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客家民风民俗客家中秋
民风家乡中秋节民俗作文(通用3篇)

民风家乡中秋节民俗作文(通用3篇)民风家乡中秋节民俗作文(通用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风家乡中秋节民俗作文(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风家乡中秋节民俗作文1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了。
中秋节前几天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你送我一盒月饼,我也送你一盒月饼,大大小小的店铺里也都卖着月饼。
有的是黑芝麻馅儿的,有的是五仁馅儿的,还有各种各样水果馅儿的。
整个街上的人都在准备过中秋节。
到了中秋节那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坐在能看见月亮的地方赏月。
还有些人家看着中秋节晚会,把各种糖果和月饼摆在外边,等着嫦娥来挑选呢。
每逢中秋我们家是一定会赏月的。
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似乎给人一种详和,又略给人一种凄凉、忧伤的感觉。
怪不得古人们都把怀念故乡的思绪寄托在月亮上呢。
好比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还有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了这些诗句,更觉得这月亮担负着许许多多离乡人儿的乡愁了。
听妈妈说,仔细看,还能看见嫦娥呢。
我不信,瞪大了眼睛盯了好一会儿,似乎真有一对古代女子的丫鬟,好像又看到了一只玉兔,似乎旁边还有一棵桂树。
不知哪里来的一股轻烟笼罩着月亮,越来越朦胧,越望越神秘,真好似杜甫写的“烟笼寒水月笼沙。
”到后来那轮明月就消失在夜色中……中秋节虽只有一天,但丝毫少不了团聚和喜庆的氛围。
在我看来,中秋节的寓意就是家家团聚,阖家欢乐,圆满美好。
我也等着第二个中秋节的到来……民风家乡中秋节民俗作文2中秋节,每到这个节日我们就可以与家人共赏那皎洁的月亮,中秋是团圆时节,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洁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层厚厚的冰霜,月是对亲人怀念的寄托,很多古代诗人都用月亮寄托过内心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苏轼用月亮表达内心的情感。
作文《客家民俗节日》

作文《客家民俗节日》
客家民俗节日。
广场上好热闹啊!一群小孩拿着彩旗,跳得老高。
你知道为啥吗?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老人们都说,这时候龙神醒了,万物复苏。
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三牲五果,祈祷今年风调雨顺,五谷
丰登。
哎呀,厨房里好香啊!客家妇女们都在忙啥呢?蒸红糖糕、发糕、萝卜糕……哇,看着都流口水了!男人们则在一边聊天,讨论
地里的庄稼,还有即将到来的庙会。
晚上了,整个村子灯火通明。
这是点灯节,家家户户都要挂红
灯笼,点亮家里的灯。
这样能驱走黑暗,迎接光明。
小孩们拿着花灯,在街上跑来跑去,可高兴了!大人们则围在一起,聊天、说笑,好温馨。
秋风起了,客家地区要过秋祭了。
这一天,大家都会去祖坟祭
拜先人。
清理墓地,献上鲜花和果品,希望祖先保佑家族平安、兴旺。
秋祭结束后,家家户户都要聚餐,大家一起分享美食,可热闹
了!
