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背诵并朗读《古诗三首》。

4.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和情感。

2.熟练掌握古诗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3.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古诗的音韵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段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
1.第一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2.第二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第三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 古诗欣赏
让学生朗读《古诗三首》,并展开讨论,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背诵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背诵练习,注意音韵和节奏的把握。

5. 情感表达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化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扩展延伸
安排相关的文学活动或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古诗背诵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为《古诗三首》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魅力。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①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 1 ng② [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 [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 e o② [村居]词题。

③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 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 [翁媪]老翁、老妇。

⑤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1 我会写: 宿: 住宿寄宿 宿舍 宿敌 风餐露宿 徐: 徐徐徐缓 徐步 清风徐 来 不疾不徐 篱: 丙. 篱笆 竹篱茅舍 寄人篱 下W Uo疏:稀疏疏忽疏远疏导志大才疏杂:杂色杂事杂技夹杂人多手杂稀:稀疏稀客稀少稀有稀粥稀饭蜻:蜻蜓蜻蜓点水蜓:蜻蜓蜻蜓点水茅:茅草茅屋茅庐茅厕茅舍茅棚檐:屋檐房檐帽檐廊檐飞檐走璧翁:老翁渔翁翁婿主人翁塞翁失马锄:锄草锄田铁锄锄头锄奸赖:依赖抵赖诬赖赖账百无聊赖剥:剥削剥夺剥离盘剥生吞活剥多音字:宿:S U宿舍xi口一宿xi u星宿剥:b o剥削b ao剥皮形近字:徐(徐缓)途(路途)疏(疏远)蔬(蔬菜)茅(茅屋)矛(矛盾)篱(篱笆)离(离开)蜻(蜻蜓)晴(晴朗)赖(依赖)懒(懒散)课外扩展:描写农家生活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

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本课内容包括三首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水调歌头》,这三首诗分别取材于我国古代文学名篇,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本文将从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主题、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1.《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登临鹳雀楼时,以鸟类为主要题材,作品具有宏伟壮丽的景色描写,意境深远,为后人所传颂。

这首诗在表现壮美景色的也蕴含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线,同时也包含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雄鸟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渲染夜晚的宁静和思考,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想和感慨。

整首诗以夜晚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思乡的心情,通过对孤寂、静谧的夜晚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切的思念。

诗人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人生奋斗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3.《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名篇,该诗以描绘水乡风情为主题,通过对江南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人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悠扬的吟唱、淳朴的民风、宁静的江水和蓝天白云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三首古诗虽然在题材和意境上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生感悟的抒发,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古诗三首》的这一课程设置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学习,旨在通过古诗词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想象画面
居住环境优美 夫妻恩爱和谐
儿子懂事可爱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老两口小酒微 醉,或是陶醉 安乐生活。
大二勤劳,二儿 手巧,小儿子顽 皮淘气。
想象画面
农家 悠闲 幸福 生活 图
感悟情感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
乡村环境优美,孩子们的勤劳、孝顺、可爱,展 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 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受乡村之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词题,指农村生活
哪里体现农 村生活?
【注释】 茅檐:茅屋的屋檐。吴音:吴地的方 言。作者当时住在带湖(今属江西), 此地古代属吴地。相媚好:指相互逗趣、 取乐。翁媪(ǎo):老翁、老妇。锄豆: 锄掉豆田里的草。织:编织。亡(wú) 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 “无”,无赖,指顽皮,淘气。卧:仰 卧,侧卧,俯卧……。
古诗大意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 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 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 是其乐融融。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 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 自由自在。
学习任务三: 抓住事物特点,想象乡村画面

22《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 古诗三首
离愁别绪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唐 王维
唐 高适
渭城朝雨浥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诗题
地点
诗人在芙蓉楼送别辛渐。
人物 事件
知诗人
王昌龄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 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 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 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 圣手”之称。
壶雁
明诗意 悟诗情
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再读古诗,借助注释思考:诗人在什么时间, 什么环境下送辛渐?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什么时间? 什么天气?
天刚亮 很冷、雨很大
什么心情?
内心孤独
朋友辛渐要离开了,诗人很失落,内心很孤独。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 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
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 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 南京)县丞时。王昌龄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开元 二十七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 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 (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 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离。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 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 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 世情的玷污。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PPT课件

