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演变视角下世界文化范文.docx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作文

标题:中华文脉之世界传承自华夏文明肇始,中华文化便以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着称于世。
今岁,余有幸目睹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之盛况,心潮澎湃,感慨万端。
是年秋,余踏上异国土地,参与一国际文化交流大会。
会中,吾国代表团以一系列文化展示惊艳全场。
有书法大师挥毫泼墨,一笔一划间,龙飞凤舞,显东方艺术之独特魅力;有茶艺师以古法泡茶,举手投足间,禅意悠长,展中华茶道之深远内涵。
各国人士围观之余,纷纷提问。
有问书法者:“君何以能将文字写得如此生动?”大师答曰:“此非单纯书写,而是心灵与手共舞。
每字皆藏故事,每笔皆含情感。
”听者皆赞叹不已。
又有问茶艺者:“此茶何名?味何以如此醇厚?”茶艺师微笑曰:“此为普洱,经岁月沉淀,方显其真味。
品茶如品人生,须细细体会其变化。
”听者皆颔首称善。
余亦参与其中,以古筝演奏《高山流水》,诉说知音难觅之叹。
曲终人散,一西人前来问曰:“君之音乐,何以能触动人心?”余答曰:“此曲传自古代,述说友情之美好。
音乐无界,情感共鸣,故能触动人心。
”会后,多国代表纷纷表示欲深入学习中华文化,甚至有提出互设文化中心,以促交流。
余心慰甚。
见证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被世人所了解、所尊重,此乃每一个炎黄子孙之愿也。
思及此,余不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归途上,与同团友人言及此事。
友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属人类共同财富。
今日见其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实为吾等之幸。
”余点头赞同,曰:“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哲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
今日之事,仅是开始。
吾等当继续努力,让更多世人了解中华文化之美。
”友人微笑曰:“此乃我辈之责。
愿中华文化之光,照耀世界每个角落。
”余记此次经历,感叹万千。
中华文化之走向世界,非一朝一夕之功。
然每一步进展,都值得铭记与庆祝。
遂记此行于篇,以示后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走向世界舞台,乃时代发展之必然。
吾等当继承与发扬,使其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中熠熠生辉。
不同角度讨论世界史作文

不同角度讨论世界史作文
咱们聊聊这个世界史吧,说它像啥呢?其实吧,它就像个超级
大杂烩,各种文化在里面搅和来搅和去。
你瞧瞧古埃及的金字塔,
古希腊的哲学家,还有咱们中国的四大发明,这些文化宝贝们都在
历史长河里碰碰撞撞,融合成了现在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再换个角度看看,世界史也是一部赚钱发财的大戏。
丝绸之路
听说过吧?那就是个古代版的淘宝,把东边的东西卖到西边,西边
的好货也带到东边来。
工业革命一来,哎哟,那更是不得了,整个
世界的经济格局都变了样。
说到政治,那更是不得了。
罗马帝国的辉煌,封建制度的瓦解,还有现在这些民族国家的崛起,都是权力斗争和制度变革的结果。
全球化一来,各国都像是被绑在了一条绳子上,得一起面对各种挑战。
别忘了科技的力量啊!从古代的轮子到现代的互联网,哪次科
技的飞跃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大变化?尤其是现在,人工智能、量
子计算这些高大上的玩意儿,简直就是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但话说回来,世界史里也不都是好事儿。
战争、瘟疫、自然灾害这些灾难,时不时就给人类来个下马威。
但这也正是历史的一部分,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安宁。
不同角度讨论世界史作文

不同角度讨论世界史作文英文回答:The study of world history offers a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 on human civilizations, allowing us to explore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events and patterns that have shaped our collective past. From a political lens, we can examine the rise and fall of empires, the formation of nation-states, and the evolu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s. This perspective sheds light on the power structures, ideological conflicts, and diplomatic relations that have influenced historical developments.Economic history, on the other hand, investigates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over time. I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rade, industry, and finance,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the material foundations of societies. By analyzing economic systems and their impact on social and political structures, we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have shaped human history.Social history focuses on the experiences,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everyday people. It examines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family structures, class relations, and cultural norms that have characterized different societies throughout history. This perspective humanizes the past, allowing us to understand the lives of ordinary individuals and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y faced. By studying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we gain a ric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bric of societies and the forces that have shaped human behavior.Intellectual history explores the evolution of