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输出电路继电器
plc输出点类型的有主要有哪些

plc输出点类型的有主要有哪些
大致上三种: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脉冲输出)、模拟量输出(电流信号、电压信号)继电器输出反应速度慢,输出电流大,触电寿命短(次数少)晶体管输出与继电输出刚好相反模拟量输出一般为0--20MA电流信号、4--20MA电流信号,0--5V电压信号,0--10V电压信号。
一、最大优点是适应于高频动作,响应时间短,一般为0.2ms左右,但它只能带?DC?5—30V的负载,最大输出负载电流为0.5A/点,但每4点不得大于0.8A。
当你的系统输出频率为每分钟6次以下时,应首选继电器输出,因其电路设计简洁,抗干扰和带负载力量强。
当频率为10次/min以下时,既可采纳继电器输出方式;也可采纳plc 输出驱动达林顿三极管(5—10A),再驱动负载,可大大减小。
二、晶闸管输出。
带负载力量为0.2A/点,只能带沟通负载,可适应高频动作,响应时间为1ms。
三、继电器输出。
优点是不同公共点之间可带不同的交、直流负载,且电压也可不同,带负载电流可达2A/点;但继电器输出方式不适用于高频动作的负载,这是由继电器的寿命决?定的。
其寿命随带负载电流的增加而削减,一般在几十万次至Jl百万次之间,有的公司产品可达1000万次以上,响应时间为10ms。
比较一下继电器和晶体管的优缺点
继电器
优点:沟通及直流负载都可以驱动;负载额定电流大;
缺点:动作频率不能太高,同时继电器是有寿命的,一般100万次;
晶体管
优点:动作频率可以达到几百KHZ,无触点,因此不存在机械寿命的说法;
缺点:只能接直流负载(一般DC30V以下),电流比较小;。
PLC输出电路(继电器,晶体管,晶闸管输出)区别,PLC输出类型选择和注意事项

精心整理PLC输出类型选择及其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摘要:本文简要比较了PLC的继电器和晶体管两种输出类型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提出了在选型和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PLC输出类型、继电器、晶体管1.引言PLC的输出类型有继电器和晶体管两种类型,两者的工作参数差别较大,使用前需加以区别,以免误用而导致产品损坏。
本文简要介绍了继电器和晶体管输出的特点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2(常闭图1电磁式继电器结构图晶体管是一种电子元件,它是通过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与发射极的导通。
它是无触点元件。
3.继电器与晶体管输出的主要差别由于继电器与晶体管工作原理的不同,导致了两者的工作参数存在了较大的差异,下面以艾默生EC系列PLC相关数据为例进行比较说明(输出口主要规格参见表1)(1)驱动负载不同继电器型可接交流220V或直流24V负载,没有极性要求;晶体管型只能接直流24V负载,有极性要求。
继电器的负载电流比较大可以达到2A,晶体管负载电流为0.2-0.3A。
同时与负载类型有关,具体参见表1。
表1输出端口规格(2)响应时间不同继电器响应时间比较慢(约10ms-20ms),晶体管响应时间比较快,约0.2ms-0.5ms,Y0、Y1甚至可以达到10us。
(3)使用寿命不同继电器由于是机械元件受到动作次数的寿命限制,且与负载容量有关,详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负载容量的增加,触点寿命几乎按级数减少。
晶体管是电子原件只有老化,没有使用寿命限制。
表2继电器使用寿命4.继电器与晶体管输出选型原则5图2驱动感性负载时产生的瞬间高压继电器控制接触器等感性负载的开合瞬间,由于电感具有电流具有不可突变的特点,因此根据U=L*(dI/dt),将产生一个瞬间的尖峰电压在继电器的两个触点之间,该电压幅值超过继电器的触点耐压的降额;继电器采用的电磁式继电器,触点间的耐受电压是1000V(1min),若触点间的电压长期的工作在1000V左右的话,容易造成触点金属迁移和氧化,出现接触电阻变大、接触不良和触点粘接的现象。
PLC输出电路(继电器,晶体管,晶闸管输出)区别和注意事项

