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烯

合集下载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产品性质:一种无色液体,气味似氯仿。

分子式为C2-H-Cl3。

分子量是131.39。

相对密度是1.4649(20/4℃)。

熔点零下73℃,沸点86.7℃,自燃点420℃,蒸气密度4.53,蒸气压13.33kPa(100mm,Hg32℃)。

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可燃限8.0%~10.5%。

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及氯仿混溶;溶于多种固定油和挥发性油。

潮湿时遇光生成盐酸。

高浓度蒸气在高温下会燃烧。

加热分解,放出有毒氯化物。

加热至250~600℃,与铁、铜、锌、铝接触生成光气。

能与钡、四氧化二氮、锂、镁、液态氧、臭氧、氢氧化钾、硝酸钾、钠、氢氧化钠、钛发生剧烈反应。

应用领域:工业上使用三氯乙烯的行业很多,可以用作金属表面的去油污、干洗衣物、植物和矿物油的提取、制备药物、有机合成以及溶解油脂、橡胶、树脂和生物碱、蜡,也用作有机化工原料及农药、医药的原料。

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乙炔法,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经氯化生成四氯乙烷,再经皂化而制得;二是乙烯直接氯化法,乙烯与氯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再进一步氯化生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经蒸馏、氨中和、洗涤、干燥得产品;三是乙烯氧氯化法,乙烯与氯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再与氯、氧进行氧氯化反应,经冷却、水洗、干燥、精馏后分离得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

消耗定额:生产企业: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电石厂、锦化化工、内蒙古三联、盐城市电化厂。

行业现状:在我国传统的三氯乙烯使用领域主要为电子,电镀清洗行业以及农药和制药中间体合成,按照海关对近年进口三氯乙烯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以前国内总使用量约为每年45000吨左右,进口量约占60~70%左右。

2002年突破后达32350吨,2003年之后随着中化金株近代化工在制冷剂F-134A国产化领域的突破,三氯乙烯用于新型制冷剂的合成开始大力发展,国内相继建成金株化工5000吨/年装置和江苏金坛康泰化工18000吨/年装置。

三氯乙烯(洗板水、三氯水、去污水)

三氯乙烯(洗板水、三氯水、去污水)

有毒气体,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三氯乙烯
(俗称洗板水、三氯水、去污水)Trichloroethylene
健康危害温馨提示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消化
道和皮肤吸收。

可引起药疹样皮炎,
部分为多型红斑、重症多型红斑或大
疱性表皮坏死松懈症。

皮疹部位一般
先在双上肢,经数天后发展为全身。

长期接触可以出现神经衰弱、情绪不
稳定、判断力下降等。

1.三氯乙烯清洗工序必须与其他工序完全隔开,在独立的清洗房内进
行。

有条件尽量使用无毒、低毒清洗剂替代。

2.必须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使用,作业工人应配给防毒口罩(面具)、
防护橡胶手套(指套)。

3.清洗工种应禁止实行轮换制,尽量避免安排新工人从事三氯乙烯清
洗工作。

4.当必须使用新工人时,应密切观察45天,如有过敏患者应立即调离
岗位,送医院治疗并向卫生部门报告。

5.上岗前应为工人购买工伤保险。

6.非本车间工作人员严禁进入。

当心中毒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时用肥皂水清洗,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各至少20分钟;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预防措施
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

防止火焰与本品接触,以免产生剧毒的光气。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穿防护衣戴防护手套戴防毒面具注意通风
急救电话: 120。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25℃,相对湿度不超过75%。包装 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 量储存或久存。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 LC50:44.7mg/L(96h)(蓝鳃太阳鱼,静态);40.7~66.8mg/L(96h)(黑头呆鱼);20mg/L(96h) (红鲈);59mg/L(48h)(青鳉) IC50:63~1000mg/L(72h)(藻类) 2、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h):4320~8640 厌氧生物降解(h):2352~39672 3、非生物降解性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27~272 4、生物富集性 BCF:4.3~17(鲤鱼,接触浓度70ppb,接触时间6周);4~16(鲤鱼,接触浓度7ppb,接触时间6周);302 (绿藻)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三氯乙烯在1类致癌物 清单中。
2019年7月23日,三氯乙烯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
理化性质
密度:1.463g/cm3 熔点:-86℃ 沸点:87℃ 折射率:1.467(20℃) 饱和蒸气压:7.87kPa(20℃) 临界温度:299℃ 引燃温度:420℃ 爆炸上限(V/V):90.0% 爆炸下限(V/V):12.5%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 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ene三氯乙烯,乙烯分子中3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

