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画面的形式构成要素
优秀摄影作品的几大要素

优秀摄影作品的几大要素摄影,是一门用光影和瞬间记录生活、表达情感、展现美的艺术。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往往能够在瞬间吸引观者的目光,引发情感的共鸣,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优秀呢?以下是构成优秀摄影作品的几大关键要素。
一、清晰的主题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首先要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主题。
这个主题可以是人物、风景、事件、情感等等,但无论是什么,都应该能够让观者在第一眼看到作品时,就能够迅速理解摄影师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比如,在拍摄人物时,主题可以是展现一个人的喜悦、悲伤、沉思,或者是捕捉某个特定群体的生活状态;拍摄风景时,主题可以是大自然的壮美、宁静,或者是某个季节独特的韵味。
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作品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让观者感到困惑,无法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和情感共鸣。
为了突出主题,摄影师需要在拍摄前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策划。
确定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想法,然后通过选择合适的拍摄对象、场景、角度和时机,来将主题清晰地呈现在作品中。
二、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视角是使摄影作品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视觉信息的世界里,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景象。
如果摄影师只是用常规的视角去拍摄,那么作品很容易就会被淹没在众多的影像之中。
为了获得独特的视角,摄影师需要勇于突破常规,尝试从不同的高度、角度和距离去拍摄。
可以选择俯拍、仰拍、侧拍,甚至是微距拍摄;可以站在高处俯瞰,也可以趴在地上仰望;可以远距离拍摄全景,也可以近距离捕捉细节。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找到那个能够展现被拍摄对象最独特、最引人注目的一面的视角。
例如,拍摄一座古老的建筑,如果只是从正面拍摄,可能会显得平淡无奇。
但如果选择从一个倾斜的角度拍摄,或者拍摄建筑的局部细节,如精美的雕刻、斑驳的墙壁,就能够给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
三、出色的构图构图是摄影作品的骨架,它决定了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布局和组合方式。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

摄影构图知识: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摄影构图是摄影艺术的基础,是指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对画面元素进行合理布局和组织的过程。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使照片更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摄影构图有五个基本要素,即线条、形状、色彩、空间和节奏,下面我将逐一介绍这五个要素的意义和在构图中的运用。
第一个要素是线条。
线条在构图中起到组织和引导画面的作用,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和曲线。
水平线会令画面产生宁静、稳定的感觉,垂直线则会给人一种高大、挺拔的感觉,对角线能够在画面中产生动态的张力,而曲线则会给人产生柔和、流畅的感觉。
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主题的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线条来营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构图效果。
第二个要素是形状。
形状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可以是固定的、有规律的几何形状,也可以是自然界中的曲线、波浪等无规律的形状。
在构图中,合理运用形状能够营造出对称、平衡、动态、丰富变化等不同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第三个要素是色彩。
色彩在构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传达照片主题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氛围,还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营造画面的整体氛围。
色彩的鲜明对比和色彩的深浅变化也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摄影师可以根据主题需要,合理运用色彩的搭配和变化来丰富照片的表现形式。
第四个要素是空间。
空间是构图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它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产生远近、高低、大小等视觉错觉。
在构图中,摄影师需要合理利用前景、中景和远景来塑造画面的深度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有立体感和自然感。
最后一个要素是节奏。
节奏在构图中是指画面中元素之间的关联和联系的规律,可以是大小、形态、颜色或者布局的对比和重复。
合理的节奏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有序,增加照片的观赏性和挑战性。
