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答辩

合集下载

老师机械课程设计怎么答辩

老师机械课程设计怎么答辩

老师机械课程设计怎么答辩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概念,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 使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简单机械装置的构造和功能。

3. 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步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机械原理进行简单机械装置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图纸、模型等工具表达自己设计思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 简介机械基本概念、原理及机械系统的组成。

- 简单机械装置的构造、功能及设计方法。

-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及关键步骤。

- 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介绍机械基本概念、原理及机械系统的组成,让学生对机械学科有初步的认识。

- 第二课时:讲解简单机械装置的构造、功能及设计方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 第三课时: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及关键步骤。

- 第四课时:学生分组进行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 第一章:机械基本概念与原理。

- 第二章:简单机械装置的构造与功能。

机械课程设计基础答辩

机械课程设计基础答辩

机械课程设计基础答辩概述本次机械课程设计基础答辩将围绕我们小组的机械设计项目展开,我们小组的项目是基于某种特定需求进行设计和制造的。

在本次答辩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项目的背景、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展示我们的设计成果和实验结果。

同时,我们还会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讨论可能的改进方向。

项目背景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介绍为什么选择了这个特定的机械设计项目,并说明其背后的背景和原因。

(这里根据具体项目进行描述)项目目标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明确阐述我们小组在该机械设计项目中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这里根据具体项目进行描述)实施方案在这个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我们小组在实施该机械设计项目时所采取的具体方案。

(这里根据具体项目进行描述)设计成果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展示并详细说明我们小组在该机械设计项目中所取得的具体成果。

(这里根据具体项目进行展示和描述)实验结果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介绍并讨论我们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具体结果。

(这里根据具体项目进行描述和讨论)评估与总结在这个部分,我们将对整个机械设计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并讨论可能的改进方向。

(这里根据具体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结语通过本次机械课程设计基础答辩,我们小组详细介绍了我们的机械设计项目,并展示了我们的设计成果和实验结果。

同时,我们对项目进行了评估和总结,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向。

通过这次答辩,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与支持!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并未涉及具体项目。

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内容。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问题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问题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课程设计答辩问题:1.合理的传动方案应该满足那些方面的要求你设计的传动装置有哪些特点2.传动方案中如何安排布置各种传动的顺序3.如何选择电动机的功率、转速和型号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计算功率有何区别4.分配各级传动比时应考虑哪些原则你设计减速器时如何分配各级传动比5.铸造箱体和焊接箱体各有何特点使用条件有何不同6.减速器有哪些必要的附属装置其作用是什么7.齿轮传动常有什么润滑方式采用浸油润滑时,浸油深度如何确定8.选择齿轮材料、齿轮毛坯制造方法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9.设计齿轮传动时,哪些参数应该取标准值哪些要精确计算哪些要圆整10.你的V带带轮或链轮的结构是如何设计的11.你的联轴器类型是如何确定的12.轴承在箱体轴承座中的位置如何确定13.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如何确定确定轴的外伸长度时要考虑哪些问题14.如何确定箱体剖分面连接凸缘的宽度和轴承座的宽度15.齿轮有哪些结构形式锻造齿轮和铸造齿轮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16.轴的支承结构基本形式有哪些两端固定和一端固定、一端游动支承结构各有何特点17.小圆锥齿轮轴采用圆锥滚子轴承或角接触球轴承支承时,轴承正装和反装结构有何区别支承跨距如何确定18.如何调整小圆锥齿轮的轴系的位置和轴承的间隙轴承套杯起什么作用19.如何确定蜗杆轴的轴承座位置和蜗轮轴的轴承座位置20.减速器的传动件和轴承如何润滑21.如何确定箱座的高度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箱体刚度22.减速器装配图上应该标注哪些尺寸技术要求通常包含哪些内容23.零件工作图包含哪些内容24.标注轴的轴向尺寸时如何选择基准试说明你设计的轴的加工过程;25.轴、齿轮、箱体等零件的零件图上一般应该标注哪些尺寸和形位公差。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提问内容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提问内容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提问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核心知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机械设计问题,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等。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机械结构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基本的机械设计和制图,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2. 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掌握机械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具备初步的设计与创新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沟通与协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机械领域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面对设计挑战时的耐心和毅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改进。

3.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国家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掌握基础机械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综合性,要求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

通过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机械设计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机械设计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涵盖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基础知识,以课本相关章节为依据,深入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2. 机械设计方法与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作与调试等,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

3. 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讲解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常用传动机构的特点、选用原则及设计方法,参考教材相应章节。

4. 机械结构设计:分析不同机械结构(如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原则,结合教材案例进行讲解。

