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比热容
初中物理人教版13.3比热容

13.3 比热容知识点一:物体的吸热能力1.小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和__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进行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让液体_____ 。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比热容_____煤油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本实验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两种液体__________相同。
通过比较液体的__________来判断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分析数据可得,__________的比热容更大(3)如果要使两种液体末温相同,就要给__________(选填“水”或“酒精”)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酒精吸收的热量。
(4)下列现象可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的是_____ 。
A.夏天在教室洒水,感到凉快B.金属勺装有塑料手柄C.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2、某组同学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按照课本组装器材,并进行实验,后将实验数据填入下烧杯号液体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1 水200 20 28 82 水100 20 28 43 煤油200 20 28 44 煤油200 20 24 21、数据记录表格中的加热时间代表________________2、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例题及知识点总结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酒精灯)、玻璃杯、温度计;铁架台、天平、停表。
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液体停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物质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1.(控制变量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因此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量保持不变,这样可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1)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2)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问的长短来求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
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
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图甲中使用了相同的试管和温度计,在图乙中使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1)图甲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 __相同.(2)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 __相同.(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一),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表一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水1 0.1 10 22 0.2 10 4食用油3 0.1 10 14 0.2 10 2表二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4)在上面(3)的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所做过的____ _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写一条即可).(5)对实验有着浓厚兴趣的小明同学回到家后,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二所示.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则他所用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 __J/(kg•℃).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初中物理比热容实验例题及知 识点总结

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酒精灯)、玻璃杯、温度计;铁架台、天平、停表。
天平:称量等质量的液体停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物质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1.(控制变量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升高的温度和物质种类都有关系,因此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其他量保持不变,这样可使被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1)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2)相同质量的水和油,相同初温,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2.(转换法)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转换为测加热时间的长短.通过测量加热时问的长短来求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实验中,用相同加热器加热的时间来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实验现象:油的温度升得快;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若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即给________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答案,水)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归纳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相等。
实验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
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
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2、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图甲中使用了相同的试管和温度计,在图乙中使用了相同的电加热器.(1)图甲的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错误:没有控制____ __相同.(2)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 __相同.(3)某小组实验中记录了实验数据(见表一),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看出: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__ _有关.表一物质次数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加热时间t/min水1 0.1 10 22 0.2 10 4食用油3 0.1 10 14 0.2 10 2表二加热时间/min 0 1 2水的温度/℃20 26 32液体的温度/℃20 34 48(4)在上面(3)的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我们所做过的____ _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写一条即可).(5)对实验有着浓厚兴趣的小明同学回到家后,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如表二所示.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则他所用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 __J/(kg?℃).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

第3节 比热容
栏目索引
解析 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凉水,利用凉水先对手进 行冷却,凉水遇到热的馒头,会汽化,汽化吸收手上的热,使手的温度降低, 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避免手被烫伤,故B正确。 答案 B 点拨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对于同一状态下的同一物质,比热容 是不变的,跟热量、质量和温度无关。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放热本 领,比热容大表示吸热本领强;或者说物质的比热容大,它的温度就难以 改变。
第3节 比热容
栏目索引
题型三 热量的计算
例3 (2017重庆中考A卷)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大家饮用烧开后的水。用
天然气灶烧水的过程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
方式改变水的内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将5 kg初温为20 ℃的水烧开,需
吸收热量
J。[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解析 用天然气灶烧水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a)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
℃。
(2)甲液体第30 s的内能
第35 s的内能(选填“大于”、“等
第3节 比热容
栏目索引
于”、“小于”)。
(3)小明根据图(b)中0至30 s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得出:甲液体的比热容
比乙液体的大。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
你的判断依据
是什么? 解析 (1)由图(a)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示数为58 ℃;(2)由图(b)
栏目索引
答案 (1)58 (2)小于 (3)正确 甲、乙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相
同的温度,由于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液体的质量,根据c= Q 可知,甲液
mt
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点拨 分析解答该类实验题时注意“控制变量法”实验思想的应用。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有两种办法:一是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加热相同的时间(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时间就表示了吸收热量的多 少),看温度的变化值,温度变化值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二是将质量相同 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物质吸热能 力强。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比热容(提高)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比热容(提高)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688dfa69dc5022aaea00d9.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比热容(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
5、分析与论证: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的;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7、分析误差的原因要点二、比热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一、比热容)单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主要表现:(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
13.3比热容