不能燃烧。

三氯乙烯曾用作镇痛药和金属脱脂剂,可用作萃取剂、杀菌剂和制冷剂,以及衣服干洗剂。

长期接触可引起三叉神经麻痹等病症。

简介三氯乙烯为无色液体,气味似氯仿,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可燃限8.0%~10.5% ,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及氯仿混溶,溶于多种固定油和挥发性油。

潮湿时遇光生成盐酸。

高浓度蒸气在高温下会燃烧。

加热分解,放出有毒氯化物。

加热至250~600℃,与铁、铜、锌、铝接触生成光气。

能与钡、四氧化二氮、锂、镁、液态氧、臭氧、氢氧化钾、硝酸钾、钠、氢氧化钠、钛发生剧烈反应。

化学式:C2HCl3分子量:131.39相对密度:1.4649(20/4℃)熔点:-73℃沸点:86.7℃闪点:32.22℃(闭杯)自燃点:420℃蒸气密度:4.53蒸气压:13.33kPa(100mmHg32℃)健康危害:三氯乙烯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

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

出现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

危险特性:三氯乙烯一般不会燃烧,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储存注意事项:三氯乙烯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包装密封。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工厂使用注意事项①三氯乙烯清洗工序必须与其它工序完全隔开,避免无关人员接触;。

②清洗场所应设置警示标识、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接触者应配给防毒口罩、防护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③三氯乙烯清洗工种应禁止实行轮换制,以避免轮换到敏感者接触该物质。

④对新接触者应严密观察45天,如有过敏表现者,及时处理。

⑤主动为接触者购买工伤保险。

三氯乙烯化学式

三氯乙烯化学式

三氯乙烯化学式
三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2HCl3。

它是无色透明液体,在室温下呈现出淡黄色,具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三氯乙烯是一种含有环状结构的有机分子,由一个乙烯基和三个氯原子组成。

三氯乙烯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

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化学品,主要用于合成各种有机物,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

另外,三氯乙烯还可以被用作纺织品、塑料和涂料的溶剂,以及清洗剂的成分之一。

尽管三氯乙烯在工业应用中非常广泛,但它的毒性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在三氯乙烯分子的结构中,存在两个不稳定的亚氯离子。

这些亚氯离子会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类似于醛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人体内具有毒性,并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脏产生危害。

由于三氯乙烯的毒性,它的使用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

化学品制造商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人和公众不会暴露于这种化学品中。

在大气环境中,三氯乙烯通常会被光照和其他化学过程分解。

因此,对于从工业过程中排放的三氯乙烯,必须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监测,以确保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控制。

总之,三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其毒性,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其使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得
到控制。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范本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范本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范本三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制药工业、塑料制品、涂料和油墨、胶粘剂、金属清洗剂等多个领域。

然而,长期暴露于三氯乙烯环境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将对三氯乙烯的危害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1. 三氯乙烯的危害1.1 健康危害三氯乙烯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三氯乙烯环境中可能导致肺癌、肝癌、肾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

此外,三氯乙烯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和呼吸系统等器官的损害,导致头晕、头痛、失眠、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健康问题。

1.2 环境危害三氯乙烯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易于进入大气中,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当三氯乙烯被排放到水体中时,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破坏生态平衡。

2. 三氯乙烯的预防措施2.1 工作场所控制在工作场所中,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三氯乙烯的暴露:2.1.1 通风措施确保工作场所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设置合适的排风设备,及时排出三氯乙烯释放的有毒气体。

2.1.2 封闭操作对于使用三氯乙烯的设备,应尽量采用封闭式操作,减少挥发到空气中的三氯乙烯量。

2.1.3 防护措施工人在与三氯乙烯接触的工作环境中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2.2 个人防护措施在进行与三氯乙烯有关的活动时,个人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2.2.1 做好个人卫生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洗脸,以减少接触皮肤的三氯乙烯量。

2.2.2 使用防护装备在与三氯乙烯接触的工作中,应佩戴防护面具、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以减少三氯乙烯吸入和皮肤吸收的风险。

2.2.3 定期体检长期从事接触三氯乙烯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3. 应急处理3.1 发生泄漏时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三氯乙烯泄漏事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3.1.1 人员疏散迅速疏散周围人员,确保其安全。

3.1.2 封闭泄漏源尽可能封闭泄漏源,防止三氯乙烯向周围环境扩散。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模版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模版

