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第六、七、八节

合集下载

下肢骨、关节损伤讲义

下肢骨、关节损伤讲义

左 股 骨 转 子 间 骨 折 术 前 - 男 , 岁
77
DHS 内 固 定 术 后
股 骨 转 子 间 骨 折 术 前 - 男 , 58 岁
DHS 内 固 定 术 后
转 子 间 粉 碎 性 骨 折 术 前 - 男 38 岁
DHS 内 固 定 术 后
第四节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
第六节 髌骨骨折
一、致伤原因及骨折类型
可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 力如撞压、打击等多发生粉碎性骨折。间 接暴力常为膝屈曲位,股四头肌突然强烈 收缩而致髌骨骨折,伴有髌骨两旁腱膜撕 裂。如踢球、跌倒等发生的骨折多为横断 型或上、下极的撕脱。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膝关节积血,明显肿胀、疼痛,膝关 节活动困难,不能自动伸直。横断骨折 有移位时,可摸出骨折线及骨块间间隙。 陈旧性骨折有移位者,因失去股四头肌 作用,伸膝无力,走路缓慢,并可有关 节活动障碍。 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股 骨 颈 经 颈 型 骨 折 - 女 , 79 岁
人 工 股 骨 头 置 换 术 后
股骨颈经颈型骨折术前-男,36岁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
股 骨 颈 经 颈 型 骨 折 术 前 - 男 , 41 岁
全 髋 置 换 术 后
股 骨 颈 基 底 部 骨 折 术 前 - 男 , 78 岁
DHS 固 定 术 后
2.常用的手术方法
(1)股骨上1/3或中上1/3骨折多采用 髓内针固定。此法具有术后不用外固定 及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 (2)股骨中1/3或中下1/3骨折,采用加压 钢板螺丝钉固定。 (3)开放性骨折可用外固定架固定。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术前-男,20岁

下肢骨关节损伤-教学课件

下肢骨关节损伤-教学课件
力等。
分类
根据损伤的类型和位置进行分类,包括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损伤。
二、常见的下肢骨关节损伤
膝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
髋关节损伤
膝关节损伤包括韧带损伤、半月
踝关节损伤包括踝关节扭伤和骨
髋关节损伤包括髋关节脱位和骨
板损伤和软骨损伤。
折。
折。
三、诊断和治疗
1
诊断
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骨关节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下肢骨关节损伤-教学课

在本教学课件中,我们将探讨下肢骨关节损伤的定义、原因、分类、预防和
治疗,以及康复期间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
一、概述
定义
下肢骨关节损伤是下肢部位的骨头和关节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损伤。
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运动或作业中不慎摔倒,扭伤或冲撞。其他原因还包括交通事故、跌落、暴、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方案将根据损伤的类型和程
度来确定。
四、预防和注意事项
1
预防
预防下肢骨关节损伤的方法包括按规范穿戴运动装备、避免过度训练、避免不良姿势、
加强肌肉锻炼等。
2
注意事项
患者需要注意手术后的护理、饮食和用药等问题。康复期间需要注意恢复过程的逐步控
制。
结语
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
早期治疗可取
遵守运动规范,锻炼身体,是预防下肢骨关节损伤
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在骨关节损伤发生后的48小
的最好方法。
时内进行治疗,将对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骨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临床医学骨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骨科学进展》
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第9版第61章下肢骨关节损伤

外科学第9版第61章下肢骨关节损伤
(一)非手术治疗
适应征:

较稳定的股骨干
骨折或软组织条件差 的病人。-牵引 • 3岁以下儿童则采用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治 疗 复位及固定
(二)手术治疗
适应征: 非手术疗法失败。 合并同一肢体或其他部位多处骨折。 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老年人的骨折,不宜长期卧床者。 陈旧骨折不愈合或有功能障碍的畸形愈合。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二). 手术治疗
对于不稳定骨折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
手术目的是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股骨矩的连续性,
矫正髋内翻畸形,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避免并发症。 内固定方法很多,可采用Gamma钉、动力髋螺钉、Ender 氏钉等。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无污染或污染很轻的开放性骨折。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治 疗 复位及固定
(二)手术治疗方 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多采 用钢板 、带锁髓内钉 、弹性
钉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外固定等。
钢 板 螺 钉 髓 内 钉 弹 性 钉 外 固 定 架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股骨远端骨折包 括股骨髁上骨折、股 骨髁间骨折和累及股
骨远端关节面的股骨
临床表现与诊断
6.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损伤MRI表现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6.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
后交叉韧带损伤MRI表现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6.影像学检查与关节镜检查
内髁
ACL
外髁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示意图及关节镜下表现
第61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25、【外科学笔记、复习资料】下肢骨、关节损伤

