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内能和比热容综合复习(一)
2021年中考物理内能比热容实验专项复习

2021年中考物理内能比热容实验专项复习1.图甲是小明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通过烧杯中的水对试管加热,目的是______。
(2)每隔1min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状态,作出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BC段内能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3)比较图乙中AB段与CD段可知:物质AB段的比热容和CD段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
2.如图所示,把一个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软木塞塞紧。
用皮条缠绕在金属管上,迅速来回拉动皮条,过一会儿会看到软木塞被顶开。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来回拉动皮条,使金属管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2)酒精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3)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的过程,酒精蒸气的内能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转化为木塞的___________能(选填“机械”或“内”)。
(4)酒精蒸气将木塞顶开时,金属管口出现的“白气”是___________现象(选填“汽化”或“液化”)。
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食用油和水,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除了使用计时工具和天平外,此实验还需要测量工具_____。
(2)实验时,表中食用油的质量是_____g。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1)此实验中,用___________来表示水或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
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热和能(第十六章内容)人教版

第十六章:热和能一、复习要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P124图16.1-2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⑤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三)、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微专题(内能的利用)14-1 比热容、热值—(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

微专题14-1 比热容、热值知识·解读一、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用符号c表示.2、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3、单位及符号: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是J/(kg·℃)4、理解:(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等无关.(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时,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5、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调节气温(人工湖)、取暖(水做传热介质)、作冷却剂等.二、热量的计算:Q=cmΔt(1)吸热公式:Q吸=cm(t末-t初);(2)放热公式:Q放=cm(t初-t末)三、燃料的热值1、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或体积)之比,用符号q表示.2、物理意义:热值在数值上等于1kg(或m3)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特点: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其形状、体积、质量、是否充分燃烧无关,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4、利用热值计算热量(1)Q=mq;适用范围:固体,液体;q的单位是J/kg.(2)Q=qV;适用范围:气体;q的单位是J/m3.典例·解读类型一、比热容大小判断例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例2、有两只温度和质量都相同的金属球A和金属球B,先将球A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降低了3℃;把球A取出,再将球B放这个杯中,热平衡后,水的温度又降低了3℃,则球A和球B的比热容大小关系为()A、球A大B、球B大C、一样大D、无法确定【答案】 B.【解析】可设球A和球B的质量为m,初温为t,比热容分别为c A、c B,水的质量为m水,初温为t0.若将A放入水中,A吸热,水放热,热平衡后,设混合温度为t1,依据Q吸=Q放,有c A m(t1-t)=c水m水(t0-t1);若将A取出,再讲B放入,B吸热,水放热,设热平衡后混合温度为t2,则:c B m(t2-t)=c水m水(t1-t2);∵t0-t1= t1-t2=3℃,又∵c A m(t1-t)= c B m(t2-t),且t1>t2,∴(t1-t)>(t2-t),故c A<c B.类型二、公式Q=cmΔt的应用条件例3、一块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它的吸放热情况是()A、吸热B、放热C、既不吸热也不放热D、不能确定【答案】 A.【解析】错解:C错因:公式Q=cmΔt只适用于物态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计算物体的吸热、放热的数值,对于物态变化(固态变为液态、液态变为气态)及气体吸放热情况下均不适用。
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期末综合复习——13章内能(比热容计算)

13章内能(比热容计算)1.一个温度是40℃的铁球,放入温度是90℃,质量是500g的一杯水中浸没,热平衡时水的温度为85℃,不考虑热损失,求:铁球的质量。
(结果保留2位小数)(铁的比热容是0.46⨯103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2.将体积为10L的水温度由20℃加热到30℃,水要吸收多少热量?水比热容为4.2×103J/(kg·℃).3.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量均为0.5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其中甲液体为水),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1)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2)这种液体在0~15min内放出的热量为多少?4.暖气用热水取暖是北方冬天常用的方法,为了保持温度平衡,每小时某房间需热量4.2×106J,进入暖气片的水温度为80℃流出后为70℃,计算一下每小时需多少kg的80℃的水?5.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第一个装有0. 2kg水,第二个装有0. 2kg酒精,若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分别加热,根据加热时间(T)与其对应上升到的温度(t),描绘成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假如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吸收.计算:(1)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电加热器1min放出的热量是多少?(3)酒精温度从15℃升高到43℃,吸收多少热量?(4)酒精的比热容是多少?6.小明早上喝牛奶时觉得太烫了,用温度计测得牛奶的温度为66℃,于是,他将11℃的冷水倒入,进行混合。
最后得到了36℃的温牛奶550g。
已知在混合过程中有2310J的热量损失到空气中去了,问所用冷水的量是多少千克?(假设牛奶的比热容和水相同)7.在某地发生的森林大火中,部队及时出动直升机进行扑救,有效地抑制了火情的蔓延。
