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重点习题

合集下载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一年级下册PPT课件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一年级下册PPT课件

13 +17
30
50 -30
20
答:还剩20元钱。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要买海豚玩具、贝壳工艺品和海螺,一共需要多少元?
23+25+13= 61(元) 2 3
+25
或 2 3 4 8
+25 +13
48 +13
48 61
61
答:一共需要61元钱。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原本车上有33人,下去了14人,又上来了13人, 现在车上还剩多少人?
77-60=17(人)数以最可接以近租127号,和且3号不这超两过辆。车所。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 顺序进行计算;列竖式计算时,可以写 成一个竖式,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同学们下课啦!
33-14+13= 32(人)
33 -14
19 +13
32
答:现在车上还剩32人。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接力赛。
30+12 +26 68
-44 24
+16 40
-26
14
45+37 -38 44 +11 55
-46
9
+29 38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看图列式。
布偶34元 机器人26元 积木17元 34 + 26 + 17 = 77 (元)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用50元钱去买一个海螺和一个珊瑚,还剩多少元钱?
50-13-17= 20(元)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7.5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7.5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7.5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1. 知识点概述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并且掌握了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口算。

本次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 前置知识在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加数、被加数、减数和被减数的概念3. 学习目标•掌握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能够在口算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进位和借位策略。

4. 学习内容4.1 连加运算两位数的连加运算指的是,在计算一个式子时,需要将两个两位数进行连加。

比如:23+34+18计算这个式子时,我们需要先将23和34进行加法计算,得到57,然后再将57和18进行加法计算,得到最终结果75。

我们可以使用竖式来进行连加运算,具体步骤如下:23+ 34----57+ 18----754.2 连减运算两位数的连减运算指的是,在计算一个式子时,需要将两个两位数进行连减。

比如:54−19−25计算这个式子时,我们需要先将54减去19,得到35,然后再将35减去25,得到最终结果10。

我们可以使用竖式来进行连减运算,具体步骤如下:54- 19----35- 25----104.3 加减混合运算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指的是,在计算一个式子时,需要进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比如:85−23+17计算这个式子时,我们需要先将85减去23,得到62,然后再将62加上17,得到最终结果79。

我们可以使用竖式来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具体步骤如下:85- 23----62+ 17----795.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连加运算、连减运算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习在口算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进位和借位策略。

6. 练习题1.34+45+21=?2.63-27-16=?3.78-25+17=?4.37+26-12=?5.56-24+31=?6.41-19+43=?7. 总结本节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计算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导学生发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现象。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怎样计算呢?2. 探究新知- 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 示例:8 5 - 3 = 10,先计算8 5 = 13,再计算13 - 3 = 10。

-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总结规律。

3. 实践操作- 分组讨论,每组出一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其他组计算。

- 教师选取几道题目,全班一起计算,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4.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 强调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存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4.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下一节课如何进行针对性教学?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孩子在家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情况。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5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5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5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两位数的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将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PPT展示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5.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2. 板书内容:- 两位数连加运算- 两位数连减运算- 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运算规则及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题目。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3. 拓展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些有趣的应用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课题:买纪念品---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80-83页,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信息窗5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提示:对于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可以创设买标本付钱的情景,让学生模拟付钱的两种形式,从而理解两种算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买标本情景,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人民币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计算38-27+14 60-12-37 56+24-15二、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馆区,妈妈决定带领小红去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家,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好吗?设计意图:看完标本买标本,很自然的创设了连续的情境,也为学生理解“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的算理创造了购物情景。