以上就是摄影构图的五个基本要素,线条、形状、色彩、空间和节奏。
摄影师在拍摄照片时,需要对这五个要素有所了解,根据照片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这些要素来构图,使照片更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在摄影的世界里,构图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艺术。
它就像是一位无声的指挥家,巧妙地安排着画面中的各个元素,使它们共同奏响一曲和谐美妙的视觉乐章。
而在众多的构图技巧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们分别是主体、陪体和背景。
主体,顾名思义,就是照片中最核心、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它是摄影师想要表达的主要对象,是整个画面的焦点所在。
一个明确而突出的主体能够让观众在第一时间捕捉到照片的主题和重点。
比如说,在拍摄人像时,人物的面部通常就是主体;拍摄风景时,可能是一座雄伟的山峰或者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泊。
主体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主体不清晰或者不突出,观众可能会感到困惑,无法理解摄影师想要传达的信息。
那么如何突出主体呢?首先,可以通过大小对比来实现。
让主体在画面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从而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比如拍摄一朵小花时,将其放大特写,使其充满整个画面,这样观众的视线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花朵上。
其次,利用色彩对比也能有效地突出主体。
比如在一片绿色的森林中,拍摄一棵火红的枫叶树,鲜明的色彩差异会让枫叶树脱颖而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光影的运用来突出主体。
比如,让光线照亮主体,使其与周围较暗的环境形成对比,增强其立体感和层次感。
陪体,是辅助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
它与主体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陪体的存在不仅能够丰富画面内容,还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体所处的环境和情境。
比如在拍摄一位农民劳作的场景中,旁边的农具就可以作为陪体,它们能够进一步说明农民的工作性质和状态。
陪体的作用虽然重要,但要注意不能过于抢眼,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削弱主体的地位。
在构图时,要合理安排陪体的位置、大小和色彩,使其与主体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陪体应该是为主体服务的,起到补充和衬托的作用。
比如在拍摄一朵美丽的花朵时,旁边的一只蝴蝶可以作为陪体,它的出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但又不会抢走花朵的风头。
背景,是照片中位于主体和陪体后面的部分。
摄影技术与艺术第三章:构图1

三角形构图之正三角
正三角形, 象金字塔一 样,底边与 画幅的横线 平行,两条 斜边向上汇 聚,其尖端 有一种向上 的动感。
三角形构图之反三角
反三角形与正三角 形相比,效果完全 相反,它具有一种 强烈地极不稳定的 感觉
直角灵便
直角三角形,就是侧三角形,是不等边的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直线, 底边为横线,立在画面一侧。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大都 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对三角 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 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 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 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 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灵活多变,很 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1、不同的摄距与画面的效果
•不同的摄距会带来画面景别变化:远景、全 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不同的景别有不同的擅长表现力,一般来讲 “远取其势、近取神”。
远景:被摄景物范围广阔深远,擅长于表现于景物的气势 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强调整体性而忽略其细节
全景: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擅于表现景物的全貌及其 所处的环境特点。
《万里长城永不倒》这幅照片,就是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左直边是 年久失修坍塌了的一个敌楼,底边的长城虽然已不整齐,但仍然牢 固而稳当地座立在群山之中,远处长城蜿蜒起伏在群山峻岭之巅, 更加显得雄伟壮观,年代久远。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特点,不论从 外形上还是内涵上均在这幅照片中得到了展示。