PLC输出电路(继电器,晶体管,晶闸管输出)区别和注意事项PLC的输出电路形式一般分为: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晶闸管输出三种。
弄清这三种输出形式的区别,对于PLC的硬件设计工作非常有必要。
下面以三菱PLC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输出电路形式的区别和注意事项,其它公司的PLC输出电路形式也大同小异。
1、晶体管输出电路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相比于继电器输出响应快(一般在0.2ms以下),适用于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由于晶体管是无机械触点,因此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的寿命长。
晶体管输出型电路的外接电源只能是直接电源,这是其应用局限的一方面。
另外,晶体管输出驱动能力要小于继电器输出,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DC5V~30V,允许负载电流为0.2A~0.5A。
这两点的使用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时要注意。
晶体管输出电路的形式主要有两种:NPN和PNP型集电极开路输出。
如下图所示:图2 NPN集电极开路输出图3 PNP集电极开路输出由以上两图可看出这两种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的区别:NPN型集电极开路输出形式的公共端COM只能接外接电源的负极,而PNP型的COM端只能接外接电源的正极。
和继电器输出形式电路一样,在驱动感性负载时也要在负载两端反向并联二极管(二极管的阴极接电源的正极)防止过电压,保护PLC的输出电路。
2、继电器输出电路这是PLC输出电路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电路形式如下图所示。
该种输出电路形式外接电源既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
图1 继电器输出PLC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允许负载一般是AC250V/50V以下,负载电流可达2A,容量可达80~100VA(电压×电流),因此,PLC的输出一般不宜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一般通过一个小负载来驱动大负载,如PLC的输出可以接一个电流比较小的中间继电器,再由中间继电器触点驱动大负载,如接触器线圈等)。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的形式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也有限制(一般数十万次左右,根据负载而定,如连接感性负载时的寿命要小于阻性负载)。
【图文】PLC中各类继电器详解

FX系列PLC软继电器及其编号1.输出继电器Y◆输出继电器是用来将PLC内部信号输出传送给外部负载◆输出继电器线圈是由PLC内部程序驱动,其线圈状态传送给输出单元,再由输出单元对应的硬触点来驱动外部负载◆ FX系列PLC的输出继电器也是八进制编号◆ FX2N编号范围为Y000~Y007、 Y010~Y017丶Y020~Y027丶Y030~Y37 (PLC的输出端除开输出继电器Y外,还包括COM端) ◆与输入继电器一样,基本单元的输出继电器编号是固定的,扩展单元和扩展模块的编号也是按与基本单元最靠近开始,顺序进行编号2.辅助继电器M◆辅助继电器是PLC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继电器,其作用相当于继电器控制系统中的中间继电器。
◆和输出继电器一样,其线圈由程序指令驱动,每个辅助继电器都有无限多对常开常闭触点,供编程使用。
但是,其触点不能直接驱动外部负载,要通过输出继电器才能实现对外部负载的驱动。
◆ FX系列PLC的辅助继电器有:通用辅助继电器(三种)保持辅助继电器特殊辅助继电器1.通用辅助继电器●通用辅助继电器和输出继电器一样,在PLC电源中断后,其状态将变为OFF。
当电源恢复后,除因程序使其变为 ON外,其它仍保持OFF●编号(十进制)但是可以通过程序编程使之保持为辅助继电器2.保持辅助继电器●保持用辅助继电器在PLC电源中断后,它具有保持断电前的瞬间状态的功能,并在恢复供电后继续断电前的状态3.特殊辅助继电器●特殊辅助继电器是具有某项特定功能的辅助继电器通常可分为两类:触点型和线圈型●触点型特殊辅助继电器的线圈由PLC自动驱动,用户只可以利用其触点。
●线圈型特殊辅助继电器的线圈由用户控制,其线圈得电后,PLC作出特定动作触点形特殊辅助继电器(1)M8000 (M8001) ----运行监视用特殊辅助继电器PLC运行时M8000得电(M8001断电),PLC停止时M8000失电(M8001得电)(2)M8002(M8003)----初始脉冲特殊辅助继电器M8002(M8003)只在PLC开始运行的第一个扫描周期内得电(断电),其余时间均断电(得电)。
PLC输入输出接口及外部电路