直升机灭火主要靠外挂吊桶(吊桶质量为50kg,吊桶满载时一次可装水1.5t),直升机飞到火头上空,把水洒下去,可直接将火头熄灭。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复习课件精品课件

区别
能的形式没有变 能的形式已经发生改变
三、比热容
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特性 之一。
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 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 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无关,它仅与 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比热容表示物质吸热放热能力。
C水= 4.2×103J/(kg·℃)
小 D、以上都不是
12、把一玻璃板放入水中,取出之后, 玻璃板上会有一些水粘在上面,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B、 快速取出玻璃就不会有水 C、 水扩散到了玻璃中 D、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13、用力压缩一个物体时,下列说法
正确的(C )
A、物体中的分子会被压得变小
10、 坐在客厅里的客人能闻到厨房里
做菜时的香味,这是因为( C)
A、客人觉得饿了 B、炒的菜是一种很特别的菜 C、物质的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 D、只有气体的分子是运动的
11、 将两木板刨得很平,然后将它们紧 紧地贴在一起,拿开手后两木板仍不能
吸引在一起,原因是(C )
A、木板中的分子没有引力 B、木板之间有空气,分子停止运动 C、木板之间的分子间隔太大,作用力太
7、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是( C)
A.在火上点燃火柴头,使火柴头温度升高
B.冬天人们围着火炉烤火身体感觉暖和
C.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
D.在阳光照射下,水盆里的水温度升高
8、以下现象中,由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的现象是D( )
A.古代人“钻木取火” B.电炉通电后,电炉丝发红了 C.晒太阳时感到暖和 D.水壶中水沸腾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来
初中物理内能、比热及热传递计算复习巩固提高练习1

用心 爱心 专心1内能、比热及热传递计算复习巩固提高练习【例1】 已知1g 甲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2.1J 的热量,1g 乙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4.2J 的热量,1g 丙液体温度升高1℃需要2.8J 的热量.分别取甲、乙两种液体各60g ,以相同的热源加热,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取90g 的丙液体,以相同的热源加热,则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 ( )A .落在Ⅰ区B .落在Ⅱ区C .与甲重叠D .与乙重叠<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分别确定三种液体的比热容:02.1J /kg C C =⋅甲(),04.2J /kg C C =⋅乙(), 02.8J /kg C C =⋅丙()结合题意和图像可知,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即甲、丙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关系由Q Q =甲丙,得90g 2.8260g 2.1t m c t m c ∆⨯===∆⨯甲丙丙丙甲甲 所以 2t t ∆=∆甲丙类似可找出乙和丙升温的关系:90g 2.8160g 4.2m c t t m c ∆⨯===∆⨯丙丙乙丙乙乙 所以 t t ∆=∆乙丙,即丙液体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相同.<答案> D【例2】 (湖南长沙)有质量相同、比热容不同、温度不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甲的温度是44℃,乙的温度是32℃,丙的温度是24℃.如将甲和乙混合后,温度为36℃;如将乙和丙混合后,温度为30℃.问甲、丙混合后,温度将变为多少?<分析> 本题中一共进行了三次热交换,可写出三次热交换的热平衡方程式,由于甲、乙、丙质量相等,可找出甲、乙、丙的热容关系,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得甲、丙混合后的温度. 当甲、乙混合达到热平衡时,有Q Q 放吸=,即c m t c m t V V 甲甲乙乙=.得(4436)(3632)c m c m =甲乙--. 解得2c c =甲乙.当乙、丙混合达到热平衡时,有Q Q ''=吸放,即c m t c m t '=V V 乙乙丙丙. 得(3230)(3024)c m c m -=-乙丙,解得3c c =乙丙.设甲、丙混合后的最终温度为t ,有c m t c m t ''=V V 甲甲丙丙,(44)(24)c m t c m t -=-甲丙.③ 将12c c =甲乙和13c c =丙乙代入③式得11(44)(24)23c m t cm t -=-乙丙.解得t=36℃. 【例3】 已知金属铜与铁的比热容c c >铜铁,将质量和初温均相等的铁球和铜球放到冷水中,当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再靠在一起,则热量会怎样传递?<分析> 根据Q cm t V =,即0Q cm t t -=(),我们可以得到0Qt t cm=-,c 越大,则t 越大(降低的温度Q cm 小),则t 大的球将会传热给t 小的球,即铁球将会传热给铜球.注意:是因为放热,t V 用0t t -;传递的是热不是温度,直到它们的温度相同为止.【例4】 有一堆潮湿的石子,它的比热容为31810J (kg C)./⨯⋅︒,干燥砂石的比热容为30.9210J kg C)/(⨯⋅︒,求:(1)砂石中水的含量(2)这堆砂石的密度(24ρ.ρ=砂水)<分析> (1)设这堆砂石的质量为M ,其中水的质量为m ,当吸热,温度变化时,有:cM t c (M m )(c m )t ⎡⎤=+⎣⎦V V 砂水-333181009210()4210.M .M m .m ⨯=⨯-+⨯,1126841m .%M == (2)质量为M 的砂石的体积m M m V ρρ-==石石石砂,137M Mρρ.ρV M m ===-石砂砂石注意:砂石体积并不因有水而变大,所以密度只会变大不会变小.用心 爱心 专心2【例5】 (武汉)现有20℃的凉水和80℃的热水可供任意选用,若某人需要50℃的温水洗澡该怎样办?若在配水的过程中没有热损失,且希望得到50kg 这样的温水,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确切的配水方法.<分析> (1)当热水和凉水混合时,由于有温度差,因而会发生传热现象,热水的温度会降低,凉 水的温度会升高.取适当的凉水和热水混合,可得到50℃的温水.(2)取热水和凉水混合时,容器会吸热,同时也会向空气中散热,这些都称为热损失.题目中假定没有热损失,即意味着在混合过程中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凉水吸收,有Q Q =吸放,设所需热水的质量为m 热,热水的初温0t =热80℃;所需凉水的质量为m 凉,凉水0t 凉=20℃,热水与凉水的混合质量为50kg m =,混合温度t =50℃. 由Q Q =吸放及质量关系可得()()00c m t t c m t t -=-水热热水凉凉 ①,m m m +=热凉 ②由①式得00502018050m t t m t t----热凉凉热===.结合②式得25kg m m ==热凉.即热水和凉水各取25kg 可得50kg 、50℃的温水.【例6】 现有70℃的热水50kg ,10℃的冷水50kg ,要配置成温度为36℃的温水,问最多能配置多少千克? <分析> 把这两种温度的水混合在一起后,热平衡温度在10℃-70℃之间,如果都混在一起,质量是100kg ,但温度不一定在36℃,所以应先确定36℃水中两种温度水的质量比,然后判断出哪种温度的水用得多.设需要热水1m ,需要冷水2m ,则:101202()()cm t t cm t t -=-,021201361013703617t t mm t t --===-- 由上式知道冷水用得多,所以:250kg m =,12131350kg 38.24kg 1717m m ==⨯=最多配置36℃的水的质量为:【例7】 将一杯热水倒入盛有一些冷水的容器中,冷水的温度升高了10℃,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的一杯热水,冷水的温度又升高了6℃,如果再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则冷水的温度可再升高多少度?