25、【外科学笔记、复习资料】下肢骨、关节损伤

髋关节脱位(一)分类及临床表现按股骨头脱位后的方向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心脱位,以后脱位最为多见。

1.髋关节后脱位的典型表现(1)有明显外伤史,通常暴力很大。

(2)有明显的疼痛,髋关节不能活动。

(3)患肢缩短,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4)可以在臀部摸到脱出的股骨头,大粗隆上移明显。

(5)部分病例有坐骨神经损伤表现,大都为挫伤,2~3个月后会自行恢复。

神经损伤原因为股骨头压迫,持续受压使神经出现不可逆病理变化。

2.髋关节前脱位的典型表现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3.髋关节中心脱位的典型表现患肢缩短情况由股骨头内陷的程度决定;由于后腹膜间隙内出血甚多,可以出现失血性休克。

(二)髋关节后脱位的并发症坐骨神经损伤,大多数为挫伤或股骨头压追所致。

表现为膝关节的屈肌,小腿和足部全部肌肉均瘫痪,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部感觉消失。

(三)后脱位治疗单纯髋关节后脱位多采用手法复位。

1.复位复位宜早,最初24~48小时是复位的黄金时期。

常用Allis法复位,即提拉法。

2.固定复位后患肢做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2~3周。

不必石膏固定。

3.功能锻炼。

第六节股骨颈骨折成人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多种来源:①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提供股骨头凹部的血液循环;②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进入股骨头;③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一、病因与分类★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股骨头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

2.按X线表现分类(1)内收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Pauwells角)大于50。

,为内收骨折。

(2)外展骨折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的夹角小于30。

为外展骨折。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中、老年人有摔倒受伤历史,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有时伤后并不立即出现活动障碍,仍能行走,但数天后,髋部疼痛加重,逐渐出现活动后疼痛更加重,甚至完全不能行走。

下肢骨关节损伤(骨伤科学课件)

下肢骨关节损伤(骨伤科学课件)

三 伤因:
造成股骨颈骨折的伤因可区分为三种不同 情况。
1.老年患者:较多见,其主要原因为骨质疏松,自 身防御能力较差,反应迟缓,属生活性损伤如平地 滑倒等。
2.青、壮年患者:较大暴力致伤, 错位多明显,血 循环损伤也重。
3.疲劳骨折。
四 分类: (一)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头下型(易头坏死) 2.经颈型 3.基底型
(二)前倾角
下肢在直立位时,股骨头与股骨干不在同 一个冠状面上,股骨头居前,股骨颈向前倾斜 与冠状面形成一个角度,即前倾角。 婴幼儿:20º――30º 成人:12º――15º(女>男) 1、临床意义:为臀中肌提供一个在矢状面上 杠杆,使肌肉效能成倍增加,此杠杆臂越长, 为保持直立姿式所需的臀中肌越小。但过度前 倾,则有碍于髋关节的外旋活动,且易脱位。
二 病因和分类:
老年病人主要是大腿的摔伤,年轻病人主要是 强大暴力作用的结果(高处跌落,交通伤)。
分类:
(一)按骨折线的走行方向 稳定型――骨折线顺粗隆间线; 不稳定型――骨折线逆粗隆间线。
(二)Evans分类(Ⅰ-Ⅴ)
Ⅰ型:无移位的两片段骨折,稳定;
Ⅱ型:移位,小转子小片段,但内侧皮质(股骨矩)完 整,复位后稳定;
X片:关节周缘骨增生,关节腔狭窄、关 节面不平整,软骨下骨质硬化和囊变。
(三)关节周围钙化:骨化性肌炎。
第二节 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解剖概要(见上述)
正常髋关 节X线片
Bryant三角底边缩短 股骨大转子顶端在Nelaton线之上
一 定义:
适应证:高龄,改善生活质量。
术后处理
一个合格的内固定应能容许患者早期活动,包括在 床上坐起及扶拐下地活动一般术后1-2周即可容许患 者扶拐下地如患肢负重时不感到疼痛,则可逐步扶拐 练习行走,直至骨愈合,再弃拐。

