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20分)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 )。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条边,( )个角。
3、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它的周长是( )。
4、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相框,它的周长是( )。
5、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有( )、( )。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4分) 1、下面三个图形中,( )不是四边形。
【① ③ 】2、教室里黑板长大约是4( )。
【① 厘米 ② 分米 ③ 米】 3、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① 四条边 ② 四个角 ③ 对边和对角】 4、长8厘米,周长20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宽是( )。
【① 12厘米 ② 2厘米 ③ 4厘米】 5、左图甲的周长和乙的周长比,( )。
【① 甲>乙 ② 甲=乙 ③ 无法比较】6、下列3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一样大,那么( )图形的周长最长。
【① ② ③ 】三、实践操作,大显身手。
(28分) (1)在右边画一个同样大的平行四边行。
(2)把下图改成平行四边形。
乙甲(3)先量出下列图形各边的长,再算出它们的周长。
〔单位:毫米〕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28分)第二学期数学考试一、冷静思考,正确填写(20分,其中2题4分,3题3分,7题2分,其它每空1分)1.由8个百分之一、4个百、9个一组成的数是( )2. 20.45吨=( )千克 36米=( )千米3.6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吨46千克=( )吨3.在5.77、7.7、7.47、4.07、7.470中,最大的是( ),最小数是( ),相等的数是( )和( )。
4. 4.02的计数单位是( ),不改大小把 4.02变成三位小数是( )5. 比较大小:在 填上< >或=12.251 12.351 4.2平方米 42平方分米 10.4 2.505 30.60 30.6006.把786900改写成用“万”最单位的数是( )万,再保留一位小数是1、用铁丝围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它有四条直边和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蚂蚁身长约5()。
2、一根黄瓜长约2()。
3、一辆货车的载质量是5()。
4、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30()。
5、小学生一步长约4()。
二、在○里填上“>”“<”或“=”。
5吨○5200千克60千米○9千米3200分米○2300米2300克○3千克60毫米○6厘米5分米○5米三、辨一辨。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一根跳绳长5分米。
()2、3吨石头比3吨棉花重。
()3、4吨比4100千克少100千克。
()4、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长2313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结果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分米=()厘米1米=()分米2厘米=()毫米6000米=()千米3千米=()米80毫米=()厘米五、解决问题。
1、一辆农用三轮车的载质量是3吨,要一次运走1100千克的苹果和2000千克的梨,在不超载的情况下,可以吗?2、把下图中两地相距1千米的路线画出来。
3.张奶奶编中国结,每个中国结需要4厘米的彩绳。
(1)张奶奶有32分米的彩绳,能编几个中国结?(2)小丽要编6个中国结,需要多少分米彩绳?4、昆仑超市要进货,用载质量是2吨的卡车运送。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7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吨的认识。
(教材第31~32页例7、例8)二、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
2、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猜测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难点:“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说说我们学过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填空。
1千克=()克4千克=()克1000克=()千克6000克=()千克老师:你知道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大概重量是多少?(课件展示了蓝鲸的信息,并标注了体重,单位为千克)老师:克和千克是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
刚才同学们也举了一些生活中使用克和公斤的东西的例子。
想想吧。
用公斤作为蓝鲸的体重单位合适吗?师:的确,像蓝鲸这种比较重的物品再用千克来计量就不太合适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更大的质量单位——吨。
(板书课题:吨的认识)师: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板书)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31页例7。
(1)认识吨。
老师:杨叔叔有一批货要运。
他可以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输。
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课件为教材第31页例7上图,点名学生回答)(2)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这个问题让我们对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究竟1吨有多重我们还不太清楚。
那么,现在就让这堆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老师: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课件显示教材第31页例7中的图片,点名学生回答)师: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因此我们有1吨=1000千克。
(板书)(3)体会1吨有多重。
老师:如果同学们对用10袋100公斤的大米量1吨还不够清楚,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理解。
老师:学生们都称过体重了,对吗?你知道你自己的体重吗?(学生分组交流)师:图片中的这名同学体重是25千克,你能算出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吗?40名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下图,点名学生回答)师:还记得千克和吨的`关系吗?1吨等于多少千克呢?(学生齐答)老师:40个这样体重的学生是多少吨?(学生都回答)师:正确,就是1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重点知识复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20分) 1、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 )。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条边,( )个角。
3、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它的周长是( )。
4、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相框,它的周长是( )。
5、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有( )、( )。
二、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4分) 1、下面三个图形中,( )不是四边形。
【① ③ 】2、教室里黑板长大约是4( )。
【① 厘米 ② 分米 ③ 米】 3、平行四边形的( )相等。
【① 四条边 ② 四个角 ③ 对边和对角】 4、长8厘米,周长20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宽是( )。
【① 12厘米 ② 2厘米 ③ 4厘米】 5、左图甲的周长和乙的周长比,( )。
【① 甲>乙 ② 甲=乙 ③ 无法比较】6、下列3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一样大,那么( )图形的周长最长。
【① ② ③ 】三、实践操作,大显身手。
(28分) (1)在右边画一个同样大的平行四边行。
(2)把下图改成平行四边形。
乙甲(3)先量出下列图形各边的长,再算出它们的周长。
