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的生活——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通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它们的体型相对较小,但却非常耐性,能够忍受极端的气候和环境。
蜗牛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清理垃圾,还可以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
那么,蜗牛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生活环境春季和夏季是蜗牛的繁殖季节,这个时候,它们主要生活在草丛、树叶下以及潮湿的土壤中。
秋季和冬季,蜗牛则会靠在地洞里或阴暗的角落里过冬。
正常情况下,蜗牛的寿命为2-3年左右,但在自然界中,它们的寿命往往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2.食物习惯蜗牛以植物为食,而且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消化方式。
它们会先用它们的口吸入植物,然后释放出唾液,将植物分解,最后再将食物吸入体内。
虽然这种消化方式非常慢,但却能确保蜗牛获得足够的营养。
为了能够消化植物,蜗牛需要特殊的消化器官。
在它们的胃里,有一种叫做“神经鞭毛”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帮助它们消化植物的纤维素。
但是,这种消化过程非常耗时,这也是为什么蜗牛能够一次吃多少就一次性吃完的原因。
3.运动能力由于蜗牛的体重非常小,所以它们的运动速度很慢。
它们在行动的时候,总是蠕动着自己的身体,看起来非常缓慢。
但是,在蜗牛的体内,有一种叫做“蜗牛足”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够让它们牢牢地附着在地面上,不易滑动。
这也是为什么蜗牛能够顺利地爬行的原因。
虽然蜗牛的运动速度非常慢,但是它们在自然界中却有着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能够吃掉很多草木的残渣,还可以作为其他动物的食物。
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蜗牛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4.生活习性蜗牛是一种非常孤独的动物,它们几乎不会与其他的蜗牛交往。
它们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和周围的环境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它们感到危险的时候,会往自己的壳里缩起来,等待威胁消失。
当危险过去后,它们会再次探出头来,继续自己的生活。
总结:看完文章,我们了解到了蜗牛的生活、生态功能、消化方式、运动能力以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可以从蜗牛的生活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坚韧不拔、忍耐力强、不断进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优点。
蜗牛的生活习性简介

蜗牛的生活习性简介温度是影响其生长活动的重要因素,具有宜暖忌冷、热性的特点,这是由于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因为蜗牛是冷血动物,即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温度对蜗牛的生长、繁殖显得尤为重要。
蜗牛生长活动的最基本的温度要求是15—39度。
最佳温度为25—35度,温度降至8度时,陆续进入休眠状态,0度以下有冻死的危险,当温度升至40度时,会导致夏眠。
蜗牛的生活习性,取决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这是因为蜗牛的日常活动全凭自身分泌含水量较多的粘液,以保持身体湿润,另一方面又因为蜗牛是依靠外套膜呼吸空气,不能完全浸在水中生活,因此蜗牛形成了爱潮恶浸的习性。
强烈的光线刺激对蜗牛生长不利,蜗牛主要在夜间活动,害怕白天直射的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蜗牛的视力很差而且反常,在强光下看的较近,只能看到6厘米以内的物体,在微弱的光线下看的反而较远,能看到20厘米以内的物体。
一般情况下,由于蜗牛害怕直射的阳光,而晚上温差小,空气湿度大,光线暗,不宜损失蜗牛体内的水分,所以一般在夜晚活动、采食。
活动规律为下午6时左右开始活动,8—12时活动达到高峰,12时以后活动量逐渐减弱,直到次日早8时左右又基本完全停止活动,开始休息。
蜗牛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钻土,一是从土壤中汲取腐殖质、有机质、钙等营养物质;二是调节湿度;三是抵御敌害;四是产卵。
休眠是蜗牛抵抗逆境,得以自保,从而维持生命的习性。
蜗牛遇到高温、低温、缺食、短水等不利情况时,就会自动分泌粘液结成膜靥,封住壳口,直至逆境解除,就会逐渐苏醒破膜而出,继续活动。
蜗牛的休眠期可达6个月之久,也就是说蜗牛不吃不动可休眠6个月也不会死亡。
蜗牛为杂食性动物,一般以采食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为主,如莴笋叶、白菜叶、南瓜叶、丝瓜叶、苦荬菜及红薯、胡萝卜、各种瓜果,但不喜欢吃带刺激性的植物,如韭菜、大蒜、葱头、辣椒和盐类食品。