5.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实际机械设计项目为例,指导学生完成图纸绘制。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答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答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答辩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与组成;2. 学习并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如力学、材料力学、机构学等,完成课程设计任务;3. 了解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技术,如CAD/CAM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具备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2. 学会使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提高绘图技能;3.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答辩等形式,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价值;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敢于面对挑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答辩,以实践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但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回顾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以课本第三章内容为基础,深化理解。

- 理解机械结构功能与组成,参考课本第3.1节;-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参考课本第3.2节;-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参考课本第3.3节。

2. 机械设计相关知识点:结合力学、材料力学、机构学等内容,学习并应用于设计实践。

- 力学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参考课本第4章;- 材料力学在零件选材与设计中的应用,参考课本第5章;- 机构学原理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参考课本第6章。

3. 机械设计实践:运用CAD/CAM软件进行设计实践,参考课本第7章。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环节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环节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环节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熟悉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具备分析机械系统性能的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设计过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等。

2.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运动方程等。

3.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和功能,包括轴承、齿轮、链条等。

4.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包括CAD和SolidWorks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参考书籍。

2.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用于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实验设备,用于实验操作和设计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设计练习和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记录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记录

机械课程设计答辩记录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讲解机械原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在讲授法中,我们将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在讨论法中,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案例分析法中,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应用;在实验法中,我们将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将提供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像和动画的形式展示机械原理的应用;实验设备将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验,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进行评估;作业将根据学生完成的质量和速度进行评估;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在每周的固定时间进行,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时间将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机械课程设计基础答辩

机械课程设计基础答辩

机械课程设计基础答辩需要准备的内容包括:
1.设计计划和目标:在答辩开始时,应清晰地阐述你的设计计划和目标,包括设计的名称、设计的目的和需要实现的功能等。

2.设计流程:详细介绍你的设计流程,包括设计的各个阶段、所采用的方法和工具等。

同时,应说明你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技术的名称、原理、应用领域等,并解释这些技术如何帮助你实现设计目标。

4.设计成果:展示你的设计成果,包括图纸、模型、数据等,并解释这些成果如何符合设计要求。

5.总结和展望:总结你的设计成果,并谈谈未来的改进方向和可能的应用场景。

在答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准备充分:充分了解自己的设计,准备好答辩所需的资料和工具。

2..表达清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成果。

3.回答问题:对于评委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回答,不要逃避或含糊其辞。

4.自信大方:展现自信的姿态,让评委感受到你对设计的热情和
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综合题目(1)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与输出功率有何不同?传动件按哪种功率设计?为什么?额定功率是电机标定的作功,输出功率是电机实际作的功。

实际输出功率,可以比额定功率小很多。

设计时按额定功率。

(2)同一轴上的功率、转矩、转速之间有何关系?你所设计的减速器中各轴上的功率、转矩、转速是如何确定的?转距(N .M) =9549X(功率KW / 每分转数(3)在装配图的技术要求中,为什么要对传动件提出接触斑点的要求?如何检验?装配好的齿轮副,在轻微的制动下,运转后齿面上分布的接触擦亮痕迹,沿齿高、齿长方向上有规定(数值)。

一般齿轮接触斑点70%,主从动齿轮一起检,计算接触面积,该项目检验主要控制沿齿长方向的接触精度,以保证传递载荷的能力,降低传动噪音,延长使用寿命(4)装配图的作用是什么?装配图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装配图的作用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进行装配、检验、安装及维修的技术文件。

主要应包括:各部件装配关系,标号,明细表,外形尺寸,技术要求(5)装配图上应标注哪几类尺寸?举例说明。

构件的长、宽,如其中有焊缝的话,做好标出从规则一边至焊缝的距离!如果此构件中还有小构件的话要标注小构件距离大构件边缘的具体尺寸小构件倾斜安装的话还要标出小构件的安装角度等等(6)你所设计的减速器的总传动比是如何确定和分配的?在初步确定各级齿轮模数后,以优化中心距,尽量减小空间浪费为原则,来分配传动比(7)在你设计的减速器中,哪些部分需要调整?如何调整?(8)减速器箱盖与箱座联接处定位销的作用是什么?销孔的位置如何确定?销孔在何时加工?定位作用,防止结合面错位,以达到精确的配合, 两个定位销,为了避免对称型的箱盖发生装反的情况,定位销孔不要在对称位置。