客家民俗节日真是有意思!每个节日都有特别的习俗和意义。
这些传统不仅让客家人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还传承了世代的文化精髓。
真的很棒!。
写客家民俗精选作文

写客家民俗精选作文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今天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是写客家民俗精选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写客家民俗精选作文【一】客家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客家民俗风情更是千姿百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客家民俗的“喊魂”就是其中一类。
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区。
屋前多有小溪、小河或池塘。
有的屋前屋后是高头高坎或山路。
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小孩易跌。
一旦小孩跌倒,多数都会着惊。
晚上孩子睡在床上,心脏常一下子跳动,使小孩口说梦话:我怕!我怕!有的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这种情况,我们客家人叫“孩子着吓”。
孩子“着吓”了,过去,家里的老人,主要是做奶奶的,就会用“喊魂”的方法,来使孩子平安睡好。
“喊魂”的方法是:首先老人到小孩跌倒的地方,把魂飞魄散的“魂子”喊回来。
假如是跌到河里(小溪或池塘),先将一块石头丢落河,口中念着:河里跌的不是××名,是石头哟!(假如是山边、路边、洼地则没必要丢什么东西)然后面朝太阳,口中念:太阳公公保佑××乖乖,身体安康!满子归哟!满子归哟!满子东边跌倒东边归;西边跌倒西边归。
最后用衫帕朝跌倒的地方把“魂子”帕着回家。
到家后,将衫帕往孩子睡的床上打开,表示“魂子”已“帕”回来了。
再往孩子的背部屡次拍拍揉揉;往小孩的耳公尾上摸摸捻捻。
口中说:耳公胆大,老哩做公太(女的说“婆太”)。
这样的做法,要连做三朝(天),早晨、傍晚各做一次。
这样就能给孩子压惊,小孩就会安息善睡到天光。
“喊魂”的做法,虽属是一种精神安慰,老人祈求小孩安康的一种渴望,带有迷信色彩。
但从中医学的穴位按摩疗法的角度来看,拍揉小儿背部的心、肺等穴位,捻摸小儿耳朵,“耳为宗脉之所原”,它与人体的经络五脏六腑有亲密的联络。
因此,拍背按摩能治惊悸、失眠、心烦、心神不安等;揉耳朵、耳尾有治小儿急惊风等症状的功效。
这就是“喊魂”有效果的科学依据。
我的家乡客家作文

我的家乡客家作文篇一《我爱客家的美食我的老家是客家地区,那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那各式各样的美食啦。
一提到客家美食,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就拿酿豆腐来说吧。
这可是客家菜的招牌之一。
每次回老家,刚走到村子口就能闻到那浓浓的豆香混着肉香。
到了奶奶家,大老远就能看到她在厨房忙活着做酿豆腐。
做酿豆腐可有不少讲究呢。
首先豆腐得是当天新鲜的,白白嫩嫩的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
奶奶会小心地用筷子在豆腐中间挖个小坑,这时候我也想帮忙,可是我总是把豆腐弄破,惹得奶奶哈哈大笑。
接下来就是准备馅料了,把剁碎的猪肉加上一些葱花、胡椒粉、盐等调料搅拌均匀,这香味真是诱人。
然后把馅料填到豆腐块的小坑里,这就像给豆腐穿上了一件厚厚的衣服。
准备下锅煎的时候,锅里先放一点油,小火慢煎,煎到豆腐的两面都变得金黄酥脆。
这时候,整个厨房都弥漫着煎酿豆腐的香味。
咬上一口,外面的豆腐皮是焦香的,里面的豆腐又滑又嫩,肉馅香喷喷的还流着汁呢,那味道在味蕾上炸开,别提多美了。
除了酿豆腐,还有客家盐焗鸡。
用砂纸包着新鲜的鸡,在炒热的盐里慢慢焗熟。
那鸡肉吃起来皮滑肉嫩,咸香可口,每一口都充满了家乡的味道。
每一道客家美食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制作工序,每一口都蕴含着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这就是我家乡令人难以忘怀的美食风采。
篇二《客家的围屋》在我的客家家乡,有一些非常奇特又有趣的建筑,那就是围屋。
围屋就像一个个庞大的堡垒,守护着每一户人家。
小时候回到家乡,我第一眼看到围屋的时候,那感觉真是又惊讶又好奇。
围屋通常都是大大的圆形或者方形,外面是高高的墙,墙可厚了,就像一个强壮的巨人在守护大家。
进围屋的门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就好像它故意要把自己隐藏起来似的。
我跟着爸爸在围屋的墙外面走了好一会儿,才到了那扇厚重的大门前。
走进围屋,看到里面一圈圈的房子,杂乱却又有序。
很多阿公阿婆坐在自家门口做着活,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摆弄一些干菜之类的。
他们看到我们这些外来的人,脸上就洋溢着憨厚的笑容。
写客家人有风土人情的作文

写客家人有风土人情的作文哇,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聊聊客家人的风土人情,超级有趣哦!你们知道吗?客家人住在中国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和江西。
