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研究者想通过调查和测验的方法探究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该研究属于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研究中几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类型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因果研究是通过操作自变量,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研究设计。

相关研究是通过调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信息,探究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设计。

个案研究是指通过访谈、观察、测量分数,有时还包括心理、生理评估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对单一个体心理特征的全面了解的研究方法。

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发展心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设计,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被试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定期的研究,要求在所研究的发展时期内反复观测同一组个体。

本题中,该研究通过调查的方法了解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通过测验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属于相关研究。

故本题应选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正确答案:D解析:精神分析学派不关心对意识经验和正常行为的研究,它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即潜意识)现象和异常行为。

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知识模块:心理学概述3.( )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A.大脑皮层感觉区B.大脑皮层言语区C.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D.大脑皮层运动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4.当铃声由中性刺激转化为食物的信号刺激时,意味着动物建立了( )。

A.反射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普通心理学5.关于味觉和嗅觉的相似之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包含四种基本的味觉或嗅觉B.神经冲动都通过丘脑才到达皮层C.感受到的都是可溶于液体的化学刺激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C解析:此处考的是对味觉和嗅觉的认识。

2019心理学考研真题(12)

2019心理学考研真题(12)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题1(总分:75.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于1879年创建于(分数:1.00)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解析:2.下列现象中()属于认知过程。

(分数:1.00)A.情绪B.能力C.兴趣D.思维√解析:3.()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分数:1.00)A.神经细胞√B.感觉器官C.大脑皮层D.传导神经解析:4.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

(分数:1.00)A.缪勒√B.冯特C.考夫卡D.费希纳解析:5.在知觉过程中,人不仅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且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这反映了知觉的(分数:1.00)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解析:6.知觉者的知识经验,以及对事物的需要、兴趣、爱好、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这种加工叫做(分数:1.00)A.自上而下的加工√B.平行加工C.自下而上的加工D.简单加工解析:7.()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现象。

(分数:1.00)A.衰减理论B.过滤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解析:8.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分数:1.00)A.指向性√B.集中性C.目的性D.能动性解析:9.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分数:1.00)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转移解析:10.受()的影响,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得较少,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

(分数:1.00)A.倒摄抑制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前摄抑制解析:11.具有加工信息和与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分数:1.00)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解析:12.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分数:1.00)A.集中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解析:13.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分数:1.00)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解析:14.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有关。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一)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一)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2. 行为主义认为()。

A.要研究行为必须研究神经系统B.学习是动物行为最重要的方面C.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更为简单的过程D.所有的行为都可描述为先天预成的3. 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4. “眼观六路,耳闻八方”体现的注意的哪个特性()。

A.集中性B.指向性C.选择性D.分配性5. 通过对()的研究,从而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性。

A.动物脑B.失语症病人C.割裂脑D.脑成像6. 按照艾里克森(E. H. Erikson)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A.依恋B.伙伴交往C.角色学习D.自我同一性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A.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C.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8. 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树突较短,分叉多,负责接收刺激B.树突较长,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C.树突较短,只有一根,负责传出神经冲动D.轴突较长,分枝多,负责接收刺激9. 沙赫特和辛格(Schachter & Singer, 1962)有关情绪的实验表明,情绪的产生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A.生理因素B.环境因素C.认知因素D.以上都不对10 按照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谈梅生津”是一种()。

A.纯生理现象B.无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11. 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0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0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0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不肯定间距可以看做是对被试态度的一种测量,一个很自信的人,他会( )A.很少作出相等判断,结果他的不肯定间距就小B.很少作出相等判断,结果他的不肯定间距就大C.总是作出相等判断,结果他的不肯定间距就小D.总是作出相等判断,结果他的不肯定间距就大正确答案:A解析:一个很自信的人,很少会做出相等判断,其结果就是其不肯定间距小。

2.新编制的心理测验需要作预测分析,关于预测要求的错误描述是( ) A.预测群体应是来自将来正式测验的群体B.测试时间长度要与正式测验时间长度完全一致C.预测情境要与正式测验情境大体相当D.预测过程要全过程记录正确答案:B解析:新编的测验项目是杏具有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必须通过预测进行项目分析,以便进一步修改。

预测时要注意4点要求:(1)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应用的群体;(2)预测的过程与情境应力求与正式测验相一致;(3)预测的时限可适当放宽一些;(4)预测时对被试的反应要全程记录。

3.对于某个特定的感觉来说,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此定律是( )A.幂函数定律B.对数定律C.韦伯定律D.史蒂文斯定律正确答案:C解析:德国生理学家韦伯通过研究发现,刺激的差别阈限是刺激本身强度的一个线性函数。

对于任何同一类的刺激,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增加的刺激量,总是等于当前刺激与一个固定分数的乘积。

