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内科名词解释

内科名词解释

内科名词解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慢性: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慢性: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3.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4.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5.社区获得性肺炎:一般指的是不在医院感染而获得的肺炎。

6.医院获得性肺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内,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7.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指动脉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

8.胃食管反流:胃食管腔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临床胃食管反流症和的疾病。

9.Barrett食管: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称Barrett食管,又称。

10.溃疡性肠炎: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又称肠梭菌)引起的。

11.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

12.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13.慢性肾功能衰竭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

14.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1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

内科学名词解释汇总1.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疾病,以持续气流为特征,可以预防和治疗。

2.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具有相似症状的疾病。

3.肺栓塞是由于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症,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肺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

5.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合参与,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等症状。

6.呼吸衰竭是由于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7.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及阻塞所导致的中等大小支气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的破坏,形成不可逆性的扩张和变形。

8.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慢性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大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胸廓和肺血管的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右心室肥大及右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和心脏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受累脏器的临床症状。

10.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但患者往往有高血压或心脏病历史,并伴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音异常等。

11.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12.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医院外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的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13.干性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支气管扩张病变,其主要症状为反复咯血,而没有明显的咳嗽和咳痰表现。

该病变部位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14.气道高反应性(AHR)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早或过强的收缩反应。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肺性脑病:由呼吸衰竭造成的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称为肺性脑病,是由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导致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血管扩张、脑水肿、灶性出血、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形成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因为慢性胸肺疾病、胸廓疾病及肺血管疾病引起慢性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心室和右心房肥大及扩张,最后导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阻塞性肺气肿(COPD)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这种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发展,并非完全不可逆,伴有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的异常炎症反应。

呼吸衰竭:由于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PaO2<8kPa(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6.67kPa(50mmHg)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慢性反复发作性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

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郭霍现象:局部剧烈反应是变态反应,使病灶趋于局限而不播散,为获得性免疫的证据。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包括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

DU发病率较高。

多发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发生2处或以上的溃疡。

.复合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均发生溃疡。

肝肾综合征:即肝硬化导致的功能性肾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急性胰腺炎(AP):是指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急性化学性炎症。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xx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

内科名词解释

内科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高血压脑病: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同时伴有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征象。

其机制可能为过高的血压导致脑灌注过多,出现脑水肿所致。

临床有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重者意识模糊、抽搐、昏迷。

3.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人院后在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4.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而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容量的20%,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并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5.真性菌尿:临床常用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定量检查若尿含菌量>105/ml,为有意义的细菌尿,又称为真性菌尿,多为肾盂肾炎。

1.急性膜腺炎:指膜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膜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O)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呈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

3.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并有明显的免疫紊乱。

1.心脏骤停:在原来全身或心脏较好的情况下,意外地发生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2.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漏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3.肾孟肾炎:细菌引起的肾孟、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

4.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多种原因或原因不明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

中医内科学 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 名词解释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癌症: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入,痰湿气淤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

不寐: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以常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以鼻腔溢出者。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紧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闭证:属实,骤起,邪气内闭清窍所致。

临床以神智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为特点。

喘症: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重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可排出外伤所致者。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本领等为紧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

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智失常的疾病,皆因谈迷神窍、气机逆乱而致。

(癫)以精神抑郁,神色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或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斥责,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癫病: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痰迷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所引起的精神病。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於,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

肺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临床紧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淤阻结,气道不畅。

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气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紧要表现的病症。

内科名词解释

内科名词解释

内科名词解释内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主要研究并治疗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1.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 system):指人体中心脏和血管的组成部分。

其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身体组织,排除代谢产物和碳酸氢盐,并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2.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指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和结构,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其功能是将氧气吸入体内,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

3. 泌尿系统(Urinary system):指人体用于排泄尿液的器官和结构,包括肾脏、尿道、膀胱和尿液输送管道。

其功能是排除体内代谢产物、维持体液平衡和酸碱平衡。

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肾结石、肾衰竭等。

4.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指人体用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和结构,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溃疡、炎症性肠病、胰腺炎等。

