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一个小贩的生存智慧
摆摊小悟

有不少上班族摆地摊为的是体会一种人生经历。
正像他们自己的口号中说的:在地摊中创业,享受单纯的快乐,在心理专家费嘉看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现在的上班族不再满足虚幻的体面,向往不体面背后的自由、自主和自在,因此才上街摆摊。
如今我也加入了这个大军,为的却是和孩子一起经历,一起再成长!摆摊小悟杨萍一直以来我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偶然的一次摆摊,让我对生活有了一点新的认识,新的感悟。
人生就是不断的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学习的过程,也只有在不断地学习研究、不断地被激励和信任的状态下,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享受生活。
愤怒的小鸟是最近风靡一时的儿童游戏,很多小孩子也在耳熏目染中喜欢上了那几只小鸟,特别是印有愤怒小鸟的T恤,孩子们更是喜欢。
我去给孩子买这种衣服时,为了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买了整整一提,大中小码各一件。
除了儿子穿的,剩下的我想到了门口热闹的夜市,何不带着儿子体验一下地摊生活。
于是吃过晚饭,6点半钟,我带着儿子抒沛提着小箱子来到了夜市的一角,摆开了架势,开始了我们的地摊工作。
说实话,第一次站在地摊前,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很不好意思张口吆喝,更担心碰到熟人,反而是5岁多的抒沛,昂起稚嫩的小脸,“妈妈看我的”,继而大声喊起来“快来看啊,漂亮的愤怒的小鸟T 恤,25元一件啦”,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引得路人纷纷回头,投来善意的一笑,却没有停下匆匆的脚步。
我对儿子说,要看到旁边有带孩子的大人再吆喝,这叫重点把握。
他点点头,认真的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
每当有孩子经过时,他就喊一次:“快来看啊,漂亮的衣服,我穿的就是这样的。
”有几个人带孩子停下看了看,因为号码不合适而放弃了。
半个小时后没有卖出去一件,这时沛有点耐不住了,而且他发现了一个问题,皱着眉头说:“妈妈,不公平,为什么只让我喊,你不做声呢?”,孩子面前,我理不直,气不壮,“因为是小孩穿的衣服,孩子喊,会卖的更好”,说这话自己就觉得脸红,“来,咱俩一块来”“快来看儿童T恤啊,漂亮的小背心啊!”自己仍是底气不足,声音从嗓子眼里出来,即使这样,他也高兴的跟着更大声音的吆喝。
销售励志小故事及心得感悟

销售励志小故事及心得感悟故事一:渔夫的智慧从前有个渔夫,他每天都在海边钓鱼。
一天,一个商人路过他,看到他钓到了一条大鱼,非常羡慕,就问他能否卖给他。
渔夫说:“我虽然可以卖给你,但我只是为了养活自己和我的家人,一条鱼已经足够了。
”商人见他态度坚决,便走了。
几天后,商人再次路过,看到渔夫还在钓鱼,就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考虑将鱼卖给别人来赚更多的钱。
渔夫笑着回答说:“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小渔夫,也没有想要变得很富有的欲望。
我满足于现在的生活,我从钓鱼中得到乐趣和满足,我不需要更多的钱。
”商人听后陷入了沉思。
他意识到,钱财并不是唯一的幸福来源,而那种满足于现状的心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有。
从此以后,商人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追求心灵上的满足,而不是只追逐物质的财富。
心得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逐物质财富并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幸福,而是要从内心寻找满足和快乐。
只有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满足于现状,才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故事二:勤奋的蜜蜂有一只蜜蜂搬到了新的花园里,看到周围到处都是鲜花,非常高兴。
它决定要努力工作,收集更多的花蜜。
于是,它开始一天比一天更加努力地工作,从一朵花到另一朵花,不停地采集花蜜。
它坚持不懈,一直努力到日落之前。
另一只蜜蜂看到这个蜜蜂如此努力,便忍不住问它:“你这么努力工作,一直到日落,真的有必要吗?”这只蜜蜂回答道:“我知道每一滴花蜜都很珍贵,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有更多的花蜜收集。
我愿意为了更好的结果而努力。
”心得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是建立在努力和毅力的基础上的。
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收获更多的成果。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只蜜蜂的努力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和更大的成功。