ideas,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advancements. It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ical systems, religious beliefs, and artistic expressions. This perspective sheds light on the intellectual currents that have influenced human thought and action. By tracing the evolution of ideas and their impact on society, we gain insights into thecognitive and cultural frameworks that have shaped our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Cultural history investigates the artistic, literary, and religious expressions of different cultures. I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painting, architecture, and literature. This perspective provides a window into the creative genius of human societies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y have expressed their experiences, emotions, and beliefs. By examining cultural artifacts and traditions, we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of human expression.中文回答:政治视角:从政治角度看,世界史审视了帝国的崛起与衰落、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治理体系的演变。
文化的全球视角

全球视角下的文化
说起全球嘞文化,那真是五花八门,啥子都有。
你看哈,北美嘞嘻哈文化,黑人兄弟些在街头巷尾,打碟唱歌,跳起舞来那是真嘞嗨。
欧洲嘞艺术嘞,像那个卢浮宫嘞画儿,还有那些古老嘞建筑,简直是美惨了,看都看不完。
再说到我们亚洲,中国嘞文化,那更是源远流长。
四川嘞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你看哈,我们嘞川剧变脸,一眨眼,红脸儿就变黑脸儿了,神奇得很。
还有嘞,就是我们嘞火锅,麻辣鲜香,全球闻名。
每年嘞成都国际美食节,那简直是吃货嘞天堂,啥子国家嘞人都要来尝一尝。
再讲到非洲嘞文化,那个鼓点儿,打起起来,让人心跳都跟着加速。
还有他们嘞舞蹈,动作奔放,充满力量。
南美洲嘞桑巴,嘞个热情,嘞个欢快,看到都想跟着一起摇摆。
全球嘞文化,就像个大花园,各种花儿都开得鲜艳。
虽然嘞些花儿长得不一样,但都是人类嘞智慧结晶,都值得我们尊重和欣赏。
我们要学习嘞,就是咋样去欣赏嘞些不同嘞花儿,去理解嘞些不同嘞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化嘞交流和融合。
所以说,全球视角看文化,那真是个大开眼界嘞事情。
我们要保持开放嘞心态,去接纳和学习不同嘞文化,这样才能让我们嘞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中国文化视野下的世界文化现象及其趋势

中国文化视野下的世界文化现象及其趋势在巨大的文化浪潮中,中国不仅仅是世界文化的创造者之一,也是文化的接收者和引领者。
目前,中华文化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之一。
这种趋势不仅推动了全球文化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因此,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视角下的世界文化现象及其趋势。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诸多方面,如音乐、绘画、书法、建筑等,而这些传统文化也被广泛地影响到了全球各地。
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如杂技、京剧等也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而不断发展。
在当代艺术领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和作品善于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如有名的中国现代艺术家AI Weiwei既关注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又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他的艺术作品也为国际社会所称道。
另外,中国的非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投资重金,以此来保护、传承和创新这些传统文化。
全球娱乐文化的统一化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娱乐文化得以迅速扩散到全球各地。
美国好莱坞电影、英国的音乐以及韩国流行文化都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旗帜。
这种文化的扩散,逐渐实现了全球娱乐文化的统一化,使得各国的文化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分界线。
然而,追了求国际化时,片脚还是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可让观众看到阳光与微笑的亚洲电影,或是丰富多彩的东方美食,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将更加引起人们的兴趣。
文化消费成为主流文化消费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花费时间、金钱以及能量去享受艺术、文学等文化产品的活动。
文化消费具有明显的阶层性,因此有些文化产物具有高门槛的特质,如歌剧、交响音乐会,而有些文化则极其轻易受观众接受,如流行歌曲和电影。
但无论什么样的文化,都需要与其所在的社会等因素相关联。
在中国,文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方式之一,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用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方式来消费文化产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产阶级人群数量的逐步增长,人们对文化消费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变迁

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变迁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传统文化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
这种变迁如同一场无形的风暴,悄然改变着传统文化的面貌和内涵。
全球化带来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的便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交融。
曾经相对封闭的传统文化,如今不得不面对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比如,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在我国越来越流行,年轻人热衷于过这些洋节,而传统的节日如七夕节、重阳节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
