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等量代换》学案
小学等量代换优秀教案

小学等量代换优秀教案年级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能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等量代换的概念及应用。
2. 等量代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2. 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量代换的概念,如:“如果有2个苹果,我用1个橙子来换,我们还是有一个苹果的数量。
”2. 学生讨论,理解等量代换的含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等量代换的定义和规则。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一些等量代换的题目,加深理解。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球,小华有5个球,他们一共有几个球?”引导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展示解题过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等量代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解题技巧。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量代换的方法和应用。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等量代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等量代换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情况。
以上是一篇关于小学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的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 (3)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这一节课。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6页例1以及第47页的练习题。
例1给出了两个物品的重量,让我们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求出另一个物品的重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量代换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是能够将等量代换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灵活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物,比如苹果和橙子,来进行实际的演示。
学生们需要准备课本、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告诉学生们这两个水果的重量是相等的,然后我会问学生们,如果我们要用这两个水果来交换另外两个水果,我们应该怎么做?2. 讲解例题:然后我会引导学生看课本第46页的例1,解释等量代换的原理,并一步步解答例题。
3. 随堂练习:解答完例题后,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第47页的练习题,我会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讲解第47页的练习题,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练习题,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单的板书,上面写着“等量代换”四个字,下面是例题的步骤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如果他用这些苹果来交换小华的一些橙子,使得交换后小明和小华拥有的水果数量相等,请问小华需要给小明多少个橙子?答案:小华需要给小明2个橙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等量代换的理解还不错,大部分都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还是有些困难,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对于下一节课,我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们进一步挑战自己。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等量代换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向学生初步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2、提高学生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享受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分析中,正确找到事物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发现规律获得结论。
教学难点:利用等量关系灵活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学生:作业纸、1个学具袋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首先先看一段历史故事:曹冲称象(课件出示视频)看完后老师问:问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石头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通过这个故事揭示课题:等量代换二、探究思考,合理推理。
我们现在就一起到动物园里去看看。
(课件出示两只熊猫)你看到了什么?生答:两只熊猫在玩跷跷板老师不仅看到了两只熊猫在玩跷跷板,还能猜出它们谁重呢?你们行吗?(多媒体分别演示三种情况:①左边熊猫重。
②右边熊猫重。
③一样重。
)学生自由发言,并让学生分别说出三种情况下谁轻谁重,为什么?老师总结:当跷跷板平衡时就说明两边一样重。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证明了学生的三种猜测,较好地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体现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活动一:就在两只熊猫玩的正高兴的时候,小猴子来了。
(黑板出示:一个平衡的跷跷板,左边是1只熊猫,右边是3只猴子。
)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可能会说:我知道1只熊猫的重量等于3只猴子的重量,我看到跷跷板是平衡的而知道的。
(在图的后面板书:1只熊猫的重量=3只猴子的重量)谁能说一说2只熊猫的重量是多少呢?生可能会说:6只猴子。
[课件演示][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轻松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初步感受简单的等量代换的思想。
]活动二:这个时候,小兔子也来了,快来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等量代换 北京版 (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3)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2.掌握利用等量代换解决简单数学问题;3.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等方式直观理解等量代换;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2.掌握等量代换的常见形式;3.确定利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2.利用等量代换解决不确定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直观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教学PPT、黑板、白板、草稿纸、文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1.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教师在黑板上用简单的例子如青蛙、苹果等进行说明,引导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这个苹果和这个梨子哪个重?学生:梨子重。
教师:那么这个苹果和两个桃子哪个重?学生:应该是两个桃子重。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苹果等于两个桃子?学生:可以。
2.讲解等量代换的常见形式。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个等量代换的形式,如体积相等、长度相等等,并解释其意义。
)2. 操练(25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题目,分类讨论解决方法。
(例如:桶中有两个气球,小芳取走了一个,桶中剩下一个,判断两个气球是否重量相等。
)2.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出等量代换的案例,结合其特点进行思考。
(例如:在购买水果时,可以通过等量代换来确定哪一种更划算。
)3.通过PPT演示等量代换的题型。
(例如:桶中有十个棋子,小芳取走了三个,桶中剩下了多少个。
)3. 课堂反馈(10分钟)1.请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所学知识的要点;2.对错讨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等量代换的作业;2.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等量代换的例子,并编写故事或小报告。
七、教学反思本次课以举例等方式直观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量代换北京版 (2)教案:等量代换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北京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简单的计算》中的等量代换内容。
详细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学会使用等量代换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掌握等量代换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对等量代换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等量代换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给了他2个苹果,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等量代换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用一个数代替另一个数,使得计算结果不变。
2. 举例讲解等量代换的计算方法:如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可以等量代换为5个苹果。