4.下列哪一种能力理论是对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的继承和发展?( )A.智力多元理B.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C.阜南的能力层次结构理论D.智力三元论正确答案:C解析:斯皮尔曼提出能力的二因素说,即能力由一般因素或一般能力和特殊因素或特殊能力组成。

阜南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观点,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在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之间存在着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即大小因素群。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单项选择题1.一项研究调查了学生类型(大学新生和老生)对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态度,结果如表所示。

那么,学生类型与对待体育教学改革的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函系数)是A.0.265B.0.304C.0.557D.0.530正确答案:A解析:φ系数的公式是,经过计算本题应选A。

2.推论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量数是A.标准差B.方差C.算术平均数D.平均差正确答案:B解析:由于方差具有可加性,通常采用方差的可加性分解并确定一组数据的总的变异性的来源和大小,说明各种变异对总结果的影响。

因此,方差是推论统计中最常用的统计量数。

3.一位老师用气质类型量表对班上的学生进行测验,根据所测结果,将学生分为四种气质类型,他想用一种统计图来表现不同气质类型的分布,合适的形式是A.直方图B.柱状图C.次数多边形图D.散点图正确答案:B解析:气质类型属分类变量,分类变量的频数分布宜用柱状图来表示。

选项中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形图都是用来表示连续变量的频次分布的。

散点图主要用于表示双变量分布。

4.一位研究者用主观报告法考察随着声强水平的变化,被试所知觉到的响度的平均变化量,他应该计算不同声强水平下被试所报告响度的A.算术平均数B.众数C.几何平均数D.中数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响度与声强水平的对数成正比,当考察不同声强下响度的集中趋势时,宜用几何平均数。

5.下列关于标准差性质描述的公式中,错误的是A.如Yi=Xi+c,则sY=sXB.如Yi=c×Xi,则sY=sXC.如Yi=c×Xi,则sY=c×sXD.如Yi=cxXi+d,则sY=c×sX正确答案:B解析:A和C选项分别为标准差性质的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D是这两个法则的自然推论。

B项表述不正确。

6.一位研究者考察被试的简单听觉反应时,经测量得25名被试的反应时平方和(SS)为7350,由此估计听觉反应时的总体方差是A.17.5B.17.15C.306.25D.294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被试对总体方差概念的掌握。

2019心理学考研真题(13)

2019心理学考研真题(13)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差不多理论、差不多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进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总分值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进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差不多事实、差不多概念和差不多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进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差不多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看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要紧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差不多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受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受(一)感受概述1、感受的含义2、感受的种类3、感受测量4、感受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受【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那么(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缘故六、经历(一)经历概述1、经历的含义2、经历的过程3、经历的种类4、经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受经历1、感受经历的含义2、感受经历的信息加工3、感受经历的特征(三)短时经历与工作经历1、短时经历的含义2、短时经历的信息加工3、短时经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经历的特征5、工作经历(四)长时经历1、长时经历的含义2、长时经历的信息加工3、长时经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经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妨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妨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差不多过程4、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妨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进展的差异1、智力进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进展的差异性3、妨碍智力进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妨碍人格形成与进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热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社会妨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妨碍进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进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差不多概念、要紧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发。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1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1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1(总分:3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5,分数:130.00)1.张老师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试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的方式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分数:2.00)A.实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测验法解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神经元胞体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B.对接受的外部信息进行整合的是胞体√C.一个神经元细胞可以由多条轴突传出信息D.一个神经元细胞有多条树突和多条轴突,树突较短,轴突较长解析:3.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属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是()。

(分数:2.00)A.空间关系知觉√B.阅读C.书写D.逻辑推理解析:4.红楼梦中“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是为了引起我们的()。

(分数:2.00)A.随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解析:5.值夜勤的飞行员,值勤之前最好带上()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从而在他们接受紧急任务时候,可以加快眼睛的暗适应过程。

(分数:2.00)A.红色√B.紫色C.蓝色D.黑色解析:6.当我们看完电影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会感觉光线很耀眼,这属于()现象。

(分数:2.00)A.暗适应B.明适应√C.视融合D.光感应解析:7.几何图形错觉不包括()。

(分数:2.00)A.大小错觉B.形状错觉C.方向错觉D.时间错觉√解析: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情绪过分紧张,致使学习过的一些内容,怎样都想不起来,这证明了遗忘原因中的()。

(分数:2.00)A.衰退说B.干扰说C.提取失败D.压抑说√解析:9.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等,以一定的形式保存在人们的头脑之中,这是记忆中()的基本过程。

(分数:2.00)A.编码B.存储√C.提取D.遗忘解析:10.()是指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的时候,能够迅速理解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二)-over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二)-over