经济的全球化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和全球贸易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元素被商业化和市场化。
以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为例,原本是由工匠们精心制作、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如今为了满足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往往采用机器生产,失去了原有的独特韵味和手工技艺的魅力。
同时,全球化推动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人们离开自己的家乡,迁徙到世界各地。
这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
许多年轻人在异乡生活,逐渐脱离了传统文化的土壤,对家乡的传统习俗、语言和艺术形式日渐生疏。
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年轻人走出大山,融入城市生活后,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服饰逐渐被淡忘。
然而,全球化并不只是给传统文化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互联网的普及让传统文化能够以全新的方式传播和传承。
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等平台,传统文化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吸引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爱好者。
比如,一些民间艺人通过网络直播展示传统技艺,不仅获得了经济收益,还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了传统文化。
全球化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传统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能够吸收新的元素和理念,实现创新和发展。
比如,中国的传统音乐与西方的音乐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
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当承担起这一责任。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法律保障。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重视。
世界文化趋势英文作文

世界文化趋势英文作文The world is a tapestry woven with the threads of diverse cultures, each contributing to the rich fabric of global society. The trend in world culture today is one of increasing interconnectedness and exchange, leading to a dynamic and evolving landscape that is both challenging and enriching.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trends is the globalization of cultural products.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cultural artifacts such as music, films, andliterature are now accessible to a global audience. This has led to a blending of cultures where elements from one culture are adopted and adapted by another. For example, the popularity of K-pop in the West is a testament to the global reach of Korean culture, and its influence can be seen in the music, fashion, and even language of many Western artists.Another significant trend is the resurgence of interestin traditional cultures. As people become more aware of the homogenizing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there is a growing appreciation for the unique aspects of local cultures. Thisis evident in the revival of traditional crafts, the resurgence of indigenous languages, and the celebration of local festivals and customs. The desire to preserve and promote cultural heritage is a testament to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role it plays in shaping our identities.The impact of migration is also reshaping world culture. The movement of people across borders brings with it a rich mix of cultural practices and traditions.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becoming more multicultural, leading to a greater diversity in food, music, and art. This cultural fusion isnot only enriching but also challenging, as it requires societies to adapt and find common ground while respecting differences.