他们可是有好多特别的习惯和传统呢!首先,客家人非常喜欢讲客家话。
你们知道客家话怎么说“你好”吗?就是“你好啊”,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每次去客家人的家,他们总是用客家话跟我打招呼。
我有一次去我朋友小明家,小明的奶奶就用客家话对我说:“小朋友,你吃饭了吗?”我虽然听不太懂,但是能感受到她的热情!然后,我们来聊聊客家人的传统节日。
你们知道他们过年时会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吗?对了,就是做客家擂茶!擂茶是一种特别的茶,里面有好多种配料,比如芝麻、花生和茶叶。
每当过年时,小明的妈妈就会请大家一起做擂茶,我们一起把各种材料放到大碗里,用石头捣碎,再加水搅拌,最后就可以喝到美味的擂茶了。
这个过程超级有趣的,我们每个人都轮流搅拌,还会聊聊天、唱歌,非常热闹!还有,客家人特别重视家庭。
小明的爸爸常常会说:“家是最重要的,大家要团结在一起。
”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全家聚在一起,吃顿丰盛的饭菜。
你们知道他们吃的是什么吗?就是传统的客家菜,比如盐焗鸡和客家小炒。
这些菜肴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费劲了!小明的妈妈每次做盐焗鸡都要先把鸡腌制好,然后再用盐焗的方式慢慢烤熟,味道特别好!在客家村里,还会有很多特别的民俗活动。
例如,客家人特别喜欢做客家围屋。
围屋是一种很大的房子,中间有一个大院子,四周都是房间。
这种房子可以保护大家免受外敌的侵扰。
小明带我参观过他家的围屋,我发现里面的每个房间都很宽敞,大家可以在里面一起生活、聊天,特别温暖。
哇,说了这么多,你们是不是对客家人的风土人情有了更多了解呢?客家人真的是一个非常有趣、非常热情的民族,他们的传统和习惯都让人感到亲切和幸福。
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一定要去体验一下哦!。
写客家民俗作文

写客家民俗作文祖国孕育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风五十六枝花,各色千秋,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是写客家民俗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写客家民俗作文【一】客家文化是中国南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客家民俗风情更是千姿百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客家民俗的“喊魂”就是其中一类。
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区。
屋前多有小溪、小河或池塘。
有的屋前屋后是高头高坎或山路。
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中,小孩易跌。
一旦小孩跌倒,多数都会着惊。
晚上孩子睡在床上,心脏常一下子跳动,使小孩口说梦话:我怕!我怕!有的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这种情况,我们客家人叫“孩子着吓”。
孩子“着吓”了,过去,家里的老人,主要是做奶奶的,就会用“喊魂”的方法,来使孩子平安睡好。
“喊魂”的方法是:首先老人到小孩跌倒的地方,把魂飞魄散的“魂子”喊回来。
如果是跌到河里(小溪或池塘),先将一块石头丢落河,口中念着:河里跌的不是××名,是石头哟!(如果是山边、路边、洼地则不必丢什么东西)然后面朝太阳,口中念:太阳公公保佑××乖乖,身体健康!满子归哟!满子归哟!满子东边跌倒东边归;西边跌倒西边归。
最后用衫帕朝跌倒的地方把“魂子”帕着回家。
到家后,将衫帕往孩子睡的床上打开,表示“魂子”已“帕”回来了。
再往孩子的背部多次拍拍揉揉;往小孩的耳公尾上摸摸————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捻捻。
口中说:耳公胆大,老哩做公太(女的说“婆太”)。
这样的做法,要连做三朝(天),早晨、傍晚各做一次。
这样就能给孩子压惊,小孩就会安眠善睡到天光。
“喊魂”的做法,虽属是一种精神安慰,老人祈求小孩健康的一种渴望,带有迷信色彩。
但从中医学的穴位按摩疗法的角度来看,拍揉小儿背部的心、肺等穴位,捻摸小儿耳朵,“耳为宗脉之所原”,它与人体的经络五脏六腑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拍背按摩能治惊悸、失眠、心烦、心神不安等;揉耳朵、耳尾有治小儿急惊风等症状的功效。
客家人作文

客家人作文1. 客家人的传统习俗客家人是中国广东地区的一个民族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
其中一项著名的习俗是“四世同堂”,意味着祖孙四代同住在一起。
这种生活方式强调家庭的团结和亲情。
另一个习俗是祭拜祖先,客家人非常尊重和崇拜他们的祖先。
每年农历七月,他们会举办丰盛的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还有一项习俗是拜年。
农历新年期间,客家人会穿上传统的汉服,拜年祈福,向长辈祝福幸福和健康。
这些传统习俗是客家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2. 客家人的美食文化客家菜是中国传统菜系之一,具有浓厚的客家风味。