外科学第九版-下肢骨关节损伤、上肢关节脱位

外科学第九版-下肢骨关节损伤、上肢关节脱位
解剖概要
1 三维结构
平均角度
12°~15°
前倾角12°~15°
颈干角110°~140°平均127°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一、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解剖概要
2 血液供应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一、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治疗
Ⅰ型单纯劈裂骨折 若无明显移位,采用下 肢石膏托固定4~6周。 移位明显者,应切开复 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 或支撑钢板固定,以保 持关节面的平滑和恢复 侧副韧带张力为目的。
股骨干骨折移位方向
(1)上1/3骨折 (2)中1/3骨折(3)下1/3骨折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症状:大腿肿胀,皮下淤斑,局部出现成角、短缩、 旋转,髋及膝关节不能活动。
2.检查:局部压痛,反常活动,骨擦音。 3.X 线:包括膝或髋关节的正位和侧位片。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治疗
(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①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应采用闭合复位内固 定手术治疗。
对无移位骨折,也应尽早采用内固定治疗,以 防转变为移位骨折,而增加治疗难度。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一、股骨颈骨折 fracture of the femoral neck
治疗
(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②65岁以上老年人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多采 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
临床表现与诊断
股骨干骨折X线片
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治 疗 复位及固定

外科学课件下肢骨、关节损伤

外科学课件下肢骨、关节损伤

收缩所致 • 无论何种方式,治疗要保证关节面完整
(髌股关节)
股四头肌猛烈收缩所致
五、胫腓骨骨折
• 胫骨平台骨折 • 胫骨干骨折 • 腓骨头或颈骨折 • 腓骨干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 高能量暴力 • 关节内骨折 • 可并发半月板及韧带损伤 • 注意腘动脉损伤、骨筋膜间室综合症发生
可能(灾难性) • 治疗不当易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
2、胫骨中下1/3骨折愈合慢原因
• A、附近主要血管损伤; • B、附近周围神经损伤 • C、远骨折段完全丧失血供 • D、两骨折段血供减少 • E、远骨折段血供减少
3、髋关节后脱位表现 4、股骨颈骨折表现
• A、屈曲、内收畸形 • B、屈曲、内收、内旋畸形 • C、外旋、缩短畸形 • D、屈曲、内旋畸形 • E、屈曲、外展、外旋畸形
血供特点
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容易不愈合或发生 股骨头坏死?
生物力学特点(了解)
临床表现
• 下肢缩短、外展、外旋畸形 • 注意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的区别 • (外旋角度更大,原因:关节囊和髂股韧
带的作用)
诊断
• 1、明确外伤史(直接或间接暴力) • 2、X线检查 • 3、CT检查(隐性骨折)
手术处理
2、膝关节半月板与韧带损伤
• 解剖 • 损伤机制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
解剖
损伤机制
• 韧带:1、屈曲、外展、外旋;2、前后移 位;3、过伸;4、屈曲、内收、内旋。
• 半月板:膝关节屈曲、内收或外展、重力 挤压、牵拉或剪切力
临床表现与诊断
• 外伤病史 • 韧带:侧方应力试验、抽屈试验 • 半月板:旋转挤压试验(麦氏征) • MR • 关节镜
髋关节后脱位
• 高能暴力 • 屈髋、内收、内旋 • 突破后关节囊 • 可合并坐骨神经损伤

临床医学重点总结下肢骨、关节损伤

临床医学重点总结下肢骨、关节损伤

下肢骨、关节损伤一、股骨颈骨折:(一)定义: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并以老年女性较多,但也可见于儿童和中年人。