三氯乙烯的危害与预防模版三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然而,长期暴露于三氯乙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氯乙烯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三氯乙烯的危害1.对人体的危害三氯乙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致癌作用:长期接触三氯乙烯可能会导致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形成。

(2)神经系统损害:三氯乙烯的蒸气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晕、头痛、嗜睡等症状,并且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肝脏损害: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三氯乙烯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4)影响生殖系统:研究表明,暴露于三氯乙烯环境中的女性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或早产等问题。

2.对环境的危害除了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外,三氯乙烯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1)土壤和水体污染:三氯乙烯很难分解,一旦进入土壤和水体中,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污染。

(2)空气污染:三氯乙烯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蒸气,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给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带来威胁。

二、三氯乙烯的预防措施为减少三氯乙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工业生产方面(1)改进工艺:在生产三氯乙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改进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减少三氯乙烯的释放。

(2)加强通风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维护,确保有害气体的排放和处理达到标准要求。

(3)使用防护设备:工人在接触三氯乙烯时应使用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减少对有害气体的暴露。

2.个人防护方面(1)个人卫生:工人在接触三氯乙烯后应及时洗手,避免将有害物质带入生活环境。

(2)个人防护措施:在接触三氯乙烯的工作场所,应佩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接触。

(3)定期体检:长期从事与三氯乙烯相关的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3.环境保护方面(1)加强监管: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使用三氯乙烯的企业的监管,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减少环境污染。

三氯乙烯工业用途

三氯乙烯工业用途

三氯乙烯工业用途一、三氯乙烯的工业用途三氯乙烯(C2Cl3) 是一种高可燃性杂环烃,具有比三氯气更高的活度,因此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三氯乙烯的工业用途: 1. 作为有机合成的原料:三氯乙烯可作为有机合成的原料,主要用于制备树脂、染料、聚合物及农药等,特别是用于合成聚氯乙烯、氯乙烯树脂等。

2. 作为有机卤代物:三氯乙烯在热硝酸中可与胺或胆碱类物质两亲反应,从而形成三氯乙烯胺或三氯乙烯胆碱类卤代物。

这些物质是重要的有机卤代物,可用于抗生素合成、染料、农药等。

3. 作为分析试剂:三氯乙烯在试剂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用作分析试剂用于碱金属、有机酸的检测,特别是用于分离和鉴定碳酸酯类化合物的重要试剂。

4. 均相反应的催化剂:三氯乙烯是一种有效的均相反应催化剂,尤其用于对烷基芳烃的取代和芳香族烃的加成反应。

例如,用三氯乙烯催化剂催化对叔辛基苯的取代反应,可获得大量的α-叔辛基苯腈。

5. 杀虫剂的原料:三氯乙烯也可以作为农药的原料,可用于生产一些杀虫剂,用于控制害虫,如螟虫、蚜虫等。

6. 食品添加剂:三氯乙烯也被用作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老化,以及增加食品的鲜味和香味。

二、三氯乙烯安全使用方法三氯乙烯有较强的可燃性,为了安全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安全措施:1. 使用前应当仔细检查三氯乙烯容器中的液体是否干净,如存在污物应及时处理掉。

2. 三氯乙烯应储存在密封容器中,温度低于45℃,远离火源。

3. 尽量使用新容器,并及时检查容器的完整性,避免渗漏。

4. 尽可能使用空气控制系统,建立良好的新风排风通风系统,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

5. 使用过程中,应当穿防火服、护目镜和手套,以防止接触损伤。

6. 三氯乙烯应当严格按照安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以免造成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氯乙烯
一、产品性质:
一种无色液体,气味似氯仿。

分子式为C2-H-Cl3。

分子量是131.39。

相对密度是1.4649(20/4℃)。

熔点零下73℃,沸点86.7℃,自燃点420℃,蒸气密度4.53,蒸气压13.33kPa(100mm,Hg32℃)。

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可燃限8.0%~10.5%。

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及氯仿混溶;溶于多种固定油和挥发性油。

潮湿时遇光生成盐酸。

高浓度蒸气在高温下会燃烧。

加热分解,放出有毒氯化物。

加热至250~600℃,与铁、铜、锌、铝接触生成光气。

能与钡、四氧化二氮、锂、镁、液态氧、臭氧、氢氧化钾、硝酸钾、钠、氢氧化钠、钛发生剧烈反应。

二、应用领域与用途:
工业上使用三氯乙烯的行业很多,可以用作金属表面的去油污、干洗衣物、植物和矿物油的提取、制备药物、有机合成以及溶解油脂、橡胶、树脂和生物碱、蜡,也用作有机化工原料及农药、医药的原料。