5.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指人体用于分泌激素的腺体和组织,包括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和性腺等。

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性功能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失调、肾上腺功能异常等。

6.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指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

神经系统负责接收、传导和处理信息,调节身体的各种活动。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中风、头痛、癫痫等。

内科是一个广泛的学科门类,涉及的疾病众多且复杂。

内科医生需要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对各种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内科医生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关怀病人的态度,以提供综合的医疗服务。

内科名词解释(完整版)

内科名词解释(完整版)

1.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当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病人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时,则诊断为COPD。

2.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

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导致支气管组织结构较严重的病理破坏而引起支气管腔的扩张和变形。

3.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和肿大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合称为原发综合征或原发性结核。

4.结核球:干酪样坏死灶部分消散后,周围形成纤维包膜;或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空洞内干酪物质不能排出,凝成球形病灶,称“结核球”。

5.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如病人每年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即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6.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onicpulmonary heart disease )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于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8.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9. 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不同刺激的平滑肌收缩反应增高,是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10.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11. 肺炎球菌肺炎:肺炎链球菌肺炎或称肺炎球菌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引起,约占医院外获得性肺炎的半数以上。

12. 肺脓肿: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肺实质坏死的肺部化脓性感染。

早期为肺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由肉芽组织包绕形成脓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名词解释
1.贫血(Anemia):外周血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红细胞比容低于可比
人群正常值的下限。

2.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体内铁储备耗竭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引起的贫血成为缺铁性贫血。

3.Plummer-Vinson综合征:见于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缺铁性吞咽困难。

4.异食癖(Pica):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不由自主地食用一些不可食用的物品。

5.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astic Anemia):由于叶酸和(或)VitB12缺乏引起的贫血。

骨髓中红细胞和髓细胞系出现“巨幼变”是本病的重要特点。

6.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Syndrome):由于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
疾病。

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7.造血诱导微环境(Hematopoietic Inductive Microenviornment):简称造血微环境,
是指局限在造血器官或组织内的具有特异性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环境。

由造血器官中的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和各种造血调节因子组成。

造血细胞能在其中进行自我更新、增值、分化、归巢和移行。

8.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代
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9.蚕豆病(Favism):患者以进食新鲜蚕豆而引起突然发病,呈急性血管内溶血过程,表
现为头痛、恶心、背痛、寒战和发热,继之出现血红蛋白尿、贫血及黄疸。

贫血严重,同时可伴发酸中毒和氮质血症。

由于G6PD缺乏所致。

10.自身免疫性溶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HA):由于患者体内自身产生病理
性抗体,附着于红细胞并造成其破坏的一种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1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一种后天
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溶血病。

临床上以间歇发作的睡眠后血红蛋白尿为特征。

12.白血病(Leukemia):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
失控、分化障碍、调往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它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

13.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止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
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数月。

14.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止在较晚阶段,多为较成熟幼稚
细胞和成熟细胞,病情发展慢,自然病程为数年。

1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CNS
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

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故这些隐藏在CNS的白血病细胞不能有效被杀灭,CNSL可发生在疾病各个时期,但是常发生在缓解期,以急淋最常见,儿童患者尤甚。

16.Auer小体:外周血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系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一旦出现在细胞
中,即可拟诊为急非淋。

17.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白血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血常规和骨髓象基本正
常,外周血片中找不到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始细胞<5%。

1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病程发展缓慢,临床症状
轻微,可有明显脾大,甚至巨脾,周围血的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受累细胞系中可找到Ph1标记染色体和bcl/abr基因重排。

19.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淋巴细胞克隆性蓄积,
浸润骨髓、血液、淋巴结合其它器官,最终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的恶性血液病。

2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以血液中过量
蛋白酶生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为特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严重出血、血栓栓塞、低血压休克以及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