此外,它们还食取一部分沙粒和泥土,这是因为土中含有腐殖质的缘故。
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是一种常见的软体动物,它们以缓慢的速度在地面上爬行,常常被人们视
为慢吞吞的代名词。
然而,蜗牛的生活习性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首先,蜗牛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们主要以植物、腐肉和腐植物为食。
在野外,蜗牛常常在植物叶片上留下明显的痕迹,这是它们用尖锐的牙齿切割叶片的痕迹。
蜗牛的食性使它们成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它们能够清理掉大量的腐植物和腐肉,帮助维持生态平衡。
其次,蜗牛是一种夜行动物,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藏在树叶、岩石
或者地洞中。
这种生活习性使得蜗牛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能够找到适合的栖息地,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影响。
此外,蜗牛还有着独特的交配方式。
它们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也就是说每只蜗
牛身上都有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
在繁殖季节,蜗牛会相互交配,然后产下卵,孵化成小蜗牛。
这种独特的生殖方式使得蜗牛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繁殖成功率。
总的来说,蜗牛虽然看似缓慢,但却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蜗牛的夜行和雌雄同体的特性也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尊重这些小小的生命吧!。
《蜗牛》ppt课件(3篇)

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察 记录。
可爱的蜗牛
一、蜗牛冬眠 二、蜗牛进食 三、蜗牛排泄 四、蜗牛呼吸
蜗牛的生活环境
• 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遥远的 古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 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及 世界各地,仅我国便有数千种 。
感 圆圆的螺旋形 悟 的硬壳里不不肯肯
出来。
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 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 从而说明蜗牛的胆小。
观察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 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 一点儿危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 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 立即把头缩回去。
嘿,真是一个胆小鬼!
我以为它会畏惧,会退缩, 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 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 点儿地努力往上挪动着。
真是“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攀登”哪!
现在你理解了这句话的 意思了吗?
对于蜗牛你能提出一些 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吗?
收获:
想想看通过今天这节 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
再见
可爱的蜗牛
蜗牛,外表看似无奇,但是, 究竟它有着怎样的体型特点? 它是怎样爬行的?它生活在怎 样的环境中?它喜欢吃什么? 它冬眠吗?它是怎样排泄和呼 吸的?在那软软的皮肤色果冻 似的身体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 的秘密呢?我们产生了这么多 的问题,于是蜗牛的观察活动 就要开始了……
• 蜗牛几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种 类的蜗牛体形大小各异,非洲大蜗牛 可长达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种类一 般只有不到1厘米。身背螺旋形的贝壳, 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 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 等等。
蜗牛的简介

蜗牛是一种属于腹足纲(Gastropoda)的软体动物,具有独特的螺旋形外壳和柔软的身体。
以下是关于蜗牛的一些基本信息:1. **形态特征**:-蜗牛的壳通常由钙质物质构成,呈右旋或左旋螺旋状,保护内部柔弱的身体不受伤害。
