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作业一
《电路原理》作业

第一讲作业(电路和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功率和能量) 1. 如图1所示:U = V ,U 1= V 。
2. 图1—4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压1245U U U V===,求3U 和CAU3. 图示一个3A 的理想电流源与不同的外电路相接,求3A 电流源三种情况第二讲作业(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压源和电流源)I 。
2. 求图示各电路的电压U 。
3. 图示各电路,求:(1) 图(a)中电流源S I 产生功率S P 。
(2) 图(b)中电流源S U 产生功率S P第三讲作业(受控电源,电路基本定律(VAR 、K CL 、K VL ))1. 图示某电路的部分电路,各已知的电流及元件值已标出在图中,求I 、s U 、R 。
2. 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 )。
3. 图示含受控源电路,求:(1) 图(a)中电压u 。
(2) 图(b)中2Ω电阻上消耗的功率R P 。
第四讲作业(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Y形联结和△形连结的等效变换)1.图示电路中的acb支路用图支路替代,而不会影响电路其他部分的电流和电压。
2.电路如图,电阻单位为Ω,则R ab=_________。
3.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电流I 。
第五讲作业(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1.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和电压U ab 。
2. 用等效变换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3. 求图示各电路ab 端的等效电阻ab R 。
第三章作业3-1、某电路有n 结点,b 支路,其树枝数为 ,连枝数为 ,基本回路数为 ;独立的KCL 方程有 个,独立的KVL 方程有 个,独立的KCL 和KVL 方程数为 。
3-2、电路的图如图,以2、3、4为树枝,请写出其基本回路组。
3-3、电路如图,用支路电流法列方程。
3-4、电路见图,用网孔分析法求I 。
3-5、用网孔电流法(或回路电流法)求解图2电路中电流I及电压U 。
浙大 电路原理作业一(第一次作业) 答案

第一章 作业1-1. 在题图1-1中,若电压源12S U V =,电阻12R =Ω,试在图示参考方向下求支路电流I 。
解:以电压源为参考方向,I=-1A1-2. 求图1-2各支路中未知量的值。
解:a R=(10-4)/2=3Ωb U=10+2×2=14Vc U=14V1-3. 在题图1-3a 、b 所规定的参考方向下,若电压U 和电流I 的代数值均为正,试分析两个网络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解:a 吸收功率b 发出功率U s题图1-3 I I U U a b=?4V 2Ω10V Ωa b c 题图1-2 题图1-11-4. 题图1-4是一个简化的晶体管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0/i U U ,再求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L R 吸收的功率。
解:00iL I i L IL U U I R k I R k R R==-=-⋅ 0L I i U R k U R=- 电源i U 发出的功率i i i P U I =负载L R 吸收的功率0000I i I i P U I U k I k U I ==-=-2LIi i R k U I R=1-5. 题图1-5所示电路中,电流源6S I A =,电阻11R =Ω,22R =Ω,33R =Ω,46R =Ω,求电流0I 。
解:R 总=R 1R 2/(R 1+R 2)+R 3R 4/(R 3+R 4)=8/3。
I 0=1A1-6. 题图1-6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源S I 发出功率为4W ,试求电阻R 的值。
题图1-5解:(2+R)×4/(4+2+R) + 2=4 R=2Ω1-7. 题图1-7所示电路中,电压源分别为1E =6V ,2E =8V ,R=7Ω,试求电流I 。
解:1214U E E V =+= 1427U I A R===1-8. 在题图1-8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源1S I =2A ,2S I =1A ,R=5Ω,1R =1Ω,2R =2Ω,试求电流I 、电压U 为多少?解:节点电流法得知:I S1=I -I S2 即I=2+1=3A U=RI=5×3=15V题图1-72Ω4ΩRI S =1A 题图1-6 题图1-81-9. 题图1-9所示电路中,电流源S I 及其内阻0R 为定值,改变负载电阻R ,求R 为何值时它可获得最大功率,最大功率为多少?解:Is=I+I 1,I 1=IR/R 0,得I=IsR 0/(R+R 0),P=I 2R=当R=R o ,功率最大P=1-10. 题图1-10电路中,1S I =0.5A ,S I =1A ,控制系数r=10,电阻R=50Ω。
东大奥鹏《电路原理》在线作业1参考资料