(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标本?(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学生说,教师板书:⑴海豚玩具每只23元⑵珊瑚标本每只17元⑶海螺每只13元⑷贝壳每只25元小红提出问题:"同学们,我用50元钱买海螺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我用50元钱买海螺和珊瑚标本,还剩多少元钱?”谁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信息?谁愿意把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说一说?(同桌互说)(2)小组讨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竖式略)(1)50-13=37(元) 37-17=20(元)(2)50-13-17=20(元)谁能说一说这种算法的理由:在这里教师可以设计小红,教师扮演售货员,让学会演一演付钱的方法,谁演小红。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加法、减法、加减混合;2.学会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法进行运算;3.掌握对20以内的数进行加减法运算;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连加运算的方法;2.连减运算的方法;3.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难点:1.加减混合运算的解法;2.需要注意加、减顺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出题让学生进行口算:1.1+3=?2.2+5=?3.7-3=?4.10-5=?2.新知内容的讲解(1)什么是连加运算连加运算是多个数相加的运算。

如 2+3+4=9。

(2)什么是连减运算连减运算是多个数依次进行减法运算,如 15-6-3=6。

(3)什么是加减混合运算加减混合运算是多个数依次进行加减运算,如 2+4-3=3。

(4)如何进行连加和连减运算以连加为例:2+3+4=?先加起来2和3,得到5,再加上4,得到9,因此2+3+4=9。

以连减为例:15-6-3=?先减去6,得到9,再减去3,得到6,因此15-6-3=6。

3.案例分析教师出示具体的例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计算,如:4-2+7-5=?解法一: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减去2,得到2,再加上7,得到9,最后减去5,得到4。

因此 4-2+7-5=4。

解法二:先把同类项相加,4-2+7-5可以化简为(4+7)-(2+5),即11-7。

因此4-2+7-5=4。

4.加减混合运算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由学生先自己尝试计算,再与同桌或全班同学讨论研究答案,最后由教师分享正确的解法,如:1.3+5-2=?解法:先加3和5,得到8,再减去2,得到6。

因此,3+5-2=6。

2.6-2+4+3=?解法:先减去2,得到4,再加上4和3,得到11。

因此,6-2+4+3=11。

5.练习题集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1.9-5+3=?2.8+4-7=?3.10+6+3=?4.18-7-5=?6.知识总结小结一下当天所学知识,问学生们:什么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如何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还要解决哪些问题?四、教学反思在教学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掌握程度,分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减、连加、加减混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连减、连加、加减混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正处于关键时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减、连加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我设计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教学课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相关知识点。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理解连减、连加以及加减混合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掌握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商品的价格变化,引出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在黑板上用粉笔展示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例题,并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明白其运算规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一些简单的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题目,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复杂的加减混合题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连减、连加、加减混合的定义、运算规律以及一些典型例题。

通过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的书包里原来有20本书,他拿走了3本,又放进去5本,请问现在书包里有多少本书?2. 小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他又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块橡皮,花了2元,请问小华最初有多少元钱?答案:1. 现在书包里有22本书。

2. 小华最初有7元钱。

六 大海边——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六 大海边——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点?2. 探究新知- 讲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律。

- 学生尝试计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题目,教师指导。

3. 实践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巩固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分析。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号的正确使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遇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问题,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3. 学生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如何?4.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教案根据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材编写,适用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连加、连减
一、填空。

二、用竖式计算。

(1) 46+36+18=
(2) 93-26-35=
三、二(4)班搞评比,下面就是二(4)班6月份第一周的评比情况。

二(4)班 6月份第一周综合评比表
(1)分别计算出五个组学习、纪律、发言、活动4项的总和。

看看哪个组全部的4项得的小红花最多。

(2)分别计算出各个单项五个小组得小红花的朵数之和。

(3)通过计算,你们准备给各个小组提出哪些意见或建议?又准备给二四班的全体同学提出些什么建议呢?
加减混合
四、竖式计算
(1) 37+49-68=
(2) 90-66+38=
五、先判断下面题目是否正确,然后再把不正确的题目改正过来。

六、从下面各数中任选3个组成一道学过的题目,再计算出来。

57、23、62、18、48、72
七、公园里开设了一个"垂钓角"供游人们钓鱼,周六上午,"垂钓角"的池子里有93条金鱼,到了下午,游人们从池子里钓走了77条金鱼,工作人员在下午静园时,又往池子里投放了69条金鱼供游人们星期天垂钓,这时池子里有多少条金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