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中威尔的心理动力学分析完整版
心灵捕手的心理学分析

心灵捕手的心理学分析正文:第一章:引言在《心灵捕手》这部小说中,作者Jerome David Salinger以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困惑、叛逆的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对霍尔顿的心理进行分析,解读他的行为和情感背后的心理原因。
第二章:霍尔顿的童年经历本章将介绍霍尔顿的童年经历,包括他与父母的关系、家庭环境以及影响他成长的事件。
通过对他童年经历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后来的不良情绪和有问题的行为。
第三章:社交障碍与孤独感在霍尔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他有很强的社交障碍和孤独感。
本章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根源,并探讨他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第四章:对权威的反叛霍尔顿经常表现出对权威的反叛和不合作的态度。
本章将分析这种行为的心理学原因,以及他如何通过反叛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五章:幻想与现实的冲突霍尔顿有时表现出过度的幻想和对现实的逃避。
本章将探索这种心理机制的原因,以及这种冲突对他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六章:情感困惑与抑郁症状在《心灵捕手》中,我们可以看到霍尔顿经历了情感困惑和抑郁的症状。
本章将通过心理学角度解读这些症状并给出可能的解释。
第七章:治疗方法与展望本章将探讨霍尔顿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支持系统的建立。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霍尔顿的未来,尝试给出可能的发展方向。
附件:1:霍尔顿的个人日记和书信文本2:霍尔顿的心理评估报告3:霍尔顿的治疗记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保密协议(NDA):指受雇人或合同双方在保护机密信息方面达成的法律协议。
2:隐私权法(Privacy Act):指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法律和法规。
3:儿童权益法(Children's Rights Act):指保护儿童的权益和利益的法律和法规。
影片《心灵捕手》中的人物心理解读

影片《心灵捕手》中的人物心理解读作者:刘东生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07期《心灵捕手》是一部关于麻省理工学院清洁工威尔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颠覆成才的励志故事。
这部电影着重刻画主人公威尔揭示自己病态心理和重塑自我的过程,细致流畅地讲述了一个自闭者打开心扉迎接新生的心理历程。
影片通过对主人公几个阶段心理的呈现,向观众描绘展现出了主人公内心由封闭消极到积极充满希望的变化过程。
一、影片《心灵捕手》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很明显,这部影片的亮点是用细腻的手法表现出了人物心理变化,特别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阐述。
在主人公成长时期,他在现实生活中长期被摧残,经历了无尽的磨难,从而怕受到伤害而不愿意同别人相处交流,封锁自己的内心与外界的接触。
生活里也是一副“使人厌恶”的样子,长时间拒绝和别人谈话,就像影片中教授想要与他交谈而他所表现的那样。
片中主人公的挚友就是看到了他同自己的过去一样,感同身受,一直寻找机会接近主人公试图同他交流,最终找到了与之心灵相通的途径,解开了主人公自我封闭的心灵枷锁。
整部影片偏重在对主人公心灵世界的刻画,并且着重于两个人物间几次心灵的触碰,为两人最后成为知己进行了循序递进的铺陈。
从人物心理方面来解读,教授和挚友都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主人公的问题。
影片中的主人公和他朋友首次谈话,能让观影人直观的感受到他悲伤而又寂寥的心灵。
一开始他朋友特意没有去碰触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伤痕,而是用自己的经历给予心理暗示,让主人公与自己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所以,这次交谈是故事的一个突破点,这是主人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掌握谈话内容的发展方向,其存在的意义异常的重要。
这段谈话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提醒人们主人公必须把心中所压抑的释放出来,才能得到社会的共鸣。
这样描绘人物心理的方法让人感到新鲜,亦能使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心理。
而两人的第二次交谈更像是主人公朋友在进行引导。
在湖边的杨柳树下,主人公一开始并没有发言,但是他的神情已经泄露出他的内心并不像他所表现的那样坚强,他挚友用温柔平和的话语正在渐渐卸下了主人公的心理防线。
《心灵捕手》威尔心理分析

《心灵捕手》主角心理分析电影《心灵捕手》中的主要人物威尔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却问题重重的年轻人。
他是一个天才数学家,但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边缘人物,过着不稳定的生活。
威尔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和分析的人。