B.正确
正确答案:A
11.非正弦电路的谐波阻抗是随着谐波的频率不同而变化的。(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2.
己知:US=10V,R3=1Ω,R1=2Ω,R2=7Ω.则b点的电位Ub=9V。( )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B
13.电流表A1的读数为5A,A2为20A,A3为25A,电流表A的读数为7.07A。()
东北大学
《电路原理》在线作业
参考答案
试读一页
20春学期《电路原理》在线作业1-0001
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共5道试题,共25分)
1.图中所示电路C=0.1F,R=10Ω,求冲击响应i1(t)A C其它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A
2.如图理想变压器的电压方程为( )。
A u1=nu2 , B u1=-nu2 , C其它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A
3.8-1图中所示电路L=0.2H,R=2Ω,求冲击响应i为()。
A 5e-t1(t)A B 0 C其它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A
4.图中,L=20mH, C=50pF, R=1kW, Ù=10Ð00 V。电路的谐振频率w0为( )弧度/秒。
A 106其它B 159155 C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A
5.图中所示为矩形脉冲,试求其象函数F(S)为()。
电路理论1

一. (共50题,共100分)695eee7a-2437-single1. 在图示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不正确关系式应是( )。
(2分)A. B. C.★标准答案:B3df86408-a37a-single2. 在图1电路中,点划线框中的部分为一电源,电压U和电流I的正方向已给出。
该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曲线( )。
(2分)A.a线B.b线C.c线★标准答案:Cf8b9ed47-6496-single3. 在图示电路中,R1=2R3,R2=2R4,U S为正值,则流过电阻R G的电流I G为( )。
(2分)A.大于零B.小于零C.等于零★标准答案:C00259ecd-178b-single4. 在计算线性电阻电路的功率时,叠加原理( )。
(2分)A.不可以用B.可以用C.有条件地使用★标准答案:A581283c5-1f83-single5. 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分别为下列规格的电灯泡中,电阻最大的是( )。
(2分)A.100 W,220 VB.100 W,110 VC.60 W,220 V★标准答案:C73882ada-144f-single6. 在图示电路中,电压U AB为( )。
(2分)A.29 VB.-19 VC.-2 V★标准答案:A3bd0cfaa-ce98-single7. 在图示电路中,已知直流理想电压源U S= 12V。
用量程为10 V,内阻为20 k的直流电压表,测得A .B两点间的电压U AB为( )。
(2分)A.6 VB.5 VC.4 V★标准答案:Ca20d51b0-b307-single8. 图示电路中,流过理想电压源U S2的电流I为( )。
(2分)A.2.5 A,方向向上B.2.5 A,方向向下C.3.5A,方向向上★标准答案:Ab1e86229-f930-single9. 图示电路中,每个电阻R均为8,则等效电阻R AB为( )。
(2分)A.3B.4C.6★标准答案:Aa3458c08-676b-single10. 图示电路中,已知电流I1= 1 A,则电流I为( )。
16秋浙大《电路原理》在线作业