5. 输出执行部件是否受电,与对应的输出继电器Y的 线圈是否受电一致。
例题(所有例题均使用仿真软件演示)
例3-1 灯光控制
现场条件如图3-8(仿真软件B3界面)。PLC 输入接口X20外接按钮PB1,X21外接PB2, X22外接PB3,X23外接PB4,X24外接转 换开关SW1,X25外接SW2;输出接口Y0 外接红灯,Y1外接绿灯。要求:接通SW1, 红灯亮,绿灯灭;分断SW1,绿灯亮,红 灯灭。
-
DC24V
+
COM
L FU1 AC220V
N
Y0
KM1
SB2
X1
Y1
SQ1
X2
Y2
SR1
X7
Y7
PLC
图3-7 PLC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示意图
KM2 KV1 L1
二、 PLC输入接口和输入继电器X(8进制)
1. PLC的输入接口,由内部DC24V电源供电,外部连 接各种信号开关,内部连接输入继电器X的线圈,将外 部控制信号引入。
图3-8 红绿灯控制现场条件
解:按照题目要求,设计梯形图见例题图3-1
例题图3-1 灯光控制梯形图
PLC及其仿真编程
三、 PLC输出接口和输出继电器Y(8进制)
1. PLC的输出接口,由外部电源供电,外部连接接触 器、电磁阀的线圈、信号灯等输出执行部件,内部连 接输出继电器的常开输出触点,将内部控制信号送出。
2. PLC输出端外部所连接的输出执行部件,仅仅受内 部输出继电器Y的常开输出触点控制。
3. PLC内部所有软元件中,只有输出继电器Y的输出 触点,能够向外输出控制信号,其他任何软元件都不 能向外输出控制信号。
plc选型时继电器输出和24v输出有什么区别

plc选型时继电器输出和24v输出有什么区别
plc选型时继电器输出和24v输出有什么区别
最佳答案
转帖:
一般PLC输出有以下三种::
1)继电器输出:
优点是不同公共点之间可带不同的交、直流负载,且电压也可不同,带负载电流可达2A/点;但继电器输出方式不适用于高频动作的负载,这是由继电器的寿命决定的。
其寿命随带负载电流的增加而减少,一般在几十万次至Jl百万次之间,有的公司产品可达1000万次以上,响应时间为10ms。
(2)晶闸管输出:
带负载能力为0.2A/点,只能带交流负载,可适应高频动作,响应时间为1ms。
(3)晶体管输出:
最大优点是适应于高频动作,响应时间短,一般为0.2ms左右,但它只能带 DC 5—30V的负载,最大输出负载电流为0.5A/点,但每4点不得大于0.8A。
当你的系统输出频率为每分钟6次以下时,应首选继电器输出,因其电路设计简单,抗干扰和带负载能力强。
当频率为10次/min以下时,既可采用继电器输出方式;也可采用PLC输出驱动达林顿三极管(5—10A),再驱动负载,可大大减小。
PLC的晶体管输出和继电器输出的区别

PLC的晶体管输出和继电器输出的区别
1.负载电压、电流类型不同
负载类型:晶体管只能带直流负载,而继电器带交、直流负载均可。
电流:晶体管电流0.2A-0.3A,继电器2A。
电压:晶体管可接直流24V(一般最大在直流30V左右,继电器可以接直流24V或交流220V。
2.负载能力不同
晶体管带负载的能力小于继电器带负载的能力,用晶体管时,有时候要加其他东西来带动大负载(如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等)。
3.晶体管过载能力小于继电器过载的能力
一般来说,存在冲击电流较大的情况时(例如灯泡、感性负载等),晶体管过载能力较小,需要降额更多。
4.晶体管响应速度快于继电器
继电器输出型原理是CPU驱动继电器线圈,令触点吸合,使外部电源通过闭合的触点驱动外部负载,其开路漏电流为零,响应时间慢(约10ms)。
晶体管输出型原理是CPU通过光耦合使晶体管通断,以控制外部直流负载,响应时间快(约0.2ms甚至更小)。
晶体管输出一般用于高速输出,如伺服/步进等,用于动作频率高的输出。
5.在额定工作情况下,继电器有动作次数寿命,晶体管只有老化没有使用次数限制
继电器是机械元件所以有动作寿命,晶体管是电子元件,只有老化,没有使用次数限制。
继电器的每分钟开关次数也是有限制的,而晶体管则没有。
晶体管也有大电流,如5A以上.是晶体管输出的当有后接继电器时,要特别注意继电器线圈极性(一般线圈上都接有保护二极管或指示灯),否则会烧坏晶体管.。
输出继电器名词解释