〔单位:毫米〕四、走进生活,解决问题(28分)小学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学生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字中,部首是“木”的是( ) A. 林 B. 明 C. 晴 D. 盼2. “春天”中的“春”字的正确读音是( ) A. ch ūn B. ch ún C. ch ū3. 下列词语中,和“高兴”意思相近的是( ) A. 生气 B. 快乐 C. 难过 D. 害怕4. “小明______书包里的书都读完了。
” 填入合适的词语是( ) A. 的 B. 地 C. 得5. 下列句子中,正确的是( ) A. 他吃了一个苹果。
1、用铁丝围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备课及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 34—36 页上的例 1、例 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量、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者小组说。
)3、子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1 、教学例 1。
(认识四边形) ( 1 )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 2 )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 (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 2。
(给四边形分类)( 1 )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 2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 36 页的做“一做”中的第 1、2 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教学反思:一、关注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国家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在本节课中我由光明小学校园场景图引入,即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

训练
重点
难点
1、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2、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3、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措
施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总结
作业
设计
1.填空。(练习纸)
1厘米=( )毫米 2厘米=( ) 毫米
1分米=( )厘米 3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 60分米=( )米
2.算一算
1米- 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分米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练习纸)
粉笔盒的高约1 ( )。 光盘的厚大约 ( )毫米。
第3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3、长度单位的换算
计划课时
9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毫米和分米的知识后,通过计算,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
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课时
安排
三、测量(9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以及质量单位:
吨的认识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1、毫米的认识
计划课时
9
备课教师
教学内容分析
P21-22例1.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这一册教材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本课时是学习毫米知识。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物品中,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是()A.身份证B.A4纸C.一元硬币D.铅笔盒2.我和小明一起步行上学,每一步的长度大约是()。
A.5cm B.5dm C.5m D.5km3.橡皮长大约()A.6厘米B.6厘米2毫米C.3厘米2毫米D.3厘米4.沿着400米的跑道跑了10圈是()千米。
A.4000B.40C.4D.4005.王双家离学校约5____,他的学生卡和身份证差不多大小,厚度大约1____,爸爸开着重约4____、长约4____的汽车带他上学,到教室后他拿出长约15____的铅笔,坐在高度约7____的桌上做好上课准备,括号里填写的单位对应是()A.米、厘米、吨、米、分米、分米B.千米、厘米、千克、米、分米、分米C.米、毫米、千克、米、厘米、分米D.千米、毫米、吨、米、厘米、分米6.爸爸要送给小香一支钢笔,放在哪种长度的礼盒里比较合适?()。
A.20毫米B.20厘米C.20分米D.20米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吨棉花比1吨铁轻B.典典走一步大约6分米,从教室的左面走到右面共7步,大约是42米C.把12厘米长的纸条对折后再对折,每段长4厘米。
D.要称出24个乒乓球的质量,用克作单位比较好8.面粉厂要将1吨面粉进行分装,每5千克装成一袋,可以装()A.2袋B.20袋C.200袋D.2000袋二、填空题9.读一读,填上合适的单位。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离家2的超市购物,我和妈妈步行去超市大约花了20 ,我们买了3(填“克”或者“千克”)苹果和一些生活用品,我们打车回家花了10 打车费。
10.沿小区广场走1 圈是300 米,妈妈每天晚饭后走3 圈是米,再走米就是1 千米。
11.小明家原来平均每月用水量是7吨,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10月份节约用水600千克,这个月实际用水千克。
1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铁路长13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评
一、填空。
1.1米=()分米1千米=()米 1厘米=()毫米2.一头牛重500千克,照这样计算,两头牛重()吨。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明明在平安路小学上学,他家距离学校2(),每天上学需要走30()才能到学校。
(2)一辆卡车的载质量为3(),能装30袋重100()的大米。
(3)小东把厚度约为1()的电话卡插入电话中,给远在西藏的爸爸打电话。
4.比一比,填一填。
体重12千克体重4吨体重80千克
(1)()最重,()最轻。
(2)小狗比熊猫轻()千克。
(3)把它们按体重由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
二、判断。
1.吨比千米重一些。
()
2.5吨钢材和5吨棉花一样重。
()
3.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
4.丽丽家距外婆家40千米,她步行去外婆家比较合适。
()
5.一个鸡蛋约重150吨。
()
三、算一算。
1.15厘米+25厘米=()分米
2.7千米-()米=2千米
3.3000千克+()吨=5000千克
4.6米-20分米=()厘米
5.2吨-1000千克=()吨
6.5000毫米=()厘米=()分米=()米
四、在○里填上“>”“<”或“=”。
3800克○4千克
5吨○5000千克
9千米40米○900米
28毫米○1分米9000克○10千克
5厘米○20毫米
五、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
1.一支铅笔长约()分米;一块橡皮厚约()毫米。
2.下面三角形的三条边一共长()毫米。
3.画一个长45毫米,宽12毫米的长方形。
六、解决问题。
1.明明和爸爸要去石林旅游,爸爸驾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经过2小时他们能从家经过宜良到达石林吗?
2.四辆卡车的载质量分别是6吨200千克、600千克、2吨500千克、8吨400千克,根据其中两位卡车司机的对话,标出每辆卡车的载质量。
中型卡车
轻型卡车重型卡车微型卡车
500米。
(1)广州中信大厦与台北101大楼的高度和约比1千米少多少米?
(2)上海中心大厦高约600米,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连一连)
4.
(1)小东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2)李阿姨家上个月用水多少吨?水费是多少钱?
5.租船。
一、1.10100010
2.1
3.(1)千米分钟(2)吨千克(3)毫米4.(1)大象小狗(2)68(3)小狗熊猫大象
二、1. 2.√ 3. 4. 5.
三、1.4 2.5000 3.2 4.400 5.1
6.500505
四、<=><<>
五、略
六、1.65+31=96(千米)
50×2=100(千米)
96<100能。
2.6吨200千克2吨500千克
8吨400千克600千克
3.(1)400+500=900(米)
1千米=1000米
1000-900=100(米)
(2)
4.(1)16÷8=2(元)2×(8-2)=12(元)
(2)8-2+4=10(吨)2×10=20(元)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