-身体部分包括头部、足部和内脏团,头部上有两对触角,其中一对较长且顶端有眼睛,另一对较短主要用于探测环境。
-足部宽大,具有肌肉强健的腹足,使得蜗牛能够缓慢而有力地爬行。
-蜗牛的口部位于其身体下方,口腔内有一个齿舌,用于刮取食物。
2. **生活习性**:-大多数陆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中,如花园、森林底层或石头缝隙中。
-部分种类在干旱季节会进入休眠状态,用黏液封闭壳口以保持体内水分。
-蜗牛是食性广泛的生物,有的为植食性,摄食植物叶子、果实和嫩茎;也有肉食性和腐食性的种类,取食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死亡动植物残体等。
3. **繁殖与生长**:-蜗牛为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可以通过自我受精或交配产卵。
-一些蜗牛会在土壤中挖洞产卵,一次可产数十至数百粒卵,并覆盖一层黏液以保护。
-幼年蜗牛孵化后需经历多次蜕皮才能长大,随着生长,它们的壳也会逐渐增大并形成新的螺层。
4. **生态价值与经济意义**:-在生态系统中,蜗牛作为分解者有助于加速物质循环,同时又是许多鸟类、哺乳动物及某些昆虫的食物来源。
-在人类生活中,少数种类被当作美食,如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勃艮第田螺”(Escargot de Bourgogne),非洲的大蜗牛也被视为一种蛋白质来源,但在引进食用蜗牛时要注意潜在的入侵风险。
5. **分类多样性**:-全世界已知的蜗牛种类极为丰富,超过25000种,分布在各种生境中,从海洋到淡水再到陆地都有分布,涵盖了多个科属。
在中国常见的食用蜗牛种类如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等。
蜗牛搬家教案

蜗牛搬家教案蜗牛搬家教案蜗牛是一种小巧的生物,它们生活在壳中,慢慢地爬行。
蜗牛搬家是它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蜗牛搬家教案,帮助您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以及如何进行蜗牛搬家。
一、蜗牛的生活习性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其身体外部覆盖着坚硬的壳,可以提供保护。
它们是陆生动物,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如花园、森林以及草地。
蜗牛主要以植物为食,喜欢吃蔬菜、水果以及花朵的叶子。
蜗牛的特点是行动缓慢,它们用肌肉收缩和伸展的方式移动身体。
蜗牛的壳是它们的家,可以提供保护和避难所。
当蜗牛感到危险时,它们会缩进壳内,以躲避威胁。
二、蜗牛搬家的原因蜗牛搬家通常是由于环境的变化或食物的匮乏而引起的。
当蜗牛所在的地方变得不适合生活时,它们会选择搬迁到新的地方。
蜗牛会通过释放一种粘液来留下自己的气味,以便在搬家后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三、蜗牛搬家的准备工作在蜗牛搬家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适合蜗牛生活的容器,如一个玻璃或塑料盒子。
盒子的底部需要铺上一些湿润的土壤,以提供蜗牛生活所需的潮湿环境。
接下来,我们需要在盒子里放入一些蜗牛喜欢吃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或花朵的叶子。
这样可以吸引蜗牛进入盒子,并在搬家过程中提供足够的食物。
四、蜗牛搬家的过程当我们准备好容器和食物后,就可以开始蜗牛搬家的过程了。
首先,我们需要在蜗牛所在的地方找到它们。
通常,蜗牛会隐藏在草丛或树叶下面。
我们需要小心地将它们放入容器中,避免伤害到它们。
在蜗牛进入容器后,我们可以将盖子盖上,确保蜗牛不会逃跑。
然后,我们可以将容器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让蜗牛适应新的环境。
五、蜗牛搬家后的照顾在蜗牛搬家后,我们需要给予它们适当的照顾。
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容器内的湿度,定期喷水以保持潮湿的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定期更换食物,确保蜗牛有足够的食物供应。
此外,我们还需要定期清理容器,清除废弃物和粪便,以保持容器的清洁。
蜗牛是敏感的生物,它们需要一个干净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蜗牛养殖的基础知识

蜗牛养殖的基础知识养殖蜗牛基础知识一、蜗牛的基本习性常识1、蜗牛的外形特征: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
目前国内养殖的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白玉蜗牛都有自已独特的外形。
2、蜗牛的生理习性:白玉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
当温度低于15 ℃,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3、蜗牛的食性:一般春天喂白菜、青菜、莴苣等植物;夏天可喂各种瓜果皮渣、甘蔗、向日葵叶等;秋冬喂菜叶、薯片、胡萝卜等。
白玉蜗牛不吃青草、杂草、拒食葱、姜、蒜、韭、芥等有异味食物。
瓜果、块茎要切成细丝或薄片才能饲喂,并注意食物的多样性以防偏食。