<分析> 三次热平衡的过程,根据热平衡公式可以列出这三个热平衡公式,综合三式即可以解出:设容器内冷水的质量为1m ,初温度为01t ,每杯热水的质量为2m ,初温度为02t ,则.第一次把热水倒入冷水中有:()11202011cm t cm t t t ⎡⎤=-+⎣⎦V V()1202011010m m t t ⎡⎤=-+⎣⎦……①第二次把热水倒入冷水中有:()1222020112()c m m t cm t t t t ⎡⎤+=-++⎣⎦V V V()12202016()106m m m t t ⎡⎤+=-++⎣⎦……②有①式和②式解得:123m m =,0201()40t t -=℃……③ 第三次再把热水倒入冷水中: 把③式代入上式得:再升高的温度为:34t =V ℃【例8】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若有3个分子在运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个分子没有机械能B .3个分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内能C .3个分子组成的物质没有内能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 因为分子在运动,所以有机械能,故A 错.物质内能是指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个分子不是大量分子,所以它们的运动不是内能,故C 正确.本题应选C .【例9】 液体蒸发的快慢是由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来决定的,如何用分子运动和内能的有关知识来解释?<解析> 液体蒸发,实质上是液体内部速度较大的分子摆脱其他液体分子的吸引飞离液面的一种现象.如果液体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速度大的分子就越多,飞离液面的分子就越多,蒸发就越快.如果液体的表面积越大,在液面的分子就越多,飞离液面的分子就越多,蒸发就越快.跑出液面的分子若在液面附近运动,其中一部分又会回到液体中,如果液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从液面跑出的分子就越快地被吹走,液面附近的蒸发出来的分子就越少,返回液体的分子就越少,离开液面分子比返回液体的分子就越多,蒸发就越快.【例10】对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对吗?<解析>做功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那么怎样确定一个物体的内能是否改变呢?让一个铁块从外界吸热,即从外界得到内能,会测出铁块的温度变化了.所以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了,说明它的内能变化了.让一块0℃的冰从外界吸热,即从外界得到内能,会看到冰熔化成0℃的水,虽然温度没有变化,但这些0℃的水比原来0℃的冰的内能要大.所以一个物体的物态变化了,说明它的内能变化了.由内能的定义知: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少了,它内部分子的数目也减少了,那么它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即内能也随着减少了.所以一个物体的质量变化了,说明它的内能也变化了.综上所述,可以通过一个物体的温度、状态、质量来确定它的内能是否改变.对题中的问题来说,拿一段铁丝来回弯几下,用手摸弯折处,感觉温度比原来高了,说明弯折处的内能增加.如果要是把这一段铁丝从某一处慢慢提到一定高度,虽然外界对铁丝做了功,但铁丝的温度、状态、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它的内能也没有变化.可见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例11】夏天开啤酒瓶盖时,会听到“嘭”的一声,瓶口有一股“白气”,这是为什么?<解析>打开啤酒瓶的一瞬间,瓶口上方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口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而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例1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的车胎打气,过一会儿筒壁会热起来,解释此现象时,甲同学说:“这是由于活塞上下移动和筒壁摩擦,由于摩擦生热使筒壁温度升高引起的.”乙同学说:“这是由于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又由于热传递筒壁也热起来.”他们俩谁说得对呢?<解析>筒壁热了,说明筒壁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了.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把一个物体放在比它的温度高的环境中,这个物体从外界吸热,它的内能就增加;把一个物体放在比它的温度低的环境中,这个物体就向外界放热,它的内能就减少.所以说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外界消耗某种形式的能对物体做功,如果把某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这个物体的内能就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如果是把物体的内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这个物体的内能就减少.所以说做功改变内能的本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与筒壁摩擦可以生热;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也可以生热.实际当中用手摸气筒时,感觉气筒的最下端热,活塞一般压不到这个位置.活塞跟气筒上下的摩擦次数是一样的,而气筒上下不一样热,说明由于摩擦使气筒发热不是主要原因.那么主要原因是活塞越往下压,对气筒内空气做功越多,消耗的机械能也越多,转化的内能也越多,气筒内空气温度就越高,由于热传递,气筒下部的温度也越高.所以乙同学的讲法是对的.【例13】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球,甲用不传热的细线悬挂,乙放在不传热的水平面上,若使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且设它们都不向空间散热),那么,两球内能的增加量是()B.乙球多些C.一样多D.无法比较<解析>如果忽略其他因素,两球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它们的内能增加是相同的.但吸热后两球将发生热膨胀,它们的体积增大,对于乙球来讲,它的重心要升高,也就是说它的总势能要增大,即乙球的机械能增大,而它机械能的增大必须由其他的能量转化而来,那么它只能是消耗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由此可见,乙球内能增加量要小于甲球.<答案> A用心爱心专心 3。
中考物理复习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

例3(2022· 广西百色)用冷水冷却发动机,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 ___大____(选填“大”或“小”)的特性。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 __做__功___(选填“压缩”或“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2020·广西北部湾经济区Ⅰ卷)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河岸上 沙土热得烫脚,但河水却非常凉爽,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_大______(选 填“大”或“小”)。
6.(2018·广西贺州)用同一盏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 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如图17-1所示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质 的温度比乙物质的温度升高得___快____(选填“快”或“慢”),甲物质 的比热容__小__于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3)被加热液体(尤其是易燃液体)不能过满,以免发生意外
实 验
加热相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
结 论