经典销售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经典销售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多厉害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进而形成一个独立学科“励志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经典销售励志小故事大道理五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销售励志小故事大道理1有一个推销员,他以能够卖出任何东西而出名,,他已经卖给过牙医一把牙刷,卖给面包师一个面包,卖给瞎子一台电视,但他的朋友对他说,如果你能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你才算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推销员.。
于是,这位推销员,不远千里来到北方,那里是一片只有驼鹿居住的森林,"您好"他对驼鹿说"现在每个人都有应有一个防毒面具" 驼鹿说:"真遗憾,可我并不需要." ,"您稍后"推销员说",您已经需要一个放毒面具了" 说着他便开始在驼鹿居住的森林地中央建造了一个工厂,"你真的发疯了"他的朋友说到,"不然. 我只是想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 。
当工厂建成后,许多有毒废气从大烟囱中滚滚而出,不久,驼鹿来就来到推销员处对他说"现在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 ,"这正是我想要的" 推销员说着便卖给了驼鹿一个,"真是个好东西啊!" 推销员兴奋地说~! 驼鹿说:"别的驼鹿也同样需要防毒面具,你还有吗" "你真走运,我还有成千上万个" "可是,你的工厂里面生产什么呢" 驼鹿好奇的问"防毒面具" 推销员兴奋而又简洁的回答。
【销售启示】:有些时候单靠说是完不成任务的,一个伟大的推销员需要创造需求并推销满足这种需求的工作.这就是从战术上升到战略的捷径~!销售励志小故事大道理2在一个促销会上,美国某公司的经理请与会者都站起来,看看自己的座椅上有什么东西。
结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椅子下发现了钱,最少的拣到一枚硬币,最多的有人拿到了100美元。
经典销售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经典销售励志小故事大道理销售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行业,它需要销售人员具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同时还需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销售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种种挑战和困难,而这些经历都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以下是几个经典销售励志小故事,它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和故事的结束,更是对成功销售的洞察和教益。
故事一:《小拉面摊的大智慧》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在街头卖拉面养活自己。
有一天,她的拉面摊被一家大酒楼收购,她成为了这家酒楼的销售顾问。
刚开始时,她被其他员工看不起,因为她只是个小拉面摊的卖拉面的。
但她总是积极主动地向顾客介绍拉面的卖点,每天都努力提高自己的销售技巧。
渐渐地,她发现,销售的关键在于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她不断改进拉面的口味,提供精细服务,推出特色套餐,并且还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团队。
最终,她的销售业绩大幅提升,她也因此获得了团队里的尊重和认可。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无论我们从事怎样的工作,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并且愿意学习和改进,我们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故事二:《蜜蜂的坚持》有一只蜜蜂,它梦想着造访所有的鲜花,收集最甜美的花蜜。
然而,它却从未成功地找到所有的鲜花。
但蜜蜂并没有放弃,它坚持不懈地飞行,不断地尝试,直到它找到了最好的鲜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销售工作中的困难和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续努力,我们终将会找到成功的花蜜。
故事三:《运动鞋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想要成为一名顶级运动鞋销售员。
他努力工作,不断学习和练习销售技巧。
尽管他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非常困难的客户,这位客户曾经对他的产品提出质疑和挑战。
但是,年轻销售员没有气馁,他仔细倾听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疑虑,并且用专业的知识和耐心的态度解答了客户的问题。