3. 引导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原理,并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进行计算。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量代换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等量代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等量代换的公式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例子。
作业设计:a. 4个橙子减去2个橙子等于几个橙子?b. 5个香蕉加上3个香蕉等于几个香蕉?答案:a. 4个橙子减去2个橙子等于2个橙子。
b. 5个香蕉加上3个香蕉等于8个香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等量代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良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等量代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找零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的情景设计二、新课讲解的等量代换概念和计算方法新课讲解环节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我需要详细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等量代换|北京版 (2)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等量代换” 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
例题安排了“西瓜换苹果的情境”,呈现了“1个西瓜重4千克,4个苹果重1千克,”让学生明白“1个西瓜”和“4千克”是等量的,“1千克”和“4个苹果”是等量的。
通过例题让学生明白“等量”才是“代换”的前提,“将谁替换成谁?怎样来替换”是等量代换的核心,向学生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方法。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学情分析:等量代换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学生对于这一内容的相关经验较少,因此,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它是一个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部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障碍:不清楚“等量的传递性”;“转化”的意识较薄弱;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正确表达“等量代换”的过程;无法脱离实物或直观图解决问题;对于不是整倍关系的量,很难找出转化的对象,不能很好的意识到需要同时对两个对象进行转化等。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计算、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和方法,能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体验合作交流、动脑思考的快乐。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的原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换硬币游戏,讲故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身上有带钱吗?(学生会出示一些硬币或零钱)创设和学生交换的场景。
一元换2个5角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思想)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等量的2个物体才能进行交换,在数学上,我们叫它等量代换。
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有个小朋友很聪明,他就利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了当时连大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居然把一头大象的体重称出来了。
三年级数学等量代换教案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三年级数学等量代换的教学案例。
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等量代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等量代换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等量代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等量代换问题。
四、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实际情境引入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意义。
比如,班里有60个学生,其中30个是男生,30个是女生,可以用男生代换女生,使男生和女生的数量相等。
2.概念讲解讲解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意义。
等量代换就是指用同样的数代替已有的数,使得两者相等。
例如,用3代替6个2,1.5代替三个0.5等等。
3.基本方法和技巧讲解等量代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简单点来说,就是要让等号两边的式子都有相同的数。
通过例子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基本方法和技巧。
4.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巩固等量代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运算的情景,让学生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实现等量代换。
5.实际问题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等量代换解决问题。
比如,到冰淇淋店买冰淇淋,1个冰淇淋3元,小明拿3元买了一个冰淇淋,他想知道,用9元可以买几个冰淇淋。
通过等量代换,可以将题目转化为求9÷3的结果,得到答案是3,小明可以买3个冰淇淋。
6.拓展拓展等量代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更多等量代换的例子和应用场景。
例如,化简代数式中的等量代换,解决简单的微积分问题等等。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方式,相信学生们可以很好地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和方法。
同时,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
希望这段教程能为大家提供一定帮助。
小学数学北京版新三年级上册《等量代换》学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新三年级上册《等量代换》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观察现实情境中的各种量的相等关系,能初步感受、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难点:掌握事物之间的等量关系。
三、导学问题使用“学乐师生”AA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课前准备你自己能知道答案吗?填一填。
小鸭和小狗谁重?()2.自主探究新知(1)图中可以看出天平此时处于平衡状态,要求出每个天平上物体的质量,必须把每种物体的质量进行等量代换。
(2)推算物体的质量左图中,左边是2只小猫,右边是1只小狗,此时天平(),左边2只小猫等于右边1只小狗,所以1只小狗=()只小猫。
右图中,天平左边是2只小狗,右边是1只小羊,此时天平(),所以1只小羊=()只小狗。
所以:两只羊和()只小猫一样重。
(1)推算物体的质量左图中,左边是1个菠萝和3个芒果,右边是2个菠萝,此时天平(),左边一个菠萝等于右边一个菠萝,所以1个菠萝=()个芒果。
右图中,天平左边是2个火龙果,右边是4个桃子,此时天平(),所以1个火龙果=()个桃子。
3.达标练习(1)判断:一只兔子与2只小松鼠一样重,一只小松鼠与3只小鸭一样重,所以一只兔子和3只小鸭一样重。
()如果不对,一只兔子和多少只小鸭一样重呢?4.总结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我在方面表现不够好。
以后要注意。
四、参考资料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少。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开。
“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那样匀称的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三年级上册
《等量代换》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现实情境中的各种量的相等关系,能初步感受、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
难点:掌握事物之间的等量关系。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A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课前准备
你自己能知道答案吗?填一填。
小鸭和小狗谁重?()
2.自主探究新知
(1)图中可以看出天平此时处于平衡状态,要求出每个天平上物体的质量,必须把每种物体的质量进行等量代换。
(2)推算物体的质量
左图中,左边是2只小猫,右边是1只小狗,此时天平(),左边2只小猫等于右边1只小狗,所以1只小狗=()只小猫。
右图中,天平左边是2只小狗,右边是1只小羊,此时天平(),所以1只小羊=()只小狗。
所以:两只羊和()只小猫一样重。
(1)推算物体的质量
左图中,左边是1个菠萝和3个芒果,右边是2个菠萝,此时天平(),左边一个菠萝等于右边一个菠萝,所以1个菠萝=()个芒果。
右图中,天平左边是2个火龙果,右边是4个桃子,此时天平(),所以1个火龙果=()个桃子。
3.达标练习
(1)判断:一只兔子与2只小松鼠一样重,一只小松鼠与3只小鸭一样重,所以一只兔子和3只小鸭一样重。
()
如果不对,一只兔子和多少只小鸭一样重呢?
4.总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我在方面表现不够好。
以后要注意。
四、参考资料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少。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开。
“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和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
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
奇怪的是,古生物学业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