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shaping cultural trends is undeniable. Digital platforms are not only a means of disseminating culture but are also a space where culture is created and shared. From online gaming communities to 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s, technology is redefining how we interact with and understand culture. It is also democratizingcultural production, allowing individuals to create and share their own cultural expressions on a global stage.However, with these trends come challenges. The dominance of certain cultures can lead to cultural imperialism, wherethe values and practices of one culture are imposed on others. This can result in the loss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homogenization of global culture. Additionally,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ulture can lead to the commodificationof cultural expressions, which can detract from their authenticity and meaning.In conclusion, the world is witnessing a fascinating evolution in its cultural landscape. While the exchange and blending of cultures offer exciting opportunities for growthand understanding, it is crucial to approach these developments with a respect for cultural diversity and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the unique aspects of each culture. The future of world culture will be shaped by how we navigate these trends and challenges, ensuring that the richness of our global heritage is both celebrated and preserved for future generations.。
文明的演变作文

文明的演变作文
文明的演,是一个漫长却充满戏剧性的历程。
从原始部落到现代城市,人类社会在蜿蜒曲折中不断前行、演绎。
这条路上,处处可见人性的闪光:
有人用泥土堆砌出首批窑洞,为了家人;有人在岩壁上留下彩绘遗迹,展现了内心的艺术渴望。
后来,一群狡黠的家伙发明了文字,让思想和记忆可以流传万世;还有人创造出货币,用以交换物品和劳动。
嗯,说来话长啦。
文明的进程就如同一出芝麻开花的戏剆,上演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朴实、却也最迷人的一面。
每每看到当下这座耸人听闻的钢筋水泥之城,设身处地去想那些最早的建造者,实在让人怦然心动。
他们用双手开垦、创造,用勇气和智慧战胜重重艰难;他们的足迹遍布在广阔的原野、河流、山涧…… 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终于让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多少个日夜,他们所怀抱的那份憧憬和理想就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泥土里安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生活从未如此精彩多姿,文明也永不止步。
我常常在想,下一个千年,人类将走向何方?我们会用怎样的方式将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演绎得更加出色?让我们拭目以待,用饱含热情的目光注视未来的精彩上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演变视角下世界文化范文
一、世界文化遗产类型的演变
《公约》自颁布之日起一直保持稳定,尚没有颁布过修订版,相反,《操作指南》的修订工作却持续不断。
到目前为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 产委员会先后发布了25个版本的《操作指南》,提出过多种世界文化遗产类型及其相关概念。
世界文化遗产类型经历了从《公约》规定的三种基本类型到《操作指南》提出的多种具体或特定类型的演变历程。
1.从“建筑群”到“城市建筑群”、“历史城镇和城镇中心”的演变“城市建筑群”(groupsofurbanbuildings)(有学者译为“市内建筑群”)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87年《操作指南》中,它是从《公约》“建筑群”基本类型中演变而来的。
在2005年《操作指南》中,“城市建筑群”进一步演变为“历史城镇和城镇中心”(historictownsandtowncentres)。
“历史城镇和城镇中心”遗产包括三类:第一,现已无人居住但保留了考古证据的城镇;第二,尚有人居住的历史城镇。
评估这种城镇的真实性更加困难,保护政策也存在更多问题;第三,20世纪的新城镇。
《操作指南》关于“历史城镇和城镇中心”的规定中提到了“历史中心”(historiccentres)和“历史地区”(historicareas)的概念,指的是包围在现代城市之中的古代城镇区域,它们是“历史城镇和城镇中心”遗产类型的具体形式。
2.从“遗址”到“文化景观”的演变“文化景观”(cultura
llandscapes)类型是从《公约》规定的“遗址”基本类型演变而来,代表“人类与自然共同的杰作”。
1992年12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景观纳入《世界遗产名录》,1994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类型的“文化景观”首次出现在《操作指南》中,并延续至今。
文化景观包括三类:第一,人类刻意设计和创造的景观(包括园林和公园景观);第二,有机演进的景观。
此类文化景观一般最初源于社会、经济、行政或宗教的需要,通过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和相适应而发展成目前的形式;第三,关联性文化景观。
3.从“文化景观”到“遗产运河”、“遗产线路”的演变“遗产运河”(heritagecanals)是人类建造的水路,“遗产线路”(heritageroutes)是人类迁徙、流动与交往形成的路线[9],二者都是从“文化景观”演变而来的遗产类型。
1994年,文化遗产专家会议在西班牙召开,讨论了“线路”和文化路线(culturalitineraries)的概念。
同年,《操作指南》在阐述文化景观时,指出:长距离线性区域是指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交通运输和沟通交流网络,是文化景观的一部分。
1995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柏林召开会议,讨论了关于“遗产运河”的专家会议报告。
2005年,“遗产线路”和“遗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类型特定,正式写入《操作指南》。
4.“跨境遗产”、“系列遗产”类型的演变1972年《公约》规定的基本类型,一般是指位于一个缔约国境内或独立地理空间的遗产。
1984年的《操作指南》规定:位于不同地理空间的一系列文化财产可以作为一项遗产申报,当文化财产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缔约国境内时,这些缔约国可以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5年,“系列遗产”(serialproperties)和“跨境遗产”(trans-boundaryproperties)作为世界遗产类型正式出现在《操作指南》中。
“跨境遗产”是指位于几个接壤的缔约国境内的遗产,位于一个缔约国境内的现有世界遗产的扩展部分也可以申请成为跨境遗产。
“系列遗产”是指包括几个相关组成部分、具有某一地域特征的同类遗产的集合或属于同一历史文化群体的遗产集合。