他能够迅速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而且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但他却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才华,而是选择了过着低下的生活。
他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与朋友们混在一起,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
威尔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懒散和不负责任。
他有一个艰难的童年经历,他的父母对他不负责任,他经历了家庭暴力和虐待。
这些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使他对人际关系产生了恐惧和不信任。
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一、存在的问题虽然威尔是一个天才数学家,但他也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
(一)明显的社交障碍。
他不善于与人交流,对社交场合感到不安和紧张。
他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对于他人的情感表达也缺乏理解和回应。
这可能是由于他在童年时期经历了一些创伤,导致他对人际关系产生了恐惧和不信任。
(二)自卑感。
尽管他是一个天才,但他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他常常质疑自己的价值和成就,觉得自己不配得到成功和幸福。
这种自卑感可能源于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否定和批评,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过高期望。
(三)有沮丧和孤独的情绪。
他感到自己无法融入社会,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目标。
他对生活的意义感到困惑和迷茫,经常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这种孤独感可能是由于他与他人的隔阂和缺乏支持网络所导致的。
(四)自我毁灭的倾向。
他过度依赖酒精来逃避现实和抑制自己的情绪。
他的自我毁灭行为可能是他对自己内心痛苦的一种逃避方式,同时也是他对自己价值的否定。
总之,电影《心灵捕手》中的威尔·亨廷顿面临着社交障碍、自卑感、沮丧孤独和自我毁灭倾向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整个电影通过他与治疗师肖恩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他逐渐面对和克服这些问题的过程。
心灵捕手心理学分析

心灵捕手心理学分析1. 引言本文旨在对电影《心灵捕手》中的主要角色进行深入的心理学分析。
通过研究每个角色的行为、情感和思维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内在世界,并从中获得有关人类性格与发展方面的洞察。
2. 主要角色介绍2.1 克里斯托弗·麦考德(克里斯)- 家庭背景及童年经历- 性格特点与行为表现- 心理创伤及其影响2.2 肖恩·马奎尔医生(肖恩)- 医生身份与专业能力- 对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原则3. 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观点探讨3.1 抑郁症:克里斯是否符合抑郁症标准?a) 根据DSM-5定义抑郁期限制条件;b) 分析片段描写以确定是否存在相应迹象。
3.2感知障碍: 角度透视下如何看待“幸福”?a) 克里斯对幸福的定义;b) 幸福感知障碍与心理治疗建议。
4. 心理咨询过程分析4.1 建立信任关系:肖恩如何在初次会面中获得克里斯的信任?5. 父母角色及其影响5.1悲剧事件后父亲形象变化:a)触发因素和反应表现;b)对克里斯成长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6.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心灵捕手》这部电影通过刻画主要角色内在世界、情绪困扰以及他们之间复杂而真实的人际关系,向观众传递了有关家庭、童年经历等方面重要信息。
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可能性解决问题并改善精神健康状态方法。
本文档涉及附件:- 视频片段: [请插入相关视频片段]法律名词注释:- 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是美国精神医学协会出版物,用于分类和诊断各种精神障碍。
《心理学电影赏析》(《心灵捕手》的心理学评点)解析 PPT

心理学电影赏析
影片《心灵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骄阳似我 壮志骄阳
主角:威尔 Will 心理教授:尚恩
Sean 好友: 查克
Carke 女友:
密妮.达伊
Minnie Driver
影片《心灵捕手》 以看出、说明 或者看完电影你怎样认为? 1. 心理咨询的真谛是什么? 2. 心理咨询的技术与信任有什么关系? 3. 童年创伤对一个人的以后人生有无
如何使来访者从无助走向自助呢?
1. 自我领悟 ─ 走出无助的破冰船
自我领悟,即来访者在心理师的启发 下认识到自己问题的症结。如果我们 把无助比作航道里的坚冰,那么自我 领悟就是一艘破冰船,它可以带领人 们走出无助,继续前进。
2. 转换角度 ─ 改变心态的良药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沙漠 里艰难地跋涉。途中,两人各得到了 半杯水,其中一个人看到的是空着的 上半部分,另一人看到的是有水的下 半部分。两个人都哭了。前者流下了 悲哀的泪,最后死在沙漠里。后者流 下了激动而感激的泪,终于走出了沙 漠。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无助与自助 的画面啊!