2019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312专业基础综合模拟卷(二)一、单项选择题:第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对动机和情绪的探讨通常是作为()的研究对象。

A.个体心理B.个体行为C.个体意识D.社会心理一杯白开水没有甜味,加了两匙糖后刚好感觉有了甜味,这里两匙糖是()。

A.最小可觉差B.差别感受性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受阈值强调外界信息最早得以分析的选择主义理论是()。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后期选择理论D.多阶段选择理论一夜正常的睡眠模式中,深度睡眠和REM睡眠时间分配的特点是()。

A.深度睡眠和REM睡眠时间都在增加B.深度睡眠和REM睡眠时间都在减少C.深度睡眠时间减少,REM睡眠时间增加D.深度睡眠时间增减,REM睡眠时间减少坐飞机旅行的安全系数大于骑车旅行的安全系数,但在做判断时人们往往认为乘飞机更危险,这说明人的判断受()影响。

A.易得性启发法B.代表性启发法C.锚定和调整启发法D.手段-目的分析法根据动机的唤醒理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唤醒水平的偏好影响个体行为B.人们喜欢中等程度的刺激C.个体经验影响对唤醒水平的偏好D.重复进行的活动会使动机水平提高有些学生考试前很紧张,有些学生却很平静,最能解释该现象的是()。

A.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B.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C.阿诺德的情绪理论D.感受反馈理论在雾霾天,建筑朦胧暗淡,看上去很远,而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山脉清晰翠绿,看起来很近。

这是哪种深度线索在起作用?()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纹理梯度D.运动视差下列不属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的是()。

A.逻辑数学智力B.社交智力C.情绪智力D.空间智力“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最适合描述()的特点。

A.性格B.气质C.能力D.认知风格下面哪一类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包括语义类别编码()。

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工作记忆D.瞬时记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由()编制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总分:12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5,分数:65.00)1.大脑皮层上的枕叶是()中枢。

(分数:1.00)A.听觉B.视觉√C.言语D.感觉运动解析:2.当铃声由中性刺激物转化为食物的信号刺激,意味着动物建立了()。

(分数:1.00)A.反射B.反射弧C.条件反射√D.无条件反射解析:3.人的意识既能够主动地去认识世界,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这种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分数:1.00)A.意识的能动性√B.意识的觉知性C.意识的社会制约性D.意识的前进性解析:4.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

心理发生的标志是有()。

(分数:1.00)A.物质反映形式B.刺激感应性C.信号性反应√D.生物反映形式解析:5.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技能以及生活方式等,在生理机制上都是()。

(分数:1.00)A.强化B.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D.动力定型√解析:6.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

(分数:1.00)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解析:7.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分数:1.00)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解析:8.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是()。

(分数:1.00)A.似动知觉B.动景知觉C.真动知觉√D.自主知觉解析:9.神经元是由()组成的。

(分数:1.00)A.细胞体、树突和轴突√B.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C.细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突起解析:10.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

(分数:1.00)A.注意的广度B.广义注意稳定性√C.狭义注意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解析:11.长时记忆系统对来自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的加工是()。

(分数:1.00)A.物理特性编码B.表象(形象)编码C.言语听觉编码D.语义编码√解析:12.一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一般很难言传的记忆是()。

(分数:1.00)A.陈述性记忆B.情节性记忆C.语义性记忆D.程序性记忆√解析:1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分数:1.00)A.有意想像B.随意想像C.创造想像D.再造想像√解析:14.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为中介的。

(分数:1.00)A.动机B.态度C.需要√D.感觉解析:15.与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分数:1.00)A.独立性√B.果敢性C.坚定性D.自制力解析:16.某学生遇到难题时,会仔细思考,甚至连喜爱的动画片也不去看,表明该生具备哪种品质?()(分数:1.00)A.独立性B.果敢性C.坚定性D.自制力√解析:17.人生观和世界观属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范畴?()(分数:1.00)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解析:18.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兴奋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分数:1.00)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解析:19.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等类型。

(分数:1.00)A.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B.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C.内向型、外向型、中间型和特异型D.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和性腺型解析:20.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分数:1.00)A.人生全程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B.各个心理发展水平不同C.各个体心理发展方向不同D.各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不同解析:21.心理缓慢发展变化阶段是()。

(分数:1.00)B.童年期C.青春发育期D.成人期√解析:22.皮亚杰创造性地将谈话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综合运用以研究儿童心理,这种方法是()。

(分数:1.00)A.测验法B.作品分析法C.临床法√D.问卷法解析:23.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

”这种观点的实质是()。

(分数:1.00)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解析:24.他是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发展心理学中受到普遍重视,他的地位和影响至今仍然难以替代。

这位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A.皮亚杰√B.艾里克森C.维果斯基D.班杜拉解析:25.儿童将已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并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经历的事物。