初中物理教研组
跟踪练习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
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 甲的温度/℃ 乙的温度/℃ 0 30 30 1 34 38 2 38 46 3 42 54 4 46 62
_ 质量 初温 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 (1)实验中应取___和 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 升高的温度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 即 加热时间 ____ 相同时,通过比较 弱。 (2)当两种液体都加热到46℃时,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 来判断 吸热能力的强弱。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甲 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初中物理教研组
探究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阅读课本第14页“想想议议”,分小组讨论总结 出热量的计算公式。 吸热公式: Q吸=cm(t﹣t0) 。 放热公式: Q放=cm(t0﹣t) 。 t0:初温。t:末温。 为了计算简便,温度的变化量可以用Δt表示。
初中物理教研组
例题:
5kg的水,温度升高5℃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初中物理教研组
你能帮助解决吗?
问题一 :清晨起床后,小明想吃完方便面后再 去学校,暖瓶中又无热水,但时间已经不多了, 小明是烧开半壶水来煮方便面呢?还是烧开一壶 水煮方便面?
问题二:如果现在有质量相等的温水和凉水, 你应该选择哪种水呢?
初中物理教研组
探究知识点一:比较物质的吸热本领 如下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要研究 质量 和____ 初温 相 这个问题,必须保持水和煤油的____ 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教研组
1.(2017•无锡)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 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 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 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 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 温度大
比热容 初中物理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约 0.84×103
沙石
约 0.92×103
铜
0.39×103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C.10 g 水的比热容是 5 g 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D.加热等质量的铝块和铜块使其升高相同温度,铝块吸收
热装置做了如下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 Nhomakorabea吸收热量后升高
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所列。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升高高的的温温度度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 要给水水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大于于 (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知道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水的吸热 能力比食用油的强强 (选填“强”或“弱”)。 (4)上述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控控制制变变量量 法。
(4)另一组同学则采用了另一种方案来进行实验,并将实验
数据填入表格中,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的时间(min)
水
200
20
28
8
煤油 200
20
28
4
①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相相同同质质量量的的不不同同物物质质,,升升
初中物理常见的比热容

初中物理常见的比热容
一、比热容的定义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是衡量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它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或者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
二、比热容的符号与单位
比热容通常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
三、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比热容可以理解为物质在单位质量下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热或放热能力。
它反映了物质吸热或放热的特性,是物质的重要物理属性之一。
四、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物质的比热容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物质的温度升高,其比热容会增大;而温度降低,其比热容会减小。
但也有例外,如水和冰在0℃以下比热容的变化情况较为特殊。
五、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为:C = Q/mΔt。
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使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比热容。
六、比热容的实验测量
实验测量比热容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之一。
通过测量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吸收的热量,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方法包括混合法、冷却法、加热法等。
七、比热容的应用实例
比热容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空调和电暖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在农业领域,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比热容来估算其生长速度;在汽车工业中,可以通过改变发动机冷却液的比热容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此外,比热容还用于计算能源消耗、预测气候变化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总复习: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c=Q吸
m(t-t0)m=
Q吸
c(t-t0)
t
=Q吸
c m
+ t0 t0=t-
Q吸
c m
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c=
Q放
m(t0-t)m=
Q放
c(t0-t)
t0=Q放
c m
+t t=t0-
Q放
c m
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c=
Q
m△t m=
Q
c△t
△t=
Q
c m
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初中物理第 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