最终,这位困难的客户对他的产品产生了兴趣,并且成为了他在销售工作中最忠诚的客户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销售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耐心和细心地倾听客户的需求,并且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案。
萧条中的生存智慧第一章读后感悟50字

萧条中的生存智慧第一章读后感悟50字示例文章篇一:《〈萧条中的生存智慧〉第一章读后感悟》哎呀,最近读了《萧条中的生存智慧》这本书的第一章,可真是让我有好多想法呢!这第一章啊,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打开了我对一个全新世界的认知大门。
书里讲的那些东西,就好像是在跟我讲一个超级秘密的故事。
里面提到在萧条时期,很多人都很慌张,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似的乱撞。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那个时候,我会不会也这样呢?书里有个例子特别有趣。
说有个小商人,在生意不好的时候,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唉声叹气,而是开始想办法。
他就像一个聪明的探险家,在黑暗的森林里寻找出路。
他把自己的商品重新包装了一下,还改变了销售的方法。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做手工的时候,有时候做出来的东西不好看,但是只要我换个思路,加点小装饰或者换个做法,一下子就变得很不一样了。
我就想,这个小商人可真厉害啊!我还跟我的小伙伴讨论过这本书呢。
我跟他说:“你知道吗?书里说在艰难的时候,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我的小伙伴挠挠头说:“啥机会啊?我怎么看不到呢?”我就给他举例子,我说:“就像咱们在操场上玩的时候,大家都抢着玩滑梯,滑梯那里人太多了,可旁边的秋千没人玩。
这个没人玩的秋千就是机会啊,就像书里说的那些被别人忽略的商机。
”小伙伴听了,眼睛一下子就亮了,他说:“哇,原来是这样啊!”我觉得这第一章告诉我们,在萧条的时候,不能只看到不好的一面。
就好比天阴了,大家都觉得要下雨很倒霉,可是有些人就能看到阴天的时候风很凉快,可以出去放风筝呢。
我们得像那些聪明的人一样,有一双能发现机会的眼睛。
还有啊,书里说要有创新的想法。
我觉得这就像画画一样,你不能总是照着别人的画,得画出自己的风格。
要是大家都画一样的画,那多没意思啊。
在萧条的时候也是,不能总是用老一套的办法,得想出新点子来。
我又想到了我爷爷给我讲的故事。
爷爷说以前他们村子里闹饥荒,很多人都饿着肚子。
可是有个人呢,他就不一样。
他看到山上有很多野草,别人都觉得野草不能吃,他就开始研究哪些野草能吃,然后把这些野草做成了食物。
鸡蛋小贩的人生_人生故事

鸡蛋小贩的人生
有一个人带了一些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一张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一个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想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二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所有的字全都涂掉了。
点评:有时别人的好意,反而使我们失去应有的目标和方向。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销售的哲理故事-和菜贩聊天悟出销售真谛

销售的哲理故事-和菜贩聊天悟出销售真谛 销售的⼯作⾮常考验⼈的反应能⼒、思维缜密度、⼝才以及⼼理素质,⼀名成功的销售需要更⾼远眼界,下⾯⼩编准备了销售的哲理故事,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和菜贩聊天悟出销售真谛 有⼀次买菜的亲⾝经历使我感悟颇深,并从中发现了⼩本⽣意⼈的销售真谛。
那⽇我在菜市场逛了许久,没有买到称⼼的蔬菜,正发愁如何向家⼈交代,突然发现⾓落⾥蹲着⼀个年约六旬的菜贩正在吆喝:“便宜了,三块钱⼀堆,最后⼀堆了。
”我凑过去⼀看,正是我想要买的菜,⽽且价格也便宜,我以最快的速度与这个菜贩完成了交易,⽽后⼜逛了⼀会⼉市场。
当我再次路过那个菜贩那⾥时,发⽣的事让我⼗分惊讶——他⾯前仍然有⼀堆菜,他仍然在叫卖,价格依旧。
我明明买⾛了那堆菜,菜贩怎么还会有呢? 为了查个清楚,我便站在⼀旁观看。
原来那个菜贩在卖完⾯前这堆菜后,等顾客⼀⾛,他⾝后的⼀个⼩男孩送来同样⼀堆菜放在他⾯前,然后菜贩继续吆喝。
我拿着菜⾛到菜贩⾯前,问他明明还有这么多菜为什么要骗⼈,说只有⼀堆菜。
菜贩看看我,笑着说:“⼩伙⼦,我没有骗⼈,你买我的菜时就是最后⼀堆了。
再说我的菜是市场⾥最新鲜的,⽽且价格公道。
只不过我现在⼜进了⼀批菜⽽已。
”虽然我知道他在诡辩,但是我感觉这个菜贩的“销售”⼿段并不简单,于是我便和他攀谈起来。
这次攀谈使我获益匪浅。
菜贩说,市场中同類的蔬菜很多,蔬菜新鲜程度差不多(都是从⼀两个菜农那⾥批发来的),价格也相近。
如何让顾客购买⾃⼰的菜,就要看⾃⼰的营销⼿段能否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先是顾客定位,下午五点以后来菜市场买菜的⼈都是刚刚下班,并着急赶着回家做饭,通常他们⼀买完菜就会回家,基本上不会继续逛菜市场;其次是价格,这些顾客对菜的重量、价格敏感度较⾼,往往价位⾼的蔬菜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再次是如何处理竞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在下午5点以后以低价“处理”蔬菜,才不会引起菜市场其他菜贩的反感。