三氯乙烯还可以用作镇痛药和金属脱脂剂,可用作萃取剂、杀菌剂和制冷剂。

由于近年来发现氟氯烃和1,1,1-三氯乙烷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为消除或减小对大气层的破坏,今后三氯乙烯、四氯乙烯除上述用途之外,主要是用作原料生产氟氯烃的替代品:HFC-134a、HCFC-123、HCFC-124、HCFC-125,并取代1,1,1-三氯乙烷的大部分用途。

三、生产方法:
主要有三种方法:1、乙炔法:此法以电石发生的乙炔和氯气为原料、四氯化碳为稀释剂、三氯化铁为催化剂液相合成1,1,2,2-四氯乙烷,再加石灰乳脱氯化氢,得粗三氯乙烯,经粗馏、精馏,即得产品。

因乙炔价昂,大多转用乙烯法。

2、乙烯直接氯化法,乙烯与氯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再进一步氯化生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经蒸馏、氨中和、洗涤、干燥得产品。

3、乙烯氧氯化法,乙烯与氯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再与氯、氧进行氧氯化反应,经冷却、水洗、干燥、精馏后分离得三氯乙烯及四氯乙烯。

四、国内生产企业及产量:
由于2005年以来我国对进口三氯乙烯征收反倾销费,同时下游制冷剂生产技术取得突破,生产能力释放,国内三氯乙烯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2011年,我国三氯乙烯生产能力在34.5万T/年左右(部分装置在建,2012年中期达40万T/年)。

我国三氯乙烯生产企业及生产能力见表。

我国三氯乙烯生产企业及生产能力
五、行业现状:
三氯乙烯用于新型制冷剂的合成开始大力发展,鉴于前几年三氯乙烯市场火爆、效益较好,国内生产能力扩增较快,而且主要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

2010年我国由三氯乙烯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

根据下游市场产业发展情况,预测2015年我国三氯乙烯需求量加出口量达31.5万吨。

从2001~2003年,我国三氯乙烯产品市场售价变化不大,比较平稳,国内价格也基本稳定在5000~6500元/t之间。

但进口于英国ICI公司产品价格较高,一般比其它进口国和国产产品价格高2000元/t以上,其次为美国Dow化学产品,售价也高近2000元/t。

2005年后三氯乙烯价格不断攀升。

2009年由于国外一些生产装置停产,还曾一度造成货源紧张,价格上扬,国内三氯乙烯价格上扬至7500~7800元/t。

进入2010年,更上扬至10000元/t以上。

2011年以后国内三氯乙烯价格持续下降。

主要原因有:(1)上游原料电石、液氯行情走软,成本支撑不足;(2)下游制冷剂R134a行情也呈走软态势,需求减少,同时下游清洗行业需求也减少,厂家库存充足;(3)贸易商观望情绪较浓,厂家出货意向明显,纷纷下调报价。

截止到2012年12月三氯乙烯国内市场行情渐渐持稳,生产厂家平均报价在6350~6500元/t。

三氯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有机氯产品,其市场前景必然看好。

但从近年来我们三氯乙烯的价格走向来看,其本身行情易受国外进口情况及国内供求关系的影响产生波动。

鉴于国内三氯乙烯行业发展现状,为了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切忌盲目新建三氯乙烯项目,要进行总量控制,保持供求整体平衡。

现有装置要着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要积极拓展三氯乙烯的应用领域,开发高端产品,提高附加值。

三氯乙烯发展趋势及建议:(1)尽管我国汽车保有量仍保持快速增长,环保制冷剂HCF-134a 需求强劲,将拉动三氯乙烯消费稳步增长,但目前我国三氯乙烯生产能力已经过剩,新建热潮尚未降温,三氯乙烯市场惨烈竞争就在眼前,没有原料和市场资源优势的地区不宜再盲目建设。

(2)现有三氯乙烯装置应考虑衍生规模化HCF-134a 或者与现有HCF-134a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3)三氯乙烯的联产物四氯乙烯的前景较为看好,今后须重点关注两个品种产量调比技术和四氯乙烯合成
HCF-125的技术(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四氟乙烯生产HCF-125)。

(4)积极开发四氯乙烯-三氯乙酰氯-三氯吡啶醇钠产业链,采用四氯乙烯合成三氯乙酰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