定位销的销孔是最后确定的(9)起盖螺钉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确定其位置?减速箱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上、下箱体的接合面一般都涂密封胶,长时间后,上下箱体难以分开,就在上箱体把螺栓处的地方加工螺孔,螺栓拧进去,要分离上下箱体,只要拧螺栓就可以将上箱体顶起,达到分离目的. 在上下箱体连接螺栓的分布面上,端盖上与固定螺栓同圆周上对称布置2个就可以了(10)你所设计传动件的哪些参数是标准的?哪些参数应该圆整?哪些参数不应该圆整?为什么?标准值:齿轮中心距、齿宽系数、齿轮(法向)模数、轴承配合处尺寸、联轴器处配合尺寸圆整:轴各段直径(轴承段除外)精确:斜齿轮螺旋角(精确到秒),齿轮分度圆直径(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齿数圆整是为了方便加工。

因为有的零件的尺寸是在自上而下的设计过程中关联得到的,尺寸比较啰嗦,故零件定型时需要对尺寸进行圆整(11)传动件的浸油深度如何确定?如何测量?(12)伸出轴与端盖间的密封件有哪几种?你在设计中选择了哪种密封件?选择依据是什么?(13)为了保证轴承的润滑与密封,你在减速器结构设计中采取了哪些措施?(14)密封的作用是什么?你设计的减速器哪些部位需要密封?你采取了什么措施保证密封?(15)毡圈密封槽为何做成梯形槽?(16)轴承采用脂润滑时为什么要用挡油环?挡油环为什么要伸出箱体内壁?(17)你设计的减速器有哪些附件?它们各自的功用是什么?(18)布置减速器箱盖与箱座的联接螺栓、定位销、油标及吊耳(吊钩)的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19)通气器的作用是什么?应安装在哪个部位?你选用的通气器有何特点?(20)窥视孔有何作用?窥视孔的大小及位置应如何确定?(21)说明油标的用途、种类以及安装位置的确定。

(22)你所设计箱体上油标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如何利用该油标测量箱内油面高度?(23)放油螺塞的作用是什么?放油孔应开在哪个部位?(24)轴承旁凸台的结构、尺寸如何确定?(25)在箱体上为什么要做出沉头座坑?沉头座坑如何加工?(26)轴承端盖起什么作用?有哪些形式?各部分尺寸如何确定?(27)轴承端盖与箱体之间所加垫圈的作用是什么?(28)如何确定箱体的中心高?如何确定剖分面凸缘和底座凸缘的宽度和厚度?(29)试述螺栓联接的防松方法。

在你的设计中采用了哪种方法?(30)调整垫片的作用是什么?它的材料为什么多采用08F?(31)箱盖与箱座安装时,为什么剖分面上不能加垫片?如发现漏油(渗油),应采取什么措施(32)箱体的轴承孔为什么要设计成一样大小?(33)为什么箱体底面不能设计成平面?(34)你在设计中采取什么措施提高轴承座孔的刚度?(35)机械传动的总传动比如何确定?各级传动比的分配原则是什么?(36)密封装置的作用及选择根据是什么?(37)为什么要进行草图设计?草图设计包括哪些内容?(38)试述低速轴上零件的装拆顺序。

(39)试绘出箱座低面的俯视图。

(40)试述减速器的主要设计步骤。

(41)上下箱体联接螺栓的位置和个数是根据什么确定的?(41)电动机的型号和转速是如何确定的?(42)通气器的作用是什么?通气器应布置在箱体的何处?(43)检查孔的作用是什么?所开孔的大小和位置根据什么条件确定?(44)减速器中心高、低速齿轮的布置应考虑哪些问题?(45)为减少箱体加工面,在设计中采取哪些措施?(47)根据什么选用减速器润滑油牌号和油面位置?(48)减速器地脚螺栓直径是如何确定的?(49)简述你设计的减速器有哪些特点?(50)箱缘宽度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51)上、下箱体结合面和密封是如何考虑的?(52)电动机的功率是如何确定的?当已知工作机功率时,在传动装置的设计中应根据哪个功率进行计算?(53)装配图中应标注哪些尺寸?结合你所设计的图纸说明各尺寸的作用。

(54)结合你的设计,试述轴上所选择的形位公差。

(55)工作机轴的实际转速应如何确定?如何使工作机轴的实际转速与所要求的转速相差最小?(56)轴承旁联接螺栓起何作用?其位置及凸台高度是如何确定的?(57)试述各类机械传动传动比的大致范围。

(58)减速器上吊环或吊耳的作用是什么?试比较两者的优缺点。

(59)在确定油面指示装置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60)试述减速器内滚动轴承润滑方法的选择?(61)减速器中大、小齿轮与箱壁的径向间隙是如何确定的?(62)减速器上下箱体联接处的定位稍起什么作用?它的直径、安装位置如何确定?(63)有关减速器齿轮的润滑是怎样考虑的?(64)箱体的壁厚是怎样确定的?(65)试述传动装置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