他这样卖菜,可以做到三者兼顾,销售2个⼩时(下午5点~7点)的销量和其他⼈⼀天销售量接近。
小故事大道理-孤岛上卖鞋

孤岛上卖鞋的故事是说明供给创造需求的道理,孤岛上的人们本来不穿鞋,后来来了一个卖鞋的,人们渐渐发现,穿鞋比不穿鞋走路要舒服,于是纷纷都买了这个人的鞋。
这是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成功案例。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到你。
一个卖鞋故事有一个流传甚广的鞋商推销鞋的故事,看后久久难忘,生活中、事业上经常给我启发和警醒,屡屡被我想起和应用。
有个鞋商到一个岛上考察鞋子市场,他看到岛上的居民祖祖辈辈有赤脚的传统习俗,便失望的走了。
不久,又有一个鞋商到了岛上,当他得知岛上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后喜出望外,认为大有挖掘开拓的潜力。
果然,经过努力,他大获成功,赚个盆满钵满。
面对同一个现象,不同的人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与其说是经商的窍门,不如说是人生哲理,实在可以给人无穷的回味和思考,善于用脑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启迪。
类似的例子其实经常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如:有人痴赌如命,输得家徒四壁,两手空空。
本来应该得出赌博有害、赌博无赢家的结论,但是有人偏偏不,反而怪自己手气不好,还要变本加厉博回来,陷在赌博的怪圈中难以自拔。
故事还启迪我们,生活中遇到问题难题需要冷静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转变思维角度,更新观念,不要在死胡同里转圈,总是一个角度看百事,一条路走到黑。
写到这,我想起一个更加富有哲理的“哭婆婆”的故事。
有一个老太太,整天坐在路口哭,被称为“哭婆婆”。
一天,一位禅师路过此地,问其缘由。
老太太告诉禅师: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伞的,一个嫁给了卖鞋的。
每当天晴的时候,她就想起了卖伞的女儿,想到她的伞会卖不出去,因此伤心而哭;而每当天下雨的时候,她又想起卖鞋的女儿,想她的鞋一定不好卖,因此也伤心落泪。
所以,无论天晴下雨,她总是在哭。
禅师听罢,对婆婆说:下雨的时候,你要想卖伞的女儿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要想卖鞋的女儿卖得好,这样你就自然不会哭了。
听了禅师的一番话,老太太顿悟。
从此,街头便有了一个总是乐呵呵的“笑婆婆”。
和卖鞋子故事一样,同样一件事,由于思维方式不一样,结局大不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故事大道理:一个小贩的生存智慧
前一段时间,我们小区的门口来了一个卖玉米馒头的小贩,他骑
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车子前面挂着一个扩音器,里面传出有音韵感
的叫卖声。
车子后座上有一口黄皮箱子,里面放的就是馒头。
每次来后,他都要在小区门口停留半来个小时。
起初他的生意不算很好,一箱馒头通常要剩下大半箱。
后来,吃
过他馒头的人发现,他的馒头很有特色,味道也相当不错,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逐步地整个小区的人都知道了。
只要一听到那独特的
“卖玉米馒头的哟——卖玉米馒头哟——”,大家就蜂拥而至,排着
队买他的馒头,一箱馒头很快就销售一空,很多人空手而归,只能叹
息着等到下次来再买。
奇怪的是,无论生意有多好,这个卖馒头的小贩总是一次拉一箱,从不加量。
也无论时间早晚,卖完就收工,从不跑第二趟。
并且他还
不是天天来,通常隔两三天来一次。
我很纳闷,既然他的馒头这么畅销,为何不多做一点,那样也能够赚更多的钱。
有一回,我买完馒头忍不住问他,你生意这么好,干嘛不多做点,每天多跑几趟?小贩听后,憨厚地笑笑说:“我当然希望每天能多做些,多卖些,不过那样的话,大家就很容易吃腻,以后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其实,现在这种状况挺好的,你看,每次来大家都争着抢着买,没买
到的还觉得特别遗憾呢。
”
听了他的回答,我不禁感慨万千,没想到一个小贩也会有这样长
远的理解,这样超凡的思想境界。
记得在去年,小区门口来了一个卖
凉粉的,开始生意好得不得了,一盆凉粉三五几下就卖完了。
见此,
小贩欢喜异常,他从每天卖一盆凉粉增中到两盆,又从每天卖两盆凉
粉增加到三盆......他满以为生意会一直这样好下去,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食客急剧减少,最后竟无一人光顾,他也只好关门停业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失败呢?现在我明白了,是因为他的贪心。
小区内的住户是一个定量,每天的消费也有一个量。
如果超过了这个量,也许短期内会带来可观的收效,但从长远的目光看,这是一种短
视的做法,无异于自掘后路。
因为量的扩大,一则品质不能得到保证,二则不会让大家有期盼的心理,三则很容易让大家吃腻。
卖馒头的小
贩正是清醒地理解到了这个点,所以他才从不加量,每次只卖一箱,
有时还故意吊吊大家的胃口,隔过几天才来。
这样,他的生意得到了
延续。
不贪心,其实也是一种生存智慧,仅仅很多时候,我们被利益蒙
蔽了两眼,常常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其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