数十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机构通过了一系列宪章、决议、建议、宣言等,对乡土建筑遗产、历史园林、20世纪遗产、考古遗产、木结构遗产、水下遗产、工业遗产等文化遗产类型进行了阐述和规定。
上述遗产类型虽然没有列入《操作指南》,但也同样反映了文化遗产分类逐步细化和具体化、文化遗产保护逐渐专门化和深化的趋势。
二、世界文化遗产认知动向
《公约》和《操作指南》呈现出的世界文化遗产类型从三种基本类型到六种具体或特定类型(历史城镇与城镇中心、文化景观、遗产运河、遗产线路、系列遗产、跨境遗产)的演变,反映了国际遗产界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动向。
1.更加关注大空间尺度、整体性的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类型演变历程表明,在大空间尺度内具有整体性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历史城镇和城镇中心”类型的提出,说明世
界文化遗产的关注重点,从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转向城镇或区域整体。
《操作指南》关于“历史城镇和城镇中心”的具体规定中指出,只有当历史中心和历史区域包含大量具有重大意义的古建筑,能够显示一个具有极高价值的城镇的典型特征时,才有资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若干孤立的和无关联的建筑,不应被列入。
遗产线路是“线性的文化景观,或者是具有整体性的由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文化景观的综合体”。
这一概念强调,遗产线路不等于各组成元素的简单相加,线路整体的价值高于各组成元素之和,整体性是该类型遗产的重要特征。
“系列遗产”类型的出现,说明世界文化遗产更加关注属于同一群体或地域的同类遗产的整体性,在系列遗产中,每一处独立的单体遗产都不能代表该系列遗产的整体价值。
“跨境遗产”把位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缔约国境内的遗产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鼓励不同的国家联合申报。
在系列遗产和跨境遗产申报中,经常通过扩展项目的方式,实现遗产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保护。
意大利“瓦拉迪那托的晚期巴洛克城镇”(LateBaroqueTownsoftheValdiNoto)遗产,包括8个晚期巴洛克城镇,200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符合“系列提名”的要求,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意大利的“皮埃蒙特及伦巴第‘圣山’”(SacriMontiofPiedmontandLom-bardy)遗产包括9座小教堂建筑群,分布在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和西北部皮埃蒙特地区的8个省。
波兰的南部小波兰木制教堂(WoodenChur-chesofSouthernLittlePoland)遗产包括6座教堂,分布
在波兰东南部6个城镇之中。
2003年,两项遗产均作为系列项目申报,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肯定并双双入选。
1987年,英国申报的“哈德恩城墙”(Hadri-an’sWall)遗产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德国的“北日耳曼—雷蒂亚边界墙”(Up-perGerman-RaetianLimes)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世界遗产委员会把两者合并为一项跨境遗产:“古罗马帝国边境线”(FrontiersoftheRomanEmpire),2008年,位于苏格兰的“安东尼城墙”(AntonineWall)以扩展项目列入。
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曾扩展到三大洲,通过跨境遗产及其扩展项目,古罗马帝国边境线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得以实现。
1999年,印度的“大吉宁喜马拉雅铁路”(DarjeelingHimalayanRailway)成为世界文化遗产,2005年,世界遗产大会决定把“尼尔吉里山地铁路”(NilgiriMountainRailway)作为扩展项目列入,并重新命名该项遗产为“印度山地铁路”(MountainRailwaysofIndia),2008年,“喀尔喀—西姆拉铁路”(Kalka-ShimlaRailway)作为扩展项目列入。
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属印度时期,印度共建成了5条类似的山间铁路,至此,其中的3条已经列入“印度山地铁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第四条也正在酝酿申请列入。
2014年6月,我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跨境遗产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它经过的路线长度大约5000公
里,包括各类共33处遗迹,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464公顷。
2.更加重视跨区域、跨群体交流形成的遗产1980年版《操作指南》中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第2条规定:“在一段时期内或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古迹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从1996年开始,该条标准增加了“体现人类价值观的重要交流”内容。
世界文化遗产趋向于更加注重跨区域、跨群体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而形成的遗产,“遗产运河”与“遗产线路”类型的提出,就体现出这种趋势。
遗产线路是建立在交流的理念之上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交流和对话的精华与集中体现,构成遗产线路的各种有形要素的文化意义来自于跨区域的交流与多维对话。
经济方面,运河通过货物、人员运输等途径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社会方面,运河促进了财富和社会、文化成果的再分配,促进了人类的迁移以及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遗产线路最初的目标或许是单一的,但其后来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管理以及宗教、价值观等不同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世界文化遗产“大吉宁喜马拉雅铁路”,连接了孟加拉的印度教文化和山区的佛教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促进了两种文化之间的交融。
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乳香之路”(LandofFrankincense),是北非著名的乳香贸易线路,通过乳香贸易,从地中海、红海到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等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联系得以加强。
2002年,德国的“中上游莱茵河河谷”(UpperMiddleRhineValley)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