B. 正确
正确答案:
13. 电感上的感应电压不等于磁通链的变化率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4. 双口网络内不可以含有独立源和受控源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5. 电阻元件是体现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二端元件,简称为电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C. 通路
D. 闭合电路
正确答案:
3. 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决定于( )。
A. 内电阻
B. 外电路
C. 恒定不变
正确答案:
4. 电路中的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 )。
A. 电路元件
B. 电流
C. 电压
D. 电能
正确答案:
5. 在电路分析中,节点电压法中是以( )为求解变量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0. 对于一个实际线圈来说,一般它的电阻是可以忽略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1. 无功功率等于电压的无功分量与电流的无功分量的乘积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2. 电容元件的电流不是简单地正比于电压的大小,而是正比于电压的时间导数
16. 时变电阻的阻值或其伏安特性是按一定的时间规律变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7. 电工部件以任意方式联接成的总体都称为电路.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8. 周期性电流和电压的大小是不断地随时间而变化的
A. 错误
B. 正确
(整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作业王蔚1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作业热氧化1、解释名词:自掺杂外扩散 SOS技术 SOI技术。
答:自掺杂:是指在高温外延时,高掺杂衬底中的杂质从基片外表面扩散进入气相边界层,又从边界层扩散掺入外延层的现象。
外扩散:又称为互扩散,是指在高温外延时,衬底和外延层中的杂质互相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的现象。
SOS技术:是SOI技术的一种,是在蓝宝石或尖晶石衬底上异质外延硅获得外延材料的技术。
SOI技术:是指在绝缘衬底上异质外延硅获得外延材料的技术。
2、详述影响硅外延生长速率的因素。
答:影响外延生长速率的因素主要有外延温度、硅源种类、反应剂浓度、外延反应器结构类型、气体流速、衬底晶向等。
外延温度的影响:外延过程可分为质量传递过程和表面反应过程。
在气相质量传递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气相边界层中的气体分子热运动加剧、气体黏度增加、气体密度降低、气相边界层增厚,综合以上效应,气相质量传递速率随温度缓慢升高有所加快。
在表面反应过程中,外延剂吸附和气态生长物的解吸过程很快,对外延生长速率影响效果不明显;外延剂化学反应和生成硅原子迁移随着温度升高而明显加快,综合几个过程的综合效果,硅表面反应过程随温度升高速率加快非常明显。
因此,外延温度升高,外延生长速率加快。
硅源种类的影响:实际测得采用不同硅源,生长速率不同。
外延生长速率由高到低对应的硅源依次为:Si H4>SiH2Cl2>SiHCl3>SiCl4。
反应剂浓度的影响:一般地,在反应剂浓度较低时,随着反应剂浓度增加,质量传递至衬底表面的外延剂就会增加,外延速度就会加快。
但是,随着浓度进一步升高,到达某一临界浓度时,衬底表面生成硅原子速率大于硅原子在衬底表面生成单晶的速度或者反应剂分解形成硅粒堆积,就会生长出多晶硅,此时外延层的生长速率由硅原子形成单晶的速率控制。
当采用含氯硅源时,如果反应剂浓度继续增加,到达某一浓度时,外延生长速率反而开始减小。
其他影响因素:外延器的结构类型、气体流速的因素对气相质量传递快慢造成影响。
电路原理习题及答案

电路原理习题习题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29分)1、(本小题6分)电路如图所示, 若R、US 、IS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B.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C.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D. 电阻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电压源无法确定答( )U I S2、(本小题9分)若电流表A读数为零, 则R与I的值分别为A. 6 Ω, 2.5 AB. 8 Ω, -2.5 AC. 6 Ω, 1 AD. Ω, 15 A答( )ab3、(本小题14分)用叠加定理可求得图示电路中ab 端的开路电压U ab 为 A. 8.5 V B. V C. 6 V D. V答()ab-二、填充题:在下列各题中,请将题止所要求的解答填入题干中的各横线上方内。
(本大题共2小题,总计31分) 1、(本小题12分)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A ,电压=U V .105Ao2、(本小题19分)图示正弦交流电路,已知t u 310cos 2100=V ,电源向电路提供功率P =200W ,L u 的有效值为50V ,求R 和L 。
Lu +三、非客观题 ( 本 大 题40分 )电路及外施电压波形如图所示,求电感贮能的最大值,并表明t >2s 时电阻所消耗的能量等于该值。
t s习题作业2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中。
(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4分) 1、(本小题9分)电路如图所示, 若R 、U S 、I S 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 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 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答( )UI S2、(本小题8分)用叠加定理可求得图示电路中电压u 为 A. ()1+cos t V B. ()5-cos t V C. ()53-cos t V D. 513-⎛⎝ ⎫⎭⎪cos t V答( )3、(本小题17分)图示电路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为 A.83Ω B. 3 Ω C. 4 Ω D. 6 Ω 答()二、填充题:在下列各题中,请将题止所要求的解答填入题干中的各横线上方内。
电路作业