输出继电器是一种在自动化控制系统或电力系统中常见的电气元件,它主要用于控制电路中的开关操作。
输出继电器通常由电磁线圈和一组触点组成:
1. 电磁线圈:当外部电信号(如电压、电流)作用在线圈上时,线圈产生磁场。
如果达到预定值,磁场强度足以使衔铁动作。
2. 触点组:包括常开触点(NO,Normally Open)和/或常闭触点(NC,Normally Closed)。
电磁线圈通电后,衔铁带动触点动作,使得常开触点闭合(接通),常闭触点断开(断开)。
输出继电器的主要功能是在控制系统中作为信号的执行元件,即接收来自控制器或逻辑单元的指令信号,并通过自身的状态变化去控制其他电路或设备的通断。
例如,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或DCS(分布式控制系统)中,输出继电器响应内部程序的逻辑判断结果,以实现对电动机、照明设备、报警装置等负载的远程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C输出电路(继电器,晶体管,晶闸管输出)区别和注意事项
PLC的输出电路形式一般分为: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晶闸管输出三种。
弄清这三种输出形式的区别,对于PLC的硬件设计工作非常有必要。
下面以三菱PLC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输出电路形式的区别和注意事项,其它公司的PLC输出电路形式也大同小异。
1、晶体管输出电路
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相比于继电器输出响应快(一般在0.2ms以下),适用于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由于晶体管是无机械触点,因此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的寿命长。
晶体管输出型电路的外接电源只能是直接电源,这是其应用局限的一方面。
另外,晶体管输出驱动能力要小于继电器输出,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DC5V~30V,允许负载电流为0.2A~0.5A。
这两点的使用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时要注意。
晶体管输出电路的形式主要有两种:NPN和PNP型集电极开路输出。
如下图所示:
图2 NPN集电极开路输出
图3 PNP集电极开路输出
由以上两图可看出这两种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的区别:NPN型集电极开路输出形式的公共端COM只能接外接电源的负极,而PNP型的COM端只能接外接电源的正极。
和继电器输出形式电路一样,在驱动感性负载时也要在负载两端反向并联二极管(二极管的阴极接电源的正极)防止过电压,保护PLC的输出电路。
2、继电器输出电路
这是PLC输出电路常见的一种形式,其电路形式如下图所示。
该种输出电路形式外接电源既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
图1 继电器输出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允许负载一般是AC250V/50V以下,负载电流可达2A,容量可达80~100VA(电压×电流),因此,PLC的输出一般不宜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一般通过一个小负载来驱动大负载,如PLC的输出可以接一个电流比较小的中间继电器,再由中间继电器触点驱动大负载,如接触器线圈等)。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的形式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也有限制(一般数十万次左右,根据负载而定,如连接感性负载时的寿命要小于阻性负载)。
此外,继电器输出的响应时间也比较慢(10ms)左右,因此,在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不适合使用此种类型的电路输出形式(可以根据场合使用下面介绍的两种输出形式)。
当连接感性负载时,为了延长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对于外接直流电源时的情况,通常应在负载两端加过电压抑制二极管(如上图中并在外接继电器线圈上的二极管);对于交流负载,应在负载两端加RC抑制器。
3、双向
晶闸管输出电路
双向晶闸管输出电路只能驱动交流负载,响应速度也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要快,寿命要长。
其电路形式如下图所示:
图4 双向晶闸管输出
双向晶闸管输出的驱动能力要比继电器输出的要小,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AC85~242V;单点输出电流为0.2A~0.5A,当多点共用公共端时,每点的输出电流应减小(如单点驱动能力为0.3A的双向晶闸管输出,在4点共用公共端时,最大允许输出为0.8A/4点)。
注意:
为了保护晶闸管,通常在PLC内部电路晶闸管的两端并接RC阻容吸收元件(一般为0.015uF/22Ω左右)和压敏电阻,因此在晶闸管关断时,PLC的输出仍然有1~2mA的开路漏电流,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小型继电器在PLC输出OFF时无法关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