这属于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

(分数:1.00)A.形式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感知运算阶段解析:26.我们常说:“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

”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大致相对应。

(分数:1.00)B.陈述性知识√C.言语知识D.程序性知识解析:27.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

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分数:1.00)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解析:28.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分数:1.00)A.认知结构和态度√B.智力和学习环境C.年龄和学习材料D.学习目标和态度解析:29.正强化是指()。

(分数:1.00)A.呈现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B.呈现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C.撤销一个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D.撤销一个刺激以增加一个反应发生概率的程序解析:30.耶克斯一多德森(Yerkes-Dodson)定律表明,较难课题的动机适宜强度()。

(分数:1.00)A.较强B.较弱√C.中等D.无规律可循解析:31.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分数:1.00)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解析:32.适合自由回忆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

(分数:1.00)A.记住中国各省名与相应省会名B.记忆电话号码C.记忆外语单词D.记忆班级同学名字√解析:33.一个朋友告诉你,他刚才做了心理学实验的被试:“真奇怪,我们做了一个问卷,看了一部电影,又做了同样的问卷。

”从这些描述中,你可以得出他是在()。

(分数:1.00)A.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控制组中B.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中√C.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中D.后测控制组设计中的实验组中解析:34.为了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一研究者分别选取5个年龄段的被试各3个,来考察三种刺激条件下被试反应时的差异,此种设计为()。

(分数:1.00)A.完全随机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C.析因设计D.嵌套设计解析:35.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分数:1.00)A.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B.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C.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D.以上都不是解析:36.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正确解决问题的被试数一样,但很可能在()上发现实验条件之间的差异。

(分数:1.00)A.解决方案的质量B.解决问题的时间C.问题解决的潜伏期D.以上都是√解析:3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分数:1.00)A.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B.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C.交通工具√D.被访问者的合作解析:38.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做出权衡。

(分数:1.00)A.反应强度B.反应准确√C.反应频率D.反应组织解析:39.Posner等人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分数:1.00)A.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C.听觉编码和语义编码D.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解析:40.如在一个实验中,对红光信号灯按A键,对绿光信号灯按B键,对蓝光信号灯按c键,对白光信号灯按D键,共四个刺激和四个对应的反应,那么记录到的反应时是()。

(分数:1.00)A.简单反应时B.复杂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D.选择反应时√解析:41.首先提出加因素法实验逻辑的是()。

(分数:1.00)A.汉弥尔顿B.斯腾伯格√C.霍克基D.唐德斯解析:42.()实验一般不考察被试的判断标准,而只测量被试的辨别能力。

(分数:1.00)A.迫选法√B.有无法C.多重决策法D.评价法解析:43.有可能产生动作误差的心理物理学方法是()。

(分数:1.00)A.平均差误法√B.阶梯法C.恒定刺激法D.最小变化法解析:44.某个单峰分数分布的众数是15,均值是10,这个分布应该是()。

(分数:1.00)A.正态分布B.正偏态分布C.负偏态分布√D.无法确定解析:45.I类错误的概率α和Ⅱ类错误的概率β有以下关系()。

(分数:1.00)A.α+β=1B.随着α的增长,β也会增长C.α/β=常数D.如果α非零,那么β也非零√解析:46.对于以下哪种情况我们应该拒绝虚无假设?()。

(分数:1.00)A.已有研究证明其是错误的B.所得结果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可能性很小√C.所得结果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可能性很大D.研究者确信该变量对于改变人们的行为是无效的解析:47.如果从一个正态分布中,将上端的少数极端值去掉,以下哪个统计量不会受到影响?()。

(分数:1.00)A.均值B.中数C.众数√D.标准差解析:48.一个()测量在相同的条件下会得到相近的结果。

(分数:1.00)A.有效的B.准确的C.连续性的D.可信的√解析:49.欲比较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指标是()。

(分数:1.00)A.全距B.方差C.四分位距D.差异系数√解析:50.现有8位面试官对25名求职者的面试表现作等级评定。

为了解这8位面试官评定的一致性程度,最适宜的统计方法是计算()。

(分数:1.00)A.斯皮尔曼相关系数B.积差相关系数C.肯德尔和谐系数√D.点二列相关系数解析:51.在一个二因素组间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一位研究者报告A因素的主效应是F(1,54)=0.94,B因素的主效应是F(2,108)=3.14。

你能由此得到什么结论?()。

(分数:1.00)A.因素的主效应比A因素的主效应大B.此研究是2×3的因素设计C.研究中有114个被试D.这个结果报告一定有错误√解析:52.一个单项选择测验有48道题,每题有4个备选项。

用α=0.05单侧检验的标准,至少答对多少道题成绩显著地优于单凭猜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