2、心理师接纳来访者,才能更尽心尽力地 为来访者服务。
3、良好的咨访关系具有助人效果。也为来 访者提供了建立良好关系的榜样。
挖掘阻抗表现,既是咨询关系的障碍, 也是咨询发展的必要。
电影人物心理分析之心灵捕手

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熊山为了
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
试验狗熊的嗅觉灵敏度,将掺有硫
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008
酸溶液的饮料喂食狗熊,造成5只
年夏天,13岁的张炘炀通过北京工
熊受重伤,事后社会各界对此事件
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复试,成为全
进行了讨论。
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研究生,再次成
• 据动物园派出所民警介绍,这名罪
犯是北京清华大学电机系四年纪学 生刘海洋。据他交代,他无意从书 中得知“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 能力很强”,出于好奇,刘海洋携
为众人瞩目的焦点。2011年,16 岁的他成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专业录取。 2011年10月,张炘炀接受采访时 表示,曾要求父母全款在京买房。
带“火碱”来到了动物园作案。第 • 这位16岁博士觉得“自己应该做一
• 1、资料收集,摄入性会谈
第一次尚恩与其他治疗师一样被激怒了,但是并没有钻入威尔设计的圈套,而是冷静下来,分析 了威尔的性格和可能的心理障碍,准备继续进行治疗,从第一印象里接纳了威尔。
• 2、资料分析
尚恩用沉默给了威尔时间来思考,把主动权交给威尔。对于不相信别人可以真诚对待自己的威尔, 沉默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说教或任何违背威尔意愿的治疗都是他发动攻击的机会。
一次侥幸逃脱使他更加大胆,2月
个人上人”,曾要求父母全款在北
23日,他再一次带着兑了硫酸的饮
京为其买房,并威胁父母不买房子
料投喂到了黑熊的嘴里。当他听说
就不读博士。在16岁博士张炘炀眼
现在黑熊已经奄奄一息时,刘海洋
里,成功的标准就是“北京户口,
说:“我不知道会造成这种结果。” 买房,找个好工作”。
目前,刘海洋已经被西城公安分局
心灵捕手人物心理分析

所以一个人的成功不能离开各方面的原因,人是群居动物,所以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威尔因为从小没人管,经常跟别人去干坏事,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并且因为从小生活的环境关系导致心灵封闭。自我意识不强,(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所以他认为自己想干嘛就干嘛,并不计后果,有仇必报,不敢放开自己心灵,怕再次受到伤害。他就是自己什么都没有,还怕失去什么啊这种心理,所以他可以无所顾忌,也不怕别人的看法。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威尔他有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等人的支持,马云有整个阿里巴巴的人才支持,乔布斯也是如此。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在前进的路上正因为有了别人的支持才有动力,才不会孤单,寂寞。才能一路走下去,披荆斩麻,所向无敌。
威尔本来就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比麻省理工学院里的学生的数学还要好,当清理工的时候就可以解开那些其他学生解不开的数学难题。再通过跟教授蓝勃学习就更出众了,到最后几乎是一个数学家了。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成才离不开别人的教导和学习。
心灵捕手中体现的心理学知识

心灵捕手中体现的心理学知识《<心灵捕手>中的心理学魔法》嘿,同学们!你们看过《心灵捕手》这部电影吗?哇塞,它可真是太精彩啦!这里面藏着好多好多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呢,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先来说说主人公威尔吧。
这个家伙聪明得要命,可心里却藏着一堆乱糟糟的事儿。