(二)分类:1、按骨折部位分类:①头下骨折;②经颈型骨折,③基底部骨折。

2、按骨折两端的X线表现分类:①内收骨折:是指在X线正位片上远端骨折线和两髂嵴连线所形成的角度(称Pauwels角)大于50o, 属不稳定骨折,易错位。

②外展骨折:是指Pauwels角小于30o,属稳定型骨折,但处理不当也可发展为不稳定骨折。

3、按骨折移位程度即Garden分类:①I型:不全骨折。

②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

③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④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有明确的外伤史,患髋疼痛,功能障碍,伤肢呈外旋(45~60o) 缩短畸形,纵向叩击痛。

但“嵌插”骨折患者,疼痛轻微,尚可行走,容易漏诊,检查时应注意伤肢有无外旋畸形及纵轴叩击痛。

X线片可明确诊断,并可确定骨折类型。

(四)、治疗:1、外展骨折移位不明显者,可作伤肢皮肤牵引6~8周,也可让患者穿一防旋鞋以维持患肢位于轻度外展中立位,以避免外旋。

2个月后复查X线片,3个月后可持双拐下地活动,6个月内伤肢不可负重。

2、内收骨折,可在X线透视下牵引复位同时行内固定术。

较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多根加压螺纹钉(或针)内固定,或用滑动加压钉板系统内固定。

目前很少应用三翼钉或钢针内固定法。

手术后患者穿防旋鞋外固定,并鼓励患者作股四头肌舒缩运动,2个月后可持拐下地活动。

较高龄的老年病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或内收型骨折有明显移位者,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3~4周即可持拐下地活动。

3.、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可行粗隆间截骨术、人工股骨头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二、股骨转子间骨折:(一)定义:股骨转子间骨折又称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二)分类:1、按股骨距完整性分类:①稳定骨折;②不稳定骨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第9版)
二、解剖特点
前交叉韧带断裂可以同时合并有内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损伤,称为O’Donoghue三 联征。
外科学(第9版)
1.外伤史 2.侧方应力试验 3.抽屉试验 chman试验 5.轴移试验
三、临床表现
侧方应力试验
抽屉试验
外科学(第9版)
四、影像学检查
前叉韧带损伤
外科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版)
外科学(第9版)
四、体格检查
半 月




1.过伸试验


2.过屈试验

3.半月板旋转挤压试验

(McMurray试验)
磨 试
4.研磨试验(Apley试验)