为加快生长速度,提高产卵率,最好饲料中加入粉碎的麦麸、米糠、豆腐渣、酵母粉、豆粉、鱼粉、骨粉、贝壳粉或石粉等混合精料。
常用饲料配方:米糠和麸皮50%,贝壳粉40%,酵母粉8%。
其它(鱼粉、豆粉、面粉) 及微量元素和专用添加剂2%。
精料添加量占饲料总量的10%~15%。
喂料应在傍晚6时左右,采食活动在20~24时达高峰,次日6时停食。
二、投资蜗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1、场室准备:饲养室的建设最好建成南北走向,东西留窗。
如果有现成房室,则可在2米高处用塑料布吊顶,同时四壁用塑料布在从里贴墙包起。
如果需新建,则宜建成东西宽4.3米,南北长5米(一间房),也可根据实际增加长度,高2米,内部四壁用塑料布贴墙包严,塑料布的交接处,要用塑料带胶粘牢。
用塑料布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墙壁吸收室内的温、温度,以保持室内小环境的平衡。
2、饲养架的准备:饲养架的布局近按照长1米、宽1米,为一个饲养格,靠里面可做4个格,外面可做3个格,上下可建成7-8层,可根据自身高低操作方便来确定。
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它们的生活习性非常特殊。
蜗牛的生活习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蜗牛是夜行动物,它们在夜晚活动,白天则休息。
2. 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它们会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如林地、草地、沼泽等。
3. 蜗牛以草叶、腐肉、腐枝等为食,它们会在夜晚搜寻食物。
4. 蜗牛会在地面上爬行,它们会利用自己的身体爬行,也会利用自己的壳爬行。
5. 蜗牛会在地面上挖洞,它们会在地面上挖洞,以此来躲避天气变化和捕食
者的攻击。
6. 蜗牛会在地面上筑巢,它们会在地面上筑巢,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蜗牛的生活习性
南开区汾水道小学
王贯松(五.1)
蜗牛的生活习性
南开区汾水道小学五.1 王贯松
暑假里,每当大雨过后,在我家楼下的小路上有很多小蜗牛,大的小的。
我让妈妈给我找了很多玻璃瓶,我把它们装进瓶子里,上面用纸与橡皮筋封住口,扎了几个小孔,让它们能够每天透透气。
这下我可有事干了。
妈妈让我那个本子写写日记,说对我有好处。
我马上答应了,因为我喜欢这些蜗牛,每天看它们是如何生活的。
为了这些蜗牛,我还上网搜集了很多蜗牛的资料。
这个暑假我过得很充实,学习了很多蜗牛的知识。
蜗牛的生长环境:
1.蜗牛喜欢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白天不太活动。
我把它放在窗台上,太阳光很强,蜗牛几乎不露头。
太阳快落山了,它就开始活动了,吃东西,爬来爬去,活动频繁。
说明它对强光刺激很敏感。
2.喜欢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
这是网上说的。
3.喜欢潮湿怕水淹。
在潮湿的环境,放入饼干等食物,蜗牛的食欲很活跃。
而且它什么都吃。
我取出一只蜗牛,放入鱼缸里,它会被淹死的。
说明它怕水淹。
4.蜗牛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
口封住。
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5.从资料上了解到蜗牛具有很强的忍耐性。
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
这使我由此对蜗牛产生了敬佩感。
这么弱小的生命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
那么我遇到困难也要想到蜗牛的精神。
6.喜欢恒温养殖。
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蜗牛的外形特征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
据资料
显示,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
等等。
目前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盖罩大蜗牛、散
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等都有自已独特
的外形。
蜗牛属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种类很多,遍布全球。
世界各地有蜗牛四万种。
在我国各省区都有蜗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园、菜园、农田、住宅、公园、庭园、寺庙、高山、平地、丘陵等地。
但有饲养和食用价值的种类却很少。
蜗牛作为人类的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食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蜗牛的视觉﹑嗅觉﹑味觉﹑齿舌﹑触觉。
视觉:蜗牛的眼睛长在长触角的顶端,只有针眼大小。
用棉棒缓慢靠近它的眼睛,观察到在距离眼睛5-6厘米处,蜗牛的长触角才缩回,重复做几次都是这样,可确定蜗牛有视力,不过视力很弱只能
看5-6厘米远。
嗅觉: 拿有刺激性气味食品喂蜗牛(如洋葱、芒果等),观察到它会抬起头翘起颈子爬开,气味强烈时就缩回壳内,可见蜗牛有嗅觉:。
味觉: 蜗牛张嘴吃食前必用短触角触碰食物。