对角线构图组 成的画央,能 够引导读者视 线沿着线条的 指向运动,使 画面增强运动 感,使被摄景 物产生活力。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 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 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 求之一。 要使画面均衡。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 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 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 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 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 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效果好坏与作者的 审美能力、艺术素质有关,要多加实践和学习, 一定会掌握这种构图形式,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广告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广告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广告摄影是一种通过摄影技术来展示产品或服务的艺术形式。
它需要用独特的构图和视觉效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营销目的。
下面是广告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1. 主题广告摄影画面的主题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它是广告宣传的核心内容,必须能够准确地传达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
主题可以是产品本身,也可以是与产品相关联的场景、人物或情感。
2. 色彩色彩是广告摄影画面中最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元素之一。
不同颜色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感觉,因此在选择色彩时需要根据产品属性和目标受众进行精心搭配。
例如,红色通常代表热情和活力,适合用于体育用品或饮料等领域;蓝色则代表冷静和信任,适合用于金融或医疗保健等领域。
3. 光线光线对于广告摄影画面来说也非常重要。
光线可以改变画面氛围、增强画面效果、突出画面主题。
在拍摄时,可以使用不同的光线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柔和的光线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强烈的光线则可以突出产品特点,增强宣传效果。
4. 構圖构图是广告摄影画面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它指的是将画面中各个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有条理、吸引人眼球的整体。
构图要根据产品属性和目标受众进行精心设计。
例如,在拍摄服装广告时,可以采用模特穿着服装站在特定场景中的方式来突出服装特点。
5. 纹理纹理是广告摄影画面中常用的元素之一。
它指画面中物体表面所呈现出来的纹路或质感。
纹理可以增加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感和逼真感。
6. 空间空间也是广告摄影画面中一个重要元素。
它指拍摄时物体之间或物体与背景之间所留下来的空隙或距离。
通过合理地运用空间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强画面吸引力。
总之,广告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元素来达到最佳效果。
只有在构图、色彩、光线、纹理、空间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良好的平衡,才能够创造出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摄影作品。
构图

远 景
远 景
全景
• “全”,是相对于被摄主体或某一具体场景而言。全景是 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被摄对象全貌的画面,并包含一 定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 全景视野较为广阔,但又有一定的范围,能展示比较完整 的场景,可以展示人物动作、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 全景特别好地发环境两者并重。
• 全景可确定人物、事物的空间关系,因此全景又称为“定 位镜头”,即全景画面具有确定被摄人物或物体在实际空 间的方位的作用。
全 景
中景
• 中景是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以主体富有表现力的部分 为主。对人物来讲,中景是表现人的膝盖以上身体部分的 画面,能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中景也可 以表现局部的场景。
平拍
俯拍
平拍
俯拍
仰拍
仰拍
3、拍摄距离
景别的定义:景别是指画面中主体的范围和视 觉距离的变化。
景别的划分: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特写
近景
中景
全景
远景
•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它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由远景所 提供的视野宽广,景深悠远,能包括广大的空间,远景画 面中的内容中心不明显。 • 远景画面开阔、壮观,着重于整体气势和宏观表现,有较 强的抒情性,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和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 是远景画面表现的最重要任务。它力求在一个画面内尽可 能多地提供景物和与时间相关的空间、规模、场面、气势 等方面的整体视觉信息。 • 远景画面的处理,一般重在“取势”,不细琢细节。在远 景画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细微动作,在远景中人所占的面 积很小,一般难以区分其外部特征。
二、摄影画面构成要素
1、主体 主体的定义:主体就是指摄影最主要的拍摄对象,是表现 画面主题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是画面的趣味中心,而且 也是画面的结构中心。 表现主体的方法:
第四讲-摄影画面的组成元素

第四讲-摄影画面的组成元素导言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其核心是通过画面来表达摄影师拍摄的主题,激发观众的视觉体验。
在摄影创作中,画面的构成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能够决定作品的质量和表达的效果。
因此,在摄影领域,了解画面构成的元素和如何利用它们来构建优秀的画面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摄影画面组成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帮助读者提高画面构图能力,创作出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画面的组成元素画面的组成元素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点、线、形、色、质、空间。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组成元素的概念和作用。
1. 点点是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图形元素,没有大小和形状的限制。
在摄影中,点通常指的是主体或者元素的特定位置,摄影师可以通过点的位置和数量来表达不同的意图。
合理利用点的位置和数量可以给图像带来重要的表现力。
如果要让画面呈现出某种情感或氛围,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点的数量,来突出某些细节。
2. 线线是连接两个点或者多个点的形式,它们可以与直线、曲线、斜线等形式呈现。
在摄影中,线可以帮助构建画面的结构和节奏。
通过线的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可以更好地聚焦在画面的重要元素上。
同时,线也可以帮助表现画面的情感和氛围。
比如,利用黑白线条构成强烈的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呈现出一种抽象的美感。
3. 形形是由点和线构成的封闭图形,它们可以是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形是画面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能帮助组织所有的元素,使画面的结构更加严密和有序。
利用形可以增加画面的主题和情感的表现力,比如,通过多个不同的形状重复出现,可以带来独特的美感和立体感。
4. 色彩色彩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之一,它能够令人愉悦的感受。
色彩可以表达画面的氛围、情感和主题。
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和体验,例如,颜色的对比度或者是色彩的明亮度变化都可以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明亮、具有层次感。
5. 质感质感表现的是物体表面的触感和观感的形式,能够直接展示出物体的属性和特征。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

摄影构图三要素是什么摄影构图三要素一、摄影构图的三要素即:线条、形状、明暗(色调)。
1、线条“线条”是客观存在的视觉现象,线条是构成一幅画面形态的基本视觉要素,线条包含人或物可呈现形态的被摄体,它在构图中可以分割画面,体现面积,产生节奏,人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线条的多种象征性的功能:粗线强劲,细线纤弱;曲线柔情,直线刚直;浓线重,淡线轻;实线静,虚线动。
垂直的线条,给我们的感觉是坚强、庄严、高大;横线却给人以宁静、宽广、博大;斜线预示着动感和一种纵深效果;曲线则象征着温柔、浪漫、优雅,会给我们一种非常优美的感觉。
2、形状在构图三要素中,形状是最基本的要素。
很多摄影佳作之所以获得成功,或是凭它单个被摄体的形状具有戏剧性效果,或是依靠几个被摄体的形状相互对比、衬映而引人瞩目。
但也有部分优秀作品中,物体的形状却又无关紧要。
所以艺无定法,无固定标准。
不管怎么说,对于摄影师来说,形状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值得花一番功夫去学习。
连续的点聚集成线条,而线条又能构成矩形、三角形、圆形,等不规则的形状。
⑴、直角矩形直角矩形在形态上与照片的框架近似,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包含其中,很多人为加工形成。
直角矩形放在照片框架中,有重复画面构成,给人以不自然、单调的感觉,所以构图形态中较少使用。
但也有很多作品使用,如拍摄窗户、电视屏幕等。
⑵、三角形相对直角矩形构图来说,三角形构图使用较多,三角形的线条少,是所有形状的基础,三角上窄下宽的形状使画面更具稳定感。
它也包含了对角线和棱角,因而具有动感效果。
⑶、圆形圆形在矩形画框中能突出主体,更强调视觉中心感,圆形因自身特点,使人们感觉有旋转运动的动态效果。
一幅作品中有圆形形状,很快可以成为视觉焦点,但画框中放一圆形构图又出现呆板现象。
摄影新手小白入门必懂的8点知识1、焦距越短,视角则会越广。
2、F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
F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
3、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4、快门速度数值小,进光量越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光的基本特性和种类
(一)光的基本特性
摄影中所用的光有两种:自然光与人造光。 无论是哪一种光,都有以下的特征:
明暗度 方向 色彩
明暗度 明暗度表示光的强弱,他随光源的能量和距离 的变化而变化。光的明暗度与曝光、色彩还原、影调 有直接关系。
方向 只有一个光源,方向很容易确定;而有诸多光 源(如散射光),方向就难以确定,甚至完全迷失。 光的方向与主体表现和画面造型有直接的关系。
二、光的基本方向和摄影用光
光有六个基本方向。 根据相机、拍摄对象和光源所处的方位,可以从任何
方位捕捉到拍摄对象。当主光源很强时(比如明亮的 阳光),从相机来看光落在拍摄对象不同方位,会产 生出不同的效果,可以把光分成几种基本类型的光线: 正面光 斜侧光45°正侧光90° 逆光 顶光 底光