这不就像我们有时候,明明脑袋瓜很灵光,却因为心里的小纠结而烦恼不已?威尔总是用他的聪明来保护自己,就像一只小刺猬,一感觉到危险就把刺竖起来。
他害怕别人走进他的内心,这难道不是我们有时候也会有的恐惧吗?还记得那个心理咨询师肖恩吗?他可不像一般的大人,一上来就对威尔指指点点。
他就像一个耐心的渔夫,慢慢地等待着威尔这条“小鱼”上钩。
肖恩没有急着去改变威尔,而是一点点地和他建立信任,这多像我们交朋友的时候呀,得先让对方觉得你靠谱,才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有一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威尔和肖恩在湖边聊天。
肖恩对威尔说:“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
”这一下可把威尔给震住了。
这就好比有人突然戳破了你一直以为很厉害的伪装,让你不得不面对真实的自己。
再想想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常常会给自己戴上一个面具,以为这样别人就看不到我们的脆弱和害怕?威尔在面对爱情的时候,也是纠结得不行。
他明明喜欢那个女孩,却不敢靠近,这不就是我们有时候面对喜欢的东西,反而会退缩的样子吗?还有啊,威尔身边的那些朋友们,他们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其实心里都很关心威尔。
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不也是我们成长路上特别需要的吗?你们说,威尔最后能走出自己的困境,是不是因为他终于勇敢地面对了自己的内心?这就像我们在黑暗中摸索,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说不定就能找到光明。
那这部电影到底告诉我们啥呢?我觉得呀,它让我们知道,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需要被解开的结,也许我们会害怕,会逃避,但只要我们勇敢一点,总会有人像肖恩一样,愿意陪我们一起解开这个结,让我们的心重新变得轻松和快乐。
所以呀,同学们,咱们可别怕面对自己的内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长大,变得更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捕手中威尔的心理动力学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内容摘要:美国影片《心灵捕手》讲述的是一位虽然天才却是个问题少年的人物威尔,在心理医生肖恩的帮助下,重获新生的故事。
影片以细腻温婉的手法展现了自恋性人格威尔心理疗愈的历程,本文着墨于威尔行为和情感的分析,尝试以心理动力学的思路描述威尔的身份弥散、亲密障碍、命运重复。
电影很好的展现了对于缺陷性人格,如何建立他们的意义感、身份感、关联感。
关键词:《心灵捕手》心理动力学威尔分析美国影片《心灵捕手》讲述的是一位天才般的人物威尔,他才华横溢,却叛逆不羁,愤世嫉俗,常常打架滋事,举止放荡,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
电影婉约细腻地着墨于威尔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受创的心灵被揭示和重构的过程。
面对桀骜不驯的威尔,心理医生肖恩就像一个机敏的猎手,用真诚的态度,巧妙的自我揭露,娴熟的咨询技巧,当然,重要的是用爱让威尔打开心扉,找到了威尔心理问题的症结。
最终帮助威尔找到自我,走出童年阴影,尝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开启新的生活。
本文的着眼点不在于心理咨询的技巧和过程,而是威尔心理动力学的描述。
一.故事简介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系里的公告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的那些杰出的学生可以解答,而事实上无人能解。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却在下课打扫时轻易解开了这道数学难题。
数学教授在找不到解题人后,又出了一道更难的题目,决意要找到这个数学天才。
原来这个可能是下一世纪的爱因斯坦的年轻人叫威尔,聪明绝顶却桀骜不拘,并因为打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了少年监护所。
