状动脉右优势型。左主干未见狭窄。前降支 近段可见99%弥漫性狭窄,远端散在斑块,前 向血流 TIMI 2级。第一对角支纤细,开口可 见60%管状狭窄。回旋支未见狭窄。右冠脉散 在斑块,未见狭窄。
11
治疗过程(二)
患者入院后多次发作心前区闷痛伴大汗、烦躁、 不能平卧,较前明显加重,每次均持续数小时才 能缓解。发作时BP140/80mmHg,心率100次/分,余 查体较前无明显变化。发作时心电图示: ST段 V3~V6压低约0.1mv ,T波V1~V4 倒置,I avl 、 ⅡⅢ avF V5 V6 低平 。心肌酶、肌钙蛋白均无 升高。经抗凝、解痉、扩冠、镇静、止痛、减轻 心脏负荷等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仍有上述症状 间断发作。遂加用盐酸替罗非班 12.5mg 持续泵 点三天,之后心绞痛发作逐渐减少。
• 发作时心电图有动态变化;
• 应用大剂量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稳 定斑块等药物综合治疗及支架植入后症 状明显缓解
·
19
病例特点
• 发作时胸痛症状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 达数小时,每次缓解须吗啡、冬非合剂 或力月西静推或维持静点,但心肌酶学 始终无变化。
·
20
主要内容
• 病例介绍 • 女性冠心病特点 • 2007 年ACC/AHA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 ST
• 结论:冠心病 单支病变
• PCI治疗:于前降支病变处植入Excel
2.75x24mm支架一枚。术后手术部位无夹层及
边支闭塞。前降支前向血流 TIMI 3级。前降
支PCI成功。
Hale Waihona Puke ·16PCI过程
·
17
临床转归
患者术后至今日常活动未发作胸闷、 胸痛不适。
·
18
病例特点
• 患者有多种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 高脂血症、糖尿病、绝经女性、肥胖, 并未进行正规治疗;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women [J]. Cardiol Rev,2001, 18: 11-16. Plasma triglyceride level i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dependent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 ame-ta-analysis of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ies[ J]. J Cardiovasc Risk,1996, 3: 213-219.
Prognosis in women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in the absence of obstructive coronary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sponsored Women′s Ischemia Syndrome Evaluation (WISE) [J]. Circulation, 2004, 109: 2993-299
·
22
女性冠心病特点
二、危险因素
• 糖尿病:使女性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增加3~7倍,男性增 加2~3倍。
• 高脂血症:甘油三酯与女性冠心病的相关性强于男性。 • 多个危险因素并存对女性的影响更大,在Framingham研
究中,同时合并三个以上危险因子的女性患者冠心病的 风险是普通女性的5. 9倍,而男性则为2. 4倍。
·
6
入院心电图
·
7
入院心电图
·
8
辅助检查
• 血生化:TG 1.92mmol/L
mmol/L
GLU 17.6
• 血常规:WBC 10.3×109 /L N85.8% L13.3%
• 心肌酶、尿、便常规、胸片、心脏 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
9
诊断
1、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2、高血压3级 很高危 3、2型糖尿病 4、高脂血症
治疗入院。
·
4
病例介绍
既往史 : • 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达180/100mmHg,
未规律服药治疗 • 2型糖尿病10余年,平素皮下注射胰岛素
治疗,未监测血糖 月经史:15 3-5/28-30 50
·
5
查体
• T :37.2 ℃
P:95次/分
• R:18次/分
BP: 140/80mmHg
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 干湿性罗音,心率 95次/分,律齐,第 一心音低顿,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
10
治疗过程(一)
• 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抗凝、降压、调脂等治 疗
• 阿司匹林 100mg 1/日
• 氯吡格雷 75mg 1/日 • 盐酸贝那普利 10mg 1/日
• 琥珀酸美托洛尔 23.75mg 1/日 • 阿托伐他汀 20mg 1/日
• 低分子量肝素钙 6000u iH 2/日
• 盐酸地尔硫卓30mg · q6h
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
·
21
女性冠心病特点
一、临床表现
• 缺乏典型症状: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主 诉多,症状表现多样化。
• 常表现为轻微胸部压迫感、紧缩感。典型的胸骨后压 榨样疼痛相对较少, 43%女性无任何胸痛症状。
• 常见气短、呼吸困难、疲劳、乏力、出汗等非特异性 症状。
• 烧灼感或上腹痛等类似于消化系统的症状较常见,是 男性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