二、色温与白平衡
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成分的一种概念。通俗地说, 色温就是表示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而不是指光的冷 暖温度。
各种不同的光源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就是因 为光谱成分不同。我们已经知道,白光中包含等量的 红、绿、蓝光,即等量的红、绿、蓝光混合是呈白光。 这种白光的色温约为5500K。
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功能调整色偏。
第二节 影调与反差
一、影调
光色有彩色与消色之分。黑(光线全部被吸 收)、白(光线绝大部分被反射)、灰(等量 吸收,等量反射)都不含色彩成分,被称作 “消色”,也叫“无彩色”。
影调的本质就是消色,就是在摄影画面中的 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它是黑 白摄影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要素。
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
根据光型(光的作用类型)来分,有主光(指摄影用 光的主要光源是用来塑造形状的光、辅助光(也称补 光,是主光的辅助光源,调节光比)、修饰光(也称装 饰光,用来对某个部位进行加强,突出)、轮廓光 (是用光表现对象轮廓的光)、背景光(是对背景进 行照亮的光,也称模拟光,用来产生特殊效果的光)。
第三章 摄影画面的形式构成要素
第一节 色彩与白平衡
一、光与色
有光才有色
现在,人们对光的本性认识是:光是物质的一种,叫 做电磁幅射,它同时具有波的性质和微粒(量子)的 性质。
光和一般无线电波并无区别,一样以横波形式传播。 一个发光体就是电磁波的发射源,发光体发射的电磁 波向周围空间传播。实际上只有波长在400~700nm (毫微米)的光波能够为人眼所感觉,称为可见光, 超过这个范围人眼就感觉不到了。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 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等色。
色彩 光虽不同的光的本源和它穿越不同的物质而 变化出多种色彩,如:自然光、白炽灯、荧光灯……, 也随大气条件和一天时辰的变化而变化。光的色彩与 色调和拍摄对象的色彩还原有直接的关系。
(二)光的种类ຫໍສະໝຸດ 根据光的不同特性可以把光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光的方向来分,有正面光、斜侧光45°、正侧
光90°、逆光、顶光、脚光。 根据光质(光线的聚、散、软、硬的性质)来分,有
对比小的叫低反差。
反差是摄影画面的一项质量指标,它关系到 画面中黑、灰、白所形成的影调风格和画面层 次。如果你把画面的影调设想为一组阶梯,纯 黑和纯白分别是阶梯的底端和顶点,其间就会 有深灰、中灰、浅灰……灰白、浅白等相邻色 的递减,就会形成不同的画面层次。
层次少,级差明显的,就叫做高反差,
(一)正面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也叫顺光,有低位顺光(平
射光)高位顺光之分,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特点:拍摄对象朝向相机部分全部有光,其结果是展 示出一个几乎没有影调和层次的影像。被称作平光 (“平面”光)。
(二)斜侧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斜侧方向,约45°方位。
(三)正侧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侧方向,约90°方位。
如果某一光源所含的红光成分多,其色温就低于 5500K,如民用钨丝灯的色温为2800K左右;
如果某一光源所含蓝光成分多,其色温就高于 5500K,如蓝色天空光的色温达20000K左右。
色温如何测定呢?
譬如:把某种金属黑体,从-273℃开始加热,这时该金属黑体 为绝对黑体,即没有任何辐射光。随着温度升高,该金属就会发 出辐射光。这种辐射光的色温度就是把该金属的实际温度加上 273。例如,当该金属升温到1000℃时,发出了暗红的辐射光, 这种暗红光的色温度就标定为1273K(1000+273=1273)。
层次多,级差不明显的,就叫做低反差。
第三节 光线
摄影的本质是摄取光影,光就成了影像构成 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光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像效 果,具有不同的画面表现力;不同的气候也会 有不同的光色,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拍摄。 因此,作为摄影记者,即要学会利用不同的光 线塑造形象,展示空间,表现情感意味,又要 学会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拍摄技巧,才能完 成新闻摄影记者肩负的使命。
它的自然属性,就是客观景物的立体形状, 表面结构的光学性质,在光线的照明下,所呈 现出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明暗变化。
二、反差
反差原本是指底片的密度范围。即底片最薄 的阴影部分到最厚的强光部分黑白对比的范围。
在现代数码相机的情况下,反差即指画面中 黑、白、灰所构成的对比范围。
对比大的叫高反差。
(四)逆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后面方向
(五)顶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与照相机成垂直 90°方位。
(六)脚光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通常是人造光,在 某种特定的空间也有这种自然光。
“K”是色温度表示法的发明者“Kelvin”的英文缩写, 用作色温度的单位。
对於彩色摄影,色温会影响一张照片的感觉。在早 晨或黄昏拍摄的照片会偏红,在钨丝灯光下拍摄照片 颜色会偏黄,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当时的色温不能符合 相机的色温标准而产生色偏。
对于色偏,人们通常用不同的方式来改变(纠正) 用闪光灯来矫正色偏 用滤光镜来改变色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