最后经过数学教授的保释并向法官求情,才让他免受牢狱之灾。
虽然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安排威尔接受专门的心理辅导。
但是威尔并不理会教授的用心良苦,请来的心理咨询专家反被这个毛头小伙子洞悉心理,并遭致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
数学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肖恩,一位心理咨询师,希望由他来辅导这个前途岌岌可危的年轻人。
不同于威尔以前的心理咨询师,肖恩更加平等、尊重人性,也更加坦诚,最终,威尔卸下了防御,找到了真爱。
《心灵捕手》以一种新颖独特的手法,细腻地展现了心理咨询疗愈的过程,男主角病态人格的呈现,心理过程的变化,以及咨询中移情-反移情的对峙,均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心理动力学的界定心理动力学是指深受精神分析理论与知识所影响的一种取向。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建,强调无意识的心理生命,无意识是一个储存库,包括动力上被潜抑而无法觉察的内容,分析的途径,就是把无意识的内容意识化。
1923年,结构理论引入,包括自我、本我、超我,使弗洛伊德理论变得更为复杂。
此结构理论带来的是无意识的冲突理论,通常以内在冲突的结果来解释心理现象的理论模型。
之后,克莱茵创立的客体关系理论和科胡特创立的自体心理学对经典精神分析进行了整合和补充。
他们放弃驱力理论,更加强调关系对自体形成的影响。
心理动力学取向至少包含了四个广泛的精神分析理论框架:1、从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衍生而来的自我心理学;2、从梅兰妮·克莱因与其他英国学派成员(包括费尔贝恩、温尼科特与巴林特)的着作所衍生而来的客体关系理论;3、源于汉斯·科胡特及其后许多贡献者的自体心理学;4、鲍比的依附理论。
三.对威尔心理动力学的分析威尔是一个略带自恋倾向的人格障碍患者。
自体表象呈现出两极化:特殊、理想化与贬低、卑微;冲动的控制力较差,脑子里想到什么,立马就行动;缺乏同理心,亲密关系障碍。
防御机制比较原始,包括分裂、投射性认同。
在鲍比的依附理论中,强调亲附对象不仅是在身体上可以靠近,更强调心理的呈现,如情感的可获得性。
科胡特的镜映,即由母亲的眼神所传递的内容,以及温尼科特的抱持的环境等概念均暗示环境的影响。
由此,精神分析扩展了病理学的范畴,病理性不只是结构内的冲突,也包括系统内的缺失,如自我的缺陷,身份弥散,缺乏客体恒常性,分裂等,也就是说,自我结构的发展已经损坏。
对于威尔来说,并非是驱力占主导地位(性和攻击),而是更加生命攸关的需要,如自我确认的需要,自我存在的需要等。
1.身份弥散影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威尔非常极端的自体表象:一个表象是天才般的人物,狂妄自大、聪明绝顶,一个表象非常糟糕,打架滋事、脏话连篇,自卑、脆弱、孤独,生活无所事事、随意放逐。
十全十美与一无是处这两个表象绝对无法整合,坏的威尔躲在面具背后,影响他、操纵他、吞噬他。
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他想要成为谁他内心混乱而又迷茫,无法统整。
影片一开始,威尔就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形象,他天才般的能力令人折服。
威尔设置了很多好奇,令人想要找到他,靠近他,赞赏他。
如同很多自恋性人格一样,威尔渴望赞赏,否则,他就不会偷偷解题了。
然而,威尔更多的自卑感和羞愧感阻止了他洋洋自得。
所以,威尔既渴望炫目,又害怕炫目。
从威尔以自负嘲弄的心态修理哈佛小子,我们可以看到,哈佛小子象征着威尔的另一个自我,天才、聪明的那一部分,威尔对待哈佛小子的态度如同对待自己的一部分,是嘲弄的、不屑的、贬低的。
如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想要高薪聘请他,他却不屑一顾了。
因为威尔的内心,是自卑而又孤独的。
在他的内心,埋藏着深刻的羞耻感,所以,他害羞且压抑。
而另一方面,当威尔在和诸多心理医生相处的时候,则表现出他外向的且攻击性的一面。
他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沉浸自身,过度夸耀,呈现出“阳具”夸大型特征。
以至于诸多心理医生都无法承受这般的羞辱和攻击,就连肖恩,也在被威尔无情地漠视自己的情感,诋毁自己的妻子之后,勃然大怒,甚至近乎崩溃。
这两个部分就是威尔分裂的两个自我。
无论是哪一个自我,威尔要么伤害自身,要么伤害他人。