它以清淡爽口而闻名,注重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著名的客家菜包括酿豆腐、酿苦瓜、卤猪脚等。
客家人喜欢用米、面粉等主食,如米粉、糍粑等,这些食物口感细腻,能给人带来舒适的味觉体验。
此外,在客家人的餐桌上,酿的酒是少不了的。
客家人以自己酿造的美酒为自豪,这也成为他们待客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客家人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更展示了客家人对食物的独特理解和品味。
3. 客家人的义务教育观念客家人非常注重教育,他们普遍认为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客家人对于义务教育有着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而不论贫富或社会地位。
客家社区通常会投入大量资源来改善教育条件,例如修建学校和图书馆,提供奖学金和补助金等。
客家人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学生品德和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升学率和成绩排名。
这种义务教育观念也在客家人的家庭中得到体现,他们常常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追求知识和智慧。
4. 客家人的传统手工艺客家人有着悠久的手工艺传统,他们擅长刺绣、编织和雕刻等技艺。
其中最著名的是客家刺绣,它以其精湛的绣工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客家刺绣以红色和蓝色为主色调,图案多为花鸟、人物和自然景观。
客家人还善于编织竹器和藤器,如编竹篮和编藤席等。
这些手工艺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体现了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客家风俗作文(精选79篇)

客家风俗作文(精选79篇)客家风俗作文(精选79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客家风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客家风俗作文篇1外公的老家在赣州,上次我们一家十六口人一起去赣南游玩的经历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车上,妈妈告诉我了一些客家的基本风俗:因为客家族是从中原汉族迁往广东、福建与赣南与当地土著杂居的,所以语言渐渐受到当地土著的影响,慢慢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方言,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客家习俗,如:大年三十要杀鹅,祭奠祖宗之后才能吃团圆饭;大年初一要吃素,不能沾荤腻,这些都与中原过年有很大区别。
到了赣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数赣州的美食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黄元米馃。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
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
打黄元米馃,一般在每年腊月农闲时进行,其打制过程可以体现出客家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因为打黄元米馃,单家独户不行,一般都要几家人合伙一起打。
所以一般打黄元米馃的地方,往往也是小孩们喜欢聚集的场所。
外公指着盘里的黄元米馃说:“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
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成灰后淋水浸泡拌料,然后用木制大盆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饭倒入石碓中,十来个男人齐心协力用黄元棍将米饭捣烂。
最后,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型的黄橙橙、金灿灿的黄元米馃就制成了。
风干后的黄元米馃,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年前年后,大家走亲访友,总不忘赠送几块色泽金黄的黄元米馃为礼,意寓吉祥富贵。
家中来了客人,从贮存缸中取出黄元米馃,切成条块,炸炒蒸煮,独具风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客家民风民俗客家中秋1
我家住在客家五华的一个小镇,那里虽无都市繁华,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中秋节,更是一道亮光。
家乡的中秋节,有趣热闹和谐祥和。
中秋节的早晨,阳光明媚,很多人早早地起了床走到了热闹的大街上,大街上有卖肉的卖鸡的卖饼干的,大街上人山人海,各家都抢着买东西,这一天,我想最赚钱的就是店铺的老板了。