间较长,即水比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多
续表
评 估
实验存在的不足:①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如风向、不同物质的散热
交 流
情况等;②难以控制酒精灯火焰的大小完全相同
(1)实验方法改进: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加热器和可封闭的容器
考点4 热量及其相关计算 抢分攻略
1.热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可以用“吸收”或 “放出”来表述。
2.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
(1)吸热公式:Q吸=cm(t-t0) (2)放热公式:Q放=cm(t0 - t)
3.关于物质混合或接触时的热量问题,若题目明确不计热量损失, 则Q吸=Q放;时间足够长时,两物体末温相等。
(4)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能__量___的多少叫做热量。国际单位制中, 热量的单位是_焦__耳__(__J_)_。
初中物理人教九年级(2023年新编)第十三章 内能1 比热容 习题

第3节比热容第1课时认识比热容01知识管理)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比较方法: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比较它们_________;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__________.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______.物理方法:本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2.比热容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_____和______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________.注意:比热容反映的是物质吸、放热的能力,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02基础题)知识点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如图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加入_____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或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_________的多少,从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2.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食用油加热,他得到下表中的数据.(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______和______.(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有关.(3)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比热容3.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B.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C.比热容跟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有关D.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4.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大B.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C.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大5.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J/(kg·℃),其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杯酒精倒去一半,剩下酒精的比热容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易错点:不知道如何比较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6.经常下厨的小关发现,同时用相同的锅和燃气灶加热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食用油的温度总是升高得快些.在相同时间内( )A.水吸收的热量较多B.食用油吸收的热量较多C.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一样多D.无法比较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多少03中档题)7.在下列过程中,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把铜放在热水中再取出B.把煤块碾成煤粉C.水凝固成冰D.水吸热升温8.(曲靖中考)在比较两种不同液体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升高快慢的实验中,需要控制一些变量,下列各控制内容,有必要的是( )A.加热时所用酒精灯里装有的酒精量必须相等B.盛放液体的容器要相同,两种液体的质量要相等C.两种液体的体积要完全相等D.两种液体的初温一定要相同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状态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终三块金属的温度不同B.最终三块金属放出的热量相同C.冰熔化时的温度可能高于0 ℃D.丙的比热容一定大于甲、乙的比热容10.(滨州中考)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40 ℃B.0~6 min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C.8~10 min甲和乙继续吸热,虽然温度各自保持不变,但甲和乙的内能都不断增加D.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11.(呼和浩特中考)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某同学选取水和食用油各200 g,用如图甲所示两组相同的器材进行了实验,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甲乙物质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20645食用油20670(1)请在图乙所示的坐标图上,作出实验中两组物质的“温度—时间”图象.(2)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_____(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3)若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停止加热,冷却相同时间后_____(填“水”或“食用油”)的末温高.04拓展题)12.(潍坊中考)将某种固态物质放入加热功率恒定的装置中,对其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态时是晶体B.在ab段内能增加C.在cd段仍需吸收热量D.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大13.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 kg,丙物体质量为2 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 ℃,吸收热量如图所示,则甲、乙、丙三个物体的比热容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_____.第2课时比热容的应用及计算01知识管理)1.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1)水的比热容大,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热(或放热)_____,所以发动机用水冷却、暖气用水作媒介.(2)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_____,可调节温度,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中的小.2.