2.亲密障碍威尔从小被抛弃的经历,使他在成长中,没有稳定的亲附,精神上被遗弃,身体上被虐待是他无法逃脱的梦魇。
被双重虐待长大的孩子,心灵是破碎的,每当有人靠近时,都会令他恐慌。
因为小时候情感上想要接近时,养育者就抛弃他了,所以,情感接近是危险的信号。
影片中,威尔否认自己需要抚慰养育的需求,并呈现出一种假性自足的现象。
喜欢一个女孩,却不敢靠近;鼓足勇气拨打电话,响了之后又马上挂掉。
靠近又跑掉,这是威尔的亲密模式。
威尔的内心,空虚而又寂寞,他与人建立的关系非常表面,行为和理性思考完全不和情感发生关联。
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情感,马上情绪爆发,甚至是口无遮拦的咆哮。
肖恩温柔地点了他一下:“你上过床,但你不知道和一个女人情感交流的味道;你打过架,你不知道,战场上失去战友的感受;你不知道从一个女人身边醒来,内心的喜乐。
”这一切是围绕威尔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连结,帮助他建立意义,即恢复情感的可获得性,创造一种“我们”的关联感,打破孤立。
电影多次出现这样的画面:在疾驰的火车车厢里,威尔孤独落寞,窗外万籁寂静的夜景与曙光显露的晨曦交响辉映,一曲淡淡忧伤的音乐,伴随着他一个人的静默沉思,勾勒出威尔孤独无助的复杂情感。
交织出现的这种画面,再次表现出威尔亲密于我是种障碍的主题。
3.命运重复威尔的生活是不幸的,早年被母亲抛弃,被继父殴打的家庭无法给予孩子做人的尊严,更无法培育孩子的自尊,建构他们作为人的存在感。
所以,威尔过着一种自毁的生活,无情地糟蹋才华,粗暴地拒绝女友,打架、偷窃、做苦力。
这种生活虽颓废,却是威尔所熟悉的,带给他安全感。
所有的变化,比如,成功或享受亲密关系都会打破威尔的常规。
因而,不管他拥有怎样的才华,都注定他无法过一种高质量的生活。
弗洛伊德发现,婴儿遵循快乐原则,当他们经历快乐之后,会制造重复。
然而,令弗洛伊德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在经历了痛苦之后,同样会制造重复,即力比多具有粘滞性,力比多会痛苦地固守无法得到的旧客体或被阻碍的欲望。
费尔贝恩对强迫性重复给出了新的解答,力比多并非寻求快乐,而是寻求客体。
儿童会借助父母所提供的任何接触形式与父母建立联结,这些形式成为他们与人依恋和联系的终身模式。
比如,被虐待的孩子对父母仍怀有强烈的依恋和忠诚,快乐和满足的缺乏完全没有削弱亲子联结。
这些孩子反而转向寻求痛苦作为与他人联系的形式,并且是偏好的交往形式。
儿童成年后,会寻求早年相同的关系模式。
心理动力学的理论为威尔重复的命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假说,威尔强烈的攻击性,是从施虐-受虐的关系中学来的。
在和人的关系中,威尔永远在制造施虐-受虐,抛弃-被抛弃的关系,因为这两种关系模式是威尔生命的主题。
还有一个更加核心的问题,被虐待或被抛弃的孩子,在潜意识层面都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威尔从小是个孤儿,不断地被更换寄养的家庭,其中有一个家庭,养父还是醉鬼,有暴力倾向。
这样,带给孩子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不被接纳、不被喜欢,他很迷惑,到底是谁的错呢肖恩反复地说:我知道的不多,但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这样的表达是基于咨询师对于威尔整体的理解,涵盖了很多的无意识。
他为什么是个问题少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行为偏差就是他认为自己是坏的,他不希望是这样,但又不知道这是从何而来。
只有通过咨询师不断反馈、解释、理解并自始至终的涵容才能连结意识和无意识,改变他的自我表象。
该影片是对心理咨询的艺术化的过程,尽管一些违背咨询设置的问题有待商榷,但毫无疑问,肖恩的尊重、温暖、平等和人性化为威尔营造了一个抱持性的咨询空间,消除了威尔的心灵迷障,安抚了他受伤的脆弱心灵。
威尔是一个缺陷性人格,自我表象不稳定,是碎片状。
咨询中,应该建立一个安全的亲附关系,帮助来访者对当下的情绪进行标定、识别和探索,让其自体有真实的存在感。
肖恩没有急于共情、急于解释,而是首先建立关系,在沉默中等待,涵容他的攻击性,这样的过程可以连结碎片,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感。
如此一来,稳定的自体表象可以建立,亲密关系可以发展。
影片结尾的背景,道路在延伸,代表另一个充满希望的人生会开始,因为路的那头,是另一个灵魂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