US=ISR4=2V
1+ 2 1 I3 = × 1× 1 1 + 1 1+1+ 1+1 3 1 = × 2.5 2 = 0.6 A
2.3.4 计算图 计算图2.14中的电压 5。 中的电压U 中的电压 解: R ′ = R + 1 1
R2 R3 = 3 R2 + R3
15 I S1 = = 5A 3 2 IS2 = = 10 A 0 .2 I S = I S 1 + I S 2 = 15 A
2.7.1 应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图 .22中1 电阻中的电流。 应用戴维宁定理计算图2 中 电阻中的电流。 解:E = 4×10-10 = 30V × -
R0 = 4
R0 + E - I 1
E I = = 6A R0 + 1
2.7.3 图2.24所示是常见的分压电路,试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 所示是常见的分压电路, 所示是常见的分压电路 定理分别求负载电流I 定理分别求负载电流 L。
373在图306中i901010101010374在图307中i1010101010901045100可画出电压相量图45135100379无源二端网络图308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为试求此二端网络由两个元件串联的等效电路和元件的参数值并求二端网络的功率因数及输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1.5.1 在图 在图1.0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电流和电压的参考 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中 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 方向如图中所示, 方向如图中所示,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 I1= - 4A , I2= 6A ,I3=10A ,U1=140V, U2= - 90V ,U3=60V , , U4 = - 80V ,U5=30V。 。 (1)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 否平衡。 否平衡。 为电源, 解:1、2为电源,其他为负载。 、 为电源 其他为负载。 电源发出功率: 电源发出功率: P =140×(-4)+(-90)×6=1000W × × 负载取用功率: 负载取用功率 P=600+320+180=1000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电路各参数如题图1-12所示,试求电流I为多少?
解:设最下边为参考接地点,则最上边的节点电压为2V(因为那个2V电压源),右侧中间的节点电压为1V(因为右边那个1V电压源,2V-1V=1V)。这样各节点电压都知道了,根据各支路电阻情况就可求出各支路电流。最后用KCL求I。
1-13.题图1-13所示电路中,电压源E1=24V,E2=20V, =50,R=50 ,R1=500 ,试求 和U。
解:
1-14.题图1-14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表的读数A1=5A,A2=1A,试求电压源E的值及流经电压源的电流I为多少?
1-15.如题图1-15所示电路中, 发出功率为36W,电阻 消耗的功率为18W,试求 、 、 的值。
1-16.题图1-16所示电路中,电压源E=12V,电流源 =100mA,电压控制电压源的控制系数 =1, =20 , =100 ,试求 和电流源 发出的功率。
解:
a吸收功率
b发出功率
1-4.题图1-4是一个简化的晶体管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 ,再求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 吸收的功率。
解:Ii方向作参考正方向。Ui=IiR,I0=-kIIi,U0=I0RL,U0/Ui=-klRL/R
P吸收=I02RL=
1-5.题图1-5所示电路中,电流源 ,电阻 , , , ,求电流 。
解:Is=I+I1,I1=IR/R0,得I=IsR0/(R+R0),P=I2R=
当R=Ro,功率最大
P=
1-10.题图1-10电路中, =0.5A, =1A,控制系数r=10,电阻R=50 。方框内为任图1-11所示,求输入电阻 。
解:(a)节点电流法得:Ui=(1+3)I×2=8I,Ri=Ui/I=8Ω
解:以电压源正方向为参考方向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6+8=7I
I=2A
1-8.在题图1-8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源 =2A, =1A,R=5 , =1 , =2 ,试求电流I、电压U为多少?
解:节点电流法得知:IS1=I-IS2
即I=2+1=3A
U=RI=5×3=15V
1-9.题图1-9所示电路中,电流源 及其内阻 为定值,改变负载电阻R,求R为何值时它可获得最大功率,最大功率为多少?
第一章作业
1-1.在题图1-1中,若电压源 ,电阻 ,试在图示参考方向下求支路电流 。
解:以电压源为参考方向,I=-1A
1-2.求图1-2各支路中未知量的值。
解:
a R=(10-4)/2=3Ω
b U=10+2×2=14V
c U=14V
1-3.在题图1-3a、b所规定的参考方向下,若电压 和电流 的代数值均为正,试分析两个网络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解:R总=R1R2/(R1+R2)+R3R4/(R3+R4)=8/3。I0=1A
1-6.题图1-6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源 发出功率为4W,试求电阻R的值。
解:
(2+R)×4/(4+2+R) + 2=4
R=2Ω
1-7.题图1-7所示电路中,电压源分别为 =6V, =8V,R=7 ,试求电流I。
解:
E1+E2=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