热量的计算物体的吸热公式:Q吸=__________物体的放热公式:Q放=__________说明:在热传递过程中,不计热量损失时,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等于另一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02基础题)知识点1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1.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是( )A.热水袋用水来取暖B.夏天中午洒水车洒水降温C.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D.城市建造人工湖来调节气温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如下表所示.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若吸收或放出同样多的热量,温度变化较大的是______,据此可解释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沿海地区要_____(填“大”或“小”)的现象.知识点2热量的计算3.一杯水,温度由30 ℃加热到50 ℃时吸收的热量为Q1,再由50 ℃加热到70 ℃时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的大小关系为( )A.Q1>Q2B.Q1<Q2C.Q1=Q2D.无法判断4.将质量为1 kg、初温为20 ℃的水加热到100 ℃,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质量为2 g的烧红的铁钉,温度为600 ℃,用水将它降温到100 ℃,释放的热量为______J.[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铁的比热容为0.46×103 J/(kg·℃)]5.(泰安中考改编)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0.5 kg、温度为70 ℃的水放出4.2×104J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_______,降低到_______.[c水=4.2×103 J/(kg·℃)]6.质量是500 g的铝块,放出880 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12 ℃,则铝块原来的温度是______℃.[c铝=0.88×103 J/(kg·℃)]7.(东营中考)为了取暖,每天需要给房间供热4.2×107J.若流进房间散热器的水温是60 ℃,流出的水温是56 ℃,则每天需要________kg的水流经散热器.[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8.(青岛中考)如图是质量为100 g的某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前10 min 它吸收的热量是7.2×103 J.求该物质的比热容.【易错点:求水温变化时忽略水的沸点】9.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2 kg,温度是30 ℃的水,吸收7.56×105 J的热量之后,温度将升高_______.[c 水=4.2×103 J/(kg·℃)]03中档题)10.(杭州中考)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QmΔt得知( ) A.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B.比热容跟质量成反比C.比热容跟温度变化成反比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11.质量均为1 kg的铝块、铅块、水银和水(c水>c铝>c水银>c铅),将铝块和水银从40 ℃加热到50 ℃,铅块和水从10 ℃加热到20 ℃,则吸热最少的是( )A.铝B.水C.铅D.水银12.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时,降低相同温度,则( )A.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大B.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小C.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3.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铜块和水放出相同的热量后(c铜<c水),再把铜块放入水中,它们之间( )A.不发生热传递B.热量由水传给铜C.温度由铜传给水D.热量由铜传给水14.如图所示是电暖气和暖手宝,电暖气充入的是比热容_____(填“大”或“小”)的液体,是为了通电后升温速度_____(填“快”或“慢”);而暖手宝要充入比热容_____(填“大”或“小”)的液体,是为了使它在一次通电加热后可以放出更_____(填“多”或“少”)的热量.15.(青岛中考)质量之比为2∶3的甲、乙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7∶5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16.如图甲所示是用水来冷却热牛奶的示意图,图乙所示是热牛奶和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中表示热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是_____(填“Ⅰ”或“Ⅱ”),若水的质量为1 kg,牛奶的质量为0.5 kg,则牛奶的比热容是______J/(kg·℃).[不计热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17.小红在自然条件下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 kg,相同时间内冰和水吸收的热量相同.[c水=4.2×103 J/(kg·℃)](1)CD段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冰熔化过程中BC段吸收的热量是多少?(3)计算出冰的比热容.04拓展题)18.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种液体加热(如图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m a、m b、c a、c b表示a、b两种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m a=m b,则c a>c bB.若m a>m b,则c a<c bC.若c a=c b,则m a>m bD.若c a>c b,则m a>m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和比热容综合复习 (一)模块一 分子动理论和扩散现象 一、知识点1.分子动理论⑴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有间隙; ⑵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为引力和斥力; ⑶分子是不停无规则运动的,温度高,运动快.2.扩散现象⑴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 ⑵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⑶扩散现象不局限于气体和液体,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⑷扩散现象也不局限于同一状态的不同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之间同样能发生扩 散现象.考点:分 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A 、花的芳香类物质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扩散充满空间, 所以花香四溢,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B 、破镜之所以不能重圆, 是因为破碎的镜片间的距离较大, 大于分子力的作用距离, 并不是由分子间的斥力造成的, B 解释正确,符合题意;C 、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氧气分子在压力作用下,分子间距变小,被压入钢瓶,解 释正确,不符合题意;D 、由于钢丝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钢丝很难被拉断,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测试题】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C .