把撕碎的白纸与白菜叶混合起来,它的短触角碰来碰去找出白菜叶吃下去,再把蜗牛平时吃的几种菜叶绞碎在一起,短触角碰来触去挑出爱吃的莴苣叶。
从找食也证明了短触角有嗅觉功能;从挑食推理出短触角又有味觉功能。
齿舌: 蜗牛进食时,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它的兔唇型口微微张开,从中迅速伸缩舌头接触。
资料介绍蜗牛的舌与众不同上面布满一万多颗牙齿,称为齿舌,无味觉细胞。
接触食物时,舌像擦果菜的挫板刮取食物,这从蜗牛刚吃的菜叶留下痕迹可观察出来,齿舌接触过菜叶面变薄了。
触觉:对外界刺激反应。
用棉棒触碰蜗牛的触角﹑头顶﹑颈部﹑腹足外壳﹑尾部。
蜗牛会缩回身躯,缩回强度不一样。
触碰的触角﹑头顶,看到身躯缩回壳内,触碰颈部﹑腹足,发现头部缩回壳内,触碰外壳尾部,只是身躯微微回缩。
从观察现象推理出蜗牛的神经集中头顶部。
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环境:温度16~
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
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蜗牛觅食范围非常广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农作物的叶、茎、芽、花、多汁的果实;各种青草青棵饲料、多汁饲料、糠皮类饲料。
蜗牛的实用价值
1.蜗牛的食用价值。
蜗牛列世界四大名菜之首,在国际上享有“软黄金”美誉。
蜗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上居世界动物之首,胆固醇几乎为零,脂肪低于2%,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二十多种氨基酸。
同时,在蜗牛肉中含有人体所需的钙、磷、铜、铁等矿物质。
是人类高级营养保健食品。
2.蜗牛的药用价值。
蜗牛作为药用动物为人类治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蜗牛主治:肿毒痔漏、喉痛、咽肿、哮喘、脱水、小儿脐风、流鼻血、耳聋、脱肛疝气疮肿等,现在对糖尿病、腮腺炎、淋巴结核、心血管疾病、癌症(肿瘤)有一定的医疗功效。
3. 蜗牛的保健作用。
最近研究表明蜗牛的体液中含有多糖粘蛋白的成份,对于人体皮肤不但有软化角质层嫩化皮肤的作用,而且有消炎、消肿的和隔除自由基抵御紫外线的作用。
可研制美容护肤产品造福于人类。
蜗牛赛跑
一天我小心翼翼地取出三只蜗牛。
让妈妈、爸爸分别认领一只。
我的叫“松松”、爸爸的叫“天天”、妈妈的叫“萍萍”。
它们慢慢地把头伸出,让触角在空中一摇一摆的,还不时碰碰地,好象在探路一样。
一会儿头伸得老长,将沉重的硬壳甩在脑后。
我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桌子。
一开始,“松
松”落后了许多,急得我象猴子似的窜上窜下,冲
着它大叫:“爬!快爬!冲上去!”可是“天天”却在一
个拐弯处,一鼓作气,冲到了前头。
萍萍边爬边停。
快到终点了,爸爸乐坏了,一个劲地为它喊“加油”。
我的蜗牛似乎听到什么了,它身子一伸一缩加快了节奏,一刻也不停地向前爬,爬得更欢了。
而“天天”好象受到了什么惊吓似的,一下子钻进了硬壳,一动也不动。
“我赢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通过调查:蜗牛爬行靠腹足,速度很慢,测试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爬行的速度,准备玻璃﹑瓷砖﹑纸板。
首先把没喂食的蜗牛放在玻璃上,旁边摆一直尺,用细线系小块苹果去引诱它,食物放在蜗牛范围内5-6厘米左右,一会蜗牛出壳发现苹果朝它爬去,沿直尺边缘平行轻缓地拉动细线,使蜗牛只能看到﹑闻到就是吃不着苹果;饥饿的蜗牛要吃苹果,只得沿直往前爬。
以蜗牛腹足尾部为起始点和终点,60秒后,从直尺读取爬行距离是12厘米,计算出爬行速度为0.2厘米/秒。
同样在瓷砖﹑纸板上做测试,爬行速度分别为0.15厘米/秒和0.1厘米/秒。
蜗牛在不同材料上的爬行速度不一样,玻璃比纸板爬得
快,分析原因:玻璃光滑阻力小。
观察结论:蜗牛的确爬得很慢。
通过观察,蜗牛爬行速度虽然不一样,但每次爬行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
蜗牛的爬行速度跟腹足运动有直接关系,从玻璃背面观察爬行中蜗牛的腹足,看到腹足肌肉收缩从后传向前端,同时粘在物体表面防止向后滑动,当收缩传到最前端,腹足就释放开来,蜗牛得以完全伸展,身体向前滑行,腹足肌肉是波浪式收缩运动。
坚持观察很久发现其波浪式收缩频率不变、把蜗牛放置在手臂上爬行,静心感觉,其运动节奏始终一致,以此判定腹足运动是匀速的,经推理得出结果:蜗牛确实是匀速爬行。
通过观察,使我比较全面的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习性,揭开了蜗牛的秘密。
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科学知识,提高自己,拓宽了视野。
调查过程有辛苦,烦恼和喜悦,但从中培养了自己的毅力,明白做一件事需要耐心和恒心。
现在我更加热衷于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观察蜗牛壳时,让我惊讶是螺旋线的现象无处不在,尤其右旋螺旋线,身边水的螺旋型旋转﹑树木的年轮,丝瓜﹑爬山虎的茎;大到宇宙星云,小至生物DNA结构都有螺旋线的现象。
这表明什么问题?有什么奥秘?大自然的神奇深深地吸引着我去探索,也许螺旋线的现象会成为我下一个探究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