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理比热容知识点
物理复习:比热容

物理复习:比热容【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
(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物质种类质量m/kg初温t/℃末温t/℃温度变化△t/℃加热时间T/min 水水煤油煤油5、分析与论证: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的;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7、分析误差的原因要点二、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主要表现:(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比热容

初中物理总复习: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c=Q吸m(t-t0)m=Q吸c(t-t0)t=Q吸c m+ t0 t0=t-Q吸c m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c=Q放m(t0-t)m=Q放c(t0-t)t0=Q放c m+t t=t0-Q放c m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c=Qm△t m=Qc△t△t=Qc m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初中物理第 1 页共1 页。
比热容知识点总结

比热容知识点总结
比热容啊,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知识点呢!它就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标签,决定了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的“脾气”。
你想想看,不同的物质,比热容可不一样呢!就好比不同性格的人,有的热情似火,吸收一点热量就“兴奋”得不行,温度蹭蹭往上涨;而有的则沉稳冷静,要吸收好多热量才会有明显变化。
水的比热容就很大呀,这意味着它能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却不会有太大的温度波动。
夏天的时候,我们去海边是不是感觉很凉爽?那就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呀,它把周围的热量都“吸”走了,让我们感觉舒服极了。
这不就像是一个贴心的朋友,默默地为我们排忧解难嘛!
再看看金属,它们的比热容通常比较小。
稍微给它们一点热量,它们就“热”起来了。
这就好像那些急性子的人,一点就着。
那比热容在我们生活中有啥用呢?用处可大了去了!我们冬天用的暖气,不就是利用了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嘛,能持续地给我们带来温暖。
还有啊,汽车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也是靠比热容来帮忙的,不然发动机不得“发烧”啦!
而且,比热容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哦!它会随着物质的状态变化而改变呢。
就像人一样,在不同的环境和状态下,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总之,比热容这个知识点真的太重要啦!它就像隐藏在物质世界里的一个小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利用。
我们可不能小瞧它呀,它可是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作用呢!它让我们更加了解物质的特性,也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这些特性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所以啊,一定要好好掌握比热容这个知识点,你说是不是呢?。
《比热容》 讲义

《比热容》讲义一、什么是比热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不同的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它们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同样在太阳下暴晒一段时间,沙子会变得很热,而海水的温度升高却不那么明显。
这背后的原因就和比热容这个概念息息相关。
比热容,简单来说,就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它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写作 J/(kg·℃)。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比热容,我们可以把物质想象成一个“吸热容器”。
比热容大的物质,就像是一个大容量的容器,要装满它需要很多的热量;而比热容小的物质,就像一个小容量的容器,一点点热量就能让它有明显的变化。
二、比热容的特点1、物质的固有属性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就像人的身高、体重一样,不会因为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无论物质处于何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其比热容的值都是特定的。
2、与物质种类有关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是不同的。
比如水的比热容约为 4200 J/(kg·℃),而铁的比热容约为 460 J/(kg·℃)。
这意味着相同质量的水和铁吸收相同的热量,铁的温度升高得会比水多得多。
3、与物质状态有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也可能不同。
例如,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这也是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地区相对更稳定,因为水的比热容大,能吸收或放出更多的热量来调节气温。
三、常见物质的比热容下面给大家列举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方便大家有更直观的感受。
水:4200 J/(kg·℃)酒精:2400 J/(kg·℃)铝:900 J/(kg·℃)铜:390 J/(kg·℃)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比热容在常见物质中是比较大的,这使得水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比热容的计算如果我们知道了某种物质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以及温度的变化,就可以通过比热容的定义式来计算比热容。
初中物理知识点:比热容

初中物理知识点:比热容
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种类和状态相同,比热就相同.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水的比热容是:C=4.2
103J/(kg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
103焦耳.热量的计算:① 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
℃);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cm(t0-t)=cm△t降。
第2讲 比热容(解析版)

第2讲比热容【知识要点】一、比热容1.比热容的意义: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2.定义:1kg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_,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单位: J/(kg ·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和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5.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①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②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1>制冷剂:如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水来冷却。
<2>散热剂:如在寒冷的北方让水经过暖器放出较多的热量。
<3>取暖:热水袋,水的温度降低可以释放较多热量<4>调节气温:如沿海地区昼夜温差。
二、热量的计算(1)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质的比热容、物体质量和物体温度变化量的乘积决定,跟物体温度高低等无关。
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Q吸=cm(t-t0),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Q放=cm(t0-t)。
(2)公式只适用于没有状态变化时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如-30C的冰吸热熔化成10C的水,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就不能利用吸热公式。
【典型例题】一、比热容基本概念1.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
如图所示,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同时对两试管加热,下面四图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A.B.C.D.【答案】B【详解】A C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煤油升温比较快,水升温比较慢,煤油应该在水的上方,故 AC 不符合题意;B D .由于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
而质量相同,根据Q cm t =∆吸,加热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时,=Q t cm∆吸可知,由于水的比热容是煤油的2倍,那么煤油升高的温度就是水的两倍,故B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笔记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笔记》一、比热容概述比热容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某种物质比热容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而与物质的状态变化无关。
二、比热容公式比热容的常用公式为:C=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 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这个公式揭示了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质量、温度变化和比热容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比热容的应用比热容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热力学、能量转换、温度控制等方面。
比热容的大小决定了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升温或降温的速度,从而影响了物质的性能和应用。
例如,某些物质在加热时能够快速膨胀,这一特性使得它们可用于制作温度传感器和热敏电阻。
又如,某些物质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于储热和散热,从而在能源转换和温度控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四、比热容的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比热容可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实验中通常采用不同物质进行加热或冷却,观察它们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从而确定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中需要注意控制变量,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从而准确反映物质比热容的本质。
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五、常见物质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各不相同,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可参考如下表格。
通过对比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之间的差异和应用。
六、总结通过以上笔记,我们深入了解了比热容这一重要物理概念,包括其定义、公式、应用以及实验探究方法。
比热容的大小决定了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性能的变化,从而影响了物质的性能和应用。
通过对比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之间的差异,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必备的初三物理第13章知识点整理:比热容

必备的初三物理第13章知识点整理:比热容
必备的初三物理第13章知识点整理:比热容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必备的初三物理第13章知识点整理:比热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J。
4、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
章知识点整理:比热容,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3比热容知识点提问
1.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什么?
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
2.比热容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
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其中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其中c 表示比热容 Q 表示热量 ,
△t 表示升高的温度 m 表示质量
4. 比热容的单位:
焦/(千克·摄氏度)
符号:J /(K 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5.水的比热容是多少?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水的比热容是 4.2 × 103J/(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每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 4.2 × 103J 。
6.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怎样理解这句话?
c = Q m
△t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大小只决定于物质本身,与物质的质量、温度改变的多少和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7.初温和末温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t0表示初温 t 表示末温
9.吸收热量的公式:Q吸=cm△t=cm(t-t0)
10. 放出热量的公式:Q放=cm△t=cm(t0-t)
11.怎样理解“不计热量损失”?
可以理解没有热量损失,也就是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所以达到热平衡时:Q吸= Q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