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考点:分 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解析:A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物体的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 A 不正确;B .破镜不能重圆, 是因为玻璃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 10倍以上, 超出了分子 力的作用范围,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 B 不正确;C .花香四溢,是因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果,故 C 正确;D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故 D 不正确.二、例题精讲 【例 1】★用分子运动论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 .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 . 氧气被压入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B . 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D .铁丝很难被拉断﹣﹣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C【例 2】★ 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 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 )B . 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 D .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解析两 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答案C【测试题】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 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 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 .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B . 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C . 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D .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解析:因 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 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 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故向上拉玻璃板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将变大,不是因为沾水,故 ABC 错、 D 正确. 答案:D 【例 3】★★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 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 两个铅拄就会结合起来, 甚至下面 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现象说明 ( )A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B . 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A .两铅块被压得太紧 C .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C .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 .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解析: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两个铅柱的 分子间的距离很近,分子间的引力使它们紧紧结合在一起.物质的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铅柱下面能吊起重物, 只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A【测试题】 两滴水银接近时能自动结合为一滴较大的水银滴,这一现象说明 ( ) A .分子间存在引力B . 分子间存在斥力C . 分子间有间隙D .物质间有扩散现象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两滴水银之所以会合成一滴是因为当分子相互靠近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吸力, 滴水银合成了一滴. 答案:A模块二 内能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一、知识点1.内能 ⑴物体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统称为内能; ⑵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 大; ⑶分子势能: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具有分子势能.分子作用力越大, 分子势能越大.2.改变内能的方式:⑴热传递; ⑵做功.二、例题精讲【例 4】★ 物体的内能是指 ( ) A .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B .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C . 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D .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考点:内 能的概念.解析:物 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误, B 正确. 答案:B 测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内能是由于分子运动所具有的,就是动能B . 0℃时,物体的内能为零C .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上没有能量D .内 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能 考点:内 能的概念.解析:A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说 法错误;将两ACD 错B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说法错误;C、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上没有机械能,但是有内能,故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答案:D【例5】★★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一定和0℃的水内能一样大B.0℃的水一定比5℃的水内能小C.0℃的水一定比5℃的水热量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考点:内能的概念.解析:A 、0℃的冰变为0℃的水,这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所以同质量的0℃的水内能大,A 选项没有说质量,因此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由于没有说明质量的大小,因此0℃的水不一定比5℃的水内能小,因此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热量是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的热量” ,因此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D【测试题】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kg 水和1g 水内能相同考点:内能的概念.