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资料 。。

合集下载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

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家世渊源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

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

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

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

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

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

循墙而走,不争于人。

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

孔子的资料

孔子的资料

孔子的资料孔子(前551-前479),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

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

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

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

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赋军权。

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又说:“政在节财。

”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受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

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

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

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资料资料

孔子的资料资料

孔子的资料孔子,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著作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关于孔子的基本资料。

1.生平孔子于公元前551年出生于山东曲阜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武官,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信奉神明的女子。

孔子小时候失去了父亲,便跟随母亲生活。

孔子年轻时学习经史子集,对于礼仪、道德、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和思考。

他曾经游历各地,到处向有名的学者请教学问,并尝试着将自己的思想理念传授给他人。

后来,孔子在鲁国担任过各种职务,如春秋时期的掌管司法的大宰、掌管兵事的司马等,以及卑微的屠夫等,他虽然历经人生坎坷,但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为后来的儒家思想奠定了基础。

最终,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在鲁国去世,享年72岁。

2.著作孔子的著作主要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其中《论语》是他的代表作品。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这本书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线,以提炼经验,讨论道德和政治问题,讲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例如,“吃饭先问候”,“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些语言,为后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宝贵财富。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书名以孟子的名字命名。

这部书主要是孟子对儒家思想和自己的思想观点的阐述,它的特点是在论证人性的善恶问题上,比《论语》和《大学》的思辨更为深刻。

《大学》是一篇关于教育原则的文章,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应该如何知行合一,如何达到自我超越。

这篇文章与孔子提出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紧密相关。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它强调“中庸之道”,即在一切事物上持中立态度、追求平衡。

这篇文章也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思想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

孔子一生致力于推行礼仪道德、尊重家庭与祖先、追求和谐的社会秩序,与来自周朝的“天命观”形成对抗。

孔子的资料和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资料和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资料: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

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孔姓。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

政治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有关立冬的民谚: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孔子的故事第一个故事:孔子误会了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关于孔子的资料

关于孔子的资料

关于孔子的资料: 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战国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著高尚者的行为。

“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

“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

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第二篇范文:孔子的思想简介孔子的思想简介(哲学、政治、教育、伦理)哲学上,孔子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

在他看来,“天”有人格、有意志,俨然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主宰。

他讲“命”和“天命”,孔子主张天命观,“天”是万物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认为“天命”不可抗拒;但他所讲的“命”,与传统思想当作至上的人格神的意志的“命”,已经有所不同。

他“不语怪、力、乱、神”,认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对鬼神的态度显然将信将疑,因而不免闪烁其辞,其中多少含有唯物论的因素。

此外,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者”,在认识论上反映了他的唯心主义。

2.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又,这两方面的内容不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的,而是有着现实基础。

在政治方面,孔子以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为追求目标,他怀念周公,欲从周礼,幻想“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孔子的资料 -资料

孔子的资料 -资料

孔子的资料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鲁国(今山东省南部)人,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立者。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倡导“仁爱”、“中庸”、“礼治”,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理法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平资料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曲阜市北部),其父名为丘,母名不详。

孔子的父亲早逝,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孔子自幼聪颖,善于学习。

17岁的时候,孔子开始担任“师保”(负责管理学生生活的职位)。

孔子25岁开始为各类人士辅导私人的门生,传授他的思想和知识。

他在35岁时,被鲁国任命为州牧,但由于他对政治世界的执着态度和忠诚使他面临着许多令人险恶的政治斗争,最终不得不离开了鲁国。

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崇敬,成为各类人士的师傅和导师。

他在公元前479年去世,享年73岁。

孔子思想的著作孔子传播他的思想和理念的方式是通过对“老子”、“子书”和“春秋”等著作的研究和注解。

他的弟子们根据孔子的讲解和批注的内容整理了一系列的经典著作。

这些著作后来成为了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

《论语》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它是由孔子的学生和后人在四百多年里收集并记录孔子的言行举止所组成的。

这些言论和语录被记录在《论语》中,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代表。

孔子的影响孔子的影响一直存在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他的思想与传统中国的“人伦”道德观和政治观相结合,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哲学和政治。

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儒家传统”的原型。

儒家思想对中国接近两千年的社会和政治变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封建时代还是社会主义时代,都对中国的整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本人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传统的重要象征之一,被广泛尊崇和崇拜。

在中国,有许多关于孔子和他的思想的故事和传说被广泛流传,他被称为“伦理家之圣”、“文化的祖师”等。

孔子简介资料大全

孔子简介资料大全

孔子简介资料大全孔子(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并且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出生在一个小君主的家庭,父亲早逝,家境贫寒。

然而,孔子自幼聪慧好学,勤奋好问,对于礼、乐、道德等方面的问题有着很高的领悟力。

他曾经历过辛苦的求学之路,但是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完美。

孔子的思想主张强调人伦之道,认为人应该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宽恕他人、诚实守信,提倡“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他主张“治国有道,治家有教,治学有规”,提出了许多关于政治、教育、礼仪、道德等方面的理论。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开创了私学教育制度,提倡以“诗、礼、乐”为基础的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品德修养。

他还提倡“求学不倦,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应该普及,不分贵贱贫富,为后世教育事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政”,即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他提出了“君子之道,立政以德,行民以德”、“民无德不立,君无德不治”的政治理念,强调君臣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信任,以道德来治理国家。

孔子的学说被后世奉为经典,成为了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并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风气、教育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也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先知”。

总的来说,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思想和成就不仅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启示。

他的思想强调人伦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和教育事业,提倡仁政和仁爱之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传承孔子的思想,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孔子出生于哪一年_ 孔子资料简介

孔子出生于哪一年_ 孔子资料简介

孔子出生于哪一年_ 孔子资料简介在古代人们以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作为孔子诞辰,并进行祭孔仪式。

那怎么回是现在的9月28号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出生于哪一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出生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距今已2566年)(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的派创始人。

一直以来史学界有所争议,有说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八月廿七诞生在今山东曲阜,依西历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也有说是鲁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为今之8月21日;或周灵王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依西历为公元前552年10月3日等等。

而在我国古代,人们则以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作为孔子诞辰,并进行祭孔仪式。

民国期间政府曾定夏历8月27日作为教师节,后又把它换算为公元9月28日,这个日期也是如今流传最广的孔子诞辰日。

每年的这一天,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大韩民国、日本等地都有纪念活动,以在文庙举行正式的“祭孔典礼”最为常见。

孔子简介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他出生在如今的山东曲阜,而原籍则在现今的河南商丘。

孔子之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被人们广为熟知,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随老子学习,学成后带领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

晚年时孔子修订了《诗》《书》等六经。

据传,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备的人有七十二个。

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命名为《论语》,此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典籍。

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

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礼”和“仁”,他主张道德上的仁爱思想、政治上的礼治思想,并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为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 -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
所属类别:
历史人物|文化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人民教师誓词
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为教育发展、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努力奋斗!
宣誓人:x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