(66)减速器的油塞起什么作用?在布置其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67)说明计算载荷中的载荷系数的意义?它主要考虑些什么问题?2.轴、轴承及轴毂联接的有关题目(1)结合你的设计,说明如何考虑向心推力轴承轴向力的方向?(2)试分析轴承的正、反装形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3)你所设计减速器中的各轴分别属于哪类轴(按承载情况分)?轴断面上的弯曲应力和扭转切应力各属于哪种应力?(4)以减速器的输出轴为例,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9)说明你所选择的轴承类型、型号及选择依据。

(10)你在轴承的组合设计中采用了哪种支承结构形式?为什么?(11)轴上键槽的位置与长度如何确定?你所设计的键槽是如何加工的?(12)设计轴时,对轴肩(或轴环)的高度及圆角半径有什么要求?(13)轴的设计为何要初估轴径,而后再进行强度验算?(14)轴承如何拆装,在轴的设计中应如何考虑?(15)在进行轴的设计中如何使轴不产生轴向窜动,又不致因发热而卡死轴承。

(16)轴上在不同轴段上若有两个键槽时,在设计时应如何考虑?(17)试述轴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

(18)轴的结构尺寸应如问确定?以低速轴为例说明之。

(19)根据什么条件选择轴承的类列?(20)键的常用材料有哪些?它和轴与轮毂的材料有什么样的关系?(21)试述低速轴力的作用点和支点位置的确定方法。

(22)键的结构尺寸:宽度,厚度和长度应如何确定?键在轴上的安装位置如何确定?(23)角接触轴承为什么要成对使用?(24)圆锥滚子轴承的压力中心为什么不通过轴承宽度的中点?(25)传动装置中各轴的功率、转速和转矩是什么关系?(27)试述角接触轴承正装和反装布置的优缺点,你选择的布置有何特点?(28)在什么条件下,采用齿轮轴?其优缺点如何?(29)根据什么条件选择联轴器?联轴器与箱边距离应如何考虑?(30)对角接触轴承应如何考虑轴向力的方向?(31)齿轮轮辊与轴联接的键的强度不满足要求时,如何处理(32)轴的强度计算公式中考虑了些什么问题?其大、小如何确定?(33)轴承外圈与箱体、内圈与轴径的配合根据什么选择?(34)轴承盖的类型有哪些?试说明你设计中所选用轴承盖的原因。

(35)试比较轴承用稀油和油脂润滑的优缺点。

(36)轴承为何留有轴向间隙?采取什么措施?如何进行调整?(37)轴承的密封方式有几种?你在设计中是如何选择的?(38)滚动轴承采用什么润滑剂?为什么?(39)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应考虑哪些问题?3.齿轮减速器的有关题目(1)试分析齿轮啮合时的受力方向。

(2)试述尺寸大小、生产批量对选择齿轮结构型式的影响。

(3)试述你所设计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3)试述获得软齿面齿轮的热处理方法及软齿面闭式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

(4)你所设计齿轮减速器的模数和齿数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低速级齿轮的模数大于高速级?(5)在进行齿轮传动设计时,如何选择齿宽系数?如何确定轮齿的宽度与?(6)为什么通常大、小齿轮的宽度不同,且>?(7)影响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主要几何参数是什么?影响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主要几何参数是什么?为什么?(8)在齿轮设计中,当接触疲劳强度不满足要求时,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9)在齿轮设计中,当弯曲疲劳强度不满足要求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10)在进行闭式齿轮传动设计时,如何使弯曲疲劳强度的裕度减少?(11)大、小齿轮的硬度为什么有差别?哪一个齿轮的硬度高?(13)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直齿轮,什么情况下采用斜齿轮?(14)可采用什么办法减小齿轮传动的中心距?(15)圆锥齿轮的浸油高度如何确定,油池深度如何确定?如果油池过浅会产生什么问题?(16)套杯和端盖间的垫片起什么作用?端盖和箱体间的垫片起什么作用?(20)齿轮设计计算的步骤是怎样的?结合设计叙述其合理性。

(21)为何大、小齿轮的弯曲强度要分别校核?(22)试述齿轮强度计算时,所用计算载荷的意义。

(23)试述闭式齿轮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24)齿轮常用润滑油的牌号有哪些?你是如何选择的?(25)大、小齿轮的硬度为什么有差别?你设计的大、小齿轮齿面硬度是否相同?接触疲劳强度校核中用哪一个齿轮极限应力值?(26)大、小齿轮的弯曲应力是否相等?如何进行校核?(27)斜齿轮轮齿的螺旋角的大小和旋向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28)选择齿轮材料应考虑哪些方面?你设计中的材料是如何选择的?(29)齿轮的轴向固定有哪些方法?你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30)齿轮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变化的规律如何?(31)齿宽系数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32)说明齿轮计算载荷中的工况系数的意义?它主要考虑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