解析:A 、同一个物体质量不变,状态不变,温度降低,物体内能一定减少.符合题意.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热量传递方向跟物体的内能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C、温度为0℃的物体也有内能.不符合题意.D、1kg 水和1g水状态相同,温度相同,1kg 水质量大于1g水的质量,所以1kg水内能大.不符合题意.答案:A例6】★★★质量相同的0℃的冰、0℃的水、0℃的水蒸气中,它们的内能( )A.一样大B.冰的内能最大,水蒸气的内能最小C.水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D.水蒸气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测试题】一杯0℃的冰和一杯0℃的水,比较其内能的大小( ) A.水的内能一定较大B.冰的内能一定较大C.若冰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则冰的内能一定比水的内能大D.若冰和水的质量相等,冰的内能一定比水的内能小例7】★★★科考队员在野外考察时经常利用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所示的是将一定质量的冰,从﹣20 ℃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B.科考队员所处位置的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C.冰熔化的过程中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都增大D.水沸腾的过程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内能的概念.解析:A 、由图可见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8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实验中水的沸点是80℃,说明科考队员所处位置的大气压高低于标准大气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冰熔化的过程,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D【测试题】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考点:分 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A 、分子运动得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地越剧烈;又物体内能的大小和 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当质量和状态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 A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 、热量是发生在热传递过程中,是一个过程量,不是状态量,因此不能说物体的热 量,可以说物体的内能,故 B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 、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但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温度无关,故 C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 、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故 D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例 8】★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热传递,是因为具有相同的 ( ) A .热量 B . 熔点C .内能D .温度考点:热 传递. 解析:如果两个物体间的温度相同,那么它们之间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答案:D 【测试题】 两个物体相接触,热量不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的原因,是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 ()A .温度B . 热量C .内能D .比热容考点:热 传递. 解析:热传递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进行传递.高温物体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内能增加;当两个物体没有温度差后,热传递现象也就 停止.答案:A 【例 9】★★把一块 0℃的冰投入 0℃的水里 (周围气温也是 0℃ ),过了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 .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考点:热 传递.解析:把 一块 0℃的冰投入 0℃的水里 (周围气温也是 0℃),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 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 答案:C【测试题】 质量相等的一块铁和一杯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那么 ( )A .热量由铁块传给水B . 热量由水传给铁块C . 铁块和水之间没有热传递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考点:热 传递.A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内能增加 C .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机械能增加B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热量增加 D .分子运动速度不变内能增加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水的比热容最大,相同质量的铁块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较小,但由于铁块和水的初温没有告知,无法判定两者末温的高低,因此它们之间的热传递方向也无法确定.答案:D 【例10】★(多选)下列现象及做法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烈日下的石凳表面温度升高B.铁丝多次弯折处温度升高C.冬天利用暖气取暖D.钻木取火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A 、烈日下的石凳表面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石凳的内能,符合题意;B 、铁丝多次弯折处温度升高,是对铁丝做功增加了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C、冬天利用暖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符合题意;D 、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增加了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答案:AC【测试题】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B.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C.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熔化了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解析:冬天人们搓手取暖,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觉到热,古代的人钻木取火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B 、D 都不符合题意;外界温度升高,热量从大气转移到积雪,使积雪熔化,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符合题意.答案:C【例11】★ 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天寒地冻,人们在室内烧炭火取暖B.感冒发烧,人们用湿毛巾敷额头降温C.烈日炎炎,人们走进空调房避暑D.