《从军行》是一首边塞诗,写了边关的艰苦 环境及戍边将士的生活,歌颂了戍边将士杀 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报 国情怀。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701年—761年)
王维,字摩诘,祖籍 山西祁(qí)县,唐朝著名 诗人,善画人物、丛竹、 山水。今存诗400余首。王 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 多艺。苏轼赞他“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音乐也 很精通。他是盛唐山水田 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 浩然并称“王孟”。其中 以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成 就最高。
铠甲,古代兵士穿的战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里借代侵袭西 北边境的敌人 戍边将士们在黄沙大漠身经百战, 金甲磨穿,不灭强敌,誓不归还。
细读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青海湖、长云、雪山 、孤城、玉门关
边塞条件艰苦 将士思念家乡亲人
细读诗的后两句,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①[使]奉命前往。 ②[安西]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唐代六都护府之一,在今新疆库车一带。 ③[渭(wèi)城]在今陕西长安县西。 ④[浥(yì)]湿润。 ⑤[阳关]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
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渭、仞”2个生字,会写“仞、岳”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注释译文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篱: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阴:树荫。

急走:奔跑。

走,跑的意思。

【译文】稀稀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尚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篱落:篱笆。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 xìng。

蛱蝶:蝴蝶的一种。

【译文】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词题。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

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同“无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卧:趴。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日积月累(14 页)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主题:《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儿童们飞快地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

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解: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鉴赏:①前两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

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的清新与宁静。

路旁,树叶刚刚长出,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②后两句描绘了儿童捕蝶时的欢乐场面。

“急走”和“追”这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极富童趣。

而黄蝶更加顽皮,它置身于黄色的菜花之中,让人无法找到。

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

南宋诗人。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 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 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自学点拨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 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 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词语理解
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 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 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zá xī qīng tíng 杂稀蜻蜓
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 鼻音“蜻、蜓”。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杂 zá
结构: 上下 部首:
书写指导: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qīnɡ
tínɡ
稀 蜻蜓
初读感知
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什么?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
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 更静。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热爱 诵读着这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 了怎样的情景?

假如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
悟 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
诗 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 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宿新市徐公店
一位姓徐的老人 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 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 臣,著名文学家,与陆游、 尤袤、范成大并称” 南宋中 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 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 “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 为“诚斋先生”。
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 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 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 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繁忙的劳 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日长篱落无人过 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 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 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地写农民们在田地里 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
新课导入
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 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 欢哪个季节吗?今天我们学习 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新课导入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一年四季 各种兴致
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 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侧面描写。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 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 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 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 化繁为简。
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 一句?为什么?
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 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 静的景象。第四句中写 “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 静悄悄的,以动写静。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 (1192年)。诗人在外出 的旅途中,经过新市,住在 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 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 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 发了他的诗兴。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宿 sù
结构: 上下
部首: 宀 书写指导:上面的“宀”要包住下面的“亻”
和“百”;下半部分的“亻”窄 一些,竖为垂露竖。

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把生字圈出来,
把诗句读正确。


shū


篱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 边想,诗人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 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 说说图中有哪些景物。
篱 树 菜花 儿童 黄蝶 径
篱落
树头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
小路
一径深

稀疏。
情 地吟诵这首诗。
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
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
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
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赞美
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 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 背给大家听听?

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
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字致能,号石
者 湖居士,诗与陆游、杨万里、尤到苏州石
介 湖隐居,根据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写成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主要作品:《四时田园杂兴》组诗, 还有《石湖居士诗集》《吴船录》《石 湖词》等。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
课 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边读边圈 出诗中的生字。
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 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 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天长了,农民忙着 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 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 笆飞来飞去。


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
解 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景美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 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 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跑。
读 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跟随诗人杨 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你的眼前仿 佛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儿童 追 黄蝶 菜花
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 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
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 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
堂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组诗《四时田园 杂兴》六十首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
总 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如,孟浩然、王维、
结 陶渊明、杨万里……
这些诗人都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 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 多找来读读,提高自身的文学底蕴。
宿新市徐公店
初夏荷塘
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