东西买好后,各家都呆在家里准备中秋节要吃的食品,各家忙东忙西。
到了下午,很多人出来走动了,有些人到别人家去窜门,每逢来客,我们必先泡一杯茶敬客。
敬茶时我们都要很讲究,例如婴儿满月老人做寿小孩上学,子女入仕,病人康复,一场虚惊,儿子结婚,女儿出嫁。
到了晚上,要过中秋了,我们把桌子摆在门口前面,摆出了香喷喷的菜,大家都做下来,开始吃饭了。
吃饭的时候,大人们先替老人和小孩盛饭,人们一边吃饭一边说笑,看起来非常祥和
晚饭后,大家把盘子拿了进去,又提出了一大盘月饼,他们先是把月饼一个个拿出来,在用刀子把他们切成一小块,放进盘子里,则里面的蛋黄我们把他放在正方形饼干中间空出一个圆,再把他放进饼干的中间,在放进去之前,还要沾点酱油,末在别面上给蛋黄铺上一层皮,再放进去,这样吃起来味道更好,我们一边吃一边笑,
这就是客家的中秋节。
作文客家民风民俗客家中秋2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
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
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
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
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
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
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
了传统的祭祀文化。
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
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
“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
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
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作文客家民风民俗客家中秋3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作文客家民风民俗客家中秋4
中秋节那天早上,全家人就开始准备晚上的赏月了。
晚上终于来了,一家人吃完饭后,就一起拿着月饼和果盘下楼了。
皓月当空,月亮像一个大圆盘一样挂在天上,那边有一条小溪,有两个人齐坐在溪边,赏月。
看起来,那人好像很有文化,还不由得有了诗意。
月光洒在溪上,一阵风吹来,溪面上泛起了一道道波澜,远处山上的竹林也不时传来了一些“沙沙”的声音,碧波荡漾,这一夜变得更充实了。
月亮边上的云散开了些,月光普照大地,地上似乎有了一层白霜。
这时我想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说到这儿,我望了望天上,发现天上的云彩各种各样,有的像天上的飞机,有的像一辆车,在这些云彩的衬托下,月亮显得更皎洁了。
月亮上有着一些灰色的地方,这样的美中不足,倒让它显得更加的亮丽,更加的有光彩了。
这时我听见在不远处,有几个人正在讲中秋节由来的故事。
我首先听见了一个孩子说:“从前有一只小狗狗,把月亮吃了”,之后就没了,这是什么中秋节故事啊。
另外一个小孩对大人讲,“从前有一个女的上月亮上去了。
”我一猜就知道,这肯定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了。
结果,坐在我旁边的妈妈又跟爸爸说起旁边别人的事了。
我看见我同学在一边,就把一个桌子搬过去,坐在上面往那边看,他正在看月亮,还发出呜呜的声音,但那不是哭声,是一个怪声。
又刮了一阵强风,我差点从桌子上面掉下去。
我回家拿了三个小的月饼。
过去给那个正在怪叫的同学一个,他看见我就知道怪叫被我发现了,于是就装作没事一样坐着了。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因为是八月中旬,所以叫八月节,另外又叫团圆节。
这一天非常有趣,当然不是玩得有趣,是吃得有趣。
作文客家民风民俗客家中秋5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到那个时候,人们都要吃月饼,当天晚上,等月亮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要赏月,那时候的月亮又圆又大,简直就像是一个大饼。
中秋节有三大传说:第一大传说——嫦娥奔月、第二大传说——吴刚折桂、第三大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每家每户团圆的节日,每到那天晚上,亲朋好友就要聚到一起吃团圆饭,晚饭在团圆节里就是团圆饭。
如果有人在外地打工,回不来吃团圆饭,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伤心。
使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下生长繁殖,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会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行,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