电炉通电,电热丝发热变红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解析:在室内烧炭火取暖,用湿毛巾敷额头降温,走进空调房避暑,这三种方法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移过程,故A、B、C 都不符合题意;炉丝发热变红是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符合题意.答案:D【测试题】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互搓,手会发热B.晒太阳时,人觉得热C.对手哈气,手会变热D.在火炉旁,身体变热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解析:A 、两手互搓,对手做功,手的内能会增大,温度会升高,符合题意;B、晒太阳时,通过热传递改变人的内能,人因此会感觉热,不符合题意;C、对手哈气,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所以手会变热,不符合题意;D、在火炉旁,火会以热辐射的方式使身体变热,不符合题意.答案:A模块三比热容和热值一、知识点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C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能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⑴单位:焦/(千克·摄氏度)、J/(kg ·°C);⑵物理意义:c 水=4.2× 103 J/(kg °·C)表示:1kg 的水温度升高1°C所吸收的热量为4.2× 103 J;⑶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⑷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 t-t0 ),Q放=cm(t0-t).2.燃料的燃烧值:燃烧值是燃料的特性,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的特性.它反映的是燃料燃烧过程中所释放热量本来大小的物理量.⑴意义:表示相同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⑵燃料燃烧发热计算公式:Q=mq,m为燃料质量,q 为热值,单位为J/kg(焦每千克).二、例题精讲【例12】★ 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B . 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D .水的传热本领比沙石的传热本领差考点:水 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解析:沿海地区和沙漠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的吸放热条件下, 水的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 答案:B 【测试题】炎热的盛夏, 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 而当人赤脚走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 这主要是因为 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 .热量B . 质量C .比热容D .密度考点:水 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解析:沙子烫,海水凉,它们的比热容有关,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 凉,砂子烫.答案:C【例 13】★★在测定汽油热值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 Q 为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 量,m 为燃烧汽油的质量.请根据表中数据写出 Q 与 m 的关系式: .【测试题】0.3kg 的酒精完全燃烧放出了 9.0× 106J 的热量,则酒精的热值为 ___ ×107J/kg ;5kg 酒精的热值又是多少呢?答:____ ×107J/kg .∵ Q = mq , ∴酒精的热值:Q 9.0 106J7q = Q=9.0 10 J=3.0× 107J/kg ,m 0.3kg热值是物质的特性,与物质的质量无关,A .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 C . 水的热量大于沙石的热解析:由 表中数据可得: 7 7 7 7 8 8Q 2.3 107 J4.6 107J 6.9 107J 9.2 107J 1.15 108J 1.38 108J= = = = = = = 4.6×m 0.5kg 107J/kg ,∴ Q = (4.6× 107J/kg)× m答案:Q =(4.6×107J/kg) × m 1.0kg 1.5kg 2.0kg 2.5kg 3.0kg 考点:燃料的热值. 解析:5kg 酒精的热值是 3.0× 107J/kg .答案:3.0;3.0.模块四 热机和汽油机的四个冲程 一、知识点1.内燃机 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叫做热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 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做内燃机,最常见的是汽油机和柴油机.2.汽油机工作过程: ⑴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端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组成的 燃料混合物从进气门吸入气缸.当活塞运动到气缸的最下端时,进气门关闭.此过 程中无机械能变化.⑵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气缸的最下端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 被压缩,混合气体的压强增大,温度升高.此过程中机械能转换成内能.⑶做功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火花塞产生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 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此过程中内能 转换成机械能.⑷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由下向上运动;废气排出气缸.为下 一个循环最好准备. ⑴吸气冲程⑵压缩冲程⑶做功冲程⑷排气冲程二、例题精讲【例 14】★★热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过程是()A .内能→化学能 →机械能B . 化学能→内能 →机械能C . 化学能 →机械能 → 内能D . 内 能 → 机械能 → 化考点: 热 机. 解析:热机工作时需要燃料,即通过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而后通过内能做功,即 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B【测试题】 某机器的能量流向图如图所示,据此推测该机器可能是 ( )此过程中无机械能变化,活塞的惯性使汽油机进入下一个循环.A.热机B.电动机C.发电机D.电热水器考点:热机.解析:A 、如图该机器将一部分内能转化成了机械能,还有一大部分内能散失掉了,所以该机器是热机.B、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C、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D、电热水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机器.答案:A 【例15】★★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解析: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压缩冲程活塞向下运动,压缩燃料混合物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带动曲轴转动,对外提供动力.答案:C【测试题】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将机械转化成内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考点: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解析:在压缩冲程中,燃料混合物被压缩,混合气体的压强增大,温度升高.此过程中机械能转换成内能.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