5.蹲走试验
蹲 走 试 验
外科学(第9版)
五、影像学检查
半月板损伤
外科学(第9版)
六、治疗
1.急性半月板损伤时可用长腿石膏托固定4周。 2.半月板撕裂诊断明确者,目前主张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缝合修复。
第八节
胫骨平台骨折
外科学(第9版)
重点难点
掌握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熟悉 胫骨平台骨折的解剖
了解 胫骨平台骨折常见合并症
外科学(第9版)
一、解剖特点
胫骨平台内侧较外侧大,关节面为凹形,外侧较内侧高且较小,形似马鞍,呈凸形。 从前向后有大约10°的倾斜 。 平台正中的髁间棘,为交叉韧带附着点。 胫骨平台的关节软骨下骨较股骨髁薄弱,外侧骨皮质较内侧薄弱。故外侧平台骨折多见。
膝部疼痛,肿胀和下肢不能负重等症状 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受限
注意骨折部位软组织覆盖情况和神经、血管情况 尽早发现腘动脉的合并损伤
外科学(第9版)
四、影像学检查
X线正、侧位平片
外科学(第9版)
四、影像学检查
骨折块移位和关节面塌陷的形态
外科学(第9版)
➢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目标 1.关节面平整 2.良好的关节稳定性 3.正常的下肢力线 4.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 5.避免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
五、治疗
外科学(第9版)
五、治疗
➢ 常规切开直视下复位法的缺点 严重破坏骨折端周围血运,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术后易出现 ①切口感染 ②恢复关节功能需经艰难的康复,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恢复良好功能
外科学(第9版)
五、治疗
➢ 双反牵引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利用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挤压复位作用可达到以下效果: 纠正力线,复位膝关节脱位 挤压分离骨折块使之复位 打压骨块时防止骨折块向周围分离
五、治疗
1.内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拉伤或部分性断裂(深层) 可保守治疗,用长腿管型石膏 固定4~6周。完全断裂者应及早修补。如同时伴有半月板损伤与前交叉韧带损伤者应在手 术时一并处理。 2.外侧副韧带损伤:外侧副韧带断裂者应立即手术修补。 3. 前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者目前主张在关节镜下作韧带重建手术,可选用 多种移植材料。如伴有髁间嵴骨折,骨折片抬高移位>2mm,应行螺钉固定。 4.后交叉韧带损伤:对断裂的后交叉韧带是否要重建以往有争论,目前的意见偏向于在关 节镜下早期修复重建。
外科学(第9版)
二、胫骨平台骨折分类
Schatzker分型 Ⅰ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塌陷 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关节面塌陷 Ⅲ型:外侧平台单纯压缩骨折 Ⅳ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V型:双侧平台骨折 Ⅵ型:双侧平台骨折加胫骨干与干骺端分离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外科学(第9版)
三、临床表现
外科学(第9版)
双反牵引架
外科学(第9版)
术中安装双反牵引器
外科学(第9版)
牵引器牵开关节,恢复力线,自胫骨结节下方 2~3cm处经皮置入导针,方向指向塌陷骨块
外科学(第9版)
以阶梯钻逐级将针孔扩大骨块
外科学(第9版)
形成骨隧道
外科学(第9版)
沿骨隧道植入髂骨条,打入器打 入至骨缺损部位
外科学(第9版)
一、解剖特点
半月板的功能: ①它的外厚内薄和上凹下平的特殊形态可以充分填塞在股骨与胫骨的关节间隙内, 保持了膝关节的稳定性; ②由纤维软骨构成,富于弹性,能承受重力,吸收震荡; ③散布滑液,润滑关节; ④协同膝关节的伸屈与旋转活动,膝关节伸直与屈曲时,它可以前后活动,膝关节 旋转时,两个半月板一个向前,一个向后,旋转活动最容易使半月板发生破裂。
外科学(第9版)
植骨条最终位于骨缺损部位
外科学(第9版)
经皮置入接骨板,并以加压螺栓 纠正平台宽度
重点难点
掌握 股骨颈骨折、胫腓骨骨折的移位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髋关节后脱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熟悉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了解 髌骨骨折、跟骨骨折、跟腱断裂和膝部韧带损伤的原因、临 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第六节
膝关节韧带损伤
外科学(第9版)
一、概述
1.内侧副韧带损伤:为膝外翻暴力所致。 2.外侧副韧带损伤:主要为膝内翻暴力所致。 3.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伸直位内翻损伤和膝关节屈曲位外翻损伤。 4.后交叉韧带损伤:暴力来自胫骨前方,使胫骨前端后移。
第七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外科学(第9版)
一、解剖特点
Muller等将半月板分为三个区 ①红-红区 ②红-白区 ③白-白区
红表示有血运,白表示无血运 血运愈丰富,则愈合能力愈强
半月板外围10%~30%的血供
外科学(第9版)
一、解剖特点
1.内侧半月板较大,近似C形 2.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形
膝关节半月板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目录
第一节 髋关节脱位 第二节 股骨近端骨折 第三节 股骨干骨折 第四节 股骨远端骨折 第五节 髌骨骨折
目录
第六节 膝关节韧带损伤 第七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第八节 胫骨平台骨折 第九节 胫腓骨骨干骨折 第十节 踝部骨折
目录
第十一节 踝部扭伤 第十二节 足部骨折
外科学(第9版)
外科学(第9版)
二、O’Connor分类
1. 纵行撕裂 2. 水平撕裂 3. 斜行撕裂 4. 放射状撕裂,亦即横行撕裂 5. 变异型撕裂,包括瓣状撕裂、
复合撕裂和退变半月板撕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类型
外科学(第9版)
三、临床表现
1.只有部分急性损伤病例有外伤病史,慢性损伤病例无明确外伤病史。 2.多见于运动员与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 3.受伤后膝关节剧痛,伸不直,迅速出现肿胀,有时有关节内积血。 4.急性期过后转入慢性阶段,活动时有弹响,关节交锁。 5.慢性阶段的体征有关节间隙压痛,弹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